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总复习提纲.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002427 上传时间:2020-01-26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79.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总复习提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总复习提纲.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总复习提纲.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总复习提纲.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总复习提纲.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总复习提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总复习提纲.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科版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大清单(一)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一、科学探究:基地:实验室;目的:(观察 )找出物理现象出现的原因及规律;重 要环节:制定计划、设计实验;七大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 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合作。 二、物理实验显著特点:在一定条件下, 物理现象可以有规律地重复出现;基础: 测量 。 三、长度( L)和时间( t )的测量 ?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中国古代长度标准:中国木工尺; 国际通用长度标准:米原器。 在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 m ) ;常用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 km) ;比 米小的单位有 分米( dm )

2、 、厘米() 、毫米( mm ) 、微米( m ) 、纳米( nm ) 、皮米( pm ) 、 飞米( fm) 等。单位换算:1km=10 3m 1dm=10-1 m 1cm=10 -2m 1mm=10-3 m 1 m=10 -6 m 1nm=10 -9 m 光年 表示光在 1 年的时间中所走过的路程,所以是长度单位, 1 光年 =310 8m/s 36524 6060s=9.4608 10 15m w W w .X k b 1. c O m ?长度的测量:常用测量工具:刻度尺 、游标卡尺、千分尺、螺旋测微器等。 刻度尺的基本认识:a. 最小刻度值: 分度值 ;b. 一次能测量的最大尺度:量程

3、 ;c. 起始刻 度线(一般而言) :零刻度线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a. 看 (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分度 值和零刻度线) ;b. 放(测量时, 被测物体的一端要与零刻度线对齐,尺要沿被测边缘放正, 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c. 读(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并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 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d. 记(测量值由数字(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组成,倒 数第二位是准确值,最末一位是估计值,包括估计值在内的测量值称为有效数字)。 长度测量的意义:是最基本的测量, 学会刻度尺的读数方法对测量仪器的读数具有普遍意 义。科学测量要点:a. 合理选择测量仪器;b. 正确操作和读数;c.

4、科学处理数据。 ?误差的了解: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产生原因:a. 人为原因; b. 工具原 因;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可避免; 减小误差方法:a. 选用精密仪器; b. 提高测量技术, 改进测量方法;c.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时间的测量:测量仪器:秒表、钟表、停表、电子表等。单位及其换算关系:在国际 单位制中,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常用单位有年 (y) 、月(m ) 、日(d) 、时(h) 、分(min) 、 毫秒(ms) 、微秒(s) 、纳秒(nm ) 、 等。1y=12m=365或 366d, 1h=60min=3600s,1s=10 3ms=106 s=10 9ns

5、四、特殊的长度和面积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累积法 ;化直为曲法; 化曲为直法; 化整为零法 ;化暗为明法;平移法 ;目测法;步测法;手测法;转化法, ?两个概念:控制变量法 :考察其中一个因素对研究问题的影响,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方 法; 调零 :测量仪器使用前,一般应先将指针调到零刻度,叫调零 或校零 。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一、认识运动 新 |课|标|第|一 | 网 ?宏观物体的运动:机械运动 : 物理学中 , 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自然界中 , 物质运动有多种形式,机械运动区别于其他运动之处在于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如这正在 行驶的汽车 . 运动具有普遍性, 大到天体 , 小到

6、原子 , 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有的 物体离我们太遥远. 有的物体运动太慢, 我们肉眼感觉不到它们位置的改变. 机械运动形 式: a. 运动路线的形状: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b. 速度变化的规律:匀速运动与变速运动。 ?机械运动的描述: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首先要选择一个标准, 这个标准就叫 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a. 任意选择(除物体本身外);b. 一旦被选取,就 假定其静止 ,无论其相对地面是静止还是运动;c. 一般选 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 参照物;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以及它的运动情况如何, 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如地球同步卫星

7、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相对于月球是运动的。平常我 们所说的静止都是指相对静止,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微观世界的运动: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子 构成。 分子由 原子 组成,原子由 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 组成,质子由 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 中子由 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 物质本身不带电,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不 带电【原子核中的质子带正电 ,中子 对外不显电性(称为电中性 ) ,核外电子带等量的负电 (一般情况下) ,这样,原子核所带的正电和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相抵,因此物质本身呈电 中性 】 ;由于原子核体积小、质量大,几乎集中了原子全部的质量,而电子

