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卫生与安全》复习纲要.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975248 上传时间:2020-01-22 格式:PDF 页数:48 大小:31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卫生与安全》复习纲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食品卫生与安全》复习纲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食品卫生与安全》复习纲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食品卫生与安全》复习纲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食品卫生与安全》复习纲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卫生与安全》复习纲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卫生与安全》复习纲要.pdf(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食品卫生与安全复习纲要 绪论 食品卫生 (food hygiene):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危 害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及其对机体作用的规律和机制。 食品安全 (food safety):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 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 慢性危害。 第七章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第一节 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 可污染食品的微生物:1. 直接致病微生物;2. 相对致病 微生物; 3. 非致病性微生物 微生物在食品中的繁殖取决于水分活度,即食品中可被 利用的水。 水分活度( Aw ): 即食品中水分的有效浓度Aw=P/P0, 或 用平衡相对湿度(ERH )表示 Aw=E

2、RH/100,01。 Aw0.6,绝大多数微生物无法生长。Aw越小,食品越稳 定,少变质。 降低食品 Aw的方法:干燥法、加盐或糖 常见的食品细菌 假单胞菌属:嗜冷,是导致新鲜的冷冻食物腐败的重要 细菌。 2 微球菌属:营养要求较低,食品中极为常见 芽孢杆菌属:兼或有嗜热菌,是肉类食品中常见的腐败 菌。 肠杆菌属:分解蛋白能力强,多与水产品、肉及蛋的腐 败有关。 弧菌属:可在低温和5食盐中生长,在鱼类及水产品 中多见。 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细菌污染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 群。 菌落总数: 是指在被检样品的单位质量(g) 容积 (ml) 或 表面积 (cm 2) 内,所含能在规定的条件下 ( 培养

3、基及其pH值, 培育温度及时间,计数方法等)培养所生成的细菌菌落总数, 以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cfu)表示。 菌落总数的卫生学意义: 1. 作为食品清洁状态的标志,用于监督食品的清洁状 态。 2. 预测食品耐储藏的期限。 3. 菌落总数是反映食品卫生质量的细菌污染指标,对食 品卫生质量的影响比菌相更明显。 大肠菌群 :包括肠杆菌科的埃希菌属、柠檬酸杆菌属和 3 克雷伯菌属。来自人和温血动物的肠道,需氧和兼性厌氧, 不形成芽孢, 在 3537下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 性杆菌。 大肠菌群的卫生学意义: 1. 作为食品受到粪便污染的标志。 2. 作为肠道致病菌

4、污染食品的指示菌。 主要产毒霉菌:(1) 曲霉菌属:黄曲霉、赭曲霉等;(2) 青霉菌属:扩展青霉等;(3) 镰刀菌属:雪腐镰刀菌、禾谷 镰刀菌等。 主要霉菌毒素: (一)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AFT) 污染食物:花生和玉米污染最为严重。 毒性: (1)急性毒性;(2)慢性毒性;(3)致癌性(是 目前最强的化学致癌物。少量、 长期摄入黄曲霉素的危险性更强。主要致诱发肝癌,大 白鼠为敏感动物) 预防: (1) 食品防腐:最根本措施;(2) 去除毒素; (3) 经常性食品卫生监测。 (二)镰刀菌毒素 污染食物: 玉米受 NIV 污染较多; 小麦受 DON 污染较多; 大麦受两者以

5、上的污染。 1. 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 4 T-2 毒素食物中毒白细缺乏症(ATA ) 二醋酸 藨草镰刀菌烯醇(DAS ) 雪腐镰刀菌烯醇(NIV)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 ) 2. 玉米赤霉烯酮 3. 丁烯酸内酯 4. 伏马菌素 (三)赭曲霉毒素 污染食物:玉米、大豆、可可豆、大麦、柠檬类水果, 腌制的火腿、花生、咖啡豆。 (四)展青霉素 污染食物:面包、香肠、水果、苹果汁、苹果酒。 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指标 1. 感官指标: 颜色、气味、形态、味道 通过嗅觉可以判定食品是否有极轻微的腐败变质。 2. 物理指标: 浸出物量、浸出液电导度、折光率、冰点、粘度 (粘度尤为敏感) 3. 化学指标:

6、 ( 1 ) 挥 发 性 盐 基 总 氮 (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鱼、肉蛋白质腐败鉴定 5 指食品水浸液在碱性条件下能与水蒸气一起蒸馏出来 的总氮量,即形成氨的含氮物。 氨与一甲胺、二甲胺、三甲胺均具有挥发性和碱性 (2)组胺、三甲胺 鱼、虾、贝类等水产品腐败鉴定 (3)K 值: ATP 分解的低级产物肌苷(HxR)和次黄嘌吟 (Hx) 占 ATP系列分解产物ATP+ADP+AMP+IMP+HxR+Hx的百分 比。 主要适用于鉴定鱼类早期腐败 若 K20说明鱼体绝对新鲜,K40鱼体开始有腐败 迹象。 (4)pH值的变化:一般腐败开始时,食品pH值

