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第4课 宋明理学.ppt

上传人:少林足球 文档编号:4997245 上传时间:2020-01-24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37.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第4课 宋明理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第4课 宋明理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第4课 宋明理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第4课 宋明理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第4课 宋明理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第4课 宋明理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第4课 宋明理学.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三教合一,出现背景: 1,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 2, 唐宋时期,三教相互吸纳渗透,调和之风兴盛。 3, 为了重兴儒学,唐宋儒家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2011年广东卷文综14)“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10年上海历史卷)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 A. 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

2、天人感应出发 C. 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儒家强调人世,根本目标就是强国。个人的精力应该奉献给国家。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就是了解万事万物的道理即穷理! 致知就是心里明白了! 修身是用正理来指导修行的。 齐家是治理家族。 治国是治理国家。 平天下是治理天下。 道家强调自由,目标就是超脱尘世而获得更大的自由。 佛教强调解脱。都想要解脱了,还在乎什么呢?,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二、程朱理学,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 理学的概念: 代表人物: “二程”(程颐,程颢)、朱熹 思想主张: 世界观: 1、世界本原是理 方

3、法论: 2、通过格物至知把握理 人性论: 存天理,灭人欲 发展: 1、 朱熹编著成四书章句集注 2、 元朝将其作为科举考试内容 3、 明初确定了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问题探究 程朱理学被官学化的原因是什么?,点拨:官学是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服务的。 答案提示:程朱理学是吸收了佛、道哲学思想部分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儒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的道德规范,适应了封建统治者的需要。,三、陆王心学,陆九渊 1. 世界观: 提出“心即理也”,(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因此他的思想被称为心学)。 2 方法论: “发明本心”以求理,进行内心反省。 王阳明 1. 世界观: “本心即理”

4、 2. 方法论: “至良知”。 克服私欲,回复良知。,明中期心学盛行的背景:,明中期,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王守仁认为,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人心破坏所致,只有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 王守仁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 明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予外部世界的规律,王守仁之励志诗 象棋终日乐悠悠, 苦被严亲一日丢。 兵卒堕河皆不救, 将军溺水一齐休。 马行千里随波去, 象入山川逐浪游。 炮响一声天地震, 忽然惊起

5、卧龙愁。,(10年浙江卷)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点拨:心学也属于理学。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争论是理学内部的分歧。两者最大的差异在于求“理”的方法不同。,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相同点: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内容:理;仁、礼;高调的道德主义。 (都强调社会秩序的重要性;都认同世界本原不是客观的物质世界,要么是“理”,么是“心”;都强调“天理”与“人欲”的对立,要求

6、自我修养、克制,并积极服务社会。) 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影响:(详见教材最后一段),不同点: 认识理:程朱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 实现理: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体验“天理”的存在,最终贯通明理”,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哲学范畴) 认识理:陆王心学主张“心即理”。 实现理: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良知就是本,就是理,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哲学范畴),怎样区分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两者的共同点是都认为“意识”是本原,所以都是唯心主义。 两者的不同

7、点在于对“意识”的主体理解不同:主观唯心主义认为这种“意识”是人的意识,我的意识,是主观精神; 而客观唯心主义则认为这种意识是神的意识、上帝的意识,是“客观精神”。 思考:1、老子的“道”、朱熹的“理”、王守仁的“心”分别属于什么唯心主义? 2、我国古代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有哪些?其主要观点是什么?,(10年广东卷15)“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 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 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10年新课标卷2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

8、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四、宋明理学的影响,材料1: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朱熹:“存天理,去人欲”。 1、材料1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与“人欲”是什么关系? “理”指儒家伦理道德;是对立关系。,材料2: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材料3: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材料4: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学,为万事开太平”;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宋明理学可取的一

9、面: 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 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不可取的一面: 尊卑等级观念; 重男轻女的观念; 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阅读与思考 (答案见学案P17) 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缺一不可,理学主张完全消除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不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10、 但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阅读与探究:分析宋明理学家程、朱、陆、王分别与神秀、慧能佛偈所反映的思想之间的同异与渊源关系。,材料反映了佛教禅宗的“佛”、“法”就在心中,“自心是佛”,“本性是佛”的主张。 神秀主张不断排除外界对内心的影响。 慧能强调发掘内心的佛性,主张“顿悟”成佛。 程朱理学认为 陆九渊认为 王守仁认为,渊源关系主要体现在: 神秀认为只有通过长期苦修,排除杂念,才能渐悟成佛。程朱理学吸收了这一思想。 慧能认为佛在心内,只要静心自悟,便可顿悟成佛。陆王心学承袭了这一思想。,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地

11、位发生严重动摇,直接原因是 A儒学的“大一统”观念已经不再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 B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 C儒学放弃了自己“仁”“礼”等基本主张 D魏晋南北朝的统治者都是佛教信徒,2、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确立统治地位是在 A北宋时期 B南宋时期 C唐朝中期 D明朝初期,3、在朱熹看来,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格物致知”这一概念中“格”字的含义应是 A研究 B规格 C人格 D格子,4、佛教能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始终没有能取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 A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是最进步的思想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一直能够适应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5、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的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