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专业《绿地系统规划》复习资料..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950625 上传时间:2020-01-18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123.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专业《绿地系统规划》复习资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园林专业《绿地系统规划》复习资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园林专业《绿地系统规划》复习资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园林专业《绿地系统规划》复习资料..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园林专业《绿地系统规划》复习资料..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林专业《绿地系统规划》复习资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专业《绿地系统规划》复习资料..pdf(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绿地系统的功能 : 1、生态功能 : 1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吸收有害气体、净化城市空气(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 气、 吸滞粉尘、吸吸收有害气体、减少空气含菌量;改善小气候 ;降低城市噪音 ; 净化水体和土壤 2保障城市生态安全 :防火避震 ;防风固沙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防御放射性 污染 3维护城市生物多样性 2、社会功能 : 1美化环境 :丰富城市轮廓线 ;美化市容 ;衬托建筑、增加艺术效果 2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3为文化宣传和科普教育提供场所 3、经济功能 : 1直接经济功能 2间接经济功能 (生态环境收益、景观收益、旅游资源 二、城市绿地的分类 : 1、我国将城市绿地分为5 个

2、大类 (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 地、其他 绿地;13个中类 (公园绿地中的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 旁绿地 ;附属绿地中的居住绿地、公共设施绿地、工业绿地、仓储绿地、对外 交通 绿地、道路绿地、市政设施绿地、特殊绿地;11个小类 2、几个概念 : 1公园绿地 :向公众开放 ,以游憩为主要功能 ,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 绿地 2城市绿地 :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式的城市用地 3综合公园 :内容丰富 ,有相应设施 ,适合于公众开展各类户外活动且规模较大 的绿地 4带状公园 :沿城市道路、城墙、水滨等,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狭长形绿地 5防护绿地 :城市中

3、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包括卫生隔离带、 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护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 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和原则: 1、内容 : 1城市概况及城市绿地现状分析; 2确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及原则; 3拟定城市绿地的各项指标 :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等; 4编制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 5科学规划城市绿地结构和布局; 6编制城市各类绿地规划 :包括公园绿地、生产和防护绿地、道路绿地、生态景 观 绿地、居住区绿地及单位附属绿地等,确定其性质、位置、范围和大小等,做到 定点定位 ,不能定点定位 ,定出相关指标 ; 7编制城市树种规划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8编

4、制城市古树古木保护规划; 9编制城市绿地系统其它专项规划,如避灾绿地规划、景观绿地规划等; 10城市绿地分期建设目标和近期的年度实施计划,并对近期建设目标所需资金 进行 概算; 11制定实施规划的主要措施; 12编写绿地系统规划的图纸和文件,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和规划图则; 13对重点公园绿地提出规划设计方案。 2、原则 : 生态优先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 ;系统整合原则 ;远近结合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 四、绿地规划的目标和指标: 1、目标 :近期目标一般为近五年的目标,远期目标为 20年 2、传统指标 : 1城市绿地率 :城市各类绿地总面积占城市面积的比率 2城市绿化覆盖率 :城市绿化覆盖

5、面积占城市面积的比率 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城市中每个居民平均占有公园绿地的面积 3、叶面积指数 :单位面积的叶面积量 五、城市绿地的布局形式 : 1、8种基本形式 :点状、环状、网状、楔状、放射状、放射环状、带状、指状 我国常用的有块状、带状、楔形及混合式4 种 2、块状绿地布局 : 1布局特征 :将绿地成块状均匀地分布在城市中,在较早的城市绿地建设中出现 较 多 2优点:可以做到均匀分布 ,接近居民 ,方便居民使用 3缺点:布局分散 ,难以充分发挥绿地调节城市气候、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 3、带状绿地布局 : 1布局特征 :多利用河湖水系、道路城墙等线状因素,形成纵横向绿带、放射状 绿 带