8、的质量几乎为 0,所以相对原子质量(又称原子量 ) 质子数 +中子数 ;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 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参加化学反应的最小微粒;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正 是由于分子的运动,才构成了物质的三种状态(称为物态 ) :固态 (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 (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气态(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一般分子的直 径约为 10 -10 m ,要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观察。 二、直线运动的速度(v)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比较物体在单位时 间内通过的路程(称为速度 ) 。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匀速直

9、线运动:定义: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的运动; 速度公式: v=s/t 【其中v 表示速度, s 表示路程, t 表示时间】;速度单位:m/s(在 SI 中) 、 km/h;单位换算:1m/s=3.6km/h 【1m/s 的物理意义 是物体在1s 内通过的路程是 1m 】 ;其图像:v-t图像 是平行于t 轴的直线(如下图丁) ,s-t图像 是经过原点的正比例 函数图像(如下图乙)与 s 成 正比,与t 成反比。 ?变速直线运动:定义: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的运动;平均速度 (即 物体在通过某一段路程时的平均快慢程度):v=s/t 。 三、能量( E)

10、:定义:一个物体做功的能力(与物体运动有关的物理量);单位:【在 SI 中】焦耳(简称焦,符号J) ;形式:太阳能(光能)、机械能、内能、电能、化学能、 核能、声能;能量的转移与转化:a. 转移:能量不仅能够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特 点:单方向、 不可逆 即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给低温部分),b. 转化: 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还可以互相转化(特点:方向性 ) ;能量的来源:太阳能的直接或间 接利用。 第三章声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新 课标第一 网 声源: 正在发生的物体叫做声源 ;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 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 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传播:

11、a. 形式:以波的形式传播(称为声波);b. 条 件:需要 介质 (即传播声音的媒介物),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 声;c. 声速:每1s 内声音传播的路程称为声速,通常情况下,v 固 v 液 v 气; d. 影响声 速因素: 介质的 性质 和介质的 温度(在 15时,声音在 空气 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 ;声 音能够传播信息和能量。 二、乐音与噪声(见下图) ?声音的分类:悦耳动听的声音叫做乐音 ,(物理角度) 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 音叫做 噪声 , (环保角度)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和工作的声音。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 :a. 定义:乐音的高低;b. 影响因素:

12、 振动频率 (频率越高,音 调越高,声音越尖细;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声音越低沉); 响度 (也叫 音量 ) : a. 定义: 声音的大小(也反映了声能的大小);b. 影响因素:振动幅度(简称振幅 ) ,振幅越大,响度 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还与人距声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距离越近, 响度越大】; 音色(也称 音品 ) :a. 定义:声音的特色和品质;b. 影响因素:发声体本身的 材料和结构 。 ?噪声的利用与防治:强弱程度及危害:用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噪声的强弱程度。0dB 是一般人刚能听到的频率为1000Hz 的声音,是听觉的下限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90dB;

13、30-40dB 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在150dB 的环境中,鼓膜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 听力 。来源:交通噪声、工业噪声、施工噪声、居民噪声等。当代社会四大污染源 :噪 声、废气、污水、有毒固体废物。利用:除杂草、探测病灶、显示海底情况等。控制噪 声: a. 在声源处减弱(消声) ;b.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隔声);c. 在人耳处减弱(吸声) ; 根 本措施 :消除或降低声源噪声。 三、奇异的声现象 ?声的反射回声:定义: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至少晚0.1s 以上,即在空气中,发声人于障 碍物相距大于17m ,人耳就能听到回

