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与盐产业调研报告..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962407 上传时间:2020-01-20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45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盐与盐产业调研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盐与盐产业调研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盐与盐产业调研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盐与盐产业调研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盐与盐产业调研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盐与盐产业调研报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盐与盐产业调研报告..pdf(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盐产业的调研报告 第一部分盐产业概况 一、分类 在我国,根据来源和生产方法可分为3 类:以海水为原 料晒制而得的盐叫作“海盐” ; 开采现代盐湖矿加工制得的盐叫 作“湖盐”; 开采地下天然卤水或古代岩盐矿床加工制得的盐则 称“井矿盐”。 按照产品形式又分为固体盐和液体盐,我国以固体盐为 主,液体盐主要指汲取的天然地下卤水或注水溶解地下岩盐 矿床而得到的卤水,目前我国液体盐的比例不足10% ,但国 外发达国家较高,如美国达到51% 。 盐,除供食用外(惯称食盐 ),大量用作工业原料(名曰工 业用盐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年表以“原盐”为总称。 二、资源分布 基本分布状况是:东部海盐(制盐产能约

2、占总产能的 60% ) ,中部及西南部井矿盐,西北部湖盐。 海水晒盐与国家的海岸线长度、滩涂面积及气候条件等 有关,我国海盐以北方海盐区(含辽宁、河北、天津、山东和 江苏 )为主。主要生产企业有: 辽宁的营口和大连复州湾盐场、 天津的塘沽盐场、河北南堡盐场、山东羊口盐场。这些盐场 2 的年产量均在万吨以上。 井矿盐矿床广泛分布在河南、四川、 湖北、 湖南、 江西、 四川、重庆、云南、江苏、山东、安徽及陕西等18 个省区。 据不完全统计,现已查明的氯化钠储量大于100 亿 t 的盐矿 床就有十余个。主要生产企业有:四川的五通桥盐厂、邓关 盐厂、大安盐厂、贡进盐厂,云南一平浪盐矿,湖北应城盐 矿,

3、湖南湘澧盐矿以及河南平顶山盐厂等。 湖盐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青海、新疆及西藏等西北部地 区,以青海盐湖最为丰富,储量在3000 多亿 t,生产成本较 为低廉, 但我国西北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对盐的需求也较低, 远距离运输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主要生产企业有:内 蒙古吉兰泰盐场、青海的茶卡和柯柯盐场、新疆盐湖化工厂 等。 截止 2009 年,我国共有制盐企业约3000 家,原盐年产 量在 6600 万吨左右,高于实际消费量400 万吨左右,盐生 产能力更是达到7200 万吨以上,全国食盐平均库存在两个 半月以上。 从历年统计数据看,海盐产能最大,井盐次之,湖盐最 低。 三、盐产业的消费结构 我国盐

4、化工用盐占73% ,食用盐占16% ,其它用盐占 11% 。当前,盐化工是我国制盐业发展的决定因素。我国以 3 盐为原料的盐化工产业,主要是纯碱和氯碱两大行业(俗称 “两碱”)。近年来,氯酸钠和金属钠也发展较快,但这两种下 游产品的盐的消耗较低,不足总消费量的1%,对全行业的 供需平衡影响较小。 “两碱”的发展拉动了盐业的发展, 我国已 形成以纯碱和氯碱为龙头,下游产品开发并存的盐化工产业 格局。 我国盐消费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主要体现在盐化工耗 盐比例过大; 道路除雪等行业的消费比例过低(美国融雪耗盐 达到 1900 万吨 ); 卤水直接消费比例过低(如美国达到51%) , 而我国液体盐消费

5、比例只有10% 左右,可见我国盐业的产品 结构不尽合理。 四、盐业管理体制 (一)法规依据 盐业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51 号, 1990 年 3 月 2 日) ,主要内容是:国家对盐的生产经营实行计划管理;开 发盐资源, 开办制盐企业 (含非制盐企业开发盐资源,下同), 必须经省级盐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报省、自治区、直 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私营企业和个人不得开发盐资源;制盐 企业必须按照国家计划组织生产;食用盐、国家储备盐和国 家指令性计划的纯碱、烧碱用盐, 由国家实行统一分配调拨; 其他用盐,制盐企业在完成国家分配调拨计划和按规定确保 合理库存的基础上,可在盐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进行自

