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月考试卷(第1-6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936350 上传时间:2020-01-15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74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月考试卷(第1-6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月考试卷(第1-6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月考试卷(第1-6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5-2016 学年吉林省长春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空气的成分中能供给呼吸的是()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2下列现象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瓷碗破碎 B铁丝弯曲 C蜡烛燃烧 D 冰雪融化 3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氯化钠B干冰 C冰D金刚石 4下列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向试管内加锌粒B 向试管内倒液体 C 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 用橡胶塞塞住试管 5下列物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氧气作燃料B活性炭用于吸附色素 C石墨作铅笔芯 D干冰做人工降雨剂 6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爱护水资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硬水一定

2、是混合物,软水一定是纯净物 B自来水厂常用ClO2消毒, 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2 C通过过滤的方法可以将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与水分离 D为使水中的悬浮杂质沉降,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明矾 7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电解水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混合物中一定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aL 水和 bL 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a+b)L 8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9金刚石、石墨、木炭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的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B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3、 C都是黑色固体 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10下列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A用 CO2来区分两种无色液体:水和石灰水 B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少量CO C用灼烧的方法区分两种黑色粉末:木炭粉和氧化铜 D用过滤的方法除去NaCl 溶液中混有的少量大理石 二、非选择题 11分析二氧化碳的化学式CO2,回答下列问题 (1)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 (2)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 (3)CO2中数字“ 2”的含义是_ 12分析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两种“碳的氧化物”,“碳的氧化物”里的“碳”是指(选填: _; )甲图表示元素周期表中的

4、碳元素,由此可查出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 (3)在乙图的A、B两种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能用来表示碳原子的是_ 13对比分析:石墨金刚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这四种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的单质是_; (2)组成物质的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两种物质是_; (3)如果把这四种物质归为一类,它们在组成上的相同之处是_ 14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_; (2)在煤炉上放一盆水,不能防止CO中毒,这是因为CO_ ; (3)制糖工业用活性炭除去有色有味的物质,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性 15请回答下列与木炭、氢气、一氧化碳的有关的问题 (1)煤气的主要

5、成分_; (2)点燃氢气和一氧化碳前都需要_; (3)在一定条件下,这三种物质都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说明都具有_性 16分析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回答: )甲实验中的现象是产生_色火焰,同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甲实验中,集气瓶底放入水的目的是吸收SO2气体,由此推测,S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3)乙实验中,集气瓶底放入少许水的目的是_ 17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该装置的气 密性良好,活塞可左右滑动,实验前活塞停在刻度10cm处已知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最低 温度为 40 (1) 实验开始后可观察到玻璃管内发生的现象是:白磷燃烧, 活塞先向 _移动(

6、填“左 或右”),后向 _移动; (2)恢复到常温后,活塞应停在约_cm处(填整数); (3)该实验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_; (4)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 分别放在白铁皮架的两个阶梯上,把白铁皮架放在烧杯里(如图所示) 沿 烧杯内壁缓缓倾倒二氧化碳 )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 (2)该实验证明CO2既不可燃也不助燃,还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_; (3)由上述结论可推断CO2的重要用途之一是_ 19实验室制取气体常常用到如图装置,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_(填 端通入集气瓶,则该气体的密 (5)某同学从上述装置图中选用适当装置成功的制备和收集了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

7、学方 程式是 _,若实验后发现F 装置中溶液变红,则 F 装置中应加入的试剂为_,溶 液变红的原因 _(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20在化学的学习中,同学们知道:聚乙烯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如用焚烧方法处理废 弃塑料会造成大气污染化学小组对聚乙烯塑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碳的氧化物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A只有 CO2B只有 CO C既有 CO又有 CO2 【查阅资料】微量CO遇到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黄色试纸,立即变蓝;而CO2遇该试纸 不变色 【设计方案】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下图所示实验,通过观察装置B、装置 C 的实验现象,验证猜想 【实验探究】请你帮助他们写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实验

8、现象实验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点燃酒精灯加热,随即打开弹 簧夹,通入干燥的空气 观察装置B、装置 C中的现象 装置 B中的现象 是: _ 装置 C中的现象 是: _ 聚乙烯塑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碳的 氧化物中,既有CO2,也有 CO 装置 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讨论】 (1)根据实验结论,从环保角度考虑,实验中应对尾气进行处理处理方法是在实验装置 的尾部加酒精灯将气体点燃,该处理方法利用了CO的_性 (2)聚乙烯塑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中除了CO2、CO外,还应有的物质是_ 2015-2016 学年吉林省长春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6 单元)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空

