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优选(全国通用版)课件:第37讲 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及中外科学家.ppt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27734 上传时间:2020-01-14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优选(全国通用版)课件:第37讲 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及中外科学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优选(全国通用版)课件:第37讲 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及中外科学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优选(全国通用版)课件:第37讲 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及中外科学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优选(全国通用版)课件:第37讲 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及中外科学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优选(全国通用版)课件:第37讲 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及中外科学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优选(全国通用版)课件:第37讲 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及中外科学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优选(全国通用版)课件:第37讲 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及中外科学家.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 修 四,第37讲 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及中外科学家,栏目导航,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1)秦统一的原因:时代趋势;国力基础;个人条件;重用人才。 (2)历史业绩 政治制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颁布秦律。 经济制度:统一货币、度量衡。 拓疆、交通和文化: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征岭南,修灵渠,设三郡;修驰道,规定车同轨;统一文字。,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3)评价 功绩 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人民的愿望;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

2、交流。 扩大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过失:广建宫殿陵墓,劳民伤财;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1)出现盛世的原因 主观上:吸取隋亡教训;唐太宗选贤任能,虚怀纳谏,励精图治。 客观上:唐朝的经济繁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2)历史功绩 政治: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精简了机构,提高了效率。 法律:重视法制,颁行唐律,惩治贪赃枉法。 科举: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扩大了统治基础。 经济: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 民族关系: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外交:鼓励贸易交流;尊重外来宗教;中朝、中日交往密切。 (3)

3、评价:“功大过小”,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1)面临问题:地方割据势力的威胁尚未清除;对边疆的有效控制尚未完成;沙俄势力东进。 (2)重大措施 平定“三藩”,有利于安定统一。 收复台湾,在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海防。 三征噶尔丹,打击民族分裂势力。 抗击沙俄入侵,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东段边界。 册封五世班禅,加强对西藏的管理。,(3)评价 功绩:缔造和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创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繁盛时代康乾盛世。 消极:大兴文字狱;实行闭关政策;未能紧跟时代潮流,为后来中国的落后埋下隐患。,4秦始皇、唐太

4、宗、康熙帝三者的异同 (1)相同 三者都强化了中央集权,推动了社会发展。秦始皇创立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唐太宗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平定西北,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三者都妥善处理了民族关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秦始皇派人北伐匈奴,南击百越,设郡县加强管理;唐太宗恩威并用,既有和亲又有军事征讨,从而强化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康熙帝平叛、册封并用,加强了中央与边疆地区的联系。,(2)不同 统治效果不同:秦始皇的统治并未使中国进入盛世时期,而唐太宗与康熙帝的统治开创了盛世局面。 面临民族问题不同:秦始皇、唐太宗面临的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而康

5、熙帝既面临汉族与少数民族分裂势力之间的矛盾,也面临中华民族与外来侵略势力之间的矛盾。,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1)历史地位:孔子既是中国古代大教育家,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言论主要记录在论语中,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 (2)主要思想 政治思想:主张“仁”(核心)和“克己复礼”;要实现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中庸之道。 教育思想:在中国开私人办学先河,主张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考点二 东西方的先哲,(3)历史影响 孔子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渗入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 儒家思想传播到亚洲各国,与西方文化并称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两种文化形态。

6、儒家文化对欧洲的哲学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2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 (1)主要思想 哲学思想:唯心主义理念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反映。 政治思想:对现实政治不满,设想了理想国。 影响:柏拉图设计的理想国被人们称为最早的乌托邦,其哲学著作成为西方文化的奠基性文件。 注重教育:创立阿卡德米学园,有利于后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2)评价:柏拉图对西方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3孔子与柏拉图的比较 (1)相同点 时代:都处于奴隶制时代,其思想主张均处于文化源头的地位。 政治思想:孔子主张“仁”,反对暴政;柏拉图主张哲人统治的理想国,对民主政体不满;都体现“人