7、略微降 低,随后上升,因此多呈现V字型波动。 4. 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活菌数10 8cfu/g 时,初期 腐败)、大肠菌群值。 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 ( 一) 食品的化学保藏 1. 盐腌法( 10% )和糖渍法( 60%65% ) ; 2. 酸渍法:提高氢离子浓度防腐; 3. 添加化学防腐剂。 ( 二) 食品的低温保藏 1. 食品的冷藏:一般的冷藏是指在不冻结状态下的低温 贮藏。冷藏温度一般稳定在-110 。 2. 食品的冷冻保藏:冷冻保藏是指在-18 一下保藏。 6 ( 三) 食品的高温保藏 1. 常压杀菌 100以下的杀菌操作,如巴氏杀菌。 2. 加压杀菌100121,常用于肉制品,

8、中酸性、低 酸性罐头食品的杀菌。 3. 超高温瞬时杀菌 4. 微波杀菌 ( 四) 脱水与干燥防腐 ( 五) 食品的辐照保藏 第二节 食品的化学性污染及其预防 一、农药和兽药的残留及其预防 农药残留 :施用农药后,在食品表面及食品内残存的农 药及其代谢产物、降解物或衍生 物,统称为农药残留。 食品中常见的农药和兽药残留及其毒性: 1有机磷 :敌百虫、敌敌畏、乐果、马拉硫磷等 毒作用机制: 属于神经毒剂,抑制胆碱酯酶活性。 危害: 急性中毒胆碱能神经兴奋症状。 慢性中毒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和视觉损伤。 2. 氨基甲酸酯类 :杀虫剂、除草剂、杀线虫 毒作用机制 :胆碱酯酶抑制剂 危害: 急性中毒表现为

9、胆碱能神经兴奋症状。 潜在致癌弱酸条件下可与亚硝酸盐生成亚硝胺。 7 3拟除虫菊酯类:常用作杀虫剂和杀螨剂 毒作用机制: 通过对钠泵的干扰使神经膜动作电位的去 极化期延长,阻断神经传导。 另外,还具有改变膜的流动性,增加兴奋性神经介质和 cGMP 的释放,干扰细胞色素 C和电子传递系统功能。 危害: 急性中毒,主要是神经系统症状。 4. 有机氯 :主要有六六六及DDT等 毒作用机制: 细胞毒性 危害: 急性中毒神经系统和肝、肾损害。 慢性中毒肝脏、血液和神经系统损害。 致畸、致癌 5. 杀菌剂 有机汞类杀菌剂:毒性大,且不易降解。 有机砷类杀菌剂: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畸、致癌、 致突变。 苯

10、丙咪唑类杀菌剂:致畸、致癌。 6. 除草剂 毒性较低,部分有三致活性(阿特拉津),杂质二 噁英 致畸、致癌。 7. 混配农药的毒性:加重毒性 预防农药和兽药残留措施: 8 1. 加强对农药生产和经营的管理 2. 安全合理使用农药 3. 制定和严格执行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4. 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二、有毒金属污染及其预防 几种主要有害金属对食品的污染及毒性: 1汞 (Hg) 无机汞化物多引起急性中毒,有机汞多引起慢性中毒。 慢性甲基汞中毒的病理损害主要为细胞变性、坏死,周围神 经髓鞘脱失。中毒表现起初为疲乏、头晕、失眠,而后感觉 异常,手指、足趾、口唇和舌等处麻木,严重者可出现 共济

11、 失调、发抖,说活不清,失明,听力丧失,精神紊乱,严重 者可因疯狂痉挛而死。 2镉 (Cd) 镉对体内 巯基酶 具有较强的 抑制作用 ,长期摄人镉后可 引起镉中毒,主要损害肾脏、骨骼和消化系统,特别是损害 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影响重吸收功能, 临床上出现 蛋白尿、 氨基酸尿、高钙尿和糖尿,使体内呈负钙平衡而导致骨质疏 松症。 日本神通川流域的“骨痛病”( 痛痛病 ) 就是由于镉污 染造成的一种典型的公害病。此外,摄入过多的镉还可引起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贫血等。提高锌的摄人,能拮抗镉 的毒性作用。 9 3铅 (Pb) 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贫血、神经衰弱、神经炎和消化系 统症状 ,如食欲不振、胃

12、肠炎、口腔金屑味、面色苍白、头 昏、头痛、乏力、失眠、烦躁、肌肉关节疼痛;便秘、腹泻 等。严重者可导致铅中毒性脑病。儿童摄人过量铅可影响其 生长发育,导致智力低下。 4砷 (As) 急性中毒胃肠炎症状、神经系统麻痹、七窍出血 慢性中毒神经衰弱综合征,皮肤色素异常,皮肤过度角 化 致畸、致癌、致突变 有毒金属污染预防措施: (1) 消除污染源:主要; (2) 制定最高允许限量标准,加强监督; (3) 妥善保管有毒有害金属及其化合物,防误食; (4) 对已污染食品的处理:确保食用安全,尽量减少损 失。 三、 N-亚硝基化合物污染及其预防 N-亚硝胺 毒性:经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的代谢活化, 生

