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应用》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975136 上传时间:2020-01-22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6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文字应用》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语言文字应用》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语言文字应用》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语言文字应用》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语言文字应用》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言文字应用》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文字应用》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pdf(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综合测试题 时间: 150分钟分值: 150分 第卷阅读题 (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1964 年,美国纽约曾发生一起谋杀案,一名年轻的妇女在下夜班 回家的路上遇到歹徒的袭击,她大声呼救。周围居民楼的一些房间亮 起了灯,有人打开了窗户,一位男士大声呼喊:“放开她! ”歹徒溜 走了。灯光熄灭后,歹徒返回,再次袭击这名妇女,她再次呼喊,灯 光再次亮起,窗户再次打开,歹徒再次逃走,灯光熄灭。当这名妇女 到住处大门时,歹徒第三次袭来,她被杀死,整个谋杀过程持续了35 分钟,38 个目击者竟没有一人打电话报警。 这一事件中人们表现出的冷

2、漠激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也引起了 社会心理学家的极大关注,“亲社会行为 ”之所以成为社会心理学研 究热点即始于这一惨剧。 在心理学中,助人属于亲社会行为的一种。亲社会行为也叫积极 的社会行为,指一切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这类行为受到社会的 肯定和鼓励,是社会倡导的行为,也是社会规范的一部分。在传统的 亲社会行为的研究中,帮助、捐献等几种典型的亲社会行为备受关注, 一直强调的都是这种行为的利他性和自我牺牲。事实上,在日常生活 中,互惠性的亲社会行为最为常见,例如我们在帮助对方时赢得了对 方的友谊和赞誉。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亲社会 ”是与 “反社会 ”相对的,因此亲 社会行为包括一切积极的、有

3、社会责任感的行为。司法人员的执法行 为、教师或父母对儿童适当的惩罚等,这类行为虽然具有潜在的伤害 性,但符合社会的要求,在一定意义上是积极的,其目的并不是伤害, 所以是亲社会的。 亲社会行为可能是由利他主义引起的,个体在做出利他行为时只 关心他人利益而不考虑自身的利益,利他行为的特点就是自愿帮助别 人而不期望得到任何回报。利他行为经常有个人遭到损失和面临危险 的可能, “舍己为人 ”实际上就是利他行为。在每个重大灾难时,我 们几乎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人们冒着生命危险去拯救别人的生命。 在做这一行为时,人们并没有考虑自身的利益和安全,只是在帮助别 人。但是亲社会行为不一定都由利他主义引起,为了某

4、种目的、有所 企图的助人行为也属于亲社会行为。因此亲社会行为是一个更宽泛的 概念。 亲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并维护良好关系的重 要基础,对人一生的发展意义重大。亲社会行为的一个目的就是促进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促进人与群体之间关系的和谐,亲社会行为 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形成的。从儿童期注意培养个体的亲社会行 为是成年后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及心理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将有 助个体更好的适应社会,更为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在提倡诚信、 合作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重视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摘自 2013 年 2 期百科知识 ) 1下列对“亲社会行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5、() A亲社会行为就是积极的社会行为,往往体现着社会责任感, 会 受到社会的肯定和赞扬。 B亲社会行为有利他性和互惠性,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形成, 促进了人与群体间的和谐。 C与反社会行为不同, 这种行为作为社会规范的一部分都源于利 他主义,都符合社会要求。 D“舍己为人”是典型的亲社会行为,它是道德高尚的反映, 也 是自我牺牲精神的体现。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C 项中“都源于利他 主义”,范围扩大,亲社会行为不都是由“利他主义引起的 ”。 答案C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由于人们的冷漠而导致的惨剧激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于是亲 社会行为就成为了社会心理学

6、研究的热点。 B司法人员执法、 教师或父母对儿童适当惩罚等,这类行为虽具 有潜在的伤害性,但是都属于亲社会行为。 C亲社会行为有利于他人和社会,为社会所倡导, 本该伸出援手 之时选择冷漠理应遭到良心和舆论的谴责。 D亲社会行为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我们也可以把为了某种目 的、有所企图的助人行为纳入它的范畴。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把握内容要点的能力。A 项,因果不当, 由原文第二段 “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家的极大关注,亲社会行为 之所以成为心理学研究热点即始于这一惨剧”可知。 答案A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传统的亲社会行为研究中, 学者一直强调的是利他性和自我 牺牲精