7、治”的特点,都偏于理想化。 教育:都创办学校,重视教育,均主张因材施教,进行启发式教学。 影响:影响东西方文化的走向,在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2)不同点 柏拉图的研究主要在哲学领域,侧重于理性,主张建立理想国,追求真。孔子主要侧重于伦理道德,偏重于感性,追求善。 柏拉图相信灵魂不死,孔子对殷周以来的鬼神观念持怀疑态度。,1科学家,考点三 中外杰出的科学家,2科学家取得科技成就的共同原因 (1)个人品格:几乎每一个科学家都有勤奋好学、持之以恒的良好品格,这是古今中外科学家获得成功的内因,也是最普遍和最重要的因素。 (2)社会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最深层的动力,国家

8、和社会重视教育和科技的发展,是科学家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外因。 (3)内外交流:内外交流的发展有利于科学家取长补短,近代留学教育是内外交流的重要形式,有利于落后国家的科技较快地赶超西方国家的先进科技成就。 (4)爱国思想:爱国精神是众多科学家最深厚的精神动力,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这一因素的作用更大,更是调动科学家科技救国的强大动力。,1全面性原则:坚持两点论和一分为二的观点,应从积极性和消极性、进步性和反动性、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等方面全面评价。 2阶段论和方面论结合的原则:从纵的关系上,历史人物有时间阶段上的划分,从不同阶段上作出不同评价;在横的关系上,历史人物又具有多重性,如有的人物是英雄与

9、暴君集于一身,评价时应采用方面论的方法。,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和方法,3发展性和长远性原则: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角度去评价,从是否顺应历史进步潮流、是否体现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等角度去评价。 4主流性原则:要分清历史人物的主流与支流,政治活动与个人生活方面的差别,不能以偏概全,不能以个人道德标准代替历史进步的标准。 5适度性原则:评价历史人物不能标新立异,不能违背主流学术观点,不能违背一般人的善恶标准。 6阶级性原则: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的观点与阶级分析的方法,但反对贴阶级标签,反对苛求古人。 7实践的原则:从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实践效果好坏及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等角度评

10、价。,【例题】 (2016全国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郑板桥,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历经康、雍、乾三代。郑板桥提倡“文必切于日用”“笔墨之外有主张”,反对“皆拾古人之唾余”。他说:“千古好文章,只是即景即情,得事得理,固不必引经断律。”郑板桥一生最爱画兰、竹、石,其画构图简单、主题鲜明,诗、书、画、印完美结合。他尤喜画竹,曾在一幅画作上题诗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的诗画极富生活气息,深受时人喜爱。他晚年靠卖画为生,曾题诗云:“画竹多于买作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

11、边。”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板桥画作的艺术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板桥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 解析 (1)根据材料,郑板桥“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笔墨之外有主张”“反对皆拾古人之唾余”可得出个性鲜明;根据材料“千古好文章,只是即景即情,得事得理”“一生最爱画兰、竹、石,其画构图简单、主题鲜明”可得出借物抒情,以形表意;根据材料,郑板桥提倡“文必切于日用”“诗画极富生活气息,深受时人喜爱”可得出画风题材生活化、写实化;根据材料“诗、书、画、印完美结合”可得出多种艺术形式完美结合。,(2)依据材料“郑板桥,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

12、”,分别从清朝时期的经济、社会、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概括,由郑板桥“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晚年靠卖画为生”可分析得出,得益于清代江南扬州等地商品经济的发展;由“诗画极富生活气息,深受时人喜爱”等可分析得出,江南社会的世俗化影响郑板桥的艺术风格;由郑板桥提倡“文必切于日用”等可分析得出,受清代“经世”思想的影响。 答案 (1)特点:个性鲜明;借物抒情,以形表意;画风题材生活化、写实化;多种艺术形式完美结合。 (2)背景: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社会的世俗化;“经世”思想的发展。,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于成龙,清朝第一廉吏。少年时代,勤奋好学,熟读诗书。22岁考中乡试副榜贡生,但这远未能走