6、、环状绿带等 2优点:创建生态廊道 ,为野生动物提供安全的迁移路线,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 ; 引入新鲜空气 ,缓解热岛效应 ;提升城市景观效果 3缺点:带与带之间联系不够 ,显得孤立 ,市民使用不便 4、楔形绿地布局 : 1布局特征 :利用从郊区深入市中心由宽到窄的楔形绿地组合布局 2优点:将新鲜空气送入市区 ,改善城市通风条件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3缺点:把城市分割成放射状 ,不利于横向联系 5、混合式绿地布局 : 1布局特征 :将各种绿地布局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做到城市绿地布局的点、 线、 面结合 ,形成较完整的绿化体系 2优点:使居民获得最大的绿地接触面,方便居民游憩 ,同时有利于就近地

7、区小气 候与城市环境卫生条件的改善,丰富城市景观 六、绿化树种规划 : 1、树种规划原则 : 1既切合中国植被区划中的天然群落的分布规律,又符合城市园林绿化的特点和 要求 2适地适树原则 3乡土树种与晚来树种相结合的原则 4景观多样性原则 5近期植物景观效果与远期效果相结合,速生树种、中生树种和慢生树种相结合 6生物多样性原则 2、树种规划的内容 : 1对城市本地植物树种进行调查研究 2确定城市绿化的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 3制定主要的技术经济指标 4合理选择各类绿地绿化树种,编制城市绿化应用植物物种名录 5配套编制苗圃建设、育苗生产和科研规划 3、几个概念 : 1基调树种 :是能充分体现当地的植

8、被特色,反映城市风格、能作为城市重要标 志的应用树种 2骨干树种 :是具有优异的特点 ,在各类绿地中出现频率较高、使用数量大、有 发展潜力的树种 4、几个比例 : 1主要种植比例包括 :乔木与灌木、落叶树与常绿树、针叶树与阔叶树、木本与 草本等 2亚热带地区 ,常绿、落叶树的比例一般为(67:(43;暖温带地区一般为 (56: (54 3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比例2:8 4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比例为(34:(76 5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比例 (8.08.5:(21.5 6乔木与灌木比例按各类园林绿地而异 七、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1、生物多样性 :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 2、

9、生物多样性的四个层次 :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 多样性 3、多样性保护的基本方式 :就地保护、迁地保护 4、多样性保护规划内容 : 1对城市生物多样性现状进行调查 2合理规划、布局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城市绿色生态网络 3构筑地域植被特征的城市生物多样性格局 4根据保护要求合理划定各级各类保护区 5大力开发本地物种资源 ,提高外来植物的引种训化水平 6加强植物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工作 八、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1.古树:指树龄在 100年以上的树木 2.名木:指在历史上或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的中外历代名人、领袖人物所植或者 具有 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 九、城市绿线

10、规划 1、城市绿线 :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注:红线、蓝线、紫线的区别 2、用于划定绿线的基础地形图比例应为1:500或 1:1000 十、公园绿地规划的阶段及发展 1、经历阶段 : 1城市公园运动的兴起 (1843-1898奥姆斯特德 ,美国中央公园 ; 2田园城市理论 (1898-1945 标志: “田园城市 ” 理论的诞生。霍华德 ,明日的田园城市 特征:从局部的城市调整转向整个城市结构的重新规划 3战后大发展 (二战后麦克哈格 ,设计结合自然。 4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发展新趋势 城市绿化不囿于城区 ,实施城乡绿化一体化 重视生态过程的恢复 ,将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保护作为城市绿化的基本内

11、容 强调延续历史文脉 ,融合历史文化 强调以人为本 ,创造人性化的绿色空间 景观生态学与 3s技术结合 ,把绿地系统规划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2、我国城乡绿化系统规划发展的新特点: 1大地园林化和城乡一体化的绿地系统规划概念的提出 2导入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理论 3强调文化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作用 4新的技术手段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得到应用 3、代表公园 : 1利物浦的伯肯海德公园 ,是世界上首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公园 2伦敦的皇室公园逐渐转变为向公众开放的城市公园,如海德公园、圣詹姆斯公 园、摄政公园、肯辛顿公园 十一、综合性公园规划 1、功能 :观赏游览、安静休息、文化娱乐、儿童活动、老年人活动

