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4.再见了,亲人(课堂实录).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986764 上传时间:2020-01-2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60.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4.再见了,亲人(课堂实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4.再见了,亲人(课堂实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4.再见了,亲人(课堂实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4.再见了,亲人(课堂实录).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4.再见了,亲人(课堂实录).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4.再见了,亲人(课堂实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4.再见了,亲人(课堂实录).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4. 再见了,亲人课堂实录 一、从课题引入新课 师:课题中的“亲人”指什么人? 生: “亲人”在课文中是指大娘、小金花、大嫂,也就是指朝鲜 人民。 师:说得对!(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 师:谁说“再见了,亲人”? 生:中国人民志愿军说“再见了,亲人! ” 师:为什么志愿军称朝鲜人民是亲人呢?我们今天认真学习课文 便会知道了,请打开书本。 留下悬念,让学生抓住主要问题学课文 二、讲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并回答:大娘、小金花、大嫂都为 志愿军做了哪些事? 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生:大娘在志愿军叔叔急需粮食时,冒着生命危险为战士们送打 糕;还丢下小孙孙,救志愿军的伤员;小金花和妈

2、妈救志愿军的侦察 员;大嫂为志愿军挖野菜。 师:对!讲得很好!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刚才这位同学的发言,用 小标题来概括出大娘、小金花、大嫂所做的事,然后写下来。 (请一位同学出来写,其余同学在笔记本上写。) 让学生既动脑,又动口,再动手,还训练其概括能力 (那学生在黑板上板书:送打糕救伤员救侦察员挖野菜) 师:写得对!现在我们来学习这个句子 (打出幻灯片 1“八年来, 您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您为了我们花了多少心血! ” )句中的 “您” 、 “我们”在课文中指谁? 生: “您”在课文中指大娘, “我们”在课文中指志愿军。 师:对啦!哪“多少”的意思呢? 生: “多少”的意思是数不清,很多、很

3、多。 师:好!谁能改换人称来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 学生们纷纷举手 生: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八年来,大娘给了志愿军很多慈母般的 温暖,大娘为了志愿军花了许多心血。 既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又为本组的作文改写训练作了准备 师:读着这个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引导想象,加深理解,学生思考片刻便纷纷举手 生:我仿佛看见老大娘正为志愿军叔叔洗衣服,好像母亲一样关 心志愿军叔叔。 生:我看见老大娘戴着老花镜正在细心地为志愿军叔叔缝补衣 服。 生:我看见老大娘与全村妇女冒着炮火、穿过硝烟,给志愿军叔 叔送打糕。 生:我仿佛看见老大娘正把志愿军的伤员背进防空洞。 生:我看见大娘正在给志愿军叔叔包扎伤口。 学生发言

4、很热烈,老师抓住时机,用激动的语调再加以强化 师:是啊!整整八年,大娘像慈爱的母亲一样,为志愿军做了许 多事,关心志愿军,帮助志愿军,使志愿军感受到慈母般的温暖,所 以志愿军对大娘 生: (齐讲)十分感激。 师:对!我们读这句话时,就应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老师范 读,学生朗读) 这时师生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因而读得很有感情。 师:大娘为志愿军做了许多许多事, 文中只列举了两件 (指板书) 现在请同学们看这个句子,(打出幻灯片 2 “这真是雪中送炭呀!” )“雪 中送炭”是什么意思? 生:雪中送炭的意思是:下雪天很冷,送去炭,可以帮助别人取 暖。比喻在别人正急需的时候,给予支持或帮助。

5、 师:把这词放在课文中,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这词在课文中是指在志愿军正急需粮食时,大娘为他们送去 打糕。 师:当时,为什么志愿军急需粮食? 生;因为当时志愿军叔叔空着肚子在阵地上,已经跟敌人拼了三 天三夜,非常需要粮食。 师:对!就在这时。(打出幻灯片3“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 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 ) (学生齐读 句子) 师:请同学们想想当时的环境。 生:当时的环境十分危险。 生:当时的环境很恶劣。 师:对!当时炮火连天,硝烟弥漫,大娘怎样? 生: (齐读这句子) 师:哪些地方应读得快些? 生:是“冒着炮火,穿过硝烟。 ” 师:为什么? 生:因为志愿军急需粮食

