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15.ppt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4918165 上传时间:2020-01-10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6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15.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15.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15.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15.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15.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15.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15.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五 章 血 液,体液:是指机体内的大量液体,包括水分和其中溶解的物质。,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位于细胞内,是细胞内各种生化反应进行的场所,占体液总量的2/3。,位于细胞外,包括血浆、淋巴液、脑脊液和组织液等。,内环境: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细胞外液,是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而维持细胞生命活动的场所,因而称为内环境。,内环境稳态:在正常情况下,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和自身调节,使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始终保持在一定生理范围内,且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以免组织细胞受到伤害。机体内环境这种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可使机体的组织器官少受乃至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而保

2、持其正常生理功能。内环境各项理化因素的相对恒定性,是高等动物生存的必要条件。 机体新陈代谢过程的理化条件的维持:如温度,pH和其他离子浓度都必须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细胞内外的水分和其它物质的运转维持。 细胞内外渗透压,离子浓度和酸碱度的相对稳定。,血液与血液循环在内环境稳定方面起重要作用。血液中水分。盐类、营养物质的含量、渗透压、温度以及血细胞的数量都相对稳定,这是内环境稳定的物质基础,也是保持组织兴奋性和全身器官正常功能活动的必要条件。,血量:人体内血液的总量称为血量。正常成人的血量相当于体重的78。在安静状态下,人体绝大部分血液是在心血管中迅速流动,这部分血量称为循环血量,还有一小部分血液

3、滞留于肝、脾、肺和小静脉等处,称为贮存血量。 一般男子的血量较女子稍高,但女子在妊娠期血量增加。血量的相对稳定,是维持正常血压,保证全身组织得到充分血液供应的必要条件。,血液的功能: 输送营养物质和氧至各个器官、组织和细胞;同时将机体不需要的代谢产物运送到排泄器官,以排出体外。 对入侵机体的细菌、病毒、寄生虫,以及其他有害物质发生反应,保护机体免遭损害。 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是各种药物的载体,在研究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及医疗诊断中,有重要价值。,血液组成成分表:,血液,血细胞 (45%),血浆 (55%),代谢产物:尿素、肌酐、尿酸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水(91)

4、,蛋白质(7):白蛋白、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等。,脂质(1):卵磷脂、胆固醇等。,糖类(0.1):葡萄糖等。,无机盐类(09):Na、K 、Ca 2 、 Mg 2 、Cl 、HCO3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一、血液组成 正常血液为红色粘稠液体,比重在1.0501.060之间。,二、血浆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理功能,(一)血浆蛋白 血浆蛋白可分为白蛋白(3.84.8gdl)、球蛋白(0.23.5g dl )和纤维蛋白原(0.20.4gdl)等几种成分。,1.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二)非蛋白氮 (三)不含氮有机物 (四)无机盐,2.参与免疫反应,3.运输作用,4.营养作用,5.缓冲作用,6.参与

5、凝血和抗凝作用,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血细胞比积(或压积)。健康成人的红细胞比积约为 40 50。如果把从血管内抽出的血液放入不加抗凝剂的试管中,几分钟后就会凝固成血块。血凝块收缩,析出淡黄色澄明液体,称为血清。,三、血液的理化特性,()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悬浮稳定性是指红细胞在血浆中能够保持悬浮状态而不易下沉的特征(红细胞沉降率)。 维持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的原因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 血沉的快慢于血浆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有关。,(二)血液粘滞性(内部分子之间的摩擦力) 正常人全血的相对粘滞性为45,血浆在1.62.4之间。 血浆的粘滞性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和脂类的浓度,这些物质浓度越高粘滞

6、度越大。 全血的粘滞性大小,主要决定于血中红细胞数量的高低,当红细胞增多时,细胞间和细胞与分子颗粒间的摩擦力增加,则粘滞性变大。血液粘滞性过高可使外周循环阻力增加,血压升高,还可影响血液流动的速度,从而影响器官的血液供应。,(三)血浆渗透压与红细胞渗透脆性 液体的渗透压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颗粒的数目多少。血浆中含有多种晶体和胶体物质,故具有较大的渗透压。正常人的血浆在标准状态下渗透压约为313mOsm/L,相当于7个大气压或708.9kPa(5330mmHg)。,血浆中小分子的晶体物质(主要是NaCl,其次为NaHCO3和葡萄糖等)形成的渗透压称晶体渗透压,约为705.6kPa。 血浆晶体渗透

7、压的稳定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及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十分重要。,血浆中大分子物质(主要是白蛋白,其次是球蛋白)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其数值较小,约为 3.3kPa。 胶体物质一般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所以直接影响血液与组织液间的水分交换。对保持血浆和组织液间的液体量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以人体血浆的正常渗透压为标准,与此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如0. 9 NaCl或 5葡萄糖溶液等为人体或哺乳动物的等渗溶液。故通常将 0.9 NaCl称为生理盐水。 渗透脆性(简称脆性):正常状态下红细胞内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大致相等,这对保持红细胞的形态甚为重要。 临床上以0.45% NaCl到0