14、声;反之,回声与原相混,使原声加强,耳朵就很难把 这两个声音区分开。利用:a. 加强原声 ;b. 测距: s=0.5v声t ;c. 用声纳定位。混响: a. 声波在室内传播时,要被墙壁、天花板、地面等障碍物反射,当声源停止振动后,声音还 会持续一段时间,叫做 混响 ;持续的这段时间叫做混响时间 。b. 混响时间过短, 声音干涩不 饱满;混响时间过长,回声与原声相混,听不清楚。因此,建筑师必须处理好剧场和音乐厅 的混响效果。 ? 共鸣(也称共振) :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一个发声,引起另外一个音叉也发声的现象; 如唐代钟鸣磬响,击彼此应的现象,二胡的共鸣箱等。 ?不同的动物的发声部位、发声频率与接

15、收声音的频率完全不相同 。 四、人耳的听声能力声与现代科技 ?人耳的听声能力(如图):听声过程: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半 规管前庭耳蜗听觉神经大脑听觉中枢;频率: a. 定义: 物体在 1s 内振动的次数; b. 单位: 赫兹(在 SI 中, 简称赫,符号Hz) ,千赫( kHz) 、兆赫( mHz ) ,1mHz=10 3kHz=106Hz; 人耳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Hz;敏感范围1000Hz-3000Hz;分辨频率差约为3? . ?超声与次声:定义: 低于 20Hz的声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叫超声; 动物与声音: a. 狗、猫、蝙蝠、海豚可以听到超声,b.

16、水母、大象可以听到次声;超声具有方向性好、 穿透能力强、能量大且密集等特点,常用来制造声纳 (即雷达)、金属探伤、 B 超体检、清 洗精密仪器、 治疗结石、 加湿空气和除尘等;次声具有频率低、能量衰减小、 穿透能力强、 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常用来监测核爆炸位置、海洋平均温度、预报自然灾害等。 ?声技术和 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即声识别技术 ) ,广泛用于现代生活,如声识别技术与安检,制造智能 玩具等。 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 一、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面镜成像及光污染 ?光的直线传播:光源 :a. 定义: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b. 分类:自然光源(太阳、萤火 虫) 、人造光源 (蜡烛、 激光);传播规律:

17、a. 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排队、 影子、 小孔成像(倒立、放大或缩小或等大实像、孔足够小但与小孔形状无关)、激光准直、日食 (月亮运动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月食(地球运动到月亮和太阳之间)】b. 从一种介质射到另 一种介质表面上,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介质中,称为反射 (潜望镜、平面镜、球面镜(凸 面镜和凹面镜) 、 树在水中倒影) ; c. 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光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称为 折射(筷子弯折、海市蜃楼、在岸上觉得水底变浅、在水中觉得树变高、清晨看太阳比 其实际位置高)?光线 (实际并不存在) :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路径 (模型法 ) ; 光速:在真空

18、中传播速度为c=310 8m/s, 在水中约为 3/4c , 在玻璃中约为2/3c ; 光也能够传播信息和能量。 ?光的反射:有关概念: 从入射点引出的垂直于镜面的直线叫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夹角 叫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夹角叫反射角;光的反射定律:a.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及法 线在同一平面内,b.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c.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简记为 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反射分类:a. 镜面反射: 光滑镜面的反射,平行光反射后仍平行;b. 漫反射:平行光反射后射向四面八方;c. 不论是 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从光的反射定律;自行车尾灯是利用的光

19、的反射(相互垂直) , 太空镜可反射阳光。 ?平面镜成像:平面镜:平静的水面、平板玻璃、平滑的金属面等;平面镜成像规律: a.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虚像(画成虚线),b. 像与物大小相等,c. 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相 等,像与物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d. 像与物上下不变,左右相 反; 平面镜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球面镜 (反射面为球面一部分的镜面)成像: a. 凸面镜:用球面的外侧作反射面的球面镜叫做凸面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常用作扩大 视野 ;b. 凹面镜:用球面的内侧作反射面的球面镜叫做凹面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常用 作太阳灶、太阳焊接机、车头灯等。 w W w .x

20、K b 1.c o M 二、光的折射透镜的光学性质及成像规律 ?光的折射: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夹角;光的折射规律:a. 折射光线、入射 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b.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c. 光从空气斜射 入玻璃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 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d.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简记:三线 共面,两线分居,两角关系】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透镜: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 有关概念:主轴:通过凸透镜两个球面球心C1、 C2的直线叫凸透镜的主光轴 。光 心:凸