9、气的成分中能供给呼吸的是()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考点】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分析】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78% 、氧气 21% 、稀有气体0.94%、二氧化 碳 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0.03%;氮气可以灭火、做保护气等;氧气能供给呼吸 和支持燃烧等;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做保护气、 做各种电光源等;二氧化碳可以灭 火、做化工原料等 【解答】 解: A、氮气可以灭火、做保护气等,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错误; B、氧气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等,故选项正确; 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做保护气、做各种电光源等,不能供给呼吸;选项错

10、误; D、二氧化碳可以灭火、做化工原料等,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评】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和气体的用途,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下列现象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瓷碗破碎 B铁丝弯曲 C蜡烛燃烧 D 冰雪融化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 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瓷碗破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铁丝弯曲过程

11、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 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 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氯化钠B干冰 C冰D金刚石 【考点】 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分析】 根据金属和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 气态非金属单质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 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

12、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冰是固态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 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 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下列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向试管内加锌粒B 向试管内倒液体 C 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 用橡胶塞塞住试管 【考点】 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仪器的装配或连接 【分析】 A 、从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先把容器横

13、放,把 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在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的滑到容 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去分析解答; B、从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注意:瓶塞倒放,标签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去分析解 答; C、从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为防止试管内的液体沸腾溅出伤人, 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 去分析解答; D、从在容器口塞橡皮塞,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子上再使 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去分析解答 【解答】 解: A、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先把容器横放, 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在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

14、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的滑到 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故A错误; B、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注意:瓶塞倒放,标签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倒完液 体后立即盖紧瓶塞,并把试剂瓶放回原处;故B错误;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为防止试管内的液体沸腾溅出伤人, 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 ;故 C错误; D、在容器口塞橡皮塞,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子上再使劲 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故D正确; 故答案为: D 【点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好实验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 5下列物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氧气作燃料B活性炭用于吸

15、附色素 C石墨作铅笔芯 D干冰做人工降雨剂 【考点】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氧气的用途;二氧化碳的用途 【分析】 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 解: A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所以不能作燃料,故错误; B活性炭的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有毒气体,故正确; C石墨质软,能在纸上留下灰褐色痕迹,所以可用来制铅笔芯,故正确; D干冰就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升华时吸热,故可用于人工降雨,故正确 故选 A 【点评】 物质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在判断物质的用途时,首先要考虑物 质相关的性质,所以掌握物质的性质以及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6水

16、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爱护水资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硬水一定是混合物,软水一定是纯净物 B自来水厂常用ClO2消毒, 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2 C通过过滤的方法可以将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与水分离 D为使水中的悬浮杂质沉降,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明矾 【考点】 硬水与软水;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水的净化;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分析】 A 、根据软水、硬水都是混合物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计算 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C、根据净化水的操作过程中过滤操作所起到的作用,判断该说法的正误; D、根据净化水的操作过程中加入明矾所起到的作用,判断该说法的正误;

17、【解答】 解: A、软水、硬水中都含有其它物质,都属于混合物,故A不正确; B、设化合物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所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 x+ ( 2) 2=0 解得 x=+4;故 B不正确; C、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一种方法,通过过滤可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故C 正确; D、明矾有吸附作用,会把水中的悬浮物吸附沉淀下来,在水净化过程中用作絮凝剂;故D 正确; 故选 AB 【点评】 本题涉及到水的净化方法、净水剂所起的作用、化合价的计算、六大营养素等基础 知识与技能,平时学习中注意对基础的归纳与累积 7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电解水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

18、混合物中一定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aL 水和 bL 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a+b)L 【考点】 反应类型的判定;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分子的定义 与分子的特性 【分析】 A 、根据电解水的反应的特点分析; B、根据混合物的定义分析; C、根据催化剂的作用分析; D、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 【解答】 解: A、电解水的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A正确; B、混合物中不一定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如氧气与臭氧是混合物,错误; C、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可知,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故正确; D、分子间存在着间隔,故

