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一数学全册导学案教学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001660 上传时间:2020-01-25 格式:PDF 页数:123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一数学全册导学案教学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一数学全册导学案教学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一数学全册导学案教学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一数学全册导学案教学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3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一数学全册导学案教学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一数学全册导学案教学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一数学全册导学案教学案.pdf(1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有理数 正数和负数(第一课时) 一、课堂准备 : 一袋食品的包装袋上印着: 净含量 2385 克,你知道这袋食品的净含量是多少吗? 二、自学交流 : 1、同学们自学教科书第23 页,完成下问题: 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用负数? 你认为正数和负数的区别是什么? 正数的定义: 负数的定义: 0 是什么数? 3 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的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数量的实际例子吗? 观察教材图 1.12 及图 1.13,讨论:图中的正负数的含义是什么? 三、成果展示 : 所有的正数组成正数集合,所有的负数组成负数集合。把下列各数中的正数和负数分 别填在表示正数集合和负数集合的圈里: -11,4.8 ,+73,-

2、2.7 ,6 1 ,12 7 ,-8.12 ,4 3 四、巩固提高 : 1读出下列各数,并指出其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学习目标 : 1.能说出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2.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3.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 ,0.5 , 2 7 ,0 ,3.14 ,160 , 5 3 2. 举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分别用正负数表示 、如果 80m表示向东走 80m , 那么 60m表示:,向东走 80m表示 向走了 80m . 、如果把一个物体向后移动5m记作移动 5m , 那么这个物体又移动 5 m 是什么意 思?这时物体离它两次移动前的位置多远? 、在某次食品质量

3、检测中,如果一袋食品超过标准质量2 克记作 2 克,那么 3 克 表示什么? 现在你能猜出净含量为2385 克的食品所表示的意思了吗? 五、拓展延伸 : 1、“有正号的数是正数,有负号的数就是负数”这个说法对吗? 2、填空: 1 ,2 ,3 ,4 ,5 ,第 81 个数是, 第 2005个数是 . 3、 六、学后反思 : 正数和负数(第二课时) 一、课堂准备 :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为了区分 它们,我们用正数和负数来分别表示它们. 1.如果收入 2000 元,记为 +2000元,那么支出 5000 元,记为。 2.“如果一个数不是正数,那么它就

4、是负数”这个说法对吗?为什么? 3.海拔+300米表示高于海平面300米, 则海拔 -600 米表示。 二、自学交流 : 自学课本第 4 页,自己解答例题后思考下列问题: 1、 “负”与“正”相对。增长1,就是减少 1;增长 6.4,是什么意思?什么情况 下增长率为 0? 2、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的意义。 三、成果展示 : 4.下表是某周周一至周五每日某一股票的涨跌情况(单位:元) 星期一二三四五 涨跌0.40.550.20.340.5 则该股票上涨的是星期,下跌的是星期 四,巩固提高 : 1如果全班某次数学测试的平均成绩为83 分,某同学考了 85 分,记作 +2分,

5、得分 90 分和 80 分应分别记作 _ 2如果把 +210元表示收入 210 元,那么 -60 元表示 _ 3粮食产量增产 11,记作 +11,则减产 6应记作 _ 4如果把公元 2008 年记作 +2008年,那么 -20 年表示 _ 5 如果向西走 12 米记作 +12米, 则向东走 -120 米表示的意义是 _ 6 味精袋上标有“5005 克”字样中,+5 表示_ , -5 表示_ 7. 摩托车厂本周计划每天生产250辆摩托车 ,由于工人实行轮休 ,每天上班的人数不一 定相等 ,实际每天生产量 (与计划量相比 )的增长值如下表 : 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 增减-5 +7 -3 +4 +10

6、 -9 -25 根据上面的记录 ,问:哪几天生产的摩托车比计划量多?星期几生产的摩托车最多,是 学习目标: 1、了解正数、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多少辆 ?星期几生产的摩托车最少 ,是多少辆 ? 五、拓展延伸 : 测量一座公路桥的长度,各次测得的数据是:255 米,270 米,265 米,267 米,258 米 (1)求这五次测量的平均值; (2)如以求出的平均值为基准数,用正、负数表示出各次测量的数值与平均值的差; 六、学后反思 : 1.2 有理数 一、课堂准备 : 1、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将数的范围扩大了,那么你能写出3 个不同类的数 吗?_

