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课件:板块十三 第1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57 .ppt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26855 上传时间:2020-01-14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8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课件:板块十三 第1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57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课件:板块十三 第1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57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课件:板块十三 第1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57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课件:板块十三 第1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57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课件:板块十三 第1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57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课件:板块十三 第1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57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课件:板块十三 第1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57 .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板块十三 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发 展18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阶段特征】 两次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人类从农耕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理性化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1.经济:两次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将人类历史推进到“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政治: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制度在世界范围内逐步确立;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大大推动了民主化进程。 3.科技: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时推动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4.文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艺术作品生动展现了这一时期的资本主义社会风貌。,第1讲

2、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考情备考分析,主干知识整合,要点史料探究,高考教材连线,考情备考分析 考题角度备考分析,主干知识整合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抓主干 一、工业革命 1.背景 (1)政治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进一步发展。 (2)经济条件 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资本:殖民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技术:手工工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市场: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海外市场广阔,手工工场的生产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2.过程 (1)起讫时间: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 (2)开始标志: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

3、3)完成标志: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制造机器)。1840年前后,英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3.重要发明 (1)纺织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1769年,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 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了“骡机”。 1785年,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2)动力: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在工厂投入使用,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交通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4.影响 (1)生产力: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 (2)生产组织形式:从手工工场到工厂。 (3

4、)经济结构:农业比重减少,工业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4)城乡结构:工业城市形成,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5)阶级关系: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6)社会变革: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社会变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7)经济思想: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自由主义兴起。 (8)世界市场: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 (9)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人类生存有了新的威胁。,二、打造“世界工厂” 1.根源:工业革命使英国的实力大大增强。 2.措施 (1)政治:进行民主化改革,最终确立了工业资产阶级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

5、的主导地位。 (2)经济: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经济。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系统阐述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3)法律:废除阻碍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旧法令,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维护资本主义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和自由生产的原则。 (4)外交:对外推行“炮舰政策”,控制海洋,强制推行自由贸易。 (5)企业管理:利用大工厂制对工人进行严格管理和残酷剥削。 (6)教育:大力兴办教育,传播科学技术。,3.地位表现 (1)19世纪中期,英国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逐步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 (2)伦敦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 1.背景 (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

6、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 (2)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理论基础:19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主要发源地和中心:美国和德国。 3.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4.主要成就 (1)电力的广泛应用: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随后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涌现。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以内燃机为动力,研制成功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 (3)电讯事业的发展:电话、电报等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4)化学工业的发展:染料、塑料、药品、炸药和人造纤维等化学合成

7、材料出现。 (5)钢铁工业的进步:炼钢技术改进,钢产量大幅提高。,5.特点 (1)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结合,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一开始就呈现出多元化局面,几乎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处于领先地位的是美国和德国。 (3)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能充分利用其成果,加快经济的发展。 (4)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6.结果 (1)生产力: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产业结构:出现了电力、石油、汽车等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工业经济中重工业逐渐超过了轻工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工业化

8、。 (3)生产关系:垄断组织产生,推动了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过渡,即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4)世界市场:欧美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起来。,7.垄断组织的出现 (1)条件 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诞生。 重化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工业规模扩大使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 (2)目的: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更多的利润。 (3)表现:在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一些大企业一定程度上放弃自由竞争原则,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

9、。 (4)影响 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作的局部调整,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垄断资本家越来越多地干预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生活,在对外政策上纷纷加强侵略和扩张。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四、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1.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1)条件 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使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需要更广阔的世界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交通:蒸汽机车、轮船使世界各地之间联系更加便捷。 (2)途径: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 (3)表现 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英国

10、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4)影响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世界市场的主导,攫取巨大利益。 亚非拉国家: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 客观进步性: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2.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1)条件 物质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交通通讯: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和传播。,(2)主要途径 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资本主义国家在输出商品、掠夺原材料的同时,直接向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输出 资本。 (3)表现 政治上:19

11、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亚非拉地区基本上都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经济上:世界贸易额增长;非工业化国家与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4)影响 积极: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 消极:造成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对抗;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广大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艰难发展。,重理解 1.英国圈地运动的影响 (1)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流入城市,成为自由劳动者。同时,圈地运动也使家庭手工业被破坏,为工业扩大了国内市场。 (2)使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村,对农业进行了资本主义改