6、。 生:因为大娘想快点把打糕送到阵地上给志愿军吃。 师:对!我们再读这个句子。 同学们齐读句子,比刚才读得好多了。这样指导朗读,切合学 生实际。 师:这就是慈母给自己儿子的爱,也是慈母给儿子送去的温暖。 (让学生读幻灯片3、2 的句子。) 师:敌机来了,志愿军伤员有危险了,该怎么办呢?在这紧急关 头,大娘怎样做? 生:大娘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 师:这也是慈母给自己儿子的爱。 结果(打出幻灯片 4: “您 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 ) 生: (齐读这句子) 师: “唯一”的意思是什么? 生: “唯一”的意思是只有一个,独一无二。 师: “唯一”的亲人是指谁? 生:是指大娘的

7、小孙孙。 (齐读句子) 师:为了志愿军宁愿失去自己唯一的亲人小孙孙,这是什么情 谊? 生;这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师: (打出幻灯片5“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 怎么会忘记?”老师范读)对“高” 、 “深”要读得重些,句子用反问 的语气来肯定志愿军不会忘记这种情谊,我们要读出反问的语气。(老 师再范读) 生: (齐读句子后“开火车”读: “我们怎么会忘记?”) 同学们读得一个比一个好,要珍惜中朝人民之间的伟大友谊的 思想自然地渗入学生心中。 师:中朝人民之间的情谊确实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现在要分 别了,志愿军和大娘都是依依不舍的,尽管大娘年纪大,而且为志愿 军洗补衣服已经几

8、夜没合眼了,现在又赶来送行了, 那志愿军应怎样 呢? (让学生朗读第一段开头那个“告别”片断,体会这种深厚的情 谊。 ) 老师通过导语创设情景,加上有上述感情基础,所以,学生有 身临其境的感觉,从朗读中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师:请同学们看下一段课文,先默读课文,后做填空。(打出幻 灯片 6: “小金花的妈妈为救志愿军的侦察员而与敌人_ ” ) 生:应填“同归于尽”。 师: “同归于尽”在课文中指什么? 生: “同归于尽”在课文中指小金花妈妈与敌人一起被炸死。 师:也就是说 生:小金花的妈妈为救侦察员老王而牺牲了。 师:对!这件事是怎样的? 生(一名学生复述这件事) 以事激情 师:妈妈牺牲了,小金

9、花有没有哭? 生: (齐答)没有! 师:为什么? 生:因为她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 生:因为她把悲痛化为仇恨,她是个刚强的孩子。 生:因为她把悲痛化为对敌人的仇恨,所以小金花没有哭。师: 对!对这,课文是怎样讲的?谁来读读! (学生纷纷举手) (一位女同学有感情地朗读“同志们伤心地多么刚强呀。” ) 师:注意小金花的动作: “跺、抽动”应读得重些、快些,只有 这样,才能表现出小金花对敌人的仇恨。而末尾哪句呢? 生:应读得轻些,慢点,对“刚强”读重些。 师:对!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 (齐读这句子) 从朗读中,可看出同学们对敌人充满仇恨,读到末句时,又饱 含着对小金花的赞

10、美。(收到了自然渗透的效果。 ) 师:现在志愿军要走了,小金花有没有哭? 生: (齐答)哭了。 师:为什么? 生:因为她把志愿军看成是最亲最亲的人,所以落泪了。 生:因为志愿军叔叔和小金花相处了八年,小金花与志愿军生活 在一起,还把志愿军叔叔当作亲人,现在亲人要走了,所以小金花落 泪了。 师:是啊!八年来,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共同生活,亲如一家。在 战场上,并肩战斗,出生入死。为了抗美援朝,不少志愿军叔叔在朝 鲜的国土上流血牺牲,现在亲人要走了,想到这一切,小金花会不落 泪吗? 生: (齐) :不会。 师:现在小金花哭着前来送行,那我们该对她说什么呢? 生: (学生自己练习读第二段开头那个“告别”