7、 ,_ ,_。 二、自学交流 : 问题 1:观察黑板上的数,我们将这三位同学所写的数做一下分类 该分为几类,又该怎样分呢?先分组讨论交流,再写出来 分为类,分别是: 归纳:统称为整数,统称为有理数 . 问题 2:我们是否可以把上述数分为两类?如果可以 ,应分为哪两类 ? 2、正数集合与负数集合 所有的正数组成集合,所有的负数组成集合 三、成果展示 : 1、P8练习(做在课本上) 2.把下列各数填入它所属于的集合的圈内: 15, - 9 1 , -5, 15 2 , 8 13 , 0.1, -5.32, -80, 123, 2.333. 正整数集合负整数集合 正分数集合负分数集合 四、巩固提高

8、: 1、有理数分类(两种分法) 学习目标: 1、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 2、了解分类的标准与集合的含义. 3、体验分类是数学上常用的处理问题方法. _ _ _ _ _ _ 零有理数 或者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零 有 理 数 2、零和负数统称为 _,零和正数统称为 _ 3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在相应集合中: 1,-0.20 , 5 1 3,325,-789,0,-23.13 ,0.618

9、,-2004 整数集合: ; 分数集合: ; 非正数集合: ; 非负数集合: 五、拓展延伸 : 1、判断题: (打“”或“” ) 1)0 是整数 ( ) 2)自然数一定是整数 ( ) 3)0 一定是正整数 ( ) 4)整数一定是自然数 ( ) 2、图中两个圆圈分别表示正整数集合和整数集合, 请写并填入两个圆圈的重叠部分. 你 能说出这个重叠部分表示什么数的集合吗?_ 六、学后反思 : 1.2.2数轴 一、课前准备 : 1、观察下面的温度计 ,读出温度 .分别是C 、C、C. 2、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 ,有一个汽车站 ,汽车站东 3m 和 7.5m 处分别有一棵柳树 和一棵杨树 ,汽车站西 3m

10、 和 4.8m 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 情境? 东 汽车站 二、自学交流 1、由上面的两个问题,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能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有理数吗? 2、自己动手操作,看看可以表示有理数的直线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引导归纳: 1) 、画数轴需要三个条件,即、方向和长度. 2)数轴:。 三、成果展示 : 1、请画好一条数轴 2、利用上面的数轴表示下列有理数 1.5,2,2,2.5, 9 2 , 2 3 ,0. 3、P10第二题 四、巩固提高 : 学习目标: 1.掌握数轴的概念,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 2.会正确地画出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会根据数轴上的

11、点读出所表 示的有理数 ; 3.感受在特定的条件下数与形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1、观察数轴,哪些数在原点的左边,哪些数在原点的右边,由此你有什么发现? 2、每个数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由此你又有什么发现? 3、完成 P9归纳 五、拓展延伸 : 1. 在数轴上 , 表示数 -3,2.6, 5 3 ,0, 3 1 4, 3 2 2,-1 的点中 , 在原点左边的点有个. 2. 写出数轴上点 A,B,C,D,E 所表示的数 : 3、在数轴上点 A表示-4, 如果把原点 O向负方向移动 1 个单位 , 那么在新数轴上点 A表示的数是 ( ) 4、你觉得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大小与点的位置有关

12、吗?为什么 ? 六、学后反思 : 1.2.3 相反数 一、课堂准备 : 观察下列数,并把它们在数轴上标出: 6 和6,2 3 2 和, 2 和 2 . (1)上述各对数之间有什么特点? (2)表示每对数的两个点在数轴上有什么特点? (3)你能够写出具有上述特点的数么? 二、自学交流 : 1、相反数的概念 1)代数意义:像 2 和2、5 和5、2.5 和2.5 这样,只有不同的两个数叫 做互为 相反数 . 2)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2、概念的理解: 1) 、3.5 的相反数是, 1 1 5 和是互为相反数,的相反数是 73.24. 2) 、a 和互为相反数,也就是说,a 是的相反数 例如 a=7

