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要点解析.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933047 上传时间:2020-01-14 格式:PDF 页数:30 大小:70.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要点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要点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要点解析.pdf(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全国卷文言文 选材大多是正史人物 传记,其写作有基本的 规范:开头对传 主基本 信息做 简单介绍,如传主姓名、字 号、籍贯等,有时还交代其祖上的情 况;中间 是人物生平履 历和主要事迹,一般 从其读书、习武、进入仕途 写起,围绕官职变 迁介绍其相应的功业事迹,反映人物的道德品 质;结尾交代人物的 结局,有的还 介绍其死后的影 响。而概括分析题主要就是 对传主人生事迹、 道德品 质、影响评 价等方面的考 查。因此,阅读写 人记事类文言文时,要根据 写人记事的特点以及 相关题目,采用“ 题文齐读”的方法。 题文齐读 一边读文,一边浏览题 目。但二者 并不是相互分散精力、 顾此失彼的,而是 协调 配

2、合、相互印 证的。在读文过程中,时不时地浏览一下题目,看一下后面的 题目 是否与此处的内容相关。做到既用题目助读了文章,又能带着问题集中精力去 读 文。大致方法是: 读到断句处,别在文中硬 断,看一看后面的 断句题(断句题所断开的地方 80% 都是正确的 )。 读完一个层次或一 个句群后,浏览一下古文化常 识题和概括分析 题,看一 下题目是否有 对本层次内容的考 查。 “ 题文齐读”的 关键是:读题时记清 各选项的主要考 查点、解题的敏感点, 带着 问题和疑问在读文时寻找对应点。 读文时关注什么 抓时间 、地点、官 职和事件,把握主人公 经历 写人记事类文言文大多以 时间为线 索来记述人物在某

3、地所任官 职,所做事情,因 此,可以抓住时间、地点和官 职等词语,把握文章 结构层 次,理清文章思路,整 体把握人物 经历及事件大 概。 理清脉络,要特 别关注三类表示时间节 点的词语: 表示官 职变动 的词语。这是正史人物 传记的主要 叙述线索,考生应当知道一些 表示官 职变迁 的动词,大致了解一些古代官 职的地位和 职责。 年号及皇帝 变动情况。 正史一般不用干支 纪年,而以年 号纪年, 故传记中的“三 年”“五年”等往往指某年号的“三年” “五年”。而皇帝的即位或 驾崩,也往往是重要的 时间节 点,传记中特意交代,往 往表明 传主在旧朝和新朝的地位有所 变化。 泛指 时间变动 的词语。如

4、“ 数日”“累年”“既而” “向”“旋”等。此外,正史以顺叙为 主,但不排除有些 传记插叙 相关事迹。 这些 插叙往往通 过“初”“先是”等词引出,需要格外留心。 抓选项 的关键点、可能 设误的敏感点 读题的目的,就是明确 问题的指向,带着问题去读文。其中的每 个选项都是命 题 人精心推敲、巧妙命制的, 选项虽 短,但涉及的 内容较多;文字 虽简,但设误手 法极其隐蔽。此时的读题,因文章的大意 还没有掌握,不可能 记住选项的全部 内 容,所以此 时要对选项进 行有选择地记忆关键 点,凭平时做题的第六感 觉去预判 选项有可能 设误的敏感点。如: 断句题:读文时读到画波浪线的句群 时,不要在原文中

5、 过多纠缠自行断句,应 马上看后面的 断句题。通读选项的同时,比对四个选项 的异同点,相同之 处能帮 助迅速 贯通阅读障碍;不同之 处就是带着问题去读文的关键点。 古文化常 识题:每个选项 的关键点就是 选项首的“考 查词”。在 读文时,读到文 中标注出(加点)的这几个词,再回看 题目,并对各个选项 凭自身的知 识积累和经 验进行预判,找出各 个选项 有可能 设误的敏感点, 进行题文对照,思考判 断。 概括分析 题:它的四个选项 是依照原文 顺序分层设计 的。在读选项时 ,重点记 住选项中涉及的人物、 事迹、影响、评价等关键词语 ;读文时重点关注这些内容, 再回到 该选项 所在层次进行聚焦思考

6、判 断。 先读文后看 题的短处 传统的先读文后看 题,因为目的性不强, 所以读文的关注度很 难保障用在解 题 的关键点上;往往第一遍 读文囫囵吞枣 , 然后再看 题, 当对题把握不准 时再读文, 造成时间的浪费。 古文化常 识题、概括分析 题的四个选项 都是按照行文 顺序排列的, 这两题 都 是“三 对一错”。这些正确部分都可起到疏通文意的作用,甚至有的就相 当于注释。 断句题的四个选项 只有 12 处不一致, 80% 断句正确。如果不借助后面的 断句题, 在文中硬性去 读去断, 既不能快速 读懂该处 的文意,又会浪费过多时间。 题文齐读典例 用“/ ”分层,用“” 标注时间、地点、官 职的变