6、 4 销;盐的批发业务,由各级盐业公司统一经营。 食盐专营办法 (国务院令第197 号, 1996 年 5 月 27 日) 。主要内容是:国家对食盐实行专营管理;国家对食 盐实行定点生产制度,非食盐定点生产企业不得生产食盐; 国家对食盐生产、分配调拨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国家对食 盐批发实行批发许可证制度,批发企业要按计划购进食盐, 并在规定的销售范围销售;运输食盐要持有食盐准运证。 (二)盐业管理体制 长期以来,我国对盐业实行专营管理,中国盐业总公司 虽为企业,但却行使着诸多政府职能。 中盐总公司的主业是采、制盐及相关产品制造,食盐专 营及相关产品贸易,盐业勘查及相关产品技术开发和服务 等。中

7、盐总公司推行盐与盐化工主营业务战略,立足盐资源, 致力于盐、盐化工及盐相关产品的勘探、科研、开发、生产 和销售。经过多年的发展,中盐总公司已经成为亚洲第一大 盐业企业。盐生产能力超过1000 万吨,约占全国的18% , 盐化工产量50 余万吨,其中金属钠产量居世界首位。 目前全国绝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盐业公司和盐 务局都是“两块牌子、 一套人马” ,盐业公司既是食盐和两碱工 业用盐之外其它工业盐的经营者,同时又是兼有盐业管理行 政职能的政府管理部门,是盐政执法者和生产企业的主管部 门。 5 第二部分盐产业发展 我们分别对: 原盐、盐化工、 食盐行业进行了简要剖析。 一、原盐 (一)原盐产

8、业基本情况 当前制盐行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是下游消费波动 大,原盐产大于销,产销内部矛盾大;产业集中度低、布局 分散、技术装备有待提高,前五位盐业集团仅占全国总生产 能力的 30% 左右;能源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水、煤、汽等 基本原材料成本不断提高,导致井矿盐成本增加较明显;缺 乏资金, 发展底气不足; 面临专营体制改革,行业面临动荡。 纵观近几年我国制盐工业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原盐产能迅猛扩张 2009 年我国原盐净扩能245 万吨,2010 年预计扩能 690 万吨。前六年我国原盐扩能超过4000 万吨,今后三年扩能 将近 2000 万吨 ,九年累计扩能近6000 万吨。 闲

9、置产能有逐步扩大的趋势,2005 年我国原盐闲置产能 6 为 856 万吨,而到了2009 年原盐闲置产能达到了1686 万 吨,五年来呈现扇形扩大的趋势。 未来三年扩能态势依然强劲,根据统计,今后三年的扩 能计划将达到1850 万吨,井矿盐将唱主角,预计扩能1310 万吨,超过总扩能数的70% 。 7 今后三年扩能速度仍然强劲,2010年总产能将突破 9000 万吨,并且井矿盐产能将超过海盐产能,跃居第一位, 到 2012 年,如果扩能计划全部能够实现,届时,全国原盐 总产能将超过一亿吨。 8 2、下游企业和外行业资本进入 制盐下游两碱及其他化工企业逐步延伸产业链、配套产 业,以及循环经济使

10、行业外的石油化工、煤炭、玻璃等行业 的企业资本不断进入制盐行业。 一些资源配套性盐化工企业在湖盐和井矿盐等资源丰 富的地区建厂,主要代表企业有:青海碱业,平煤神马,江西 碱业,华尔润,台玻,河南金山等;一些资源整合性的下游 企业在有海盐、湖盐和井矿盐资源的地区整合盐场(厂), 主要代表企业有:山东海化, 天津渤化、 云天化, 哈密碱业, 湖北宜化等企业均表现出强烈的进取意识。 3、调整是盐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制盐行业经过六十年的发展,调整是我们目前的必然选 择。创新盐业改革模式,给盐业企业带来新的活力是制盐工 业的首要任务。行业内兼并、整合重组,淘汰落后生产力, 实施产销联合、跨区域跨行业联合

