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卫版第3版内科护理学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教案第一节概述【目的要求】1、掌握病人主观资料和客观资料的收集方法,常用实验室检查的应用O2、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呼吸系统疾病病人进行护理评估。【教学内容】1、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及特点。2、呼吸系统常用实验室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3、肺的各种防御机制。4、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二节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目的要求】1、掌握“清理呼吸道无效气体交换受损的护理措施。2、熟悉呼吸系统常见症状的发生原因和临床特征。3、熟悉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诊断,根据护理诊断提供有关护理措施。【教学内容】1、呼吸系统常见症状与体征。2
2、呼吸系统疾病有关的护理诊断及相关因素:清理呼吸道无效、气体交换受损、活动无耐力、焦虑、知识缺乏、低效性呼吸型态、有窒息的危险等。3、呼吸系统常见症状的发生原因和临床表现。4、有效排痰的护理:如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湿化和雾化疗法、胸部叩击与胸壁振荡、体位引流、机械吸痰等。【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三节急性呼吸道感染【目的要求】1、掌握改善症状的各项护理措施。2、熟悉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改变。3、熟悉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治疗目的。4、了解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教学内容】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3、
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4、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的诊断要点及治疗要点。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常用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6、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保健指导。【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四节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和肺源性心脏病一、慢性支气管炎【目的要求】1、掌握治疗原则、主要症状的护理措施及综合防治措施。1、熟悉慢性支气管炎的实验室检查、治疗。2、了解常见病因,熟悉临床表现和分型、分期。【教学内容】1、与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相关的因素。2、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实验室检查项目及特点。3、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要点。4、慢性支气管炎各
4、期的治疗原则。5、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和体征。6、“清理呼吸道无效”的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护理计划。7、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保健指导。二、阻塞性肺气肿【目的要求】1、掌握改善症状的各项护理措施。2、熟悉阻塞性肺气肿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改变。3、了解阻塞性肺气肿的促成因素和发生机制。4、了解阻塞性肺气肿的治疗目的。【教学内容】1、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实验室检查特点:胸部X线检查、肺功能检查和动血气分析。2、阻塞性肺气肿的诊断要点。3、阻塞性肺气肿的治疗要点。4、阻塞性肺气肿的常见并发症。5、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生机制。6、阻塞性肺气肿的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7、阻塞性肺气肿的保健指导。三、肺源性心脏病
5、目的要求】1、掌握改善症状的各项护理措施。2、熟悉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改变,3、了解肺源性心脏病的促成因素和发生机制、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目的。【教学内容】1、肺源性心脏病的定义。2、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3、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4、肺源性心脏病的实验室检查。5、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要点及治疗要点。6、肺源性心脏病的常用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7、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保健指导。【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五节支气管哮喘【目的要求】1、掌握哮喘的防治方法与护理。2、熟悉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的症状和体征,临床分期、分级,常用平喘药物作用与副作用。3、了解支气管哮喘的实验室检查。4、了
6、解哮喘的发生机制,认识其发作与某些诱发因素有要关系。【教学内容】1、与支气管哮喘发作有关的诱发因素。2、支气管哮喘实验室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3、支气管哮喘的诊断要点。4、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5、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的典型症状和体征。6、支气管扩张剂、抗炎类平喘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证和不良反应。7、“气体交换受损”、“清理呼吸道无效“知识缺乏”护理计划、护措施,尤其是药物的合理选择、雾化吸入器的正确使用。8、支气管哮喘保健指导:解期避免诱发因素、自我监测、掌握正确的药物使用技术、全身锻炼等。【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六节支气管扩张【目的要求】1、掌握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的护理措施。2、掌握体位引流的护理
