2020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教师用书:第1部分 近代篇 专题7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实践 .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16901 上传时间:2020-01-1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教师用书:第1部分 近代篇 专题7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实践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0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教师用书:第1部分 近代篇 专题7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实践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0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教师用书:第1部分 近代篇 专题7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实践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0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教师用书:第1部分 近代篇 专题7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实践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20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教师用书:第1部分 近代篇 专题7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实践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教师用书:第1部分 近代篇 专题7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实践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教师用书:第1部分 近代篇 专题7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实践 .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实践知识主线串联网络构建主题一从制度创新角度考查英国代议制的特点及影响(对应学生用书第38页)主题纵向贯通时期发展历程1688年光荣革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政治前提(1)背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国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厉行专制;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受到侵犯(2)内容: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3)意义:英国资产阶级确立了统治地位;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立法权由国王向议会转移(1)背景:“光荣革命”后,议会的权力大增(2)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

2、,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3)意义: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18世纪初责任制内阁确立行政权由国王向内阁转移(1)背景:国王有在宫中召集大臣开会、商讨国家大事等的传统(2)内容:内阁的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3)意义:内阁逐渐成为英国现代政治权力的中心,英国成为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首相握有行政与立法大权,事实上成为国家的领导者19世纪中期1832年议会改革议会主导权由大资产阶级、新贵族向工业资产

3、阶级转移(1)背景: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2)内容:富有农民和城镇有产者获得选举权;新兴工业城市的代表席位增加(3)影响: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主题考向探究考向一以“时空观念”为核心,迁移考查主干知识1(2017江苏高考)1832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A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B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C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

4、步D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C根据材料可知,反对派议员两次否决了改革法案,第三次表决时,在国王的劝告和强大的民意压力下,他们不得不在最后时刻做出让步,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故C项正确。18世纪中期,责任制内阁确立后,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故A项错误。英国下院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是议会的中心,在议会中有决定性的作用,故B项错误。1689年权利法案的通过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故D项错误。考向二以“多元情境”为载体,突出考查历史思维能力和史学研究方法2(2013江苏高考)“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

5、,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D由题干材料可知,这种“状态”指的是英国工业革命后,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但当时英国的政治制度不能满足工业资产阶级充分参政议政的要求。为了改变这种“状态”,英国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A、B、C三项都发生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前,故排除。考向三以“历史解释”为立足点,考查历史事件的内涵与外延

6、3(2010江苏高考)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D题干中英国议会通过法律手段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王位继承权,从表象上看,似乎是政权的过渡问题,但实际上不同的王位继承者代表不同阶级的利益,A项错误;B项与题目要求不符;从题意上看,英国议会选择索菲亚并非是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而是出于政治利益的考虑,C项错误;题干说明议会通过立法改变了王位原来

7、的传承秩序,是议会权力制约王权的重要表现,因此D项正确。考向四以“史鉴功能”为抓手,隐性考查热点问题4(2011江苏高考)近代世界史上,英国在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方面远远走在其他国家前列,由此成为现代化潮流的“领头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奇波拉欧洲经济史材料二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刘成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材料三1796年时,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

8、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70%。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材料四(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重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2)材料二中“保守主义的政治”是如何建立的?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3)材料四中“一次新的斗争”指什么?依据材

9、料四,概括这次斗争的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现代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解析】解答本题时应依据材料中有效信息,并结合近代英国代议制确立和完善、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影响等内容,根据设问进行概括提炼作答。第(1)问,从政治保障、劳动力、资金、市场和技术的角度概括作答。第(2)问,材料二中“保守主义的政治”是英国代议制,材料三反映了贵族控制议会的特征,另外再从权力中心、工业资产阶级参政程度方面概括其特征。第(3)问,依据材料四中“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并结合1832年议会改革的背景概括作答。第(4)问,从经济发展和政治变革的相

10、互关系来回答。【答案】(1)君主立宪制(或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的政治保证;资本的原始积累;圈地运动提供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外市场的扩大;手工工场时期的生产技术进步。(2)建立:通过光荣革命(或权利法案)而建立。特征:议会取代王权成为国家权力中心;贵族控制议会;工业资产阶级未能充分参与政权。(3)新的斗争:1832年议会改革运动。原因:经济发展与政治制度之间出现了矛盾;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地位的提高;工业资产阶级参政愿望的增强。(4)关系:政治变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保证;经济发展又会推进政治变革。主题深度剖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就制度内容而言,英国君主立宪制具体表现为:第一,“虚”“实”结合。168