19、aL 水和 bL 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a+b)L,故正确; 故选 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水的电解,属于基础的知识,难度不大, 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 8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均没有改变 D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化学反应 的实质 【分析】 从模拟反应示意图看出,氧化汞分子在加热的条件下变成了汞原子和氧分子,汞原 子直接构成金属汞,氧分子构成氧气;根据物质分类的原则,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 一种是氧元;单质是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0、【解答】 解: A、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错误,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 成的 B、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中,甲、丙属于氧化物,错误,丙表示的氧气属于单质 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均没有改变,错误,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D、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正确,甲属于化合物,乙、丙属于单质 故选 D 【点评】 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的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的分子;化学 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9金刚石、石墨、木炭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的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

21、同 B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C都是黑色固体 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考点】 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碳的化学性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 化的判别 【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碳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根据物质的具体结构和组 成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 A、在这四种物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A错误; B、这四种物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在空气中完全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故B正确; C、金刚石不是黑色固体,故C错误; 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碳元素组成的物

22、质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 可以依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进行 10下列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A用 CO2来区分两种无色液体:水和石灰水 B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少量CO C用灼烧的方法区分两种黑色粉末:木炭粉和氧化铜 D用过滤的方法除去NaCl 溶液中混有的少量大理石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过滤的原理、 方法及其应用;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 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分析】 A 、根据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判断 B、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C、根据木炭粉具有可燃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

23、大理石难溶于NaCl 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但无明显变化,可以鉴 别,故选项实验方案合理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 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实验方案不合理 C、木炭粉具有可燃性,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氧化铜粉末不具有可燃性,可用灼烧的 方法区分,故选项实验方案合理 D、大理石难溶于NaCl 溶液,可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故选项实验方案合理 故选: B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 验教与学难点,

24、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 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二、非选择题 11分析二氧化碳的化学式CO2,回答下列问题 (1)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 (2)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 8 ; (3)CO2中数字“ 2”的含义是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 个氧原子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 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解答 【解答】 解: (1)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 则:

25、 x+( 2) 2=0;x=+4;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得CO2中碳、 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 162) =3:8; (3)CO2中数字“ 2”的含义是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 个氧原子 故填: (1)+4; (2)3:8;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 个氧原子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意义、根据化学式确定组成物质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进行解 题的能力 12分析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两种“碳的氧化物”,“碳的氧化物”里的“碳”是指(选填: 元素; )甲图表示元素周期表中的碳元素,由此可查出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

26、2.01 ; (3)在乙图的A、B两种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能用来表示碳原子的是A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物质的元素组成 【分析】(1)化合物中的碳指的是碳元素; (2)由图 1 是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原子序数、元素名称、元素符号、相 对原子质量; (3)由元素的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来选择原子结构示意图 【解答】 解: (1)碳的氧化物”,“碳的氧化物”里的“碳”指的是碳元素; (2)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在图示中给定的是12.01 ; (3)碳的原子序数为6 与核电荷数相等,依此可知结构示意图为A 故答案为: (1)元素; (2)12.01 ; (3)A 【点评】 本题主

27、要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由题目给出信息,推断该元素的原子构成, 对于原子构成的一些规律应当熟记,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13对比分析:石墨金刚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这四种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的单质是(或石墨和金刚石); (2)组成物质的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两种物质是(或一氧化碳和二 氧化碳); (3)如果把这四种物质归为一类,它们在组成上的相同之处是都含碳元素 【考点】 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元素组成 【分析】 石墨是一种只含碳元素的物质,则为单质;金刚石是一种只有碳元素的物质, 则为单质; 一氧化碳是由碳、

28、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属于化合物;二氧化碳是由碳、 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属于化合物 (1)一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为同素异形体,其元素相同,则化学性质相似 (2)在化合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元素相同,但原子个数不同,则性质不同 (3)四种物质的都含有碳元素 【解答】 解: ( 1)因在上述四种物质中,石墨和金刚石是单质,且都是碳元素组成的,故答 案为:(或石墨和金刚石) (2)因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性质相似,而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虽组成元素相同,但原子个 数不同,结构不同,表现出的化学性质就不同,故答案为:(或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3)因四种物质的都含有碳元素,把它们归为一类,可认为是含碳元素的

29、物质,故答案为: 都含碳元素 【点评】 学生应熟悉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于单质来说元素相同,则性质相似,但化合物不 同,分子中的原子不同,即分子不同,则性质不同 14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 (2)在煤炉上放一盆水,不能防止CO中毒,这是因为CO 难溶于水; (3)制糖工业用活性炭除去有色有味的物质,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考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分析】(1)根据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分析; (2)一氧化碳不溶于水; (3)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 【解答】 解: (1)化学变化中最

