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考点23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ppt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26601 上传时间:2020-01-14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考点23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考点23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考点23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考点23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考点23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考点23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考点23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经济成长历程,模 块 二,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 发展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考点二十三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 民族工业的兴起,栏,目,导,航,一、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原因 (1)鸦片战争前夕,_有某种程度的分解,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扩大了对中国的_。 2标志: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自然经济,商品输出,3表现 (1)农业: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2)手工业:农村家庭手工业和城市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3)商业和金融业: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_。 4影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_和

2、商品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上海,劳动力,易错提醒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并未完全解体 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自然经济开始加速解体,并不是完全解体。从整体而言,其瓦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鸦片战争直至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轻巧识记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原因 (1)内因:中国封建社会已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受外商企业刺激,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机器,投资于近代企业。 (2)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洋务运动的诱导。 2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3分布 (1)从地域上看,主要分布在_,天津和广

3、东等沿海地区。 (2)从行业上看,主要分布在缫丝、面粉、制造等轻工业部门。,上海,4影响 (1)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社会进步。 (2)壮大了无产阶级队伍,促使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并得到发展。 (3)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4)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和民主革命的发展。 比较辨析 近代化与工业化的区别 近代化不单是经济的工业化,是工业化以及工业化相伴的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是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思想的理性化。,思维导图 近代主要经济形式的相互关系,通史链接 两次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的

4、政治、经济和文化,答题术语,有学者在评价洋务运动时指出:“当时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化国家,政府不是一个近代化的国家政府,用旧有思维定式去带领整个国家走向近代化,注定是一场悲剧。”该学者旨在说明( ) A中国不具备近代化的客观条件 B中体西用完全脱离了中国实际 C政治体制改革是近代化的前提 D洋务运动失败具有内在必然性,考向预测:洋务运动,D,解析:据材料可得知中国不具备近代化的主观条件,A项在材料无体现,故错误;完全的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涉及,故C项错误;据材料“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化国家”“政府不是一个近代化的国家政府”“旧有思维定式”即中学为体思想,可得知洋务运动失败具有内在必

5、然性,故D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采用机器生产,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创办新式学堂等,从经济、技术、军事和教育等方面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实践了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的主张,使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全国卷命题多从近代化角度考查洋务运动的目的、特点及影响,如2017年全国卷、的第28题、2017年全国卷的第41题等。因此我们在高三复习时,理应倍加关注。,1思想上: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近代化思想,表明了统治阶级已经承认“中学”的不足,也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开启了

6、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2经济上: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尤其是民用企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培养了科技人才,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五大视角理解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3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 4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 5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史料一 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图(年平均数) 单位:镑,主题:自然经济的解体,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7、,史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志史资料,(1)根据史料一,分析说明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原因。 提示:前期增长是开放五处通商口岸的结果;后期下降与自然经济对商品经济的本能抵制有关。 (2)阅读史料二的诗歌,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村镇经济的变化。 提示:自然经济加速解体;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1)史料一

8、中注意观察数据的变化趋势。由第一时间段“882 495镑”到第二时间段“2 090 406镑”,说明英国输华商品呈增长趋势。但从第二时间段到第三时间段呈现下降趋势,说明其在华销售受阻。 (2)史料二中“1840年后”“申江界”“申江鬼国正通商”说明上海开埠通商后,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大量出口,对外贸易兴盛,冲击了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1原因 (1)前提条件: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 (2)历史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 (3)主要原因: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近代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表现及影响,2表现 (1)“男耕女织”的变化:大量物美价廉的洋纱和洋布涌入中国,取代了土纱与土布,冲击了家庭手工业和城市手

9、工业,使传统的“耕”“织”分离。 (2)“自给自足”的变化:列强大量收购以丝、茶为代表的农副土特产品,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农产品日益商品化,减少了自给自足的成分。 (3)“闭关锁国”的变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各种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逐步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3影响 (1)自然经济解体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市场和资金,从而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奠定了基础。 (2)自然经济的解体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商品化的程度提高,但是中国经济同时也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3)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的根本经济基础,自然经济的解体也从根

10、本上冲击了封建制度。,1(2017全国卷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 )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A,解析:A对:据题干信息可知,原来的土煤“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样减轻了税收对开平煤矿的压力,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B错:题干仅仅说明政府降低税率,不能说明加强了对开平煤

11、矿的管理。C错:此举对抵制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有一定作用,但并没有摆脱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D错:降低税率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煤矿业的发展,但洋务企业本身存在着很多弊端,不可能实现煤矿业稳健发展。,2(2017全国卷28)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B,解析:B对:洋务运动兴办的军用工业开始时经费由政府拨付,后经费困难,才出现材料中的“协造”方式。A错:洋务运动中的军用工业并没有

12、转为商办。C错:军用工业生产的产品用于军队,没有市场化。D错:近代轮船制造业生产消耗高而效率低,受到西方列强的制约,没有走出困境。,3(2017全国卷28)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D,解析:D对:从材料中信息“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可推断材料中的现象为中日甲午战争后出现的。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困难

13、,放宽了对民间设厂、兴办实业的限制,因而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A错: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是在1898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B错: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是在19世纪70年代,90年代趋向衰落。C错:19世纪末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应该是增多而不是减少。,4(2016全国乙卷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C,解析: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于鸦片战争后,据材料无法推断出关税主权是否丧失,故A项错

