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考卷题型抢分练:专题强化训练 训练9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17206 上传时间:2020-01-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考卷题型抢分练:专题强化训练 训练9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考卷题型抢分练:专题强化训练 训练9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考卷题型抢分练:专题强化训练 训练9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考卷题型抢分练:专题强化训练 训练9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考卷题型抢分练:专题强化训练 训练9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考卷题型抢分练:专题强化训练 训练9 Word版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考卷题型抢分练:专题强化训练 训练9 Word版含答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训练9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发展一、选择题1.(2017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实验中学一模,33)下表是1851与1755年相比英国各类男性工人工资的增幅(1851100)这表明英国() 17551851增幅%农业工人 65.46 10052.8非熟练工人 47.54 100110.3熟练工人 56.29 10077.7白领阶层 23.93 100178所有工人 42.74 100134A.经营方式改变 B.贫富差距缩小C.产业结构变化 D.消费水平提高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各类工人的工资增幅,体现不出经营方式的改变,故A项错误;从表格各类工人工资增幅相差较大,不能反映出贫富差距缩小,故

2、B项错误;材料中农业工人工资增幅远小于工人,故反映出国家产业结构中农业比重下降,工业比重上升,故C项正确;消费水平提高不是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2.(2017福建莆田一模,33)恩格斯说:“这种变革越是不声不响地进行,它的影响也就越大;因此,这种变革很可能会比法国的政治革命或德国的哲学革命在实践上更快地达到目的。”这里所说的“这种变革”是指()A.西欧的宗教改革B.1832年议会改革C.英国的工业革命D.欧洲的启蒙运动答案C解析西欧的宗教改革并不是悄然进行的,期间充满着暴力与流血,故A项错误;1832年的议会改革同样并不是不声不响的进行的,故B项错误;英国的工业革命则是在和平的环境中悄无声息的

3、进行的,但它的威力和影响力却毫不亚于法国的大革命和德国的哲学革命,故C项正确;欧洲的启蒙运动发生在法国政治革命之前,这与材料题意不相符,故D项错误。3.(2017山东淄博一模,33)19世纪中期,英法两国签约规定: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法国降低英国煤炭、生铁、机器的关税,征收关税的商品减少到总数的30%,关税平均约为15%。这一做法()A.体现了经济自由主义思想B.导致两国关税收入的大幅下降C.体现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D.缓和两国对殖民地的激烈争夺答案A解析根据题目中关键词“19世纪中期”“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降低英国煤炭、生铁、机器的关税”得出工业革命后因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自由

4、主义思想盛行,故A项正确;题目强调的是降低关税,并未提到关税收入的变化,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大力干预是在罗斯福新政后,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题目并未提到两国对殖民地的争夺,故D项错误。4.(2017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月考六,33)19世纪末的欧洲,不仅在政治、经济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军事上也处于领先地位。法国、英国、俄国、德国等国是世界军事舞台上的佼佼者。形成上述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科技发明和工业革命的推动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C.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度的建立D.两大对立军事集团的形成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时间“19世纪末”得出当时欧洲领先的原因

5、主要是两次工业革命,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于19世纪中期,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度的建立推动了这些国家资本主义发展,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大对立军事集团形成于20世纪初,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5.(2017辽宁大连高三双基测试,17)“生产单位规模扩大,技术和投资量增长,使银行和国家在推进现代化方面发挥前所未有的重大作用,世界经济在19世纪后期出现爆炸性的大增长。”这一现象表明了()A.蒸汽时代到来 B.世界市场初步形成C.工厂制度形成 D.大企业时代的到来答案D解析蒸汽时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在19世纪中期

6、完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故B项错误;工厂制度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故C项错误;19世纪后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垄断组织,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故D项正确。6.(2017湖南六校联盟高三联考,18)恩格斯曾说:“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最终建立毕竟使法国工人有了一个基础,可以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并且在将来不是为他人的利益而是为它本身的利益进行战斗。”这表明()A.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B.法国已建立了马克思主义政党C.法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进行D.工人阶级推动共和政体的建立答案A解析根据“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

