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训练第二部分专题二Word版含解析.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011614 上传时间:2020-01-27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56.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训练第二部分专题二Word版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训练第二部分专题二Word版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训练第二部分专题二Word版含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训练第二部分专题二Word版含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训练第二部分专题二Word版含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训练第二部分专题二Word版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训练第二部分专题二Word版含解析.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考点归类,对点模拟练能力 题组一专项对点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 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_ 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诗中“马不肥 ”是说马瘦, “债多 凭剑与 ”是说不单没有钱财,还有债务, “透卧衣 ”是说衣服单薄,无钱购臵 御寒衣物。这都表明了邹明府为官勤于政务,衣食节俭,没有搜刮民脂民膏, 清正廉洁。 答案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

2、是:清正廉洁。(总括形象 )三年县令任满离 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 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 廉的形象。 (具体分析 )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诗中的杏花是怎样的形象?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答:_ _ 答案诗中杏花是妖娆美丽、高洁坚贞的形象。诗人赋予杏花以象征意义,并 以“作雪”和“成尘”为喻,形成对比,用“纵被”和“绝胜”来强调,深沉 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的感情。 3.阅

3、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吴松道中二首 (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 吴松:即吴淞,江名。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答:_ _ 答案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 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离亭燕怀古 张升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 花洲,掩映竹篱茅舍。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 。多少六朝兴废事, 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

4、寒日无言西下。 【注】张升:南宋诗人,作者经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此词为作者退居期 间所作。 低亚:低垂。 “水浸碧天何处断”中的“浸”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答:_ _ 答案“浸”有浸染之意。一个“浸”字描绘出了天幕低垂、天空仿佛被江水 完全渗入的景象,表现出了水天相连、浑然一色的宏大开阔的意境。(语意相 近即可 )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 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结合具体的词语,简要分析这首词的语言风格。 答:_ _ 答案这首词以口语起入,明白如话,朴素中见真情。“思

5、君”“此恨”“相 思”等词把“我”的感情表露无遗;“只愿”“定不负”等词语体现了“我” 的情深意切。 6.阅读下面这首清曲,然后回答问题。 折桂令 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 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 新红叶无个人瞧。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_ 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修辞手法技巧的能力。“粉黛” 在课文中有注释“借 指歌伎 ” ,即使没看课文注释也应该知道属借代,因为在所学过的文言文中出 现过类似的情况,与 “粉黛”类似的有柳毅传“娥眉不舒 ”中的“娥眉

6、” , 课文也有注释,代指漂亮女子,其他有“红颜、倾国 ”等都是代美女。而 “何 处笙箫 ”实意为 “如今已找不到吹奏笙箫的歌女了” ,因此为反问。 答案借代、反问。 (点明修辞 )用“粉黛”代当年的歌女,这是用特征代人。 用“笙箫”代音乐,这是用乐器代音乐,使语句整齐,内涵丰富。同时运用了 反问的语气,起到了强调的作用。(阐释运用 )表达了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 之情。 (分析效果 ) 7.(2013 浙江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秦中吟 歌舞 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7、。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 【注】 狱,中有冻死囚。 【注】阌(w 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 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 答:_ 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的前十六句详 尽铺写朝廷贵官的生活,共描写了两个场面:开头八句记叙朝官们雪中退朝的 场面;下面八句紧承 “追游”,转入特写,具体描绘秋官、廷尉歌舞宴饮的场 面。上面两个场面,已经将秋官、廷尉这帮官僚们的腐朽糜烂、醉生梦死的生 活表现得淋漓尽致。末尾 “冻死”一词极写囚犯之惨状,简洁而有

8、力,从而使 这个对比变得格外强烈和鲜明。 答案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 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从 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 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大庾岭北驿 宋之问 阳月 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这是宋之问流放钦州途经大庾岭时,写北岭北驿的一首律诗。大庾 岭上多生梅花,又名梅岭。阳月:农历十月。 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对诗歌的颈联作简要赏析。

9、 答:_ _ 答案诗人描绘眼前景色:黄昏到来,江潮初平,水面平静得令人寂寞,林间 瘴气缭绕,一片迷蒙。这两句写景接上二句的抒情,以景衬情,渲染了凄凉孤 寂的气氛,烘托出作者悲苦的心情,将抒情又推进一层。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次鄂州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 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 此诗作于 “安史之乱 ”时。估客:指商人。 请简要分析首联中“远见”“犹是”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变化。 答:_ _ 答案“远见”表达了作者远远望见汉阳时的喜悦之情,“犹是”凸显出作者 对仍有“一日程

