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化学(课标Ⅱ)一轮课件:专题十六 盐类水解和沉淀溶解平衡 .ppt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30288 上传时间:2020-01-14 格式:PPTX 页数:88 大小:1.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化学(课标Ⅱ)一轮课件:专题十六 盐类水解和沉淀溶解平衡 .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2020版高考化学(课标Ⅱ)一轮课件:专题十六 盐类水解和沉淀溶解平衡 .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2020版高考化学(课标Ⅱ)一轮课件:专题十六 盐类水解和沉淀溶解平衡 .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2020版高考化学(课标Ⅱ)一轮课件:专题十六 盐类水解和沉淀溶解平衡 .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2020版高考化学(课标Ⅱ)一轮课件:专题十六 盐类水解和沉淀溶解平衡 .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化学(课标Ⅱ)一轮课件:专题十六 盐类水解和沉淀溶解平衡 .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化学(课标Ⅱ)一轮课件:专题十六 盐类水解和沉淀溶解平衡 .pptx(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六 盐类水解和沉淀溶解平衡,高考化学 (课标专用),考点一 盐类的水解,五年高考,A组 课标卷区题组,1.(2018课标,7,6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B.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 C.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 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答案 D 本题考查Na2CO3、Ca(ClO)2、Al(OH)3、BaCO3的化学性质。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油污属于酯类,油污可在热的碳酸钠溶液中水解而被除去,A正确;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 Ca(ClO)2有强氧化性,可杀菌消毒,B正确;胃酸指盐酸,Al(OH)3可与

2、盐酸反应,C正确;BaCO3可与胃酸反应生成Ba2+,Ba2+有毒,D错误。,关联知识 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服用的是BaSO4,BaSO4不与盐酸反应。,考点二 沉淀溶解平衡,2.(2019课标,12,6分)绚丽多彩的无机颜料的应用曾创造了古代绘画和彩陶的辉煌。硫化镉 (CdS)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黄色颜料,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 ) A.图中a和b分别为T1、T2温度下CdS在水中的溶解度 B.图中各点对应的Ksp的关系为:Ksp(m)=Ksp(n)Ksp(p)Ksp(q) C.向m点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固体,溶液组成由m沿mpn线向p方向移动,D.温度降低

3、时,q点的饱和溶液的组成由q沿qp线向p方向移动,答案 B 本题涉及的知识点为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Ksp大小的比较;通过图像考查了考 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考查温度和浓度变化对溶解平衡的影响,体现了变化观 念与平衡思想的学科核心素养。以古代绘画和彩陶为素材,贯彻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 化的价值观念。 CdS在水中达到溶解平衡时Cd2+、S2-浓度相等,可求出一定温度下CdS在水中的溶解度,A项正 确;m、p、n为同一温度下的CdS的溶解平衡状态,三点的Ksp相等,B项错误;向m点溶液中加入 Na2S,S2-浓度增大,但Ksp不变,则溶液组成由m沿T1时的平衡曲线向p方向移动,C

4、项正确;温度降 低,Ksp减小,q沿qp线向p方向移动,D项正确。,B组 课标、课标、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考点一 盐类的水解,1.(2019课标,11,6分)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H2A的 =1.110-3, =3.9 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 ) 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 B.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 C.b点的混合溶液pH=7 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答案 C 本题涉及的考点有弱酸酸式盐与强碱反应、盐类水解、溶液导电能力和

5、离子浓度 大小比较等。利用图像和所给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考查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 能力。根据图像中溶液导电性的变化分析、推理,建立观点、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体现了证 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观念。 KHA与NaOH反应的过程中引入了Na+,HA-转化为A2-,由图像可知a到b过程中导电能力逐渐增 强,A、B项正确;b点时,KHA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正盐,A2-水解使溶液呈碱性,C项错误;b 点时,Na+、K+浓度相等,继续滴加NaOH溶液至c点,c(Na+)增大,由图可知c(OH-)小于c(K+),D项 正确。,疑难突破 b点时,KHA与NaOH

6、按物质的量之比11恰好完全反应,注意ab、bc两过程中 NaOH加入量的相对大小关系,以及离子种类和离子浓度变化关系。,2.(2017课标,13,6分)常温下将NaOH溶液滴加到己二酸(H2X)溶液中,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 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H2X)的数量级为10-6 B.曲线N表示pH与lg 的变化关系 C.NaHX溶液中c(H+)c(OH-),D.当混合溶液呈中性时,c(Na+)c(HX-)c(X2-)c(OH-)=c(H+),答案 D 本题以酸碱中和滴定为载体,考查学生的数据处理和识图能力。因己二酸是二元 弱酸,其一级电离程度较大,故曲线M表示lg

