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厦门市2023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城市坐落于山水之中,是在自然山川基础上建立的人间秩序。然而一旦城市建立,周边的自然山水即成为以城市为核心的人居环境的组成部分。先秦时的“九州”观点就是这种实践的代表,每一“州”之中有其代表性的山镇、泽薮、川浸(即山、湖、河、泽等代表性要素)。自此,古人便以城邑聚落为原点,构建了不同尺度的“山水城”极坐标系,从城市出发认识周边的山川界域、地产风物,持续赋予自然空间以人文秩序,使得自然空间浮现出文化概念,文化概念锚固于自然空间。秦汉时期,随着交通网络的
2、拓展,以及地理、测绘等知识的积累,广域自然地理格局和城市体系的空间分布被勾勒得愈发清晰,古人深刻地认识到城市等级高低与山川界域广狭之间的对应关系,并有意识地运用“山川形势”理论“整理山河”、布列城市。通常,理想的城市选址必于山水“大聚会”处,山川的“聚会”越多,自然脉络越深湛,地理形势越广阔,所承载的聚落等级越高。这一规律贯穿了从京畿、省城、郡府城、州县城到市井乡村的聚落等级体系。相应地,人居基址也都以“聚”的大小别其优劣。由山川脉络考察城市体系的视角,也是我国古代空间美学营造的基础。秦汉以降,文学艺术的发展和对地理环境认知的深化,促进了诗境、画境与人居环境的交融。唐宋以来,山水诗中往往寄托了
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人居理想;宋代士大夫以“格物” 的态度探析山水、人居与心灵世界的关联,使“文人画”这一艺术实践与多尺度的地景设计相贯通。文人旨趣与社会理想自唐宋不断传承,落实在文人主导的区域营建中,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山水城”思想,并在明清时期臻于完善。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需要重视以山川网络为主线、以城市体系为核心的文化空间建设,传承以“大国山河”为代表的广域空间规画传统,呈现中华文明“千年一脉”形成发展的磅礴气象。(摘编自武廷海、郑伊辰传承大国山河规画传统:新时代开展国土景观规划的基本任务)材料二:“三生”空间指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从社会活动特征和规律来看,不同功能与空间之间存在有机关联
4、并遵循一定的内在机制。生产空间提供物质产品与服务,决定生活、生态空间的构成模式;生活空间承担社会保障和文体休闲,影响生产、生态空间的发展方向;生态空间作为自然保障,为城乡建设提供资源服务,确立生态底线。“三生” 空间相互适应与反馈,相互协同与共生,共同维持人居环境的和谐稳定状态。营造和谐人居环境的本质是合理组织协调“三生”空间,此类智慧与经验在传统人居环境的营建中有充分体现。虽然城市功能与空间随时代发展不断演进,但人居环境营建的本质不变,即因地制宜,使空间与环境相互适应,灵活布局,突出特色。古人善于利用山水形势促进“三生”协同发挥功能合力,山水形势是“三生”空间的地理基础。“形”,形态、形象
5、势”,态势、趋势,“形势”指基于整体观对环境权衡判断。引“形势”入城,强调对山、水、城、田等空间全要素的综合把控,“三生”空间协同发挥功能合力,促使整体环境呈向好趋势。理想的环境由山水关系构成,讲求以辨方、相土、观水的方式对山水关系进行全面把控,形成整体环境背景。城市或建筑应选址于山水交汇、动静相承、负阴抱阳之地,与自然融合。古代的城市建设是对环境要素全面考虑下的“三生”空间组织。山水即生态空间,城池为生活空间,二者间的农田为主要生产空间。山作防御,水以便民,筑墙为城,间城为田,布局均衡,协同共生,营造出人地和谐、平衡稳定的人居环境。当今城乡建设中产业模式与生活需求的转变和升级使得城乡功能
6、日趋多样,空间关系愈加复杂。梳理并总结传统“三生”空间的历史演化、内在机制与经验启示有助于认识当代城乡规划建设中的空间关系问题,合理统筹布局、协调建构人居环境中的“三生”空间。(摘编自陈茜、武联、党雨田 传统人居环境营建中“三生”空间的内在机制与启示)材料三:古城坐北朝南,北枕莲花(莲花山),南控五虎(五虎山);右擎翠旗(旗山),左标石鼓(鼓山)。襟江带湖,东南并海,闽江穿城而过。古城内三山(乌山、于山、屏山)鼎立,两塔(鸟塔、白塔)对峙,中轴线千年不变。这种“城在山中、山中存城、山水相依”的城市山水格局,是福州先人城市建设智慧的集中展现。(摘编自UHC城乡遗产保护工作室历坊流韵山水秀城福州古
7、城的保护与发展)1.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人以城邑聚落为原点认识山川界域,随着认识深化,开始自觉以“山川形势”理论来规划城市。B.唐宋以降,文人的审美旨趣和社会理想逐渐影响空间营造理念,这促进了人居环境的审美化。C.“三生”空间之间存在有机关联,生产空间决定了生活空间,二者共同构成了生态空间的基础。D.传统人居环境营建注重协调“三生”关系,当代城乡建设可以从中汲取经验,以构建和谐的空间格局。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关于城市规划,材料一侧重论述城市和山川的关系,材料二侧重“三生”空间关系。B.山川“大聚会”之
