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练习题.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944150 上传时间:2020-01-1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22.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练习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练习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练习题.pdf(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 煤炭是人类最早认识并加以利用的能源之一。德国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 它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工业区之一。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尚未成 为我国的经济大省。 据此回答 13 题。 1与鲁尔区相比,山西省较匮乏的自然资源是() A水资源B铁矿石 C土地资源D煤炭资源 2山西比鲁尔区欠缺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 A广阔的市场B政府的支持 C便捷的交通D丰富的资源 3下列山西省经济结构调整措施不合理的是() A增加原煤的生产数量,提高经济效益 B引进新兴产业,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 C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D增设道路网,改善交通条件 【解析】第 1 题,鲁尔区天然河道和人工河道

2、众多,有充足的水源;山西 省不但降水少, 而且降水集中, 水资源严重不足。 第 2 题,鲁尔区水陆交通便利, 山西省交通条件较差,影响煤炭外运。第3 题,山西省经济结构调整,应由单一 煤炭开采转变为能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答案】1.A2.C3.A 4与新兴工业相比,传统工业的明显特点是() 企业以中小型为主工业集中分布工业分散布局资本高度集 中 AB CD 【解析】传统工业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大型工 业企业为核心,工业集中分布, 资本高度集中,而新兴工业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以分散化布局为特点。 【答案】D 读图,回答 56 题。 5导致图示区域工业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3、生产结构太复杂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煤炭的能源地位提高世 界性钢铁过剩 AB CD 620 世纪中叶,一些新兴企业不愿到该区落户,其主要原因是() 该区工业企业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该区公 共设施不齐全,劳动力素质差该区用地紧张这里环境污染严重 AB CD 【解析】第 5 题,从其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进行分析。第6 题,鲁尔区作 为传统工业区,公共设施配套齐全,劳动力技能也较强。因此,公共设施是否配 套齐全,劳动力素质如何,都不是导致新兴企业不愿落户鲁尔区的重要原因。 【答案】5.D6.C 建在工厂遗址上的园艺展区 面对鲁尔区传统产业的衰落,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整治。读图,回答

4、 79 题。 7下列属于该地区吸引新兴企业来此落户的措施有() 提高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扶持拓展交 通,完善交通网减小每个钢铁企业的规模 AB CD 8图示反映该区的整治措施是() A重视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B对传统工业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 C重视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管理 D在产业布局上采取平衡战略 9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德国在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的过程中,新兴的工 业部门有 () 钢铁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化工机械工业 AB CD 【解析】第 7 题,为了使鲁尔区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政府积极改善鲁尔 区的投资环境,如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扶持;拓展交通、完

5、善交通网,消除污 染、美化环境等鼓励新兴企业迁入。第8 题,在工厂遗址上建园艺展区,吸引游 人前来参观, 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这说明该区已重视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 发展。第 9 题,新建企业以技术精良的中小企业为主,如电子、汽车、石油化工 业等。 【答案】7.C8.A9.A 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乡驻地及周边部分辖区示意图,经勘探发现图示区域 有储量丰富的大煤田。结合下图,完成 1012 题。 10随着对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利用,图示区域会发生的变化有() 该乡驻地逐渐发展成为新型的旅游城市经济结构会由种植业和林果 业为主发展为以工矿业为主 居民数量迅速增加, 多从事工矿业和服务业交通状况将

6、会有明显的改 善,内外联系更加便捷生态环境有可能恶化,植被减少,水源被污染,空气 质量下降 AB CD 11图示区域除了通过铁路、公路等直接向外运输煤炭外,还将煤炭转化为 电能输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不可以把坑口电站建在处 B可以把坑口电站建在处 C可以减轻交通运输压力 D可以减轻当地的环境污染 12经过几十年的开采, 图中区域煤炭资源几近枯竭。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可 持续发展,该区域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可行的措施有() A优化能源基地工业结构,缩短生产链 B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C寻找石油、天然气等替代能源 D提高农业地位,大面积种植水稻 【解析】第 10 题,资源的开发促进了工矿城市的形

