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海洋生物技术发展展望.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933123 上传时间:2020-01-14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75.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世纪海洋生物技术发展展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1世纪海洋生物技术发展展望.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世纪海洋生物技术发展展望.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1 世纪海洋生物技术发展展望 摘要本文根据近期的文献资料,分析研究了目前国际海洋生物技术研 究发展特点。 重点领域及最新研究进展,展望对世纪海洋生物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 并就我国海洋生物技术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说。 关键词海洋生物技术发展展望近10 年来,由于海洋在沿海国家可持 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以及人类对海洋环境特殊性和海洋生物多 样性特征的认识不断深入,海洋生物资源多层面的开发利用极大地促进了 海洋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的迅速发展。 1989 年首届国际海洋生物技术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在日本召开时仅有 几十人参加,而 1997 年第四届大会在意大利召开时参加入数达1000多人。 现在会议已

2、成为全球海洋生物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出现了火红的局 面。 2000在澳大利亚刚刚开过, 2003的筹备工作在日本已经开始, 以色列为了举办们2006早早作了宣传,并争到了举办权。 每 3 年一届的不仅吸引了众多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前往展示与交流研究 成果,探讨新的研究发展方向,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区域海洋生物技术研 究的发展进程。 在各大洲,先后成立了区域性学术交流组织,如亚太海洋生物技术学 会、欧洲海洋生物技术学会和泛美海洋生物技术协会等。 各国还组建了一批研究中心,其中比较著名的为美国马里兰大学海洋 生物技术中心、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海洋生物技术和环境中心,康州大 学海洋生物技术中心,挪威贝尔根

3、大学海洋分子生物学国际研究中心和日 本海洋生物技术研究所等。 这些学术组织或研究中心不断举办各种专题研讨会或工作组会议研 究讨论富有区域特色的海洋生物技术问题。 1998 年在欧洲海洋生物技术学会、日本海洋生物技术学会和泛美海洋 生物技术协会的支持下,原海洋生物技术杂志与分子海洋生物学和 生物技术合刊为海洋生物技术学报以下简称,现在它已成为一份具 有权威性的国际刊物。 海洋生物技术作为一个新的学科领域已明确被定义为海洋生命的分 子生物学如细胞生物学及其它的技术应用。 为了适应这种快速发展的形势,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先 后制定了国家发展计划,把海洋生物技术研究确定为21 世纪优先发展领

4、 域。 1996 年,中国也不失时机地将海洋生物技术纳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 计划 863 计划,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不言而喻,迄今海洋生物技术不仅成为海洋科学与生物技术交叉发展 起来的全新研究领域,同时,也是21 世纪世界各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 内容并将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巨大应用潜力。 1发展特点表1 和表 2 列出的资料大体反映了当前海洋生物技术研 究发展的主要特点。 11 加强基础生物学研究是促进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发展的重要基石海 洋生物技术涉及到海洋生物的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生 殖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乃至生物多样性和海洋生态学 等广泛内容,为了使其

5、发展有一个坚实的基础,研究者非常重视相关的基 础研究。 在2000会议期间,当本文作者询问一位资深的与会者本次会议的 主要进步是什么?他毫不犹豫的回答分子生物学水平的研究成果增多了。 事实确实如此。 近期的研究成果统计表明,海洋生物技术的基础研究更侧重于分子水 平的研究, 如基因表达、 分子克隆、 基因组学、 分子标记、 海洋生物分子、 物质活性及其化合物等。 这些具有导向性的基础研究,对今后的发展将有重要影。 12 推动传统产业是海洋生物技术应用的主要方面目前,应用海洋生物 技术推动海洋产业发展主要聚焦在水产养殖和海洋天然产物开发两个方 面,这也是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发展势头强劲。 充满活力的原

6、因所在。 在水产养殖方面, 提高重要养殖种类的繁殖、 发育、生长和健康状况, 特别是在培育品种的优良性状、提高抗病能力方面已取得令人鼓舞的进步, 如转生长激素基因鱼的培育、贝类多倍体育苗、鱼类和甲壳类性别控制、 疾病检测与防治、疫苗和营养增强等;在海洋天然产物开发方面,利用生 物技术的最新原理和方法开发分离海洋生物的活性物质、测定分子组成和 结构及生物合成方式、检验生物活性等,已明显地促进了海洋新药、酶、 高分子材料、诊断试剂等新一代生物制品和化学品的产业化开发。 表 1 近期大会研讨的主要内容表2 近期大会和 学报论文统计表13 保证海洋环境可持续利用是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应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利

