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竞赛试卷.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935081 上传时间:2020-01-1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88.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语文竞赛试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一语文竞赛试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语文竞赛试卷.pdf(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马陵初中初一第二学期语文试卷 第 1 页 共 4 页 初 一 语 文 竞 赛 试 卷 一、语文积累与应用( 34 分) (一)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子,给加点的汉字写出相应的拼音(5 分) 精神矍 shu铄 q杞人忧天并行不 b i 悖纷至 t沓 来q n 噙着泪花 酣 h n 睡亘 g n 古蹁跹 xi n 罗布泊 p眉头紧蹙 c (二)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订正(4 分) 1.谈笑风声2.饮泣吞声3.喜出忘外4.举世注目 5.惹是生非6.不惑之年7.锐不可挡8.玉树琼枝 (三)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是: (B )(2 分) A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

2、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 B 喜讯不断传来,“跟踪良好!” “工作正常!” “飞行正常!” C 呵,南极!遥远的神秘的令人向往的南极! D“我的朋友们啊,”他说, “我我” (四) 现代汉语词典对“根本”一词的释义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 部分。主要的; 重要的。本来;从来。彻底。下列各句哪一句中的 “根 本”适用于义项?(D )(2 分) A 问题已经根本解决。 B 应当从根本上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 C 这话我根本没说过。 D 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 (五)结合语境理解加点词的含义(6 分) A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 ,然在 21 日下午至 22 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

3、“顽强”是中性词,在句中感情色彩没有变化。用这个词可以客观地说明敌方战况。 B 她又像安慰我似的说:“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 。 ”她用小 手在面前画一个圆圈,最后按到我的手上:“我们大家也都好了 ! ” 妈妈病好了,心情也好了处境好了,大家都能过得好(生活好了)。 C 我用儿童的狡猾 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形象地表现出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深刻理解和爱戴。 D 这女人平素不大和人接近,邻居们说她是个“冷血”的人。没有感情。 (六)古诗词趣味填空(4 分) 1.填花名: A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B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 2.

4、填鸟名: A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填山名: A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B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4.填水名: A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B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七)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了解,完成下列各题:(5 分) 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这是我国古代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2.“醉打蒋门神”、 “大闹飞云浦”、 “血溅鸳鸯楼”说的是水浒中的一位传奇英雄 的故事。这位英雄是武松 。 3.诸葛亮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成了智慧的代表。在我国四大古典 名著中,还有一部作

5、品也塑造了一位足智多谋的军师,这个人物是吴用。 4.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反抗精神的故事是“大闹天宫”。 5.鲁滨孙漂流记取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在鲁滨孙身上笛福倾注了自己的思想情 绪和理想。 (八)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以写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样的诗句而自豪,但宋朝文学家苏轼认为这两句还不简洁,删去“” “”二字将更精练。请写出这两个字: “与 ”、 “共” 。 (2 分) (九)下面所列的鲁迅作品,有两本书名放在一起刚好是一幅很好的对联, 这幅对联是:朝花夕拾故事新编(2 分) 南腔北调朝花夕拾准风月谈故事新编伪自由书 (十)给下面这则消息加上标题 (不超过 1

6、2 个字) (2 分) (标题中包括两个主要信息点1.劳模王杰 2.创办工业城) 答案:劳模王杰创办工业城 甘肃省劳动模范王杰不畏艰辛,在600 亩的低洼荒滩上创建了一座现代化、无污染 的“兰州雁滩工业城”,吸引了生物、电子等88 家企业在此落户。 王杰看到东部企业飞速发展的状况,产生了创办工业城的激情。他把突破口选择在 错误声忘注挡 订正生望瞩当 班 级 姓 名 命 题 : 徐 建 军 马陵初中初一第二学期语文试卷 第 2 页 共 4 页 内引外联上,实施“招商引资,滚动发展,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发展战略,使工业 城当年就有 28 家企业进驻。目前,已累计实现工业产值15.27 亿元,创税