11、片断。) 生: (一名男生表情朗读这片断。 ) 师:我们应像对小妹妹说话一样, 亲切、自然,劝她别难过。 (老 师范读,学生齐读)读得好!现在我们来听“大嫂为志愿军挖野菜” 这件事的课文录音。(老师放该段的课文录音,同学们专心地听。) 师:大嫂跑到哪里为志愿军叔叔挖野菜? 生:大嫂跑到前沿阵地为志愿军叔叔挖野菜。 师:你从“前沿阵地”想到了什么? 生:我从“前沿阵地”想到大嫂是冒着生命危险给志愿军叔叔挖 野菜的。 生:我想到前沿阵地是个十分危险的地方。 生:前沿阵地炮火连天,硝烟弥漫,是两军对垒的地方。 生:在前沿阵地挖野菜,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生:我从这词体会到大嫂是不顾危险,去挖野菜的。

12、生:大嫂是冒着生命危险给志愿军挖野菜的。 生:大嫂挖野菜时,没有想到自己的安危。 抓住重点词语“大做文章” ,可使学生充分理解课文所表达的 思想内容。 师:从这可看出大嫂把志愿军当成自己的亲人,关心志愿军胜过 关心自己,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 她付出了很高的代价失去了双 脚。 (打出幻灯片7“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嫌它不 够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 生: (一位学生读这句子。) 师: “代价”在课文中指什么? 生:是指大嫂为给志愿军挖野菜而失去了双脚。 师:这个反问句肯定了什么? 生:肯定了大嫂为志愿军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足以表达大嫂对 中国人民的友谊。 生:大嫂为给志愿军挖野

13、菜而失去了双脚,充分表达了大嫂对中 国人民的友谊。 师: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这句子。 (学生自读,指名朗读,全班齐读这句子。) 师:现在志愿军要回国了,看!大嫂背着小孩,架着双拐赶来送 行了,她已经送了几十里了,仍不愿往回走。我们该对她说什么呢? 请听第三段开头的“告别”片断的录音。 适时的导语加播放课文录音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 生: (一位学生朗读该片断,读得情真意切) 师: (老师指着左边的板书)看,这些就是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 的事,就是这些吗? 生:不是,还有很多、很多。 师:对!课文只选取了几件有代表性的事来写。为了帮助志愿军, 朝鲜人民付出了很高的代价。大娘为志愿军送打糕,累得 生:昏

14、倒在路旁。 师: (板书:昏倒地路旁。)大娘为救志愿军的伤员,而 生:失去小孙孙。 师: (板书:失去小孙孙)小金花为救志愿军的侦察员,而 生:失去了妈妈。 师: (板书:失去了妈妈)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而 生:失去了双脚。 师: (板书:失去了双脚) 生: (齐读: “昏倒在路旁、失去小孙孙、失去了妈妈、失去了双 脚。 ” ) 这样的提问,这样的板书,更突出了中朝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师: (激动地问)这些都是什么代价? 生: (激动地回答)这些都是血的代价。 师:朝鲜人民关心、爱护志愿军,甚至为他们流血牺牲,所以, 志愿军称朝鲜人民是 生: (齐说)亲人! 点题十分适时 师: 朝鲜人民

15、为志愿军付出了血的代价, 而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 为了抗美援朝,也流血牺牲,所以,我们说,中朝人民的友谊 生:是用鲜血凝成的。 归纳中心思想水到渠成 师:对! (打出幻灯片 8“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 ) 生: (齐读这句子。) 师:八年来,中朝人民结下了这么深的情谊,一旦分开,大家都 是依依不舍的。现在请大家想象一下当时的分别情景:看,在站台上 生:志愿军正和大娘、小金花、大嫂以及很多、很多朝鲜人民告 别。 师:列车即将启动了 生:志愿军叔叔正向朝鲜人民挥手告别,朝鲜人民也频频挥手致 意。 师:列车开动了。 生:有许多朝鲜人民跟着列车跑,高喊: “再见!再见!”不少人 站在站台上擦眼泪。 生:志愿军也激动地高喊: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 地! ” 启发学生想象,缩短学生和课文所描写的情景的时空距离,使 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师:现在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段。 生: (先个别朗读,最后全班齐读) 在朗读时, 同学们已经沉浸在那告别的情景之中,有些同学的 眼里还闪着激动的泪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