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高一上册复习资料.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010923 上传时间:2020-01-27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21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高一上册复习资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数学高一上册复习资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数学高一上册复习资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数学高一上册复习资料.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数学高一上册复习资料.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高一上册复习资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高一上册复习资料.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一上期知识要点- 1 - 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 一、集合: 1. 集合的定义: 集合的表示方法: 数集: * ,N NZ Q R C(复数集 ) 集合的特性: 2.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_,是任何非空集合的_。 任何一个集合都是他自身的_。 集合 123 , n a aaa 的子集个数有_个,真子集有_个,非空真子集有_个。 当 AB 时,一般要分A与 A两种情况。 3. 交集是指A 与 B 中公共元素构成的集合,AB=x| 并集是指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构成的集合,AB=x| 一般采用画出数轴来求两个集合的交集或并集。 有关系式:若AB=A

2、 ,则 _;若 AB=A ,则 _; () () UU C AC B_ 、() () UU C AC B_。 二、不等式解法: 1. 绝对值不等式解法: a0 a=0 aa 的解集 |(0)axbm mmaxbm |(0)axbm maxbmaxbm或 | | | axbn naxbm axbm 2. 二次不等式: 22 0(0)axbxcaxbxc与二次函数 2 yaxbxc 以0a为例 2 4bac000 2 yaxbxc的 图象 高一上期知识要点- 2 - 方程 2 0axbxc 的根 2 0axbxc 的解 2 0axbxc的解 3. 分式不等式: 0()()0 axb axbcxd

3、cxd ()()0 0 0 axb cxd axb cxdcxd 形如 xa c xb 类型的可移项0 xa c xb 化简来解。 4. 简单高次不等式:利用数轴标根法求解集。 5. 指数不等式: ()( )fxg x aa 01,_ 1,_ a a 时 时 6. 对数不等式:log( )log( ) aa f xg x可转化为不等式组 当 01a 时, _ _ ;当1a时, _ _ 。 解指数不等式,对数不等式时,必须考察函数的单调性问题,特别注意不能忽视了对 数的真数必须大于0,不等式的解集必须用集合或区间表示出来。 三、逻辑联结词:或(并集)、且(交集)、非(补集) 1. 命题可分为真命

4、题、假命题,也可以分为简单命题、复合命题。 复合命题形式有“p 或 q” , “p 且 q” , “非 p”三种形式。 2. 复合命题的真值表。 P q p 或 q p 且 q 非 p 真真 真假 假真 假假 3. 四种命题的关系: 原命题为真,则其逆命题与否命题不一定为真,而其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互为逆否命题的真假相同,逆命题与否命题的真假相同。 互为逆否 互 否 互 否 原命题,若p 则 q 逆命题,若q 则 p 逆否命题,若q 则p 否命题,若p 则q 互逆 互逆 高一上期知识要点- 3 - 4. 充要条件: 若 A B 但 BA,则 A 是 B 的_条件。 若 AB 但 BA ,则 A

5、 是 B 的_条件。 若 AB ,则 A 是 B 的_条件。 若 AB 且 BA,则 A 是 B 的_条件。 四、恒成立问题: 1. 2 0axbxc恒成立,可令 2 ( )f xaxbxc,函数图象恒在x轴上方。 等价于: 0 0 0 a b c 0 0 a 2. 2 0axbxc恒成立,等价于: 0 0 0 a b c 0 0 a 例:已知不等式 22 (1)2(1)30axax恒成立(或解集为R) ,求a的取值范围。 第二章函数 一、函数( )yf x及有关性质。 1. 函数定义: ( )yf x 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函数的定义域。当xa时, ( )yf a 叫函数值。 所有函数值的

