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香版)教师招聘笔试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932391 上传时间:2020-01-14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83.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香版)教师招聘笔试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香版)教师招聘笔试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香版)教师招聘笔试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 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 1、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3、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民 族性。 5、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6、教育的功能:按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按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按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原始

2、性、非独立性、全民性、自发性、无阶级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使教育成为 独立的形态。东西方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1)古代中国: 生物: (法)利托尔诺、 (英)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 标志着起源问题开始转向科学解释 心理:(孟禄)认为教育是儿童对成人无意识模仿 劳动:马克思 4、教育起源 神话(最早):朱熹 2 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 西周, “学在官府”并有:“国学” “乡学”之分。其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 艺” :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稷下学宫。 两汉:罢黜百

3、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立国子学与太学、九品中正制。 隋唐:六学(国子学、 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 弘文馆) 。 宋元明清:八股文。 (2)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 四个等级按高到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3)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文士(书吏)学校。 (4)古希腊罗马: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 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 (5)中世纪的欧洲: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会教育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投枪、打猎、下棋、吟诗。

4、 (6)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 (意)维多利诺(尼德兰)伊拉斯谟(法)拉伯雷 和蒙田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贵族性、 3、近现代的教育: 1763 年德国普及义务教育 20 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 :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 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 平等性) 、多元化、教育技 术的现代化 。简答、填空 教育民主化的内涵: a.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b.师生关系民主化; c.教育方式、 3 内容民主化; d.教育自由化。 教育在提升人类地位中的作用: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潜能的发掘、力量 的发挥、个性的发展。 第二节 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是研究

5、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揭示教育规律;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教育学的研究价值: 宏观:超越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微观(学习研究教育学的意义) :a.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 导教育实践; b.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c.利于 掌握学生思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d.利于教师构建合理优化的知识 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e.有助于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改。 三、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

6、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填空题 学记中的教学思想: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豫时孙摩、启发 诱导、长善救失、学不躐等。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把教育分为讽刺、定义、助产三阶段,称为产婆术(引导学生自己 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填空题 柏拉图,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 4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她的著 作政治学中;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进行和谐发展”。首 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 古罗马的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的 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

7、教育专著。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填空、简答 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1)夸美纽斯: a.1632 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近代 第一本教育学专著。 b.在此书中提出了 “泛智教育 ”的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类的艺术”。 c.教育适应自然、学制系统、班级授课制、 d.教学原则: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 (2)卢梭: 爱弥儿,主张自然主义教育,认为让儿童顺其自然的发展是最好 的教育。被誉为“教育上的哥白尼”填空题 (3)康德: 1776 年,在大学哲学课中开讲教育学,他是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 科在大学里讲授的第一人。 “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8、” (4)洛克:他在教育漫话中,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 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 以千差万别, 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亦称教育万能论) 名词解释:白板说。 洛克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体系。 (5)裴斯泰洛奇: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教育家 5 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1)赫尔巴特 (注意与夸美纽斯比较) “现代教育学之父” a.1806 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第一本现代教 育学著作 b.赫的贡献在于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把教学理论建 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将心理学引入教育学的第一人),奠定了科学教育

9、学的基 础。因此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 “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 赫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c.教学四阶段论: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后被学生席勒发展成五段: 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应用。形成了传统课堂中学、教材中心、教师中心 的特点。 c.赫被看做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主张教师中心论。 (2)杜威 a.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 b.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是儿童中心主义 的代表人物,与赫尔巴特针锋相对。 (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 c.杜的主要观点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d.“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10、、教育无目的论、五步探究教学法 (三) 20 世纪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 二十世纪主要的教育学流派:实验教育学(代表:拉伊& 梅伊曼);文 化;实用主义 ;马克思主义;批判主义。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的建立(科学教育学的建立) 1939 年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阐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并极其重 6 视智育及教养的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一套比较严格和严密的教学理论。该书 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的教育学著作,并对我国建国后乃至现在的教育 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我国教育家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 著作。 Ps: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舒尔茨。 (四)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 赞

11、科夫: 教学与发展 布鲁纳: 教育过程结构教学论 瓦根舍因: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皮亚杰: 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论述智力发展的阶段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和谐教 育,认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 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简答题、论述题全重点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是相互制约的关系,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影响和制 约着教育,而教育有对社会经济制度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一)社会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 受教育权;

12、 7 3. 教育目的; 4.教育内容的取舍; 5. .教育体制。 (二)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具体也要看) 教育受到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同时又对政治经济制度有维护、巩固和加 强的作用。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每条具体看) (Ps: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二、教育与生产力水平简答题 教育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同时又对生产力发展起促进作用: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

13、速度; 2教育结构的变化; 3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4. 学校的专业设置; 5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 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三、教育与科学技术论述题 (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8 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2.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3.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4.教育技术。 Ps: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科技进步 (二)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教

14、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高校尤其明显) 4.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四、教育与文化 (一)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内容的选择; 3.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二)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3.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 4.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三)校园文化(华勒首先提出此概念) 1.概念: 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 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 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文 9 化的核心内容 & 最高层次)和

15、校园组织与制度文化。名词解释 2.特征:互动性、渗透性、传承性。 3.校园文化的创建策略: 1)主题统揽策略2)个性塑造策略3)传统拓展策略4)重点突破策 略 4.学校文化由观念文化、规范文化和物质文化组成。 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3、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平行性;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 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 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简答题、名词解释 (一)内发论(遗传决定论) : 1、是个体身心发展