12、造。首先是土地所有制变化,使农村由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变为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其次是经营方式的改变,农业资本家办起农场或牧场,雇佣被剥夺了土地的农民进行生产。那些将土地出租给资本家的贵族,所得到的不再是封建的地租,而是资本主义的利润。过去的贵族变成了新贵族,农民则变成了农业工人,从而使农村得以资本主义化。,(3)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由于土地的集中,大部分领主更愿意投资新的农作物,追加好的肥料,使用更好的工具,改革排水系统,采用先进的耕作方式,提高产量。 (4)加快了英国城镇的进程。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移居城市,使英国的城镇数量大量增加。 (5)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阶级条件。靠圈地发家的

13、贵族地主成为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他们在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中起到了领导者的作用。 (6)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出现。圈地运动造就了大批的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自由劳动力,积累了资本,扩大了市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7)圈地运动对农民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在圈地运动中,无数农民倾家荡产,流离失所。而政府又颁布血腥法令,不允许这些失去土地的人流浪。从这个角度说,圈地运动是一场明显的“羊吃人”的运动。,2.工业革命对西方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由农业文明时代迈进工业文明时代,工业资本主义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组织形式。 (2)工业革命引起经济格局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14、。工业革命使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经济格局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还是一个城市化的过程。 (3)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这两大对立阶级。 (4)工业革命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使社会又一次出现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高潮,工业资产阶级通过改革或革命等形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5)工业革命促进了思想、科学和教育的发展。工业革命使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思潮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3.对垄断组织的认识 (1)特点 是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超大型企业、国际联合企业和跨国公司,控制着一个或多个部门的生产经营,甚至掌握国家的经济命

15、脉。 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 垄断主义思潮逐渐取代自由主义原则。 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日益密切。 (2)本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3)认识:适应并推动了生产力发展,是现代经济模式定型成熟的表现。,要点史料探究 研习史料探究重点,【解答】 (1)明问题,找方向:本题实际考查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其中材料一要特别注意以省略号为分界点进行概括。 (2)定时空,找关联:“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社会稳定,人口、资本流动自由,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工场手工业处于世界领先位置,到18世纪中期,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张,工业革命呼之欲出。 (3)提信息,找关键:说明英国商业贸易

16、和金融业发达,为工业革命提供更多资金。 说明英国企业人才汇聚。 说明英国企业的技术积累和清教徒节俭及投资思想的影响。 说明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与粮食。 体现英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和法制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政治环境。,【答案】 商业贸易与金融业发达;企业人才的聚集和技术的积累;清教节俭和投资思想的影响;圈地运动提供自由劳动力与粮食;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专利法等法规的实施奠定了稳定规范的政治秩序。,【深化拓展】 工业革命首发英国的条件,【解答】 (1)明问题,找方向:首先结合时间可知,此时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城市化的问题本质上就是工业革命中存在的问题。“认识”是历史对当代人的启

17、示,正确的经验需要继承,错误的需要纠正,“问题”的反面就是“认识”或者“启示”。 (2)定时空,找关联:工业革命是人类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大大促进了人类的社会进步,但是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 (3)提信息,找关键:反映了城市化过程中贫富分化严重。 反映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反映了城市道德滑坡,环境污染严重。 【答案】 问题:贫富差距拉大;环境污染严重;城市道德滑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认识:建立社会福利制度;优化城市环境;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拓展】 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 1.贫富分化严重:无产阶级遭受日益沉重的剥削和压迫,贫富差距日益扩大,造

18、成阶级矛盾尖锐。 2.东西方关系的逆转:亚非拉等落后地区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加快,受到了日益严重的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3.环境污染严重: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国家加强了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掠夺,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威胁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4.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破坏:生产不足被生产的相对过剩取代,工业革命后,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成为规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其破坏力越来越大,成为新的经济问题。 5.世界大战威胁了人类的生存:工业革命创造的强大生产力也造就了强大的军工企业,再加上世界市场的形成,战争的破坏力更加巨大,两次世界大战都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存,使人类更加珍爱和平。,【解答】 (1)明问题,找方向

19、:从试题的要求看“内涵拓展”是根据材料一、二回答,而“历史必然性”则需要结合所学进行分析。解答问题还必须明确的是,“自由主义”既有政治的含义,也有经济的含义,其在经济上的表现就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历史必然性”就可以置换成“经济自由主义在英国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2)定时空,找关联:自由主义是资产阶级高举的战斗旗帜,也是资产阶级改造世界 的有力武器,其矛头直接对准了封建专制制度,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上都有 表现。 (3)提信息,找关键:反映了自由主义最初表现为一种社会思潮。 反映了自由主义成为一种民主法制制度,最早在英国得以实现,后来扩张到其他国家。 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扩展到经济领域