8、.3 NaCl溶液为正常人体红细胞的脆性范围。,(四)血浆的pH,正常人血浆的pH为7.357.45。,血浆中有很多对缓冲物质。NaHCO3/H2CO3(两者正常比值保持在20/1), Na2HPO3/NaH2PO3和蛋白质钠盐/蛋白质等缓冲对。,血液pH的相对稳定,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血浆pH超过一定范围,就会影响各种酶的活性,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紊乱,它们的正常生理功能和兴奋性都会异常。,第二节 血细胞的形态和生理,一、红细胞,()形态与数量,红细胞体积很小,直径只有79m,形如圆盘,中间下凹,边缘较厚。,在通过直径比红细胞小的毛细血管时,可以改变形状。,正常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9、,也没有高尔基复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但它仍具有代谢功能。,化学组成:红细胞内充满着丰富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约占细胞重量的32,水占 64,其余 4为脂质、糖类和各种电解质。,红细胞数量:成年男性为500万/l,女性为420万/ l,红细胞数目可随外界条件和年龄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血红蛋白含量,男性为1216gdl,女性为1115g/dl。,(二)生理功能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通过Hb完成运输O2、CO2,在酸碱平衡中起一定的缓冲作用。,血红蛋白(Hb):由珠蛋白和亚铁血红素(铁卟啉环)结合而成。血液呈现红色就是因为其中含有亚铁血红素的缘故。该分子中的Fe2在氧分压高时,与氧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10、HbO2);在氧分压低时,又与氧解离,释放出 O2,成为还原血红蛋白,由此实现运输氧的功能。,(三)红细胞生成的调节与破坏,1生成过程 人体所有的血细胞都是在造血器官内产生并发育成熟的。,造血器官,红骨髓,脾,淋巴器官,多能造血干细胞,生血系干细胞,淋巴系干细胞,红系祖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红细胞,2生成的调节: 红细胞在体内生存期,约为 120天,每天约有 1的红细胞进行更新。,早期的红系祖细胞的生长,依赖一种称为爆发式促进因子的刺激作用,使其加强增殖活动。 晚期红系祖细胞主要受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调节。,缺氧产生红细胞生成酶促红细胞生成素红细胞。,雄激素、甲状腺

11、激素和生长激素骨髓肾脏(红细胞生成酶),调节因子:,3红细胞的破坏:红细胞衰老时,细胞膜的可塑性减小而脆性增加,膜内酶活性下降。,(四)红细胞异常增多与贫血 1.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数高达600万/l。 2.贫血:外周血液中血红蛋白量或红细胞数低于正常值,均称为贫血。缺乏铁缺铁性贫血;缺乏vitB12 、叶酸恶性贫血;射线破坏了造血器官再生障碍性贫血;红细胞破坏增加。,二、白细胞 ()白细胞的形态、计数和分类 一般形态特征:白细胞无色呈球形,有细胞核,体积比红细胞大。 数量:正常人白细胞计数在400010000l 范围内,平均为7000l。,分类:根据其形态差异、细胞质内有无特有的颗粒以及白细

12、胞的来源和功能可分为五种细胞。,白细胞,粒细胞,无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810m、0.51,细胞核不规则,有些分为23叶。颗粒 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染成深蓝色。,1015 m、35 ,细胞核分为两叶,多是八字形。颗粒粗 大染成红色。,1012 m 、5070 ,细胞核为杆状或分叶状。细胞质颗粒微 细,染成红紫色。,712m、2530,核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染成深蓝色。 细胞质很少,染成天蓝色。,1420m、7 ,核呈肾形或马蹄形,细胞质比淋巴细胞稍多,染成灰蓝色。,(二)白细胞的生成与破坏,(三)白细胞的功能:通过吞噬、产生抗体和淋巴因子等方式

13、来抵御和消灭入侵的病原微生物。 1.吞噬作用(非特异性免疫) 具有吞噬能力的细胞是 单核细胞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细胞 趋化性:由于细菌或死亡的细胞所产生的化学刺激,诱发白细胞向该处移动的特性。 中性粒细胞:吞噬、处理病原体(主要为细菌),处理白细胞后,本身也死亡。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 吞噬对象细菌、疟原虫、真菌。 分泌活性因子(激活淋巴细胞), 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清除衰老与损伤的细胞的作用。,白细胞的分化和增殖过程的调节: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巨核系集落刺激因子和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2.特异性免疫:淋巴细胞针对某一特异性抗原产生与之相对应性的抗体或进行局部性细胞反应,以杀灭特异性抗原

14、。 T-细胞:占淋巴细胞总数的7080,参与细胞免疫和免疫调节。(细胞免疫:T-细胞抗原刺激致敏淋巴细胞抗原所在地抗原-细胞复合物) T-细胞分类和功能:,细胞毒T-细胞:杀伤带有抗原标记的靶细胞。,淋巴因子T-细胞:释放多种淋巴因子,增强细胞免疫功能。,辅助T-细胞:促使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抑制T-细胞:抑制B细胞和其它T细胞的功能。,记忆T-细胞:识别抗原的功能。,B细胞 占淋巴细胞的15,完成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转变为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特异性的抗体,对抗原中和、沉淀、凝集或溶解,以消除其对机体的危害的免疫方式。,裸细胞:约占510,具有杀伤异体细胞、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 K细胞:抗原依赖性的。 NK细胞:不依赖抗原和抗体的存在。,3.其它 (1)嗜碱性粒细胞:进入组织后转变为肥大细胞。颗粒内含有组胺、肝素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 (2)嗜酸性粒细胞: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可减轻机体的过敏反应症状和抑制寄生虫感染。,三、血小板,(一)血小板的形态、结构和数量,形态、结构:圆盘装,直径约24m,厚约1 m。,成人血小板数量:1030万/ul。,(二)血小板的功能 1.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 2.营养和支持作用,(三)血小板的形成与破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