7、 1.66 亿元。 二、阅读理解 (一) (17 分)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 “寡人无 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 “君之病在肌 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 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 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所缺的内容。(3 分)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略,略; ,略;略, 略,无

8、奈何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文言句子。(2 分) (1)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略。 (2)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略。 3.蔡桓公病死的原因在于他(盲目自信、主观固执、讳疾忌医)(2 分) 4.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教育人们要防微杜渐,不能盲目自信,不能讳 疾忌医)(2 分) 5,扁鹊一见蔡桓公说“君之疾” ,二见三见却说“君之病”,试说说在古代“疾”和“病” 是否有区别?( 有区别, “病”比“疾”重)(2 分) 6,选出对扁鹊逃秦的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 D )(2 分) A.蔡桓公病入膏肓,扁鹊知道不可救药,为避免治而不愈招来横祸,才逃往秦国。 B.扁鹊既深知桓公蛮

9、横、残暴的为人,又了解桓侯病情的严重程度,才决心回避,逃到 秦国的。 C.扁鹊为医实事求是,既知桓侯病“在骨髓”, “司命之所属”,便不愿再冒任何风险而逃 往秦国了。 D.扁鹊身为医术高明的医生,不愿为抢救蔡桓公不成而影响自己名声,因而逃往秦国。 7,选出对本文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C )(2 分) A.本文叙述了扁鹊为蔡桓公看病、治病的过程。 B.本文叙述了扁鹊高明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的事迹。 C.本文叙述了蔡桓公因讳疾忌医而致死的故事。 D.本文叙述了蔡桓公因不懂医学知识而又主观自信而致死的故事。 8.读了本文以后,你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2 分) (二) (12 分) 网吧问题其实也是互联网

10、与青少年成长的关系问题。只不过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使 我们青少年的网络生活及其种种表现集中体现在网吧里。网吧问题正以其严峻的现实, 挑战着学校教育。 网络是“双刃剑”,它在成为人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影响着青少年 的成长,网吧问题正是其负面影响之一。北京师范大学对中学生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对网络的沉溺成为一些青少年的普遍现状;痴迷网络聊天交友, 其匿名性特征带来的不负责任正削弱着青少年诚信品质的树立;对网恋的痴迷,使青少 年的情感世界陷入虚幻和无约束;网络色情与暴力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误导;网上污言 秽语对青少年文明培养的消解等等。 讨论网吧问题的成因,无法回避网

11、络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缺位这一事实。学校中网 络硬件环境的缺少,使强烈渴求接触和了解互联网的青少年只好到校外触网;而学校网 络教育尤其是网络道德教育的薄弱,又使得青少年触网时缺少必要的引导。于是本应是 进行网络教育有力阵地的学校,却成了真空地带。北师大的调查显示,在回答“网络只 是学习和生活的工具, 不能沉溺其中” 这一问题时, 75%的学生认为所在学校没有作出过 有关规定; 在回答“学校是否开设有关上网与伦理道德的课程或主题班会”时,95%的学 生认为所在学校没有做到 网络教育的缺位突显今天学校教育的尴尬。作为中学德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我们 的中学德育大纲还是1995年的版本,如果说当时没有包

12、含网络教育的内容尚可以理 解的话,那么在今天的形势下,我们是不是应该有所考虑。至于学校课程,以德育课程 为例,从初中到高中的6 门课程中,有关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的内容也是无从寻觅,有人 会说,有些学校是开设这方面选修课的,但这毕竟是少数,而我们的教育是要面向全体 学生。从深层次看,我们又会发现,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以忽视青少年个体发展为 特征的应试教育仍有着历史延续下来的强大势力,而互联网的平等性、互动性、无约束 性、彰显个性等特点给青少年带来的某种满足,意味着青少年迷恋网吧从一定程序上讲 是对教育现状某种形式的抗议,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刻反思。 面对网络文化的冲击和挑战,学校的围墙挡不