7、 用生物技术保护海洋环境、治理污染,使海洋生态系统生物生产过程更加 有效是一个相对比较新的应用发展领域,因此,无论是从技术开发,还是 产业发展的角度看,它都有巨大的潜力有待挖掘出来。 目前已涉及到的研究主要包括生物修复如生物降解和富集、固定有毒 物质技术等、防生物附着、生态毒理、环境适应和共生等。 有关国家把生物修复作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及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 重要生物工程手段,美国和加拿大联合制定了海洋环境生物修复计划,推 动该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14 与海洋生物技术发展有关的海洋政策始终是公众关注的问题其中 海洋生物技术的发展策略、海洋生物技术的专 利保护、海洋生物技术对水产养殖发展的重要性、

8、转基因种类的安全 性及控制问题、海洋生物技术与生物多样性关系以及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 的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倍受关注。 2 重点发展领域当前,国际海洋生物技术的重点研究发展领域主要包 括如下几个方面21发育与生殖生物学基础弄清海洋生物胚胎发育、变态、 成熟及繁殖各个环节的生理过程及其分子调控机理,不仅对于阐明海洋生 物生长、发育与生殖的分子调控规律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而且对于应用生 物技术手段,促进某种生物的生长发育及调控其生殖活动,提高水产养殖 的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因此,这方面的研究是近年来海洋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 主要包括生长激素、生长因子、甲状腺激素受体、促性腺激素、促

9、性 腺激素释放激素、生长一催乳激素、渗透压调节激素、生殖抑制因子、卵 母细胞最后成熟诱导因子、性别决定因子和性别特异基因等激素和调节因 子的基因鉴定、 克隆及表达分析, 以及鱼类胚胎于细胞培养及定向分化等。 22 基因组学与基因转移随着全球性基因组计划尤其是人类基因组计 划的实施,各种生物的结构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研究成为生命科学的重点 研究内容,海洋生物的基因组研究,特别是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自然成为海 洋生物学工作者研究的新热点。 目前的研究重点是对有代表性的海洋生物包括鱼、虾、贝及病原微生 物和病毒基因组进行全序列测定,同时进行特定功能基因,如药物基因、 酶基因、激素多肽基因、抗病基因和耐盐基

10、因等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在此基础上,基因转移作为海洋生物遗传改良、培育快速生长和抗逆 优良品种的有效技术手段,已成为该领域应用技术研究发展的重点。 近几年研究重点集中在目标基因筛选,如抗病基因、胰岛素样生长因 子基因及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等作为目标基因;大批量、高效转基因方法也 是基因转移研究的重点方面,除传统的显微注射法、基因枪法和精子携带 法外,目前已发展了逆转录病毒介导法,电穿孔法,转座子介导法及胚胎 细胞介导法等。 23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随着海洋环境逐渐恶化和海水养殖的规模化发 展,病害问题已成为制约世界海水养殖业发展的瓶颈因子之一。 开展病原生物如细菌、病毒等致病机理、传播途径及其与宿主

11、之间相 互作用的研究,是研制有效防治技术的基础;同时,开展海水养殖生物分 子免疫学和免疫遗传学的研究,弄清海水鱼、虾、贝类的免疫机制对于培 育抗病养殖品种、有效防治养殖病害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已成为当前海洋生物技术的重点研究领域之 一,重点是病原微生物致病相关基因、海洋生物抗病相关基因的筛选、克 隆,海洋无脊椎动物细胞系的建立、海洋生物免疫机制的探讨、疫苗研制 等。 24 生物活性及其产物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与利用是当今海洋生 物技术的又一研究热点。 现人研究表明,各种海洋生物中都广泛存在独特的化合物,用来保护 自己生存于海洋中。 来自不同海洋生物的活性物质在生物医学