13、成 烷基偶氮羟基化物,致 癌致突变,致畸作用弱,间接致癌物 。 N-亚硝酰胺 毒性: 无需体内活化 ,直接 生成 烷基偶氮羟 10 基化物 ,致畸作用 强,直接致 癌物 ,直接致突变物 。 预防亚硝基化合物危害的措施: 1防止食物霉变 以及其他微生物污染 2控制食品加工中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的使用量 3施用钼肥 4增加 维生素 C摄入量 5制定 标准 并加强 监测 四、多环芳烃化合物污染及其预防 多环芳烃 (PAH):已发现约200 种,其中多数具有致癌 性 苯并 (a) 芘benzo(a)pyrene,B(a)P :最重要的食品污 染物。 食物来源: 1( 煤) 烟尘的污染,工业三废的污染 2食

14、品烹调过程 熏制:烟尘直接污染 烘烤:烟尘直接污染/ 食品烤焦或碳化时产生B(a)P 高温:脂肪热解或热聚,产生B(a)P 3. 植物性食品吸收 4、食品加工时被污染:设备机油、柏油路 5. 污染水产品 11 6植物和微生物可合成微量多环芳烃 防止 B(a)P 危害的措施: 1. 防止污染:治理工业三废、改进食品加工烹调方式: 熏制、烘烤食品时避免直接接 触炭火、沥青润滑油 2. 污染食品的处理 吸附:活性炭 氧化:氧化剂(紫外线、日光) 3. 制订食品 B(a)P 的允许含量标准 五杂环胺类化合物 食物来源: 高温烹调 ,尤其是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鱼、肉。 防止杂环胺危害的措施: (1) 改变不

15、良的烹调方式和饮食习惯 (2) 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 膳食纤维吸附杂环胺并降低其活性,某些成分可抑制致 突变、致癌 (3) 灭活处理: 次氯酸 过氧化酶使其失活 亚油酸降低其诱变性 (4) 加强监测,尽快建立允许限量标准 六、环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及其预防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指可通过大气、水等环境介 12 质长距离并长期存在于环境中,通过食物链的生物富集作用 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学物质。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特点: 1. 化学性质稳定,半衰期长 2. 可蓄积于脂肪组织 3. “全球蒸馏效应”可远距离迁移 二噁英(dioxins)污染及其预防 毒性和致癌性 (1)

16、一般毒性:剧毒物质,相当于氰化钾的1000 倍 急性毒性 ( 废物综合征 ) 体重极度减少,伴有肌肉和脂肪组织的急剧减少 (2) 对皮肤的影响氯痤疮 (3) 肝毒性:肝细胞变性坏死 (4) 免疫毒性:抑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5) 生殖毒性和内分泌系统毒性:抗雌激素TCDD 抗雄激 素 (6) 神经毒性 (7) 遗传毒性和发育毒性:致畸性 (8) 致癌性:是较强的促癌剂 九、食品容器、包装材料污染及其预防 ( 一) 塑料分类与基本卫生问题 1常用塑料制品 13 (1)聚乙烯 (PE) 属于低毒级物质 聚丙烯 (PP) (2)聚苯乙烯 (PS) 具有毒性 (3)聚氯乙烯( PVC ) 1)未参与

17、聚合的游离氯乙烯单体:氯乙烯单体在体内 可与 DNA结合产生毒性,主要表 现在神经系统、骨骼和肝脏。 2)热解产物(氯乙醇、一氯醋酸):血管肉瘤 3)含有多种塑料添加剂:可能含有较大毒性及向食品 中转移。 (4)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与脲醛树脂游离甲醛含 量高 (5)聚碳酸脂塑料 (PC) 产生中间体 - 苯酚, PC容器和 包装材料不宜接触高浓度乙醇 (6)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PET)塑料无毒 (7)聚酰胺(尼龙nylon )尼龙本身无毒,长期摄入 尼龙 6 中己内酰胺引起神经衰弱 (8)不饱和聚脂树脂及玻璃钢制品本身无毒 (9)苯乙烯丙稀腈丁二烯共聚物(ABS )苯乙烯和 丙稀腈单体残

18、留。 2塑料助剂 有些助剂可向食品中迁移,因而对人体可能具有毒作 14 用。 (二)橡胶制品的食品卫生 橡胶中 毒性物质来源 : 橡胶基料 和橡胶添加剂 。 ( 三) 涂料的食品卫生 分类 :大池内壁非高温成膜涂料、罐头容器内壁高温成 膜涂料。 1. 大池内壁非高温成膜涂料卫生问题: 溶剂挥干成膜涂料如过氧乙烯漆、虫胶漆等。溶剂和增 塑剂与食品接触可造成食品污染。 加固化剂交联成膜树脂主要为环氧树脂和聚酯树脂。成 膜后,涂料本身不易向食品移行。其毒性主要在于树脂中存 在的单体环氧丙烷与未参与反应的固化剂。 2. 高温固化成膜涂料卫生问题:含有游离酚和甲醛等单 体,有机硅防粘涂料比较安全。 (四

