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层)抗震计算书要点.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968663 上传时间:2020-01-21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725.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层)抗震计算书要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五层)抗震计算书要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五层)抗震计算书要点.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五层)抗震计算书要点.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五层)抗震计算书要点.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层)抗震计算书要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层)抗震计算书要点.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作用计算 课程名称: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学生姓名: * * 学号: * 专业班级:土木工程 10-2 指导教师: * 2013 年 6 月 1 日 成绩 课 程 设 计 任 务 书 设计题目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作用计算 学生姓名* 所在学院土建学院专业、年级、班土木工程 *-2 设计要求:根据给定的某框架结构基本参数,充分考虑混凝土结构抗震要求,合理选择构 件截面尺寸,选择轻质填充墙,按照给定的楼面可变荷载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根据给定 的场地条件,抗震分组及设防要求,运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各层地震剪力,验算楼层的层间 位移是否满

2、足需要。分别计算一榀框架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下和水平地震作用下结构内力, 将结果列表并绘制相应的内力图,最后完成考虑水平地震不同方向下内力与重力荷载代表 值下内力的组合,将结果列表说明。 学生应完成的任务:在接受任务书和相关参数后,进行结构布置,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 运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各层地震剪力,验算楼层的层间位移是否满足需要,计算一榀框架在 重力荷载代表值下和水平地震作用下结构内力,最后完成考虑水平地震不同方向下内力与 重力荷载代表值下内力的组合。最终提交课程设计计算书1 份。 参考文献: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刘伯权;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年 1 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

3、010 ).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 ,李爱群、高振世;中国建工出版社,2005 年 1 月. 工作计划: 1、 进行结构布置,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1 天; 2、 运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各层地震剪力,验算楼层的层间位移是否满足需要,1 天; 3、 计算一榀框架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下和水平地震作用下结构内力,1 天; 4、 最后完成考虑水平地震不同方向下内力与重力荷载代表值下内力的组合,1 天; 5、 修改计算书格式,提交课程设计计算书1 份, 1 天。 任务下达日期:2013 年 5 月 27 日 任务接受日期:2013 年 5 月 27 日 指导教师(

4、签名) :学生(签名):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结构的选型与布置 1 1. 结构选型 1 2. 结构布置 1 三、框架计算简图及梁柱线刚度 2 1. 梁、柱截面尺寸估算 2 2. 框架柱截面尺寸 2 3. 确定框架计算简图 3 4. 框架梁柱的线刚度计算 3 四、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4 1. 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 4 2. 横向 D值的计算 5 3. 结构基本自振周期计算 6 4. 多遇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6 5. 框架地震内力计算 7 五、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9 1. 作用于屋面处均布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9 2. 作用于楼面处均布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9 3. 由均布荷载代表值在屋面处引起固

5、端弯矩. 10 4. 由均布荷载代表值在楼面处引起固端弯矩. 10 六、内力组合 . 15 七、设计体会及今后的改进意见. 17 八、参考文献 . 17 1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某办公楼。 (2)工程数据:平面尺寸为12.940.8mm,5层,室内外高差为0.6m, 走廊 宽度为3.3m。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3)基本雪压: 2 0.35/ o skNm, 地面粗糙程度为 B 类。 二、结构的选型与布置 1.结构选型 本建筑只有5层,为了使结构的整体刚度较好,楼面、屋面、楼梯等均采用 现浇结构。基础为柱下独立基础。 2.结构布置 高层框架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梁柱抗侧力体系,框架梁、柱

6、中心线宜重合。 当 梁柱偏心距大于该方向柱宽的1/ 4时,宜采取增设梁的水平加腋等措施。本办公 楼的结构平面如图1 所示。 框架结构房屋中,柱距一般为510mm,本建筑的柱距为5.1m。根据结构 布置,本建筑平面除个别板区格为单向板外,其余均为双向板。 本建筑由于楼面 活荷载不大,为减轻结构自重和节省材料起见,楼面板和屋面板的厚度均取 120mm。 本建筑的材料选用如下: 混凝土:采用30C; 墙体:面荷载为 2 2.4/kNm; 楼面:房间面荷载为 2 2.0/kNm,走廊面荷载为 2 2.5/kNm; 2 图 1 结构布置平面 三、框架计算简图及梁柱线刚度 图 1 所示的框架结构体系纵向和