7、换,用“标注人物, 从而厘 清层次,厘 清各个事件的前因后果 ) 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 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 报之。 乃挟兵结客,后遂往 复仇。而仇家皆疾病, 无相距者。 憙以因疾 报杀,非仁者心, 且释之而去。 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即位舞 阴大姓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 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 闻宛之赵氏有孤 孙憙 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 憙年未二十, 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 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 寻、邑,憙被 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 ,封勇功 侯。/ 反于南 阳,憙素 与奉善,数遗书 切责之,而 谗者因言憙 与奉合 谋,以为疑。及奉

8、败,得憙书, 乃惊曰:“ 赵憙真长者也。” 后拜怀令。/大姓先为琅邪相,豪猾 并兼,为人所患。憙下 车,闻其二孙杀人 事未发觉, 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 者数十,终不听。时疾 病将终,车驾亲临 王,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 怀令赵憙欲 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 它所欲。”王无复言。/其 年,迁憙平原太守。 时平原多 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 人。憙上言:“ 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 师近郡。”帝 从之,乃悉移置 颍川、陈留。 于是擢 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 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二十七年,拜

9、太尉, 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 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建初五年,憙疾病,帝 亲幸视。及薨, 车驾往临吊。时 年八十四。 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 汉书?赵憙传) 选项关键 点、敏感点 (用“” 标注题目的关键点、可能 设误的敏感点 ) 1下列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 断句,正确的一 项是(3 分)( ) A 更始即位 / 舞阴大姓李氏 拥城不下 / 更始遣柱天 将军李宝降之/ /闻宛之赵氏 有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 B更始即位 /舞阴大姓李氏 拥城不下 / 更始遣柱天 将军李宝降之/ /闻宛之赵 氏有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 C更始即位 /舞阴大姓李氏 拥城不下/ 更始遣

10、柱天 将军李宝降之/ / 闻宛之赵氏 有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 D更始即位 /舞阴大姓李氏 拥城不下/ 更始遣柱天 将军李宝降之/ / 闻宛之赵氏 有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 2下列 对文中加点 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 说,不正确的一 项是( )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后来又常用“下 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 将嫌犯拘捕,然后再作,进行犯罪事 实的。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 车,有时因不能直接 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 D京师,古代指,三 国演义中就 经常提到“京 师”, 现代。 3下列 对原文有 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3 分)( ) A赵憙耿直磊落, 为人光明正大

11、。他自小有 节操,从兄被害, 为给从 兄报仇, 他有备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因而 暂时放过仇家。 B赵憙忠于朝廷,除 恶得到支持。他 虽与邓 奉友善,但 屡次谴责邓谋 反,。 / ,坚持诛杀李子春,皇上也拒 绝了赵王求情。 C赵憙制止 祸患,大力推崇 义行。他担任时,诛杀盗贼 首领,但对待余党 却能区别处 理,只是,并应该弃恶从善。 D赵憙忠于 职守,身后深享哀 荣。他官拜时,南单于称臣,乌桓等来朝,于 是受命 对边事作长久规划。他患病去世期 间,慰问吊唁。 4把文中 画横线 的句子翻 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 它所欲。”王无复言。(5 分)

12、 译文: (2) 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 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5 分) 译文: 题文齐读读 法指导 开始读文,当读到“ 远相避也” 时,发现此处应为 一个层次,因 为后面的“更 始即位”( 读文的关注点人物 )明显是叙述另外一件事。此 时立即浏览一下概 括分析 题的第一 个选项 A 是否有 对本层次内容的考 查(选项是按照行文 顺序命制 的,先看第一 个选项 ,若第一 个没有考查,再看下一 选项)。发现第一个选项 正 是对此层次内容的考 查,经过题文对照,相互印证,因本层次内容不存在 阅读障 碍,可 预判 A 项正确。 继续读 文,发现此处是一个断句题,不要在文中 纠缠,马上去看 断

13、句题。通过比 对四个选项 ,发现四个选项实质 上只有 两处不一样,即“不肯 /云”“不肯云”与“孤 孙憙”“孤/ 孙憙”(不同的地方用笔给予圈点 )。抛开这两处 不同的地方,看四 个选 项相同的地方,就能 帮我们迅速理解此 处的文意 (即:更始帝派柱天 将军李宝去 招降李氏,李氏不肯,愿意向信义闻名的赵氏投降 )。借助 断句题理解断句处的 文意,既省时间又迅速突破了此 处因未断句而造成的 阅读障碍,明白了 断句处的 大意,再 继续读 文,发现从 “更始乃征憙封勇功侯” 这些文字均是 对“招降李 氏” 这一事件后的封 赏,后文又出 现了另一事件的 关键人物“ 邓奉”( 读文的关注点 人物 ),所