7、 与pH的关系,曲线N表示lg 与pH的关 系,B项正确;己二酸的二级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 = ,则lg =lg , =1即lg =0时,pH5.37, =110-5.37, A项正确;根据图像取点(0.6,5.0), =100.6, c(H+)=10-5.0 molL-1,代入 = =100.610-5.0=10-4.4,所以HX-的水解常数为 =10-9.6c(OH-),C项正确;溶液呈中性时,c(OH-)=c(H+), lg 0,即c(X2-)c(HX-),D项错误。,答题规范 该类题应从以下三点突破:明确横、纵坐标的意义;明确曲线的走势及意义; 结合数学知识,寻找特殊点(特殊值),进

8、行相关计算,判断正误。,3.(2018北京理综,11,6分)测定0.1 molL-1 Na2SO3溶液先升温再降温过程中的pH,数据如下。,实验过程中,取时刻的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做对比实验,产生白色沉淀多。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Na2S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S +H2O HS +OH- B.的pH与不同,是由于S 浓度减小造成的 C.的过程中,温度和浓度对水解平衡移动方向的影响一致 D.与的KW值相等,答案 C 本题考查Na2SO3的还原性和温度对水解平衡的影响。过程中Na2SO3不断转 化为Na2SO4,S 浓度逐渐减小,使水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而升高温度使

9、水解平衡向正反 应方向移动,故C不正确。,拓展延伸 亚硫酸盐、H2SO3、SO2等+4价硫元素的化合物都具有较强的还原性。,4.(2018天津理综,6,6分)LiH2PO4是制备电池的重要原料。室温下,LiH2PO4溶液的pH随c初始(H2P )的变化如图1所示,H3PO4溶液中H2P 的分布分数随pH的变化如图2所示= 。 下列有关LiH2PO4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溶液中存在3个平衡 B.含P元素的粒子有H2P 、HP 和P C.随c初始(H2P )增大,溶液的pH明显变小,D.用浓度大于1 molL-1的H3PO4溶液溶解Li2CO3,当pH达到4.66时,H3PO4几乎全部转

10、化为LiH2PO4,答案 D 本题考查盐类的水解、弱电解质的电离等。LiH2PO4溶液中存在H2P 的水解平 衡与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平衡、HP 的电离平衡等,A不正确;LiH2PO4溶液中含P元素的粒 子有H2P 、HP 、P 、H3PO4,B不正确;由图1可知当c初始(H2P )大于10-1 molL-1后,溶液 的pH不再随c初始(H2P )的变化而变化,C不正确;由图2可知H3PO4溶液的pH为4.66时,H2P 的 分布分数为0.994,故用浓度大于1 molL-1的H3PO4溶液溶解Li2CO3,当pH达到4.66时,H3PO4几乎 全部转化为LiH2PO4,D正确。,温馨提示 任何

11、水溶液中均存在水的电离平衡。,5.(2015四川理综,6,6分)常温下,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H4HCO3与NaCl溶液混合,析出 部分NaHCO3晶体,过滤,所得滤液pHc(N )c(HC )c(C ),答案 C 根据题意可知,过滤后的滤液中应有较多量的NH4Cl及少量的NaHCO3,D项正确;A 项, =c(OH-),滤液pH7,则c(OH-)1.010-7 mol/L,正确;B项符合物料守恒关系,正确;C项根 据电荷守恒有c(H+)+c(N )+c(Na+)=c(OH-)+c(HC )+2c(C )+c(Cl-),而c(Cl-)c(Na+),故错误。,考点二 沉淀溶解平衡,6.(2

12、017课标,13,6分)在湿法炼锌的电解循环溶液中,较高浓度的Cl-会腐蚀阳极板而增大电解 能耗。可向溶液中同时加入Cu和CuSO4,生成CuCl沉淀从而除去Cl-。根据溶液中平衡时相关 离子浓度的关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Ksp(CuCl)的数量级为10-7 B.除Cl-反应为Cu+Cu2+2Cl- 2CuCl C.加入Cu越多,Cu+浓度越高,除Cl-效果越好 D.2Cu+ Cu2+Cu平衡常数很大,反应趋于完全,答案 C 依据图像,选择一个坐标点(1.75,-5),lg =-5,c(Cu+)=10-5 molL-1,-lg =1.75, c(Cl-)=10-1.75 molL

