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950247 上传时间:2020-01-18 格式:PDF 页数:47 大小:1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师范大学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南京师范大学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南京师范大学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南京师范大学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南京师范大学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师范大学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师范大学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pdf(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2 / 47 二一一年一月 目录 前言 -5b5E2RGbCb5E2RGbCb5E2R GbC 第一部分“十二五”期间学校事业发展的形势分析-6 3 / 47 一、 回顾与总结 -6 p1EanqFDp1EanqFDp1EanqFD 二、机遇与挑战 -10 DXDiTa9EDXDiTa9EDXDiTa9E 第二部分“十二五”期间学校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13 一、指导思想 -13 RTCrpUDGRTCrpUDGRTCrpUDG 二、基本方针 -13 5PCzVD7H5PCzVD7H5PCzVD7H 三、发展目标 -14 jLBHrnAIjLBHrnAIjLBHrnAI 四、战略主题 -16

2、xHAQX74JxHAQX74JxHAQX74J 第三部分“十二五”期间学校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17 一、建设优势文科、高水平理科和特色工科-17 二、创立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品牌-19 三、培育一流的学术精品-21 四、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22 五、造就兴校强校的高素质师资队伍-24 六、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26 第四部分“十二五”期间学校事业发展的保障体系-28 一、坚持党建先导 -28 LDAYtRyKLDAYtRyKLDAYtRyK 4 / 47 二、弘扬大学文化 -30 Zzz6ZB2LZzz6ZB2LZzz6ZB2L 三、创新体制机制 -31 dvzfvkwMdvzfvkwM

3、dvzfvkwM 四、完善公共服务 -33 rqyn14ZNrqyn14ZNrqyn14ZN 五、优化资源配置 -34 EmxvxOtOEmxvxOtOEmxvxOtO 前言 “十五”、 “十一五”期间,南京师范大学弘扬传统,抢抓机遇,凝心聚 力, 改革创新,事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 学校通过开展本科教学创优、 “211 工程”建设、学科学位点建设等重要工作,努力提升内涵、打造特色,切实 增强办学综合实力, 重点建设成效显著, 构建了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基本框架, 基 本 实 现了 办学转 型 , 为学 校 事业 的 进 一步 发 展打 下 了 良好 基础。 SixE2yXPSixE2yXPSix

4、E2yXP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 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 年) 的重要时期,是高等教育从外延发展 向内涵建设、 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型阶段,是江苏从教育大省向教育 强省转变的关键阶段。 作为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的省属重点高校, “十 二五”期间是我校实现办学转型、 推动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 我们要坚持“改 革创新、育人为本、打造品牌、重点突破”的基本方针,紧紧围绕一个奋斗 5 / 47 目标,把握三大战略主题,实施六大战略重点, 强化五大保障措施,推动学 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到“十二五”末,全面实现办学转型,建 成

5、综合性强、 办学特色鲜明、 国内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并为今后建成具 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国内高水平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6ewMyirQ6ewMyirQ6ewMyirQ 第一部分“十二五”期间学校事业发展的形势分析 一、回顾与总结 “十一五”期间,学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实施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稳定规模、 提升内涵、 强化特色、创新发展、和谐文明”的建设方针,紧紧围绕一个奋斗目标,积极构 建三大平台,全面实施六大发展战略,重点推进八大建设工程,实现了事业的持 续健康发展。 kavU42VRkavU42VRkavU42VR (一) “十一五

6、”期间事业发展的主要成绩 1. 办学实力稳步增强。 充分发挥“ 211 工程”建设的主导作用,以学科建设 为龙头,努力加强学科学位点和专业建设。目前,初步完成新一轮院系整合和学 科调整,学科专业已涉及十一个学科门类,初步形成了国家、省、校三级重点学 6 / 47 科建设体系。现拥有6 个国家重点学科和3 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国家重点 学科数量实现翻一番;新增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个,江苏 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7 个,江苏省重点学科20 个,省级重点学科数量较 “十五” 期间增加了 67%。新增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 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4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

