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板》文言文比较阅读.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496171 上传时间:2025-07-2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活板》文言文比较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活板》文言文比较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活板》文言文比较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活板》文言文比较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活板》文言文比较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活板文言文比较阅读活板词语解释及翻译1、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板:名词作状语,“用雕板”o尚:副词,还。盛:这里是大规模的意思。为:动词,做。之:指代“板印书籍”O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样做。2、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始:才。五经:儒家的五部经典,即诗书礼易春秋。己:通“以”。为:是。五代的时候才开始(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3、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布衣:平民。昇:同“升”。为:发明。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4、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其:指活字版印刷的。钱唇:铜钱的

2、边缘。一印:一个字模。火:名词作状语,用火。令:使。它的办法是:用黏土来刻字,字模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变得坚硬。5、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设:设置。其:指铁板的。以:用,拿。和:混合。冒:蒙,盖。之:代词,这。之:代“铁板”o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之类的东西覆盖好。6、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欲:想,要。贝U:就。铁范:铁框子。乃:于是,就。密布:密密地排着。字印:字模。持:拿。就:靠近。持就火即持之就火。炀:烤。之:指铁板。稍:稍微。贝就。其

3、指排好的字模。如砥:像磨刀石那样平。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便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去烘烤,等到铁板上的松脂和蜡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平得像磨刀石一样。7、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若:如果。止:通“只”o为:算是。若则:如果那么。极:很。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几百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了。8、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具:准备好。更互:交替,轮流。瞬息:一眨眼一呼吸,形容时间极其短促。就:完

4、成。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才印完,第二块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快的时间里就能完成。9、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印:字印。以:用来。重复者:重复的字。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印,像“之”、“也”等字,每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10、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贝!h就。以:用。帖:动词,用标签标出。之:指不用的字模。帖:名词,标签。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一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在木格把它们贮存起来。11、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

5、烧,瞬息可成。奇字:生僻字,不常用的字。素:平时,一向。旋:随即,立刻。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功。12、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以:用,拿。为之:这里是刻制活字模。之,代指活字。者:的(原因)。文理:本指花纹,这里指树木的纹理质地。兼:又。燔土:指火烧过的黏土字印。燔,烧。讫:终了,完毕。火:名词用作动词,用火烤。殊:极,绝。殊不:一点也不。不用木料制作字模的原因,是因为木料的纹理有疏有密,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木刻的字会和药物粘在一起,(拆版时)拿不

6、下来;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模,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松脂等物熔化,用手一弹,那些字模就会自己掉了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13、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其:他的,或解释为那些。“为所”表示被动的句式。为:被。予:我的。群:众,诸。从:指堂房亲属。毕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儿们得到了,到今天还珍贵地收藏着。知识点一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一一纸、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它们都是由中国相继传入世界各地的,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称“刻板印刷术”。刻板印刷在我国唐代已开始盛行,宋代庆历年间,毕昇首创泥活字板,使书籍

7、印刷更为方便。活板这篇课文就是介绍毕昇活字印刷术的一篇科技说明文。沈括(10311095),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天文学方面、物理学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晚年,沈括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梦溪园潜心写作,将平生见闻和科学研究记载于梦溪笔谈之中。为了纪念沈括的功绩,人们将小行星2027命名为“沈括小行星”。梦溪笔谈是一部笔记体著作,现存26卷,内容涉及天文学、数学、地理、地质、物理、生物、医学和药学、军事、文学、史学、考古及音乐等学科。著名科学家李约瑟称誉沈括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赞许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活板要说明的对象是“活板印刷”

8、的特点一一活:(1)、每字为一印一一字是活的(2)、密布字印一一排版是活的(3)、每字皆有数印一一字印数目是活的(4)、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一一作法是活的(5)、更互用之一一用法是活的(6)、以手拂之,其印自落一一拆法是活的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甲】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