8、处,自然脉络深湛,地理形势宽广开阔,因此均会有大城市产生。C.生产空间影响生活空间,“凡仕者近宫,耕者近门,工贾近市”就反映了这种情况。D.新时代的空间规划既要继承大国山河规画传统,也要重新审视城市与山川间的关系。3.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一“大国山河规画”传统的一项是(3分)A.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东汉赵晔)B.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唐李白)C.障锦山屏,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明计成)D.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宋柳永)4.管子认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又说“因天材,就地利,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这对当今的城市规划有何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一
9、和材料二谈谈你的理解。(4分)5.福州古城被誉为“东方城市设计的佳作”,请依据材料分析福州古城的营建理念。(4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锻炼 艾芜第一封信姐姐:我又静下来跟你写信了!姐姐,我从来还没有这么喜欢过!我觉得这几天来活着的每一分钟都值得赞美。你想,当一个人从危难和死亡中逃出来而又觉着自己真正安全了的时候,这是没法子忍着快乐的。姐姐,我怕告诉你,但又忍不住不告诉你,我们那个沦陷了几年的家乡,弟弟冒险回去过一趟。我们部队一探到日本兵夜里把粮食运到江边,又把子弹搬上来,便决定去公路拦截。知道夜袭的地方就在我家乡,我兴奋得不得了。可惜那一夜太黑了
10、想要在大地上看出什么来,是很不容易的。不过,我渐渐感觉出了。水浸着芦苇的小塘,就是我同爸爸垂钓过的那个小塘;高出在小河上的拱桥,就是我和姐姐看过捕鱼的那个拱桥;穿在田野中的村路,两旁镶着青青的小棉花地的,就是我读书倦了常常踏着夕阳去散步的那些村路当我感觉出来时,真有说不出来的喜悦,但同时又多么难过呵!四年前,我们还可以对着田野大声唱歌,现在却连咳嗽也不敢;四年前,我们还可以随意在小河边上,抛着石头打野鸭,现在却连沾在草鞋底下的泥土,都怕落在水里。我和我的同伴,伏在林子里面,想着想着,心里禁不住疼痛起来故乡呵,是多么亲切,却又多么生疏不久,队长叫我们格外注意,这才打断了我的沉思,一心一意倾听着
11、远处驰来的汽车的声音。姐姐,写到这里,突然接到日本兵又来袭击村子的消息,我们又得立刻移动了,不能再从容不迫地给你写信了。弟弟青牧六月三十日第二封信姐姐:部队现在已移到山里了。今晚大伙都下山夜袭去了。他们要我静养几天,我便继续写前次尚未写完的信。那次夜袭,起初全把日本兵打散了,但因搬运粮食和军火,耽搁了时间,就遭了敌人反攻,竟至陷入包围。有些人突围跑了,有些人打死了。幸赖这些地方是我的故乡,先前走得熟得不能再熟,我便趁着地里棉花枝叶的遮掩,向我们那个院子爬去。天亮时,我便趁着四下没人,大胆走进门去。当年逃难让帮忙看家的佃户阿长,看出是我,连忙请我进屋,又到门外去瞧瞧,看有没有人尾来。我的书房仍和
12、先前一样,书架和书桌,都摆得好好的。我向阿长表明谢意,他说这是他儿子阿宁保管的,并带着骄傲的神情,夸奖阿宁,说他已进了中学,书读得很好。不错,难怪书桌上摆有代数、地理、历史的教本,以及我先前并未留下的,如翻译的短篇小说集那类的书。接着就有一个十六七岁的青年,穿着一身学生制服,走进来向我打招呼,脸上却带着惊奇而又欢喜的样子。唉,谁还能认出这就是我们从小看大的,那个拖鼻涕的看牛孩子呢?这几年的田租,除了一部分花给阿宁的教育费上,当然还有许多剩下的。我想捐些钱给部队,便讲了出来。你知道,我们部队没有饷,全靠人民养活。阿长只推说日本人捐税很重。我说我这几年最关心的,是打退敌人。顺着这句话,我同他讲国家
13、大事来。阿长神情很冷静,既不搭话,也没现出什么感动。我难受起来:“阿长老爹,这用不着你劳多大神,敌人有什么动静,你留心看在眼里。我们这边有人来,你就告诉他”阿长老头子现出害怕的神情说:“要是日本人知道了呢?”阿宁一直带着兴奋的神情在旁听,忍不住插嘴道:“爸爸,我看这没什么要紧的。”阿长老头子却恶狠狠地骂道:“有你讲的了!出去!”阿宁脸上显得很痛苦,眼里含着泪。见他儿子出去,阿长老头子便立即走来拍拍我的肩膀,小声地说:“你的话说得很有道理,只是我儿子在旁,我不好说的,老实说一句,我比谁都要恨日本人些以后,你们队伍要我做什么,只通知我一个人好了。”姐姐,我入世太浅,完全受了骗。晚间当我睡着的时候,
14、他就去引日本兵抓我来了。写到这里,夜袭的弟兄已经回来了,他们这次得到很大的胜利,我没法写下去了。明天再继续吧!弟弟青牧七月三日第三封信姐姐:谁放我走的呢?姐姐,你真想不到吧,就是阿长老家伙的儿子阿宁。那一夜,他背叛了父亲,同我一道走了。这个年轻人,不仅因为救过我,我就格外喜欢他,而是他带来了无限的光明,展现出更年轻的另一代人,即使完全受了敌人的奴化教育,也还心向着祖国。那一夜,我们悄悄地穿过田野,越过小河,走了二十多里路的时候,才敢小声地谈起话来。我记起在他书桌上摆的那本翻译的短篇小说了。问他道:“你还读别的书没有?”他连忙回答道:“有的,有的!暗中我们还读了好些书。那些都是学校严厉禁止的。说
15、来真觉得奇怪,他们越禁止,我们就越偷读得热心。我常常做梦都在想,我能到我们中国自由的地方去,那多好呀!呃,总是找不着门路现在总算碰着你了!”声音有些兴奋得颤抖起来,“现在请你告诉我,到我们中国人可以自由的地方,还有多远?”我告诉他不要性急:“这里还是作战区域,不过有我们中国军队的地方,就有自由!”姐姐,这年轻人到了部队,便受到极大的欢迎,人人都喊他“小英雄”。他高中还没毕业,我主张他再去读书,他不愿意,眼红我们这里武装起来的年轻弟兄。他指着他们说:“我也要像他们一样,要一支手枪,两颗手榴弹。”现在我写这封信时,他就正坐在我旁边。我写完这封信,递给他读,他快乐得脸红起来,要我附上一笔,说他阿宁问
