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第8课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分层练习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其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是()A.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B.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世界市场完全形成2.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其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开辟B.工业革命C.第二次工业革命D.殖民扩张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推动其形成的主要动力是()A.新航路开辟B.第一次工业革命C.第二次工业革命D.第三次科技革命4.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A.大西洋沿岸B.太平洋沿岸C.印度洋沿岸D.黑海沿岸5.17世纪,荷兰成为
2、海上马车夫”,其主要的贸易方式是()A.建立大型商业公司B.进行奴隶贸易C.开展鸦片贸易D.进行三角贸易6.19世纪中期,英国对外贸易政策发生转变,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其主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的完成B.世界市场的形成C.殖民扩张的需要D.垄断组织的出现7.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这一时期世界市场的特点不包括()A.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B.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C,形成了单一的经济体系D.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迅速增长8.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将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等作物传播到世界各地。这些作物的传播对世界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B.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3、C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D.导致了环境污染9.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商人要将一批货物运往中国,他最有可能选择的运输方式是()A.马车运输B.帆船运输C.火车运输D.轮船运输10.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国际分工日益明显。这一时期的国际分工特点是()A.英国成为世界工厂B.欧美国家主要从事工业生产,亚非拉地区主要提供原料和农产品C.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趋于平衡D.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减少二、非选择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欧洲国家为争夺世界市场,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材料二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4、成为“世界工厂英国积极对外扩张,开拓海外市场,将大量的商品倾销到世界各地。(1)根据材料一,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说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及对世界市场的影响。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有学者指出:“经济史上的事件和人物还沉浸在昏暗中的时候,阿克莱特的名字就成为那些在昏暗中发出最灿烂光辉的名字之一。”阿克莱特的“最灿烂光辉”之处是()A.发明了蒸汽抽水机B.推行标准化生产C.创立了近代大工厂制度D.创制水力织布机2.1889年,第四届世界博览会在法国首都巴黎举行。为迎接这次经济盛会,巴黎修建了324.79米高的埃菲尔铁塔作为新的标志性建筑。下列关于这次盛会与埃
5、菲尔铁塔的表述,正确的有()铁塔上有可能采用电灯照明技术展品中可能会有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看到巴黎上空有飞机在飞行人们可以采用电话这种快捷方便的方式进行联系A.B.C.D.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迅速。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同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年到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2倍多。这种现象说明()A.英国仍处于世界贸易的垄断地位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分工程度加深C,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D.世界市场需求增长幅度超过工业产品增长
6、幅度4.18世纪60年代以前,荷兰人是在华最大的茶叶经销商。1765年开始,英国东印度公司购买的茶叶基本占中国出口货物的50%以上,19世纪后这个比例超过90%。这一变化反映了()A.收复台湾后荷兰失去对华贸易的基地B.英国订单使中国自然经济解体C.英国率先打开中国大门后处于贸易优势地位D.英国逐步形成世界殖民霸权5.1884年,英、法、德等国签署柏林会议总议定书,规定: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各国所占非洲大陆之沿岸地区,有责任保证贸易自由和过境自由。据此推知,此次柏林会议()A.解决了欧洲列强争夺非洲的矛盾B.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C.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
7、的基本原则D.导致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二、非选择题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材料二1870年以后,德国工业化进程加快,通过普法战争,德国从法国夺取了矿产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一洛林地区,并获得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统一后的德国继续扩大军费支出,大大刺激了与军火生产有关的重工业。军事上的需要使铁路和海运获得迅速发展,进而带动了钢铁、机器制造等一系列重工业部门的发展。由于德国工业化起步较晚,
8、这使得它能够集中力量投资于新兴产业,因此电气、化工等现代化工业部门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19世纪后半期,德国在学习外国先进科技的基础上,完成了科学研究向应用转变的重大突破,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层出不穷。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德国工业化的特点。(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语言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拓展创新一、选择题1.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手段是()A.国际贸易的发展B.人口和资本的流通C.武力威逼D.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
9、主要原因包括()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和电信工具的创新国际贸易的发展和人口资本的流动A.B.C.D.3.19世纪中期,英国经济学家托马斯图克说:“除了铁路以外,没有一种近代发明像轮船和汽船那样,能够产生如此重要和普遍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轮船和汽船的发明()A.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B.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C.促进了英国成为“世界工厂”D.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4.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亚非拉地区产生的影响有()促进了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使亚非拉地区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供应地加剧了亚非拉地区的贫困与落后推
10、动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A.B.C.D.5.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这表明()A.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B.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确立D.经济贸易取代了殖民战争二、非选择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欧亚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弓I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
11、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材料二19世纪晚期起,资本主义列强在领土扩张的同时,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从经济上加紧掠夺、控制落后国家和地区。列强用资本输出,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了大量的财富。通过掠夺性的国际贸易,殖民地半殖民地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再加上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最终摧毁了一切落后国家和民族的堡垒,瓦解了它们的传统自然经济,从而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轨道。(1)根据材料一,说明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说明19世纪晚期起列强是如何加强对外经济侵略的。
12、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答案基础巩固-S选择题1.A2.B3.C4.A5.A6.A7.C8.D9.D10.B二、非选择题1.(1)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发生转移,欧洲国家为争夺世界市场展开激烈竞争,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2)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影响: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积极对外扩张,开拓海外市场,将大量商品倾销到世界各地,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能力提升-S选择题1.C2.B3.C4.D5.B二、非选择题1.(1)历史原因: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地,英语在殖民地得到广泛传播;工业革命的推动,
13、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英语;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英语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2)特点: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通过普法战争获得资金和资源,刺激了重工业发展;集中力量投资于新兴产业;在学习外国先进科技的基础上,完成了科学研究向应用的转变。(3)关系:语言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语言的传播和应用,而语言的传播和应用又促进了经济的交流和发展。拓展创新-S选择题1.A2.D3.B4.D5.B二、非选择题1. (1)变化: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商业交换的品种增多。(2)方式: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影响:摧毁了落后国家和民族的传统自然经济,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轨道,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3)影响: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世界各地经济的交流与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但也给亚非拉地区带来了贫困与落后,加剧了这些地区的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