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课件:板块十四 第1讲 俄国十月革命26 .ppt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26866 上传时间:2020-01-14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5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课件:板块十四 第1讲 俄国十月革命26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课件:板块十四 第1讲 俄国十月革命26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课件:板块十四 第1讲 俄国十月革命26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课件:板块十四 第1讲 俄国十月革命26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课件:板块十四 第1讲 俄国十月革命26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课件:板块十四 第1讲 俄国十月革命26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课件:板块十四 第1讲 俄国十月革命26 .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板块十四 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20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中期,【阶段特征】 20世纪上半叶是世界现代史的第一阶段,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现代化模式的调整与创新是这一阶段的典型特征。 1.政治:俄国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两种社会制度开始并存、对立。 2.经济: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失误与成就并存,并逐步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美国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 3.文艺: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着力描述人类非理性的一面,突出表现了生产力高度发达背景下人类精神的空虚和迷茫。

2、4.科学: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科学诞生,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预示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即将到来。,第1讲 俄国十月革命,考情备考分析,主干知识整合,要点史料探究,高考教材连线,考情备考分析 考题角度备考分析,主干知识整合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抓主干 一、背景 1.经济: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但仍远远落后于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 2.政治:俄国具有浓厚的军事封建色彩,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 3.国际: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恶化国内局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4.主观: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列宁主义诞生。,

3、二、进程 1.二月革命:1917年3月爆发,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统治;形成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2.四月提纲:1917年4月列宁发表,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夺权。 3.七月事件:临时政府血腥镇压了工人和士兵的示威游行,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表明和平夺权已不可能,布尔什维克党决定武装起义。 4.十月革命:1917年11月,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工人和士兵发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三、政权建设: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 1.通过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

4、2.通过和平法令,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通过土地法令,实现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3.选举产生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四、意义 1.对俄国: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2.对世界: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重理解 1.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区别,2.十月革命的特点 (1)指导思想: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学说,使经济相对落

5、后的俄国在资本主义的包围之下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2)革命道路:十月革命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 (3)发展阶段: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即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是紧密相连的,形成了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的阶段。 (4)斗争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夺取政权。,3.比较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的异同,要点史料探究 研习史料探究重点,【解答】 (1)明问题,找方向:答案源自材料,对材料正确分层归纳所涉及的阶层是关键。 (2)定时空,找关联:从“临时政府”的信息可以看出,此时二月革命已经爆发,出现了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临时政府成为矛盾的焦点,十月革命即将

6、爆发。 (3)提信息,找关键:反映了军队的状况:混乱状况。 反映了农民的状况:要求获得土地,并发起针对地主的暴力斗争。 反映了工人的状况:不断罢工导致经济状况和生活状况恶化。 反映了资产阶级的状况:对临时政府的软弱无力不满。 【答案】 军队处于混乱状态;很多农民发起针对地主的暴力行为;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导致企业停产和运输系统瘫痪;资产阶级对临时政府的软弱无力不满。,高考教材连线 透析高考教材补缺,【析考题】 角度一 苏维埃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 【典例1】 (2014海南卷,19)1917年3月,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彼得格勒苏维埃宣布了一号法令,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

7、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这反映出彼得格勒苏维埃( ) A.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 B.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 C.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 D.已经掌握全部军队指挥权,【试题分析】 题干提供了彼得格勒苏维埃宣布“一号法令”的情景,从命令发给的对象看,彼得格勒苏维埃是面向“所有部队”发出的命令。按照现代国家通行原则,只有中央政府有权向全国武装力量发布命令,因此,A项正确。 当时,俄国临时政府刚刚成立,在国内的政治影响力和控制力十分有限,特别是对军队的控制能力很弱。作为群众性政权组织,彼得格勒苏维埃具有更大的影响力,群众基础更为雄厚,希望把苏维埃的组织形式推广到部队,促进部队的革命化和民主化,并非是与临

8、时政府对抗,也非试图掌握全部军队的指挥权,C、D两项错误。“一号法令”没有涉及建立全国性苏维埃政权的内容,也没有突出无产阶级在未来国家政权中的地位,显然无法体现“无产阶级专政”,B项错误。 答案:A,【教材补缺】 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对中国的影响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苏联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改变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国际环境,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得到了苏联的声援和帮助。 (2)苏共在中国推行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也是造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左”倾和右倾错误的重要原因。,2.新中国建立初期 (1)在外交上,首先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随后,与中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于打破帝国主义对

9、中国的封锁,巩固人民政权起了积极作用。 (2)在经济上,给予中国资金、物资和技术上的援助,对于中国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作用巨大。但是,受苏联经济体制的影响,中国也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中国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3)在教育上,新中国模仿苏联的教育体制,加大了理工科和专科院校的建设,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3.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苏联领导人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恶化,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角度二 十月革命的背景 【典例2】 (2012海南卷,20)1917年7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同年9月,俄军最

10、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首都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是( ) A.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B.临时政府日益陷入困境 C.为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创造条件 D.推动民主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试题分析】 本题所述内容都是教材上没有涉及的,属于新情境。临时政府顽固坚持战争政策,命令前线俄军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被打败,这进一步激起国内民众对临时政府的不满和反抗;而在科尔尼洛夫叛乱中,临时政府基本没有力量与叛乱部队抗衡,只好借助受布尔什维克影响的彼得格勒工人武装才保卫了首都,瓦解了叛军。同时,为了抵御叛

11、军,临时政府给首都工人发放了大批枪支,这也为推翻临时政府的十月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条件。这些事实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临时政府的反动和软弱;在俄国的政治局势中,它日益陷入困境,B项正确。 答案:B,【练考题】 1.(2017江苏卷,17)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 ) 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 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 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 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解析:C 列宁在1917年4月发

12、表的四月提纲中,提出了革命的任务,即从资产阶级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但此时列宁设想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即资产阶级国家“自行消亡”。同年7月临时政府武力镇压革命的流血事件的发生,使列宁认识到和平夺权已不可能,以暴力武装起义的方式夺取政权的问题提上了日程,C项正确。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只是提出了武装夺取政权,但当时起义条件并不成熟,A项错误。题干所述论断是由列宁提出的,列宁的有些看法在布尔什维克党内还有分歧,B项错误。七月流血事件的发生表明和平取得政权已不可能,这正是列宁提出暴力夺权的背景,D项错误。,2.(2013江苏卷,19)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

13、,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 ) 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 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 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解析: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排除干扰项A项。B、D两项不属于“革命”之列,可以直接排除。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由此判断这次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着实际权力,故二月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排除A项。,3.(2012江苏卷,16)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 ) 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 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 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 解析:B 二月革命后,当时的苏维埃领导人支持临时政府,临时政府掌握着实际权力。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这里的“国家政权问题”就是要从临时政府手中夺取政权,建立新政权,列宁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点击进入 课时提升训练,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