16、你的好!弟弟青牧七月五日(有删改)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林中伏击的情节中,插入了“我”对过往生活片段的联想,这既舒缓了小说的节奏,又赋予小说象征意味。B.从“老爹”到“老头子”,再到“老家伙”,称谓变化反映“我”在不同情境与心境下对阿长情感态度的变化。C.“翻译的短篇小说”在文中出现两次,前后呼应,使情节发展更加合理;同时也表现出阿宁对自由进步的追求。D.小说以“锻炼”为题,既指“我”在战争生活中获得的人生历练,也指阿宁从放牛娃到革命战士的成长历程。8.阿宁这一人物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结合
17、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6分)9.小说由“我”写给姐姐的三封信组成,这样处理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范公讳景文,字梦章,生而端亮,行醇谨。诸生时,即以天下为己任。登万历四十一年癸丑进士,授东昌府推官,署其门曰“不受嘱,不受馈”,众称“不二公”,狱多平反。时值大饥条荒政躬自赈恤全活以亿万计己未,擢吏部稽勋司主事。时光宗登极,旬月中,公所推擢皆先朝耆旧,世所目“威凤祥麟”者。天启甲子,逆阉窃柄,公上疏请清仕路、养仕节,谓“天地人材,当为天地惜之;朝廷名器,当为朝廷守之;天下万世
18、是非公论,当与天下万世共之。”言皆剀切,为时所忌。比当例推,挡it先授意部堂,芟除清流周忠毅辈,公争执不少狗,忠贤大怒。寻移疾归,杜门却扫,视世荣一切淡如。至感愤时事,则裂眦拳几案,痛惋交集。时周忠介被逮,诬赃数千。公洗橐百计代偿,欲脱之于死,其好义急难类如此。毂宗初,起太常少卿,寻巡抚中州。己巳之难,公不待诏命,帅师勤王。京师围解,升南大司马,参赞机务。时贼在英、庐,留都岌岌。南额兵八万人,堪战者不满万。公定营制,简家丁,治楼船,练火器,部曲改观,于是乎有援池、援滁、援庐之师。江浦之役,贼烽夜照江水,不能以片羽飞渡,实公方略。时武陵相杨嗣昌夺情视事,词臣黄公道周等执义廷诤,杖谪累累。公抗疏力
19、救,谓“道周等国家有数人物,用之犹惧其晚,弃之何得其益?”疏上,先帝震怒,除名为民。已而复思之,拜东阁大学士。时贼势已亟,公蒿目时艰,中夜辄涕零,谓“身为大臣不能仗剑为天子击贼,虽死奚益?顾非是无以报圣明万一。”及京城陷,群哗上南迁,公赋绝命诗,拜阙号哭,赴古井死。时死节二十余人,公为最先,谥文贞,首祀旌忠祠。论曰:“成仁取义,固非怀濡忍之志、萌计较之私者所能为哉。公之一死,可与宋室文山并美千古。”(节选自明季北略卷二十一上)注珰,文中指宦官。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20、分)A.耆旧,指年高而有声望的人。耆,本指六十岁的人,后用作老人的通称。B.勤王,指尽力于王事;也指君王有难,臣下起兵救援。文中指的是后者。C.“简家丁”与“简能而任之” ( 谏太宗十思疏)中的“简”意义不同。D.夺情,指的是古代官员遭逢父母之丧,守制未满即被朝廷征召出任官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范景文任东昌府推官时,公开表明不接受请托,不收受财物,平反了许多冤案。B.天启年间,范景文上疏请求肃清吏治,与阉党据理力争,言辞激切,招致忌恨。C.范景文整顿南额兵,提升军队战斗力,使南额兵既能拱卫留都,又能驰援他处。D.京城沦陷,范景文反对南迁,写下绝命诗,慷慨
21、殉国,后人把他和文天祥并论。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寻移疾归,杜门却扫,视世荣一切淡如。(2)江浦之役,贼烽夜照江水,不能以片羽飞渡,实公方略。14.范景文谥号的第一个谥字“文”,与其官拜大学士有关;第二个谥字“贞”,是对他生平德行操守的评价。请简要概括范景文被谥予“贞”字的理由。(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听 筝 张九龄端居正无绪,那复发秦筝。纤指传新意,繁弦起怨情。悠扬思欲绝,掩抑态还生。岂是声能感,人心自不平。高楼夜弹筝 常建高楼百馀尺,直上江水平。明月照人苦,开帘弹玉筝。山高猿狞急,天静鸿雁鸣。曲度犹未
22、终,东峰霞半生。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诗前两句写听筝前的悠闲情绪,常诗写的则是弹筝之处的高远空阔。B.张诗中“岂是”与“那复”相呼应,开阖自然,情感表达得曲折有致。C.常诗中“玉筝”与“明月”都有明澈清冷之感,色调和谐,意境清幽。D.张诗尾句直抒胸臆,常诗则以破晓时分霞光初现之景收结,含蓄蕴藉。16.这两首诗的五、六句以不同方式描写筝乐,表达效果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_”之人,多得无法记载,而“_”,即只有卓异不群的人才能不朽。概述历史
23、现象的同时,也暗含了自己的人生追求。(2)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_,_”两句写出洞庭湖的明净广阔,以及词人泛舟湖上的悠然自得。(3)古诗词中常以照镜抒写年华易老之悲,如“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近日,一批老科学家留下的手稿在互联网上广为传播,其中,有“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院士的【甲】 微分方程笔记,每一个字都工整得有如印刷体;有著名植物分类学家王文采院士的手绘彩色植物图,每一幅图都【乙】跃然纸上,不逊于工笔画作;还有数学家周毓麟院士的书信,信中对后生晚辈的【丙】垂问具体到 “另起一行的数学公式是否该退两格”的问题