7、横向均为框架结构,是一个空间结构体系, 理应按空间结构进行计算。 但是,采用手算和借助简单的计算工具计算空间框架 结构太过复杂,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允许在纵、横两个方向将其按 平面框架计算。 本例中只作横向平面框架计算, 纵向平面框架的计算方法与横向 相同,故从略。 本建筑中,横向框架的间距均为5.1m,荷载基本相同,可选用一榀框架进行 计算与配筋, 其余框架可参照此榀框架进行配筋。现以轴线的框架为例进行计 算。 1.梁、柱截面尺寸估算 框架横梁截面尺寸 1111 ()()4800(267 600),=550 188188 1111 ()550(183 275),250 3232 hlm

8、mhmm bhmmbmm 取 =()取 2.框架柱截面尺寸 底层柱轴力估算: 假定结构每平方米总荷载设计值为12kN, 则底层中柱的轴力设计值约为: 124.85.1 51468.8NkN 3 若采用30C混凝土浇捣, 14.3 c fMPa,500500bhmmmm假定柱截面尺寸 则柱的轴压比为: 1468800 0.410.75 14.3500500 c N f bh 故确定取柱截面尺寸为500500bhmmmm。 框架梁、柱编号及其截面尺寸如图1 所示。为了简化施工,各柱截面从底层 到顶层不改变。 3.确定框架计算简图 框架的计算单元如图1 所示。框架柱嵌固于基础顶面,框架梁与柱刚接。

9、由于各层柱的截面尺寸不变, 故梁 跨等于柱截面形心轴线之间的距 离。层底柱高从基础顶面算至二层 楼面,室内外高差为0.600m,基 础 顶 面 至 室 外 地 坪 通 常 取 0.500m,故基顶标高0.000m的 距离定为1.100m, 二层楼面标高 为 5.1m, 故底层柱高为 6.2m。其余 各层柱高从楼面算至上一层楼面 ( 即层高 ) ,故均为 3.6m。由此可绘 出框架的计算简图如图2 所示。 4.框架梁柱的线刚度计算 由于楼面板与框架梁的混凝 土一起振捣,对于中框架梁02II。图 2 框架的计算简图 左跨梁 : 73 4 1 3.0 1020.25 (0.55) 12 =4.3 1

10、0 4.8 EI ikN m l 左跨梁 4 中跨梁: 73 4 1 3.0 1020.25 (0.55) 12 =6.3 10 3.3 EI ikN m l 中跨梁 右跨梁: 73 4 1 3.0 1020.25 (0.55) 12 =4.3 10 4.8 EI ikN m l 左跨梁 AD轴底层柱: 7441 /3.0 10(0.5) 6.22.5 10 12 iEI hkN m 底柱 AD轴其余各层柱: 744 1 /3.0 10(0.5) 3.64.3 10 12 iEI hkN m 余柱 =1.0i余柱 令,则其余各杆件的相对线刚度为: 4 4 4.3 10 1.0 4.3 10 i

11、 左跨梁 4 4 6.3 10 =1.46 4.3 10 i 中跨梁 4 4 4.3 10 =1.0 4.3 10 i 右跨梁 4 4 2.5 10 =0.58 4.3 10 i 底柱 四、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该建筑物的高度为19.540mm, 以剪切变形为主, 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均匀 分布,故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 1.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 屋面处重力荷载代表值 =结构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 +0.5雪荷载标准值 5 楼面处重力荷载代表值 =结构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 +0.5楼面活荷载标准值 其中结构和构配件自重取楼面上下各半层层高范围内(屋面处取顶层的一 半)的结构及构配件自重,如表1

12、。 表 1 房屋各项荷载 屋盖 屋面恒载 1578.96kN 雪荷载 2 0.35/kNm女儿墙562.8kN 第二层 至第五 层 楼盖 1578.96kN 楼面 2 2 2.0/ 2.5/ kNm kNm 恒: 活: 墙 (549.01062.9)kN 柱 783.0kN 梁 653.9kN 第一层 楼盖 1578.96kN 楼面 2 2 2.0/ 2.5/ kNm kNm 恒: 活: 墙 (819.01585.6)kN 柱 1368.0kN 梁 653.9kN 5=1578.96 0.5 0.35 5.1 8 (4.8 2 3.3) 562.8 0.5 (549.0 1062.9 783.