11、重组、优化产业布局是我 们制盐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目前,已有许多制盐企业和盐业公司在行动,他们为自 身的发展, 兼并重组、 实施多元化, 与下游联合, 延伸产业、 发展循环经济,提升现代盐化工产业综合竞争力。行业典型 代表有:中国盐业总公司、江苏盐业公司、重庆盐业公司、 四川久大、江苏金桥盐化、山东诚源化工等制盐企业。 (二)原盐产业所面临不利局面 9 2010 年以来, 受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带动,国际贸易出现 恢复性增长。但主权债务危机继续存在进一步加深和蔓延的 可能,世界经济复苏程度不确定性增加。作为重要化工原料 烧碱及纯碱的上游原盐行业随着经济回暖,市场价格稳 步提升, 但供应过剩的格局

12、依然没有改变。2010 年下游两碱 行业新增产能不断释放,市场运行持续平淡,其整体利润空 间十分有限,对原盐价格上涨支撑力度不足,国内原盐市场 持续窄幅震荡整理。 供大于求的矛盾加剧产能闲置率偏高 2004-2009年中国原盐行业六年扩能超过4000 万吨, 2010-2012年计划扩能近2000 万吨!原盐行业产能增速远 远超过两碱行业的扩能速度,2009 年中国原盐闲置产能已经 达到 1686 万吨,且闲置率呈不断增长趋势。 井矿盐比例继续上升原盐供应结构改变 随着沿海地区开发进程不断加快,盐田面积日益减少, 北方及南方海盐产量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而井矿盐资源丰 富且分布范围广, 技术成熟

13、, 因此近年井矿盐产能增幅较大。 随井矿盐新增产能不断释放,国内井矿盐产量比例逐年提 高,今年产量或将超越海盐。 进口呈放量趋势出口量持续窄幅增长 近年来,国内原盐产能持续增加,对国外进口盐依赖程 度不断减弱。但由于国外原盐质量较好,部分下游离子膜烧 10 碱企业依旧稳定采购国外工业盐,其中以墨西哥及澳大利亚 工业盐为主。今年国内原盐产能继续扩大,原盐市场供应过 剩的局面仍将持续,促使原盐出口量将持续窄幅增长。 下游盈利空间有限原盐行业定价话语权较弱 受经济危机影响,下游两碱行业长期处于不景气氛围下 运行,其市场表现平淡,企业盈利空间有限,并且原盐市场 货源整体供大于求的矛盾依旧存在,以致两碱

14、企业在原盐的 定价中话语权掌控力较强,原盐企业则处于被动地位。 盐碱联合趋势加重盐化工产业综合竞争力提升 随着盐企收购或新建两碱项目趋势加重,大吨位的原盐 转为近距离消化,削弱物流成本,集约利用资源,增加原盐 企业自身利润,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制盐企业亦可通过盐碱 联合经营模式来规避产量波动所带来的经营风险,原盐行业 上下游一体化联合发展模式进一步加深。 二、盐化工产业 我国盐化工用盐占73% ,食用盐占16% ,其它用盐占 11% 。当前,盐化工是我国制盐业发展的决定因素。 以盐为原料的盐化工产业,主要是用来生产纯碱和氯碱 及延伸产品。 受成本的限制, 盐制金属钠并未得到快速发展。 (一)纯碱

15、 1、纯碱行业过剩成为行业商标 纯碱学名碳酸钠, 应用范围较广, 主要用于玻璃、 化工、 11 医药等下游行业。纯碱主要用于平板玻璃,所以国民经济中 纯碱的需求与平板玻璃产量相关性较强。经过多年发展,纯 碱行业早已从之前技术保密型产品,演变至今日行业竞争激 烈、产能严重过剩的基础化工产品,显示出明显的周期特征。 根据不完全统计, 截至2010 年底, 我国共有纯碱产能2400 万吨左右,同年产量为2043 万吨,表观消费量为1885.8 万吨。 2、即使过剩,价格也会暴涨暴跌 2008 年底金融危机时,纯碱价格在短短两个月内下跌 了约50% 左右。在经历了低谷之后,地产行业开工率的好 转以及国