6、集合叫做函数的值域。 2. 映射的定义: :fAB 两个允许:两个不允许: 3. 同一函数:_相同。 _相同。值域相同。 (可由得) 4. 函数定义域求法:使函数有意义的条件。 整式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定义域为R。 分式函数的分母不为0。 偶次根式函数,被开放数大于或等于0。 (( )f x的( )0f x) 对数函数的底数大于0 且不等于1,真数大于0。 有多个限制条件的转化为不等式组求定义域。 5.函数的单调性:定义: 高一上期知识要点- 4 - 逆运用: 当( )yf x在区间 m,n上为增函数时,若( )( )fxf g x则有: ( )( ) ( ) ( ) xg x xn g

7、 xm 当( )yf x在区间 m,n上为减函数时,若( )( )fxf g x则有: ( )( ) ( ) ( ) xg x xm g xn 常用函数的单调性: .一次函数ykxb,当0k时为增函数;当0k时为减函数。 .二次函数 2 yaxbxc,当0a时在( , 2 b a 为减函数;在,) 2 b a 为增函数。 当0a时在(, 2 b a 为增函数;在,) 2 b a 为减函数。与开口方向和对称轴有关。 . 反 比 例 函 数 1 y x 在,00与,上 均 为 减 函 数 ; 1 y x 在 ,00与,上均为增函数。 . x ya01aa且,当01a时为减函数;当1a时为增函数。

8、.log a yx01aa且,01a时,在0,上为减函数;当1a时,在 0,上为增函数。 6.反函数:求函数( )yf x的反函数的方法: (1) 先根据原函数的定义域求出其值域 (2) 由( )yf x解出( )xy (3) 将( )xy中的, x y互换,即得反函数 1( ) yfx标明定义域 有关性质:(1) 原函数( )yf x与反函数 1( ) yfx的定义域和值域正好互换,原 函数过点,a b,则反函数过点, b a。 (2) 互为反函数的图象关于yx成轴对称图形。 (3) 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单调性相同。 7.函数得奇偶性:存在奇偶性得条件时定义域必须关于原点对称,在定义域内,将 x

9、x换成后( 1)若()( )fxf x,则( )yf x为偶函数。(2)若()( )fxf x, 高一上期知识要点- 5 - 则( )yfx为奇函数。 有关性质:(1) 偶函数得图象关于y轴对称,在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反。 (2) 奇函数得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在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同。 8.求函数值域的基本方法 ( 1 )利 用 函 数 的 单 调 性 求 值 域 : 若( )yf x在,m n上 为 增 函 数 则 其 值 域 为 (),( )f mf n 若( )yfx在 ,m n 上为减函数则其值域为 ( ),()f nf m 。 (2)配方法:二次函数 2 22 4 () 24 bacb

10、 yaxbxca x aa xR 当0a时,有最小值 2 4 4 acb a ,值域为 2 4 4 acb a ,; 当0a时,有最大值 2 4 4 acb a , 2 4 , 4 acb a 。 (3)反表示法:即利用反函数的定义域既为原函数的值域。例如:求 21 21 x x y 的值域。 (4)换原法:还原注意新元素的范围。例如:求 1yxx的值域。 (5)判别式法:形如: 2 111 2 a xb xc y axbxc 类型,可转化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解, 0求值域。 (6)图象法。 9.周期性:若函数( )yf x对于最小正周期T,使()( )f xTfx,则称T为函数 ( )y

11、f x的最小正周期。 10.对称性:若()()f txf tx则称xt为( )yf x的对称轴 二、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一)指数 高一上期知识要点- 6 - 1 根式与分数指数幂: n a nm a p a= 1 p a 运算法则: mn aa m n a a n m a m ab m a b () nn a nn a 2 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x ya01aa且 x ya1a x ya01a 3 指数方程:(1) ( )( ) ( )( ) fxg x aaf xg x(化成底数相等) (2) 2 ()0 xx aman可换元后求解,令 x ta(0)t 4 指数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