13、0) 653.9 =4085.14 G kN 432 1578.96 0.5 2.0(4.8 5.1 14)2.5 (4.8 5.1 23.5 5.1 8)(549.0 1062.9 783.0 653.9) 5200 GGG kN 1 1578.96 0.5 2.0 (4.8 5.1 14) 2.5 (4.8 5.1 23.5 5.1 8)0.5 (549.0 1062.9 783.0 1585.6 1368) 653.9 5888.8 G kN 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为 12345=4085.3 520035888.8=25574.1GGGGGGkN 2.横向 D 值的计算 如表 2 和表 3。

14、 表 2 横向 2 至 5 层 D值计算 构件名称 2 b c i i i 2 i i 2 12 (/) c DikNm h 数量 (/)D kNm A轴柱1 0.33 13139 9 118251 B轴柱2.46 0.55 21898 9 197082 C轴柱2.46 0.55 21898 9 197082 D轴柱 1 0.33 13139 9 118251 630666/DkN m 6 表 3 横向首层 D值计算 构件名称 b c i i i 0.5 2 i i 2 12 (/) c DikNm h 数量 (/)D kNm A轴柱1.72 0.597 6888 9 61992 B轴柱4.2

15、4 0.760 8752.5 9 78772.5 C轴柱4.24 0.760 8752.5 9 78772.5 D轴柱1.72 0.597 6888 9 61992 281529/DkN m 3. 结构基本自振周期计算 结构基本自振周期有多种计算方法, 下面用假想顶点位移法计算结构基本自 振周期,列表计算如表4。 表 4 假想顶点位移 T u计算结果 层次 () i G kN() i G kN(/)D kNm() i u m() i u m 5 4085.3 4085.3 630666 0.0065 0.1662 4 5200 9285.3 630666 0.0147 0.160 3 5200

16、 14485.3 630666 0.0230 0.145 2 5200 19685.3 630666 0.0312 0.122 1 5888 25573.3 281529 0.0908 0.0908 结构基本自振周期考虑非结构墙影响折减系数0.6 T , 则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为: 1=1.7 1.70.60.14010.42 TT Tus 4.多遇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由于该工程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 度,场地土为 1 I类,设计地震分组为 第一组,由表查得 max=0.16, 0.25 g Ts =0.850.8525574.121738.0 eqE GGkN 由于 g1 , g TTT故 g

17、0.9 12max 1 0.25 =()()1.0 0.160.10 0.42 r T T 。 1 0.421.41.40.250.35 g TsTs 需要考虑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的影响,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 1 =0.080.070.080.420.07=0.10 n T 7 如图 3 所示,对于多质点体系,结构底部总纵向水 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k1 =0.1021738.0=21738.0 Eeq FGkN 附加顶部集中力: n 0.102173.8217.38 nEK FFkN 质点 i 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楼层地震剪力及楼 层层间位移的计算过程如表5。 图 3 楼层水平地震作用标准

18、值 表 5, ii F V和 i u的计算 层次 () iG kN()iHmiiG HiiG H()iF kN()iV kN D ()iu m 5 4085.3 20.6 84157.2 329702.8 716.76 716.76 630666 0.0011 4 5200 17 88400 329702.8 524.52 1241.28 630666 0.0020 3 5200 13.4 69680 329702.8 413.46 1654.74 630666 0.0026 2 5200 9.8 50960 329702.8 302.43 1957.17 630666 0.0031 1 58

19、88 6.2 36505.6 329702.8 216.63 2173.8 281529 0.0077 楼层最大位移与楼层层高之比为 0.007711 6.2805550 i u h 满足位移要求。 5. 框架地震内力计算 框架柱剪力和柱端弯矩计算采用D 值法,计算过程件和结果见表6 和表 7。 其中反弯点相对高度 y值查表求得。 表 6 横向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 A 轴框架柱剪力和柱端弯矩的计算 层次() i V kN Dim D/ im DD() im VkN()y m () C M kN m 上 () C M kN m 下 5 716.76 630666 13139 0.021 11.65

20、 0.35 35.25 18.96 4 1241.28 630666 13139 0.021 23.89 0.45 51.62 42.23 3 1654.74 630666 13139 0.021 33.54 0.45 66.41 54.33 2 1957.17 630666 13139 0.021 40.60 0.45 80.39 65.77 1 2173.8 281529 6888 0.024 52.17 0.65 113.21 210.25 8 表 7 横向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 B 轴框架柱剪力和柱端弯矩的计算 层次() iV kN D imD/imDD()imVkN ()y m () C