12、、体育活 动、政 治文化和科普教育、服务设施、园务管理 2、功能分区规划 : (书本:(课件: 1科学普及文化娱乐区1入口区 6体育活动区 2体育活动区 2文化娱乐区 7公园管理区 3儿童活动区 3安静休息区 4游览休息区 4儿童活动区 5公园管理服务区 5老人活动区 3、公园面积不宜小于10公顷 4、景观分区 : 1按景区环境的感受效果划分景区:开朗景区、雄伟景区、清静景区、幽深景区 2按不同季节季相组织景区 :春花园、秋韵园等 3按不同的造园材料和地形的主体构成景区:如假山园、水景园、岩石园 十二、植物园规划 1.植物园是植物科学研究机构,也是以采集、鉴定、引种驯化、栽培实验为中 心、 可

13、供人们游览的公园 2.功能分区 :植物科普展览区 (最重要的区、科研试验区、职工生活区 十三、动物园规划设计 1.动物园是集中饲养、展览和研究野生动物及优良品种的家禽、家畜的可供人 们游 览休息的公园 2.功能分区 :宣传教育、科学研究区 ;动物展览区 ;服务休息区 ;经营管理区 ;职 工生活区 十四、儿童公园规划 1.植物配置要注意的问题 : 1不能选用有毒植物 ,这类植物威胁儿童生命安全 2不能选用有刺植物 ,这类植物易刺伤儿童或挂破衣裤 3不能选用有刺激性或有奇臭的植物,这类植物易使儿童发生过敏反应 4不选用易招致病虫害及易落浆果的植物 2、设计要点 : 1按不同年龄划分 2道路简单明了

14、 ,便于儿童辨别方向到达各活动区 3较大的绿化面积 ,良好的通风照明 4园内的建筑小品及各项活动设施的造型、色彩要符合儿童的心理行为及安全 要求 5应有适当的服务及休息设施,供儿童及陪同儿童来园的成人使用 十五、带状公园规划 1、带状公园是指沿城市道路、城墙、水系等,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狭长形绿地 2、设计要点 1带状公园一般呈狭长形 ,用地条件受限 ,因此规划时应以绿化为主,注重 种植设计。其中的活动设施及建筑小品不宜过多 2带状公园的建设一般与城市道路、水系、城墙等相结合,因此在规划中应 注意与这些要素紧密结合 ,充分体现不同要素的特征 3在规划设计中应注意把握其节奏感,突出重要节点处的处理

15、4游步道的设置 :当林荫带宽度达8米,可设一条游步道大于8 米时,设两 条以上为宜 ,游路宽 1.5米左右 5每隔 75100米设置一出入口 ,重要建筑入口处可设出入口 6滨河带状公园一般在临水面设置游步道和亲水平台,满足游人亲水的需要 7车行道的带状公园间 ,应有浓密绿篱和高大乔木组成的绿色屏障,一般立 面上布置成外高内低的形状 十六、街旁绿地规划 1、规划原则 :多(数量、小 (面积、匀 (分布 2、服务半径 :一般不超过 0.75Km,满足市民不行 5-10min 即可到达 ; 3、设计原则 :根据“ 多、小、匀 ” 的原则进行布局 ;因地制宜、形式多样 ;方便 周围居民活动 4、概念

16、:指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 ,相对独立的绿地 ,包括街道广场绿地 ,小型 街头绿地等。 十七、生产绿地规划 1、生产绿地是指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 地和为 城市绿化服务的生产、科研实验绿地 2、生产绿地的功能 : 1为城市绿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2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 4促进园林苗木科研水平的提高 5对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 6可供游人的观赏游览 3、生产绿地的区域位置 :一般要求交通便利、道路良好,距市中心一般不宜远 于 20km,既能保证电力的正常供应、劳动力和技术管理的投入,又能缩短与城镇 运输距离 ,降低成本 ,提高绿化苗木成活率