11、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特有的代议制政体开始形成,君主权力日益虚化,逐渐“统而不治”,议会权力上升。第二,“议会至上”,即立法权力在三权中居于核心地位,行政和司法机关都是立法机关的一个部分,三者互有重叠。第三,两党制衡为核心的议会内阁制,反对党的作用更具有英国特色。(2)就制度演进过程而言,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延续性。如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英国早期内阁的形成到责任制内阁的完善。二是渐进性。君主立宪制自1689年初步确立后不断完善。三是创新性。如君主立宪制、责任制内阁、两党制都具有开创性。四是法制化。英国政治制度的不断变化与法制化进程密切相关。主题仿真模拟.1(2017南通一模)1841年

12、,维多利亚女王接受了这样的现实:必须接受反对党政府组阁,必须在政党政治中保持中立,不以个人好恶决定首相和内阁成员的人选,而必须尊重议会选举的结果。这主要表明英国()A议会主权的原则开始确立B工业资产阶级加紧控制议会C责任制内阁的原则得以完善D内阁脱离了与国王的政治联系C解题过程中,先要抓住材料的关键信息“不以个人好恶决定首相和内阁成员的人选,而必须尊重议会选举的结果”,并由此推断当时的国王不再干预责任制内阁的组建,充分说明责任制内阁原则的完善,国王真正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故C项正确。议会主权通过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故A项错误;材料未显示资产阶级控制议会的信息,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

13、知,内阁首相仍须国王任命,故D项错误。2(2017如东、丰县联考)下表为英国政府议案在议会被修正情况统计,材料数据变化表明英国()时间被修正总数年平均数18671869年17项5.7项18801885年11项1.8项18961900年1项0.2项A.内阁对议会的影响力增强B议会上院势力明显衰落C分权制衡的原则逐渐丧失D统治阶级政策趋于一致A从1867年到1900年,政府议案被议会修正的总数不断减少,年平均数不断减少,显示了内阁对议会的影响力增强,内阁逐渐成为议会的“第三院”,故A项正确;题目显示的是政府和议会的关系,并非议会内部上院和下院的关系,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数据可知,议会对政府议案修正

14、的量减少,但并未消失,故C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D项错误。3(2017南京摸底)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提出:“1689年,英王威廉接受了权利法案。这一法案规定:国王不能中止法律;除非经国会同意,不得提高税收或保持军队;若没有法律手续,不可逮捕和拘留臣民。虽然这些规定并不意味着英国已成为一个民主国家直到19世纪后期确立普选制时,才实现这一目标。”这体现了英国民主进程的() 【导学号:40034043】A革命性B和平性C渐进性 D妥协性C材料中英国民主进程是削弱而非彻底废除国王的权力,没有体现出革命性,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英国民主确立进程中削弱国王权力的方式,没有体现出和平性,故B项错

15、误;“直到19世纪后期确立普选制时,才实现这一目标”,由此可见英国民主的确立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体现出渐进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英国民主进程是否有各派利益的妥协,故D项错误。主题二从文明史观角度理解美国1787年宪法的确立及影响(对应学生用书第40页)主题纵向贯通.时期发展历程1787年1787年宪法颁布确立(1)背景:独立后的美国是松散的邦联,影响了国家的主权独立和统一(2)内容: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立法、司法和行政权三权分立(3)意义: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突出“分权与制

16、衡”的原则,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主题考向探究考向一以“多元情境”为载体,突出考查历史思维能力和史学研究方法1(2016江苏高考)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方案一(弗吉尼亚方案)方案二(新泽西方案)最终方案(康涅狄格方案)设立一个按人口比例分配表决权的国会设立一个各州无论大小有同等表决权的国会设立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A选举是民主原则的基本体现B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C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机制D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C由材料可以看出第三个方案是对前两个方案的综合和折中。在美国制宪会议中,各州代表经过激烈争论,最终