12、)u x ya (1)01a时, ( ) ( ) u x yau x与的单调性相反 (2) 1a 时, ( ) ( ) u x yau x与的单调性相同(一致) (二)对数函数 1 对数式与指数式互化:log b a aNNb;log 1 a logaalog n aa 2 对数的运算法则:loglog aa MNloglog aa MN log n a Mlog n a m 对数恒等式: logaN a 图 象 性 质 定义域 值域 定 点 单调性增函数减函数 高一上期知识要点- 7 - 换底公式: log log lg c a b b a l o g m ab1 1 l o g a b 1

13、 logab 3 对数函数logayx01aa且的图象和性质 logayx1alogayx01a (1)当a与b都大于 1 或都小于1 时,log0 ab (2)当a与b一个大于1 另一个小于1 时,log0 a b 4 对数方程: ( )( ) log( )log( )( )0 ( )0 aa f xg x fxg xf x g x 5 对数函数复合形式的单调性:log( )( )0 a yu xu x在的定义域内 (1)01a时,log( )( ) a yu xu x与的单调性相反, (2)1a时,log( )( ) a yu xu x与的单调性相同。 三 二次函数 2 yaxbxc0a,

14、判别式 2 4bac 图 象 性 质 定义域 值域 定 点 单调性增函数减函数 高一上期知识要点- 8 - 1 2 yaxbxc与x轴的交点个数:(1)0,有个交点 (2)0,有个 交点,(3)0,无交点。 当0时,方程 2 0axbxc有两个实根: 12 ,x x。则由韦达定理(根与系数的关 系)知: 12 xx, 12 x x 2 一元二次方程 2 0axbxc实根问题(以0a为例) (1)有两正根 12 12 0 0 0 x x xx 0 0 或f(0)0 b - 2a (2)有两个负根 12 12 0 0 0 x x xx 0 0 或f(0)0 b - 2a (3)有一正一负的根 12

15、 0 0 x x ( 0 )0)f或 3 2 0axbxc(0a)区间根问题 12 ,(,)xxm n 12 xmnx 1,2 x x 仅一个根在(,)m n 内 12 xmx 12 mxx 图 象 o x y o x m m m m m n n n 高一上期知识要点- 9 - 充 要 条 件 ()0 ( )0 2 0 f m f n b mn a ()0 ( )0 f m f n ()( )0f mf n()0f m ()0 2 0 f m b m a 4 二次函数 2 ( )f xaxbxc(0a)在区间,m n内的最值 问题 : (1)当 2 b m a 时,函数在,m n上为增函数。

16、min ()yf m, max ( )yf n; (2)当 22 bmn m a 时。 min () 2 b yf a , max ( )yf n; (3)当 22 mnb n a 时。 min () 2 b yf a , max ()yf m; (4)当 2 b n a 时, 函数在,m n上为减函数。 min ( )yf n, max ()yf m。 例:已知 22 ( )32(1)f xxaxa在1,1x上的最小值为13,求 a 的值 . 解: 22 22 22 2 2 1 ( )32(1) 3 1 44 1 (1)43 32213280 ( 1)13 1 2411 24 24 3 (2

17、) (1)2(1) 14520013 ()13 33 3 1 (3) a f xxaxax a aa a aaaa f a a a a aa aaaaaa f 的对称轴为 或 22 222 1 1133 322132120131113 (1)13 a aaa a aaaaa f 或 综上所述 :满足条件的4a或113a。 四 图象变换,设0,0ab 1.平移: ( )(),( )() aa yf xyf xayf xyf xa 向右平移个单位向左平移个单位 高一上期知识要点- 10 - 2.( )( ),( )( ) b yf xyf xb yf xyf xb 向上平移 b个单位向下平移个单位