17、 ,尤其对培育大苗移栽 ,交通便利与 否极为重要 4、选址 :城市边缘或近郊 ,地势平坦、地块平整 ,土壤适宜 ,水源充足、排水良好 , 交通便利 5、生产用地分为 :生产用地区、非生产用地区 6、生产用地规划内容 : 1播种区 :由于幼苗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弱,要求精细管理 ,因而应选择全 圃自然条件和经营条件最有利的地段作为播种区,人力、物力、生产设施 均应优先满足 2营养繁殖区 :对自然条件、经营条件的要求与播种区要求基本相同,也应 设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高、灌溉方便的地方,但没有播种区要求严格 3小苗区 (移植区 :一般设在生产绿地中自然条件中等,地块大而整齐的地方 , 同时也要依苗木

18、的不同生长习性进行合理安排,占地要足够大 4大苗区 :植株行距大 ,一般选用土层较厚 ,地下水位较低 ,而且地块整齐 的地段 ,同时为了出圃时运输方便,最好能设在靠近苗圃的主要干道或苗 圃的外围运输方便处 5母树区 :占地面积小 ,可利用零散地块、沟边、渠旁、路边或结合防护林 带进行栽植 ,但要土壤深厚、肥沃、地下水位较低 6引种驯化区 :一般要选择小气候条件较好的生境地段,使苗木能逐渐适应 新的生长环境 7大树培育区 (温室及大棚区 :一般设在管理区附近或建在管理区内,便于 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 十八、防护绿地规划 1、防护林类型 :不透风林、半透风林、透风林带 2、防护绿地 :是为了卫生、隔

19、离、安全等要求而建设的,具有一定防护功能的 绿地, 它是城市绿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设计要点 : 1应设在被防护的上风方向 ,并与风向垂直布置 ,如果受地形或其他因素限制, 可以与风向形成 30 度左右的偏角 ,但偏角不得大于45度 2主林带每带宽度不小于10m,副林带的宽度不小于5m 3林带间距离为 300600m 4城市防护林带应选择具有抗风性能强、根系发达的树种,林带树种的选择应 以深根性的或侧根发达的乡土树种为首选,以免在遭遇强风时被风吹倒,同 时要选择展叶早的树种 5经过合理的规划设计 ,形成兼具防风功能与景观、游憩功能为一体的具有综 合功能的绿地 6在城市内的一定区域以及高楼的

20、附近还须布置一定数量的防风绿地,以改变 风向及削弱有害气流的强度 7防风林带的分布形式为组合分布,林带组合一般为三带制、四带制、五带制十 九、居住区绿地规划 1、居住区用地组成 :居住建筑用地、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用地、道路及广场用 地、 公共绿地 2、居住区分级 :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 3、居住区绿地组成 :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组团绿地、宅旁绿地、居住区道 路绿 地、居住区配套公建绿地 4、居住区绿地功能 :生态功能、美化功能、使用功能、防震减灾 5、居住区绿地定额指标 :居住区绿地率、居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1居住区绿地率 =居住区各类绿地面积 /居住区总用地面积 2居住区人均公共绿

21、地 =居住区公共绿地面积 /居住区居民人数 注: 新区建设的居住区绿地率不应低于30%,旧区改建的不宜低于25% 居住区内公共绿地总指标 :组团不少于 0.5/人,小区(含组团 不少于 1 /人,居住区 (含小区和组团不少于1.5/人 Eg:下列绿地中哪些类型 属于公园绿地 ?A、B 哪些类型属于居住区的公共绿地?A、B、C A、居住区公园 B、居住小区游园 C、组团绿地 D、宅旁绿地 6、居住区绿地设计原则 : 1居住区绿地规划应在居住区总图规划阶段同时进行,统一规划 ,绿地均匀分 布在居住区域小区内部 2充分利用原有自然条件 ,因地制宜 ,充分利用地形、原有树木、建筑,以节 约用地和投资