14、以在“邓奉反于南 阳”前 应是第二 个层次,此时迅速浏览一下概括 分析题的第二 个选项 ,发现 B 项未在此 处设题 ,到此 读文可停 顿一下, 尝试趁 热打铁做断句题。根据语境,“舞 阴大姓李氏 拥城不下 /更始遣柱天 将军李宝降之 /不肯”,是 说李氏不肯投降,“云”后是他不肯投降的理由,排除 B、C 两项。“ 赵 氏有孤 孙”的意思是“ 赵氏有独孙”。“孤孙”指 赵憙,中 间不能断开,排除 D 项。 故 A 项正确。 题越做出 来越兴奋、越心安,文意也越 来越明,继续信心倍增地 读文。当读到“大 姓李子春” 时,此时又出现了一个新人物 (李子春 ),稍作停 顿,看概括分析 题选 项 B

15、是否有 对这一部分 内容的考 查。 发现选项 B 前一个层次(见选项 B“/ ”标注处 之前)是对“大姓李子春”之前 内容的考 查,题文对照,无误。继续读 文,读到“其 年”( 读文的关键词 时间),发现“其年”前 应是一个层次,在此,稍作停 顿, 到题目中去 寻找问题以寻求“ 帮助”, 发现此层次内容是命 题的重点 区域,聚集了 古文化常 识题的 3 个选项 ,概括分析 题 B 项的后一个层次,翻 译题的第(1) 个语 句。现逐一分析。 “下 车”“收考”“车驾”3 个古文化常 识。当读到“憙下 车” 时,若不看 题目,此 处 理解文意感到很生硬、很费解,看到古文化常 识题选项 A 后,就

16、会茅塞顿开, 并能迅速判定其正确。做到 读文与做题相互印 证,其解题依据是:“憙下 车”前文 有“拜 怀令”, 这不就是新任官吏就 职吗?再者,反其道而思之,命题人能考“下 车”的字面意思吗?显而易见,选项 A 正确。 再看选项 B“收考”,此 选项是最迷惑考生的一 个选项 ,命制得非常巧妙, 既有助 读文意之妙,又有巧 设陷阱之妙。 读到“收考”时,文意 难理解,再看 选项解释, 明白了是“拘捕关押”之意, 但此时的考生若稍不注意就 顺势陷入了命 题人巧设的 陷阱之中, 选项的描述很“合理、合法”:先拘捕再考察最后取 证。但由“收 考”前面的“二 孙杀人”“穷诘其奸”等字眼可判定其犯罪事 实

17、确凿(还作什么考察、 什么取证)。 选项 C “ 车驾” 读文到此 处,人物 频繁出场,既有赵憙、李子春,又出 现了赵王、 帝,若凭字面意思,不看 选项 C 而读文,文意就很 难理解(到底是 谁“ 车驾”), 会 直接造成后面翻 译题的答题障碍,看完 选项 C 后,文意迅速疏通 (原来是皇帝去 见赵王),选项解读正确。 再看概括分析 题 B 选项的后一 个层次“担任 怀令时拒 绝了赵王求情”。 时间是 担任怀令时(命题人往往 会在时间、地点、人物上 设误,注意 这些词,读文时要 对这些词标注),事件是 诛杀李子春, 结果是皇上拒 绝了赵王求情, 与文意一致, 再综合 B 项上一层次的邓奉事件,

18、 这两件事均体 现了“ 赵憙忠于朝廷,除 恶得到 支持”,故 选项 B“ 概括”“分析”均正确。 理解了文意,做第 (1) 个翻译题就“小菜一碟”了,此 时不要立刻 动笔翻译,等读 完全部文章 内容,做完其他 题目,最后再 稳稳当当 、字斟句酌地答翻 译题。 到此,读文已大半, 对题目的预判也已大半。理解很 畅通,心中很 释然,读文更 快速,继续往下读。读到“二十七年,拜太尉”又出 现了一个时间词 ,又晋升了官 职,此处又是一 个层次。再看题目,本层次内容对应 3 个题目,一个是古文化常 识题的 D 项,一个是概括分析 题的 C 项,一个是翻译题的第(2) 小题。翻译题暂 且搁置。 古文化常

19、识题的 D 项“京 师”, 结合语境及平 时的积累不难判定正确。 (做到此 处可用排除法印 证答案,古文化常 识题的 A、C、D 三项均由上文分析不 难判定 是解说正确的 选项,进而判定 B 项是不正确的。借此叮 嘱考生们一句,“ 题文齐 读”法做 题,第一步是 预判答案,等到 读完全文后 综合思量再最 终敲定答案 )。 概括分析 题的 C 项,所对应层 次的文意不 难理解, 选项内 容看似也正确,但 命题人在命制 选项时 ,悄悄地 进行了“ 张冠李戴”,原文是皇帝将他们(盗贼余党) 迁往异地,而选项却说成了赵憙将他们迁往异地,本选项错误 ,所以在读文时一 定要厘 清时间 、地点、人物、官 职

20、、事件等重要“节点” 词。 继续读 余下的最后一 个层次,文字虽少,时间跨度长,句句有文章。此 时应与概 括分析 题 D 项中的语句一一 对应落实,发现句句无误,判定正确。此 处需要感 悟的一点是: 文章最后又出 现了“ 车驾”“往临吊” 从而更进一步印 证了古文化常 识 题对“ 车驾”的解 说是正确的。 这也提醒考生,文未 读完,不要急于下 结论。 答案: (1) 皇上说:“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可 违犯的,再 说说其他要求。”赵王没有 再说话。 (2) 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 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 连年丰收,百姓歌 颂。 参考译文 赵憙字伯 阳,是南阳宛县人。年轻时有节操。堂兄被人 杀害,