10、”的惆怅之情;一联之内,作者情感由喜悦骤转至惆怅,有跌 宕起伏的意味。 10.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 寒食草青青。 【注】寒食:我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节前一两天。相传晋文公 为寻找曾辅佐自己、 携老母躲进深山的忠臣介子推以对其进行封赏,烧山三天。 结果介子推母子抱着一棵烧焦的柳树而死。于是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 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晓谕全国,每年这 一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杜陵

11、:在长安东南,是唐代长安人游乐之地,也 是作者的故园所在。 请简要赏析寒食和寒食寄京师诸弟两诗所表达的感情的异同。 答:_ _ 答案同:两首诗都是诗人在寒食节,面对禁火空斋的景象而抒发的一种感伤 情怀,都有对故乡、 亲人的思念。 异:孟诗抒发的是自己贫居他乡的凄楚之感, 侧重于悲身世;韦诗抒发的是离家在外的孤独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侧重于 思亲人。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十六还苏州 皇甫冉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 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注】 皇甫冉:唐代诗人。 作者的朋友魏十六曾从苏州(即“姑苏”)到常州 (即“毗陵”,唐代常州为毗陵郡 )方向来

12、拜访他;魏十六返回苏州时,作者乘 船相送。阴虫:指蟋蟀。 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_ _ 答案表达了送别友人时内心的沉重与感伤,也表达了设想别后而流露出的留 恋、孤独和惆怅。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雨 杨万里 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 风乱万畴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 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 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更无瓶。 诗题为“喜雨”,尾联却写“愁”情,这是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答:_ _ 答案尾联之愁,正是反衬出对雨的喜爱。尾联写了两种愁,往年愁没有粮食 和酒,是真愁;这场雨带来丰年,今年将愁没有储粮储酒之器,是“假愁”, 是以愁反写

13、喜。因此,尾联先以真愁衬假愁,再以假愁衬喜悦,从而更突出对 雨能带来丰收、丰年的喜爱。 题组二综合阅读练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题。 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 【注】 此诗写于 “安史之乱 ”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 住,解送回长安。 世说新语 黜免载: “殷中军 (殷浩)被废,在信安,终 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 四字而已。 ”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

14、 抒 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 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 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 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E.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 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2)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_ _ (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15、。 C 项,“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错误,这句诗 是写炉火燃尽的情景; E 项,“壮志难酬 ”错误,诗歌中没有体现。 答案CE (2)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 飞雪的状态,表现诗人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同时呼应诗歌标题“对雪”, 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作铺垫,有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 旨。 【诗歌鉴赏】该诗写于 “安史之乱 ”期间,当时长安失陷,诗人为叛军所羁 押,又听闻唐军新败,望着漫天飞舞的飘雪,感受着凛冽刺骨的寒意,对国家 和亲人的命运深切关怀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油然而发。第一联,写“安史 之乱”给国家带来的灾难

16、。 “多”,写诗人心情沉重; “独”,表现出诗人凄 凉的处境。第二联,先写黄昏时的乱云,次写旋风中乱转的急雪,呼应诗歌标 题“对雪”,暗示诗人独坐室内,反复愁吟,从乱云欲雪一直呆到急雪回风, 满怀愁绪。第三联,写诗人困居长安,生活非常艰苦。第四联,写前线战况和 亲人的消息都无从获悉, 诗人忧愁无聊, 只能用手在空中写着字。 诗人或直抒 胸臆,或借景抒情,或运用典故,“愁”字贯穿始终,前呼后应。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2)题。 满江红 赣州席上呈太守陈季陵侍郎 【注】 辛弃疾 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倦客不知 身远近,佳人已卜归消息。便归来、只是赋

17、行云,襄王客。些个事,如何 得?知有恨,休重忆。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 头白。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 【注】 陈季陵罢职辞行,辛弃疾在宴席上作此词赠之。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落日苍茫”既点明了离别的时间,也给离别的宴席涂上了一层凄苦的色 彩;“暮云凝碧”再次写到暮色,照应开头,情含景中,形象鲜明。 B.上片的景物描写有动静结合、 虚实相生的特点,其中实景是眼前的苍茫落日、 一叶孤舟,虚景是记忆中的水光山色。 C.“眉来眼去”写山水的美好, 词人使用拟人的手法把无生命的山水写得有生 命有感情,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浓重的离愁别绪。 D