22、3充分考虑居民的使用要求 ,突出“ 家园” 的环境特色 4居住区内各组团绿地既要保持风格的统一,又要在立意构思、布局方式、植 物选择等方面做到多样化 ,在统一中追求变化 5居住区内尽量设置集中绿地,为居民提供绿地面积相对集中,较开敞的游憩 空间和一个相互沟通、了解的场所 6充分运用垂直绿化、屋顶、阳台、墙面绿化等多种绿化方式,增加绿地景观 效果 6、组团绿地设计要点 : 1应满足邻里居民交往和户外活动的需要,灵活布置幼儿游戏场和老年人休息 场地 2要利用植物围合空间 ,树种包括灌木、常绿和落叶乔木,地面除硬地外 ,铺 草种花 ,以美化环境 ,避免靠近住宅种树过密 3布置在住宅间距内的组团及小块

23、公共绿地的设置应满足“ 有不少于 1/3的绿 地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 的要求 7、组团绿地的主要类型 : 庭院式组团绿地 ;景观带式组团绿地 ;山墙间组团绿地 ;组团间绿地 ;结合公共建 筑、社区中心的组团绿地;临街式组团绿地 ;滨河绿带式组团绿地 ;独立式组团绿地 8、组团绿地的特点 : 1用地少 ,投资少 ,见效快 ,易于建设 ,用地规模 0.10.2公顷,布局设施简 单 2服务半径小 ,使用频率高 3利用植物材料既能改造住宅组团的通风,光照条件 ,又能丰富组团建筑艺 术面貌 9、居住小区游园 : 1位置选择 :以方便小区居民使用为原则,同时结合校区公共绿地活动中心进 行布

24、局 2功能分区 :根据不同年龄段居民使用进行划分 3布局形式 :规则式、自由式、混合式 4服务半径 :300-500米;步行时间 :3-5min 10、宅旁绿地 :包括宅前、宅后及住宅之间的绿化用地 1特点:分布零散 ,与居民联系最紧密 ,使用频率高 2设计要点 : 根据住宅的类型、建筑平面特点、宅前道路行驶等形式进行布局 以绿化为主 充分考虑与建筑、管线和工程构筑物之间的关系 3宅旁绿化应注意的问题 : 绿化布局 ,树种的选择要体现多样化 ,以丰富绿化面貌 住宅周围要注意耐荫树种的配置,以确保阴影部位良好的绿化效果 住宅附近管线比较密集 ,应根据管线分布情况 ,选择合适的植物 ,并在树木栽植

25、 时要留够距离 ,以免后患 树木的栽植不要影响住宅的通风采光,特别是南向窗前尽量避免栽植乔木,尤 其是常绿乔木 ,若要栽植一般应在窗外5m之外 绿化布置要注意尺度感 ,以免由于树种选择不当而造成拥挤、狭窄的不良心 理感觉 ,树木的高度、行数、大小要与庭院的面积、建筑间距、层数相 适应 二十、城市道路 1、功能 : 1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净化空气 ,保护环境 3组织交通 ,保证安全 4形成景观 ,美化环境 5形成生态廊道 ,维持生态系统平衡 6防灾屏障及救灾通道 ,提高城市抗灾能力 2、道路绿地组成 :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街头小游园、广场停车场绿地 3、几个概念 : 1道路红线 :城

26、市道路路幅的边界线 2道路绿带 :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分为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路 侧绿带 3分车绿带 :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 4行道树绿带 :布设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以种植行道树为主的绿带 5路侧绿带 :在道路侧方 ,布设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带 4、道路规划设计中道路绿地率的规定 1园林景观路绿地率 40% 2红线宽度大于 50m的道路绿地率 30%, 在 4050m的道路绿地率 25%, 小于 40m的道路绿地率 20% 5、道路绿地规划原则 : 1道路绿地要与城市道路的性质、功能相适应 2道路绿地应起到应有的生态功能 3道路绿地设计要符合人的行为规律与视觉特征 4