13、-1,Ksp(CuCl)=c(Cu+)c(Cl-)=110-6.75,则Ksp(CuCl)的数量级为10-7,A正确;Cu和 Cu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Cu+与Cl-形成CuCl沉淀,B正确;Cu是固体,其量的多少不会引起 平衡移动,对除Cl-无影响,C错误;2Cu+ Cu2+Cu的平衡常数很大,说明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 很大,反应趋于完全,D正确。,知识拓展 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1.化学平衡常数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2.Qc=K时,化学反应达平衡;QcK时,化学反应逆向进行。,7.(2016天津理综,3,6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使用催化剂能够降低

14、化学反应的反应热(H) B.金属发生吸氧腐蚀时,被腐蚀的速率与氧气浓度无关 C.原电池中发生的反应达平衡时,该电池仍有电流产生 D.在同浓度的盐酸中,ZnS可溶而CuS不溶,说明CuS的溶解度比ZnS的小,答案 D 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但不影响反应的反应热(H),A错误;吸氧腐蚀 的实质是O2与金属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增大氧气浓度会提高腐蚀速率,B错误;原电池中发 生的反应达到平衡时,电流表示数应为零,即在外电路没有电流产生,C错误;在相同环境下,ZnS 可溶而CuS不溶,说明CuS的溶解度小于ZnS,D正确。,易混易错 催化剂不改变化学平衡,仅改变反应速率;原电池反应达平衡时,

15、反应仍在进行,但 外电路不再有电流产生。,8.(2015浙江理综,13,6分)某同学采用硫铁矿焙烧取硫后的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Al2O3,不考虑其他杂质)制备七水合硫酸亚铁(FeSO47H2O),设计了如下流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溶解烧渣选用足量硫酸,试剂X选用铁粉 B.固体1中一定有SiO2,控制pH是为了使Al3+转化为Al(OH)3进入固体2 C.从溶液2得到FeSO47H2O产品的过程中,须控制条件防止其氧化和分解 D.若改变方案,在溶液1中直接加NaOH至过量,得到的沉淀用硫酸溶解,其溶液经结晶分离也 可得到FeSO47H2O,答案 D 综合上述信息

16、可知A、B项均正确;由于FeSO47H2O易被氧化和分解,所以从溶液2中获得FeSO4 7H2O须控制条件,C正确;若在溶液1中直接加过量NaOH,得到Fe(OH)3沉淀,Fe(OH)3用硫酸溶 解得到Fe2(SO4)3溶液,经结晶分离得不到FeSO47H2O,D项不正确。,9.(2019课标,26,14分)高纯硫酸锰作为合成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的原料,工业上可由天然二 氧化锰粉与硫化锰矿(还含Fe、Al、Mg、Zn、Ni、Si等元素)制备,工艺如下图所示。回答下 列问题: 相关金属离子c0(Mn+)=0.1 molL-1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下:,(1)“滤渣1”含有S和 ;写出“溶浸”

17、中二氧化锰与硫化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氧化”中添加适量的MnO2的作用是 。 (3)“调pH”除铁和铝,溶液的pH范围应调节为 6之间。 (4)“除杂1”的目的是除去Zn2+和Ni2+,“滤渣3”的主要成分是 。 (5)“除杂2”的目的是生成MgF2沉淀除去Mg2+。若溶液酸度过高,Mg2+沉淀不完全,原因是 。 (6)写出“沉锰”的离子方程式 。 (7)层状镍钴锰三元材料可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化学式为LiNixCoyMnzO2,其中Ni、 Co、Mn的化合价分别为+2、+3、+4。当x=y= 时,z= 。,答案 (1)SiO2(不溶性硅酸盐) MnO2+MnS+2H2SO4

18、2MnSO4+S+2H2O (2)将Fe2+氧化为Fe3+ (3)4.7 (4)NiS和ZnS (5)F-与H+结合形成弱电解质HF,MgF2 Mg2+2F-平衡向右移动 (6)Mn2+2HC MnCO3+CO2+H2O (7) 解析 本题涉及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应用,通过工艺流程形式给出信息,考查分析和解决化 学工艺流程问题的能力,根据题给信息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体现了证据推理 与模型认知的学科核心素养。 (1)由题干信息可知,滤渣有生成的S和不与H2SO4反应的SiO2(或不溶性硅酸盐);依据氧化还原 反应原理可知,MnO2作氧化剂,MnS作还原剂,由此可写出化学方程式。,(