7、大咯血窒息的病情观察和抢救。3、熟悉治疗及护理过程。4、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教学内容】1、支气管扩张症的的病因、常见并发症。2、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要点。3、支气管扩张症的治疗要点。4、支气管扩张症的发生机制5、支气管扩张症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6、支气管扩张症的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7、支气管扩张症的保健指导。第七节肺炎【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目的要求】1、掌握肺炎的护理。2、熟悉各种肺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要点,3、了解各种因素与肺炎的关系【教学内容】1、肺炎的病因分类。2、肺炎的诊断要点。3、肺炎的治疗要点。4、肺炎球菌肺炎、葡萄球菌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革生阴性杆菌肺炎、肺炎支原体肺
8、炎及军团菌肺炎主要临床表现。5、各型肺炎抗生素治疗原则,直点说明肺炎球菌肺炎的治疗方法。6、各型肺炎实验室检查的特点。7、肺炎病人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8、肺炎病人的保健指导。【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八章肺脓肿【目的要求】1、掌握肺脓肿的护理。2、熟悉肺脓肿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要点,3、了解肺脓肿的发病原因。【教学内容】1、肺脓肿的病因分类及发病机制。2、肺脓肿的临床表现。3、肺脓肿实验室检查的特点。3、肺脓肿的诊断要点及治疗要点。5、肺脓肿病人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6、肺脓肿病人的保健指导。【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九节肺结核【目的要求】1掌握结核病的药物治疗和消毒隔离,尤其是疾病的
9、预防。2、了解肺结核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基本病理改变及转归,理解疾病发生与变态反应和免疫力的关系。【教学内容】1、结核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2、肺结核病的基本病理改变与病变转归。3、肺结核病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尤其是细菌学检查和结素试验的临床意义及评价。4、肺结核的诊断要点:临床诊断中的分类法、转归的3个分期。5、肺结核的临床分型与各型特点。6、肺结核病的主要临床表现。7、抗结核病的药物治疗原则及其理论依据。8、对症治疗和手术治疗原则。9、常用抗结核病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和护理观察,化疗方法和方案选择。10、为“营养失调”病人提供饮食护理。11.肺结核病人的保健指导。【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十节原发性
10、支气管肺癌【目的要求】1、掌握肺癌的护理,包括护理评估与护理措施。2、熟悉肺癌的临床表现,包括由原发肿病引起的症状、肿瘤局部扩张引起的症状、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和肺癌的肺外表现。3、熟悉肺癌的治疗原则。4、了解与肺癌发病有关的危险因素、临床分类和实验室检查。【教学内容】1、了解肺癌的流性病学概况。2、与肺癌发病有关的危险因素。3、肺癌的病理分类,包括解剖分类和细胞学分类。4、肺癌的诊断要点,尤其是肺癌的早期信号。5、肺癌的实验室检查项目、临床意义及评价。6、区别肺癌的各种临床表现,包括原发病症状、肿瘤局部扩展引起的症状和肿病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7、肺癌的治疗原则,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的适
11、应证与选择。8、肺癌病人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9、肺癌出院治疗病人和肺癌高危人群的保健指导。【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十一节胸腔积液【目的要求】1、掌握胸腔积液的护理。2、熟悉胸腔积液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要点。3、了解胸腔积液产生于吸收机制。【教学内容】1、胸腔积液产生与吸收机制。2、胸腔积液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3、胸腔积液的临床表现。4、胸腔积液的实验室检查。5、胸腔积液的诊断要点及治疗要点。6、胸腔积液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7、胸腔积液的保健指导。【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十二节自发性气胸【目的要求】1、掌握自发性气胸的护理,重点是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2、熟悉临床症状与体征,常用治疗方
12、法。3、了解自发性气胸的发生机制,临床类型。【教学内容】1、自发性气胸的病因。2、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表现特点。3、自发性气胸的X线特征。4、自发性气胸一般治疗、排气治疗、胸腔粘连术、手术治疗的适应证。5、自发性气胸的发病机制。6、气胸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7、气胸病人的保健指导。【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十三节呼吸衰竭【目的要求】1、掌握呼吸衰竭的症状评估和综合护理措施,点是1疗护理、呼吸兴奋剂用药护理、保持气道通畅的护理。2、熟悉缺策和二场化碳潴留的发生机制,缺场和二制化碳潴留对机体的影响。3、了解呼吸衰竭的分类、常见病因。【教学内容】1、呼吸衰竭的临床分类法,重点是动脉血气分类法。2、呼吸
13、衰竭的病因。3、呼吸衰竭的诊断要点。4、呼吸兴奋剂治疗的适应证、使用方法和用和主要不良反应。5、缺和二场化碳潴留对机体的影响。6、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解释其发生机制。7、呼吸衰竭制疗的目的、指证和给方法。8、呼吸衰竭缺制和二1化碳潴留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改变。9、酸碱失衡的血气改变和实验室变化。10、呼吸衰竭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11.慢性呼吸衰竭媛解期康复护理的保健指导。【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十五节呼吸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目的要求】1、掌握动脉血采集和血气分析的适应症、护理。2、掌握胸腔穿刺术的适应症及护理。3、熟悉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护理。【教学内容】1、动脉血采集和血气分析的适应症。2、动脉血采集和血气分析的护理3、胸腔穿刺术的适应症。4、胸腔穿刺术的护理。5、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的适应症、禁忌症。6、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的护理。【教学方法】实验、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