9、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节选自沈括活板【乙】凡白土日垩土,为陶家精美器用。若夫中华四裔驰名猎取者,皆饶郡浮梁景德镇之产也。此镇从古及今为烧器地,然不产白土。土出婺源、祁门两山:一名高梁山,出粳米士,其性坚硬;一名开化山,出糯米土,其性粢软。两土和合,瓷器方成。凡造杯盘无有

10、定形模式,以两手捧泥盔冒之上,旋盘使转。拇指剪去甲,按定泥底,就大指薄旋而上,即成一杯碗之形。功多业熟,即千万如出一范。凡手指旋成坯后,覆转用盔冒一印,微晒留滋润,又一印,晒成极白干,入水一汶(图1)O漉上盔冒,过利刀二次(图2)过刀时手脉微振,烧出即成雀)O然后补整碎缺,就车上旋转打图。圈后或画或书字,画后喷水数口,然后过釉。凡竟器经画过釉之后,装入匣钵。大器一匣装一个,小器十余共一匣钵。钵佳者装烧十余度,劣者一二次即坏。凡匣钵装器入窑,然后举火。其窑上空十二圆眼,名日天窗。火以十二时辰为足。先发门火十个时,火力从下攻上,然后天窗掷柴烧两时,火力从上透下。器在火中其软如绵絮,以铁叉取一以验火

11、候之足。辨认真足,然后绝薪止火。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节选自宋应星天工开物注:四裔四方边远之地。饶郡江西饶州府,即指浮梁县景德镇。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OA.薄如钱唇日薄西山B.瞬息可就功成名就C功多业熟熟能生巧D.辨认真足丰衣足食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3 .【甲】文第段在介绍活板制作的方法时,是按照制字、排字、的顺序说明的;【乙】文第段在介绍瓷器制作的方法时,是按照、晒坯、利坯、画坯、的顺序说明的。4 .结合【甲】文第段和【乙】文第段的内容,说说制字之活和烧瓷用火的特点各体现在何处。【甲】庆历中,有布

12、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

13、其印自落,殊不沾污。【乙】子犹日:贫者,土之常也;俭者,人之性也。贫不得不俭,而俭者不必贫,故日“性也”。然则俭不可乎?日:吝不可耳。俭而吝,则虽堆金积玉,与乞儿何异?郑余庆素吝。一日,忽召亲朋数人会食。众皆怪之。侵晨赴之。日高,余庆方出,呼左右日:“吩咐厨家蒸烂去毛,莫拗折项!”众相顾,以为必蒸鹅鸭之类。又久之,盘出,酱醋亦极香新。但见每人前粟饭一碗,蒸葫芦一枚,皆匿笑强进。王黑性俭率。镇河东日,尝有台使至果为设食乃裂去薄饼缘。果日:“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择选,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有删改)【注释】子犹:即本文作者冯梦龙。台使: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派出

14、的使者。舂(chng):用杵捣去谷物的皮壳或捣碎。爨(cuan):生火做饭。5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2处)尝有台使至黑为设食乃裂去薄饼缘。6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横线的字词。则以纸帖之()郑余庆室吝()呼左右日()皆匿笑强进O7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句子。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俭而吝,则虽堆金积玉,与乞儿何异?8 .古人的才智和品德从上面两段文字中足见一斑。请结合【甲】文划线句,分析活板活在哪里;根据【乙】文内容,概括作者所列举的二人或吝啬或节俭的表现。【甲】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

15、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1)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活板)【乙】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

16、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2)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地震)【注释】客稷下:在稷下作客。栖霞山:山名。沂水:地名。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1)火烧令坚()(2)持就火炀之()(3)余适客稷下()(4)俄而几案摆簸O10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1 .乙文中的地震引发的异常状貌可以用文中的哪一句话来概括?12 .选出下列对两文有关内