7、1 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 个,博士专 业学位授权点 1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3 个,学位点在数量增幅较大基础上 分布更趋合理,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人数的比例达到了1.5:1 。大力发展应用学 科,学科布局调整和交叉综合不断深入,实现了对环境科学与工程等一级学科的 整合,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y6v3ALoSy6v3ALoSy6v3ALoS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教师高级职务比例由51.6% 上升到 62.9% ,具有研 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由62.1% 上升到 81.8% ;1 人被聘为教育部 “长江学者特聘 教授” ,1 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4 人获“国

8、家教学名师”奖,2 人获 “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2 人获“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 、 “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7 人获“江苏省教学名师”奖;新增国家级教学团队4 个,省级教学团队2 个; 3 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 ,7 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 计划” ,32 人入选江苏省“ 333 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6 个学科梯队被评为“江 苏省普通高校优秀学科梯队” ,1 个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 计划”创新团队。 M2ub6vSTM2ub6vSTM2ub6vST 2. 办学质量明显提高。 实施“厚生育才战略”。现有 3 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 式创新实验区, 8 个

9、国家特色专业、 25 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含建设点) ,国家 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 个。深化教学改革,“十一 五”期间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 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2 项; 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3 门,省级精品课程25 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7 门;承担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52 本(部)的编写工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 博雅课程体系和专业核心课程群。实施“大学生发展计划”,指导和鼓励学生科 学规划全面发展;举办“大学生发展论坛”,积极创建学生学术交流及成果展示 7 / 47 平台,连续在“挑战杯”等全国性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0YujCfmU0Yuj

10、CfmU0YujCfmU 研究生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170 项研究生科研项目入选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 划;12 门课程被评为省优秀研究生课程,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 项, 省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2 项;1 篇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 篇论文 进入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11 篇论文入选全国优秀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6 篇论文入选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9 篇论文入选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eUts8ZQVeUts8ZQVeUts8ZQV 实施“顶天立地战略” 。承担的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实现了新突破,人文社 科研究能力明显增强,获得2 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3 项教育部哲 学

11、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95 项国家社科基金面上项目,其中重点项 目 5 项,另外获得 360 项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 理工科方面承担国家级项目276 项,省部级项目171 项,其中主持 863 专题 14 项,973 预研项目 2 项,908 海洋专项 4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 项。推进校地合作、校企联盟和产 学研一体化,承接各类服务项目超过1200 项,累计经费总额超过3.5 亿元,产 出了一批高质量科研成果,国内外学术影响不断扩大。 sQsAEJkWsQsAEJkWsQsAEJkW 3. 办学特色逐步彰显。 教师教育专业化建设成效显著。经过近五年的建设, 教师教育学院已初

12、步建成以专业化教师教育为特征的新型教师教育机构,学校形 成了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的完整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GMsIasNXGMsIasNXGMsIasNX 人文社科优势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文科教师发表学术榜论文79 篇、权威 期刊论文 1741 篇、核心期刊论文2928 篇;出版学术专著404 部,3 部专著入 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69 项,其中一等奖6 项、二等奖18 项,文科科研在江苏乃至全国的优势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TIrRGchYTIrRGchYTIrRGchY 基础理学学科建设取得突出成就。地理学科发展迅猛,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 8 / 47 科

13、学和自然上发表论文4 篇,研究成果入选2008 年度“中国高等学校 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另一项成果将北京猿人生存时间 推进为“距今 77 万年” ,在国内外引起高度关注。 7EqZcWLZ7EqZcWLZ7EqZcWLZ 汉语国际教育特色进一步凸显。作为国家“孔子学院奖学金生”来华接受院 校之一,“十一五”期间,接受了664 名来华留学生的预科教育任务,每年招收 和培养长短期留学生人数1500 人次。先后设立了贝尔格莱德孔子学院、北卡罗 莱纳州立大学孔子学院、佩斯大学孔子学院,并承担了阿尔萨斯孔子学院首轮中 方执行院校的任务,还设立了中卡罗莱纳社区学院孔子课堂。 lzq7

