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专题提升课13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ppt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26572 上传时间:2020-01-14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专题提升课13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专题提升课13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专题提升课13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专题提升课13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专题提升课13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专题提升课13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专题提升课13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文化发展历程,模 块 三,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专题提升课(十三),栏,目,导,航,1鸦片战争以来,林则徐、魏源主张“师夷长技”,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五四运动后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2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为解决中国社会进步所面临的问题而提出的,都与时俱进,符合当时的时代潮流;都是为了救国、建国和强国而进行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总结。 3现代中国文化事业曲折发展,人民教育事业也历经曲折,科学技术方面,“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银河”系列计算机、“神舟

2、”系列航天飞船,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突出成就。,一、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特征和阶段 1三大特征 (1)探索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国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2)向西方学习是一个从学习物质层面到学习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的历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复杂历程。 (3)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2四个阶段 (1)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属于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主要学习西方先进的“器物”。 (2)从戊戌变法

3、至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主要学习西方的社会制度,其中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 (3)从1915至1919年,资产阶级激进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4)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1甲午战争之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用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及创会的口号,然而新式学堂及学会的教学内容与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或新学。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错误的是( ) A 宣传西学,挽救民族危亡 B 对传统文化持批判态度 C 以“中学为体”作为对付保守势力的挡箭牌 D 创办者多为留学归来者,D,解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4、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其基本含义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抵御西方侵略。以此作为创办新式学堂和学会的口号,主要为了减少创办新式学堂和学会的阻力,作为对付保守势力攻击学堂及学会的挡箭牌。材料中没有提出创办人的身份,故D项不正确。,二、近代社会思潮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原因,2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指出:“男女皆平等独立,婚姻之事不复名为夫妇,只许订岁月交好之和约而已,行之六十年,则全世界之人类皆无家矣。全世界之人既无家,则去国而至大同易易矣。”在这里,康有为所要表达的思想主张是( ) A消灭家庭私有制实现人人平等 B和约婚姻是实现人类平等的基础 C婚姻与家庭革命是实现人类大同的重要途径 D

5、男女独立式的婚姻制度将导致全世界的人无家可归,C,解析:材料最后强调“去国而至大同易易矣”,可知其主张大同社会。实现人人平等材料体现不明确,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讲合约婚姻导致无家,故B项错误;材料主张通过合约婚姻导致无家,从而实现大同,故C项正确;男女独立式的婚姻制度与材料没有联系,故D项错误。,三、新中国的教育发展 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教育兴办的特点 (1)除旧布新,确立新的教育制度,改革与调整并举。 (2)教育服务对象发生变化,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入学。 (3)制定新的教育办学方针,在办学体制和办学形式上加快改革步伐。 (4)各级各类学校调整教育模式,充实部分学科和专业,使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

6、整、系统。 (5)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和接班人。,2“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 “文化大革命”时期,正确的教育政策被严重扭曲,执行过程中出现很大偏差,同时又出台了一些“左”的教育政策。 3“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教育的复兴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教育重新获得生机。 (2)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同时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科教兴国”战略极大地推动着中国教育的持续发展。,3某人收藏有一本1958年编写的扫盲识字课本,上面有“苦战十五天,摘掉文盲帽”的口号

7、,该口号实质上反映出( ) A1958年我国基本上扫除了文盲 B新中国教育的有效性大为提高 C教育领域出现了“左”倾冒进倾向 D党和政府始终重视教育的发展,C,解析:材料中“苦战十五天,摘掉文盲帽”的口号体现了“左”倾冒进倾向,结合材料时间特征1958年可知这反映了当时中国教育也出现了“大跃进”倾向,答案选C项;A、B、 D三项与题意特征不符。,注:2017年全国卷、为41题,全国卷为40题。 【题型特征】 (1)限定性的设问,如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社会、经济、政治根源(原因)是什么,根本、主要、直接原因是什么等。 (2)宽泛性的设问,如该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历史条件、历史因素有哪些等。,全国

8、卷第41(原40)题 解题能力与答题规范指导背景类,【解题示范】 (2017海南卷2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的建国主张。他指出:共产党决不抛弃其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想,他们将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达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阶段。共产党有自己的党纲与政纲,其党纲是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这是与三民主义有区别的。但是,“共产主义是在革命发展的将来阶段实行的,共产主义者在现在阶段并不梦想实行共产主义,而是要实行历史规定的民族革命主义和民主革命主义”。因此,在现阶段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是基本上没有冲突的”,“现在的任务,是在全国范围内

9、恢复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的革命精神,据以定出一定的政纲和政策,并真正而不二心地、切实而不敷衍地、迅速而不推延地实行起来”。他呼吁国民党“放弃个人和小集团的私见,改变过去的老一套,立即实行符合于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彻底地与民更始”。 据毛泽东选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毛泽东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建国主张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毛泽东依据新三民主义提出的建国主张。,第二步:扣教材 【教材依托】 (1)孙中山指出,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则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

10、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2)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全面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规定即将建立的人民共和国的政权性质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解题信息】 表明当时民族危机严重。 推动了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 丰富和发展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反映出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三民主义有分歧。,第四步:联技巧 此类题目的解题方法一般为: 1在没有限定词的情况下,历史背景、条件、因素、依据

11、、原因等可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思考。具体表现为: (1)经济方面的内容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等方面思考; (2)政治方面的内容可从政局、制度、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等方面思考; (3)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可从思想、科技、教育等方面思考。,2根本原因: 政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层面入手,生产关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生产力入手,上层建筑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基础入手,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社会存在入手,一切历史事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相同属性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历史规律入手。 3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1)主观原因(主观意识方面的原因)一般从领导某事件的阶级、阶层的主观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等方面进行思考; (2)客观原因指与主观原因有紧密关系但又不受主观意识影响的原因,一般从自然或社会环境(形势)、经济状况、政治现状等方面进行思考。,第五步:组答案 (1)背景:全面抗战爆发,民族危机严重;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三民主义有歧见。 (2)评析:丰富和发展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指出了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党纲的异同,体现了政策的灵活性;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有利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专题滚动检测(十三),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