13、时, a=7,即 7 的相反数是 7. a=5 时,a=(5) , “( 5) ”读作“ 5 的相反数”,而 5 的相反数是 5,所以,( 5)=5 你发现了吗,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一个“”号,这个数就成了原数的 因此, a 不一定是负数。 3) 、0 的相反数是 . 4)相反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而不是指一个种类。如: “-3 是一个相反 数”这句话是不对的。 5) 、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和原点的距离. 三、成果展示 : 求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1)-5 (2) 2 1 (3)0 (4) 3 a (5)-2b (6) a-b 学习目标: 1. 借助数轴,使学生了解相反数的概念

14、2. 会求一个有理数的相反数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2 3 (7) a+2 四、巩固提高 : 判断: (1)-2 是相反数() (2)-3 和+3 都是相反数() (3)-3 是 3 的相反数() (4)-3 与+3 互为相反数 ( ) (5)+3是-3 的相反数 ( ) (6)一个数的相反数不可能是它本身( ) 五、拓展延伸 : (1)a-4 的相反数是,3-x 的相反数是。 (2)x 3 2 是的相反数。 (3)如果 -a=-9,那么-a 的相反数是 六、学后反思 : 1.2.4 绝对值 学习目标 : 1、理解、掌握绝对值概念. 体会绝对值的作用与意义 2、掌握求一个已知数的绝

15、对值. 3、体验运用直观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 学习重点:绝对值的概念 学习难点:绝对值的概念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一、课堂准备 : 小红和小明从同一处O出发,分别向东、西方向行走10 米,他们行走的路线 (填相同或不相同),他们行走的距离(即路程远近) 二、自学交流 : 1、由上问题可以知道, 10 到原点的距离是,10 到原点的距离也是 到原点的距离等于10 的数有个,它们的关系是一对 . 这时我们就说 10 的绝对值 是 10,10 的绝对值也是 10. 例如, 3.8 的绝对值是 3.8 ;17 的绝对值是 17;6 1 3 的绝对值是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

16、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记作 a 2、练习 1) 、式子 -5.7表示的意义是 . 2) 、2 的绝对值表示它离开原点的距离是个单位,记作 . 3) 、24= . 3.1= , 1 3 = ,0= . 3、思考、交流、归纳 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 的;0 的绝对值是 . 1) 、当 a 是正数(即 a0)时, a= ;2) 、当 a 是负数(即 a” 、 “” 、 “”号排列起来。 - (-4 ) ,-|-4.5|,-|+3| ,0,- (+2) 2、最大的正整数是,最大的负整数是 六、学后反思 : 1、 同号两数相加,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 ,互

17、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 2、 一个数同0 相加,. 13 有理数的加法( 1) 一、课堂准备 : 在下列问题中用负数表示量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1)某人第一次前进了5 米,接着按同一方向又向前进了3 米 此人两次一共前进了多少米? (2)某地气温第一天上升了3,第二天上升了 1; 此地气温两天一共上升了多少度? (3)某汽车先向东走 4 千米,再向东走 2 千米. 此汽车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千米? 二、自学交流 :自学课本 16 页完成 17 页探究 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 三、成果展示 : 例 1、计算,并说出所运用的法则 学习目标 : 1、理解有理数加法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会正确

18、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2、经历探究有理数有理数加法法则过程,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 3、会利用有理数加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和的符号的确定 学习难点: 同号两数相加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归纳与练习相结合 (1)( 3)( 7) (2)( 3)( 7) (3)( 3)( 7) (4)( 3)( 7) (5)( 7)( 7) (6)0( 7) 四、巩固提高 : (1) (3)( 9)(2) (4.7)3.9 五、拓展延伸 : 1已知两数的和为正,下面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两个加数必须都是正数两个加数都是负数 两个加数中至少有一个正数两个加数必须一正一负 两数的和一定大于其中一

19、个加数,正确吗? 如 果 两 个 有 理 数 的 和 比 其 中 任 何 一 个 加 数 都 大 ,那 么 这 两 个 数() 都是正数都是负数 一正数,一负数以上答案都不对 六、学后反思 : 12 (3)() 23 11 (4)()() 43 32 (5)( 7)( 10) 45 4已知 a = 3 , b = 2 ,求: a+b的 13 有理数的加法( 2) 一、课堂准备 :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 同号两数相加,。 2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 一个数同 0 相加,仍得这个数 2、有理数加法运算的一般步骤: 1 、确定加法类型 2 、确定和的符号