7、神,这样的观点不失狭隘的成分。 B亲社会行为时常发生在情况特别危急时,人们往往顾不上考虑 自己的安全与利益,只是为了帮助别人。 C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 重视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意义尤为重要, 尤其是儿童,会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D那位男士听到有人呼救而打开窗子呼喊的行为属于亲社会行 为,他的积极行为应该受到肯定和鼓励。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B项中“亲 社会行为时常发生在情况特别危急时”错,亲社会行为并非 “时常” 发生在危急时刻。 答案B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 题。 东京梦华录序 宋孟元老 仆从先人

8、宦游南北,崇宁癸未 到京师,卜居于州西金梁桥西夹道 之南。渐次长立,正当辇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 但习鼓舞;班白之老,不识 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灯宵月夕, 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 。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 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 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 皆归市易 ;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 空,几家夜宴。伎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瞻天表则元夕教 池,拜郊孟享 。频观公主下降,皇子纳妃。修造则创建明堂,冶铸则 立成鼎鼐。仆数十年烂赏叠游,莫知厌足。 一

9、旦兵火,靖康丙午之明年,出京南来,避地江左,情绪牢落, 渐入桑榆。暗想当年,节物风流,人情和美,但成怅恨。近与亲戚会 面,谈及曩昔,后生往往妄生不然。仆恐浸久,论其风俗者,失于事 实,诚为可惜。谨省记编次成集,庶几开卷得睹当时之盛。古人有梦 游华胥之国 , 其乐无涯者,仆今追念,回首怅然,岂非华胥之梦觉哉? 目 之曰梦华录。 然以京师之浩穰 ,及有未尝经从处,得之于人,不无遗阙。倘遇 乡党宿德,补缀周备,不胜幸甚。此录语言鄙俚,不以文饰者,盖欲 上下通晓尔,观者幸详焉。绍兴丁卯岁除日,幽兰居士孟元老序。 东京梦华录跋 明胡震亨 东京梦华录多记崇宁以后所见,时方以逸豫临下,故若彩山 灯火,水殿争

10、标,宝津男女诸戏,走马角射,及天宁节女队归骑,年 少争迎,虽事隔前载,犹令人想见其盛。至如都人探春,游娱池苑, 京瓦奏技,茶酒坊肆,晓贩夜市,交易琐细,率皆依准方俗,无强藻 润,自能详不尽杂,质不坠俚,可谓善记风土者。但大内所载殿阁楼 观,仅仅十一,无论诸宫,只如政和新宫,自延福、穆清已下,尚有 四十余殿,而艮岳 于时最称雄丽,何可略也? (有删节 ) 注崇宁癸未: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 年)。教池游苑:指金 明池、琼林苑的游赏。拜郊孟享:孟,首。指到郊外拜祭天帝。 梦游华胥之国:列子 黄帝 :“(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 ” 后用“梦华”为追忆往事恍如梦境之意。艮( n)岳:北宋末

11、年在汴 京城内东北景龙山侧耗巨资人工修筑的一座小山,内有大量名花奇石、 珍禽异兽。其正门名为阳华门,因而艮岳又名为阳华宫。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班白之老,不识 干戈识:了解,知道 B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 易:交易,买卖 C目 之曰梦华录目:用眼睛看 D然以京师之浩穰 穰:众多,兴盛 解析本题 C 项“目”应为 “命名”。 答案C 5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能表现京师“当时之盛”的一组是(3 分)() 渐次长立,正当辇毂之下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出京南 来,避地江左节物风流,人情和美天宁节女队归骑,年少争 迎率皆依准方俗,无强藻润 AB CD 解析本题筛选指向

12、为表现京师“当时之盛 ”。句陈述自己成 长在京师,未涉及其盛。句讲自己离开京师,避难南方。句是胡 震亨对梦华录的评价。含此三句的项排除。 答案B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序文前半部分文辞艳丽, 全方位地描述了京师胜景, 涵括了当 年汴梁城的众多领域,繁声竞响,光影满目,作者十分喜欢这些繁华 的景象。 B北宋末年, 身居京师的百姓眼福不浅, 他们有机会看到公主出 嫁、皇子纳妃的盛大典礼,甚至在一些重要场合上可以亲睹皇上天颜。 C孟元老创作 东京梦华录 的原因只是为了纠正后生们对往事 的不以为然,他想还原历史真相,觉得自己的作品能让后世的读者了