7、和国)的最终建立毕竟使法国工人有了一个基础,可以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可见在第三共和国中,根据宪法工人享有基本的政治权利,故A项正确。7.(2017吉林省吉林二模,17)1862年俾斯麦在议会中说:“只要看一眼地图就清楚,普鲁士瘦长身躯不可能单独地、较长地承担确保德意志安全的军备,这必须由所有的德意志人来承担。”俾斯麦的这段话说明()A.德意志地区主要是由普鲁士及其邦国构成B.德国统一必须由奥地利和普鲁士共同完成C.必须完成德意志统一以武力维护国家安全D.资产阶级和议会是德意志统一的主要力量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表明俾斯麦认为,德意志必须在普鲁士的领导下完成统一,并不是说德意志地区主要是

8、由普鲁士及其邦国构成,故A项错误;德国统一由普鲁士领导完成,故B项错误;据材料“只要看一眼地图就清楚,普鲁士瘦长身躯不可能单独地、较长地承担确保德意志安全的军备,这必须由所有的德意志人来承担”得出必须完成德意志统一以武力维护国家安全,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中没有提及资产阶级和议会,故D项错误。8.(2017湖南怀化高三期末,17)1998年,在法国巴黎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国际大会上,前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拉扎尔夫人动情地说道:“共产党宣言不是一般的书。它不是冰,而是碳,放在锅里能使水沸腾起来。” 对拉扎尔夫人的话理解正确的是()A.马克思主义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B.马克思主义具有超

9、越时间和空间的价值C.共产党宣言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D.马克思主义必须与各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答案A解析抓住材料共产党宣言“不是冰,而是碳,放在锅里能使水沸腾起来”,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作用,故A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无反映,故B项错误;共产党宣言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是指俄国十月革命,故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无反映,故D项错误。9.(2017吉林长春五县高一第一学期期末,11)巴黎公社主要是由普通工人组成公社一举把所有的公职、军事、行政、政治的职位变成真正工人的职务,使它们不再归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阶层所私有。这说明巴黎公社政权()A.具有无产阶级专政色彩B.旨在建立工农联合政府C.解

10、决了人类不平等问题D.受到了马克思直接指导答案A解析根据题目中“巴黎公社主要是由普通工人组成公社一举把所有的公职、军事、行政、政治的职位变成真正工人的职务”,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巴黎公社运动并未实现工农联盟,故B项错误;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并未解决人类不平等问题,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巴黎公社并非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其爆发具有偶然性,故D项错误。10.(2016天津滨海新区高三六校联考,28)“不合宜者,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为天道自然之理。但其说与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初始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

11、。”文中“其说”是指()A.牛顿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B.爱因斯坦的相对论C.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D.达尔文的进化论答案D解析牛顿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与“不合宜者,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无关,故A项错误;相对论与“不合宜者,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无关,故B项错误;自由落体定律与“不合宜者,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无关,故C项错误;“不合宜者,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属于进化论的内容,故D项正确。11.(2016福建南平高二第一学期期末,23)牛顿(16431727)借助严格的数学法则描绘自然现象,并通过观察和实验加以印证。根据他所得到的知识,人们对

12、自然界的力量有了更多的理解,并在技术上加以运用。其中具有划时代的技术成果是()A.珍妮机 B.蒸汽机C.蒸汽机车 D.水力织布机答案B解析珍妮机的发明者是哈格里夫斯,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人们对自然界的力量有了更多的理解,并在技术上加以运用”可以得出是蒸汽机,故B项正确;蒸汽机车就是火车机车,发明者是史蒂芬孙,故C项错误;水力织布机的发明者是阿克莱特,故D项错误。12.(2016浙江温州一模,21)下图所示刊物在发刊词中写道:“泰西各国创造电气秘机,凡有所欲言,瞬息可达数千里,而中国从未闻此。”这里的“电气秘机”是() A.无线电报机 B.电话机C.有线电报机 D.电动机答案C解析1895年英

13、国人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图片上是1853年,故A项错误;1875年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故B项错误;1835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发生在图片上1853年以前,从材料中“凡有所欲言,瞬息可达数千里”也可得出,故C项正确;1821年法拉第发明电动机,虽然在1853年以前,但电动机是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7山东泰安一模,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儒家家庭伦理是以宗法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它要求父子、夫妻、兄弟之间应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强调“夫为妻纲”“父为子纲”。同时也重视家庭间的情感联系,即“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恭”等。但又把血