7、成,也使以农业为主 的小乡镇转变为以工矿业为主的城市,就业结构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倾斜;工 矿业的发展促使交通得到更大的改善,却也会造成生态的破坏与环境污染。第 11 题,坑口电站的建设可以缓解运煤的压力,但会增加当地的环境污染;由于 电站有严重的大气污染,因此需布局在与当地盛行风向(东南风和西北风 )垂直的 郊外。第 12 题,煤炭基地在规划产业结构调整时,可优化能源基地工业结构, 延长生产链、 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 不适宜大面积种 植水稻。 【答案】10.D11.C12.B 二、综合题 13读鲁尔区大气污染物含量的变化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鲁尔区大气污

8、染物含量的变化图 (1)鲁尔区在冬季易出现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据表中的数据,判断一天中 污染程度最大发生在 _(时间段 )上。 鲁尔区某日气温统计资料 时间(时) 3 7 11 15 19 23 温度() 3.7 1.5 4.2 5.7 5.0 4.1 A.34 时B78 时 C1314时D1924 时 (2)根据鲁尔区大气污染物含量的变化图,分析20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鲁 尔区的环境质量发生了什么变化。其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德国鲁尔区的莱茵河曾遭受严重污染,鱼虾难觅,今日却清澈洁净,成 为欧洲人度假休闲胜地之一。试分析该河得到成功治理的有效途径。 【解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判

9、断出一天中污染程度最大的时间为78 时, 因为此时易出现逆温现象, 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鲁尔区大气污染物含量的变化 图是解答鲁尔区环境质量变化的重要依据,分析原因要结合鲁尔区不同年代产业 结构的变化。莱茵河的治理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回答即可。 【答案】(1)B (2)大气污染物含量呈波状下降,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原因:产业结构调整, 重污染企业规模减小, 轻污染或无污染的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比重提高;采取了 减轻和消除污染的相关技术措施;绿化美化环境。 (3)调整工业布局;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废气的排放;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回 收装置和污染处理系统;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等。 14 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

10、展进程的不同, 区域发展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异。 我们应以其他国家区域发展的历史为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 可持续发展之路。 下图为鲁尔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区的局部区域图,左上方为鲁尔工业区A 地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表1 为沪宁杭工业区B 地四个年份主要经 济指标表。 读图、表回答问题。 表 1 指标 年份 GDP(亿 元) (当年 价格) 第二产业产 值占 GDP的 比重(%) 实际利用外 资额(亿美元 ) 出口额 (亿 美元) 1978 2.4 15.5 0.0 0.0 1992 58.5 48.3 1.3 1.2 2000 200.8 59.4 7.1 20.3 2

11、008 1 500.6 65.3 16.1 386.8 (1)对比分析两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优势,完成下表内容。 表 2 工业区 区位条件 鲁尔工业区沪宁杭工业区 自然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丰富 交通 内河航运、陆路、航空等 运输方式多样,方便快捷 内河航运、陆路、航空和 _等运输方式齐全, 方便快捷 市场市场广阔市场广阔 劳动力劳动力丰富,成本较低 (2)鲁尔工业区通过产业转型,实现了经济的再繁荣。其发展经验对沪宁杭 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启示? (3)B 地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 成为我国东部地区中小城市发展的范例。 据图、 表 1,分析该地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解析】(1)鲁尔工业

12、区是德国传统工业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水源, 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劳动力素质高。沪宁杭工业区位于长江三角洲,是综合 性工业基地,土地资源、水资源丰富,劳动力多,成本较低,海陆空运输及长江 内河航运发达,交通便捷。(2)鲁尔工业区通过产业转型,实现了经济的再繁荣, 主要措施有: 对原有工业区进行升级改造;部分钢铁工业外迁; 对环境污 染进行治理, 保护生态环境;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鲁尔工业区转型 的启示可概括为: 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治 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3)图中反映 B 地位于沪宁杭工业区的中部,距离 上海近,交通便捷。表1 的经济指标反映出第二产业(工业)发展迅速,利用外资 多,出口增长快。这些方面与当地经济快速发展有关。 【答案】(1)煤炭资源、水资源丰富;海洋运输;劳动力素质较高 (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保护生态环境。 (3)工业发展迅速;利用外资,产品大量出口;受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交通 便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