20、 3 、确定和的绝对值 3、计算 (4)+(5) (6)+(-3) -12+0 (+9)+(-11) (-3.78)+(-0.22) (-6.1)+(+6.1) 二、自学交流 : 自学课本 19 页,归纳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a+b= 。 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 (a+b)c= 。 三、成果展示 : 1:计算 16( 25)24( 35) 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加法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会正确进行有 理数加法运算 . 2、经历探究有理数有理数加法法则

21、过程,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 3、会利用有理数加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和的符号的确定 学习难点:异号两数相加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归纳与练习相结合 2、完成课本 19 页例 4 四、巩固提高 : 有一个农民家库存了10 袋小麦,以每袋 100千克数记作负数,称重如下:+4,-3,+5, +1,+3,0,+3,+2,+1,-7,问这 10袋小麦的总重量是多少? 五、拓展延伸 : 绝对值大于 10 且小于 50 的所有整数共有个,其和为 六、学后反思 : 1.32 有理数的减法 一、课堂准备 : 1、2001 年 2 月 7 日我县的最高气温是4 C,最低气温是 3 C, 请问这天

22、温差是 多少?你是怎样算的? 二、自学交流 :请同学们计算以下式子: (1)4 + 3 比较上面的式子,你能发现什么? 计算下列式子: (1))3(030 (2))3()1(3)1( (3))3()5(3)5( 从而得出: 计算 (1)89)8(9 (2)715)7(1 5 发现: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来进行。 归纳: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即:ba。 三、成果展示 : (1)3 5 =() ;(2)3 ( 5)=() ; (3) ( 3) 5=() ;(4) ( 3) ( 5)=() ; (5) 6 ( 6)=() ;(6) 7 0=() ; (7)0 ( 7)=() ;(8 ) ( 6) 6=

23、() (9)9 ( 11)=() 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法则。 2、 通过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热爱数学的感情。 重点: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难点:利用有理数减法法则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巩固提高 : 我国吐鲁番盆地最低点的海拔是-155米。死海湖面的海拔是 -392 米,哪里的海拔更低? 低多少米? 五、拓展延伸 : 一个数与它的相反数的差是什么数?你能举例加以说明吗? 2.已知一个数与 3的和是 -10,求这个数? 六、学后反思 : 1 .3.4有理数的乘法( 1) 一、课

24、堂准备 :一只蜗牛沿直线L 爬行, 它现在的位置恰好在点O上. 我们规定 : 向左为负 , 向右为正 , 现在前为负 , 现 在后正 看看它以相同速度沿不同方向运动后的情况吧 二、自学交流 : 1、接上问题(1)如果它以每分 2cm的速度向右爬行 ,3 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 可以表示为 . (2) 如果它以每分 2cm的速度向左爬行 ,3 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 可以表示为 (3) 如果它以每分 2cm的速度向右爬行 ,3 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 ? 可以表示为 (4)如果它以每分 2cm的速度向左爬行 ,3 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 ? 可以表示为 由上可知:(1) 2 3 = ; (2) (2)3

25、 = ; (3) (2)( 3)= ;(4) (2)( 3)= ; (5)两个数相乘,一个数是0 时,结果为 0 观察上面的式子,你有什么发现?能说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吗? 两数相乘,同号, 异号, 并把相乘. 任何数与 0 相乘,都得 . 三、成果展示 :1、直接说出下列两数相乘所得积的符号 1)5( 3) 2) (4)6 3) (7)( 9) 4)0.9 8 学习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能根据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进行有理的简单 运算 2、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能力. 2、例 1 计算: (1) (3)( 9) ;(2) ( 2 1 ) 3 1 . 请同学们

26、自己完成 总结: 有理数乘法得解题步骤: (1)(2) 四、巩固提高 计算: (1) 、21/2 (2)6/77 /6 (3) (-8/3)( -3/8)(4) (-4)( -1/4) 总结: (1)什么是倒数?( 2)正数的倒数是负数的倒数是0 的倒数是。 (3)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你能说说吗? 五、拓展延伸 : (1) 、计算 1)6( 9)= . 2) (4)6= . 3) (6)( 1)= 4) (6)0= . 5) 29 (-) 34 6) 11 () 34 . 7) (1)( 2)3 8) (4)( 0.5 )( 3) (2)商店降价销售某种商品,每件降5 元,售出 60 件后,与