21、 M kN m 上 () C M kN m 下 5 716.76 630666 21898 0.035 25.09 0.425 51.94 38.39 4 1241.28 630666 21898 0.035 43.44 0.45 86.01 70.37 3 1654.74 630666 21898 0.035 55.90 0.50 100.62 100.62 2 1957.17 630666 21898 0.035 67.66 0.50 121.79 121.79 1 2173.8 281529 8752.5 0.031 67.39 0.55 188.02 229.80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

22、弯矩、剪力和轴力图如图4、图 5 和图 6。 图 4 弯矩图图 5 剪力图 9 图 6 轴力图 五、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1. 作用于屋面处均布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4.854.85 1.2(0.12252250.250.55)1.4(0.50.352) 2828 15.66/ AB q kNm 3.353.35 1.2(0.12252250.250.55)1.4(0.50.352) 2828 12.06/ BC q kNm CDAB qq 2. 作用于楼面处均布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4.85 1.20.12252250.250.552.4(3.60.55) 28 4.85 1.4(0.52.02)

23、 28 27.91/ AB q kNm 3.353.35 1.2(0.12252250.250.55)1.4(0.52.52) 2828 15.16/ BC q kNm 10 4.85 1.2 0.1225250.250.552.4(3.60.55) 28 4.854.85 1.4(0.52.50.52.0) 2828 23.03/ CD q kNm 3. 由均布荷载代表值在屋面处引起固端弯矩 2 , , 2 , , , , 4.8 15.6630.07 12 30.07/ 3.3 12.0610.94 12 10.94 g AW BW g BW AW g BW CW g CW BW gg C

24、W DWAW BW gg DW CWBW AW MkN m MkNm MkN m MkN m MM MM 4. 由均布荷载代表值在楼面处引起固端弯矩 2 , , 2 , , 4.8 27.9153.59 12 53.59 3.3 15.1613.76 12 13.76 g AW BW g BW AW g BW CW g CW BW MkN m MkN m MkN m MkN m 2 , , 4.8 23.0344.22 12 44.22 g CW DW g DW CW MkN m MkN m 用弯矩分配法求解重力荷载代表值下的弯矩,首先奖各节点的分配系数填在 相应的方框内,将梁的固端弯矩填写在

25、框架的横梁相应位置,然后将节点放松, 把各节点不平衡弯矩同时进行分配。计算图表如图7、图 8、表 8 至表 14。 表 8 重力荷载代表值下AB跨梁剪力计算 层次(/)q kNm()l m() 2 ql kN() M kN l 2 () A qlM V l kN 2 () B qlM V l kN 5 15.66 4.8 37.58 1.84 35.74 39.42 4 27.91 4.8 66.98 1.58 65.4 68.56 3 27.91 4.8 66.98 1.56 65.42 68.54 2 27.91 4.8 66.98 1.45 65.53 68.43 1 27.91 4.8

26、 66.98 2.50 64.48 68.48 11 表 9 重力荷载代表值下BC跨梁剪力计算 层次(/)q kNm()l m() 2 ql kN() M kN l 2 () B qlM V l kN 2 () C qlM V l kN 5 12.06 3.3 19.90 0 19.9 19.9 4 15.16 3.3 25.01 -0.16 25.17 24.85 3 15.16 3.3 25.01 -0.16 25.17 24.85 2 15.16 3.3 25.01 -0.16 25.17 24.85 1 15.16 3.3 25.01 0.98 24.03 25.99 表 10 重力荷

27、载代表值下CD跨梁剪力计算 层次 (/)q kNm()l m() 2 ql kN() M kN l 2 () B qlM V l kN 2 () C qlM V l kN 5 15.66 4.8 37.58 -2.06 39.64 35.52 4 23.03 4.8 55.27 -0.79 56.06 54.48 3 23.03 4.8 55.27 -0.88 56.15 54.39 2 23.03 4.8 55.27 -0.79 56.06 54.48 1 23.03 4.8 55.27 -2.13 57.4 53.14 表 11 重力荷载代表值下 A 柱轴向力计算 层次截面 横梁 传剪 力

28、 纵墙 重 纵梁 重 纵梁 上板 恒载 纵梁 上板 活载 柱重 () N kN()kN 柱轴力 5 1-1 35.74 26.72 15.81 19.44 12.96 21.75 110.67 110.67 2-2 132.42 132.42 4 3-3 65.4 33.67 15.81 19.44 12.96 21.75 147.28 279.7 4-4 169.03 301.45 3 5-5 65.42 33.67 15.81 19.44 12.96 21.75 147.3 448.75 6-6 169.05 470.5 2 7-7 65.53 33.67 15.81 19.44 12.9