19、)复合包装材料的卫生问题 主要卫生问题是粘合剂 ,采用的 聚氨酯型粘合剂,含有 甲苯、二异氰酸酯(TDl) ,蒸 煮食物时,可以使TDI 移入食品, TDl 水解可产生具有 致癌作用的2,4- 氨基甲苯 (TDA)。 (五)其它包装材料的卫生问题 1. 陶瓷或搪瓷 其中的有害金属铅、镉等主要来源于釉 15 上颜料 2. 搪瓷 釉彩成分复杂,釉料中重金属(氧化钛、氧化 铅、氧化锑等)移入食物 3. 不锈钢 控制铅、铬、镍、镉和砷为主要 4. 铝制品 回收铝制品其中含有杂质多种,限制其溶出 物的杂质金属量,常见为锌、镉和砷 第三节 食品的物理性污染及其预防 物理性污染物 分为:杂物、放射性污染物。

20、 40K是食品中 含量最多 的天然放射性核素 。 人为污染 食品的 放射性核素: 131I :核爆炸早期及核反应堆运转过程中的主要裂变物。 进入消化道完全被吸收,浓集于甲状腺内。牛奶 是 131I 的主 要来源。 90Sr 锶:半衰期约 29 年,可在环境中长期存在,造成全 球性沉降。进入人体后沉积于骨骼中 ,代谢与钙相似。 放射性核素向食品转移途径:向水生生物体内转移、向 植物的转移、向动物的转移。 16 第八章食品添加剂及其管理 第一节 食品添加剂概述 食品添加剂 : 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 和加工工艺的需要,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包括: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胶

21、基糖果中基础剂物 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 食品添加剂的分类 1、根据来源: (1) 天然食品添加剂;(2) 化学添加剂 2、按功能用途 (1)提高和增补食品营养价值:如营养强化剂 (2)保持食品新鲜度:如防腐剂、抗氧化剂 (3)改进食品感官质量:如着色剂、漂白剂、发色剂、 增味剂、增稠剂、乳化剂、膨松剂 (4)方便加工操作:如消泡剂、凝固剂 (5)食用酶制剂 (6)其他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求 1. 食品毒理学安全评价,在使用限量内长期使用对人体 无害 2. 卫生部批准,并有使用卫生标准 和质量标准和 检验方 法 3. 不破坏食品的营养 17 4. 达到效果后,经过加工烹调或者储存而

22、被破坏 或排 除,或参与 人体代谢而排除 5. 不得 以掩盖食品腐败变质或以掺杂掺假 伪造为 目的, 不得 经营和使用无卫生许可证, 合格证变质的食品添加剂 6. 未经卫生部批准,婴幼儿食品不得加入食品添加剂 第二节 各类食品添加剂 一、酸度调节剂 分类 :包括各种有机酸(柠檬酸、琥珀酸、苹果酸)及 其盐类(柠檬酸钠) 安全性 : 大多存在于各种天然食品中,可参与体内代谢, 毒性很低,一般不限量。 适用范围 :果酱、饮料、罐头等。 二、抗氧化剂 作用机理 : 氧化中止作用:向脱氢后的脂肪产生的自由基提供氢向 过氧化自由基提供氢( 酚类化合物BHA,BHT); 过氧化物分解剂: 硫醚类化合物,

23、分为水溶性或脂溶性、 天然或合成 抗氧化增效剂:单独使用时没有抗氧化性,但可与抗氧 化剂起协同作用,如L- 抗坏血酸类、柠檬酸、酒石酸。 抗氧化剂分类: 18 1. 丁基羟基茴香醚(BHA) 安全性 :毒性较低,安全性较高,与其他抗氧化剂有协 同作用,与增效剂合用效果更好; 在大剂量时引起大鼠前胃癌 2. 二丁基羟基甲苯(BHT) 没有与金属离子反应着色点,也没有BHA的特异臭 , 价 格低廉在烤制食品效果差于BHA 使用范围 :BHA和 BHT主要用于油脂、油炸食品、干鱼 制品、饼干、速煮面、干制食品和 罐头等 3. 没食子酸丙酯 (PG) 安全性 :不具有蓄积性,毒性小 使用范围 : PG

24、除饼干和干制食品不能外,其余使用相同。 PG BHA BHT三者合用效果好,用量有规定 4. 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 使用范围 :针对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效果较好,如油炸食 品、干鱼饼干腌肉,是对含 PUFA( 鱼、油 )的理想抗氧化剂,抗细菌、霉菌,增强油 脂防腐保鲜作用。 与 BHA BHT VE合用效果好,但不能与PG合用 5. 硫醚类 安全性 :高效低毒,分解氢过氧化物而中断自动氧化链 19 反应, 使用范围 :我国已批准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DLTP )应 用于油脂,富油食品 6.L- 抗坏血酸类 1)L- 抗坏血酸:保护VA,E, 应用于啤酒、果汁等, 防止 褐变;与氧结合, 钝化金