13、住网络的渗透,学校教育必须直面青 少年如何面对“网络生存”这个严肃的话题,而关键是要尽快补上“网络教育”这一课, 不仅要加强校园网络环境的建设,也要开拓网络教育内容,提高青少年的网络素养,使 他们真正面向“健康的网上一代” ,否则就是教育的失职。 1.网络是“双刃剑”,这“双刃剑”在本文中具体指: (1)是人们的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 (2) 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2 分) 2.网吧的“负面影响”是什么?请用“”在原文中标出来。(1 分) 马陵初中初一第二学期语文试卷 第 3 页 共 4 页 “在第节中“对网络的沉溺消解等等” 3.根据什么说学校成了网络教育的“真空地带”?(3 分) 在第节(1)

14、学校中网络硬件环境差(2)学校缺少网络道德教育(必要的引导) 4.互联网凭借着什么在与学校教育挑战的?(3 分) 互联网凭借着自身的平等性、互动性、无约束性、彰显个性在与学校的应试教育抗衡。 5.请问:怎样做才能使学校教育不会“失职”?(3 分) (1)加强校园网络环境的建设。 (2)开拓网络教育内容( 3)提高青少年的网络素养 (三) (27 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身边只有两个 幼小的儿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 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盟军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情报的 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

15、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 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 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的搜查。 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 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点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 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 生命将告结束。 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 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 “瞧, 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 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 “

16、晚上这么黑, 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 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下来了。中尉快步赶 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 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等待着。 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 人的心提到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 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

17、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 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 “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 去了。 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1.选词填空 第段中“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B (A 严酷 B,严 密 C,严厉 D,严峻)的搜查”。(2 分) 2.第自然段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句中前后两个“秘 密”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3 分) 不一样,前一个是名词,后一个是形容词 3.第自然段最后一句“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中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3 分) 不能,从下文看,危机到此根本没有过

18、去。 4.第自然段中“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这是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是 你 可 以 不 用 蜡 烛 。, 这 里 用 反 问 句 主 要 是 为 了 表 现 那 个 中 尉粗 暴 的态度。(2 分) 5.第自然段中“厄运即将到来了” , “厄运”在文中具体指(2 分) ( 1 )“ 蜡 烛 的 秘 密 就 会 暴 露 ” 或 “ 秘 密 情 报 站 就 会 遭 到 破 坏 ” ( 2 )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 6.第自然段中“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发出的“光”为什么是“微弱”的? 蜡烛即将烧完加之烛光摇曳(2.5 分) 7.第自然段中 “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

19、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 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这个句子运用了夸张和 比喻修辞手法,表现了伯诺德 夫人此时既紧张 又 憎恨 的复杂心理。后半句写出了德军的凶恶 。 (2.5 分) 8.第自然段中少校为什么说“当然可以”?( 2 分) 因为少校联想到自家也有一个可爱的小姑娘 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那天晚上母子三人为了保护秘密情报所采取的具体行动。(3 分) 伯诺德夫人取出油灯,吹灭蜡烛。 大儿子杰克借口搬柴,端走烛台。 小女儿杰奎琳推说睡觉,拿走烛台。 10.母 子 三 人 保护 秘 密 情 报 的 行 为 表现 出 她 们 机 智 、 勇敢 、 镇 定 的 优 秀 品 质 。 (3 分) 11.全

20、文以烛光为线索,给本文加个标题:生死攸关的烛光。 (2 分) 三、作文( 60 分) 1. 将下面的两组词语,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40 字。 词语的位置可随意安排,但要注意文意的贯通,文句的衔接。(10 分) 情景一:傍晚河边柳树欢笑 情景二:傍晚河边柳树伤心 马陵初中初一第二学期语文试卷 第 4 页 共 4 页 2. 大自然的春去秋来,让我们耕种收获;大自然的风调雨顺,给我们富足的生活; 大自然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让我们心旷神怡;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亲善 它,大自然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温馨;糟蹋它,大自然就会给你以严酷的惩罚。 请你以“感悟自然”为话题,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内容不限,体裁不限, 自拟题目。不少于500 字。(50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