14、IGf0lzq7IGf0lzq7IGf0 艺术教育特色逐步显现。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成功申报,艺术学科与学位点 建设、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大发展;艺术团开展的“高 雅艺术进校园”演出活动广受赞誉,2010 年荣获“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称号。 zvpgeqJ1zvpgeqJ1zvpgeqJ1 4. 办学条件不断优化。 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在 7 个学院建立 了教授委员会,以“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依法治校”为 基本特征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成功实施了新一轮机关机 构与编制改革,推进了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不断完善科研评

15、价体系和考核 机制,各项管理体制更趋规范。 NrpoJac3NrpoJac3NrpoJac3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十一五”期间,完成仙林校区行 敏楼、行健楼建设,中北学院独立校区建设一期工程全面完成,二期工程不断推 进。深入实施“数字校园建设工程”和“基础设施完善工程”,公共服务体系建 设取得显著成效。不断完善财务、资产等管理制度,学校经费总收入较“十五” 期间增长 65%。1nowfTG41nowfTG41nowfTG4 总的来看,学校各项事业发展都取得显著成效,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 的各项任务。 9 / 47 (二) “十一五”期间事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1. 解放思想,

16、科学发展。始终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学校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学校党委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纪念改革开放30 周年活动为契机,在全 校范围内开展了“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科学发展”的大讨论,广大党员干部形 成了科学发展的共识,积极制定并落实各项发展举措,着力解决了制约学校科学 发展的一系列实际问题,有力推动了学校事业的科学发展。 fjnFLDa5fjnFLDa5fjnFLDa5 2. 质量立校,注重内涵。 紧紧围绕质量建设这条主线,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 课程体系,大力开展研究性教学,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不断完善科研评 价体系和管理体制, 增强创新能力,实现科学研究从追求数量到注重质量的转变,

17、 使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以质取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tfnNhnE6tfnNhnE6tfnNhnE6 3. 顶天立地,服务社会。 注重发挥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功能,大力实施“顶 天立地战略”,产生了多项在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的科研成果。主动回应经 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培育经济社会发展亟需人才,深化产学研 合 作 , 提 供 决 策 咨 询 服 务 , 较 好 地 发 挥 了 人 才 库 、 科 技 源 的 优 势 。 HbmVN777HbmVN777HbmVN777 4. 以人为本,促进和谐。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广大师生员工的利益、 积极为广大师生员工办实事放在首位。通

18、过实施“和谐发展战略”,统筹人才培 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条件保障之间的关系,着力改善广大师生员工的工作、 学习和生活条件,显著提高了教职工的收入。 V7l4jRB8V7l4jRB8V7l4jRB8 5. 党建先导,保障有力。 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推 动作用、保证作用和服务作用,坚持和不断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努力 建设“推动发展能力强、服务群众能力强、凝聚人心能力强和促进和谐能力强” 的基层党组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机关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为学校事业 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83lcPA5983lcPA5983lcPA59 10 / 47 二、

19、机遇与挑战 “十二五”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期仍是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科学发展的 重要时期, 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出了新的 要求,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在分层分 类建设思想的指导下,高校之间的竞争更趋激烈,高等教育的发展面临着重大机 遇与严峻挑战,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冷静分析,沉着应对。 mZkklkzamZkklkzamZkklkza (一) “十二五”期间的重要机遇 1. 教育优先发展的国家战略为我校事业发展创设了良好环境。科教兴国是我 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 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

20、源强国迈进的宏伟目标,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 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进一步确立了教育优先发 展的战略方针,这为我校这样一所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提供了良好 的发展环境。 AVktR43bAVktR43bAVktR43b 2.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我校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国家实施了长三角区 域规划和江苏沿海沿江开发战略,我省确立了“两个率先”的发展战略,在江 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中提出率先建成教育强 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并提出大力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 建设。各级政府将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