17、在相互妥协中制定出1787年宪法,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不是选举这一过程,排除A项。材料并不是强调国会的权力和地位,而是国会的构成,排除B项。D项体现不出第三个方案是对前两个方案的折中和妥协,排除。考向二以“历史解释”为立足点,考查历史事件的内涵与外延2(2012江苏高考)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在决定命运的几百张选票上发生争议,最后把官司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后者一锤定音,解决了长达36天的总统难产危机。这段材料()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B表明司法权实际上高于行政权C显示最高法院掌握立法权D说明总统人选与选民意愿无关A解答本题的突破口是掌握美国政府三权分立的特点

18、。在三权分立原则下,立法权属于国会,联邦最高法院享有最高司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三者相互牵制,互不隶属,据此排除B、C两项。因选票争执,恰恰说明选民意愿与总统人选相关,排除D项。题目说明最高法院行使裁决权,反映了美国三权分立的权力运作原则,故选A项。主题深度剖析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1)分权制衡原则:美国政府由立法、行政、司法三个平等独立的部门组成,三权分立,互相制约。(2)民主(主权在民)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管理国家,以代议制为基础;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民选产生,实行任期制;1789年颁布修正案,增加了10条,其中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3)联邦制原则:美国国家结构实行联邦制中央集权原

19、则。联邦政府的权力是各州赋予的,但联邦的地位高于州的地位,同时各州也有处理本州内部事务的权力。(4)共和制原则:宪法废除贵族头衔和世袭职务,规定所有的公职向人民开放,总统和国会议员都是通过民选产生的;国家和政府应该为公共利益服务,不为个人谋利益。主题仿真模拟.1(2017镇江三模)在经历马萨诸塞州退伍军人领导的农民起义事件后,美国一位重量级领导人表示“事情很明显,如果国会没有充分权力,我们就永远不会取得国家的资格,西欧列强也不会把我们当作一个国家加以尊重”。这一领导人的主要意图是()A提高美国的国际地位B实行“分权与制衡”C打造强有力中央政府 D平定当时的农民起义C提高国际地位与材料中“如果国

20、会没有充分权力,我们就永远不会取得国家的资格”不符,故A项错误;分权与材料中“如果国会没有充分权力”不符,故B项错误;独立之初的美国名义上是一个国家,但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国家无权征税,也不掌握军队,各州的权力很大,材料中“如果国会没有充分权力,我们就永远不会取得国家的资格”表明需要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故C项正确;材料中“取得国家的资格”才是主要意图,故D项错误。2(2017苏州调研)曾参与制订1787年宪法的麦迪逊认为,美国革命最重要的特征,不仅是顺应人性,还在于对人性黑暗的承认。基于对“人性黑暗”的认识,1787年宪法() 【导学号:40034044】A推行两党制B建立中央集权制C实

21、行三权分立D规定总统连任不超过两届C美国的两党制正式确定于第二任总统亚当斯时期而非1787年宪法颁布时,故A项错误;1787年宪法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即联邦制,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必然产物,故B项错误;三权分立制衡原则的确定,是防止美国走向专制,是政府内部权力分配的原则,正是基于对“人性黑暗”的考量,故C项正确;“规定总统连任不超过两届”这是美国1951年宪法第22条修正案的内容,故D项错误。3(2017南京、盐城一模)“美国最高法院最重要的责任是裁决涉及宪法解释问题的案件,判定某项法律或政府行动是否违宪。这一被称为司法审查的权力使最高法院能够否决联邦或州的法律,如果这些法律在最高法院看来是与宪法

22、相冲突的话。”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最高法院是美国国家权力中心B联邦和各州并无独立的立法权C最高法院统揽国家各级司法权D体现了国家权力的分权与制衡D美国实行的是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约,最高法院是美国国家权力中心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联邦和各州拥有独立的立法权,但最高法院拥有对联邦和州通过的法律的司法审查权,故B项错误;最高法院拥有最高司法权,各级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故C项错误;最高法院拥有司法审查权体现了立法和司法的制衡,故D项正确。主题三从文明多样性和统一性看待德国代议制的确立(对应学生用书第41页)主题纵向贯通 时期发展历程19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统一前提(1)背景:19世纪中

23、期,德意志经济突飞猛进,但政治上却是四分五裂的状态,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过程: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俾斯麦的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大业(3)意义:结束了德意志政治上四分五裂的状态;推动了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改变了欧洲传统的政治格局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确立(1)概述: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宰相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2)意义:德意志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普鲁士把专制传统带到了统一后的德意志,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主题考向探究考向一以“历史解释”为立足点,考查