25、属离 子, 阻断油脂酸败;可阻止亚硝胺生成。 2)L-抗坏血酸钠盐:在水中溶解度更大,可加在肉制 品中 3)L-抗坏血酸硬脂酸酯:有亲脂性,可用于各种油脂 食品 7. 其他天然抗氧化物 1)天然香料:丁香和桂皮,D-异抗坏血酸钠 2)低聚原花青素(OPCS ) :葡萄籽 三、漂白剂 漂白剂种类: (1)二氧化硫 :漂白、防腐 适用食品 :果脯蜜饯 (2)亚硫酸盐 适用食品 :蜜饯类、饼干、罐头等,以及食糖、冰糖、 饴糖、糖果、液态葡萄糖、葡 萄糖 , 竹笋、蘑菇及蘑菇罐头、葡萄、黑加仑浓缩液。 20 (3)硫磺 适用食品 :蜜饯、干果、干菜、粉丝、食糖、银耳、竹 荪、猴头菇、金针菇。 (4)低

26、亚硫酸钠和焦亚硫酸钠 适用食品 :与亚硫酸盐相似。 漂白剂不适用于动物性食品 安全性 :食物残留、 SO2超标。 21 四、着色剂 (一)我国允许使用的天然色素 1. 红曲米:微生物色素 (1) 醇溶性:酒 (2) 对 pH变化稳定,耐光、热,不受金属离子的影响: 果冻、饼干 (3) 对蛋白质丰富的食物着色力强:熟肉增香 2. 焦糖 使用铵盐作为催化剂时,生成 4-甲基咪唑, 引起动物惊 厥 限量,限制使用范围,碳酸饮料、黄酒、葡萄酒 3. 甜菜红 : 植物类色素,不限量 4. 虫胶红(紫胶红) :紫胶虫分泌,属蒽酮衍生物,据 pH可变颜色 5. 番茄红素:属类胡萝卜素,抗氧化,但不稳定 6.

27、 - 胡萝卜素:属营养素 (二)合成色素 偶氮类和非偶氮类,属偶氮结构的有苋菜红、胭脂红、 柠檬黄、日落黄。 允许使用的范围:果味水、果味粉、果子露、汽水、配 制酒、糖果、糕点上彩装、红绿丝、罐头等。 不能使用的食品: 鱼类及其制品、 肉类及其制品 (腌肉)、 22 海带、桔皮、果酱、豆类、豆腐、乳类及其加工品、调味品、 婴幼儿食品、饼干、糕点等。主食。 安全性 :一般毒性和致癌性偶氮化合物芳香胺(再经 羟化和酯化)终致癌物 五、护色剂 又称为发色剂、呈色剂, 指食品加工工艺中使肉与肉制 品呈现良好色泽的物质。如硝酸钠、亚硝酸钠( 也有防腐作 用) 。在食品工业中, 使用护色剂的同时还要加入发

28、色助剂 , 如 L-抗坏血酸钠、 L- 抗坏血酸 ( 也是抗氧化剂助剂) 、烟酰胺 等。 使用范围 :肉类罐头和肉类制品 安全性 :1. 使血红蛋白转变为高铁血红蛋白 ,使其失去 携氧能力 2.N- 亚硝基化合物有较强的致癌作用 注意 :在使用发色剂时应限制在最低水平;加入发色助 剂,可减少发色剂用量 欧共体建议不得将其用于儿童食品 六、酶制剂 酶制剂种类 :我国允许使用 (1)谷氨酰胺转氨酶(transglutaminase,TG ) : 用途:畜禽肉、乳品、植物蛋白制品、仿真食品。 (2)木瓜蛋白酶:分解蛋白,用于水解动植物蛋白、 23 肉、饼干。 (3) - 淀粉酶 :细菌淀粉酶应用广泛

29、,内切酶,用于 糖、酒。 七、增味剂 种类 :按化学性质 氨基酸系列 :谷氨酸钠(味精) 、L- 谷氨酸 核苷酸系列 :5- 鸟苷酸二钠、 5- 肌苷酸二钠 谷氨酸钠与核苷酸增味剂联合使用有协同增效作用 。 八、防腐剂 1. 酸型防腐剂 (1)苯甲酸及其钠盐(安全系数性高,价格低,抑菌 作用显著,基本无毒,我国使用最多) 使用范围:饮料、果酒、醋等含蛋白量较低的食品 (2)山梨酸及其钾盐(目前国外使用山梨酸及其钾盐 代替护色剂亚硝酸盐) (3)丙酸及其盐类:霉菌制剂, 但对酵母菌无效, 无 毒,ADI 值无规定。 使用范围:面包、糕点(对控制生霉、发粘非常有效), 还可直接处理蔬菜,水果。 2

30、. 酯型防腐剂 毒性 : 山梨酸 酯型防腐剂 苯甲酸 防腐效果受pH的影响较小, pH为 48 时,抑菌效果较 24 好 3. 生物型防腐剂 乳酸链球菌素:热稳定性好;安全,抑制细菌效果好, 无抗药性;不会引起肠道菌群 紊乱,是一种较安全的防腐剂。 使用范围:用于乳制品、罐头、植物蛋白食品的防腐。 4. 其他防腐剂 九、甜味剂 1. 糖精:钠盐水溶性好,甜度为蔗糖的300-500 倍。禁 止在婴儿食品中加入。 用于烘焙和蜜饯类食品 2. 阿斯巴甜(aspartame ) : 甜度高 , 不影响血糖 , 无龋齿; 含有苯丙氨酸成分, 不能用于苯丙 酮尿症患者 , 在食品标签上须标明。 3. 安塞