16、内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逐渐使纯碱行业步入复苏 通道,纯碱价格也呈现温和上升状态。在“十一五”最后一年 节能减排降耗要求引发的拉闸限电效应中,纯碱价格经历了 急涨急跌,轻质纯碱从三季度末的1400 元/吨迅速上涨至 四季度中旬的2550 元/吨,同期重质纯碱上涨至2600 元/ 吨。导致价格上涨的原因来自于纯碱企业开工率的降低,导 致产品供应量的直接缩减。一般情况下,每年的一季度是纯 碱的消费淡季,二三季度需求量处升势,四季度需求最为旺 盛,而 2010 年三、 四季度的限电恰恰压缩了纯碱需求最旺 时的供应量。 3、 “电荒”中纯碱价格又起 近年来, 我国火电装机容量增速不足形成的“硬缺电” 、

17、火 12 电企业在煤价高企带来亏损后形成的“软缺电” , 以及旱情蔓延 造成的水电企业“来水”不足,综合效应的叠加令我国当前“电 荒”形势严峻,纯碱价格在供给收缩的逻辑下再次拉涨。 纯碱分布区域更加支撑纯碱价格上涨的逻辑我国纯碱 企业共55 家,华东地区共15 家,占纯碱生产企业总数量 的 27% ,2010 年华东地区纯碱产量772.7 万,占全国总 产量的40% 。2010 年四季度, 国内节能减排限电主要针对 华北区域的钢铁企业,而当前华东地区是国内电荒状况较为 严重的区域。据国家电网预测,京津唐、河北、上海、江苏、 浙江等10 个省级电网将出现电力供需紧张局面。与此同 时,华东地区、华

18、北地区是国内纯碱企业分布最为密集的区 域,所以相对来说,纯碱价格向上的支撑逻辑更强。 综合以上,目前纯碱价格持续处于上升通道中,企业在 “保大压小”的限电调控中,开工率及产销率都处于较高水平, 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内纯碱供需偏紧的格局仍将高位运行。 (二)氯碱 氯碱工业,也指使用饱和食盐水制氯气氢气烧碱的方 法。工业上用电解饱和NaCl 溶液的方法来制取NaOH 、Cl2 和 H2,并以它们为原料生产一系列化工产品,称为氯碱工 业。氯碱工业是最基本的化学工业之一,它的产品除应用于 化学工业本身外,还广泛应用于轻工业、纺织工业、冶金工 业、石油化学工业以及公用事业。近年来,中国氯碱工业迅 13 速发

19、展,原有氯碱企业纷纷扩大了生产能力,一些新的企业 也相继投产, 产能快速提升, 氯碱工业呈现出加速向规模化, 高技术含量方面发展的态势。中国氯碱工业在产能迅速提升 的同时,技术也获得了长足发展,规模化装置增多,装置技 术水平提高,中国氯碱工业呈规模化、高技术化发展态势。 目前我国氯碱行业集中度低(20 10 年烧碱平均产能17 万吨, PVC 为 22 万吨 ),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着力整合,控 制目标是到2015 年烧碱产量2800 万吨,年均增速7% , PVC 产量1500万吨,年均增速8% ,提高有机氯产品产 量。整合中具有规模、资源和技术领先地位的大型集团优势 显现。北美和印度PV

20、C 装置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4.9% 和 92.1% ,呈现连年上升态势,处于07 年以来的高位。预计 未来几年PVC 需求稳定增长,新兴国家需求持续增加。无 论是全球范围内还是国内,未来3-5 年内PVC 需求的增 幅预计都会超越供给,未来氯碱行业景气可期。 三、食盐业 (一)食盐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2001 年, 前国家经贸委盐业管理办公室提出要实行盐业 管理和经营政企分开,打破盐业公司的垄断销售,引入竞争 机制。但是,盐业改革很快便遭遇巨大阻力。 2003年 2 月,前国家经贸委准备再次力推盐业“新政” 时,又遭到部分人士强烈反对,盐改再次“流产” 。此后不久, 14 因国务院机构改革,国