12、及疾病防治上显示出巨大 的应用潜力,如海绵是分离天然药物的重要资源。 另外,有一些海洋微生物具有耐高温或低温、耐高压、耐高盐和财低 营养的功能,研究开发利用这些具特殊功能的海洋极端生物可能获得陆地 上无法得到的新的天然产物,因而,对极端生物研究也成为近年来海洋生 物技术研究的重点方面。 这一领域的研究重点包括抗肿瘤药物、工业酶及其它特殊用途酶类、 极端微生物中特定功能基因的筛选、抗微生物活性物质、抗生殖药物、免 疫增强物质、抗氧化剂及产业化生产等。 25 海洋环境生物技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是海洋生物修复技术的开发 与应用。 生物修复技术是比生物降解含义更为广泛,又以生物降解为重点的海 洋环境生物

13、技术。 其方法包括利用活有机体、或其制作产品降解污染物,减少毒性或转 化为无毒产品,富集和固定有毒物质包括重金属等,大尺度的生物修复还 包括生态系统中的生态调控等。 应用领域包括水产规模化养殖和工厂化养殖、石油污染、重金属污染、 城市排污以及海洋其他废物水处理等。 目前,微生物对环境反应的动力学机制、降解过程的生化机理、生物 传感器、海洋微生物之间以及与其它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和互利机制,抗 附着物质的分离纯化等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3前沿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31发育与生殖调控应用性腺抑制激素和性 腺刺激激素等激素调控甲壳类动物成熟和繁殖的技术1,研究了甲状腺激 素在金绍生长和发育中的调控作用

14、,发现甲状腺激素受体水平在大脑中最 高,在肌肉中最低,而在肝、肾和鳃中表达水平中等,表明甲状腺素受体 在成体金银脑中起着重要作用1,对海鞘的同源框基因进行了鉴定,分离 到 30 个同源框基因 1,建立了青鳉的同源框基因1,建立了青鳉胚胎干 细胞系并通过细胞移植获得了嵌合体青鳉1,建立了虹鳟原始生殖细胞培 养物并分离出基因2,进行斑节对虾生殖抑制激素的分离与鉴定2,应用 受体介导法筛选类似物,用于鱼类繁殖2,建立了海绵细胞培养技术,用 于进行药物筛选 2,建立了将海胆胚胎作为研究基因表达的模式系统2, 通过基因转移开展了海胆胚胎工程的研究2,研究了人葡糖转移酶和大鼠 已糖激酶在虹鳟胚胎中的表达3

15、,建立了通过细胞周期蛋白依赖的激 酶活性测定海水鱼苗细胞增殖速率的方法3,研究了几丁质酶基因在斑节 对虾蜕皮过程中的表达4,从海参分离出同源框基因,并进行了序列 的测定 4。 32 功能基因克隆建立了牙鲆肝脏和脾脏的表达序列标志,从深海一种 耐压细菌中分离到压力调节的操纵子,从大西洋鲑分离到雌激素受体和甲 状腺素受体基因,从挪威对虾中分离到性腺抑制激素基因1;将微阵列技 术在海绵细胞培养上进行了应用, 构建了班节对虾遗传连锁图谱,建立了海洋红藻,从海星卵母细胞中 分离出成熟蛋白酶体的催化亚基,初步表明硬骨头鱼类原一肽具有抗肿 瘤作用 2;构建了海洋酵母 的质粒载体,从鲤鱼血清中分离纯化出蛋白

16、酶抑制剂,从兰蟹血细胞中分离到一种抗菌肽样物质,从红鲍分离到一种 肌动蛋白启动子,发现依赖于细胞周期的激酶活性可用作海洋鱼类苗种细 胞增殖的标记, 克隆和定序了鳗鱼细胞色素4501,通过基因转移方法分 析了鳗细胞色素450 基因的启动子区域, 分离和克隆了鳗细胞色素450 基 因,建立了适宜于沟绍遗传作图的多态性标记,构建了黄盖鲽数据库并鉴 定出了一些新基因,建立了班节对虾一些组织特异的标志,从经病毒感染 的牙鲆淋巴细胞中分离出596 个克隆 3;用方法克隆出一种自体受精雌雄 同体鱼类的? 一肌动蛋白基因,从金鲷文库中分离出多肽延伸因子2 克 隆,在湖鳟基因组中发现了1 样转座子元件 4;鉴定