19、2)Fe溶于H2SO4中得到Fe2+,为了去除方便,需将Fe2+氧化为Fe3+。 (3)由相关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可知除铁和铝时溶液pH范围应调节为4.76 之间。 (4)NiS和ZnS是难溶于水的硫化物。 (5)MgF2(s) Mg2+(aq)+2F-(aq),若增大H+浓度,F-与H+会结合成弱电解质HF而使沉淀溶解平 衡正向移动,导致溶液中Mg2+沉淀不完全。 (6)由于HC H+C ,C 与Mn2+可形成MnCO3沉淀,使HC 电离平衡正向移动,H+浓 度增大,H+与HC 反应生成H2O和CO2,所以离子方程式为Mn2+2HC MnCO3+CO2+ H2O。,(7)根据化

20、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知+1+(+2)x+(+3)y+(+4)z+(-2)2=0, 将x=y= 代入计算,可得z= 。,易错警示 (5)易忽略H+与F-会形成弱电解质破坏沉淀溶解平衡;(6)易错写为Mn2+HC MnCO3+H+,忽略MnCO3可溶于酸中。,10.(2019江苏单科,19,15分)实验室以工业废渣(主要含CaSO42H2O,还含少量SiO2、Al2O3、Fe2O3)为原料制取轻质CaCO3和(NH4)2SO4晶体,其实验流程如下: (1)室温下,反应CaSO4(s)+C (aq) CaCO3(s)+S (aq)达到平衡,则溶液中 = Ksp(CaSO4)=4.

21、810-5,Ksp(CaCO3)=310-9。 (2)将氨水和NH4HCO3溶液混合,可制得(NH4)2CO3溶液,其离子方程式为 ;浸取废渣时,向(NH4)2CO3溶液中加入适量浓氨水的目的是 。 (3)废渣浸取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控制反应温度在6070 ,搅拌,反应3小时。温度过,高将会导致CaSO4的转化率下降,其原因是 ;保持温度、反应时 间、反应物和溶剂的量不变,实验中提高CaSO4转化率的操作有 。 (4)滤渣水洗后,经多步处理得到制备轻质CaCO3所需的CaCl2溶液。设计以水洗后的滤渣为原 料,制取CaCl2溶液的实验方案: 已知pH=5时Fe(OH)3和Al(OH)3沉淀

22、完全;pH=8.5时Al(OH)3开始溶解。实验中必须使用的试 剂:盐酸和Ca(OH)2。,答案 (15分)(1)1.6104 (2)HC +NH3H2O N +C +H2O (或HC +NH3H2O N +C +H2O) 增加溶液中C 的浓度,促进CaSO4的转化 (3)温度过高,(NH4)2CO3分解 加快搅拌速率 (4)在搅拌下向足量稀盐酸中分批加入滤渣,待观察不到气泡产生后,过滤,向滤液中分批加入 少量Ca(OH)2,用pH试纸测量溶液pH,当pH介于58.5时,过滤,解析 本题涉及的考点有Ksp的应用,沉淀的转化与生成,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等;考查考生分 析、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科

23、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化学核心素养。 (1)溶液中 = = = =1.6104。 (2)(NH4)2CO3溶液中C 水解,C +H2O HC +OH-,加入适量浓氨水,溶液中OH-浓度增 大,抑制C 水解,从而增加溶液中C 的浓度,促进CaSO4转化为CaCO3。 (3)(NH4)2CO3受热易分解,生成NH3、CO2、H2O;加快搅拌速率可使反应物反应更充分,提高 CaSO4的转化率。 (4)滤渣的主要成分有CaCO3、SiO2、Al2O3、Fe2O3。用盐酸将其溶解后,过滤除去SiO2。用Ca(OH)2调节滤液的pH到58.5,使Fe3+和Al3+完全沉淀,过滤除去Fe(OH)3和Al(OH)

24、3。,归纳总结 反应物中有易分解或易挥发的药品时,反应温度一般不能过高,防止反应物分解或 挥发。,11.(2016课标,27,15分)元素铬(Cr)在溶液中主要以Cr3+(蓝紫色)、Cr(OH (绿色)、Cr2 (橙 红色)、Cr (黄色)等形式存在。Cr(OH)3为难溶于水的灰蓝色固体。回答下列问题: (1)Cr3+与Al3+的化学性质相似。在Cr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可观察到的现 象是 。 (2)Cr 和Cr2 在溶液中可相互转化。室温下,初始浓度为1.0 molL-1的Na2CrO4溶液中c(Cr2 )随c(H+)的变化如图所示。,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2CrO