21、精力、更大的投入发展教育事业,在人 才培养、学科建设和产学研结合等方面给予高校全面的支持,这将为我校这样一 所省属重点高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扶持和物质支持。ORjBnOwcORjBnOwcORjBnOwc 3. 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旺盛需求为我校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 力。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 11 / 47 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旺盛。我校作为一所百年老校,拥有优良办 学传统和优质办学资源,办学质量得到人民群众广泛认可,这为进一步抢抓机遇 奠定了基础,并将有力推动我校继续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大力培 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

22、人才,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强烈期盼做出更大的贡献。 2MiJTy0d2MiJTy0d2MiJTy0d 4. 高等教育国际化向纵深发展为我校事业发展开创了广阔空间。随着经济全 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与世界的融合不断加深,有力推动了教育国际化,使国内 外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拓展。我校作为具有较长对外开放历 史和较强对外开放优势的高校, 可以更好地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 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 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借助国家政策引进海外高端人才, 广泛开展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开拓国际教育市场,从而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gIiSpiuegIiSpiuegIiSpiue (二) “十

23、二五”期间面临的挑战 1. 现有办学水平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我校是一个以文理为 主、基础理论研究见长的高校,受主客观条件制约,学科综合性还不够强,优势 特色仍不够鲜明,有些优势正在失去,新兴应用交叉学科发展缓慢;人才培养的 规模虽然较大,但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不多;科研成果虽然数量 较多,但质量高、影响大的成果偏少,科技创新和开发能力还不强,服务社会的 能力相对较弱;师资队伍建设虽然成效显著,但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学术带头人 不多。现有的办学水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还不够高,还不能适应经济增长 方式转变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 uEh0U1YfuEh0U1YfuEh0

24、U1Yf 2. 现有体制机制难以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我国的高等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 体制中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办学模式单一,同质化严重;办学自主权 没有得到真正落实,权力过于集中;行政化倾向严重、效率不高等等。这些现象 12 / 47 在国内高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我校也一定程度上存在,影响了广大师生员工 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学校事业发展应有的生机和活力未能充分展现, 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任务依然繁重。 IAg9qLsgIAg9qLsgIAg9qLsg 3. 现有办学资源难以有力支撑学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25、 “十二五”期间学校 事业发展需要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能力和师资队伍水平,这都需要 雄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经过前一阶段的大发展,学校的财力消耗较大, 债务负担较重,资源使用效率还不够高,“十二五”期间办学资源紧张的问题将 进一步凸显,学校事业快速持续发展缺乏有力的支撑。 WwghWvVhWwghWvVhWwghWvVh 4. 改革创新意识还不能适应学校事业快速发展的需求。由于“十五”、 “十一 五”事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学校地位和教职工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水平都有了 一定程度的提高,有些学院、学科和部门一定程度存在满足现状的现象,不太注 重及时培育新的发展方向和增长点,对学校事业

26、发展面临的困难认识不足,开拓 创新、敢为人先的意识不够强烈,艰苦奋斗、二次创业的准备还不够充分。 asfpsfpiasfpsfpiasfpsfpi 第二部分“十二五”期间学校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内涵发展、重点建设的原则,以学科建 设为龙头,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强大动力,以高素 质师资队伍建设为着力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服务社 会 能 力, 发挥 文化 引领作 用, 促进 学 校事 业全 面、 协调、 可持 续发 展 。 13 / 4

27、7 ooeyYZTjooeyYZTjooeyYZTj 二、基本方针 “十二五”期间,我校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是:改革创新、育人为本、打造 品牌、重点突破。 (一)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始终是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学校事 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也是学校在新一轮以提升内涵为主要特征的竞争 中占得先机、取得成功的法宝。要继续增强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意识,弘扬艰 苦奋斗、二次创业的精神,加大改革力度,对与学校发展不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 运行机制进行有效改革,努力消除影响学校事业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最大程度 地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BkeGuInkBkeGuInkBkeGuInk (

28、二)育人为本。 秉承“正德厚生、笃学敏行”的校训,把促进学生成长成 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 挥学生的主动性,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努力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 的教育。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 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 践能力,造就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PgdO0sRlPgdO0sRlPgdO0sRl (三)打造品牌。 树立追求卓越的思想意识,努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 响的学科,在品牌和特色专业、国家级精品课程和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不断取得 新突破。建设高水