13、上仕途。在正式成为省级大员之前,于成龙出任过知县、知州、知府、道员,并先后在广西、四川、湖广等地历练。难能可贵的是,他以高龄在基层任职,并没有丝毫心灰意冷,也没有打算做一个太平官,而是要做到“天地良心”。清顺治十八年,于成龙第一次出仕,这一年他44岁,第一任官职是任广西罗城县知县。罗城地处荒僻,族群关系复杂,民风强悍,条件十分艰苦。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于成龙兢兢业业,为民谋利、问民疾苦,设学校、兴教化,不久便取得成效。一时间,罗城居民得以安居乐业,尽心于农耕。他在做湖广黄州府同知时,将自己的积蓄赈济灾民并平定地方暴乱。,答案 (1)原因:清朝初期,政治清明;清王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多民族国

14、家;于成龙优秀的个人品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拥有家国情怀。 (2)简析功绩:在多地州县任上兴利除弊,不做太平官;身为地方要员,力行勤俭、革除社会陋习;正确的义利观,不是要做大官而要做大事。,2近代科学之父牛顿勇于创新,对推动社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规则 寻求自然事物的原因,不得超出真实并足以解释其现象者。 规则 物体的性质,它们既不能被增强又不能被减弱,并且属于所能做的实验中所有物体的,应被认为是物体的普遍性质。 规则 在实验哲学中,由现象归纳得出的命题,在其他现象使这些命题更加精确或出现例外之前,都应被视为完全正确或基本正确的,而不管相反的假设。 牛顿自然

15、哲学的数学原理,材料二 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性从上帝重新回归到人本身。但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性”主要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和人格等自然本性。到17、18世纪,英国知识界围绕三个重大思想主题进行了知识体系创新。这三个思想主题是:第一,宇宙和物质世界的本质和支配法则是什么?第二,作为人类社会核心组织的国家和政府的起源、范围和目的是什么?第三,人类知识的起源、范围和限度是什么? 摘编自邓云清思想的时代牛顿、洛克的 思想及其生成,材料三 科学技术除了是对客观世界的系统认识,是正确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之外,同时也是技术与管理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以及人与自然

16、和谐相处的基石,是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路甬祥全面认识科学的价值及其时代特征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的创新成就。 (2)据材料一,指出材料二中以牛顿为代表的英国科学家深度诠释的思想主题。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思想文化两个角度,分析英国知识界“三个思想主题”生成的原因。 (3)据材料三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牛顿创新成果的历史影响。,答案 (1)成就:“归纳演绎”(实验)法;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2)主题:宇宙和物质世界的本质和支配法则。原因: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国家权力结构的重建。思想上文艺复兴的深入;近代科学的兴起。 (3)影响:标志着经典力学体

17、系的形成,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有决定意义;为工业革命提供理论基础;促进思想解放(推动启蒙运动的发展;冲击了神创说)。,【典例】 (2017全国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晋等中原诸国。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诗歌,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对于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作出准确的研判。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季札出使途经徐国,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只因要出访他国,未能相赠。季札返回途中至徐,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随从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季札说,我当

18、初知道徐君喜爱我这把剑,“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其父吴王寿梦认为诸子中季札年龄最小却有贤能,指定他继承王位。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弃其室而耕”,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季札被历代儒者尊崇为“贤人”。 据史记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答题送检】来自阅卷名师报告,【解析】 (1)根据材料“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歌诗,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季札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只因为要出访他国,未能相赠。季札返回途中至徐,徐君已死,

19、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其父吴王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概括。(2)根据材料“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歌诗,皆能一一点评”“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从文化传播、扭转认识、加深文化认同的角度分析。 【规范答题】 (1)对儒者所崇尚的礼乐与经典有精深的理解;挂剑于墓,与儒者重“信”契合;拒绝继承王位,符合儒家礼义观念。 (2)显示出中原文化传播到江南,有利于改变中原诸国对江南的认识;有利于黄河与长江流域的文化认同。,(2017全国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他居于陋巷,

20、“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颜回英年早逝。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释奠孔颜,乃其时也。”颜回自唐代起配享孔庙,与孔子并称“孔颜”,元代被封为“复圣”,对后世影响深远。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