27、按原价销售同样数量 的商品相比,销售额有什么变化? (3)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 1 ,1, 1 , 3 1 , 3 5,5, 2 3 , 2 3 六、学后反思 : 1.4.1 有理数的乘法( 2)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确定法则. 2、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3、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培养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学习重点:多个有理数乘法运算符号的确定 学习难点:正确进行多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归纳与练习相结合 一、课堂准备 : 请同学们先合作做个游戏:用 9 张扑克牌(可以替代的纸片也行)全部反面向上 放在桌上,每次翻动其中任意2 张(包括已翻过的牌),

28、使它们从一面向上变为另一面 向上,这样一直做下去,看看能否使所有的牌都正面向上? 结果怎么样,你能明白其中的数学道理吗? 二、自学交流 : 1 、 观察:下列各式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 234( 5) , 23(-4)( 5) , 2( 3) ( 4)( 5) , (2) (3) (4) ( 5). 思考:几个不是 0 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分组讨论交流,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规律: 几个不是 0 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 数是时,积是负数 . 2、利用所得到的规律,看看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 三、成果展示 : 1、例题 3, (P40页)

29、例 3, 请你思考,多个不是0 的数相乘,先做哪一步,再做哪一步?你能看出下列式子的 结果吗?如果能,理由 7.8 ( 8.1) O ( 19.6) 2、计算 1) 、58( 7)( 0.25) 2) 、 58 12 ()() 1 2 1 5 23 3) 5832 ( 1)()()0( 1) 41523 四、巩固提高 (1) (-5)( -25)( -2)4 (2)1.6(-1)( -2.5)( -3/8) (3)7.836(-56 )023 (4) (-4)8(-2.5)0.1(-0.125)10 五、拓展延伸 : (一)选择 1. 如果两个有理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在原点的同侧, 那么这两个有

30、理数的积 ( ) A. 一定为正 B.一定为负 C.为零 D. 可能为正 , 也可能为负 六、学后反思 : 1.4.1 有理数的乘法( 3) 学习目标 : 1、熟练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并能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2、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主动地进行学习 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他人沟通、交往能力, 使其逐渐热爱数学这门课程 学习重点:正确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 学习难点: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归纳与练习相结合 一、课堂准备 1、下面两组练习,请同学们选择一组计算并比较它们的结果: 1) (7)8 8( 7) 2) ( 5 3 )( 9 10 )( 9 10

31、)( 5 3 ) 3) (2)( 6) 5 (2) (6)5 4)53( 7)5 35( 7) 请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检查,看计算对了吗? 二、自学交流 : 1、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上面的式子与结果,把你的发现相互交流交流. 2、怎么样,在有理数运算律中,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分配律还成立吗? 3、归纳、总结 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 . 即:ab= 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 即: (ab)c= 乘法分配律: 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 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它们 的积相加。即 :a(b+c) = 三、成果展

32、示 : 1、用两种方法计算( 1 2 1 6 1 2 )12 2、看谁算得快,算得准 1) (7)( 4 3 ) 5 14 2) 9 11 18 15. 四、巩固提高 : 1、 ( 8 7 )15(1 7 1 )2、9(11)+12( 9) 3、 7537 36 96418 4、 31 810.4 43 五、拓展延伸 : 1、( 84)30263302( 20)302 2、如果用 a表示任意一个数,那么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2a + 3a=? 六、学后反思 : 1.4.2 有理数的除法(1) 一、 课堂准备 1、小明从家里到学校,每分钟走50 米,共走了20 分钟 . 问小明家离学校有米,列出