13、解到当时的盛况。 D胡震亨认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再现了京师当年的盛况, 并赞扬孟元老非常擅长记录地理风俗人情,但他对孟元老略过艮岳这 一当时的代表性建筑不提表示不理解。 解析本题 C 项有两处错误。 “原因只是为了纠正后生们对往事 的不以为然 ”说法不正确,这只是他创作的直接原因,而根本原因应 是他对往昔生活的无限眷恋。 “能让后世的读者了解到当时的盛况”, 说法不准,原文 “庶几开卷得睹当时之盛”中“庶几”表示“希望” 或“可能”。 答案C 7请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仆恐浸久,论其风俗者,失于事实,诚为可惜。 答:_ (2)仆今追念,回首怅然,岂非华胥之梦觉哉?

14、 答:_ (3)此录语言鄙俚,不以文饰者,盖欲上下通晓尔。 答:_ 解析本题(1)句关键点为: “浸久”,时间长久; “诚”,的确。 (2)句关键点为: “追念”,追思;“岂非”,难道不是; “觉”,醒。 (3)句关键点为: “鄙俚”,通俗浅易; “盖”,大概。 答案(1)我担心时间长久之后,再谈起那时的风俗和景观,更会 失去历史的真实,那就的确太可惜了。 (2)我如今追思往事,回忆起来怅然伤怀,这难道不是和华胥之梦 刚刚醒来的情形一样吗? (3)这本梦华录语言通俗浅显,不刻意进行雕琢修饰,其原因 大概是想使文人学士和普通百姓都能看懂而已。 参考译文 东京梦华录序 宋孟元老 我小时候跟着在外地

15、做官的父亲周游于南北各地,于徽宗崇宁二 年(1103 年)来到了京都,住在城西的金梁桥西边夹道的南侧。我逐渐 长大,正赶上生活在天子脚下。太平盛世很长时间了,京城里人口密 集,物业繁华。垂着童发的小孩儿,只知道玩耍;两鬓花白的老人, 没有经历过战争。节日一个接着一个,我得以观赏到各种好景。华灯 齐放的良宵,月光皎洁的夜晚,瑞雪飘飞之际,百花盛开之时,或者 是七夕的乞巧,或者是重九的登高,或者是金明池的禁军操练,或者 是琼林苑的皇上游幸,放眼所见,到处是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饰 华丽的轿车争相停靠在大街旁,名贵矫健的宝马纵情奔驰在御街上, 镶金叠翠耀人眼目,罗袖绮裳飘送芳香。新歌的旋律与美人的笑

16、语, 回荡在柳阴道上与花街巷口;箫管之音与琴弦之调,弹奏于茶坊雅聚 与酒楼盛宴。全国各州郡之人都往京都汇集,世界各国的使者都和宋 朝往来。调集了四海的珍品奇货,都到京城的集市上进行贸易;荟萃 齐九州的美味佳肴,都在京城的宴席上供人享受。花光铺满道路,不 阻止任何百姓乘兴春游;音乐震荡长空,又见有几家豪门正开夜宴。 奇特精湛的技艺表演使人耳目一新,奢侈享受的生活使人精神放松。 能够观瞻到皇上天颜的机会,是在元宵节观灯、金明池观射、郊坛祭 天的时候。而且还能够多次看到公主出嫁、皇子纳妃的盛大典礼。皇 宫的重要建筑成就是创建了大庆殿,重要的冶铸伟绩是制成了九鼎。 我在几十年当中沉醉于观赏盛典,迷恋于