24、这些手稿折射出老一辈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实际上,这些手稿的流传,得益于一项抢救历史资料的工作,即“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这项工程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11个部委启动,着眼于80岁以上、学术经历丰富、功勋卓著的老科学家,力求真实反映自【丁】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中国科技发展情况,丰富我国的科技史文献。截至统计时间,采集工程已经搜集到600余位科学家的手稿、书信等实物原件7万余件,视频、音频等数字化资料数十万卷。研究这些资料,不仅能了解科学家的学术成长历程;又能厘清中国现代科学发展的脉络,为创新打好进一步的基础。18.对文中画横线处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处,将“微分方程
25、笔记”的书名号去掉。B.【乙】处,将“跃然纸上”改为“呼之欲出”。C.【丙】处,将“垂问”改为“指导”。D.【丁】处,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改为“20世纪20年代”。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20.学校将举办老科学家手稿展览活动,请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包含“手稿” “科学”两个关键词,句式对仗,不超过20字。(3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题。前天我同两个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我们仓皇奔走,看见前方有一小庙,庙门口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开小茶店的。我们趋之如归。茶
26、店虽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但在这时候,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茶越冲越淡,雨越落越大。最初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这时候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然而两个女孩子不解这种趣味,只是怨天尤人,苦闷万状。茶博士坐在门口拉胡琴。可惜他拉了一会就罢。为了安慰两个女孩子,我就去向茶博士借胡琴。两个女孩很欢喜。“你会拉的?你会拉的?”我就拉给她们看。在山中小茶店里的雨窗下,我用胡琴从容地拉了种种西洋小曲。两女孩和着了歌唱,好像是西湖上卖唱的,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一个女孩唱着渔光曲,要我用胡琴去和她。我和着她拉,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
27、山闹得十分温暖。胡琴这种乐器很有意思。它在我国民间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倘能多造几个简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渔光曲一般流行于民间,其艺术陶冶的效果,恐比学校的音乐课广大得多呢。21.第一段以现代汉语为主,夹杂了“天忽下雨”“仓皇奔走”“趋之如归”等文言表达,请分析这样写的效果。(4分)22.文中画横线句既写出阻雨时间之久,又有音乐美,这种效果是如何取得的?请简要分析。(3分)23.文中画波浪线句使用了排比修辞,请分析其结构特点及表达效果。(4分)四、写作(60分)2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1919年,周恩来在天津主持成立了进步学生团体觉悟
28、社,目标在于做“思想改造”事业。对于如何达成这一目标,周恩来在觉悟创刊词中提到了以下几个关键词:“批评”“奋斗” “牺牲”“活泼”“创造”“互助”。回首奋斗路,启航新征程。以上材料对你的成长有何启示?请从材料提供的关键词中任选三个,使之形成有机关联,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试题评分参考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17 分)1(3 分) C 2(3 分) B 3 (3 分) D4 (4 分)依传统“山川形势”理论, 理想的城市选址必于山水“大聚会”处,即“非于大山之下, 必于广川