33、的算式为 . 2、放学时,小明仍然以每分钟50 米的速度回家,应该走分钟 . 列出的算式为 从上面这个例子你可以发现,有理数除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是 二、 自学交流 : 1、小组合作完成 比较大小: 8( 4) 8(一 1 4 ) ; ( 15) 3 ( 15) 1 3 ; (一 1 1 4 )(一2)( 1 1 4 )(一 1 2 ) 再相互交流、并与小学里学习的乘除方法进行类比与对比,归纳有理数的除法法则:1) 、除以一个 不等于 0 的数,等于 . 2) 、两数相除,同号得,异号得,并把绝对值相,0 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 的数, 都得 . 三,成果展示 1,P34页例 5 2,计算( 1)

34、 (-15)( -3)(2) (-12)( -6) 四、巩固提高 : 1、P35例 6、 学习目标 : 1、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掌握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3、经历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探索过程 学习重点: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学习难点:理解商的符号及其绝对值与被除数和除数的关 12 45 ).2( ; 3 12 ).1( 2、P35例 7 3、练习: P36 第 1、2 题 五、拓展延伸 : 1、下面的计算正确吗?你发现了什么? 2、计算: (3)能否用上述方法解决: 六、学后反思 : ) 4 1 ( 8 5 5.2. 2);5() 7 5 125.(1 ) 36 1 (

35、) 3 1 9 1 12 1 () 3 1 2 1 6 1 (12 2 有理数的除法( 2) 学习目标: 1、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2、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 3、通过探究、练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学习难点:运算顺序的确定与性质符号的处理 教学方法:观察、类比、对比、归纳 一、课堂准备 ; 1、计算 1) ( 0.0318 )( 1.4 ) 2)2+( 8) 2 二、 自学交流 : 1、由上面的问题1,计算方便吗?想过别的方法吗? 2、由上面的问题2,你的计算方法是先算法,再算法。 3、结合问题1,阅读课本P36P37 页内容(带计算器的同学跟着

36、操作、练习) 4、结合问题2,你先猜想,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应该是 . 5、阅读 P36,并动手做做 三、成果展示 : 1、计算 1) 、 186( 2) 1 () 3 2)11+( 22) 3( 11) 3) ( 0.1 ) 1 2 ( 100) 四、巩固提高 : 1、计算 1)6( 12)( 3) 2)3( 4)+( 28) 7 3) ( 48) 8( 25)( 6) 4) 23 42 ()()( 0.25) 34 五、拓展延伸 : 1)若两个有理数的和与它们的积都是正数, 则这两个数 ( ) A.都是正数 B.是符号相同的非零数 C.都是负数 D.都是非负数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7、A.负数没有倒数 B.正数的倒数比自身小 C . 任何有理数都有倒数 D.-1的倒数是 -1 3)关于 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0 有相反数 B.0有绝对值 C.0 有倒数 D.0是绝对值和相反数都相等的数 4)下列运算结果不一定为负数的是( ) A.异号两数相乘 B.异号两数相除 C. 异号两数相加 D.奇数个负因数的乘积 5)下列运算有错误的是( ) A. 1 3 (- 3)=3(-3) B. 1 ( 5)5( 2) 2 C.8-(-2)=8+2 D.2-7=(+2)+(-7) 6)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11 34 22 ; B.0-2=-2; C. 34 1 43 ;

38、 D.(-2)(-4)=2 六、学后反思 : 151 有理数的乘方( 1) 学习目标 :1 、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 2、掌握有理数乘方运算 3、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获得解决问题经验. 学习重点: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学习难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极其表示 教学方法:观察、归纳、练习 一、课堂准备 1、看下面的故事:从前,有个“聪明的乞丐”他要到了一块面包。他想,天天要饭太 辛苦,如果我第一天吃这块面包的一半,第二天再吃剩余面包的一半, 依次每天都 吃前一天剩余面包的一半,这样下去,我就永远不要去要饭了! 请你们交流讨论,再算一算,如果把整块面包看成整体“1” ,那第十天他将吃到面 包.