29、平研究平台、研究基地、科研创新团队和跨学科、跨学院研究 中心,不断实现国家重大项目和重大成果的新突破,产出一批原创性成果,产生 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鼓励广大师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创造出反映时 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精品,发挥对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 3cdXwckm3cdXwckm3cdXwckm 14 / 47 (四)重点突破。 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和发展重点,在推动各学 院、学科全面协调发展,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的同时, 集中力量,重点建设。以江苏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着力开展高 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创建国家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

30、积极组 织承接国家重大项目的研究,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办学 水平,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 h8c52WOnh8c52WOnh8c52WOn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校事业发展的目标是: 全面实现办学转型, 建成综合性强、 办学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并为今后建成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 国内高水平大学奠定坚实基础。v4bdyGiov4bdyGiov4bdyGio (一)强化办学综合性。 在拓宽学科覆盖面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文理基础 理论学科建设,努力发展工科和新兴应用交叉学科,优化学科结构;打破院系和 学科壁垒,促进学科之间的渗透与融合,形成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

31、发展态势; 通过重点建设,使部分学科在整体上或方向上达到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水平, 构建具有优势文科、高水平理科和特色工科的学科体系。科学划分校院之间的职 权,合理设置学校的二级单位,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形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 和社会服务相互支撑的高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J0bm4qMpJ0bm4qMpJ0bm4qMp (二)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保持和发扬传统优势特色, 做优做强教师教育; 弘扬人文社科优势,培育学术精品;拓展汉语国际教育,深化国际化进程;切实 巩固艺术学科的传统优势。大力培育10 个左右具有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的新兴 应用交叉学科或领域,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努力培育新的优

32、势特色;在不同 范围内和不同层次上不断凝炼,凸显特色,构建学校和学院两级特色培育体系, 发挥特色的集聚作用和辐射作用,形成先进的办学理念、鲜明的办学风格和显著 15 / 47 的办学优势。 XVauA9grXVauA9grXVauA9gr (三)创建一流教学研究型大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推进研究性教学,实现教学科研的良性互动,努力形成人才培养特色和品牌,争 取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成果进入全国40 强。优化学位点布局,不断提高研究 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努力建成研究生院。推进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不 断产出在国内具有重大影响的教学科研成果,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 会

33、相互促进的良好格局, 学校在教学研究型大学中名列前茅。 bR9C6TJsbR9C6TJsbR9C6TJs (四)奠定向国内高水平大学发展的基础。目前我校已经初步建构起综合性 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基本框架,处在“211 工程”学校的中间方阵,位于 师范院校和地方高校的前列。今后一个时期是我校建设综合性有特色的教学研究 型大学的关键阶段,要以内涵建设为主,着力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开创 办学特色鲜明、办学水平较高、学科交叉融合、管理制度先进的良好局面,全面 实现办学转型,为向国内高水平大学迈进奠定坚实基础。 pN9LBDdtpN9LBDdtpN9LBDdt “十二五”期间,学校要稳定本科生

34、规模,适度扩大研究生、留学生规模。 到“十二五”末,在校本科生保持在16000 人左右,研究生增加到12000 人左 右,留学生增加到 1600 人以上,继续教育学生保持在15000 人左右,学校专任 教师人数控制在2000 人左右,师生比控制在1:16 左右。 DJ8T7nHuDJ8T7nHuDJ8T7nHu 四、战略主题 “十二五”期间, 在继续实施“厚生育才、人才强校、顶天立地、特色兴校、 国际化、和谐发展”等六大战略的基础上,学校将重点围绕三大战略主题展开建 设。QF81D7bvQF81D7bvQF81D7bv 16 / 47 (一)实施“高原造峰” 。围绕办学目标,明确发展重点,统筹