17、游玩胜地,从来没有感到厌 倦和满足。 不料忽然间战火燃起,宋钦宗靖康元年的第二年,我离开汴京来 到了南方,因躲避战乱而住在江左,情绪郁闷而低落,年岁又逐渐进 入老年晚景。暗想当年在汴京城里的生活,每逢佳节时的人物风流倜 傥,人情和顺畅美,都已化成惆怅和隐恨。最近同亲戚会面的时候, 谈到往昔汴京城里的繁华景象,年轻后生们总是妄加非议,不以为然。 我担心时间长久之后,再谈起那时的风俗和景观,更会失去历史的真 实,那就的确太可惜了。因此,我非常慎重地把我的记忆写下来,编 成一集,这可能会使今后的人们打开此书就能够看到(了解)到当年的盛 况。古代传说有梦游华胥之国、其乐无涯的典故,我如今追思往事, 回

18、忆起来怅然伤怀,这难道不是和华胥之梦刚刚醒来的情形一样吗? 因此我把我所撰作的这本书命名为梦华录。 但是,汴京城毕竟太大太繁华了,对于那些我没有亲身经历的事 件或者没有去过的地方,靠听别人讲述来记录,这就难免有遗漏或欠 缺。如果遇着故乡的朋友或德高望重的前辈,对此书予以补充使它更 加完备,那真是不胜欣慰。这本梦华录语言通俗浅显,不刻意进 行雕琢修饰,其原因大概是想使文人学士和普通百姓都能看懂而已, 希望读者能理解这一点。宋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 年),岁在丁卯,大 年除夕之日,幽兰居士孟元老序。 东京梦华录跋 明胡震亨 东京梦华录多记载宋徽宗崇宁以后的景象,当时朝廷以崇尚 安乐治理天下,所以

19、像那元宵节灯山金光灿烂、临水殿里龙船夺标比 赛、宝津楼上男女艺人的杂技表演、骑马相逐射箭的表演以及天宁节 女子舞队骑马归来时少年豪俊争相迎接的诸多场景,虽然事属前代的 记载,然而仍能让人想象得到当时的盛况。至于其他那些像那京城人 春日里出城踏青,在园林苑囿中游玩,京城各瓦肆中的技艺表演,茶 坊酒家、早市夜市里细小琐碎的交易等,全都按照当时京城的习俗, 没有强加一点雕琢修饰,自能详细介绍当时的风貌,然而不显得杂乱, 语言通俗质朴而不显得粗俗。这本书可以称得上是擅长记录风土人情 的。但是它所记载的皇宫内的宫殿楼观,只是提及了很少的一部分, 且不说各个宫殿,只说政和年间营造的新宫,自延福宫、穆清殿以

20、下, 还有四十余座宫殿,而且艮岳在当时最是雄伟壮丽,怎么可以省略不 提呢?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 题。 寒食 陈与义 草草随时事,萧萧傍水门。浓阴花照野,寒食柳围村。 客袂空佳节,莺声忽故园。不知何处笛,吹恨满清樽。 8请分析“客袂空佳节,莺声忽故园”中“空”“忽”两字的表 达效果。 (5 分) 答:_ _ 答案“空”字写佳节作者却孤身在外,表达出作者远离家乡的 内心的酸苦;“忽”字刻画出了作者沉醉于对家乡的思念之中的情态, 写出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9从全诗看,“吹恨满清樽”中的“恨”具体指什么?第二联的 景物描写对表达这种“恨”起到了什么作用?(6

21、分) 答:_ _ 答案“恨”指远离故园、客居他乡的离愁。第二联的景物描写 对表达这种感情起到了反衬作用。第二联中,作者描写了树木阴浓、 花光照野、柳色苍翠的明艳景色,以乐景写哀情,反衬了作者的离愁。 (三)名篇名句默写 (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谈笑有鸿儒, _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_ 。(刘禹锡陋室铭 ) (2)去来江口守空船, _ 。夜深忽梦少年事, _ 。(白居易琵琶行 ) (3)_ ,宫车过也; _ , 杳不知其所之也。 (杜牧阿房宫赋 ) 答案(1)往来无白丁无案牍之劳形 (2)绕船月明江水寒梦啼妆泪红阑干 (3)雷霆乍惊辘

22、辘远听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 题。 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传奇的首相糟糕的母亲 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 撒切尔夫人 8 日上午因中风平静去世,终 年 87 岁。正在西班牙访问的英国首相卡梅伦听到死讯后,立即缩短行 程返回唐宁街。卡梅伦盛赞撒切尔夫人不仅领导了英国,而且拯救了 这个国家。他表示,撒切尔夫人是英国和平时期最伟大的首相。 撒切尔夫人没有资格享受国葬,但她将享受英国前王妃黛安娜 和英国王太后相同的葬礼待遇,将有军乐队伴奏并在伦敦圣保罗大教 堂举行葬礼。 来自保守党的撒切尔夫人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也是英 国政坛的传奇人物,执政时间前后长达11年半之