17、和克隆出的基因包括 南美白对虾抗菌肽基因、 牡蛎变应原基因、 大西洋鳗和大西洋鲑抗体基因、 虹鳟基因、青鳉53 基因组基因、双鞭毛藻类真核启始因子5 基因、条纹 鲈促性腺激素受体、鲍肌动蛋白基因、蓝细菌丙酮酸激酶基因、鲤鱼视紫 红质基因调节系列以及牙鲆溶菌酶基因等14。 33 基因转移分离克隆了大马哈鱼基因及其启动子,并构建了大马哈鱼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基因表达载体1。 通过核定位信号因子提高了外源基因转移到斑马鱼卵的整合率1,建 立了快速生长的转基因罗非鱼品系并进行了安全性评价;对转基因罗非鱼 进行了三倍体诱导,发现三倍体转基因罗非鱼尽管生长不如转基因二倍体 快, 但优于未转基因的二倍体鱼,同

18、时,转基因三倍体雌鱼是完全不育的, 因而具有推广价值2;研究了超声处理促进外源与金鲷精子结合的技术方 法,将作为细胞和生物中转基因表达的指示剂;表明转基因沟鲶比对照组 生长快 33, 且转基因鱼逃避敌害的能力较差,因而可以释放到自然界中, 而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大的危害3;应用作为遗传标记研究了斑马鱼转基 因的条件优化和表达效率3;在抗病基因工程育种方面,构建了海洋生物 抗菌肽及溶菌酶基因表达载体并进行了基因转移实验2;在转基因研究的 种类上,目前已从经济养殖鱼类逐步扩展到养殖虾、贝类及某些观赏鱼类 23。 通过基因枪法将外源基因转到虹鳟肌肉中获得了稳定表达4。 34 分子标记技术与遗传多样性研

19、究了将鱼类基因内含子作为遗传多 样性评价指标的可行性,应用和定序的方法研究了大西洋和地中海几种海 洋生物的遗传多样性1。 研究了南美白对虾消化酶基因的多态性1;利用寄生性原生动物和有 毒甲藻基因组的间隔区序列作标记检测环境水体中这些病原生物的污染 程度,应用18 和 58 核糖体基因之间的第一个内部间隔区1 序列作标记 进行甲壳类生物种间和种内遗传多样性研究2;研究了斑节对虾三个种群 的线粒体多态性,用技术鉴定了夏威夷苗的种类特异性。 通过测定内含子序列揭示了南美白对虾的种内遗传多样性,采用同功 酶、微卫星及标记对褐鳟不同种群的遗传变异进行了评价,在平鱼鉴定并 分离出 12 种微卫星,在美国加

20、州鱿鱼上发现了高度可变的微卫星3;弄 清了一种深水鱼类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并发现了硬骨鱼类基因重组的首 个实例,测定了具有重要商业价值的海水轮虫的卫星序列,用技术在大鲮 鲆和鳎鱼筛选到微卫星重复片段,从多毛环节动物上分离出高度多态性的 微卫星,用技术研究了泰国东部泥蟹的遗传多样性3;用方法分析了母性 遗传物质在雌核发育条纹鲈基因组中的贡献4。 35 疫苗及疾病防治构建了抗鱼类坏死病毒的疫苗1; 开展了虹鳟疫苗 构建及防病的研究,表明用编码糖蛋白基因的疫苗免疫虹鳟,诱导了非特 异性免疫保护反应,证明免疫途径在鱼类上的可行性,从虹鳟细胞系中鉴 定出经干扰素可诱导的蛋白激酶2;建立了养殖对虾病毒病原

21、检测的试剂 盒,用等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了虾类的病毒性病原,将鱼类的非特异性免 疫指标用于海洋环境监控,研究了抗病基因转移提高鲷科鱼类抗病力的可 行性,研究了蛤类唾液酸凝集素的抗菌防御反映2;研究了一种海洋生物 多糖及其衍生物的抗病毒活性3;建立了测定牡蛎病原的方法 3;研究 了毒素在红海绵体内的免疫定位4。 36 生物活性物质从海藻中分离出新的抗氧化剂1, 建立了大量生产生 物活性化合物的海藻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建立了通过海绵细胞体外培养 制备抗肿瘤化合物的方法1;从不同生物如对虾和细菌中鉴定分离出抗微 生物肽及其基因,从鱼类水解产物中分离出可用作微生物生长底物的活性 物质,海洋生物中存在的抗