29、6 21.75 147.41 617.91 8-8 169.16 639.66 1 9-9 64.48 33.67 15.81 19.44 12.96 38 146.36 786.02 10-10 50.23 234.59 874.25 12 表 12 重力荷载代表值下 B 柱轴向力计算 层次截面 左横梁 传剪力 右横梁 传剪力 纵墙 重 纵梁 重 纵梁 上板 恒载 纵梁 上板 活载 柱重 () N kN ()kN 柱轴力 5 1-1 39.42 19.9 0 15.81 19.44 27.19 21.75 138.84 138.84 2-2 160.59 160.59 4 3-3 68.56

30、 25.17 33.67 15.81 19.44 27.19 21.75 206.92 367.51 4-4 228.67 389.26 3 5-5 68.54 25.17 33.67 15.81 19.44 27.19 21.75 206.9 596.16 6-6 228.65 617.91 2 7-7 68.43 25.17 33.67 15.81 19.44 27.19 21.75 206.79 824.7 8-8 228.54 846.45 1 9-9 69.48 24.03 33.67 15.81 19.44 27.19 38 206.7 1053.15 10-10 50.23 29

31、4.93 1141.38 表 13 重力荷载代表值下 C 柱轴向力计算 层次截面 左横梁 传剪力 右横梁 传剪力 纵墙 重 纵梁 重 纵梁 上板 恒载 纵梁 上板 活载 柱重 () N kN ()kN 柱轴力 5 1-1 19.9 39.64 0 15.81 19.44 30.19 21.75 142.06 142.06 2-2 163.81 163.81 4 3-3 24.85 56.06 33.67 15.81 19.44 30.19 21.75 197.1 360.91 4-4 218.85 382.66 3 5-5 24.85 56.15 33.67 15.81 19.44 30.19

32、 21.75 197.2 579.86 6-6 218.95 601.61 2 7-7 24.85 56.06 33.67 15.81 19.44 30.19 21.75 197.1 798.71 8-8 218.85 820.46 1 9-9 25.99 57.4 33.67 15.81 19.44 30.19 38 199.58 1020.04 10-10 50.23 287.81 1168.27 13 表 14 重力荷载代表值下 D 柱轴向力计算 层次截面 横梁 传剪 力 纵墙 重 纵梁 重 纵梁 上板 恒载 纵梁 上板 活载 柱重 () N kN ()kN 柱轴力 5 1-1 35.5

33、2 26.72 15.81 19.44 15.96 21.75 113.45 113.45 2-2 135.15 135.15 4 3-3 54.48 33.67 15.81 19.44 15.96 21.75 139.36 274.51 4-4 161.11 296.26 3 5-5 54.39 33.67 15.81 19.44 15.96 21.75 139.27 435.53 6-6 161.02 457.28 2 7-7 54.48 33.67 15.81 19.44 15.96 21.75 139.36 596.64 8-8 161.11 618.39 1 9-9 53.14 33

34、.67 15.81 19.44 15.96 38 138.02 756.41 10-10 50.23 226.25 844.64 图 7 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M图 14 图 8 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 M 图 15 六、内力组合 梁端控制截面弯矩不利组合如表15 和表 16。 表 15 第 5 层梁的内力组合表 左、右梁截面位置内力 1.2 GK S1.3 EK S 左震作用下右震作用下 左梁 左端 M -25.33 45.83 20.5 -71.16 V 42.89 15.26 27.63 58.15 跨中 M 23.64 9.19 32.83 14.45 右端 M -35.95 27.44

35、-63.39 -8.51 V -47.30 15.26 -62.56 -32.04 中梁 左端 M -21.55 40.08 18.53 -61.63 V 23.88 24.28 -0.4 48.16 跨中M -2.11 0 -2.11 -2.11 右端 M -22.09 40.08 -62.17 17.99 V -23.88 24.28 -48.16 0.4 右梁 左端 M -35.85 27.44 -8.44 -63.32 V 47.30 15.26 32.09 62.61 跨中M 23.87 9.19 14.68 33.06 右端 M -24.08 25.83 -49.91 1.75 V