23、久。撒切尔夫人出生 于一个杂货店店主家庭, 1959年当选英国下议院最年轻的女议员。 1970 年英国保守党上台执政后,她担任教育和科学大臣职务。1975 年,她 出任保守党党魁。从1979年开始,她领导保守党连续3 次赢得选举, 成为英国历史上连续执政时间最长的一位首相。 在英国政坛和国际舞台,撒切尔夫人素有“铁娘子 ”的称号。 她反对东西德统一进程,担心一个强大的德国对英国构成威胁,因此 与德国前总理科尔在各种问题上针锋相对并在背后相互贬低对方。在 欧洲走向一体化的过程中,撒切尔夫人也是坚定地站在对立面,始终 不放弃英国的任何主权。 撒切尔夫人与时任美国总统里根是铁杆政治盟友,许多英国人

24、至今还把她视为英国的“里根 ”。里根总统也把撒切尔夫人说成是 “英国最佳的男人 ”。撒切尔夫人则把里根当做“我生活中第二个最 重要的男人 ”。撒切尔夫人与里根从心底里把前苏联视为最大的敌人 和威胁。撒切尔夫人与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私交甚笃,她的一句 名言是: “我喜欢戈尔巴乔夫先生,因为他帮助结束了冷战,我们可 以一起打交道。 ”撒切尔夫人与里根一样,把结束冷战作为自己最值 得骄傲的政绩。 在经济政策上,撒切尔夫人与里根总统都反对扩大政府开支, 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美国人把这一政策称为“里根经济学 ”,英 国人则把这一政策立场称为“撒切尔主义 ”。西方认为,在撒切尔与 里根同时执政期间,美

25、英这两个世界上最重要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 “联姻”使得自由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上取得了全面的胜利。撒切尔 夫人在欧洲率先推行私有化和执行自由政策的时候,她发表了一句 “撒切尔夫人是不会转弯的”名言。 信奉市场经济的撒切尔夫人在英国推行了许多新政,为世界其 他国家和地区所效仿,比如对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去监管化、减税、 取消汇率管制、打击工会组织,以及颂扬财富创造、而非财富再分配。 在那一个时期, 英国保持了经济年增长7%的成绩。法国总统密特朗起 初在私有化的问题上与撒切尔夫人唱对台戏,但后来被迫接受私有化。 撒切尔夫人乐不可支地说:“人们不再担心染上英国病,他们排队来 领取英国的新药方。 ” 政治

26、评论家认为,撒切尔夫人的经济政策使英国当时摇摇欲坠 的经济恢复了生气。但是反对者批评说,她的经济政策使富人更富, 穷人被遗忘在一边。然而最值得英国人自豪的是,英国在1982 年与阿 根廷为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 )爆发一场战争,英国大 获全胜,下达战斗命令的就是这位铁打的女首相。撒切尔夫人的继承 者是工党前首相梅杰,他评论说:工党不同意撒切尔夫人的大多数做 法,因为她永远是个有争议的政治人物,但我们非常尊重她的政治成 就和个人魅力。 作为西方政治家,撒切尔夫人在国际政坛叱咤风云,上个世纪 里没有哪个女人能与她媲美。但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撒切尔夫人很 不称职。撒切尔夫人的女儿卡罗尔

27、 撒切尔的前男友乔纳森 艾特肯曾在 回忆录中爆料称: “铁娘子 ”的家庭生活并不和谐,与女儿卡罗尔的 关系不融洽,双方少有亲人间的温情。卡罗尔虽对母亲的事业充满敬 意,但对她在家庭生活中扮演的角色非常不满。她曾当面抢白撒切尔 夫人说: “你是个伟大的首相,同时也是个糟糕的母亲。”由于家庭 矛盾的折腾,撒切尔夫人悔不当初。她曾表示,如果时光能够倒流, 她不会步入政坛,因为从政对家庭生活和家庭关系伤害太大。 (中国网时间: 2013.04.09记者:朱幸福 ) 1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撒切尔夫人从一个杂货店店主的女儿,经多年的不断奋斗, 成 为英国政坛