25、4溶液中的转化反应 。 由图可知,溶液酸性增大,Cr 的平衡转化率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根 据A点数据,计算出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 升高温度,溶液中Cr 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则该反应的H 0(填“大于”“小 于”或“等于”)。 (3)在化学分析中采用K2CrO4为指示剂,以AgNO3标准溶液滴定溶液中Cl-,利用Ag+与Cr 生成 砖红色沉淀,指示到达滴定终点。当溶液中Cl-恰好沉淀完全(浓度等于1.010-5 molL-1)时,溶液 中c(Ag+)为 molL-1,此时溶液中c(Cr )等于 molL-1。(已知Ag2CrO4、AgCl的Ksp 分别为2.010-12和2.

26、010-10) (4)+6价铬的化合物毒性较大,常用NaHSO3将废液中的Cr2 还原成Cr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 。,答案 (1)蓝紫色溶液变浅,同时有灰蓝色沉淀生成,然后沉淀逐渐溶解形成绿色溶液 (2)2Cr +2H+ Cr2 +H2O 增大 1.01014 小于 (3)2.010-5 5.010-3 (4)Cr2 +3HS +5H+ 2Cr3+3S +4H2O 解析 (1)Cr3+与Al3+化学性质相似,Cr3+(蓝紫色)中加入NaOH溶液,先生成Cr(OH)3沉淀(灰蓝色), 继续滴加,沉淀溶解,生成Cr(OH (绿色)。 (2)Na2CrO4溶液中的转化反应为2Cr +2H+

27、Cr2 +H2O。 酸性增大,平衡右移,Cr 的平衡转化率增大。由题图知,A点c(Cr2 )=0.25 molL-1,c(Cr )=,(1.0-0.252)molL-1=0.5 molL-1,c(H+)=1.010-7 molL-1,则平衡常数K= = =1.01014。 升温,Cr 的平衡转化率减小,说明平衡左移,即正反应为放热反应,H0。 (3)c(Ag+)= = molL-1=2.010-5 molL-1,c(Cr )= = molL-1=5.010-3 molL-1。 (4)Cr2 被还原成Cr3+,Cr元素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则HS 作还原剂,被氧化为S ,根据得 失电子守恒、原子

28、守恒及电荷守恒,即可得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解题关键 1.Cr 转化为Cr2 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2.Ksp(Ag2CrO4)=c2(Ag+)c(Cr )。,答题规范 1.描述实验现象时要注意已知信息中物质或离子颜色的运用。,2.计算平衡常数时要注意Cr2 、H+、Cr 平衡浓度数据的处理以及横坐标的数量级。,12.(2015山东理综,31,19分)毒重石的主要成分为BaCO3(含Ca2+、Mg2+、Fe3+等杂质),实验室利 用毒重石制备BaCl22H2O的流程如下: (1)毒重石用盐酸浸取前需充分研磨,目的是 。实验室用37%的 盐酸配制15%的盐酸,除量筒外还需使用下列仪器中的 。

29、a.烧杯 b.容量瓶 c.玻璃棒 d.滴定管 (2)加入NH3H2O调pH=8可除去 (填离子符号),滤渣中含 (填化学 式)。加入H2C2O4时应避免过量,原因是 。 已知:Ksp(BaC2O4)=1.610-7,Ksp(CaC2O4)=2.310-9,(3)利用间接酸碱滴定法可测定Ba2+的含量,实验分两步进行。 已知:2Cr +2H+ Cr2 +H2O Ba2+Cr BaCrO4 步骤:移取x mL一定浓度的Na2CrO4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酸碱指示剂,用b molL-1盐酸标准 液滴定至终点,测得滴加盐酸的体积为V0 mL。 步骤:移取y mL BaCl2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x mL与

30、步骤相同浓度的Na2CrO4溶液,待Ba2+完 全沉淀后,再加入酸碱指示剂,用b molL-1盐酸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测得滴加盐酸的体积为V1 mL。 滴加盐酸标准液时应使用酸式滴定管,“0”刻度位于滴定管的 (填“上方”或“下 方”)。BaCl2溶液的浓度为 molL-1。若步骤中滴加盐酸时有少量待测液溅出,Ba2+ 浓度测量值将 (填“偏大”或“偏小”)。,答案 (1)增大接触面积从而使反应速率加快 a、c (2)Fe3+ Mg(OH)2、Ca(OH)2 H2C2O4过量会导致生成BaC2O4沉淀,产品产量减少 (3)上方 偏大,解析 (1)把毒重石充分研磨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速率加快