21、透镜的中心O 点是透镜的光心 。焦点: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 于主光轴上一点F,这一点是凸透镜的焦点 。焦距:焦点F 到凸透镜光心O 的距离 叫焦距 ,用f表示。物距: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称物距 ,用u表示。像距:物 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称像距 ,用v表示。光学性质:凸透镜对 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成像规律:见下表(另外补充:一倍焦距 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物距 (u) 像距(v)成像性质应用像 与 物 位 置 关 系 u2f f2f 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 投影仪、 放映机异侧 u=f 不成像不成像平行光测焦距 u

22、u,v=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同侧 三、神奇的眼睛通过透镜看世界走进彩色世界(补充内容)看不见的光 ?神奇的眼睛:眼睛的工作原理:眼睛通过睫状肌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屈光)来 改变晶状体焦距获得倒立的、缩小的实像。近视眼:a.近视者仅能看清近距离的物 体,远距离的物体看起来很模糊,这是因为图像被聚焦到视网膜的前方了;b.纠正的 方法是让近视者戴凹透镜,这样可使聚焦后的光线稍向后移,恰好落到视网膜上; 远视眼:a.眼球的前后径变短,近距离的物体发出的光线聚焦到视网膜后面,看起来 就很模糊,只有远距离物体能看清晰。b.矫正方法:远视可戴凸透镜,使光线稍向内 折屈,帮助光线落在视网膜上;正常眼睛的明视距

23、离(清晰不易疲劳)约为25cm 近视眼的明视距离约为10cm ;眼镜度数计算:度数:=1/f , D=100 =100/f ( f 表示 焦距, 表示透镜直径,D 表示度数,近视镜取负数,远视镜取正数) ?望远镜与显微镜:望远镜:a. 利用凹透镜和凸透镜观测遥远物体的光学仪器;b.1608 年,荷兰人汉斯利伯希发明了第一部望远镜;c.1609年,意大利佛罗伦萨人伽利略伽 利雷发明了40 倍双镜望远镜 (目镜凹透镜, 物镜凸透镜) ,这是第一部投入科学应用的实用 望远镜; d. 开普勒折射式望远镜:目镜凸透镜(正立、放大虚像),物镜凸透镜(倒立、缩 小实像);e. 牛顿反射式望远镜:目镜凸透镜(

24、倒立、放大、实像),物镜凹面镜(同上) 。 显微镜:a. 1590年,荷兰、意大利眼镜制造者造出类似显微镜的放大仪器,1665 年, 胡克 发明显微镜;b. 常见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荷兰杨森父子发明)、电子显微镜、扫 描隧道电子显微镜 (STM ) ;c. 分为机械部分和光学部分(主要为 镜筒 ,其两端为目镜和物镜, 都为凸透镜; 【显微镜的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才是其总的放大倍数如“58”等】 ?彩色世界:光的色散:1666 年,英国科学家牛顿 做了著名的日光色散实验,让一束白 光通过三棱镜, 被分解成 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再通过一个凸透镜,在其后再放一个三棱 镜,发现色光又合成了白

25、光(说明了白光是复色光,可以被分解成七色光,称为光的色散) ; 光谱: a.定义:将色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排成光带,b.作用:反映光的瑰丽,从中获得遥 远天体信息和原子内部信息;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混合后为白光;颜料三原色:品 红、黄、蓝 ,混合后为黑色;物体的颜色:a.有色透明体的颜色由透过的色光决定,无色 透明体可透过所有色光,不透明体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b.白色可以反射所有色光,黑 色吸收所有色光。X|k | B| 1 . c|O |m 第五章物态变化 一、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物态变化与我们的世界 ?物态变化:定义:物质由一种形态变为另一种形态的过程;物质三态:固态、 液态、气态;

26、物体三态:固体、液体、气体;种类:a.熔化:物质由固态变到液态 的过程; b.凝固:物质由液态变到固态的过程;c.汽化:物质由液态变到气态的过程; d.液化 :物质由气态变到液态的过程;e.升华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到气态的过程;f.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到固态的过程(简记为“三态六变”) 。?水循环:雪、雨、 水蒸气 是水的三态;雨、雪、雹统称降水 ;水循环过程:海水汽化水蒸气遇冷液 化(或汽化凝华熔化);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森林、海洋。?物态种 类: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体(气体被加热至上万时,将成为正负带电粒子组 成的集合体) 、超固态(白矮星、中子星、黑洞)、软物质(液晶、聚合