35、协调,集中 力量,在现有的“高原”上建成若干“高峰”。培养并造就一批拔尖创新人才, 力争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2 篇。实现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零的突 破,6 个左右一级学科排名进入全国前十位。积极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863 项目、 973 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更大 突破;力争实现国家级科技和社科奖项的新突破。 4B7a9QFw4B7a9QFw4B7a9QFw (二)优化办学结构。 在保持传统学科优势特色的同时,积极培育具有发展 潜力和应用前景的新兴应用交叉学科,形成基础理

36、论学科和应用交叉学科相互支 撑、共同发展的学科格局。根据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调整本科专业和研究 生学位点的结构与布局,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争取博士研究生规模有 较大增长,本科生和研究生比例达到4:3,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 达到 3:2,争取留学生规模有显著增长,形成灵活、多元的人才培养新格局。力 争在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千人计划”人选等 重点人才工程建设上有突破,打造一支优秀学科带头人队伍,培养一支省内外知 名的青年学者队伍,提高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优化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优化专 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结构。 ix6iFA8xix6iFA8x

37、ix6iFA8x (三)增强发展动力。 加强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师生员工中牢固树立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开展现代大学文化建设, 凝炼独具特色的南师大文化, 形成对学校事业发展目标和道路的认同,激励广大师生不懈努力、奋发奉献。推 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构建充满活力的校院治理结构和分配机制,持续改善师生 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争取各级政 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充分拓宽筹资渠道,为学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 障。wt6qbkCywt6qbkCywt6qbkCy 17 / 47 第三部分“十二五”期间学校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一、建设优势文科、高水平理科和

38、特色工科 坚持“重点建设、 分类指导、优化结构、错位发展、整体推进”的建设思路, 建立科学的学科建设资源配置机制,充分发挥“211 工程” 、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 建设工程”等国家和地方重点建设工程的推动作用,强化以一级学科重点学科为 主干的重点学科建设,加大学科结构的调整力度,促进新兴应用交叉学科成长, 构建具有优势文科、高水平理科和特色工科的学科体系。 Kp5zH46zKp5zH46zKp5zH46z (一)构建以一级学科重点学科为主干的学科体系 1.巩固和加强现有6 个国家重点学科、 3 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的建设, 实现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零的突破,使这些学科达到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

39、响 的水平。 Yl4HdOAAYl4HdOAAYl4HdOAA 2.继续开展重点学科培育建设,在省重点学科中遴选一批实力突出的学科进 行培育,力争达到国家重点学科的水平;遴选一批基础条件好、有发展前景的学 科开展省重点学科培育点建设。 ch4PJx4Bch4PJx4Bch4PJx4B 3.以“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为契机,加强优势学科建设,积极探索 一级学科建设规律,构建和完善以优势学科引领,由国家、省和学校三个学科层 次组成的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建设体系。 qd3YfhxCqd3YfhxCqd3YfhxC 4.继续推进和深化学科特区建设,造就一流的国家重点学科队伍,积极探索 和创新国家重点学

40、科建设管理模式,健全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运行机制。 E836L11DE836L11DE836L11D 18 / 47 (二)推进工科、新兴交叉学科发展 1.围绕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的需求,遴选一批 有发展前景的工科学科进行重点建设,积极推进工科与文理学科的融合,形成鲜 明的工科特色。 S42ehLvES42ehLvES42ehLvE 2.扶持新兴交叉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发展,努力在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 技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和新材料产业等领域培育新兴应用交叉学科。 501nNvZF501nNvZF501nNvZF 3.进一步推动学科融合,实施学科群建设计划,建设一

41、批跨一级学科的学科 群;以学科群建设为依托,开展学部制建设试点。 jW1viftGjW1viftGjW1viftG (三)优化学位点布局 1.进一步扩大博士学位授权点规模;着力开展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的建设, 提 高 建 设水 平 ; 加 强 专 业 学 位授 权 点 建 设 ; 实 现 学 位点 结 构 的优 化 。 xS0DOYWHxS0DOYWHxS0DOYWH 2.继续增加博士后流动站的数量,进一步提高博士后培养水平。 3.构建学位点建设和评估体系,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工作水平,建成研究生 院。 二、创立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品牌 继续实施“厚生育才战略” ,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