31、蜜:口感好,安全性高,不含热量,广泛使用。 4. 糖醇类甜味剂:甜度近似蔗糖, 不引起血糖升高, 不产 酸; 粘度低 , 用于糖尿病、肥胖、 龋齿食物。有吸水性, 类似纤维作用。 木糖醇:有吸水性, 无毒 , 大量食用时一般具有缓泻作用 赤藓糖醇: 甜度为蔗糖70, 不干扰人体代谢, 用于糖尿 病者 5. 甜菊糖甙:天然物质,甜度为蔗糖的300 倍,是我国 25 蔗糖、甜菜糖之后的第三糖源 6. 甘草:甜度为蔗糖的200 倍。 7. 罗汉果提取物(中药) :甜度为糖300 倍,糖尿病患 者稳定且无发酵型的理想添加剂。 砂糖一般不作为甜味剂。 十、乳化剂 1. 蔗糖脂肪酸酯 用于肉制品、鱼糜、焙

32、烤、冰淇林、豆制品,改善水分 含量与口感。 2. 丙二醇脂肪酸酯 用于糕点、起酥油制品, 增加保湿型、增大体积, 改善口 感,用于复合调味料。 26 第十章各类食品卫生及其管理 第一节粮豆、蔬菜、水果的卫生及其管理 一、粮豆的卫生及管理 (一) 粮豆的主要卫生学问题 1. 霉菌及其毒素污染常见有曲霉、青霉、毛霉等,导致 粮豆的感官形状改变,营养和食用价值降低。 2. 农药残留 来源:直接施用农药;环境污染植物吸收; 储存、运输及销售过程中防护不当; 3. 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来源:废水、污水灌溉农田、菜 地;自然环境本底含量过高;加工过程和包装材料的污染。 4. 仓储害虫 甲虫、螨虫及蛾类等,使

33、粮豆变质,降低或 失去食用价值 5. 其他问题 无机夹杂物、有毒种子的污染以及掺假或掺 伪。 (二) 粮豆的卫生管理 1. 粮、豆的安全水分粮谷的安全水分为12 14,豆 类为 10 13。 2. 安全仓储的卫生要求 加强粮豆入库前的质量检查成熟度高、外壳完整 仓库建筑坚固、不漏、不潮,能防鼠防雀; 保持粮库的清洁卫生 27 控制仓库内温度、湿度,按时通风、翻仓、晾晒 监测粮豆温度和水分含量的变化,同时注意气味、色 泽变化及虫害情况,发现问题立即 采取措施。 注意仓储中粮食熏蒸剂的污染 3. 运输、销售过程的卫生要求 4. 控制农药残留 5. 防止无机有害物质及有毒种籽的污染 二、蔬果的卫生及

34、管理 第二节 畜、禽及鱼类食品的卫生及管理 一、畜肉的卫生及管理 屠宰后肉类制品的自然变化:僵直、 后熟、自溶、 腐败。 肉类食品的卫生问题: 1. 腐败变质 2. 人畜共患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3. 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与残留 防止人畜共患传染病 1炭疽 直接接触病畜或食入感染的畜禽产品而感染, 可发生败血症死亡。 2. 鼻疽 3口蹄疫 4. 猪水泡病 只侵害猪。人感染以接触感染为主。 28 5. 猪瘟、猪丹毒和猪出血性败血症是猪的三大传染病 6. 结核病 7. 布氏杆菌病 防止 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囊虫病、旋毛虫病( 膈肌最常 见,形成包囊 ) 。 经兽医卫生检验,肉品分为三类 : 1. 良质肉健康

35、畜肉,食用不受限制。 2. 条件可食肉指必须经高温、冷冻或其他有效方法处理 达到卫生要求并食用无害的肉。 3. 废弃肉指不准使用的患有烈性传染病(炭疽、鼻疽等) 牲畜肉尸;严重感染囊尾蚴的肉品;死因不明的死畜肉及严 重腐败变质的畜肉等,均应进行销毁或化制而不准食用。 二、禽类食品的卫生及管理 主要卫生问题: 条件病原微生物污染:沙门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化学性污染:抗生素、激素等饲料残留 其他卫生问题:运输、储存中受到污染 三、鱼类食品的卫生及管理 保鲜措施:低温保鲜:冷藏和冷冻 冷藏: 10,保存 514d 冷冻: 25速冻, 15 18冷藏,可保鲜69 个月 29 盐腌:盐浓度15 第三

36、节 奶及奶制品的卫生及管理 奶的消毒 1. 巴氏消毒法 (1) 低温长时间巴氏消毒法(LTLT) :62, 30min (2) 高温短时间巴氏消毒法(HTST):75, 15s 或 80 85, 1015s 2. 超高温瞬间灭菌法(UHT)135, 2s 3. 煮沸消毒法 煮沸, 10min 4. 蒸汽消毒法 蒸汽箱或蒸笼中10min,85 第四节 食用油脂的卫生及管理 食用油脂的卫生问题 1. 油脂酸败 :形成羰基化合物醛酮过氧化物 2. 有害物质的污染:霉菌、苯并芘、残留溶剂 3. 高温加热油脂的毒性:杂环胺 4. 食用油脂中天然存在的有害物质: 芥子油甙 5. 棉酚 6. 掺假 常用的卫