18、.“倦客不知身远近,佳人已卜归消息”中, “倦客”是对罢职者的委婉说法, 此处是指陈季陵;而此时佳人也离开词人,二人均有难言的悲情。 E.本词除了在景物描写上独具匠心外,还大量使用了议论的写作手法,如下片 中的“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就是议论句。 (2)这首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 _ (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的能力。B 项,“动静结合 ”错误,上片的景物描写没有使用这种手法。D 项,“佳人也 离开词人,二人均有难言的悲情 ”错误,应该是佳人离陈季陵而去, 使之痛苦 不堪。 答案BD (2)抒发了词人对友人的劝勉与激励

19、之情。“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 忆”四句,劝友人不要为那些小事烦恼。 “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 二句即事明理,说明人生在世,得意时少,失意时多,自古如此,何必要愁得 “今头白”呢。“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二句借古喻今,从表面上看 是笑友人太多情,其实是要激励友人振作起来。 【诗歌鉴赏】词的上片主要是写别离。开头两句写景:暮色苍茫,风平浪静, 一叶孤舟有气无力地停在江边。这些景色, 给宴席涂上了一层凄苦色彩,烘托 离别气氛。 “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 ”二句回忆往事,写双方有过一段 美好时光,以乐景写哀情,更增添离人的悲哀之情。“倦客不知身远近,佳人 已卜归消息 ”中,

20、“倦客”是对罢职者的委婉称法, 友人因遭到沉重打击, 神 志颓丧,已“不知身远近 ”了;“佳人”句也是一种委婉的说法, 指佳人在友 人罢职时离他而去,令他痛苦不堪。末二句,词人使用了一个假设句,说明即 便佳人归来,和楚襄王梦高唐、赋行云一样,不过是梦幻而已,并非现实。词 的下片主要是对友人的劝勉与激励。前四句,劝友人不要为那些小事烦恼。那 些小事有谁能事先知道?既然事已如此,恨也没用,想也没用,让它过去算了。 “但楚天特地, 暮云凝碧 ”二句是说虽然佳人归去, 楚天还是有情的。 “暮云 凝碧”四字,再写暮色,以照应开头。 “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 二句即事明理,说明人生在世,得意时少

21、,失意时多,自古如此,何必要愁得 “今头白 ”呢。最后两句借古喻今, 从表面上看是笑友人太多情,其实是要激 励友人振作起来,词人用心之良苦,可想而知。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2)题。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欹。秦关汴 水经行地,想登临、都付新诗。纵英游,叠鼓清笳,骏马名姬。酒酣应对 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 。东风渐绿西湖 岸,雁已还、人未南归。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 【注】 周密的友人陈君衡被元王朝征召,将要前往大都赴任,周密作此词 为他送行。周密在宋亡以后隐居不仕。方回:贺铸的字。

22、词人在此处以贺铸 自比。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词的前三句“照野旌旗, 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以豪放的笔调描绘出送 别时凄凉、冷清和萧瑟的景象。 B.“茸帽风欹”写友人头上戴的皮帽被郊野的风吹得略略倾斜,一个“欹” 字,极为传神地勾画出人物志得意满的神气。 C.下阕前三句阔大而凄清的景象与上阕中“叠鼓清笳”的欢快氛围形成了鲜 明的对比,为下面的抒情作了铺垫。 D.“投老残年, 江南谁念方回”的意思是自己已是风烛残年,江南的人谁会念 及我呢?词人有一腔愁怨,故以贺铸自比。 E.这首词中词人既写了眼前的实景,也写了想象中的虚景,虚实相合,深沉委 婉地表达了词人复杂难言

23、的思想感情。 (2)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_ _ (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 项, “描绘 出送别时凄凉、 冷清和萧瑟的景象 ”分析不当, 词人描绘出的是郊野送行的壮 阔场面。D 项,“江南谁念方回 ”的意思应是自己隐居江南, 又有谁会念及我。 由后面的 “东风渐绿西湖岸,雁已还、人未南归”可以看出词人隐居江南。 答案AD (2)“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设想友人远去北国燕山 雪飘的冰天雪地的景象, 表达了对友人远去的不舍。 “投老残年, 江南谁念 方回”不仅包含了年老力衰、 无人念及的伤感, 还有国家沦亡的伤痛。 “