16、的动因理论之一,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 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2、代表人物: 孟子:性本善佛洛依德:性本能威尔逊:基因复制 格塞尓: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霍尔:一辆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10 高尔顿:遗传决定论的鼻祖,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基因中就决定了 (二)外铄论(环境决定论) : 1、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 的教育等。 2、荀子(性恶论);洛克(白板说);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填空题 (三)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共同作用论) 三、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简答题 (一)遗传(生物因素

17、)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 (注:但遗传素质不决定人身心发展的现实性,王安石的伤仲永中的仲永 就是其中的例子。“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说明遗传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它会随 着环境、教育的改变和人类生活实践的深入等作用而发生变化。) 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是人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3、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水平与阶段。 (注:个体的遗传素质是逐步发展成熟的,教育必须按照遗传素质发展的水平 进行,超越或落后于遗传素质成熟水平都不利于人的发展。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 证明了他的“成熟势力说” ) (二)环境(外部条件)填空题 1、社会环境为

18、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为现实;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蓬生麻中,不扶则直” “孟母三迁”都说明了环境对 人的发展的影响。 2、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 3、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 (出淤泥而不染) 11 4、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 (主观能动性是外部影响转化为内部发展因素的根据) (三) (学校)教育 1.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a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b.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c.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即时价值和延时价值; d.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2.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简答题 a.学校教育

19、是一种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培养人的活动; b 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c.学校能有效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四)个体主观能动性(内在动力)名词解释 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包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 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并统一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Ps: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 & 动 力在于个体因素。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填空题、简答题 1.个体身心发展的 顺序性 ;个体身心发展整体上有一定顺序性, ,身心发展的个 别过程和特点也有一定顺序性。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论也 证明了这一点。启示:人的发展顺序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

20、意志为转移的,教育工作 要尊重顺序性,循序渐进的促进人的发展。 2.个体身心发展的 阶段性 : 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 征和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此为阶段性。 12 启示: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 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同时应注意前后相邻阶段的衔接。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分阶 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 教育必须不断地向学生提出他们能接受但又高于其现有水平的要求,以促进他 们的发展。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 ”

21、: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 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水平,即由一定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儿童心理机能的 发展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如果学生 的发展处于“最近发展区” ,那么这正是最能敏感地接受教育的时候。(跳一跳,摘 个桃) 3.个体身心发展的 不平衡性 : 表现:一方面是指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同的; 另一方面是就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而言的。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段就达到了较 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相反。心理学家劳伦兹据此提出了“发展关键期 ”的概念: 指人的某种身心潜能在人的某一年龄阶段有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期,也称为敏感期、最

22、佳期。 此时,对个体某一方面的的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成效,并能充分发挥个体在这一 方面的潜力。反之错过了关键期,效果可能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 4.个体身心发展的 互补性 : 互补性首先,是指机体某一方面机能受损甚至缺失之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 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其次,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 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树立信心,相信每一 个学生,特别是暂时落后的学生或者某些方面有缺陷的学生,通过其他方面的补偿性 发展,都会达到与一般正常的学生一样的发展水平;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13 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

23、5.个体身心发展的 个别差异性 : 概念: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 度和速度的不同。 表现: 首先, 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少年得志 VS 大器晚成) ; 其次,不同儿童不同方面的发展存在差异;再次,不同儿童所具有的不同个性心理倾 向上(如同年龄的儿童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性格);另外,也表现在群体之间(男 女性别差异)。 据个体差异性规律, 教育必须:a.因材施教, 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 素;b.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宜、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 的发展。 个体身心 发展规律 表现遵循该规律的教育要求 顺序性

24、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由量 变到质变的过程 遵循量力性原则, 循序渐进 地施教,拔苗助长、陵节而 施都是违背该原则的 阶段性 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不 同的发展特征和任务 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 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 所不同,不能搞一刀切 不平衡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 同的年龄阶段和不同方面都是不平衡的。 把握施教的关键期, 视时而 教、及时施教 互补性 包括生理和生理之间的互补和生理和心理 之间的互补 长善救失、扬长避短 14 个别差异性 性别差异、不同个体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 和水平之间的差异、不同个体不同方面存 在差异、不同个体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倾

25、 向 因材施教 论述题: 1.联系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谈谈当前对中学生的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中学生的教育应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坚持面向全体中学生,全面推进 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全面地得到发展。 (1)学校、社会、家庭应该为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2)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生活要有节奏; (3)培养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 (4)进行青春期生理、心理和性道德、性法制的教育; (5)重视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伤亡事故; (6)加强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7)重视人生观教育。 第三章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第一节 教育目的 一、概念: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26、, 是根据一定的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 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 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 求。名词解释 15 二、意义与作用 (一)教育目的的意义 a.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b.教育的最高理想是通过教育目的体现的。 (二)作用填空、选择 1.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 2. 对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 3. 是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 4 教育目的具有调控作用; 三、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简答题、名词解释 教育目的包括三个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

27、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 学目标。 (一)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 (二)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 的人的特殊要求,名词解释 (三)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 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变化的结果。名词解释(ps 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最可靠 的标准是教学目标。) 关系: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学目标和教育目的、 培养 目标之间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区别在于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教育的总要求,而培养 目标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具体要求;联系在于,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教学目 标是更为具体的概念,微观到每堂课、每个知识内容。教育目的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