29、之上”,形成整体环境背景;人居环境营造要“因天材, 就地利”, 利用自然环境,合理布局生态、生活和生产空间,如“城郭”“道路”等生活、生产空 间, 要因地制宜,与环境相适应,所以“不必中规矩”“不必中准绳”。评分参考: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两点给 4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 只要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5 (4 分)福州城位于群山与江海汇聚处,城市选址理想, 自古即为东南名城, 彰显了“大国山河”气象。福州 “山-水-城”格局,契合中国独特的空间美学营造思想, 人与自 然和谐共生。福州因地制宜,合理统筹、均衡布局“三生”空间,人居环境平衡稳定。评分参考:答出一点给 1 分,答出两点
30、给 3 分,答出三点给 4 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 只要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二)(16 分)6 (3 分) C 7 (3 分) A8 (6 分)阿宁出手解救 “我”,从而推进了情节的发展变化。 “我”的形象在阿宁的衬托下更为鲜明,阿长、阿宁父子也在对比中凸显差别。通过阿宁和对阿宁一家的叙说, 揭示了沦陷区百姓被压迫、奴役的生活,勾勒了人物活动的背景。阿宁是更年轻的另 一代人,他的觉悟和成长,象征抗战精神的接续, 丰富了小说的内涵和意义。评分参考: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两点给 4 分, 答出三点给 6 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 只要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9 (6
31、 分)采用书信形式,贴合动荡不安、亲人离散的抗战背景, 真实还原“我”的战斗生 活。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 使叙事更加集中。可直诉内心感受, 引发读者的 代入感和共鸣,也增添了小说的抒情色彩。书信呈现的断续状态,形成许多悬念与留 白,可激发阅读兴趣,引人遐思。评分参考: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两点给 4 分, 答出三点给 6 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 只要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二、 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20 分)10(3 分) D G K 评分参考:每涂对一处给 1 分。涂四处及以上不得分。11(3 分) C 12(3 分) B13(8 分)(1)(4 分) 不久后
32、范景文称病辞归, 闭门谢客,看淡世间一切荣华富贵。 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 2 分; “移疾”“杜”两处, 每译对一处给 1 分。(2) (4 分) 在江浦之战中, 贼寇的烽火在夜里照亮江水,却连一片羽毛都无法渡 过江来,其实靠的是范景文的谋略。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 2 分; “烽”“方略”两处, 每译对一处给 1 分。14 (3 分)清白守节; 忠贞死国。评分参考: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两点给 3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 只要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二)(9 分)15(3 分) A16(6 分)张诗五、六句直接描写筝乐,“悠扬”“掩抑”写出乐声的起伏不平,“思绝”“态 生”则写
33、听者的情绪波动,主客体交融,暗含 “弦外之音”,为结尾翻出新意蓄势。 常诗五、六句诉诸听觉、视觉的融通, 状难写之声如在目前,“山高猿啼”“天静雁鸣” 不仅渲染哀怨凄苦的音乐意境, 而且富有画面感, 绘声绘形,虚实并生。评分参考:答出第一点给 3 分, 答出第二点给 6 分。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 只要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三)(6 分) 17. (6 分)(1)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2) 玉鉴琼田三万顷 着我扁舟一叶评分参考:每答对一空给 1 分, 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3) 示例一: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示例二:叹而今登楼揽镜 事机频误示例三:君不见
34、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示例四: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评分参考:每答对一空给 1 分, 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 只要符合要求, 即可给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一)(9 分) 18. (3 分) B 19. (3 分)示例:研究这些资料,不仅能了解科学家学术成长历程,还能厘清中国现代科学的 发展脉络, 为进一步创新打好基础。评分参考:如有其他答案, 只要修改正确, 即可给分。20. (3 分)示例: 万卷手稿,凝毕生心血; 一片丹心,谱科学华章。评分参考:包含“科学”“手稿”要素, 表意清晰且符合情境给 2 分; 句式对仗给 1 分。(二)(11 分)21.