17、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A.甲文紧扣活这一特征进行说明,在说明时主要按照工作程序的顺序进行说明,并且通过与雕版的比较,体现活板的优越性。B.乙文记述地震的过程非常清晰,从声如雷几案摆簸到墙倾屋塌河水倾泼,写出了地震由弱到强的过程。C.乙文从众骇异相顾失色到男女裸聚,从人的神态进行侧面烘托,写地震严重的程度。D.从表达方式看,甲文就是一篇说明文,而乙文则是一篇以记叙、描写为主的文章。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

18、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乙】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

19、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肤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一一(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梵天寺木塔)【注】钱氏:指五代割据江浙的吴国的吴越王及其子孙。喻皓:五代末、北宋初著名建筑工匠,浙江杭州一带人。弥束:全部紧束。六幕:文中指立方体的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13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患其塔动出则无敌国外患者B.用讫再火令药熔但逐层布板讫C.钱帅登之辍耕

20、之垄上D.人皆伏其精练惧有伏焉1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持就火炀之(2)有奇字素无备者15 .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前一空用原文回答,后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甲文的活板突出“活”。比如“每字为一印”,可以看出字是活的;,可以看出字印数目是活的;“更互用之”,可以看出印刷是活的。乙文的木塔则求“稳”。喻皓采用的方法解决了木塔不稳定的问题。从毕昇的发明和喻皓的方法中你可以感受到O16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14题: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

21、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乙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

22、其法:取新纺中独茧缕(5),以芥子许腊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注释:选自梦溪笔谈。(1)方家行家。(2)碗唇碗边。(3)缕悬用丝线悬挂。(4)统(kuang)丝绵。(5)独茧缕单根的蚕丝。(6)芥子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干燥成熟种子。这里指腊的大小。(7)磨而指北者(有的针)用磁石磨后指北。(1)解释加点的字。(1)持就火炀之()(2)更互用之()(3)则字平如砥O(4)有奇字素无备者O(5)指南、北者皆有之O(6)莫可原其理O(2)下面有关“之”的用法或意义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A.持就火炀2B.磁石之指

23、南C.则以纸帖1D.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3)这两篇有关科技的文言说明文,都表现出沈括观察细致、认真研究的特点。用“燔土”为字印的优点有哪些?(可用原文)沈括对指南针的研究是有卓越成就的,试从这篇短文中找出作者有哪些发现?17(一)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错,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

24、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和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铭,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二)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永元九年,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绿帛者谓之为纸。绿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节选自范晔后汉书)

25、注】秘剑:皇室用的剑。书契:书籍文契。嫌(jian):双丝的细绢。造意:想出一个主意。(1)下列选项中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划横线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OA.唐人尚未盛为之/礼尚往来殊不沾污/殊途同归B.有奇字素无备者/素不相识施刻之/天庭地转C.字平如砥/坦荡如砥瞬息可就/一蹴而fLD.兼与药相粘/德才兼备更互用之/少不更事(2)翻译(一)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翻译:用胶泥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理解:说明活字的制作过程,形象说明了活字比较薄,占有的空间小,容易

26、存储和保管。B.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翻译: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理解:将两种情况相比较,突出了活板印刷数量越多,印刷效能越高的优势。C.用讫再火令药铭,以手拂之,其印自落。翻译: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松脂、蜡等的混合物熔化,用手轻轻一弹,那些字模就会自己掉下来。理解:将“胶泥烧制字模”与“木头制作活字模”进行比较,突出“木头制作活字模”在拆板环节中的优点。(3)“活板”和“造纸术”都是在原有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活板”解决了雕版“效率低不易修改”的难题,体现了“”的优势;蔡伦改进造纸术的突破点则是在原材料的

27、选择上,弥补了“”的缺陷。它们均具有“”的优点。(空用原文回答,空用自己的话回答)(4)毕昇制作活字的材料是,蔡伦造纸的原料是o你从古人的发明创造中,获得的启示是:O18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小题。【甲】活板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