27、物、胶体、膜、 泡沫、颗粒物质、生命物质)【 液晶 : a. 定义:在特定条件下具有晶体结构的液体; b. 特点: 用极其微小的电流就能控制和改变其分子排列;c. 应用:液晶电视机、液晶 电脑、移动电话、电子地图】( 朗缪尔 发现等离子体,热纳 发现软物质) ; ?物态变化的利用:热管 :a. 构造:一根密封的真空金属管,管内衬有一层叫吸液 芯 的多孔材料,里面装有酒精或其他液体;b. 工作原理:热端受热,液体吸收热量汽 化 ,蒸汽在管子里跑到冷端,在管壁遇冷液化 ,放出热量,冷凝后回到热端,循环往 复; c. 优点:把高温部分的热迅速传递到低温部分,使物体各部分温度基本均匀。 电冰箱:目前常

28、用的电冰箱利用了一种叫做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 搬运工 ” ,电动压 缩机把冰箱里的“ 热 ”“搬运 ” 到冰箱的外面的冷凝器中(先液化放热,再汽化吸热) ; 人类文明进展:蒸汽机时代电气化时代信息时代;水污染物:生活污水、工 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水污染会造成赤潮和水华等灾害。 二、温度温度计(补充内容) ?温度: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 程度;温度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C)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 C,把 1 个标准大气 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C, 0 C 和 100 C 之间分成100 等份,每一等份叫做1 C。 ?温度计:定义

29、:能够快速准确测量出物体温度的仪器;工作原理:常用温度计 (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是根据液体(如汞即水银、酒精、煤油)的热胀冷缩原 理制成的;注意:a.一切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是水 在 4以上会热胀冷 缩 而在4以下会冷胀热缩 。这意味着,冰将会浮在水面;b. 汞(又称水银)是唯一 一种在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物质;常用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一般温度计量程 -20 100,分度值1;寒暑表量程-20 60,分度值2;体温计量程35 42 ,分度值0.1 ;使用方法:a. 观察其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b. 要使玻 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且不能碰到容器的底部和侧壁;c. 要待其示数稳定后

30、再读 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凸形(凹形)液面最高(最低) 处 相平,且要注意示数是在零刻度线的上部(用正数读数)还是下部(用负数读数); d 记数由数字和单位构成;体温计特点:玻璃泡上端有缩口,使体温计离开人体后 温度稳定不变(第二次测量时只需轻轻甩动使温度降至正常温度即可)【除体温计外, 其他温度计不可以甩动】错误操作:a. 用温度计直接测量燃烧的酒精灯的温度;b. 用寒暑表测量沸水的温度;c.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南北两极的温度;d. 使用时碰到容器 的底部和侧壁等。 【拓展: (摄氏温度的由来)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始终为0, 在常温常压下, 水的沸点为100, 在 0

31、100 之间由100 个分度值划分,每个分度值表示1】 三、熔化和凝固 ?固体的分类:晶体 :a. 定义:有规则结构的固体;b. 实例:雪花、钻石、奈、食 盐、糖、海波、许多矿石和所有金属;非晶体 : a. 定义:无规则结构的固体;b. 实例:玻璃、松香、蜂蜡、沥青、塑料、橡胶等。【注意:晶体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 非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晶体,可见,晶体和非晶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 新|课|标|第|一| 网 ?固体的熔化 特点:晶体 在熔化过程中,不断从外界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 晶体 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上升;晶体在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 不同的晶体有不同的熔点,非

32、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晶体在熔化时是固液共存态; 而非晶体是由硬变软,然后逐渐变成液态;晶体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 热 (二者缺一不可);?液体的凝固 特点: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 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下降;晶体在凝固时的 温度叫 凝固点 。晶体有一定的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有固液共 存态 ,而非晶体没有;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液 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缺一不可) ;?补充:a. 冰水混合物的 温度始终为0 ; b. 晶体的熔点跟气压的大小有关,熔化时体积变大的物体,在气压 增大时熔点