31、;用37%的盐酸配制15% 的盐酸需用量筒、烧杯、玻璃棒。(2)由表格中信息可知pH=8时Fe3+可完全沉淀,Mg2+、Ca2+未 开始沉淀;pH=12.5时Mg2+完全沉淀,Ca2+部分沉淀;Ksp(CaC2O4)Ksp(BaC2O4),向含有Ca2+和Ba2+的 溶液中加入H2C2O4,Ca2+先形成CaC2O4沉淀,但H2C2O4不能过量,否则Ba2+也会沉淀。(3)滴定管 “0”刻度位于滴定管的上方;由步骤可知x mL Na2CrO4溶液中Cr 的物质的量为V0b10-3 mol,步骤中与Ba2+形成沉淀的Cr 的物质的量为(V0b-V1b)10-3mol,则y mL BaCl2溶液中

32、Ba2+ 的物质的量为(V0b-V1b)10-3mol,c(BaCl2)= = molL-1;若步骤中滴加 盐酸时有少量待测液溅出,会导致V1偏小,则V0b-V1b偏大,Ba2+浓度测量值将偏大。,C组 教师专用题组,考点一 盐类的水解,1.(2018江苏单科,14,4分)H2C2O4为二元弱酸, (H2C2O4)=5.410-2, (H2C2O4)=5.410-5,设H2C2 O4溶液中c(总)=c(H2C2O4)+c(HC2 )+c(C2 )。室温下用NaOH溶液滴定25.00 mL 0.100 0 molL-1 H2C2O4溶液至终点。滴定过程得到的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一定正

33、确的是 ( ) A.0.100 0 molL-1 H2C2O4溶液:c(H+)=0.100 0 molL-1+c(C2 )+c(OH-)-c(H2C2O4) B.c(Na+)=c(总)的溶液:c(Na+)c(H2C2O4)c(C2 )c(H+) C.pH=7的溶液:c(Na+)=0.100 0 molL-1+c(C2 )-c(H2C2O4) D.c(Na+)=2c(总)的溶液:c(OH-)-c(H+)=2c(H2C2O4)+c(HC2 ),答案 AD 本题考查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关系。A项,由电荷守恒可知:c(H+)=c(OH-)+ c(HC2 )+2c(C2 ),将其中一个c(C2 )用题

34、干信息代替可变式为c(H+)=c(OH-)+c(HC2 )+ c(C2 )+c(总)-c(H2C2O4)-c(HC2 )=0.100 0 molL-1+c(C2 )+c(OH-)-c(H2C2O4),正确。B项,由 c(Na+)=c(总)可知溶液中的溶质为NaHC2O4,已知 = =5.410-5,因c(HC2 )c(C2 ), 所以c(H+)5.410-5molL-1,溶液显酸性,HC2 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故c(C2 )c(H2C2O4), 错误。C项,由电荷守恒可知:c(H+)+c(Na+)=c(OH-)+c(HC2 )+2c(C2 ),溶液pH=7,则c(Na+)= c(HC2

35、)+2c(C2 )=c(总)+c(C2 )-c(H2C2O4),因为加入NaOH溶液,溶液的总体积增大,c(总) 0.100 0 molL-1,所以c(Na+)0.100 0 molL-1+c(C2 )-c(H2C2O4),错误。D项,将c(Na+)=2c(总)代 入C项的电荷守恒式可推知:c(OH-)-c(H+)=2c(H2C2O4)+c(HC2 ),正确。,2.(2014福建理综,10,6分)下列关于0.10 molL-1NaHCO3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质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3 Na+H+C B.25 时,加水稀释后,n(H+)与n(OH-)的乘积变大 C.离子浓度关系:

36、c(Na+)+c(H+)=c(OH-)+c(HC )+c(C ) D.温度升高,c(HC )增大,答案 B NaHCO3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3 Na+HC ,故A项错误;根据电荷守恒可得 c(Na+)+c(H+)=c(OH-)+c(HC )+2c(C ),故C错误;温度升高,促进HC 水解,c(HC )减小,故D 错误。,3.(2014安徽理综,11,6分)室温下,下列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 A.Na2S溶液:c(Na+)c(HS-)c(OH-)c(H2S) B.Na2C2O4溶液:c(OH-)=c(H+)+c(HC2 )+2c(H2C2O4) C.Na2CO3溶液:c(Na+