24、历史事件的内涵与外延1(2015江苏高考)依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建立的政体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这部宪法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的是()A帝国依据本宪法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B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C联邦议会主席职位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D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D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和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依据“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可知D项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征。2(2014江苏高考)俾斯麦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立宪议会制度,以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这种设想

25、在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下列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正确选项是()A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B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C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D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掌握德意志帝国代议制政体的特点。由材料信息可知,俾斯麦的目的是确保德意志帝国君主的统治,D项符合题意;结合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可知,在德意志帝国代议制政体之下,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宰相对皇帝负责,故A、B、C三项错误。考向二以“多元情境”为载体,突出考查历史思维能力和史学研究方法3(2011江苏高考)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

26、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A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B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B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皇帝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故A、D两项错误;德国首相只对皇帝负责,故C项错误;德国首相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故B项符合题意 。主题深度剖析1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基本特点及历史作用(1)基本特点具有形式上代

27、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议会(议会立法)。议会议员由普选产生。国家重大立法和重大决策都须经议会讨论并经多数通过,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核心),防止专制独裁和官僚腐败,提高了行政效率,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各党通过对议席的争夺,来实现其代表的利益集团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由在议会选举或大选中获胜的政党领袖出任总统或总理、首相,并以本党人员为主组织内阁。(2)历史作用代议制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保证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对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调整和缓和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有效防止封建势力的复辟,从而巩固

28、资本主义制度。代议制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在推进世界民主化进程中具有极其重大的进步作用和历史意义。2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社会发展的特点(1)经济上: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处于领先地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很快成为欧洲第一经济强国。(2)政治上:与经济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德国的政治体制相对保守,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国内极端民族主义盛行,最终使德国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泥潭,德国的民族崛起严重受挫。(3)外交上:德国周围强国林立,英国、法国、俄国等大国都高度警惕德国的崛起,德国力图突破大国的封锁,开始争夺海外市场。(4)科技上:德国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物理学方面成就突出。(5)文化上:哲学成就

29、突出,文学、艺术也得到一定的发展。主题仿真模拟.1(2017南京三模)19世纪末,德意志帝国第一届议会选举中,真正参加投票的选民占全部选民的51%,宰相俾斯麦所在的自由保守党获得议会中37个席位,占议会总席位不到10%。当议会开始运转时,皇帝身边簇拥的亲王和将军们都穿着华丽的制服,与之相比,衣着普通的议员们倒成了可有可无的听众。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A选民的参政权力受到政府限制B德意志政治体制有其两面性C俾斯麦因竞选失败而解散内阁D联邦议会立法权被皇帝掌控B当时真正参加投票的选民占全部选民的51%,说明选民的参政权力受到皇帝和宰相的限制而不是政府的限制,故A项错误;材料中德意志帝国第一届议会

30、选举(帝国议会的议员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体现了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具有民主性的特点,“皇帝身边簇拥的亲王和将军们衣着普通的议员们”体现了议会的权力较小,皇帝的权力很大,君主立宪制还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说明德意志政治体制有其两面性,故B项正确;俾斯麦作为帝国宰相由皇帝任命而不是议会选举,故C项错误;联邦议会的议员由各邦任命的代表组成而不是选举产生,材料所述是帝国议会的选举,故D项错误。2(2017南通一模)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希望自己能被称为“德国皇帝”,这一要求遭到帝国内巴伐利亚国王和符滕堡国王的反对,威廉只得宣布为“德意志皇帝”,在国内事务上作为普鲁士国王主持联邦议会。而且俾斯

31、麦这位德意志帝国的创立者从一开始就确认了“皇帝在原则上不享受高于各国王的优先地位”。这充分反映了德意志帝国内() 【导学号:40034045】A皇帝与宰相之间形成权力制衡关系B普鲁士与其他各邦处于完全平等地位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体制D政治架构考虑到长期分裂的历史因素D德国宰相由皇帝任命并对皇帝负责,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普鲁士国王主持联邦议会”显示普鲁士处于领导地位,各王国并不处于平等地位,故B项错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属于美国国家体制的特点,故C项错误。答案选D项。3(2017盐城三模)下图为19世纪末期关于俾斯麦的一幅讽刺漫画,由此可以得知当时德国()A尚未确立近代代议制度B