30、小的粒子是原子;故填:原子 (2)在煤炉上放一盆水,不能防止CO中毒,这是因为CO难溶于水;故填:难溶于水 (3)制糖工业用活性炭除去有色有味的物质,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故填:吸附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具有多种性质,解答时应该理解物质的用途 是由物质的哪种性质决定的 15请回答下列与木炭、氢气、一氧化碳的有关的问题 (1)煤气的主要成分一氧化碳; (2)点燃氢气和一氧化碳前都需要验纯; (3)在一定条件下,这三种物质都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说明都具有还原性 【考点】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氢气、一氧化 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31、 【分析】(1)根据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分析; (2)根据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否则可能发生爆炸分析; (3)根据木炭、氢气、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分析 【解答】 解: (1)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2)可燃性气体形成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时,点燃都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可燃 性气体前要验纯; (3)在一定条件下,这三种物质都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说明它们都具有还原性 故答案为:( 1)一氧化碳; (2)检验纯度; (3)还原性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6分析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回答: )甲实验中的现象是产生蓝紫色火焰,同时

3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甲实验中,集气瓶底放入水的目的是吸收SO2气体,由此推测,S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3)乙实验中,集气瓶底放入少许水的目的是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考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分析】 (1)硫能够在氧气中剧烈地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有刺激性 气味的气体; (2)二氧化硫有毒,能够溶于水,能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3)铁燃烧生成的四氧化三铁容易溅落,有可能把集气瓶炸裂 【解答】 解: ( 1)甲实验中是硫燃烧,现象是产生蓝紫色火焰,同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 生;故填:蓝紫 (2)甲实验中,广口瓶底放入水的目的是吸收生成的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的SO2

33、气体,由此 推测, SO2还具有的性质是能够与水反应故填:能够与水反应 (3)乙实验中是铁制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集气瓶底放入少许水的目的是:防止溅 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故填: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具有多种性质,解答时应该理解物质的用途 是由物质的哪种性质决定的 17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该装置的气 密性良好,活塞可左右滑动,实验前活塞停在刻度10cm处已知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最低 温度为 40 (1)实验开始后可观察到玻璃管内发生的现象是:白磷燃烧, 活塞先向右移动(填“左 或右”),后向左移动; (2

34、)恢复到常温后,活塞应停在约8 cm处(填整数) ; (3)该实验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4)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考点】 空气组成的测定;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 根据白磷燃烧的现象以及白磷开始燃烧时放热使活塞向右移,冷却后由于消耗了玻 璃管中的氧气导致压强变小火塞左移,由于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所以应停 在 4cm处,得出结论,从装置的操作及气密性分析装置的优点 【解答】 解: ( 1)本实验中白磷燃烧开始时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白磷燃烧时,放出大量 的热,使玻璃管内气体的温度升高,气体膨胀,因此会推动活塞向右移动实验结束时,由 于

35、反应消耗了氧气,在加上恢复常温后气体冷缩会原来的体积,致使玻璃管内的气压小于外 界的大气压,活塞会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向左移动; (2)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活塞内缩的体积就是玻璃管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所以活 塞会慢慢移动到8cm处停止; (3)白磷燃烧时最明显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4)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故答案为: (1)右;左; (2)8; (3)4P+5O22P2O5; (4)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用白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原理、操作、 现象、结 论、注意事项等问题,难度稍大,能够考查学生的知

36、识迁移运用能力 18 点燃两支蜡烛, 分别放在白铁皮架的两个阶梯上,把白铁皮架放在烧杯里(如图所示) 沿 烧杯内壁缓缓倾倒二氧化碳 (1)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时,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中的蜡烛下面的先熄灭,上面的 后熄灭 (2)该实验证明CO2既不可燃也不助燃,还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3)由上述结论可推断CO2的重要用途之一是灭火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 【分析】 根据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结合物质的性质来分析,并利用性质来分析物质的用途来 解答本题 【解答】 解: ( 1)因沿烧杯内壁缓缓倾倒二氧化碳时,可观察到下面的蜡烛先熄灭,过一会