37、)+c(H+)=2c(C )+c(OH-) D.CH3COONa和CaCl2混合溶液:c(Na+)+c(Ca2+)=c(CH3COO-)+c(CH3COOH)+2c(Cl-),答案 B A项,Na2S溶液中,水解方程式为S2-+H2O HS-+OH-,HS-+H2O H2S+OH-,第一 步水解程度远大于第二步,则c(Na+)c(OH-)c(HS-)c(H2S),A项错误;B项,由质子守恒可知等式 正确;C项,Na2CO3溶液中,由电荷守恒可得:c(Na+)+c(H+)=2c(C )+c(OH-)+c(HC ),C项错误;D 项,根据物料守恒可得:c(Na+)=c(CH3COO-)+c(CH3

38、COOH),2c(Ca2+)=c(Cl-),+得:c(Na+)+ 2c(Ca2+)=c(CH3COO-)+c(CH3COOH)+c(Cl-),D项错误。,4.(2013福建理综,8,6分)室温下,对于0.10 molL-1的氨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与AlCl3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OH- Al(OH)3 B.加水稀释后,溶液中c(N )c(OH-)变大 C.用HNO3溶液完全中和后,溶液不显中性 D.其溶液的pH=13,答案 C A项,NH3H2O为弱电解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开;B项,加水稀释,c(N )与 c(OH-)均减小,故c(N )c(OH-)减小;C项

39、,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NH4NO3,N 水解,使溶液呈酸 性;D项,因NH3H2O为弱电解质,只发生部分电离,c(OH-)0.10 molL-1,pH13。,5.(2013安徽理综,13,6分)已知NaHSO3溶液显酸性,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 HS +H2O H2SO3+OH- HS H+S 向0.1 molL-1的NaHSO3溶液中分别加入以下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加入少量金属Na,平衡左移,平衡右移,溶液中c(HS )增大 B.加入少量Na2SO3固体,则c(H+)+c(Na+)=c(HS )+c(OH-)+ c(S ) C.加入少量NaOH溶液, 、 的值均增大 D.加入

40、氨水至中性,则2c(Na+)=c(S )c(H+)=c(OH-),答案 C 当加入Na时,Na与H+发生置换反应,故平衡右移,当c(HS )减小时会促进平衡 左移,但是由于金属钠的加入对式影响更大,故c(HS )减小,A项错误;加入少量Na2SO3固体 后,溶液中存在的电荷守恒关系式为c(H+)+c(Na+)=c(HS )+c(OH-)+2c(S ),B项错误;当在 NaHSO3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时,HS 被消耗,c(S )增大,溶液酸性减弱,故c(H+)下降, 、 的值均增大,C项正确;当溶液呈中性时,则: c(N )+c(Na+)=c(S )+ c(HS )c(OH-)=c(H+)

41、,D项错误。,6.(2016江苏单科,14,4分)H2C2O4为二元弱酸。20 时,配制一组c(H2C2O4)+ c(HC2 )+c(C2 ) =0.100 molL-1的H2C2O4和NaOH混合溶液,溶液中部分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随pH的变化曲线 如图所示。下列指定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 A.pH=2.5的溶液中:c(H2C2O4)+c(C2 ) c(HC2 ) B.c(Na+)=0.100 molL-1的溶液中:c(H+)+c(H2C2O4)=c(OH-)+c(C2 ) C.c(HC2 )=c(C2 )的溶液中:c(Na+)0.100 molL-1+c(HC2 )

42、 D.pH=7.0的溶液中:c(Na+)2c(C2 ),答案 BD 结合图像分析,pH=2.5时,c(H2C2O4)+c(C2 )远小于c(HC2 ),A错误;c(Na+)=0.100 molL-1的溶液中存在c(Na+)=c(C2 )+c(HC2 )+c(H2C2O4)、c(H+)+c(Na+)=c(HC2 )+2c(C2 )+ c(OH-),联立两式可以得到c(H+)+c(H2C2O4)=c(OH-)+c(C2 ),B正确;根据电荷守恒:c(H+)+c(Na+)= 2c(C2 )+c(HC2 )+c(OH-),可以得到c(Na+)=2c(C2 )+c(HC2 )+c(OH-)-c(H+),