28、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乙】虹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熙宁中,予使契丹,至其极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是时新雨霁,见虹下帐前涧中。予与同职扣涧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毂。自西望东则见,盖夕虹也。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银,都无所睹。久之,稍稍正东,逾山而去。次日行一程,又复见之。孙彦先云: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注】卓帐:竖立帐篷。绡

29、毂(X恒Oha):一种丝织品。(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第一句标两处,第二句标一处)。(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2)盖夕虹也(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持就火炀之()(2)用讫再火令药熔()(3)相去数丈O(4)逾山而去()(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2)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4)【甲】【乙】两文都选自,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中活板的快捷体现在哪些方面,以及【乙】文说明的两个重点。19(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

30、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极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就,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和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沈括活板)【乙】张衡性精微,有

31、巧艺。作地动仪,以精铜铸其器,圆径八尺,形似倾樽;其盖穹隆,饰以篆文;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蛛承之。其牙发机,皆隐在樽中,周容无际,如一体焉。地动机发,龙即吐丸,蟾蛛张口受丸,声乃振扬,司者觉知,即省龙机,其余七首不发,则知地震所从起来也,合契若神,观之莫不服其奇丽。自古所来,未尝有也。(李昉太平御览有改动)【注】穹隆像天空一样中央高高拱起。(1) .下列词语中的“以”与“以草火烧”一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OA.自以为是B.不以物喜C.饰以篆文D.必以分人(2) .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OA.瞬息可就就地取材B.不若燔士安之若素C.周密无际弥留之际D.未尝有也卧薪尝胆(3) .用

32、现代汉语翻译下而的句子。(1)字平如砥。(2)下有蟾蛛承之。(4)从活版印刷和地动仪的发明来看,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新精神令人赞叹。活板印刷用胶泥做字印,是考虑到它具有、便于取用等特点,这体现了制作之“活”;地动仪,这体现了制作之“巧”。活板比较阅读练习2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盍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

33、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1)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活板)【乙】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2)久之,方知她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

34、犬吠满城中。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地震)【注释】客稷下:在稷下作客。栖霞山:山名。沂水:地名。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1)火烧令坚()(2)持就火炀之()(3)余适客稷下()(4)俄而几案摆簸O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 .乙文中的地震引发的异常状貌可以用文中的哪一句话来概括?4 .选出下列对两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OA.甲文紧扣活这一特征进行说明,在说明时主要按照工作程序的顺序进行说明,并且通过与雕版的比较,体现活板的优越性。B.乙文记述地震的过程非常清晰,从声如雷几案摆簸到墙倾屋塌河水倾泼

35、写出了地震由弱到强的过程。C.乙文从众骇异相顾失色到男女裸聚,从人的神态进行侧面烘托,写地震严重的程度。D.从表达方式看,甲文就是一篇说明文,而乙文则是一篇以记叙、描写为主的文章。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后面小题。【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

36、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活板节选【乙】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永兴九年,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绿帛者谓之为纸。绿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后汉书蔡伦传节选注释:秘剑:皇家用的刀剑

37、契:刻的文字。缭jin:双丝的细绢。【丙】古代造纸流程图浸泡:将树皮、麻等原料切碎,置于沟溪中浸搅灰:将原料掺入火灰或放进石灰水中搅拌、这蒸煮:原料入桶,盖上麻布,用中火蒸煮。泡至发软。浸。:将原料清洗后,置于石墩,用木锤反复捶打,制成泥膏状的纸浆。抄纸:抄纸槽内放置清水,放入纸浆,用抄纸帘反复捞浆,形成薄片状的湿纸。:将湿纸挤去多余水分,逐张扬起,晒干或焙干,即制成纸。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OA.每字为一印一板印刷B.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一板已自布字C.以纸帖之木格贮之D.乃密布字印莫不精工坚密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1)用讫再火令药熔(2)自是莫不从用焉7 .