21、家经贸委被撤销,盐业管理划归国家 发改委工业司。 2005 年,国务院出台 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 首次明确提出研究制订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国家发改委提出 要制定改革方案。 2006 年,十一五规划中, 明确提出的深化垄断行业体制 改革的十大行业中,盐业位列其中。 2007 年国家发改委调研后形成草案,但大部制改革后, 发改委工业职能被划出,盐改再度搁浅。 2009 年 3 月,全国两会上,盐业体制改革首次被写入 政府工作报告中。 2009 年 11 月, 发改委和工信部在历经半年多的调研后, 出台了关于推进盐业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 ) , 此次盐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是“政企分开

22、、市场放开、 科学 补碘、加强监管”。 明确了五项改革内容:第一,取消食盐专营管理体制, 即取消食盐生产、运输和批发许可证制度,取消食盐生产和 分配调拨指令性计划,取消调拨批发价和出厂价管理,取消 非食用盐运销管制;第二,推进政企分开,理顺盐业管理体 制;第三,健全法律法规,实施以法治盐;第四,健全供应 保障机制,保证食盐安全;第五,加快盐业结构调整,提升 产业竞争力。 15 但此后,关于盐业改革的时间点、改革模式等在业内引 发争议。改革斗争的焦点在于对“两年过渡期”的争议,共产 生了“急、中、缓”三种意见。 其中, “急”方代表是部分政府部门和制盐企业, 他们希望 加速盐业改革。2009 年

23、 10 月,国内 28 家食盐生产企业签 署报告, 要求对盐业改革实行两年过渡期,2011 年后完全放 开食盐专营。 但另外一些政府部门则认为应该采取温和措施。有发改 委专家表示,取消食盐专营的条件尚不具备,两年期过于仓 促。一份由发改委相关研究所发布的我国盐业体制改革研究 报告则建议,稳妥而行,安排3-5 年过渡期,采取三步走逐 步放开专营制度。这一建议也得到了中国盐业协会的赞同。 而以中盐集团为代表,包括各省的盐业公司在内的一方 则为“缓”方,他们希望放缓盐业改革,要有足够的过渡期, 以确保碘盐的普及率和食盐的质量安全,而且应该打破以省 为单位的分层专营制,实现全国集中统一的特许专营制度,

24、 形成以经济区域为单位,建立大配送中心。 2010 年 5 月,国务院在批转发改委关于 2010 年深化 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推进盐 业管理体制改革,出台盐业管理体制改革意见及相关配套措 施,推动形成新型食盐供给体制和盐业管理体制。 2010 年 10 月底,全国盐业2010 年第二次产销座谈会 16 在北京举行。在会上,中国盐业协会理事长董志华在报告中 称,由于改革的方案还未最终确定,2011 年还将继续执行国 家制定的食盐专营政策。 2011 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未提及盐业改革。 2011 年两会后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第十一篇

25、第四十五章第一节中 提到“推进铁路、盐业等体制改革, 实现政企分开、 政资分开” 。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经济体制改革研究 会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余晖认为,专营肯定会打破,但变 相专营还会存在。虽然表面上放开,但国企可以大量收购盐 场,其他企业则没有这样的实力。 (二)产业发展方向 巩固盐业:按规划完善食盐流通现代化设施,推进 食盐流通现代化。做好居民食用盐、食品加工盐和小工业用 盐的销售和服务,积极引导多品种盐的消费。 拓展物流。在加强食盐流通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可 筹划成立物流公司,尝试社会物流的运营,并开展与社会物 流企业合作,逐步拓展社会物流,积累更多的经验和实力, 从而扩大

26、经营规模。 开发房产。盐业公司都拥有仓库、临街门面、办公 用地、职工住宅等固定资产,这些资产连同其占有的土地资 源,是房地产开发的最优势要素。这些闲置土地和可改造的 17 房产,为发展房地产沉淀了宝贵的资源。 发展旅游。充分利用盐业行业现有的资金、人力、 技术和场地优势,投资服务经济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培育盐 业新的增长点。 建设中国盐业科技研发中心,进行盐产品的深度开发和 加工、海洋化工经济的循环利用、海水淡化、海洋药物及盐 系列化妆品的研发。 “文化兴盐”战略,加快盐业文化产业发展,建设一系列 的盐业文化风情旅游项目。其中,盐业展览馆、盐业博物馆 项目,更加吸引人的还是煮海遗址、盐帮菜馆、盐