21、没留下儿子,赵憙 当时十五岁,时常想着 报仇。于是他 带着兵器 约好朋友,后 来终于前去 报仇。但 仇人们全都生病了, 没有人能抵抗。 赵憙认为趁别人生病 报仇杀人,不是仁 爱的 人所应做的事,就 暂且放过他们离开了。(临走前)他回头对仇人们说:“ 你们如 果病好了, 应远远 地避开我。”更始帝即位,舞阴的大户人家李氏占据 县城不肯 投降,更始帝派柱天 将军李宝去招降他 们,李氏不肯投降, 说:“听 说宛县赵氏 有个独孙 子赵憙,以信 义闻名,我愿意向他投降。”更始帝于是召 见赵憙。赵憙 年纪不到二十 岁,被引见后,随即被任命 为郎中,代理偏 将军事务,派他去舞 阴, 李氏就投降了。光武打 败

22、王寻、王邑时,赵憙受伤,有战功,回朝后被任命 为中 郎将,被封为勇功侯。邓奉在南 阳造反,赵憙一向 与邓奉交好,多次 写信严厉斥 责他,而造谣的人就 说赵憙与邓奉合谋,皇帝怀疑这件事。等到 邓奉失败,皇帝 搜查到赵憙写给邓 奉的书信,于是惊讶地说:“ 赵憙真是有道德的人 啊。”后 来被 封为怀令。大户人家李子春先前担任琅邪相, 强横狡猾而不守法度兼 并侵吞别人 财产,百姓都很害怕他。 赵憙刚到任,听 说他的两个孙 子杀人的事 没有被揭 发, 立即追 查他们的恶行,逮捕拷 问李子春, 他的两个孙 子自杀。京城中替李子春 说 情的有几十人, 最终赵憙没有听从。当时赵 王刘良生病 将死,皇上亲自去看

23、望 赵 王,问他想说什么。赵王说:“我平素 与李子春交情深厚,如今他犯了罪,怀县 县令赵憙想杀他,希望能留住他的性命。”皇上 说:“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可 违犯的,再 说说其他要求。”赵王没有再说话。这一年, 赵憙升迁为平原太守。 当时平原有 许多盗贼,赵憙与各郡一起 声讨追捕,斩杀他们的头领,其余同党 应 判罪的有几千人。 赵憙上书说:“ 惩罚坏人应只限于他本人,可 将这些人全部搬 迁到京城附近的郡中。 ”皇帝听 从了他的建 议,于是将这些人都 转移安置在 颍川、 陈留。于是提拔荐 举有义行的人,诛杀铲 除奸恶的人。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 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 连年丰收,百姓歌 颂。二十七

24、年, (赵憙)升任太尉, 赐予 关内侯的爵位。 当时南单于降服,乌桓、鲜卑一起 来朝拜,皇帝命令 赵憙主管 边 塞事务,考虑作长远打算。建初五年, 赵憙生病,皇帝 亲自前去探 视。等到他病 逝,皇帝 亲自去吊祭。享年八十四 岁。谥号正侯。 对点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穆字闳中,福州候官人。性醇 谨好学,读书至忘栉沐,进退容止必以 礼。 门人千数,与陈襄、陈烈、周希孟友, 号“四先生”。 举进士,四冠乡书,遂登第, 为寿安主簿。召 为国子监直讲,除编校集贤院书籍。岁满,为馆阁 校勘,积官太 常博士。乞 纳一秩,先南郊追封考妣,从之。改集 贤校理,求外 补,通判汾州。 熙宁三

25、年,召为岐王侍 讲。嘉王出阁,改诸王侍讲。府僚阙员,御史陈襄请择人, 神宗曰:“如 郑穆德行,乃宜左右王者。”凡居 馆阁三十年,而在王邸一 纪,非公 事不及 执政之门。讲说有法,可 为劝戒者,必反 复擿诵 ,岐、嘉二王咸敬 礼焉。 元丰三年,出知越州,加朝散大夫。先是,鉴湖旱干,民因田其中,延 袤百里, 官籍而 税之。既而连年水溢,民逋官租 积万缗,穆奏免之。未 满告老,管勾杭州 洞霄宫。元祐初,召拜 国子祭酒。每 讲益,无问寒暑,虽童子必朝服延接,以 礼 送迎。 诸生皆尊其 经术,服其 教训。故人 张景晟者死, 遗白金五百 两,托其孤, 穆曰:“恤孤,吾事也,金于何有?”反金而收其子, 长之