32、民众毫无民主自由权利C宰相享有最高的立法权D虚拟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D19世纪末的德意志已统一并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故A、B两项错误;根据德意志帝国宪法,掌握立法权的是皇帝和议会,宰相是行政长官,故C项错误;由漫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的代议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君主是实,立宪是虚”,故选D项。主题四崭新道路科学理论指明方向,十月革命照亮梦想(对应学生用书第42页)主题纵向贯通 历史阶段发展历程19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诞生由空想到科学(1)历史背景: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日益暴露;三大工人运动奠定阶级基础;空想社会主义奠定思想基础(2)历史进程:1848年共产党宣言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揭

33、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3)历史影响:国际无产阶级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是19世纪最重大的理论成果,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20世纪初十月革命由理论到现实(1)历史背景: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俄国无产阶级有革命政党的领导、有成熟的领袖;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国内矛盾(2)历史进程: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四月提纲”指明正确方向;七月流血事件使列宁抛弃和平过渡的幻想;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3)历史影响: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主题考向探究考向一以“时空观念”为核心,迁移考查主干知识1(2

34、017江苏高考)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C列宁在1917年4月发表的四月提纲中,还设想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但同年7月临时政府武力镇压革命的流血事件的发生,使列宁认识到和平夺权已不可能,武装夺取政权的问题提上了日程,故C项正确。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提出了武装夺取政权,但当时起义条件并不成熟,故A项错误。题干所

35、述论断是由列宁提出的,列宁的有些看法在布尔什维克党内还有分歧,故B项错误。七月流血事件的发生表明和平取得政权已不可能,故D项错误。考向二以“历史解释”为立足点,考查历史事件的内涵与外延2(2013江苏高考)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排除干扰项A项。B、D两项不属于“革命”之列,可以直接排除。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

36、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由此判断这次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着实际权力,故二月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排除A项,故C项正确。考向三以“多元情境”为载体,突出考查历史思维能力和史学研究方法3(2012江苏高考)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B本题考查列宁在决定俄国革命发展方向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列宁强调国家

37、政权这一革命的根本问题,意在突出布尔什维克党要完全掌握政权,也不会有与临时政府合作的考虑,据此排除A、D两项。材料未提出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的时间表,C项缺乏材料依托。主题深度剖析综合认识俄国十月革命(1)一个过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2)“四个变化”: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期间俄国社会发生的变化。政权: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苏维埃政府。革命任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革命策略:和平夺权武装起义。国家性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3)“四个特点”理论角度: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即在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可能单独取得革命胜利,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38、。革命道路:革命由中心城市发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这是由俄国国情决定的。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形成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革命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夺取政权,这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规律。主题仿真模拟.1(2017盐城三模)列宁曾提出“我们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将作为国际社会主义的火炬,俄国人开始了,德国人、法国人、英国人将去完成”。但革命后他又提出“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必然要一方面团结各国先进工人的苏维埃运动,另一方面团结殖民地和被压迫民族的一切民族解放运动”。由此可知十月革命()A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B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C实现了俄国的民族独立D建

39、立了社会主义阵营A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故B项错误;俄国革命是在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里爆发的,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阵营建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故D项错误;故选A项。2(2017南京、盐城一模)“列宁从芬兰给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写了布尔什维克必须夺取政权、马克思主义和起义两封信,提出把夺取政权和推翻临时政府统治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之后,列宁回国,直接领导武装起义。”此次武装起义()A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B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C促成了列宁主义诞生D建立了工农苏维埃政权D推翻封建专制统治是俄国的二月革命,列宁回国后直接领导的武装起义是十月革命,故A项错误;形成两个政权

40、并存局面是在二月革命后,故B项错误;列宁主义诞生是在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故C项错误;列宁回国后,领导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工农苏维埃政权,故D项正确。3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丘巴里扬曾说:“1917年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与此相连的国内战争,较之其他国家类似的革命,完全可以称之为伟大的革命。”其理由是俄国通过这些革命()A推翻了俄国君主专制统治B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C奠定了俄国社会转型基础D彻底改变了社会落后面貌C1917年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与此相连的国内战争之所以被丘巴里扬称为“伟大的革命”,是因为俄国通过这些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建立并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开创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模式,C项正确;A、B两项仅反映了其中一个方面,排除;这些革命只是为俄国社会转型奠定了基础,并未彻底改变俄国社会的落后面貌,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