27、疗、盐浴 等项目,这些项目将实景再现古代的盐业生产原景。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建设“国际流通链” 。 “请进 来”,就是引进国际上盐业强国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生产技术, 提高青岛盐业的现代化生产水平。“走出去”就是利用人力、 技 术的相对优势,到一些盐业生产水平较低的国家去开拓市 场。非洲有广阔的海岸线,适合原盐生产,但由于生产技术 落后,原盐产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我们可以参与开发。 四、盐产业的其他消费 我国盐消费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主要体现在盐化工耗 盐比例过大; 道路除雪等行业的消费比例过低(美国融雪耗盐 达到 1900 万吨 ); 卤水直接消费比例过低(如美国达到51%) , 而

28、我国液体盐消费比例只有10% 左右,可见我国盐业的产品 18 结构不尽合理。在其他盐产业方面尚有可做文章之处。 第三部分国内主要盐业公司介绍 中国盐业总公司 2008 年主要经济指标:资产规模达到260 多亿元,营 业收入 135 亿元,利润总额6 亿多元,盐产量超过1200 万 吨,盐化工产品总吨位超过150 万吨,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制 盐企业和中国500 强企业。 江苏省盐业集团 公司现有在职职工6756 人,注册资本8 亿元,资产总 额 40 亿元。 2008 年主要经济指标:年销售盐及盐化工产品300 万 吨以上,年销售额达27 亿元,年创利税4.6 亿元以上,利 润 2.5 亿元(估值

29、)。 2010 年目标:盐及盐化工产品产量500 万吨,资产总 额 50 亿元,销售收入50 亿元,利润总额5 亿元。 湖南省轻工盐业集团 集团注册资本为5.4 亿元,集团在职员工7696 人。 2008 年主要经济指标: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9.6 亿元, 利润总额1.4 亿元,年末资产总额达到18.15 亿元,所有者 权益 10.94 亿元。 19 广东省广盐集团 2008 年主要经济指标: 2008 年盐的总销量实现118.56 万吨,同比增长8.64% ,其中小包装食盐销量39.58 万吨, 同比增长 4.33% , 多品种盐销量13 万吨,同比增长 69.89% ; 销售收入 13.5

30、亿元,同比增长15.4 ;总利润1.14 亿元, 在消化了历史遗留资产损失后,同比仍有所增长;碘盐覆盖 率 93.13 ,合格碘盐食用率90.05 。 浙江省盐业集团: 2009 年主要经济指标:产盐量:18 万吨;销售量:93 万吨,争取超百万吨;实现销售收入:全行业13 亿元以上, 力争达到15 亿元以上,其中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实现销售 收入 12 亿元以上, 力争达到 14 亿元以上; 集团公司和所属 企业实现利润:1.2 亿元以上;净资产收益率:10以上。 全省盐产品合理库存达到35 万,其中销区20 万吨,产区 10 万吨,省级食盐储备总量达到5 万吨。 安徽省盐业总公司 2008

31、年主要经济指标:销售总收入27.3 亿元,同比增 长 22.4% ;实现增加值4.9 亿元,同比增长6.52% ;利税总 额 2.5 亿元,其中实现利润1.36 亿元,同比增长13.33% , 2009 年目标:全年销售规模实现30 亿元,利税总额达到2.8 亿元,年人均收入增长10% ,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5% ,国 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115% 。 20 山东省盐业总公司 2008 年主要经济指标:生产企业工业总产值可达70 亿 元、产品销售收入40 亿元,实现利税5.5 亿元、利润2.5 亿元;批发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9 亿元、利税1.9 亿元、利 润 7400 万元。 2009 年目标:全