35、4 分)“天忽下雨”“仓皇奔走”“趋之如归”用语简省,句子短小,更能表现雨来之急、奔走之狼狈,以及忽逢茶店的惊喜。在平实如口语的叙述性文字中, 夹杂文言表达, 既调节了话语节奏, 又增添些雅趣。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 2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 只要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22. (3 分)反复使用“越越”的句式,以茶淡雨大暗示时间流逝。两句韵律和谐, 节奏舒缓, 具有音乐美,有助于表现山中阻雨时“我”的从容随性。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两点给 3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 只要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23. (4 分)四个句子都含有“有之”句式, 结构相同;“剃头
36、店”“裁缝店”“江北船” “三家村”都极具市井乡野色彩,语意相关。娓娓道来,朗朗上口, 富有韵味,凸显 了胡琴雅俗共赏,在民间流行之广。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 只要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四、写作(60 分)23(60 分)(1) 作文评价整体要求文风端正, 文脉清晰,文气顺畅。思想积极向上, 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切合题意,符合试题的材料、情境与任 务要求;观点明确, 逻辑严密, 结构严谨, 论证充分, 思考具有独立性; 表达准确流畅,合 理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2)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一等二等三等四等(2016 分)(1511 分)(106 分
37、)(50 分)基 础 等 级内容20分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实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思想基本健康感情基本真实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当思想不健康感情虚假表达20分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字迹工整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字迹清楚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字迹基本清楚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迹潦草难辨发 展 等 级特征20分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较深刻较丰富较有文采较有创意略显深刻略显丰富略有文采略有创意个别语句有深意个别内容较好个别语句较精彩个别地方有新意说明:(一) 基础等级评
38、分,“题意”项主要看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所涉及的范围、情境及任 务要求,与之相符的属于“符合题意”,与之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 等级”不给分)。(二) 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 项 16 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1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 观点具有启发性2丰富: 材料丰富 论据充足 形象丰满 意境深远3有文采:用词贴切 句式灵活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文句有表现力4有创意: 见解新颖 材料新鲜 构思新巧 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有个性特征(三) 缺标题扣 2 分;不足字数, 每少 50 个字扣 1 分;每 1 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的不计; 标点错误多的, 酌情扣分。(四) 套作或文体不明确的, 酌情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 级”不给分。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