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课件:板块十一 第3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30 .ppt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26850 上传时间:2020-01-14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5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课件:板块十一 第3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30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课件:板块十一 第3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30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课件:板块十一 第3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30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课件:板块十一 第3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30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课件:板块十一 第3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30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课件:板块十一 第3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30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课件:板块十一 第3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30 .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3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考情备考分析,主干知识整合,要点史料探究,高考教材连线,考情备考分析 考题角度备考分析,主干知识整合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抓主干 一、西方人文精神起源的背景 1.政治基础:公元前5世纪,雅典等城邦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经济基础:古希腊奴隶制工商业经济的繁荣。 3.社会基础:公民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4.思想基础:人文主义的准备自然哲学的发展。 二、智者学派 1.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 2.思想主张:强调人的价值,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反对迷信,强调自由;在社会道德方面,不应强求一律。,3.影响 (1)积极: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是人类自

2、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2)消极: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给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维护社会公德。 三、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 1.背景 (1)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忽视道德。 (2)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3)苏格拉底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2.主张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类的理性,否定绝对权威。 (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3)善是人的灵魂,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 (4)主张“认识人自己”。 3.意义 (1)是人类精神觉醒

3、的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2)其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是欧洲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四、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柏拉图 (1)关注焦点:人类社会。 (2)思想主张:根据智慧品德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3)代表作:理想国。 (4)意义: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亚里士多德 (1)主张 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2)最大哲学贡献:创立了逻辑学。 (3)影响: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为现代许多科学门类奠定了基础,使哲学真正成为

4、一门独立的学科,把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五、斯多亚学派 1.主张:“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人生而平等。 2.意义: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重理解 1.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1)把探讨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 (2)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和绝对权威。 (3)强调人的价值,崇尚人的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4)重视知识作用,强调好学深思,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5)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强调提高公民的道德修养,尤其是知识修养。,2.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要点史料探究 研习

5、史料探究重点,【解答】 (1)明问题,找方向:本题实际要求回答苏格拉底的人文主义观点和影响,要注意对比两则材料回答“内涵的拓展”,根据所学回答“目的”。 (2)定时空,找关联:普罗泰格拉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典型代表,他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了人的地位和决定作用,他否认世间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忽视了道德的约束,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和“认识你自己”,强调知识、美德作为个人存在价值的重要内涵。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3)提信息,找关键:表明智者学派主张个人的感觉和利益,强调个人的主观意志和作用。 说明苏格拉底强调知德合一,道德行为必

6、须以知识为基础。 【答案】 内涵拓展:(从关注人的自然属性到)关注人的美德,注重改善人的心灵;重视对人的教育。 目的:培养公民的道德价值观,拯救城邦(克服直接民主制的弊端)。,【深化拓展】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 (2)材料反映了东西方先哲都重视“人”,他们关于人性的主张有何不同? 【解答】 (1)明问题,找方向: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和苏格拉底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概括两人的主张,对比得出结论。 (2)定时空

7、,找关联:孔子主张“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最基本的“爱人”,主张以爱人之心构建与调节和谐人际关系。苏格拉底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这种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是欧洲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 (3)提信息,找关键:说明中国古代儒家突出社会伦理的重要性,强调日常生活中的人,即“社会”的人。 说明古希腊学者从宇宙本原角度论述人文精神,强调“个体”的人。,【答案】 (1)主要内容:仁、礼、中庸。地位: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 (2)西方先哲强调“个体”的人;先秦儒家强调“社会”的人。 【深化拓展】 中国人本主义与西方人文主义的比较 1.相同点:都肯定人的价值,承认人生

8、存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 2.不同点 (1)对人的基本属性认识不同:儒家将社会道德性作为人的基本属性,强调人的价值体现在社会关系中,比如国家、家庭等。西方人文主义将自然属性作为人的本质,强调个人的独立、自由和享乐。,(2)批判的观念不同:中国的儒家思想极力维护君主专制,对君主“仁政”的要求,也是其维护君主专制的一部分。而西方人文主义反对一切限制人发展的因素,包括教会、君主等等。 (3)对人的存在方式认识不同:中国的儒家思想中的人是一个群体的概念,否定个人人格和尊严的合理性。西方人文主义突出独立的个人存在的价值,肯定人作为个体不同于他人和社会的合理性。,高考教材连线 透析高考教材补缺,【析考题