20、,主要表现为自由竞争,英国最早高举起自由主义大旗。,【答案】 拓展:先是一种自由平等的精神追求,进而到法律和政治层面的民主自由,再到经济上的自由竞争。 原因:政治上,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保障了公民的自由民主的权利;经济上,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资本主义获得了一定发展,资产阶级的竞争力空前增强,迫切要求经济自由;国际关系上,英国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在世界市场中占有较大的份额。,【深化拓展】 自由主义的内涵 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曾经是资本主义的代名词,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由主义的内涵不断发展演变,流派众多,近代自由主义的内涵主要包括: 1.思想:自由主义是启蒙思想的重要内容,最早提出是在英国,

21、18世纪成为法国社会思潮的主流,是资产阶级对抗君主专制和教权主义的有力武器。 2.政治:英国最早实践了自由主义思想,保护个人自由、私有财产成为国家的基本职能,其后,美国、法国、德国等欧美国家也先后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3.经济:工业革命后,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增强,工业资产阶级强烈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要求自由竞争,自由主义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基本的经济政策,一直延续到罗斯福新政。 4.艺术: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对艺术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要求摆脱理性、规则、形式对人类思想的束缚,印象派、现代派都是自由主义哲学影响下的产物。,【解答】 (1)明问题,找方向: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教材有明确的表

22、述,即雏形出现基本形成最终形成,只要从材料中找出相关的时间点即可。 (2)定时空,找关联: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标志着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提信息,找关键:反映了材料中的四百年是15001900年,世界市场开始出现是在1500年左右,标志是新航路的开辟。 反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答案】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

23、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深化拓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表现 1.市场的空间范围日益扩大。市场范围经历了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区域贸易到世界贸易的发展过程。 2.市场的联系方式更加快捷。交通运输方式经历了马、帆船运载到汽船、火车、汽车、飞机运载的过程,商品信息传递经历了人员传递到通过电报、电话以及网络传递的方式,商品运输的速度和运载量迅速扩大。 3.市场的商品种类迅速增加。经历了由农牧业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交换,到工业产品与原料的交换,再到资金、劳动力与商业服务的交换的过程。,4.市场组织、维护机制不断完善。通过建立银行、交易所,成立政府特许公司、垄断公司等工业公司和商业公司,保障

24、商品生产和流通的顺畅。 5.贸易中心的不断变化。古代以区域贸易为主,没有世界性的贸易中心;14001700年,西、葡、荷兰一度成为大西洋贸易的中心;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后来美国取而代之。,高考教材连线 透析高考教材补缺,【析考题】 角度一 工业革命对生产方式的影响 【典例1】 (2014全国卷,33)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 )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试题分

25、析】 第一次工业革命实质上是人类历史上由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的飞跃,是生产方式的一种革命性变革,材料反映的是手工生产衰败的情景,是工业革命的产物,A项正确。机器的使用使妇女走出家庭,进入工厂,但是,机器纺织机的出现仅仅是提高了劳动效率,并没有提高妇女的社会经济地位,当时,女工的工资相对较低,在政治上毫无权利,在家庭生活中仍然低于男性,B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重点在轻工业,虽然已经出现了钢铁、交通运输、机器生产等重工业生产,但是,国家经济总体上仍以轻工业为主导,C项错误。手工生产在工业革命后,已经不是主要的生产形式,但是,很多生产领域无法进行工业化生产,比如众多的奢侈品生产,即使是当代,仍然采用手

26、工生产,D项表述过于绝对,错误。 答案:A,角度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与影响 【典例2】 (2015全国卷,33)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由上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试题分析】 结合所学可知,英、美、法、德是当时世界上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四个国家,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之所以在世界工业生产比重中出现下降,不是因为本身发展缓慢或者倒退,而是其他地区工业化发展迅速,比如日本、俄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等,B

27、项正确。 1913年四国工业生产仍然占世界的72%,因此,A项判断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20世纪初,四国基本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但是,广大的亚非拉地区仍然处于农耕时代,世界各国工业化程度不是缩小,而是扩大,C项错误。从四个国家的工业生产比重就占到世界的72%推断,工业化仅仅是极少数国家的事情,从整个世界看,绝大部分国家在当时仍然处于农耕经济阶段,世界经济结构变化不大,D项错误。 答案:B,角度三 工业革命对生产组织形式的影响 【典例3】 (2011海南卷,13)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