32、省盐业生产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5 亿 元,全行业实现利税8.2 亿元。批发企业利润增长力争达到 10% 。 四川省盐业总公司 2008 年主要经济指标:全省盐产量460 万吨,盐销量 470 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全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8 亿 元,同比增长11.5% ;主营业务收入25.5 亿元,同比增长 12.3% ;产销企业利润总额达到2.4 亿水平,其中省盐业总 公司实现销售总值超过10 亿元、利润超过1.1 亿元。 江西省盐业集团 2008 年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量 10 多亿元,净资产 5.5 亿元,利润总额超过1 亿元。 2010 年目标:实现销售收入20 亿元,资产总额20

33、亿 元,实现利税总额2 亿元。 湖北省盐业总公司 2008 年主要经济指标:资产总额超过15 亿元,实现销 售收入 16.1 亿元。 21 2010年集团盐产量达到135 万吨,含参股企业,2010 年湖北盐业集团生产规模达到720 万吨(含液体盐110 万 吨) ;省内市场各类盐销售量达到60 万吨;销售收入达到35 亿元,含参股企业,2010 年湖北盐业集团销售收入达到50 亿元;利税总额达到2.72 亿元,含参股企业,2010 年湖北 盐业集团利税总额达到5 亿元。 重庆市盐业(集团)公司 现有职工 1600 余人,年末资产11.55 亿元。 2008 年主要经济指标:实现销售收入11.

34、5 亿元,其中非盐 商品销售收入2 亿元。共实现利润5529 万元。 实现税金 5078 万元。 福建省盐业公司 2007 年主要经济指标:全省生产原盐42.34 万吨,省 内盐产品总销售量为44.39 万吨,省内食盐全年销售38.64 万吨。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756 万元,利税总额8463 万元,利润4000 余万(估值)。 中盐上海市盐业公司 2007 年主要经济指标:公司销售额超过2 亿元,销售 各类盐产品24 万吨,实现利润3500 万元。 中盐北京市盐业公司 2008 年主要经济指标:公司总资产1.8 亿元,营业额 2.2 亿元左右,利润3500 万左右。 22 山西省盐业公司

35、 2008 年主要经济指标:自有资金2.4 亿元、固定资产 2.22 亿元、2008 年实现销售收入近6 亿元、利润 3300 多万 元。 贵州省盐业集团公司 集团公司注册资本1.68 亿元。 2007 年主要经济指标:集团资产总额近7 亿元;净资 产近 4 亿元;销售收入超过7 亿元,实现07 年利润3264 万元,实现税利7678 万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106 。 中盐甘肃省盐业集团公司 甘肃省盐业集团总资本1 亿多元,总资产3 亿多元,从 业员工 2100 多人。 2007 年主要经济指标:销售收入2.4 亿元,实现利润 1,600 万元。 广西壮族自治区盐业公司 现有在职职工1050

36、 多人,总资产4.23 亿元。 2004 年主要经济指标:全区盐品销量29.47 万吨 ,实现 销售收入 3.34 亿元 ,利税总额 3334 万元,利润 1800 万左右 (估值)。 内蒙古自治区盐业公司 2008 年主要经济指标:总资产3.71 亿元,固定资产原 值 1.72 亿元。销售收入3.81 亿元,上缴税金3800 万元, 23 实现利润 2200 万元。 河北省盐业专营总公司 目前公司有11 家分(子)公司,在职员工550 多人 2007 年主要经济指标:年销售各类盐60 多万吨,销售 收入突破 5 亿元,利润3000 万左右(估值) 。 宁夏回族自治区盐业公司 2007 年主要

37、经济指标:全年实现销售收入7155 万元; 实现利润 674 万元。 河南省盐业总公司 全省年生产盐产品300 万吨,从业人员2.6 万人,其中 直接从事盐业经营管理的人员1.3 万人。 2007 年主要经济指标: 全省制盐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 值 4.2 亿元,同比增长40% 。其中工业增加值1.8 亿元,同 比增长 29% 。盐业流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6.41 亿元。 全行 业实现利税1.63 亿元。 备注:湖北省近年数据难以搜寻,河南、陕西盐业参照 公务员管理,不具备可比性。 第四部分大连盐业 一、大连市盐业公司 位于中国最大的海盐产区之辽东半岛的南端,成立 24 于 1991 年,是国