21、合所学知识,概括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回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解析 (1)从颜回的个人品德、学习能力、对儒学的学习和践行等方面概括。(2)从孔子对颜回的态度、儒学地位、统治者的态度、现实需要等方面分析归纳。 答案 (1)道德品行高尚;天资聪颖,领悟力强;深谙孔子学说,尊师重道;用儒学思想塑造自己的精神;践行儒家学说不遗余力。 (2)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肯定;儒学成为统治思想;统治者的推崇;弘扬儒家道德的现实需要。,1(2016全国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随着唐朝的发展,由少数民族将士组成的“蕃兵”“蕃将”,成为唐朝开边拓土的重要力量。高

22、丽人高仙芝出身于将门之家,唐玄宗开元后期出任安西副都护,镇守西域。天宝六年(747年),高仙芝率一万骑兵,历经艰难险阻,长途奔袭阻断西域商路的小勃律(今克什米尔境内),俘其国王。经此一役,“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 天宝八年(749年),高仙芝以石国(依附于唐朝的西域小国)不守蕃属之礼为由,率军征讨,大肆杀掠,掠得大量金银珠宝,“皆入其家”。石国王子召引大食(阿拉伯帝国)军队进攻唐安西四镇,与高仙芝率领的唐军战于怛逻斯城(在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唐军大败。自此,唐朝在西北疆域的扩展受阻。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高仙芝成为唐朝名将的时代背景。 (2)根

2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高仙芝的功过。 解析 (1)高仙芝成为唐朝名将的时代背景,据材料“唐朝开边拓土”及所处时代,得出其积极的边疆政策;任用少数民族将士体现出开放的民族政策与用人政策;另外,结合所学知识,从唐朝综合国力的强大,民族和对外交往的繁荣等方面分析。(2)高仙芝的功在于,据材料“长途奔袭阻断西域商路的小勃律”“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可得出维护了唐朝统治和丝绸之路的畅通;他的过在于,据材料“率军征讨,大肆杀掠”“唐朝在西北疆域的扩展受阻”,可得出个人贪婪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唐朝的西域开拓。,答案 (1)背景:强大的综合国力;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对外贸易繁荣;积极的边疆政策;开放的民族政策

24、与用人政策。 (2)评述:维护唐朝统治;为丝绸之路的畅通与西域稳定做出过贡献;个人贪婪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唐朝的西域开拓。,2(2016江苏卷)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代表着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一名医生,李时珍非常注重药物名实的考证。鉴于历代本草虽屡经修订,仍有不少错误,于是他立志重修本草,经过多年寻访,三易其稿,终于完成了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生姜是味常用药,可历代药书都强调生姜不可多食、久食,但未提及生姜的害处。李时珍便天天食之,结果“眼发热”,后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食姜久,积热患目疾,珍屡试有准。” 摘编自卢嘉锡中国科学技术史等,材料二 本草纲目成书于157

25、8年,但已谈到接种疫苗以防治天花及今天仍在应用的一些医药用品。欧洲学者普里高津在论及本草纲目等中国古代医药学著作时曾高度评价:“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是首重于研究整体性和自然性,研究协调与协和。现代新科学的发展更符合中国的哲学思想。”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时珍从事药物研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本草纲目的优点。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本草纲目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特点和地位。,解析 (1)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作为一名医生,李时珍非常注重药物名实的考证”得出药物研究与行医相结合,据材料一“李时珍便天天食之,结果眼发热,后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食姜

26、久,积热患目疾,珍屡试有准”得出李时珍重视亲身实践,具有精益求精的态度;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分类、药物品种、内容以及吸收前任经验等方面得出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涉及多门学科,收集的药物品种丰富,图文并茂。(2)第一小问,据材料二“接种疫苗以防治天花及今天仍在应用的一些医药用品”和“首重于研究整体性和自然性,研究协调与协和”得出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注重整体性;第二小问,据材料二“欧洲学者普里高津在论及本草纲目等中国古代医药学著作时曾高度评价”得出古代科技文明在古代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答案 (1)特点:药物研究与行医相结合;重视亲身实践;具有精益求精的态度。优点: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涉及多门学科(分类细致);收集的药物品种丰富(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2)特点: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注重整体性。地位: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