42、心地位。 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 主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和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工 19 / 47 程,优化专业结构,形成学术型、应用型和复合型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格局。整 合校内外育人资源,健全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LOZMkIqILOZMkIqILOZMkIqI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全面推进学分制,进一步完善“1+3 ” 、 “2+2 ”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修读 第二学位和辅修专业制度,建设与学分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制和学生评价体 系 。 继 续 推 进 实 施 大 类 招 生 、 模 块 化 培 养 、 自 主

43、选 择 的 培 养 模 式 。 ZKZUQsUJZKZUQsUJZKZUQsUJ 2.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完善研究生培养机制,积极探索拔尖人才培养 规律和不同类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强研究生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实施研究生 科研创新计划,促进研究生培养与科研创新的紧密结合。 dGY2mcoKdGY2mcoKdGY2mcoK 3.完善招生与就业的联动机制,探索建立人才供需监测机制以及学位点和本 科专业进退机制。争取成为本科“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高校”。实施创业、就 业支持计划,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rCYbSWRLrCYbSWRLrCYbSWRL 4.弘扬教师教育传统,实施“未来教育家”培养计

44、划,实行“共同培养、双 向强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造就教育家、 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营造良好环境。 FyXjoFlMFyXjoFlMFyXjoFlM (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实现国家“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全覆盖,在国家和省级品 牌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等方面不断取 得新突破,争取质量工程建设成果进入全国40 强。TuWrUpPOTuWrUpPOTuWrUpPO 2.深入实施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完成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改革。在 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 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等方面的建设成果继续保持领 先地位。实施博士学术新人奖励计划和全国优

45、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计划,力争入 20 / 47 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2 篇。7qWAq9jP7qWAq9jP7qWAq9jP 3.成立学生发展中心,完善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体系。加强 优质生源基地建设, 提高本硕、硕博连读研究生比例, 增加硕士推免生接受比例, 提高研究生中重点院校生源比例。本科毕业生中读研和出国留学比例超过40%。 llVIWTNQllVIWTNQllVIWTNQ 4.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主要内容,落实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加强教师 教 学 创新 能力 培养 ,鼓 励教师 创新 教学方 式, 切实 提 高课 堂教 学质 量 。 yhUQsDgRyhUQsDg

46、RyhUQsDgR 5.完善教育教学评估、督导和学生评教制度,建立毕业论文质量保证机制, 健全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和评价体系。 (三)整合人才培养资源 1. 开发高质量的课程资源, “十二五”末本科生课程增加到4000 门,其中 博雅课程增加到300 门。 2.形成教学与管理相互协作、相互融合的有机整体,建立和完善课内课外两 个课堂的协调统一机制,搭建学校与社会合作互动平台,形成育人合力。 MdUZYnKSMdUZYnKSMdUZYnKS 3.坚持“科研反哺教学” ,推动科研与教学相互融合,统筹管理本科生和研 究生教育资源,鼓励研究生教育资源向本科生开放,建立全校各类教育资源共享 机制。 09T7

47、t6eT09T7t6eT09T7t6eT 4.实施学生实践创新计划,筹设创新基金和学生创业园,设立创新学分和实 践创新奖,建设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和产学研联合培养示范基地。 e5TfZQIUe5TfZQIUe5TfZQIU 5.吸纳更多社会资源,拓宽学生奖助渠道,逐年扩大学生受益面。 21 / 47 三、培育一流的学术精品 继续实施“顶天立地战略” ,以承担国家级重大项目、产出重大成果和获得 重大奖项为目标,创新科研管理体制和评价体系,提高科研组织化程度,加强科 研创新基地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资源共享。主 动回应学术前沿领域的挑战,加强基础研究;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 应用研究;打破院系壁垒,以学科交叉和整合为突破口,加强跨学科研究。 s1SovAcVs1SovAcVs1SovAcV (一)构建创新型科研体制 1.以创新为导向,开展科研体制改革试点,构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开发 研究协调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 2.根据文、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