24、东 风渐绿西湖岸”至结尾, 借对江南早春之景的描绘, 含蓄地表达了与友人离别 的伤感和对友人仕元的不满。 【诗歌鉴赏】上阕以送别的场景为主,有对送别场景的描写及对别后情景的 想象,与一般的送别词类似, 但提及北宋旧地 “秦关汴水 ”,委婉地透露出词 人对故国的怀念和对山河依旧、人事已非的感叹, 词人用笔极为含蓄。 下阕抒 写词人对友人远去的伤感和对友人出仕元朝的担心与不满等复杂的情绪。“酒 酣应对燕山雪 ”三句进一步设想友人远去冰河之城的情景。接着词人笔锋一 转,“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 ”,意思是说自己已是风烛残年,不愿仕元而 隐居江南,又有谁能常常记起我呢?这两句不仅包含友人离去、无人顾念

25、的伤 感,还有国家沦亡的伤痛。 “人未南归 ”是说词人担心友人到了北方,有了高 官厚禄,忘了自己,忘怀故国,不仅表达了词人身为遗民的惨淡心情,而且含 蓄地透露出对友人仕元的不满。“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 ”,是说词人 的相思之情即使是折尽梅花也难以表达的,表达了词人对友人极为真挚的不舍 之情。 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题。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 【注】 崔峒 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称情。 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 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 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 【注】 这首诗作于崔峒晚年,其时,崔峒在潞府功曹任上,功曹属于闲官。

26、 诗题中 “韦使君 ”指韦应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句中的“谢”是“拒绝”的意思,诗句是说作者不务政事, 过着逍遥自在 的生活。 B.“竹杖纱巾”是隐者装束, 这一句是说作者如隐者般逍遥自在地生活,大遂 平生之愿。 C.前两联写了作者的生活情景,引出了颈联对两位友人的生活情景的描写。 D.颈联运用了典故, 将李明府比作陶潜, 将韦应物比作庾亮, 夸赞他们的雅洁。 E.最后一联写作者不愿从万里之外给君王献书,因为君王深居禁宫无法收到。 (2)诗歌题为“书情”,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简要概括。 答:_ _ (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27、。A 项,“作者不 务政事 ”曲解诗意,根据注释信息可知, 作者当时任潞府功曹这样的闲职,作 者只是无政事可做。 E 项,对最后一联有曲解,最后一联是作者的诉苦,是埋 怨自己上书,君王却不能赏识自己。 答案AE (2)率意而为的自在闲适之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羡慕之情;自伤不遇, 对君王的怨恨之情。 【诗歌鉴赏】这首诗可能作于崔峒在潞府功曹任上,功曹属于闲官,所居之 地远离朝廷。 因而首联上句说数年来漂泊江湖,摒弃做官的虚名, 下句“竹杖 纱巾”是隐者装束, 意思是说自己逍遥自在地生活,大遂平生之愿。 颔联具体 描写潇洒的生活。 “云外”即世俗之外, 宦海之外, 此处指作者现居的闲散之 地,作

28、者自述一切率意而为,有时逢寺即宿,有时日薄西山,闲来无事时沿江 漫行。颈联归结到寄韦、 李本意。崔峒以两位高雅疏放的古人比喻两位同样雅 洁的今人,说他们做官不言政绩如何,而言看花、对月,这样写主要表达了对 他们“吏隐”生活的向往,同时稍露自伤不遇之情。尾联转入抒发牢骚不平, 崔峒向两位朋友诉苦。 这两句并不是 “悔献书 ”,而是有一种怨愤, 怨君王深 居禁中,不能赏识自己的才干。 1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2)题。 行香子 赵鼎 草色芊绵。雨点阑斑。糁飞花、还是春残。天涯万里,海上三年。试倚危 楼,将远恨,卷帘看。举头见日,不见长安。谩凝眸、老泪凄然。山禽飞 去,榕叶生寒。到黄昏也