38、家授权具有食盐批发专营权的国有企业, 且为大连市唯一的食盐专营企业,主营食盐、渔业用盐、 工业用盐及多品种盐(“美康达”牌),集产盐、供盐、销盐为 一体,形成多元化经营的经济实体。资产总额 3.6 亿人民币、 各种盐年销量达22 万吨。 2009 年, 经市有关部门批准决定以协议方式转让部分国 有产权给中国盐业总公司作为出资;以存量资产吸引增量资 产方式吸收自然人出资,转让、增资后将大连市盐业公司改 建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6776.06 万元,其中,大连市 工业资产经营公司(经大连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 员会授权持有)以存量资产出资3455.79 万元,占注册资本 的 51% ;中国

39、盐业总公司以货币协议受让存量资产出资 1355.21 万元,占注册资本的20% ,杨帆等14 名自然人以 货币增量出资1965.06 万元,占注册资本的29% 。 目前大连市实行政企分开的盐业管理体制,盐业管理独 立于辽宁省盐务管理局,接受其业务指导,以大连市政府为 主。 大连市盐业管理处(加挂市黄金管理办公室牌子)是大 连市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局)内设机构,正处级建制,大 连市经济委员会是大连市行政区域内的盐业行政管理部门, 具体工作由盐业管理处负责实施。 大连市盐业公司负责落实食盐专营工作,担负着大连市 25 居民所需食盐供给和两碱工业盐以外的其他盐品种的供应。 大连市盐政稽查支队为大连市

40、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 局)直属的市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正处级建制,稽查 支队受市经济委员会委托,统一负责全市行政区域内的盐政 稽查工作。 成员企业 大连开发区盐业有限公司、大连旅顺口区盐业有限公 司、庄河市盐业有限公司、瓦房店市盐业有限公司、普兰店 市盐业有限公司、大连新春多品种盐有限公司、大连食盐分 装厂、大连市金州盐业有限公司、大连制盐设计研究所、大 连市天赐百味商贸有限公司、长海县盐业配送站。 二、大连复州湾盐场 大连复州湾盐场始建于1848 年,现已发展成以海盐生 产为主、集海盐深加工、盐化工生产、盐田资源综合利用、 房地产开发于一体的国有盐业大型企业,是东北地区规模最 大的两碱化

41、工用盐及民食用盐的供应基地,是大连市惟一的 国家食盐定点生产企业。 2009 年经大连市政府同意、大连市国资委7 月 16 日批 准,大连复州湾盐场改建为国有独资公司,名称变更为大连 盐化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8565 万元人民币。下属一到 八分厂、金城化工厂、五岛化工厂、金城运输站、五岛运输 站、修配厂、南海工程指挥部、职工医院、水产制品厂、制 26 卤公司。 盐场场区毗邻瓦房店松木岛化工园区和长兴岛临港工 业区,拥有完善的铁路和公路运输网络,公路与沈大高速公 路相接,距沈大高速公路炮台出口和202 国道仅 16 公里。 铁路与长大铁路干线相连,加上大连的港口优势,产品运输 快捷方便。 盐场

42、下属 24 个单位和部门, 有员工 2300 余人,其中工 程技术人员279 人。平均年产海盐80 万吨以上,加工食用 盐 25 万吨以上,均占东北地区生产总量的1/3 以上。 场区地处辽东半岛西南沿海,占地175 平方公里,素有 “百里银滩”之称。所依托的海区无工业污染,资源丰富,气 候适宜,具有生产优质海盐和进行水产养殖的自然优势。现 有海盐、盐化工和水产养殖三大系列优质产品近20 种,其 中盐系列产品主要有工业盐、真空再制精盐、粉洗精盐、粉 碎洗涤盐、日晒盐、融雪盐、渔盐、畜牧盐、腌渍盐等;盐 化工产品主要有白色氯化镁、黄色氯化镁、融雪剂、溴素、 硫酸镁、氯化钾等;水产养殖品有水产品育苗、养殖对虾、 蜢虾酱等。产品畅销东北等国内地区,远销日本、朝鲜、加 拿大、荷兰、以色列等30 多个国家和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