37、生学评价指标 (1)酸价 (acid value,AV ) :中和 1g 油脂中游离脂肪 酸所需 KOH 的 mg数。 酸败时,游离脂肪酸增加,酸价增高。 植物油 AV 3mg/g 30 (2)过氧化值 (peroxide value,POV ) :油脂中不饱和 脂肪酸被氧化成过氧化物的量,一般以100g(或 1kg)被测 油脂使碘化钾析出碘的g 数表示。 POV是油脂酸败的早期指 标。植物油POV 0.25g/100g (3)羰基价 (carbonyl group value,CGV):指油脂酸 败时产生的含有醛基和酮基的脂肪酸或甘油酯及其聚合物 的总量。通常以被测油脂经处理后在440nm

38、下相当1g(或 100mg )油样的吸光度表示,或以相当 1kg 油样中羰基的mEq 数表示。规定植物油煎炸过程中CGV 50 mEq/kg (4)丙二醛 (malondialdehyde,MDA):油脂氧化的最终 产物,通常用来反应油脂酸败的程度。猪油最灵敏 ,动物油 脂0.25mg/100g 油脂污染和天然存在的有害物质:霉菌毒素、多环芳烃 类化合物、棉酚、芥子油甙、芥酸。 第五节罐头食品的卫生及管理 杀菌三个条件 :温度、时间、反压 水果罐头一般用常温沸水灭菌 出厂前的检验 1. 感官检查胖听 (swelling):罐头底盖一端或两端向外 鼓起,根据原因分为: 物理性 :真空度低,无气体

39、,实音,可食用 化学性 :内容物腐蚀,有氢气,鼓音,不宜食用 31 生物性胖听 :细菌繁殖产气,罐头两端凸起,鼓音,有 气体, 禁止食用 区分办法: 37C保温 7 天 若胖听程度 增大 ,则是 生物性胖听 , 若不变 ,则是 化学性胖听 , 若消失 ,则是 物理性胖听 。 2. 理化检验 真空度、重金属、亚硝酸盐、酸度等。 3. 微生物检验 监测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等。 平酸腐败:是罐头食品常见的一种腐败变质,表现罐头 内容物酸度增加,而外观完全正常。典型的平酸菌:凝结芽 孢杆菌( B.Coagulans ) 第六节 酒类的卫生及管理 酒类的生产特点及分类 (一)蒸馏酒 (distil

40、led wines) 以粮谷、薯类、水果等为主要原料,经发酵、蒸馏、陈 酿、勾兑而制成,酒精度18-60 。如威士忌、白兰地、 福特加和我国白酒 (二)发酵酒 (fermented wine) 以粮谷、水果、乳类等为原料,主要经酵母发酵等工艺 而制成, 酒精度小于24。如啤酒、 葡萄酒、 果酒和黄酒等。 (三)配制酒 (mixed wines) 露酒,以发酵酒、蒸馏酒或食用酒精为酒基,加入可食 32 用的辅料或食品添加剂,进行调配、混合或再加工制成的已 改变酒基风格的饮料酒。 酒类的成分与卫生学问题 1. 乙醇 2. 甲醇 3. 杂醇油 4. 醛类 5. 氰化物 6. 铅 7. 锰 8. 展青

41、霉毒素9. 二氧化硫 10. 微生物污染 第八节 保健食品的卫生及管理 保健食品 (health food):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 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 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 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第九节其他食品的卫生及管理 无公害食品(non-environmental pollution food): 指 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 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 志的食品。 绿色食品 (green food): 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绿 色食品标准生产,经过专门

42、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 签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有机食品( organic food): 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 系,根据有机农业规范生产加工,并经独立认证机构认证的 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等。 水禽蛋不得作糕点原料 33 第十一章 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 第一节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 :指由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 的、通常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类型:人畜共患传染病、食物过敏、 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 :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有毒有害物质的食 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 性、亚急性疾病。 食物中毒 的发病特点 : 1. 发

43、病呈暴发性,潜伏期短,来势急剧,短时间内可能 又多数人发病; 2. 中毒病人一般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常常出现恶心、 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3. 发病与某种食物有关,患者在近期内都食用过同样的 食物。 4. 食物中毒病人对健康人不具有传染性。 食物中毒 的流行病学特点 : 1. 发病的季节性特点 2. 发病的地区性特点 3. 食物中毒原因分布特点 34 4. 食物中毒病死率特点 5. 食物中毒发生场所分布特点 第二节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分类: 1. 感染型食物中毒:进食大量活的细菌 沙门菌属、致病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 2. 毒素型食物中毒:细菌产生的毒素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肉毒