29、,独自个,尚凭阑。 【注】 1138年,面对金国的进攻, 南宋大臣多主张割地求和; 赵鼎坚决反对, 遭到秦桧忌恨。秦桧做宰相后,将他一贬再贬,最后流放到吉阳军(今海南三 亚)。赵鼎最终绝食而死。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草色芊绵。 雨点阑斑”描写了草木繁密茂盛、小雨淅沥的景色,作者借景 抒情,以乐景衬哀情。 B.“天涯万里,海上三年”概括了作者被贬谪到海南的三年生活,万里之遥, 三年之久,语甚沉痛。 C.“举头见日, 不见长安”中的“长安”实际上是指南宋的都城临安,这是作 者的一种委婉的说法。 D.“谩凝眸”是说枉自定睛远望,不能慰己老怀, 所以紧跟着的就是“老泪凄

30、 然”,这七个字直抒胸臆。 E.“山禽飞去,榕叶生寒”描写了作者凭栏远眺所见的景色,山鸟飞去,榕叶 生在寒冷的环境之中。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_ _ (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 项, “以乐 景衬哀情 ”错误,词中的 “草色芊绵。雨点阑斑 ”不是乐景。 E 项,“榕叶生 在寒冷的环境之中 ”错误, “生寒 ”的意思是绿色的榕叶让作者内心升起寒 意,更感悲凉。 答案AE (2)作者以“天涯万里,海上三年”“谩凝眸、老泪凄然”等抒发被长期贬谪 海上的孤独、 落寞以及去国怀乡之情。 “举头见日, 不见长安”和“尚凭阑” 等写出了作

31、者对国家的忠贞,其中也饱含了对权奸的愤怒之情。 【诗歌鉴赏】南宋抗金名相赵鼎被贬至吉阳军(今海南三亚 )谪居三年之后, 写下了这首词。 “草色芊绵。雨点阑斑。糁飞花、还是春残。”首三句写春末景色:草木 繁密茂盛,小雨淅沥,花朵飘零。景色凄美,渲染出悲凉惨淡的氛围,奠定了 全词的感伤基调, 为后面的抒情作了铺垫。 “天涯万里, 海上三年 ”概括了被 贬谪到海南的三年生活,万里之遥,三年之久,语甚沉痛。这八个字,由景物 过渡到人事,引出了后面的动作描写:倚着高楼,带着思远之恨,作者卷帘远 眺。 下片紧承 “卷帘看 ”而来,作者举头见日,不见长安。长安,在这里其实 是指南宋的首都临安。 “谩凝眸 ”

32、是说枉自定睛远望, 不能慰己老怀, 所以紧 跟着的就是 “老泪凄然 ”。这七个字直抒胸臆, 将内心的孤独凄凉、 落寞悲伤 之情倾泻而出。 “山禽飞去, 榕叶生寒 ”以悲景写悲情, 对作者的抒情是极好 的强化。“到黄昏也,独自个,尚凭阑 ”极妙,前文已经提到,凭栏远眺是没 有用的, 只会让老泪纵横,然而, 作者凭栏竟然 “到黄昏也 ”, 且是“独自个 ”, 可见,纵使凭栏无用,作者也要痴痴凝眸远眺家国。 全词写的是登楼远眺故都, 抒发的是长期遭贬谪、 希望终成失望的极度悲 伤之情以及对故乡、故都的思念之情。 1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2)题。 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 曹彦约

33、 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 。 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 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 【注】 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岁旦:一年的第一天。曹 彦约: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 即诗题中的 “平 江门外 ”。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标题中的“冬至”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留滞舒州”点明了这 首诗的写作地点及缘由。 B.诗歌第三、四句写诗人回忆去年在吴门时,城门早早关闭,江面结冰,回家 的行程被延误的情景。 C.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是指拜两次, 诗

34、中表达的 是诗人对兄长的敬意。 D.最后两句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在异乡,又处于贫寒之中,无暇思念故乡,冬至 时思念之情顿起,写下了这首诗。 E.这首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担忧融为一体,扩大 了诗歌的内涵。 (2)诗眼指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某个字,本诗第一联中哪个字是诗眼?它表达 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_ _ (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 项,“回忆去年在吴门 时”错误,三、四两句写的是眼前“滞留舒州 ”的景象,诗人担心江面结冰, 回家的行程被延误。 D 项,“又处于贫寒之中 ”望文生义,“穷年”指一整年。 答案BD (2)第一联中的“惊”是诗眼。诗人为

