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第十五单元 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 单元整合 .ppt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26966 上传时间:2020-01-14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7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第十五单元 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 单元整合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第十五单元 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 单元整合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第十五单元 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 单元整合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第十五单元 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 单元整合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第十五单元 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 单元整合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第十五单元 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 单元整合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第十五单元 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 单元整合 .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世界科技发展的三个阶段 1兴起阶段 文艺复兴运动促使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实现了科学史上的第一次革命。波兰科学家哥白尼开创性地提出了“太阳中心说”;意大利的伽利略自制了天文望远镜,进一步证明了“日心说”;牛顿力学的创立则成为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牛顿力学和热学引发了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2突破性阶段 19世纪前期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和19世纪电磁学的辉煌成就。爱迪生发明一系列电器,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从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否定了神创说;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和光的量子理论,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描绘了一

2、个宏观宇宙世界和微观粒子世界,改变了人们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3飞跃阶段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出现了电脑与网络、生物工程技术、航天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科技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且整体性、综合化的程度更高。 【典例1】 1645年左右,英国一批科学家开始每周在伦敦聚会讨论科学研究等问题。1662年,查理二世颁发特许状,批准成立英国皇家学会,旨在利用和完善自然知识,促进自然知识的增长。上述历史现象得以出现的历史条件有( ),A工业革命的展开 B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C生物进化论的确立 D牛顿力学体系的形成 【解析】 本题解题要抓住时间信息和主题来分析,采用排除法。工业革命的展开是在18

3、世纪,生物进化论的确立在19世纪,牛顿力学体系的形成在17世纪中后期,A、C、D项排除。 【答案】 B,二、认识科技革命对思想、文艺及影视艺术发展的影响 1思想方面:19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西欧社会贫富分化日益明显,形成一股空想社会主义思潮。30、40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马克思主义诞生。资本主义发展中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2文学艺术 (1)文学方面,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尖锐,反映社会现实的现实主义文学出现。 (2)绘画艺术方面,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和借助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的现实主义和印象画派出现。 (3)音乐方面,浪漫主义音乐

4、盛行,出现了阵容庞大的交响乐团和气势恢弘的歌剧等。,3影视艺术:19世纪末电学、光学、化学、机械学等学科技术的发展,为电影、电视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社会的巨大变化和人类新的精神需求、商业利润的驱动是影视艺术发展的动力;19世纪末,电影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下产生;20世纪20年代,电视艺术诞生。,【典例2】 罗素指出:“浪漫主义者注意到了工业主义在一向优美的地方正产生的丑恶,注意到了那些在生意里发了财的人(在他们认为)的庸俗,憎恨这种丑恶和庸俗。”可见,浪漫主义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 A抒发个人情感追寻理想世界的驱动 B商业经济发展导致拜金主义盛行 C工业革命使“理性的胜利”成为谎言 D浪漫主义者

5、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准确分析和理解的能力,必须根据材料信息和题目要求来思考。材料的大意是批判工业革命中发财的工业资本家庸俗丑恶,题目的要求是浪漫主义兴盛的主要原因,故C项符合题意要求。题中材料无法直接体现“追寻理想世界”,故A可排除。拜金主义盛行是现实主义文学兴盛的原因,B项可排除。D项体现了该流派的主张,但不符合“兴盛的原因”,因此D项错误。 【答案】 C,三、从整体上把握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文艺,【典例3】 人们对当时的景象用戏言表示:跑了吭大吭,看个沙家浜;跑着上气不接下气,看个红灯记;朝鲜电影哭哭笑笑,越南电影飞机大炮,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中国电影新闻简

6、报。该时期最可能是在( ) A反右斗争扩大化中 B“文化大革命”中 C1958年“大跃进”中 D人民公社化运动中,【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根据题干可知,这一时期我国文艺园地百花凋零,全国样板戏“一统天下”,严重影响了人民的文化生活,这种现象是由于“双百”方针遭到破坏,故选B。 【答案】 B,全国卷常见题型系列(4)评述评价型非选择题 【题型特点】 以一段或几段材料为切入点,以“评价”或“评述”“评析”“说明”等提示语设问,要求归纳、判断材料中的观点,运用历史知识和学科理论,就某一特定的观点进行分析、评判或论证。评述评价型非选择题的形式主要有:,(1)从多个观点中任选一种进行论述

7、。 (2)依据所给材料提取12个信息并进行说明或论证。 (3)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写一篇短文。,【策略指导】 (1)归纳:阅读材料,概括归纳材料中包含几种观点。 (2)选定:如果仅有一个观点,就以此观点展开论述。如果有两个以上观点,要选择其中一个。选定观点时要直接明了并要指出观点。 (3)论证:运用所学知识和史学理论与观点进行论证、评述或评析。 (4)行文:围绕观点进行论证或说明、评析,“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典型例题 (2013全国卷T40)(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

8、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 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材料二 爱因斯坦热在中国方兴未艾之际,正是国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正酣之时。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认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是两种不同类

9、型的文明,前者以道德文明为核心,后者以科学精神为核心。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年回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孔子、老子、墨子)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

10、佑你哩。” 摘编自李喜所、元青梁启超传等,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态度,并予以评析。 【解法指导】 结合材料一中梁启超、蔡元培邀请爱因斯坦和“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等信息,概括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普遍欢迎、引进宣传的态度;结合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概括出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质疑的态度,并结合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等相关史实予以评析。,【答案】 态度:普遍欢迎,引进宣传。评析: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的结果;提升中国的科学水平及民众的科学素养,有助于弘扬科学精神。 态度:质疑“以科学为中心的西方文明”。评析:西方近代文明暴露出弊端,一战教训;有一定合理性,有助于反思科学与人类文明的关系;高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将西方文明、物质文明与科学等同起来,不利于新文化运动,助长保守思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