26、。三年, 扬王、荆王请 为侍讲,罢祭酒,除直集 贤院,复入王府。 荆王薨,为扬王翊善。太 学生乞为师 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 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 宝文阁特制仍祭酒六年, 请老, 提举洞霄宫。敕过门下,给事中范祖禹言:“穆虽年出七十,精力 尚强。古者大 夫七十而致仕,有不得 谢,则赐之几杖。祭酒居 师资之地,正宜 处老成,愿毋 轻 听其去。”不报。太学之士数千人,以 状诣司业,又诣宰相请留,亦不 从。于是 公卿大夫各 为诗赠 其行。空学出祖汴 东门外,都人 观者如堵,叹未尝见。明年卒, 年七十五。 (选自宋史 ?卷三百四十七 ?列传第一百六,有 删改) 1下列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 断句,正确

27、的一 项是 A. 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 宝 文阁待制仍祭酒 B. 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 宝文阁待制仍祭酒 C. 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 宝 文阁待制仍祭酒 D. 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 宝文阁待制仍祭酒 2下列 对文中加点 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 说,不正确的一 项是 A. 乡书,周制,乡学三年大比,乡老与乡大夫荐 乡中贤能之书于王,谓之“ 乡书” 或“ 乡老书”。后世科 举因以“ 乡书”代指 乡试中式。 B. 出阁,皇子出就藩封。古 时也指内阁官员出任外 职。还有古

28、时也称公主出嫁 为“出 阁”,后以“出 阁”泛指女子出嫁。 C. 致仕,古代官 员奉命退休。一般致仕的年 龄为七十岁,有疾患 则提前。古人 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 D. 祖,出行前祭祀路神。 从周朝的 时候起,上至君王,下至平民,出门都要祭 祀路神,意思是求路神保佑自己一路平安。 3下列 对原文有 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 A. 郑穆好学不辍,才华出众。他读书废寝 忘食, 声名远播,门人众多,曾 经四 次获得乡试第一名。 B. 郑穆深得皇上器重,多次担任要职。他多次担任 国子监祭酒,皇上 亲自选定 他给皇子们做侍讲。 C. 郑穆为官爱民,不交 结攀附权贵。他任 职越州期 间

29、,减免百姓 赋税;任京官 时从不奔走 权门。 D. 郑穆为师尽责 ,为人重义。他教学尽 心尽力,深得皇子 们的敬爱;朋友托孤, 他慨然担 当,不取 钱财。 4把文中 画横线 的句子翻 译成现代汉语。 (1) “恤孤,吾事也,金于何有?”反金而收其子, 长之。 (2) 祭酒居 师资之地,正宜 处老成,愿毋 轻听其去。 【答案】 1B 2C 3A 4(1) “ 抚恤孤儿,是我分 内的事,银子对我来说有什么呢?”把 银子返还给友人 但是收 养他的儿子,并抚养 他长大。 (2)祭酒处于老师的地位,正 应该用年高而 有德的人,希望不要 轻易地听任他离 开。 【解析】 1文言 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

30、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 虚 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兼”是兼任的意思,“四年” 表示时间,排除 A 项、C 项。“五年”表示 时间,结合句意分析,排除D 项。句 意:太学生请他做老 师,他又任祭酒,兼任徐王翊善。四年,郑穆任给事中,兼 祭酒一 职。五年, 郑穆升任 宝文阁待制,仍 旧兼任祭酒之 职。 2文化常 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 历法、乐律、地理、官 职、科举、姓名、宗 法等。 这类试题 一般不考 过于冷僻的 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 举、姓名、 礼俗等, 考生要注重平 时知识的积累。C 项,“奉命退休” 错。“致仕”是古代官 员正常退休。 一般是自己主 动请

31、辞 ,皇上挽留,如此反 复几次,以 显示君臣情意。 3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 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 准确地把握 题干所提的要求, 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 观 点。A 项,结合文本 内容“ 举进士,四冠 乡书,遂登第, 为寿安主簿”分析可知, “曾 经四次获得乡试第一名” 错,是“ 乡试考了四 个第一”。 4首先要找出 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 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 后再确定 关键字进行翻译, 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 译, 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 换、 组词、保留、省略。( 1)“金于何有”( 宾语前置句);“反”通“返”,返回;“长” 译为

32、使生 长、扶养、抚育。( 2)“ 师资” 译为老师,“老成”译为年高而有德 的人(形容 词活用为名词),“听”译为听任、听凭。 参考译文: 郑穆字闳中,是福州候官人。性情醇厚 严谨好学,读书读 到忘记梳头洗面,进退 时仪容举止一定遵循 礼仪。门人以千 计,和陈襄、陈烈、周希孟交友, 号称“四 先生”。他考取进士,乡试考了四 个第一,随即考中 进士及第,任 寿安主簿。 郑 穆被召 为国子监直讲,任职编校集贤院书籍。满一年,任馆阁校勘,累积官衔至 太常博士。他请求朝延 给他提高一 个官阶,这样就可以提前在南郊追封自己死去 的父母,朝廷听 从了他的 请求。改任集 贤校理,他清求到外地 补官,做了汾州