14、缘亲情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视为处理一切社会事务的中心。比如对于父子双方有一方偷羊、另一方应该怎么办这样的问题,孔子认为应该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在被问到舜的父亲杀人、舜应该怎么办时,孟子为舜设计的方案是“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即偷偷地背上父亲逃跑,沿着海边住下来,以逃避法律的处罚。 材料二工业革命首先给妇女走出家庭提供了特别机遇。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妇女们开始大量被现代经济部门雇佣,获得一定经济权利,并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随着妇女走向社会,社会活动空间的不断扩大,其经济独立也日渐形成。而妇女经济独立又为其独立精神意识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妇女而言,社会工作取代了其往

15、日生活中家庭的基础性作用。改变了家庭的首要地位。从而动摇了妇女家庭观念的基础,使家庭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包括夫妻趋于平等现象以及夫妻平等感的产生;妇女婚姻观的变化已摆脱由婚姻获得生存的命运,她们的自立使之可能甚至必然获得其婚姻的自由;生育观的变化冲出了教会所代表的中世纪生育观束缚,表现出新形势下的新观念,即要求并习惯于避孕和节育。妇女们从内心不愿再作原先传统社会家庭中男人们的家庭奴仆,也不愿再在家庭男权权威的专横下懵懵懂懂地虚度一生。从此,女权意识开始萌发,妇女也有了在家庭中和男子平起平坐的愿望。 武汉大学黄雪蓉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家庭观念在工业社会转型中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

16、识,概括儒家家庭伦理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后英国妇女家庭观念变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答案(1)特点:以宗法血缘关系为基础;实行家长制,强调长幼尊卑,重视礼仪规范;过分重视家庭亲情,情大于法。影响:促进了家庭和谐与团结;稳定了社会秩序,有利于巩固统治;有利于形成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家庭伦理观。(2)表现:妇女由家庭走向社会,实现经济独立;妇女独立精神意识开始形成;夫妻关系趋于平等,夫妻平等感产生;妇女婚姻观与生育观发生变化。原因:工业革命为妇女提供了平等的工作机会,妇女经济地位提高;民主制度的发展、成熟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妇女的政治权利;人文

17、主义、平等自由等思想观念的传播解放了妇女思想;西方女权运动的发展;妇女知识素养的提高。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儒家家庭伦理是以宗法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父子、夫妻、兄弟之间应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血缘亲情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逃避法律的处罚”得出。第二小问积极影响,根据材料一“父子、夫妻、兄弟之间应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得出促进了家庭和谐与团结;结合所学知识,儒家思想的作用:稳定了社会秩序,有利于巩固统治;就思想而言,有利于形成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家庭伦理观。(2)第一小问表现,根据材料二“妇女经济独立又为其独立精神意识的形成夫妻趋于平等现象以及夫妻平等感的产生;妇女婚姻观的变化生育

18、观的变化女权意识开始萌发”得出。第二小问原因,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角度回答。14.(2017山西一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750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部分)国家 1750年 1800年 1830年 1860年 1880年 1900年中国 32.8 33.3 29.8 19.7 12.5 6.2印度 24.5 19.7 17.6 8.6 2.8 1.7英国 1.9 4.3 9.5 19.9 22.9 18.5美国 0.1 0.8 2.4 7.2 14.7 23.6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

19、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 观点:技术创新改变世界制造业格局。 论述:19世纪以来,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东方国家依靠传统手工业,占据着世界制造业的主导地位;进入19世纪以来,东方国家没有及时进行技术革新,日益落后于西方国家,反观英国,借助着科技和制度创新,该国在19世纪中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并一举成为世界制造业霸主。 结论: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不竭动力。 解析解读材料,可见中国和印度在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减少,而英美却在增加,结合时代背景提炼出一个观点,技术创新改变世界制造业格局。而后分析传统手工业对中国和印度工业转型的阻碍,以及英美是如何通过技术革新,推动工业革命,进而赶超中国和印度的,最后升华出: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不竭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