37、上面的蜡烛再熄灭,故答案为:烧杯中的蜡烛下面的先熄灭,上面的后熄灭; (2)由蜡烛熄灭可知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由蜡烛熄灭的顺序可知下面的先熄灭, 即二氧化碳由下到上充满烧杯中,则密度比空气的大; (3)因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的大,可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而起到 灭火的作用,即可利用二氧化碳来灭火,故答案为:灭火 答案: (1)烧杯中的蜡烛下面的先熄灭,上面的后熄灭; (2)大; (3)灭火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来分析其性质和用途,现象的观察是解答本 题的关键,学生应注意观察的全面性及细致性,并明确观察的重点及观察方法 19实验室制取气体常常用到如

38、图装置,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集气瓶 (2)若该实验选择装置A来制取氧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 (3)若选择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O2,则应选择装置BC (4) 用图 F 装置可以收集和干燥氧气:若集气瓶充满水来收集氧气,气体应从b (填“ a” 或“b”)端通入;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气体从a 端通入集气瓶,则该气体的密度比 空气大(填“大或小”) ; (5)某同学从上述装置图中选用适当装置成功的制备和收集了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若实验后发现F 装置中溶液变红,则F 装置中应 加入的试剂为紫色石

39、蕊试液,溶液变红的原因CO2+H2O=H2CO3(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考点】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 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3)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4)不同的实验装置,功能不同; (5)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 分是碳酸钙,通常情况下,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

40、氧化碳能 够和水反应 【解答】 解: (1)是锥形瓶,常用作反应容器;是集气瓶,常用来收集气体; (2)若该实验选择装置A来制取氧气,应该是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 2H2O22H2O+O2 (3)选择高锰酸钾制取制取时需要加热,应该用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 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 D或 F 装置收集, 氧气不易溶于 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即用 C装置收集, 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纯 净 (4)用图 F 装置可以收集氧气,若用排水法来收集氧气,气体应从短管进入,因为氧气的 密度比水小;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长管进入,因

41、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5)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不需要加热,应该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D 或 F 装置收集;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 CaCl2+H2O+CO2;若实验后发现F 装置中溶液变红, 则 F 装置中应加入的试剂为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的原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化 学方程式为: CO2+H2O=H2CO3; 答案: (1)锥形瓶;集气瓶; (2)2H2O22H2O+O2 (3)BC ; (4)b;大; (5)CaCO 3+2HClCaCl2+H2O+CO2;紫色石蕊试液;CO2+

42、H2O=H2CO3 【点评】 本题考查仪器的用途、装置的选择、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 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密度、能否和空 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20在化学的学习中,同学们知道:聚乙烯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如用焚烧方法处理废 弃塑料会造成大气污染化学小组对聚乙烯塑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碳的氧化物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A只有 CO2B只有 CO C既有 CO又有 CO2 【查阅资料】微量CO遇到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黄色试纸,立即变蓝;而CO2遇该试纸 不变色 【设计方案】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下图所示实验,通过观

43、察装置B、装置 C 的实验现象,验证猜想 【实验探究】请你帮助他们写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点燃酒精灯加热,随即打 开弹簧夹,通入干燥的空 气 观察装置B、 装置 C中的现 象 装置 B中的现象是: 黄色试纸变蓝 装置 C中的现象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聚乙烯塑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碳的氧 化物中,既有CO2,也有 CO 装置 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 (OH ) 2+CO2CaCO3+H2O 【讨论】 (1)根据实验结论,从环保角度考虑,实验中应对尾气进行处理处理方法是在实验装置 的尾部加酒精灯将气体点燃,该处理方法利用了CO的可燃性 (2)聚乙烯塑料在空气中燃烧

44、,生成物中除了CO2、CO外,还应有的物质是水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书写化学方程 式、 【分析】【实验探究】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回答 【讨论】 (1)根据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回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回答 【解答】 解: 【实验探究】如生成物中既有一氧化碳,又有二氧化碳,则浸有磷钼酸溶液的 氯化钯黄色试纸立即变蓝,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中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 钙沉淀和水,方程式为:Ca(OH )2+CO2CaCO 3+H2O (1)一氧化碳可以被点燃说明具有可燃性 (2)聚乙烯塑料含C、H两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燃烧时可生成碳的氧化物和水 故答案为:【实验探究】 实验步 骤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装置 B中的现象是: 黄色试纸变蓝 装置 C中的现象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装置 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 ( OH )2+CO2CaCO 3 +H2O 【讨论】 (1)可燃; (2)水(或H2O ) 【点评】 本题为综合实验题,考查知识面广,要求学生审题仔细,能把所学知识系统化,有 发散思维能力,知识归纳能力,平时要加强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