33、通 判。熙宁三年, 郑穆被征召做岐王侍 讲。嘉王出就封 国后,改任 诸王侍讲。府僚 缺人,御史 陈襄请求选择人,神宗 说:“像 郑穆的品德操守,才适合 辅佐王室。” 郑穆共在 馆阁三十年,在王府十二年, 没有公事不登主持政事人的 门,讲话有法 度,可以作 为劝诫 的,一定反 复摘引典籍 陈说,岐、嘉二王都尊敬 礼待他。元丰 三年,郑穆出京任越州知州,加封朝散大夫。在此之前,鉴湖干旱,百姓因而在 湖中种田,绵延百里,官府登 记收税。不久连年水涨,百姓拖欠官方的租 税累积 达到万缗, 郑穆奏请免去这些。郑穆任期未 满便告老 还乡, 负责掌管杭州洞霄 宫。 元祐初年, 郑穆被征召任命 为国子祭酒。他

34、每次 讲课,不管寒暑,即使是 儿童也 一定穿着朝服在廷署接待,按礼节送出、迎接。学生们都尊崇他的 经术,佩服他 的教育训导。故友叫张景晟的去世 时,给他五百 两银子,把儿子托付 给他,郑穆 说:“ 抚恤孤儿,是我分内的事,银子对我来说有什么呢?”把 银子返还给友人但 是收养他的儿子,并抚养 他长大。三年, 扬王、荆王请他担任侍 讲,他罢离祭酒 一职,任职集贤院,又进入王府。荆王去世,他担任 扬王的翊善。太 学生请他做 老师,他又任祭酒,兼任徐王翊善。四年,郑穆任给事中,兼祭酒一 职。五年, 郑穆升任 宝文阁待制,仍旧兼任祭酒之 职。六年,郑穆请求退休,让自己管理洞 霄宫。敕书送达门下省, 给事

35、中范祖禹上奏 说:“ 郑穆虽然年龄超过七十,但精 力尚还旺盛。古代大夫七十退休,有不能辞谢的,就赐给他几案拐杖。祭酒 处于 老师的地位,正 应该用年高而有德的人,希望不要轻易地听任他离 开。”皇帝 没 有回复。太学生几千人把挽留 郑穆的请求报告给司业,又报告给宰相,都没有被 采纳。于是公卿大夫各自作 诗为他送行,太学生空校出汴京 东门为郑 穆祭祀路神 祈福,京城观看的人像一堵 墙一样, 感叹不曾见过这样 的场面。 第二年 郑穆去世, 享年七十五 岁。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尚字仁祖,豫章太守 鲲之子也。幼有至性。七 岁丧兄,哀恸过礼 ,亲戚异 之。八岁,神悟夙成。鲲尝携之送客

36、, 或曰:“此 儿一生之 颜回也。” 尚应声 答曰: “坐无尼父,焉别颜回!”席 宾莫不叹异。十余岁,遭父 忧,丹杨尹温峤吊之,尚 号咷极 哀。既而收涕告 诉,举止有异常童,峤甚奇之。及 长,开率颖秀,辨悟 绝 伦,脱略细行,不为流俗之事。好衣刺文袴, 诸父责之,因而自改,遂知名。善 音乐博综众艺 司徒王 导深器之比之王戎常呼 为小安丰辟 为掾袭父爵咸亭侯始到 府通谒导以其有 胜会谓曰:“ 闻君能作 鸲鹆舞,一坐 倾想,宁有此理不?” 尚曰:“佳。”便著衣 帻而舞。导令坐者 抚掌击节,尚俯仰在中,傍若无人,其率 诣如此。迁会稽王友,入 补给事黄门侍郎,出为建武将军、历阳太守。时安西将 军庾翼镇

37、武昌, 尚数诣翼谘谋军 事。尝与翼共射,翼曰:“卿若破的, 当以鼓吹 相赏。” 尚应声 中之,翼即以其副鼓吹 给之。尚为政清简,始到官,郡府以布四 十匹为尚造乌布帐。尚坏之,以 为军士襦袴。建元二年, 诏曰:“ 尚往以戎戍事 要,故辍黄散,以授军旅。所处险要,宜崇其威望。今以为南中郎将, 余官如故。” 会庾冰薨,复以本号督豫州四郡, 领江州刺史。俄而 复转西中郎将、督杨州之六 郡诸军事、豫州刺史、假节,镇历阳 。大司马桓温欲有事中原, 使尚率众向寿春, 进号安西将军。初,苻健将张遇降尚,尚不能 绥怀之。遇怒,据许昌叛。尚讨之, 为遇所败,收付廷尉。 时康献皇后临朝,即 尚之甥也,特令降 号为建

38、威将军。 (节选自晋 书?卷七十九 ?列传第四十九,有 删改) (注释)黄散:黄门侍郎与散骑常侍的合 称。这里指黄门侍郎一职。 5下列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 断句,正确的一 项是 A. 善音乐博综众艺司徒王 导深器之比之王戎常呼 为小安丰辟 为掾袭 父爵咸亭侯始到府通谒导以其有 胜会 B. 善音乐博综众艺 司徒王 导深器之比之王戎常呼为小安丰辟 为掾 袭父爵咸亭侯始到府通 谒导以其有 胜会 C. 善音乐博综众艺 司徒王 导深器之比之王戎常呼为小安丰辟 为掾 袭父爵咸亭侯始到府通 谒导以其有 胜会 D. 善音乐博综众艺司徒王 导深器之比之王戎常呼 为小安丰辟 为掾 袭父爵咸亭侯始到府通 谒导以其