33、升高;c. 晶体中含有杂质时,其熔点会发生变化(当冰中含有酸碱盐糖时, 其熔点会降低 ) ;?火山喷发与太空材料(如砷化镓)的制造过程:先熔化后凝固。 四、汽化和液化 、汽化: ?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蒸发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均可发生, 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a. 液体的温度;b. 液体 上方空气流动速度;c. 液体的表面积;d. 液体的种类;特点:蒸发吸热,有制冷作 用 ;? 沸腾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液体 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不同物质的沸点不同;液 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从

34、外界吸热(缺一不可) ;影响沸点的因素: 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大小有关,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气压增大,沸点升高。 、液化: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 压缩体积;液化要放热;降低温度适用于所 有气体,而压缩体积只适用于部分气体;补充: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我们看得见的 “白汽” “白雾”都不是水蒸气,都是液态的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后液化 形成的。 五、升华和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判断物态变化是不是升华或凝 华,要 看变化中间是否经历了液态,若经历了液态, 则不是升华或凝华现象;若没有经历液 态,则一定是升华或凝华现象。、 生活中常见的 升华 现象:灯丝(或钨丝)变细;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

35、晾干了;衣箱中的樟脑丸(或卫生球)渐渐变小; 高温加热碘,碘的体积变小;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 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用来打造绝妙的舞台效果,也可用来人工降雨; 、 生活中常见的凝华 现象:冬天,玻璃窗内表面上结的冰花;北方冬天的树挂; 霜的形成; 南方雪灾中见到的雾淞;灯泡 (或钨丝) 发黑; 雪糕纸中发现的“ 白粉 ” 。 六、知识整合与实例分析:w W w .x K b 1.c o M 自然界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1 、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液化 ) 2、早晨,草木 上的小水滴(液化 )3、冬天,室内玻璃窗上的冰花(凝华 ) 4、高温加热碘,碘的体 积变小( 升华 )5、衣箱中

36、的樟脑丸渐渐变小(升华 )6、夏天,水缸外层“出汗”(液 化 )7、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升华 )8、洒在地上的水不久干了(汽化 )9、 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觉冷(汽化 ) 10、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凝华 ) 11、早晨的浓雾 (液化 )12、水结成冰(凝固 )13、钢水浇铸成车轮(凝固 )14、北方冬天的树挂(凝 华 ) 15、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升华 ) 16、南方雪灾中见到的雾淞(凝华 ) 17、雪灾中电线杆结起了冰柱(凝固 ) 18、灯丝(钨丝)变细(升华 ) 19、灯泡(钨 丝)发黑(凝华 )20、冰棒纸周围的“白粉”、雾凇的形成(凝华 )21、火山喷发( 先 熔化后凝固

37、 )22、用电热水器烧水,沸腾时不断有“ 白汽 ” 冒出( 先汽化后液化 ) 水的三大名称: 固态 :冰(凝固)、霜(凝华)、雪(凝华)、雾凇(凝华)、“窗 花”(凝华)、雹(凝固);液态 :水、露(液化)、雨(液化)、雾(液化)、“白 汽”(液化);气态 :水蒸气【注:水蒸气不可见,可见的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 的水珠】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一、质量 ?认识质量:定义: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单位及其换算:在国际单位制中, 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kg ) ,常用单位有吨( t )、克(g)、毫克(mg)、微克( g) 等。 1t=10 3 kg=10 6g=109mg=1012 g;学会估测生活中常

38、见物体的质量(例:一个正常成 年人的质量接近60kg );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自然界中的任何物体都有质 量,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 物态 及其 所处的空间位置无关。 ?测量质量:测 量工具: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其他的测量工具有物理天平、台秤、 案秤、杆秤、电子秤等;天平的能够称量的最大质量叫做天平的最大称量;天平的 灵敏程度叫做天平的感量【也就是最大称量时的分度值】(一般天平的最大称量为 500g,分度值为0.5g ,最大称量时感量为0.5g );使用方法:a. 放 :把天平放在 水平台上;b. 拨 :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c. 调 :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 母,