36、 -42.79 15.26 -58.1 -27.58 表 16 首层梁的内力组合表 左、右梁截面位置内力 1.2 GK S1.3 EK S 左震作用下右震作用下 左梁 左端 M -47.03 232.67 185.64 -27.97 V 77.38 82.59 -5.21 159.97 跨中M 42.23 34.48 76.71 7.75 右端 M -61.43 163.72 -225.15 102.29 V -83.38 82.59 -165.97 -0.79 中梁 左端 M -22.14 239.03 216.89 -261.17 V 28.84 144.87 -116.03 173.71

37、 跨中M -0.468 0 -0.468 -0.468 右端 M -26.45 239.03 -265.48 212.58 V -31.19 144.87 -176.06 113.68 右梁 左端 M -50.54 163.72 113.68 -214.26 V 68.88 82.59 -13.71 151.47 跨中M 35.04 34.48 0.56 69.52 右端 M -38.57 232.67 194.1 -271.24 V -63.77 82.59 -146.36 18.82 16 柱端控制截面弯矩不利组合如表17 和表 18。 表 17 第 5 层柱的内力组合表 柱位截面位置内力

38、 1.2 GK S1.3 EK S 左震作用下右震作用下 左边柱 上端 M 25.02 45.83 70.85 -20.81 N 132.80 15.26 148.06 117.54 下端 M -25.5 24.65 -50.15 -0.85 N 158.90 15.26 174.16 143.64 左中柱 上端 M 14.41 67.52 81.93 -53.11 N 166.61 9.03 157.58 175.64 下端 M -16.13 49.91 -66.04 33.78 N 192.716 9.03 183.68 201.74 右中柱 上端 M -14.41 67.52 53.11

39、 -81.93 N 170.47 9.03 161.44 179.5 下端 M 15.95 49.91 -33.96 65.86 N 196.57 9.03 187.54 205.6 右边柱 上端 M -24.10 45.83 21.73 -69.93 N 136.14 15.26 151.4 120.88 下端 M 21.98 24.65 -2.67 46.63 N 162.18 15.26 177.44 146.92 表 18 首层柱的内力组合表 柱位截面位置内力 1.2 GK S1.3 EK S 左震作用下右震作用下 左边柱 上端 M 13.13 147.17 -134.04 160.3

40、 N 943.2 237.16 706.04 1180.36 下端 M -6.56 273.33 -266.77 279.89 N 1049.1 237.16 811.94 1286.26 左中柱 上端 M 8.64 163.72 -155.08 172.36 N 1263.78 174.12 1427.9 1089.66 下端 M -4.32 298.79 293.47 -303.11 N 1369.66 174.12 1543.78 1195.54 右中柱 上端 M -7.15 163.72 156.57 -170.87 N 1224.05 174.12 1398.17 1049.93 下

41、端 M 4.78 298.79 303.57 -294.01 N 1329.92 174.12 1504.04 1155.8 右边柱 上端 M -27.83 147.17 -175 119.34 N 907.69 237.16 670.03 1145.35 下端 M 5.38 273.33 278.71 -267.95 N 1013.57 237.16 776.41 1250.73 17 七、设计体会及今后的改进意见 一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不仅复习了我所学习的知识, 也教会了我如何去把握一件事情,如何去做一件事情, 又如何完成一件事情。 课 程设计期间我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学会

42、了运筹帷幄,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理解, 也学会了做人与处世。 这次的实习使我提前体会到了在不久的将来,踏上工作岗位之后我会遇到的 困难和挑战, 让我有机会提前为此做好一定的准备,以至于将来遇到该类问题时 不至于毫无头绪, 为将来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希望老师下次 能再为我们安排类似的机会,提高我们的实际应用水平。 在此感谢我们的 * 老师,老师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 学习中的榜样; 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这次 课程设计的每个实验细节和每个数据,都离不开老师您的细心指导。 而您开朗的 个性和宽容的态度,帮助我能够很顺利的完成了这次课程设计

43、。 同时感谢对我帮助过的同学们, 谢谢你们对我的帮助和支持, 让我感受到同 学的友谊。 由于本人的设计能力有限, 在设计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 恳请老师们多多指 教,我十分乐意接受你们的批评与指正,本人将万分感谢。 八、参考文献 1.尚守平 .结构抗震设计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吕西林 .高层建筑结构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3.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2002 4.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2001 5.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2001 6. 李爱群、丁幼亮、高振世.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