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分类讨论问题专题..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938398 上传时间:2020-01-1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58.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分类讨论问题专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分类讨论问题专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分类讨论问题专题..pdf(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分类讨论问题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养成分类讨论思想,并掌握一定的分类技巧,以及常见题型的分类方法。形成一定 的分类体系,对待问题能有更严谨、缜密的思维。 二、教学重点 对常见题型分类方法的掌握;能够灵活运用一般的分类技巧。 三、教学难点 对于分类的“界点”、“标准”把握不准确,容易出现重复解、漏解等现象。 四、板书设计 1:分式方程无解的分类讨论问题; 2:“一元二次 ” 方程系数的分类讨论问题; 3:三角形、圆等几何图形相关量求解的分类讨论问题; 4:分类问题在动点问题中的应用; 4.1 常见平面问题中动点问题的分类讨论; 4.2 组合图形(二次函数、一次函数、平面图形等组合

2、)中动点问题的分类。 1:分式方程无解的分类讨论问题 例题 1:(2011武汉)a 3 4 93 3 2 无解,求 xx ax x 解:去分母,得: 1.6,8 01a3 1-a 21 -3 1-a 21 - 211-a )3(4)3(3 aaa x xaxx 或者 或或由已知 )( 猜想:把“无解”改为“有增根”如何解?68aa或 例题 2:(2011郴州)a2 11 2 无解,求 x a x 2:“一元二次”方程系数的分类讨论问题 例题 3:(2010上海)已知方程01) 12( 22 xmxm有实数根,求 m 的取值范围。 (1)当0 2 m时,即 m=0 时,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x+1=

3、0,有实数根 x=1 A B C (2)当0 2 m时 , 方 程 为 一 元 二 次 方 程 , 根 据 有 实 数 根 的 条 件 得 : 4 1 -m,0144)12( 22 即mmm,且0 2 m 综(1)(2)得, 4 1 m 常见病症:(很多同学会从(2)直接开始而且会忽略0 2 m的条件) 总结: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是否要讨论,要看清题目的条件。一般设置问题的方式有两种(1)前置式, 即“二次方程”;(2)后置式,即“两实数根”。这都是表明是二次方程,不需要讨论,但切不可忽视二 次项系数不为零的要求,本题是根据二次项系数是否为零进行讨论的。 例题 4:(2011 益阳)当m 是什么

4、整数时,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44 2 xmx与 05444 22 mmmxx的根都是整数。 解:因为是一元二次方程,所以二次项系数不为0,即0 2 m,0m,1.m,0 1 解得 同理,. 4 5 m,0 2 解得1m 4 5 且0m,又因为m 为整数.11或取m (1)当 m=1 时,第一个方程的根为222x不是整数,所以m=1 舍去。 (2)当 m=1 时,方程1、 2的根均为整数,所以m=1. 练习: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01) 1( 2 xxm有实数根,则的取值范围是: 1m 4 5 0 01 且m m 3:三角形、圆等几何图形相关量求解的分类讨论问题 例题 :5:(2011青海)

5、方程0189 2 xx的两个根是等腰三角形的底和腰,则这个三角形 的周长为() 12 12 或 15 15 不能确定 例题 6:(2011武汉)三角形一边长AB 为 13cm,另一边 AC 为 15cm,BC 上的高为 12cm, 求此三角形的面积。( 54 或 84) 例题 8:(2011 四校联考)一条绳子对折后成右图A、B, A.B 上一点 C,且有 BC=2AC,将 其从 C 点剪断,得到的线段中最长的一段为40cm,请问这条绳子的长度为: 60cm 或 120cm A B 1 p C D 2 p 4 p 3 p 4:动点问题的分类分类讨论问题 4.1:常见平面问题中动点问题的分类讨论

6、; 例题 9:(2011 永州)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10cm,一动点 P从点 A 出发,以 2cm/秒的速度 沿正方形的边逆时针匀速运动。如图,回到A 点停止,求点 P运动 t 秒时, P,D 两点间的距 离。 解:点 P 从 A 点出发,分别走到B,C,D,A 所用时间是秒,秒,秒,秒, 即 5 秒,10 秒,15秒,20 秒。 ( 1)当0t5 时,点P 在线段AB上, |PD|=|P1D|= (cm) (2) 当 5 t10 时 , 点 P 在 线段 BC 上 , |PD|=|P2D|= (3)当 10t15 时,点 P在线段 CD 上,|PD|=|P3D|=30-2t (4)当

7、 15t20 时,点 P在线段 DA 上,|PD|=|P4D|=2t-30 综上得: |PD|= 总结:本题从运动的观点,考查了动点P与定点 D 之间的距离,应根据P点的不同位置构 造出不同的几何图形,将线段PD 放在直角三角形中求解或直接观察图形求解。 4.2:组合图形(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与平面图形等组合)中动点问题的分类。 例题 10:(2010福建)已知一次函数33 3 3 xy与 x 轴、y 轴的交点分别为 A、B,试在 x 轴上找一点 P,使 PAB 为等腰三角形。 分析: 本题中 PAB 由于 P 点位置不确定而没有确定,而且等腰三角形中哪两条是腰也没 有确定。 PAB 是等腰三角形有几种可能?我们可以按腰的可能情况加以分类:(1)PA=PB; (2)PA=AB ;(3)PB=AB。先可以求出B 点坐标 ()033, ,A 点坐标( 9,0)。设 P 点坐 标为)0( ,x,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可对三种分类情况分别列出方程,求出P 点坐标有四解,分别 为)0369()0369()03()09(,、,、,、,。(不适合条件的解已舍去) 总结: 解答本题极易漏解。解答此类问题要分析清楚符合条件的图形的各种可能位置,紧 扣条件,分类画出各种符合条件的图形。另外,由点的运动变化也会引起分类讨论。由于运动 引起的符合条件的点有不同位置,从而需对不同位置分别求其结果,否则漏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