39、有 胜会 6下列 对文中加点 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 说,不正确的一 项是 A. 亲戚,“ 亲”指旅 内,“戚”言族外。指和自己有血亲和姻亲关系的人,泛指 内 外亲属。 B. 诸父,祖辈和父辈的统称,项脊轩志“迨 诸父异爨”中的“ 诸父”也是此意。 C. 会稽,古地名, 绍兴别称 ,因绍兴会 稽山得名。王羲之曾于 会稽山阴兰亭宴 集。 D. 廷尉,官名,管理天下刑狱,根据 诏令,可以逮捕、囚禁和 审判有罪的王或 大臣。 7下列 对原文有 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 A. 谢尚言行不俗,深得 长者看重。他十余 岁时,父亲去世, 温峤前来吊唁,谢 尚号啕 大哭,哀 伤至极,然后便擦干眼 泪诉

40、说经过 ,温峤十分看重他。 B. 谢尚讲 求穿着,但能接受 规劝。他在服 饰方面非常 讲究,如喜 欢穿绣有花纹 的衣裤,长辈们 指出他这种做法不妥,他就改掉了 这一嗜好,由此 显名。 C. 谢尚善于舞蹈,箭法不 让他人。他曾 当众跳起鸲鹆舞,令众人击节赞赏 ; 在安西 将军庾翼帐下时,与庾翼共同射箭, 随着庾翼激 将声落,一箭中的。 D. 谢尚面对降敌,缺乏 笼络安抚。苻健部 将张遇本已投降 谢尚,可谢尚没 有安 抚张遇,致使 张遇一怒之下,据城反叛, 谢尚再去征讨,结果吃了 败仗。 8把文中 画横线 的句子翻 译成现代汉语。 (1)及长,开率颖秀,辨悟 绝伦,脱略细行,不 为流俗之事。 (2

41、)尚往以戎戍事要,故 辍黄散,以授 军旅。所 处险要,宜崇其威望。 【答案】 5C 6B 7C 8(1)等到 谢尚长 大成人, 聪明坦率智能超群,思辨 领悟无与伦比,行为洒 脱不拘细节,不做流俗之事。(2)谢尚早先因征 战戍边的需要,所以免去了其 黄门侍郎之职,而授予他以 军中职务。谢尚所处形势险要,应提高其威信 声望。 【解析】 5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 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 义,“善音 乐,博综众艺 。司 徒王导深器之,比之王戎,常呼为小安丰,辟为掾。袭父爵咸亭侯。始到府通 谒,导以其有 胜会”, 这句话的含义是“ 谢尚擅长音乐,广通多 种技艺。司徒王导 十分器重他,把他比作王戎,常称他为

42、小安丰召他为属官。承袭父亲封爵咸亭 侯。谢尚刚 到司徒府通 报名帖,王 导因为府上正有盛 会”,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 代词,如“音 乐”“司徒王导”“之”“王戎”“小安丰”“咸亭侯”“导”等,然后 运用语法 关系进行排除,“ 众”意思是“多”,形容词,修饰“ 艺”,“艺”是名 词,即“技 艺”, 故应在“ 艺”后 断开,排除 AD 两项;“器”是动词,宾语是“之”,主 谓宾俱全,故 应在“深器之”后 断开,排除 B 项,选 C 项。 6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 识的能力,文化常 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 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 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 一些礼节、朝廷的

43、一些机 构、典章制度、行政 区划、还有一些避 讳的说法等。平 时注意积累,尤其是 课本的注 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 要注意集合 语境的含 义作 答。B 项,“ 诸父”是伯父、叔父的意思。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 应找出选项对应 的语句,然后 与选项进 行比较分析。C 项,“ 谢尚善于舞蹈,箭法不 让他人。他曾当众跳起鸲 鹆舞,令 众人击节赞赏 ” 错误,从文中来看,“ 击节”是王 导让众人一起打起 节 拍来和谢尚舞蹈的 节奏,并非赞赏之意;“在安西 将军庾翼帐下时” 错,谢尚当时 担任建武 将军、历阳太守, 并非在庾冀 帐下。 8拿到句子之后, 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

44、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 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 进行调、换、删,再采取 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第一句中,“及长”添加主 语“ 谢尚”;“开率”, 聪明坦率;“ 颖秀”,智能超群;“辨 悟”,思辨 领悟;“ 脱略细行”,行 为洒脱不拘小 节;“ 为”, 动词,做。第二句中, “以”,因为; “戎戍”,征战戍边; “ 辍”,免去,停止;“以授 军旅”的“以”相当于“而”; “宜”,应该;“崇”,提高。 参考译文: 谢尚字仁祖,是豫章太守 谢鲲的儿子,从小就有天 赋卓绝的品性。七岁时兄长去 世,他哀伤悲痛的情 态超出礼法,亲戚对他无不感到奇 异。到八岁,便显得大器 早成。谢鲲曾携带谢尚为宾