27、道路绿地要与其他街景元素协调,形成完美的景观 5道路绿地设计应与街道上的交通、建筑、附属设施、管理设施和地下管线、 沟道等配合起来 6道路绿地设计应考虑城市土壤条件,养护管理水平等因素 6、道路绿地断面布置形式 :一板两带式、二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 式 7、分车绿带设计要点 : 1分车绿带的功能主要是保证车辆行驶安全 2中间分车带应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的眩光,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 0.61.5m范围内 ,配置植物的树冠应常年枝叶茂密,其株距不得大于冠幅的 5倍 3分车绿带的宽度没有硬性规定。一般最小宽度不宜小于1.5m,当分车绿带宽 度大于 2.5m时才能种植乔木 ,小于 1.5m时

28、,绿篱是最常见的树种形式 4处理好分车绿带与人行横道的关系,为了便于行人过街 ,分车绿带必须适当 分段,一般 75100m为宜,分段尽量与人行横道停车站、大型公共建筑出入口相 结合 5被人行横道或道路出入口断开的分车绿带,其端部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便于 透视,以利行人车辆安全 8、行道树绿带设计 1原则:(了解 人行道树绿带的宽度应根据立地条件、道路性质及类别、对绿地的功能 要求等综合考虑而决定 ,当宽度较宽时可采用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 结合的配置方式 ,提高防护功能 ,加强绿化景观效果 ,当宽度较窄时则 应避免选用根系发达的大乔木,以免影响路人正常步行 ; 人行道绿化带上种植乔木和灌木的行

29、数有绿带宽度决定。在地上、地下 管线影响不大时 ,宽度在 2.5m以上的绿化带 ,种植一行乔木和一行灌木 , 宽度大于 6m 时,可考虑种植两行乔木 ,或将大、小乔木和灌木以复层方式 种植。宽度在 10m 以上的绿化带 ,其行数可多些 ,树种也可多样 ,甚至可 以布置成花园景观路 ; 为了保证车辆在车行道上行驶时车中人的视线不被绿带遮挡,能够看到 人行道上的行人和建筑 ,便于消防、急救、抢险等车辆在必要时穿行,在 人行道绿化带上种植树木必须保持一定的株距,其株距应为树冠冠幅的4-5 倍,最小种植株距应为4m 在弯道或道路交叉口 ,行道树绿带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在同一街道宜采用同一树种 2行道树

30、种植方式 :树池式、树带式 注: 树池形状可方可圆 ,其边长或直径不得小于1.5m,长方形树池短边不得小于 1.2m,长短边之比不超过1:2 栽植位置位于树池的几何中心,从树干到靠近车行道一侧的树池边缘 不小于 0.5m,距车行道路缘石不小于1m,行道树种植株距不小于4m 3行道树的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选择能适应城市道路各种环境因素,对病虫害有较强抵抗力 ,成活率高、树 龄适中的树种 选择树干通直、树冠较大可遮阴、树姿端正、叶色富于季相变化的树种 选择花果无臭味、无飞絮及飞粉、不招惹蚊蝇等害虫、落花落果不污染衣服 和路面的树种 选择耐强度修剪、愈合能力强的树种 不选择带刺的树种以及萌发能力强、

31、根系发达隆起的树种 第一分枝点高度不得小于3.5m,快长树胸径不得小于5,慢长树胸径不 宜小于 8 9、路侧绿带设计要点 : 1应根据相邻用地性质、防护和景观要求进行设计、并应保持在路段内连续与 完整的景观效果 2路宽大于 8m时,可设计成开放式绿地 ,方便行人进出、游憩 ,提高绿地的 功能作用。开放式绿地中 ,绿化用地面积不得小于该段绿带总面积的70% 3濒临江、河、湖、海等水体的路侧绿地,应结合水面与岸线地形设计成滨水 绿带,滨水绿带的绿化应在道路和水面之间留出透景线 4路侧道路护坡绿化应结合工程措施栽植地被植物或攀援植物 注: 道路红线内 :路侧绿地 (属道路绿地 ;道路红线外 :带状公园 (属公园绿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