39、、拉面馆的师傅用一根很粗的面条,把两头捏合在一起拉伸,再捏合,再拉伸,反复 多次,就能把这根很粗的面条,拉成许多很细的面条.想想看,捏合次后,就可 以拉出根面条 . 二、自学交流 : 1、分小组合作学习页内容,然后再完成好下面的问题 1)叫乘方,叫做幂, 在式子 中,叫做 ,叫做. 2)式子 表示的意义是 3)从运算上看式子 ,可以读作 ,从结果上看式子 ,可以读作 . 三、成果展示 : 1、将下列各式写成乘方(即幂)的形式: 1) (.)(.)( .)( .)( .). 2) 、 ( 1 4 )( 1 4 )( 1 4 )( 1 4 ). 3)x?x?x?x(个) 2、例题, P41例 1

40、师生共同完成 从例题 1 可以知道: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数,负数的奇次幂是数,负 数的偶次幂是数,0 的任何次幂都是 . 3、思考: (2) 4 和2 4 意义一样吗?为什么? 四、巩固提高 : 完成 P42页第一题 五、拓展延伸 : 1、填空 1)底数是 -1, 指数是 91 的幂写做 _,结果是 _. 2)(-3) 3的意义是 _,-33 的意义是 _. 3)5 个 1 3 相乘写成 _, 1 3的 5 次幂写成 _. 2、用乘方的意义计算下列各式: (1)2 4 ;(2) 4 2 (3) 3 2 3 ;(4) 2 2 3 3、观察下列各等式: 1= 2 1 ; 1+3= 2 2; 1+3

41、+5= 2 3;1+3+5+7= 2 4 通过上述观察,你能猜想出反映这种规律的一般结论吗? 你能运用上述规律求1+3+5+7+ +2003的值吗? 六、学后反思 : 151 有理数的乘方( 2) 学习目标 : 1、能确定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的顺序; 2、会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3、培养并提高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 学习重点:运算顺序的确定和性质符号的处理 学习难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讨论、练习 一、课堂准备 1、在 2+ 2 3( 6)这个式子中,存在着种运算 . 2、请你们以 4 人一个小组讨论、交流,上面这个式子应该先算、再算 、最后算 . 二、自学交流

42、 : 1、由上可以知道,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是: 1)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2) 、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 、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三、成果展示 : 1、P43例题 3,请你试练 2、师生共同探讨 P43例题 4 3、练习 计算 225 3 39 四、巩固提高 : 计算: 1、 (1) 102+(2)34 2 、 (5) 33 4 1 () 2 3、 111135 () 532114 4、 (10) 4+ (4)2(3+32)2 5、 3 342 2 93 五、拓展延伸 : 1、 2 16a,则a。 2、计算 2006

43、2007 1 ( 6)( ) 6 六、学后反思 : 科学记数法 学习目标: 1 能将 一个 有 理 数用 科学 记 数 法 表 示; 2. 已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写出原来的数; 3 懂得 用科 学 记 数法 表示 数 的 好 处 一、课堂准备 : 1、填空: 256=2.56_ 1370=1.37_ -11000= -1.1_ 213000000=2.13_ 2、根据乘方的意义,填写下表: 10 的乘方表示的意义运算结果结果中的 0的个 数 10 2 1010 100 2 10 3 10 4 10 5 二、自学交流 : 我们知道:光的速度约为:300000000米/ 秒,地球表面积约为 :

44、510000000000000 平方米。这些数非常大,写起来表较麻烦,经过做第1 题和第 2 题,你能否用一个比较 简单的方法来表示这两个数吗? 例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70100;(2)10 000 000 (3)-1 200 000 (4)800800 (5)10000 (6)12030000 1a10 n,当 a 是 的数叫做科学记数 法。 用 科 学 记 数 法 表 示 一 个 数 时 , 10的 指 数 比 原 来 的 整 数 位 数。 三、成果展示 : 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1)2003= ; (2)12340000万= ; (3)2002亿= ; (4)-36000=

45、 ; (5)94582347= ; (6)100.01= ; (7)12310 4= 8 )0.01910 12= ; (8)-56025= ; (9)-100000000= 。 四、巩固提高 : 1写出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原数: (1)884810 3= ; (2)3.021 10 2= ; (3)310 6= ; (4)7.5 10 5= ; 2通过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得知,山西省人口总数约为3297 万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是 ; 336510 5 原数是位数。 五、拓展延伸 : 1一种电子计算机每秒可做10 8 次计算,用科学记数表示它工作8 分钟可做 次计算。 2天文学里常用“光年”作为距离单位,规定1“光年”为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 大约等于 94600 亿千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3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4.2710 4, 原来的数是 。 4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465000= ; (2)123456789= ; (3)1000.001= ;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