22、附着活性物质,用血管生成抑制剂作为抗受孕 剂,从蟹和虾体内提取免疫激活剂,从海洋藻类和蓝细菌中纯化光细菌致 死化合物,海星抽提物在小鼠上表现出批精细胞形成的作用,从海洋植物 分离出一种无毒的抗附着活性化合物,从海绵和海鞘抽提物分离出抗肿瘤 化合物,开发了珊瑚变态天然诱导剂,从海胆中分离出一种抗氧化的新药, 在海洋双鞭毛藻类植物中 鉴定出长碳链高度不饱和脂肪酸28, 表明海洋真菌是分离抗微生物肽 等生物活性化合物的理想来源2;发现海洋假单胞杆菌的硫酸多糖及其衍 生物具有抗病毒活性,从硬壳蛤分离出谷光甘肽一一转移酶,从鲤血清中 分离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从海绵中分离出氨激脯氨酸二肽酶,从一种 珊瑚

23、分离出具酶样活性的物质,建立了开放式海绵养殖系统,为生物活性 物质的大量制备提供了充足的海绵原料3;从虾肌水解产物中分离到抗氧 化肽物质 4;从一 ?趾笙妇蟹掷氪炕鯪一乙酸葡糖胺一6 一磷酸脱 乙酸酶 4。 37 生物修复、极端微生物及防附着研究了转重金属硫蛋白基因藻类对 海水环境中重金属的吸附能力,表明明显大于野生藻类1,研究了石油降 解微生物在修复被石油污染的海水环境上的可疗性及应用潜力1;研究了 海洋磁细菌在去除和回收海水环境中重金属上的应用潜力1;用清除养鱼 场污水中的氮,用分子技术筛选作为海水养殖饵料的微藻,开发了六价铬 在生物修复上的应用潜力,分离出耐冷的癸烷降解细菌,研究了海洋环

24、境 中多芳香化烃的微生物降解技术2;从噬盐细菌分离出渗透压调节基因, 并生产了重组渗透压调节因子,从2650 米的深海分离到一种耐高温的细 菌,这种细菌可用来分离耐高温和热稳定的酶,在耐高温的发现了型氨基 酸和无氧氨酸消旋酶,测定了3 种海洋火球菌的基因组序列,借助于分 析进行了特定功能基因的筛选,从海底沉积物、 海水和北冰洋收集了1000 多种噬冷细菌,并从这些细菌中分离到多种冷适应的酶2;建立了一种测 定藤壶附着诱导物质的简单方法,研究了和共生细菌之间附着所必需的形 态上相互作用, 研究了珊瑚抗附着物质类似物的抗附着和医学专用作用3; 分析了海岸环境中污着的起始过程,并对沉积物和附着物的影

25、响进行了检 测4。 4展望与建议上述研究分析表明,海洋生物技术作为一个全新的学 科,已成为21 世纪海洋研究开发的重要领域,并沿着三个应用方向迅速 发展。 一是水产养殖,其目标十分清楚就是要提升传统产业,促使水产养殖 业在优良品种培育、 病害防治、规模化生产等诸多方面出现跨越式的发展; 二是海洋天然产物开发,其目标是探索开发高附加值的海洋新资源,促进 海洋新药、高分子材料和功能特殊的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产业化开发;三是 海洋环境保护,其目标是保证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令人可喜的是这个应用发展趋势与我国海洋产业的发展需求,特别是 与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高技术需求相一致

26、5。 事实上,在过去5 年中我国海洋生物技术的研究应用已经取得了长足 的进步,取得了一批具世界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在推动海洋产业发展中 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入 21 世纪,加大海洋863 的支持力度,进一步促进我国海洋生物 技术快速发展的势头,不仅有现实的意义,也是具有战略价值的举措。 另外,面对科技全球化的挑战,多渠道地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促进 我国海洋生物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向更高层面上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 从技术应用的角度看,海洋生物技术主要是利用海洋环境特殊性和生 物多样性特征,从分子和细胞水平上,即从高技术水平上多层面地开发利 用海洋生物群体资源。 遗传资源和天然产物资源,那么与此相关的基础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了。 事实上,这也是一种国际研究发展趋势。 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在我国海洋生物技术发展过程中需要有多方 面支持和配合,不仅要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等相关计划沟通、衔接,还需要加强基础性建设。 既需要加强中试基地和产业化基地建设,也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如加强开放实验室、研究基地、生物多样性资源库、种子库、信息数据库 的建设。 这些措施对我国海洋生物技术向更高水平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