45、 客饯行,有客人 说:“ 这小儿是座中的 颜回啊。” 谢尚 应声答道:“座中若无仲尼,怎能辨别出颜回!”一席 宾客无不 惊叹。十余岁,逢 父丧,丹杨尹温峤来 家吊唁,谢尚号啕 大哭极尽哀伤。之后擦干眼 泪诉说经过 , 举动和言语与普通儿童大不相同, 温峤十分着重他。 等到谢尚长 大成人,聪明坦 率智能超群,思辨 领悟无与伦比,行为洒脱不拘细节,不做流俗之事。他喜 欢穿 绣有花纹的衣裤,叔伯们责怪他,他因此改掉了 这一嗜好,于是 显名于世。谢尚 擅长音乐,广通多 种技艺。司徒王 导十分器重他,把他比作王戎,常称他为“小 安丰”,召他为属官。承 袭父亲封爵咸亭侯。 谢尚刚 到司徒府通 报名帖,王

46、导因 为府上正有盛 会,便对他说:“听 说你能跳鸲鹆舞,满座宾客渴望一睹 风采, 不知你可否满足众人意愿?” 谢尚说 :“好。”便穿好衣服戴上 头巾翩翩起舞。王 导让座中宾客拍掌 击节,谢尚在广众之中俯仰 摇动,旁若无人, 谢尚就是如此率 直任意。谢尚迁职 到会稽王友那里,入朝 补任给事黄门侍郎,出任建武 将军、历 阳太守。当时安西将军庾翼镇守武昌,谢尚多次前往庾翼 处商议谋划军 事。曾与 庾翼一起 练习射箭,庾翼 说:“ 你如果射中箭 靶,我就 将我的乐队赠 送给你。” 谢尚应声 拉弓,箭中 靶心,庾翼 当即将他的副 乐队送给了谢尚。谢尚为 官清廉, 理政简易,刚到任,郡府用四十匹布 为谢尚

47、 造乌布帐。谢尚将 其拆散,拿去 为将 士们做了衣 裤。建元二年,朝廷下 诏书说 :“ 谢尚早先因征 战戍边的需要,所以 免去了其 黄门侍郎之职,而授予他以 军中职务。谢尚所处形势险要,应提高其威 信声望。现任命他 为南中郎将,其余官 职不变。“适逢庾冰病逝,朝廷又命 谢尚 以原本 职号都督豫州四郡, 兼江州刺史。 不久又改任西中 郎将、督扬州之六郡 诸 军事、豫州刺史、假 节,镇守历阳。大司马桓温打算北伐中原,派 谢尚率部进攻 寿春,晋 号为安西将军。当初,苻健部 将张遇向谢尚投降, 谢尚对 他不加安 抚。 张遇十分 恼怒,举起反旗占 领许昌。谢尚率兵讨伐,为张遇所打 败,谢尚被送交 给廷尉

48、治罪。当时康献皇后临朝执政,就是谢尚的外甥女 儿,特令将谢尚 降职为 建成将军。 高三语文文言文 阅读预热专题七文言翻 译要点 文言文翻 译题的综合性较强,涉及文言知 识点多,是检查考生文言文 阅读能力的 重要手段, 属必考题。文言翻 译集中考 查了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古文化常 识等多方面的知 识,考查了考生文言文的 综合能力,是高考文言文 阅读 的重点和 难点。 从阅卷实际来 看,首先要采准 3 大赋分点(关键实词 、关键虚词 和文言句式 ),以 获取要点分;再运用文言文翻 译的 6 字诀, 确保翻 译句子更 规范, 从而取得 满分。 文言文翻 译应从 三处着眼 着眼点一: 关

49、键实词 关键实词 ,从词性上看,以 动词居多,其次是形容 词和名词。把关键实词 翻译到 位,就是把句中的通假字、多义词、古今 异义词 、活用 词语(名词用作状语、形 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使 动用法等 )、特殊 难解词语准确理解, 并且在译文 中正确地体 现出来。 着眼点二: 关键虚词 关键虚词 ,主要指文言 语句中的副 词、连词、介词。虚词的翻译要注意 两点:(1) 必须译出的:有实词义项 的要译出实义,如作代 词的“之”“其”等;现代汉语中有 与之相对应的虚词进 行互换的,如“之”“而”“以”“于”等。(2) 不必译出的:在句中 起语法作用的“之”、 发语词 及句末 语气助词等。关键虚词 的翻译,要仔细辨明词 性及意 义,能译则译 ,不需要 译出的切不可强行 译出。 着眼点三: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在翻 译题目中是重要的得分点, 考生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是 关键。考 生要注重 积累,重点掌握容易忽略的定语后置句、 宾语前置句和固定句式等。 典例一: 阅读下面的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