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938489 上传时间:2020-01-1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8.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pdf(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作者向建文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初中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因此教师需要创设具体而生动的生 活情境来进行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类要求,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巧 妙设计教学环节,这样便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问题,提高学习兴趣,从 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标的要求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设计,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 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引发数学思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兴趣;有效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 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

2、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促进学生 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 班级学情设计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的目的。 一、创设情境,唤起兴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 体情境中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教师在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 在情境模拟中运用数学知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寓教于乐的效 果。 例如,在学习有理数减法时,个别同学总不理解为什么25 减去 -10 得 出 35 来, 这时老师可以创设情境出示一个温度计,让他数一数, 25比 -10 高多少?学生数刻度得出高35,然后启发他列出

3、算式25-10=35 由于在 真实的情境中,学生理解得容易多了。 二、分层要求,培养兴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初中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 具有不同认知特点、不同数学发展程度的学生都能正常表现自己的学习状 况“ 初中生处于不同的知识水平层次,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也处于 不同层级,尤其是在数学方面,所以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知 识水平来进行差别性的教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都能 获得学习的乐趣。 首先需要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一是知识掌握运用熟练的学生,这 类学生一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能够很快地接受新知识,理解力和判 断力较高;二是知识掌握水平一般的学生,这

4、类学生虽然可以触类旁通, 但缺乏实时有效的引导,以至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技巧和方法;三是知 识掌握较差的学生,这类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较差。 针对第一类学生,老师只要精练地讲述数学知识的重点和要点即可, 学生可以拥有大量的自主学习时间,如此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 力,更加可以事半功倍地提高课堂效率。 针对第二类学生,教师要在课堂上积极地引导学生探索新的学习方法, 以便最终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 针对第三类学生,教师需要综合地运用多媒体等手段,引起学生的注 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指导其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鼓励探究,激发兴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要培养学生“从事探究的意识、能力 和信心

5、等, 也包括能否通过观察、 实验、归纳、类比等活动获得数学猜想, 并寻求证明猜想的合理性“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是初中数学常见的训练方 法,鼓励学生探究、尝试和发现,教师及时点拨、鼓励和表扬,可以启发 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例如,已知如下图,是的直径,弦=求证 = 在练习中学生做出这道题时,教师适时引导还有其他方法吗?你能找 出多少种不同的方法?学生活跃起来,各个学习小组激烈讨论,通过全班 交流,得出此题可以用四种方法证明利用弦等、弧等则圆周角也等的方法 可证;作两弦心距,利用角平分线定理的逆定理可证;连结、,利用三角函 数可证;利用圆的轴对称性也可证。 四、巧设小

6、结,保持兴趣 课堂小结环节一般设在一节课即将结束之时,此时学生精神疲惫,注 意力不太集中,为了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巧妙设计灵活 多样的小结方式。 例如,在 “有理数加法 “一课小结时,教师和学生一起来“编口诀 “,把运 算法则改编成 “同号相加一边倒,异号相加 大 减 小 ,符号跟着 大 的跑 “, 简单明了,学生兴趣大增。 又如,在菱形这节课小结时可以有意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去探究的兴 趣“普通平行四边形一个角变为90 时成为矩形,邻边相等时是菱形, 那么, 这两个变化同时实现时成为什么图形?具有哪些特点?“学生想通过复习、 讨论努力找寻答案,兴趣很高。 新课标指明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教师要 “有效 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 活动中去 “因此,教师要坚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理念, 以多种途径提升 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庆余。 数学课程与教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罗增儒,李文铭。 数学教学论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体会初中 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