14、误;19世纪中期以后的中国,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没有被商品经济所取代,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外国商品输出已经深入到中国偏远农村,民众使用洋货日益增多,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故C项正确;材料只是讲述中国市场的洋货增多,无法推断中国是否主动开放市场,故D项错误。,5(2015全国卷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D,解析:依据材料无法推断包装改用洋布是

15、因为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推断包装改用洋布是因为英国棉布的价格优势,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中国生丝在英国是否畅销,故C项错误;曼彻斯特上等棉布之所以是“无用的”,是因为受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抵制,英国的上等棉布仍然滞销,因此用来包装中国生丝,故D项正确。,6(2015全国卷28)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当时的国人

16、对倡导洋务或与洋务有关的人和事件持轻视反对态度,体现出传统观念对外来事物的排斥,故A项正确;倡导洋务和出使国外不是崇洋媚外的行为,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洋务运动只学器物,不学制度而受到批判,故C项错误;国人抵制洋务不是因受外国侵略而产生的爱国情感,而是对外来文明的抵触,故D项错误。,7(2014全国卷28)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D,解析: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经济受到破坏,但这不是英国商品滞销的原因,故A项错误;

17、1853年的晚清政府并没有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故B项错误;当时中国农耕经济发达,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印度,故C项错误;题干信息表明鸦片战争之后,英国并没有完全打开中国市场,英国商品在中国市场上仍然滞销,原因在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故D项正确。,1(2017天津卷5)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都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这体现出近代中国( ) A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 B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 C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 D发展海军顺应

18、历史大潮,C,解析:C对: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并未真正认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A错: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是被动的。B错:近代中国是在西方列强的炮舰下被动地与世界联系在一起的。D错:近代中国海军发展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并没有顺应历史大潮。,2(2016海南卷15)19世纪70年代初,生丝、茶叶合计占中国贸易出口总值的近90%,1900年降至38%左右,20世纪初年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丝茶竞争力减弱 B清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 C中国小农经济的瓦解 D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A,解析:由“近90%,1900年降至38%左

19、右”到“20世纪初年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出现的情况应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是丝茶出口下降,一种是出口没有下降,其它产品的出口迅猛增长。根据近代中国对外出口的情况,在19世纪70年代开始,在西方的资本主义浪潮中,中国并没有出现具有竞争力很强的商品出现,所以只能推断中国丝茶受到竞争,出口下降,故A项正确;清政府在甲午战争后,放宽了对民间工商的限制,与“重农抑商”不符,故B项错误;生丝、茶叶的生产主要是靠商品农业,小农经济对此不占主要部分,无法判断小农经济的发展状况,故C项错误;生丝、茶叶出口比重的下降,是典型的殖民地经济特征,完全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表现,无法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故

20、D项错误。,3(2016江苏卷7)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 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 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 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B,解析:材料“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表明对洋货的需求,并没有说店铺增多,故A项错误;材料“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表明由于受到洋货的冲击,中国农村传统经营的产业遭到破

21、坏,故B项正确;材料“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表明洋货的销售并没有遭到抵制,故C项错误;材料“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表明传统手工业遭到破坏,没有促进手工业发展,故D项错误。,4(2015天津卷5)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到20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 A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 B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 C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

22、经济 D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A,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中国内地的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经受到冲击,故A项正确;天津是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但不是本题的主旨,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出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传统经济的“全面”冲击,故C项错误;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之后就已经开始解体,故D项错误。,5(2015山东卷16)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

23、何影响?试举例明之。”,A,解析:依据题干中的材料“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可知此时期洋务派关注的是西方的技术,故A项正确;“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体现出来的是金融危机,而题干强调的时间是19世纪70年代初,此时洋务派正在关注西方技术,故B项错误;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的主张是“中体西用”,而并不学习英、美、法等国的政治制度,故C项错误;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此时期主张学习的是西方的技术,并没有强调民族主义,故D项错误。,6(2015浙江卷18)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由

24、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 A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 B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 C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D,解析:帝国主义垄断近代工矿企业,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不是破产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不是材料反映的主题,故B项错误;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是由于其他行业变化导致的,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材料中“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说明是由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导致国内丝织业出口困难,故D项正确。,7(2015福建卷24)下表为20世纪前期中国对外贸易出入

25、超变动表。表中数据变动可以用来佐证( ) 出超(),入超();单位:百万元,A,A美国逐步加强对华经济侵略 B英国对华贸易优势逐步加强 C法国强化对华转嫁经济危机 D俄国(苏联)对华贸易稳步增长,解析: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对美国入超额不断增加,即商品出口总额低于商品进口总额,说明美国逐步加强对华经济侵略,故A项正确;从19291931年中国对美英入超额比较可以看出,英国对华贸易不具有优势,故B项错误;从表格可以看出,中国对法国贸易是处于出超状况,即商品出口总额高于商品进口总额,是贸易顺差,故C项错误;从19091911年与19191921年数据比较可以看出,中国对俄国(苏联)贸易在下降,而19191921年与19291931年数据比较可以看出,中国对俄国(苏联)贸易在上升,故D项错误。,考点强化练(十九),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