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栖霞市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第3章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951790 上传时间:2020-01-1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85.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栖霞市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第3章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东省栖霞市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第3章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东省栖霞市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第3章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东省栖霞市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第3章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东省栖霞市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第3章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栖霞市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第3章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栖霞市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第3章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pdf(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教材分析 细胞膜 - 系统的边界是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的第一节。此外还包括:第二节细胞 器- 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三节细胞核- 系统的控制中心。课本的内容是按细胞的结 构由外向内引导学生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细胞膜 - 系统的边界介绍的是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课本介绍了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 白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素材,引 导学生探索科学的奥秘,教材安排了“ 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的实验。细胞膜作为细胞系统 的边界,其功能是多种多样的。课本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采用类比、打比方等手法,深 入浅出地介

2、绍了“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等几种主要功能。至于其他功能,则以开放的处理方式,鼓励有兴趣的学生自己去探究。 学习重点是掌握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学习难点是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二、学生分析 高一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上课充满热情、积极发言、善于表现自己,并且具有合作 精神。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分析材料和辨别 重点难点的能力。在学习这节课之前,由于学习了第1 章“ 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的实验 和第 2 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的内容,学生已知道了组成细胞的物质种类,初步掌握了显微镜的 使用;且在初中学习

3、细胞的基本结构时,也对细胞膜已经有了初步了解。这些均为本节课的 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细胞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关于细胞的内容学生常常感觉距离自 己的生活很遥远。因而兴趣不浓。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简述细胞膜的成分。简述细胞膜的功能。 (2) 能力目标:进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熟练操作显微镜。通过设计和分 析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 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

4、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 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 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 字 将 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服务于学科教学,有利于新的教学方法的实施。信息技术教学不等于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简单应用,它是附着在新的教学方法之上,为新的教学方法的实施 提供工具和信息资源,发挥信息技术的不可替代作用,如在探究学习中展示问题情景,提供 探究问题解答和评价的工具;在协作学习中提供检索信息、交流和发布信息的工具,等等。 总之,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能够用作探究工具,获取信息资源、处理信息、交流和发布信 息的工具,以及评价工具。这种工具的应用,使原本难以实现的教学方法得

5、以实现,并产生 用其他手段难以得到的效果。信息技术,最终目的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课堂教学, 实现教学目标。教 学过程中存在着由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转换,有经验的教师总会 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想象、理解, 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集 “文 字、声音、图像、图形、视野、动画”等多种传播媒介于一体,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 向学生传递信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灵活多样人机交谈的信息环境。 但是信息 技术无论多么优越,都应是为了教学服务,即一堂课中学生应永远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者, 信息技术只能是起了辅助教学的作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他们之间是互相协作的关

6、系, 而不能相互替代,因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应遵循适时、适用、适度的原则,即应在某些需用信 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题中,在恰当的时候,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而不能滥用,绝不能喧宾 夺主,取代学科教学。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 (资源、 方法、手段等) 训练、实验、研讨、探究、 评价、建构)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演示实验:取 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 量的蒸馏水和盐酸,然 后加入等量的玫瑰花瓣 学生观察试管颜 色的变化 多媒体播放演示实验 细胞膜系统的边 界.ppt 过渡 教师提出问题:如果要 研究细胞膜的化学组 成,我们应该怎么做? 学生

7、通过讨论, 必 然会得出答案, 首 先必须获得细胞 膜。 多媒体展示高等动物 细胞、高等植物细胞、 细菌细胞、哺乳动物 红细胞四张图片图 片.doc 讲授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找 到探究的方向,避免学 生在进行实验时盲目实 验,失去探究意义 高等植物和细菌 外面有细胞壁, 不 容易获得细胞膜。 而高等动物虽没 有细胞壁, 但细胞 内还有一些细胞 器含有膜, 而哺乳 动物成熟的红细 胞内没有细胞核 和其它众多的细 胞器,可以避免细 胞膜与其它膜结 构混在一起。 因此 选择哺乳动物成 熟的红细胞。 展示红细胞在不同溶 液中的图片图片.doc 讲授 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通过观察, 学生很多媒体播放这个

8、实 为学生主动探究做铺垫快得出结论: 用蒸 馏水可以使细胞 吸水涨破从而获 得细胞膜。 验图片 .doc 探究给出特定材料 学生根据已有 的化学知识, 不难 得出细胞膜的主 要成分是蛋白质 和脂质 展示各成分的比例。 图片 .doc 过渡 从图中可以看出蛋白质 的比例比较高,蛋白质 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 细胞膜的各项功能与膜 上的蛋白质密切相关,。 因此,细胞膜有很多功 能,接下来我们学习细 胞膜的功能。 蛋白质的比例比 较高,蛋白质是生 命活动的承担者, 细胞膜的各项功 能与膜上的蛋白 质密切相关 展示各成分的比例。 图片 .doc 讲解 将细胞膜的功能形象直 观地介绍给学生,帮助 学生展开

9、想象的翅膀, 拓展思维的空间。 ( 展示动画 ) ,可以 看出有些物质可 以从外界进入细 胞,而有些物质则 不容易进入。 细胞 内的某些物质可 以排出到细胞外, 而有些成分则不 能出去。由此可 见,细胞膜像边防 视频图像细胞膜 系统的边界 .ppt 检查站一样, 对进 出细胞的物质进 行严格的“检 查”, 所以, 细胞 膜有控制物质进 出细胞的功能。 细 胞需要的营养物 质可以从外界进 入细胞, 细胞不需 要,或对细胞有害 的物质则不容易 进入。细胞产生的 废物及分泌的抗 体、激素合成后可 以排到细胞外, 而 细胞内的核酸等 重要成分却不会 流失到细胞外。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

10、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 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 字左右 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在于全班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实现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进入教师的话题中,学生们在学习中互相帮助, 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这节课最后取得的圆满成功,我深深意识到:学生不 是消极接受知识的“ 容器 “,而是有待点燃的“ 火把 “, 他们有探求新知的好奇心,有主动探究 知识的愿望,有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 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合作交流,在学习中使学生五官并用,以研究者、探索 者的身份投入学习。学贵善思,学贵善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才能促进学生和谐均衡、 个性化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具有“ 志远、德高、才智、健康“ 素质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