28、上成绩显著的第一位女首相,因此被人们称为“铁娘子”。 B撒切尔夫人信奉市场经济,在英国积极推行新政, 使英国长期 保持了经济年增长7% 的成绩,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所效仿。 C撒切尔夫人没有资格享受国葬,但她将享受英国前王妃黛安娜 和英国王太后相同的葬礼待遇,这也体现了英国政府和人民对这位传 奇首相的无比敬重和悼念之情。 D撒切尔夫人喜欢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先生,因为戈尔巴乔夫 结束了造成东西方对立的冷战,使自己最大的敌人和威胁前苏联垮台。 E作为西方政治家的撒切尔夫人在国际政坛叱咤风云,上个世纪 里没有哪个女人能与她媲美,但她的政治生涯也给她的家庭生活造成 了严重伤害。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把

29、握文章内容的能力。A 项“因此被人们 称为铁娘子 ”错,属强加了因果关系,她被称为“铁娘子 ”原因 是多方面的。 B 项中“长期保持了 ”不妥,原文为 “在那一个时期 ”。 D 项中“戈尔巴乔夫结束了造成东西方对立的冷战”错,原文是 “帮 助结束了 ”。 答案CE(答 B 可适当给分 ) 12请分析全文概括“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取得了哪些显著的政 绩?(6 分) 答:_ _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题干指向为撒切尔夫 人取得的显著政绩,本题的阅读区间为自然段,作答本题,认 真阅读原文,提取相关信息,整理概括,分条列举即可。 答案她领导保守党连续3 次赢得选举,成为英国历史上连续 执政

30、时间最长的一位首相。 在欧洲走向一体化的过程中,坚定维护英国主权。 和里根一起结束了冷战。 在经济政策上,坚持“撒切尔主义”,在欧洲率先推行私有化 和执行自由政策。 在英国推行了许多新政,使英国经济实现年增长7%。 夺回马尔维纳斯群岛 (英称福克兰群岛 )控制权。 13本文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其作用。 (6 分) 答:_ _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突出人物形象的手法,文章最后一段主要写 撒切尔夫人的女儿卡罗尔 撒切尔及其前男友对她的评价,展示了生活 中的撒切尔夫人糟糕的一面,这实质上是在从侧面来突出人物形象,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撒切尔夫人为国家和人民的事业所作出的牺牲,这

31、 种失败的生活,反衬了这位“铁娘子 ”在政治上的付出和成就,从而 使人物更加完整、真实、鲜明,作答时,先明确手法,再结合文本具 体分析,最后指出表达效果即可。 答案本文最后一段运用侧面描写(或者反衬 )来突出撒切尔夫人 的形象;文章通过撒切尔夫人女儿卡罗尔 撒切尔及其前男友乔纳森 艾 特肯的评价,不但揭示了撒切尔夫人鲜为人知的一面,也让人们了解 到“铁娘子”为了国家和人民作出了太大的牺牲,用生活上的失败来 反衬出在政治生涯中的全心付出和伟大成就;这样写不但符合撒切尔 夫人逝世这一客观事实,而且也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真实、完整, 有利于突出人物形象。 14文题中“传奇的首相,糟糕的母亲”概括了撒

32、切尔备受争议 的一生,请谈谈你对这一句话的理解和看法。(8 分) 答:_ _ 解析本题考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题干要求对“传奇的首相, 糟糕的母亲 ”所概括的撒切尔夫人备受争议的一生谈自己的见解。作 答本题,可先谈其人生的传奇色彩,再谈其家庭生活的情况,并对这 种情况作出恰当分析,可适当联系现实。能结合文本,表明自己的观 点,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作为政治家,撒切尔夫人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她从一 个杂货铺女儿成长为英国历史上连续执政时间最长的一位首相,用自 己十余年的生命为整个英国服务,使英国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 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她的传奇人生将激励着我们年轻人大胆地 去追求梦想,实现自