9、】 角度一 古希腊人文思想的渊源 【典例1】 (2017全国卷,32)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试题分析】 据材料希腊神话中的诸神像人一样,有情欲,有善恶,有计谋,都是人格化了的形象,所以古希腊宗教神话具有朴素的人文精神,这是雅典在公元前5世纪产生人文主义思想的重要基础,也说明雅典人文思想根植于久远的传统的宗教神话之中,故B项正确。古希腊人信奉多神教,雅

10、典人以亵渎神灵和腐蚀青年两项罪名把苏格拉底送上了法庭,应该说古希腊人(包括雅典人)宗教信仰意识浓厚,故A项不正确。据题干材料诸神也有情欲、重名利,没有体现出理性,而且C项表述与这一时期古希腊的史实不符,故C项不正确。公元前8前6世纪,古希腊城邦逐渐形成,民主制孕育而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B,角度二 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内涵 【典例2】 (2016全国卷,32)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 A.宗教意识淡薄 B.反对神灵

11、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 D.强调人的价值,【试题分析】 根据“为人类盗取火种”“我憎恨所有的神”可以看出作者反对神、重视人,具有人文精神,而这受到雅典人的喜爱,说明当时的雅典人更强调人的价值,故D项正确。雅典人喜爱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并不能说明雅典人宗教意识淡薄,事实上,古代雅典宗教意识浓厚,苏格拉底就是以不敬神的罪名被处死的,故A项错误;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就是神话故事,因此不能反映当时雅典人反对神灵崇拜,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雅典人喜爱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属于精神享受,故C项错误。 答案:D,角度三 古代中西方法制思想的比较 【典例3】 (2015全国卷,4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孟子,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

13、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试题分析】 第(1)问,要求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实际上要求回答两者不同的法制观念。中国的国家特征是强调血缘,家国同构,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特别强调人伦道德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的意义。雅典历经多次改革(从梭伦到伯利克里)血缘关

14、系被彻底扫荡,建立了民主政治,公民轮番而治,特别强调法律规范,以保障民主政治的有效运行。第(2)问,“社会背景”应该从经济、政治、思想等多角度归纳,这些“社会背景”应该能够正确解释两者法制观念的差异。中国强调战国的改革、宗法观念和儒家伦理思想,希腊强调工商业经济、民主政治和人文主义思想等。“共同的历史价值”应该站在人类文明的角度回答。,答案:(1)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 苏格拉底: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 (2)社会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 古希腊工商业

15、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 历史价值: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练考题】 1.(2011课标卷,27)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材料主题的能力。苏格拉底的申辩词反映了他对死亡不畏惧、坚决捍卫思想

16、自由的原则,故B项正确,A项未能反映苏格拉底申辩词的实质;C项只是表面现象;D项与史实不符,雅典当时是民主政治,排除A、C、D三项。,2.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认为:“政体、法律和道德都不是自然的,也不是神意的产物,而是人为约定的。”此材料观点( ) A.是反对封建神学理论 B.极力宣扬社会契约思想 C.有利于人性的自我觉醒 D.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 解析:C 仅凭材料不能判定普罗泰格拉否定神,且此时还未进入封建社会,不存在封建的神学理论,A项错误;法律是人为的约定,但在当时是奴隶主贵族阶级的意志,与社会契约思想中公共权力来自于人民的授予中“人”的范围不同,约定的内涵也不同,B项错误;材

17、料强调法律为人为约定,强调人的作用,有利于人文精神兴起,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道德问题,D项错误。,3.亚里士多德说,在极端民主政体中,“平民领袖们把一切事情招揽到公民大会,于是用群众的决议发布命令以代替法律的权威。一旦群众代表了权力,他们就代表了群众意志;群众即被他们所摆布,他们就获得了左右国政的地位”。在亚里士多德看来( ) A.需要分化公民大会权力 B.法律应该体现群众意志 C.极端民主背离民主精神 D.平民领袖成为民主威胁 解析:C 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主要是在分析极端民主政体的弊端,即“代替法律的权威”“群众即被他们(平民领袖)所摆布”“他们(平民领袖)就获得了左右国政的地位”,这说明极端民主背离民主精神,C项正确;A项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错误;B、D两项与题干主旨信息不符, 错误。,点击进入 课时提升训练,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