28、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上述现象说明( ) 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试题分析】 解答本题应从题干中的时间点入手,德国此时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经济迅速发展,生产和资本出现了集中的趋势,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产生垄断和垄断组织,大企业时代来临。这种变化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A项军国主义政策在题干中没有体现,可排除;能源革新是工业革命的重要内容,这种变革并不必然带来生产的集中,如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动力使用,而垄

29、断现象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B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C,【教材补缺】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1.19世纪70年代德国经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国家统一,统一的国内市场和稳定的政治局面有利于经济发展。 2.普法战争中德国得到了法国50亿法郎的赔款和阿尔萨斯洛林的煤炭钢铁,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和丰富的资源。 3.根本原因是德国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极大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发展速度仅次于美国。,角度四 工业革命拉大贫富差距 【典例4】 (2017全国卷,33)综合下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

30、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试题分析】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国民总收入增长的幅度要远远高于工人工资的增长幅度,在17551797年,工人的工资甚至出现了下降,这说明,有产者的收入要高于工人收入的增长速度,由此得出结论,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D项正确。基于以上分析,A项的“同步”错误。工业革命期间,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技术革新,B项错误。从表中可以看出,工人的工资整体上也在增长,问题是速度较慢,C项错误。 答案:D,角度五 工业革命对环境的破坏 【典例5】 (2016全国卷,33)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

3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中国史学界和传统的高考命题一般比较重视对工业革命积极影响的研究和考查,近代以来中国人渴望工业化,将其与民族富强联系起来,传统史学研究和高考命题的特点本质上是这一思想倾向的反映。但是,近几年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日渐严重,对工业革命研究的视角开始转向其负面的角度,本题就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教材虽然没有在正文讲述工业革命对环境的破

32、坏,但是人教版必修二教材有两幅插图P31“使用蒸汽机的工厂”(黑烟滚滚)及P37“机器时代的享受”(浑浊不堪的泰晤士河),这是解答本题的教材基础。 18311841年是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高峰时期,伯明翰、利物浦的死亡率明显上升,其原因是工业化导致城市环境恶劣,A项正确。化学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B项错误。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粮食供给和医疗水平都有大幅度提高,不是造成死亡率上升的原因,C、D两项错误。 答案:A,【练考题】 1.(2016全国卷,33)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

33、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 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解析:A 轨距不统一,带来了交通和贸易的不便,美国独立之前已经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但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轨距不一致,不利于商品的流通,由此可以推知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尚未形成,A项正确。题干材料只有铁路总长度和多种轨距的信息,没有货运量、货运周转量的信息,推导不出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B项可排除。有多种轨距,不是科技水平的制约,可能是标准化意识不够造成的,C项可排除。轨距不一,是铁路建设标准的问题,不可能是战争本

34、身的破坏。有一种可能,就是为了地方割据而有意为之,当时美国南北方有矛盾,D项可以排除。,2.(2015全国卷,32)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解析:D 17世纪60年代到18世纪末茶叶在英国从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变成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表明茶叶供应量大大增加,价格下降,这是英国扩大与东方贸易的结果,故D项符合题意。商品消费对象的变化与商品的供应量有关,与等级观念没有必然联系,A项错误;仅一种消费现象不足以说明当

35、时的英国对东方生活方式的崇尚,B项错误;对同一种消费品的共同需求,也不能说明贫富差距的缩小,C项错误。,3.(2015海南卷,11)下表为18001900年欧洲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 据此可知( ) A.传统手工业在中国越来越占据优势 B.中国所占份额减少缘于制造业衰退 C.工厂的出现加速了欧洲工业化发展 D.工业化是欧洲超越中国的主要原因,解析:D 题干提供的是18001900年欧洲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欧洲所占份额越来越大,中国则越来越小。原因是这一时期正是欧洲工业化迅速发展的时期,而中国的工业化则刚刚起步,所以D项为正确项。这一时期传统手工业在中国仍然占据优势,但说“越来越”却是不对的,所以A项错误。中国制造业根本就没有发展起来,谈不上衰退,所以B项错误。工厂在1800年前已出现,C项错误。,点击进入 课时提升训练,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