39、使指针指在刻度盘中线处;d. 测 :左物右码(物体放在左盘,按照从大到小的顺 序,用镊子向右盘添加砝码,直到指针指在刻度盘中线处);e. 读 :左盘物体的质量 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f. 收 :实验完毕,要整理好 实验器材。注意事项:a. 在调节天平的过程中,如果指针向左偏 ,则向 右调节平衡 螺母(两边的平衡螺母只需调节一个即可);如果指针向右偏, 则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 向托盘上添加砝码时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取出砝码时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 保养方法:a. 用天平称的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往托盘里加砝码时要 用镊子轻拿轻放;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40、,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应放在玻璃容器中) 和化学药品(应在托盘上放纸)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里,不要把砝码弄湿弄脏,以免 锈蚀。天平的特殊用法:?物、码颠倒问题: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减去游码所 对应的刻度值; ?天平两臂不等问题(学习八年级下册第11 章功与机械后,就 会知道天平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先将物体放在左盘,右盘加入砝码使天平保持平 衡,再取下物体,在左盘加砝码使天平重新平衡,则物体的质量等于左盘砝码的质量; ?砝码磨损、锈蚀的问题:a. 用磨损的砝码称得的物体质量大于实际质量;b. 用锈蚀 的砝码称得的物体质量小于实际质量;测量质量的特殊方法:累积法、取样法。 二、物质的密度 (1)密

41、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物理意义: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它只跟物质的种类、状态、温度有关,但与物质的质量、体 积、形状、运动状态、是否受力无关;公式:=m/V; 是物质的特性,与m不成 正比,与V 不成反比;公式理解:a. 当 一定时,m与 V 成正比;b. 当 V一定时, m与 成正比; c. 当 m一定时,V 与 成反比;在SI 中,密度的单位是kg/m 3,常 用单位还有g/cm 3 ;单位换算:1g/cm 3=103 kg/m 3 ;单位意义:1kg/m 3: 1m3 的某种物质 的质量是1kg;冰的密度为0.9 10 3kg/m3 ;水的密度为1.0

42、10 3kg/m3;空气的密 度为 1.29kg/m 3;同种物质的密度随 物态 的改变而改变,但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 值, 它不随质量和体积的改变而改变,质量增大几倍,其体积就增大几倍,但质量与 体积的比值始终是定值;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平时习惯上说的“水比油重” 就是说的是水的密度比油的密度大,在体积相同时,水的质量大于油的质量。X|k | B| 1 . c|O |m (2)密度的应用:利用=m/V 鉴别物质:求出密度,对照密度表查找物质的种类; 利用m= V 求不方便测量质量的物体的质量;利用V=m/ 求不方便测量体积的 物体的体积; 混 =m混 /V 混 =( m1+m2+,mn)

43、 / ( V1+V2+,Vn) . 三、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 ?体积: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影响因素:物体的长、宽、高的长度; 公式: V=abh, V正 方 体=a 3 ;在SI 中,体积的单位是m 3,常用单位有 cm 3、 dm3;单位 换算: 1m 3 =10 -3 dm 3 =10 -6 cm 3;体积的测量仪器:量筒、量杯;量筒(量杯)的使用 方法:将其平放在水平的桌面上,然后注入适量的液体,最后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 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读数,读数偏大,量得的液体偏少;俯视读数,读数偏小, 量得的液体偏多),记录的结果要有数字和单位;测量不规则小物体的体积:把物 体用线系好,使它完全浸没于水中,前后两次水面所在位置的刻度值之差就是所测的 物体的体积,这种方法通常称为排水法,体现了物理学中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测 量液体密度时,应采用差量法 ,即先测出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倒入量筒中一定体积 的液体,直接测出液体的体积,然后再测出原容器中剩下部分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 用两次的质量差得到被测液体的质量,然后根据=m/V 进行计算,误差较小。 ?特殊测量密度的方法:排水法、保鲜膜法、取样法。 新课标第一 网 http:/ w W w .x K b 1.c o M 新 课标第一 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