18、 3.对称:( )( ),( )() xy yf xyf xyf xyfx 关于 轴对称关于 轴对称 ( )()yf xyfx 关于原点对称 4.( )( ) x yf xyf x 保留 轴上方的图象,把下方图象对称到上方 ( )()yf xyfx 关于y轴对称,保留 y轴右边的图象 五 复合函数: 1 若函数( ),( )yf ttx,则称( )yfx为关于x的复合函数。 (1)( )tx为内函数,( )yf t为外函数。 (2)( )tx的值域,既为( )yf x的定义域。 2 已知( )yfx的表达式,求( )yfx的表达式,可采用换元或凑项的方法。 例:已知函数(1)2fxxx,求(

19、)fx (法一 ):令1tx,则1xt, 2 1xt 2 2 ( )1211,1f tttt 2 既f(x)=x (法二): 2 (1)211fxxxx,整体替换,将1xx换成 2 ( )1f xx 3 已知( )yfx的定义域,求( )yf x的定义域 例 已知 2 (2)1,3yf x的定义域为 x,求( )yfx的定义域 解: 2 (2)1,3yf x的定义域为 x,令 2 2,tx则值域为 t-1,7 将( )tyf x换成x,的定义域为 -1 ,7。 4 复合函数的单调性规律 ( )yf t增增减减 ( )tx 增减增减 ( )yfx增减减增 高一上期知识要点- 11 - 第三章数列

20、 一、数列的基本知识: 1.数列的定义: 2.数列的基本表示方法: 123 , n a a aa 3.通项公式:( ) n af n,用含有n 的代数式表示 n a。 4.数列 n a的前 n 项和 123 (1) nn Saaaan, 11231( 2) nn Saaaan, 11 Sa 已知数列 n a的前 n 项和 n S,求 n a的方法: n=1 时, 11 aS;2n时, 1nnn aSS 验证, 11 aS是否适合 n a, 若适合,则 1nnn aSS; 若不适合, 则 1 1 (1) (2) n nn S n a SSn 也可以判断 0 S是否等于0,若 0 0S则 1nnn

21、 aSS;若 0 0S, 1 1 (1) (2) n nn S n a SSn 二、等差数列 n a 1.定义: 即: 1 (2) nn aad n,首项为 1 a,公差 d。 2.通项公式: n a= = (关于 n 的一次函数) 前 n 项和公式: n S= = (关于 n 的二次函 数,不含常数项)可化为 2 n Sanbn。 3.等差数列的性质:() nm aanm d 若 m+n=p+q ,则:若 m+n=2k,则: 2 n knk n aa a 232 , kkkkk SSSSS仍成等差数列 若 1 0,0ad,则数列 n a为_数列。前n 项和有 _值。 满足 : ,找分界项。

22、(也可以用二次函数特点求) 若 1 0,0ad,则数列 n a为_数列。前n 项和有 _值。 高一上期知识要点- 12 - 满足 : ,找分界项。 (也可以用二次函数特点求) 例:已知等差数列 n a的首项为31,公差为 -4,求 n S的最大值。 若等差数列 n a共有 2n+1 项,则 121 1 (1)() _ 2 n n naa Sa 奇 , 22 1 () _ 2 n n n aa Sa 偶 ,_SS 奇偶 121 1 (21)() _ 2 n n naa Sa2n+1 。 三、等比数列 n a。 1.定义: 即: 1 n n a q a ,首项 1 a,公比为q(q0) 。 2.通

23、项公式: n a= 前 n 项和公式: n S= ;当 q=1 时, 1n Sna。 3.等差数列的性质: n m nm aa q 若 m+n=p+q ,则:若 m+n=2k,则: 232 , kkkkk SSSSS 仍成等比数列 四、数列求和方法: 1.特殊数列求和:等差数列求和;等比数列求和;常数数列求和; 2.分组求和法:一般可转化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和。通项结构 nnn cab 例:求 1111 123 2482 n n的和。 3.裂项求和法: 例:求 1111 1 22334(1)n n 的和。 4.错位相减法:(q 倍求和法)通项结构 nnn cab 例:求 23 123 2222 n n 的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