38、请分别用两个字概括材料【丙】第幅的内容,填在横线上。8 .阅读【甲】文,完成活板排版的步骤。设置铁板好一玲密布字印玲按平版面9 .毕昇制作活字的材料是,蔡伦造纸的原料是一,与雕版印刷和沉重的简牍、昂贵的帛书相比,它们的共同优点是一。你从古人的发明创造中,获得的启示是一。【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

39、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和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乙】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亦谓之“灌钢。此乃伪钢耳,暂假生铁以为坚,二三炼则生铁自熟,仍是柔铁。然而天下莫以为非者,盖未识真钢耳。余出使至磁州锻坊,观炼铁,方识真钢。凡铁之有钢者,如面中有筋,濯(11)尽柔面(12),则面筋乃见。炼钢亦然,但

40、取精铁,锻之百余火,每锻称之,一锻一轻,至累锻而斤两不减,则纯钢也,虽百炼不耗矣。此乃铁之精纯者,其色清明,磨莹之,则黯黯然青且黑,与常铁迥异。亦有炼之至尽而全无钢者,皆系地之所产(13)。(选自梦溪笔谈)注释:柔铁:熟铁。陷:这里指将生铁包嵌进去。泥封炼之:用泥将它封起来冶炼。入:这里是相熔合的意思。伪钢:沈括认为这种钢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钢,所以称其为伪钢。假:借。生铁自熟:生铁自然就成了熟铁了。磁州:地名,今河北磁县。锻坊:炼钢铁的作坊。筋:这里指面筋。(U)濯(ZhU6):洗,制面筋时需用水洗去淀粉。(12)柔面:这里指制面筋时用水洗去的淀粉。(13)皆系地之所产:都是产地不同造成的。10

41、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素字与有奇字素无备者中素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可以调素琴B.红装素裹C.睿素无北伐之志D.索湍绿潭11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1)用讫再火令药熔翻译:(2)每锻称之,一锻一轻翻译:13.阅读【甲】文,完成活板排版的步骤。设置铁板1按平版面14 .作者为清楚地对事物进行说明,这两段文字都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甲】文中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生动地说明用这种方法所刻的字薄的程度;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一句形象地说明了密布的字印用平板按压后十分平整的特点。【乙】文中用比作,突出百炼成钢的特点。活板沈括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42、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

43、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木图沈括予奉使按边,始为木图,写其山川道路。其初遍履山川,旋以面糊、木屑写其形势于木案上。未几寒冻,木屑不可为,又熔蜡为之。皆欲其轻,易赍故也。至官所,则以木刻上之。上召辅臣同观,乃诏边州皆为木图,藏于内府。【注释】木图:木版地图。按:巡察。赍:jT携带。15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第二板已具(2)瞬息可就(3)以纸帖之帖(4)旋以面糊1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用讫再火令药熔翻译:(2)则以木刻上之翻译:17 .请你根据选文填空。活板排版过程依次为准备一块铁板、放上铁框子、用火烘烤和六个步骤;沈括制作木

44、版地图依次经历了实地观察、和用木料雕刻三个步骤。活板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

45、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18 .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OA.火烧金坚/召金徒属B.持就火炀之/瞬息可就C.有奇字素无备者/睿素无北伐之志D.殊不沾污/盖追先帝之称遇19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唐人尚未盛为之。20 .阅读活板和以下链接材料,回答问题。腊月早梅,清晨摘半开花朵,连蒂入瓷瓶。每一两用炒盐一两洒入,勿用手抄坏。箸叶、厚纸密封。入夏取开,先置蜜少许于盏内,加花三四朵,滚水注入,花开如生,冲茶,香甚可爱。养小录暗香

46、汤两段文字都重点介绍了O比较之下,暗香汤对香进行了说明,活板不仅紧扣活板的进行介绍,还通过与的比较,突出了活板的优越性。【甲】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

47、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一一(选自活板)【乙】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则报恩塔是也。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桦合缝,信属鬼工。闻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之。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至者百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