33、己的人生价值;能果断采取行动,力排众议, 不在乎别人的非议和责难, 用钢铁的意志和铁腕政策来实现国家利益, 她的这种精神是值得那些在困难面前踯躅不前、瞻前顾后的人学习的。 她是一个不太成功的母亲,然而这正说明其在政治上以国家利益为 重,不计个人得失,牺牲了太多的亲情,自古忠孝难两全,大禹治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美誉天下,同样是舍小家成就大家之道。 第卷表达题 (80 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 (20 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在印度,一种名叫“基伍”的中国手机相当“牛”,其明星代 言的广告贴得俯拾皆是 ,其年销量也居各种名牌手机之首。 B不管完成这项工作会得

34、到什么样的奖励,我们都要适可而止, 不为已甚 ,不然就会累坏身体,还会影响今后的工作。 C虽然被推举出来对这种教学方法作出评论,但我没有高深的理 论修养,所以只能姑妄言之 ,敬请各位专家指教。 D他工作十分积极,总是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但这段时间他病 情加重,实在不宜过度劳累,而应在家休养生息 。 解析A 项,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 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很多。用在此 处不合语境,应为 “比比皆是 ”。B 项,不为已甚:不做太过分的事, 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用在这里不合语境。C 项,姑妄言 之:姑且说说 (对于自己不能深信不疑的事情,说

35、给别人时常用此语以 示保留)。D 项,休养生息:指在国家大动荡或大变革以后,减轻人民 负担,安定生活,发展生产,恢复元气。用在此处使用对象不当。 答案C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2013 年,教育部将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师德考评办法,探索 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励相结合的师德建设。 B 不管李安获奖对于中国观众多么兴奋,看过电影的观众都知道,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从制作和精神气质上都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美国 电影。 C尽管中国社会还未进入“全面志愿时代”,但不可否认的是, 中国青年志愿者已经逐渐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D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 我们要大力

36、发扬健康向上的农村文化, 积极倡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解析本题中,A 项,成分残缺,在 “建设 ”后加“新路径”。B 项,主客易位,应为 “不管中国观众对于李安获奖多么兴奋”。D 项, 搭配不当,将 “发扬”改为“建设”。 答案C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有了风景,有了诗情,有了意象,这种美好就足够了吗? _。 这种艺术境界就是意境 在中国诗歌里,还要有意境 景物与人心,一静一动,互相映衬、互相呼应乃至融合 就是林语堂说的,“精神和自然融为一体” 什么是意境呢 主观情意和客观物境构成一个流动的空间 AB CD 解析根据横线前

37、的句子, 可以判断下面句中应搭配“还要有 ”, 与之衔接最紧密,所以排除C、D 两项;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 如此才符合正常的逻辑顺序,所以应在之前,排除A 项。由此可 得出答案为 B。 答案B 18把下面一首诗中画线的诗句扩展成一段话,扩展后不超过70 字。(6 分) 春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答:_ 答案示例:细雨初晴的春日,溪边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时节 如烟的鹅黄嫩绿转为一片浓郁的翠绿,枝头的残花在雨中落尽,于是 不小心露出了娇俏啼鸣的流莺。 19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 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5

38、分) 疑心是大海中的网,网住了迷途的鱼;疑心是清水中的沙,搅混 了清静的水;疑心是浓情中的刺,刺痛了缠绵的心。 答:_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与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回 答此类题目忌话题选择不当,仿写前应分析给定例句所运用的修辞格, 或比喻或比拟,或借代或夸张,或对偶或排比等,必须严格遵守。本 题要确保本体不再是“疑心”,必须采用比喻和排比句式,句式结构 和例句相似。 答案示例:幸福是黑暗中的光,驱除了寒冷的风;幸福是沙漠 里的水,带来了惊人的喜;幸福是人世间的情,温暖了卑微的身。 五、写作 (60 分) 20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作文。 人的一生大概只有两万多天。你是要生活两万多天,还是只生活 一天而重复两万多次呢? 要求:请根据其表达的主旨,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题目 自拟;不少于800 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 立意指导本题的命题材料是一句颇含人生哲理的名言,其焦点 是“要生活两万多天,还是生活一天而重复两万多次”,就此,我们 可有如下立意: 1.人生拒绝重复, 生命在于求新。 2.每天都做新的自己, 方显生命真正价值。 3.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便是人生的一个灿烂。4. 活好每一天,成就每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