43、再结合 c(C2 )+c(HC2 )+c(H2C2O4)=0.100 molL-1可以得出c(Na+)=0.100 molL-1+c(C2 )-c(H2C2O4)+ c(OH-)-c(H+)=0.100 molL-1+c(HC2 )-c(H2C2O4)+c(OH-)-c(H+),因为此时溶液pH2c(C2 ),D正确。,评析 本题以H2C2O4和NaOH反应体系为知识载体考查了溶液中的守恒关系。,7.(2014江苏单科,14,4分)25 时,下列有关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 A.0.1 molL-1CH3COONa溶液与0.1 molL-1 HCl溶液等体积混合:c(Na+

44、)=c(Cl-)c(CH3COO-) c(OH-) B.0.1 molL-1 NH4Cl溶液与0.1 molL-1氨水等体积混合(pH7):c(NH3H2O)c(N )c(Cl-)c(OH-) C.0.1 molL-1 Na2CO3溶液与0.1 molL-1 NaHCO3溶液等体积混合: c(Na+)=c(C )+c(HC )+ c(H2CO3) D.0.1 molL-1 Na2C2O4溶液与0.1 molL-1 HCl溶液等体积混合(H2C2O4为二元弱酸):2c(C2 )+ c(HC2 )+c(OH-)=c(Na+)+c(H+),答案 AC A项,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CH3COONa与HC

45、l恰好完全反应得到0.05 molL-1 NaCl 和0.05 molL-1 CH3COOH的混合溶液,由于CH3COOH是弱酸,部分电离,故c(Na+)=c(Cl-)=0.05 mol L-1c(CH3COO-)c(OH-),A项正确;B项,等浓度的NH4Cl溶液和氨水混合,溶液呈碱性,说明 NH3H2O的电离程度大于N 的水解程度,故c(N )c(NH3H2O),B项错误;C项,根据物料守恒 可知正确;D项,由电荷守恒可得:2c(C2 )+c(HC2 )+c(OH-)+c(Cl-)=c(Na+)+c(H+),D项错误。,考点二 沉淀溶解平衡,8.(2013课标,11,6分)已知Ksp(Ag

46、Cl)=1.5610-10,Ksp(AgBr)=7.710-13,Ksp(Ag2CrO4)=9.010-12。某 溶液中含有Cl-、Br-和Cr ,浓度均为0.010 molL-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 molL-1的AgNO3 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 ) A.Cl-、Br-、Cr B.Cr 、Br-、Cl- C.Br-、Cl-、Cr D.Br-、Cr 、Cl-,答案 C 根据溶度积,可分别计算出Cl-、Br-和Cr 开始沉淀所需的Ag+的浓度:c(Ag+)AgCl= = molL-1=1.5610-8 molL-1,c(Ag+)AgBr= = molL-1=7.7

47、10-11molL-1, = = molL-1=3.010-5 molL-1,因3.010-51.5610-8 7.710-11,故三种阴离子沉淀的先后顺序为Br-、Cl-、Cr ,C正确。,9.(2013北京理综,10,6分)实验:0.1 molL-1 AgNO3溶液和0.1 molL-1 NaCl溶液等体积混合得 到浊液a,过滤得到滤液b和白色沉淀c; 向滤液b中滴加0.1 molL-1 KI溶液,出现浑浊; 向沉淀c中滴加0.1 molL-1 KI溶液,沉淀变为黄色。 下列分析 的是 ( ) A.浊液a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 Ag+(aq)+Cl-(aq) B.滤液b中不含有

48、Ag+ C.中颜色变化说明AgCl转化为AgI D.实验可以证明AgI比AgCl更难溶,答案 B 由题干信息可推知,AgNO3溶液和NaCl溶液恰好反应,AgNO3+NaCl AgCl+ NaNO3,沉淀c为AgCl(白色),滤液b中溶质主要为NaNO3,AgCl虽然为难溶性物质,但在水中仍有 少量溶解,故滤液b中仍有极少量的Ag+,当加入KI溶液时,Ag+I- AgI,生成了溶解度更小 的AgI沉淀。故可判定B项错误,其他选项正确。,10.(2015山东理综,11,5分)下列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答案 C 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NaI溶液时出现黄色沉淀,说明AgI比AgCl更难溶,则Ksp(AgCl) Ksp(AgI),A错误。B中由实验现象不能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Fe2+,若先加入KSCN溶液无现 象,再滴入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