44、毒素中毒 3. 混合型:细菌对肠道的侵入及其产生的肠毒素的协同 作用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既有感染型又有毒素型。副溶血性弧菌 沙门菌属食物中毒 中毒机制 :沙门菌在肠道内繁殖,破坏肠粘膜,使胃肠 粘膜发炎、水肿,并通过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出现菌血症, 引起全身感染;细菌可在肠系膜淋结和网状内皮系统中被破 坏而放出内毒素,引起体温升高。 流行病学特点 : (1)发病率及影响因素 发病率较高,与致病菌致病力、幼儿和老人易感 (2)流行特点全年都可发生,多发于夏季,即510 月, 79 最多。 35 (3)中毒食品 主要为动物性食品。特别是肉类及其制品,其次为鱼、 禽、奶、蛋类及其制品引起,由植物性食品

45、引起者很少。 中毒原因主要生前感染或屠宰后的污染,食用前未加热 处理或加热不彻底引起。 临床表现 : 五型:胃肠炎型,类霍乱型,类伤寒型,类感冒型,类 败血症型。其中以胃肠炎型最为多见。 潜伏期一般为1236 小时。 主要症状初期为头痛、恶心、食欲不振,后期表现为呕 吐、腹痛、腹泻、发热,重者可引起痉挛、脱水、休克等。 腹泻一日数次至十余次。大便为黄绿色水样便,可带脓 血和粘液。 多数病人体温可达3839。 预防措施 1. 防止食品被沙门菌污染 不食用病死牲畜肉,生熟分开。严格控制感染沙门菌的 病畜肉类进入市场 在食品贮藏、运输、加工、烹调、销售过程中,防止污 染 2. 控制食品中沙门氏菌的繁

46、殖 低温保藏: 5以下,适当浓度的食盐 36 3. 在食用前彻底加热以杀灭病原菌。 使肉块的深部温度至少达到80、并持续12min。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中毒机制 : 1. 细菌在胃肠道繁殖,侵入肠上皮细胞,引起病变。 2. 可产生肠毒素及耐热性溶血素,非耐热因子(引起水 样便)。 3. 活菌感染型中毒和细菌毒素型中毒。 流行病学特点 : (1)地区分布沿海地区高发,我国沿海地区最常见的 食物中毒; (2)季节性及易感性79 月高发,海产品大量上市时 (3)中毒食品主要为鱼、虾、蟹、贝类等海产品或腌 菜、凉拌菜 (4)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来源中毒原因主要是烹调 时未烧熟、煮透,或熟制品污染后

47、 未再彻底加热。 临床症状 : 1. 潜伏期一般为610 小时,最短者1 小时,长者24 48 小时; 2. 发病急,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频繁腹泻、 37 发热,尚有头痛、多汗、口渴等症状。 3. 呕吐、腹泻严重,腹泻多为水样便,重者为粘液和粘 血样便,失水过多可引起虚脱并伴有血压下降。 4. 大部分病人发病后23 天恢复正常,少数重症病人 可休克、昏迷而死亡。 预防措施 : 1. 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 2. 杀灭病原菌,加工海产品,如鱼、虾、蟹、贝类一定 要烧熟煮透、蒸煮时需加热至100 并持续 30min。 3. 烹调或调制海产品生冷拼盘时可以在清洗干净后臵 于食醋中浸泡10min

48、 或在 100沸水 中漂烫数分钟。 4. 加工过程中生熟用具分开,宜在低温下储存。10以 下存放,时间不要超过两天。 李斯特菌食物中毒 流行病学特点 : 1. 季节性春、夏、秋季高发 2. 中毒食品种类乳及乳制品、肉类制品、水产品、蔬菜 及水果 3. 易感人群孕妇、婴儿、老人 38 4. 污染来源及中毒发生的原因 牛奶中主要来自粪便、人类、哺乳动物、鸟类的粪便, 冰箱冷藏不能抑制繁殖 临床表现 : 侵袭型:潜伏期26 周,开始胃肠炎症状,发展败血 症、脑膜炎、脑脊膜炎、发热,孕妇可出现流产、死胎 腹泻型:潜伏期824h,腹泻、腹痛和发热 大肠埃希菌食物中毒 中毒机制: 毒素型:肠产毒性大肠埃希

49、氏菌(ETEC ) 、肠出血性大 肠埃希氏菌( EHEC ) 感染型:肠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 ) 、肠侵袭性大 肠埃希氏菌( EIEC) O157: H大肠杆菌是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中肠出血性大肠杆 菌的一种最常见的血清型,导致人类发生出血性结肠炎和溶 血性尿毒综合症。 流行病学特征 : 1. 季节性多发生在夏、秋季,尤以69 月最多见 2. 中毒食品种类 常见的中毒食品和饮品是肉和肉制品、汉堡包、生牛奶、 奶制品、蔬菜、鲜炸果汁、饮水 39 3. 食品中大肠杆菌来源 传播途径通过食物经过口感染较多,接触传播也可能, 也可通过水源传播。感染者和家畜 家禽粪便是其重要的传染源。 4. 流行地区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多见,北方较南方多 见,提示感染流行和饮食习惯有关。 临床表现: 1. 急性胃肠炎型 由肠产毒型大肠杆菌引起,易感人群主要是婴幼儿和旅 游者。潜伏期1015h, 腹泻、腹 痛、恶心,体温3840。 2. 急性菌痢型 主要由肠侵袭型大肠杆菌引起,潜伏期4872h,血便 或脓黏液血便、里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