35、冬至的到来、春节为期不远了感到惊叹, 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以及因留滞在舒州, 担心不能及时赶回家 与母亲春节团聚的忧虑之情。 【诗歌鉴赏】第一联是 “起”,写回家的船停泊在舒州城外,听人说,今天 是冬至,心里一惊: 离春节又不远了! 不禁回忆起去年春节泊舟平江门外的情 景来。第二联是 “承”诗歌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城门早早地关 闭了,江面也冻结了,真担心船儿无法航行,回家的行程被延迟。第三联是 “承”诗歌第二句,具体回忆去年春节给兄长拜年时,共同思念远方的母亲的 情景。第七句是 “转”,想到自己一年到头都作客他乡,无暇思念故乡。第八 句是“合”,照应诗歌标题与第一句,冬

36、至到来,思念之情顿起,写下了这首 诗。 1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题。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 石。 不谒承明庐 ,老作平原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 ,归问时裂帛。 【注】 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 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 曹植诗云:“谒帝承明庐, 逝将归旧疆 ”。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 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云“平原客 ”。弹铗: 战国策 齐策载冯谖 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 因而弹铗而歌, 要鱼、要车等。裂帛: 指写家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

37、他乡的游子, 通过标题可以看 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的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 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C.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 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 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E.“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诗人通过写自 己老迈,表达了年事已高但仍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情。 (2)唐代诗

38、人崔涂的春夕中有:“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崔诗中的“书”指家信, 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 达的情感的异同。 答:_ _ (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C 项,“下句的 暖字与上句的 满 字形成鲜明的对比”错误,应该是 “暖”和“悲”形成对比。 E 项,颔联中的 “老”字是“总是”的意思,突出 了诗人在外漂泊的时间长,表现了诗人羁旅漂泊和怀才不遇的凄楚与痛苦。 答案CE (2)同:二者都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异:崔诗主要写 诗人长期不能回家,所以连家信也常年断绝, 春天到来之时看到了镜中的白发, 表达了韶

39、光易逝的愁苦。李诗主要写诗人想入朝为官而愿望始终得不到实现, 于是想写封家信告诉家人自己就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 【诗歌鉴赏】诗歌大意: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悲愁充满了客游 千里的羁旅之心。 没有机会进京求取功名, 只能长久地留在赵国的旧地。自己 已经离乡三年了, 一年四季都没有机会去祭拜自己的祖宗。我经常像冯谖那样 弹铗而歌,每次都未能如愿,因此,只能写封家信来表示自己希望早日还家。 写作此诗时,李贺正值壮年,本应是大展身手、建功立业的时候,然而,却只 能离乡背井、困顿于异乡。为此,诗人写下了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慨。“不 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 ”,这是怎样的失意和无奈?

40、失意之中生出思乡之情。 诗人借冯谖 “屡弹铁”的典故, 写自己希望能像冯谖那样施展政治才能,然而, 世事艰难,愿望根本无法实现,诗人转而产生了回家的想法。 2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2)题。 咏史(其二) 晋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 ,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 ,白首不见招。 【注】 金:指汉代金日,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张:指 汉代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七叶:七代。珥 汉貂:珥,插。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冯公:指汉代冯唐, 他直到年老还在

41、做中郎署长的小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前两句是说松树高大却长在低处,小草低矮却长在高山上。 B.诗歌通过“涧底松”和“山上苗”的对比引出了对人世间的不公的描写。 C.诗人认为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没法改变,体现了诗人消极的思想。 D.诗歌中引用了金日、张汤、冯唐的典故,照应了题目“咏史”。 E.诗人认为冯唐是很有才能的,但因为金张两家的压制未能做高官。 (2)全诗在内容上可以分为几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_ _ (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 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 C 项,“诗 人认为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没法改变,体现了诗人消极的思想 ”错误,从诗歌 中看不出诗人有这种想法和思想。E 项, “但因为金张两家的压制未能做高 官”分析错误, 此处用典是为了证明 “世胄蹑高位, 英俊沉下僚 ”,冯唐与金 张两家不在同一时期。 答案CE (2)全诗在内容上可以分为三层,每四句为一层,先以涧底之松对比山上之 苗,后以世家庸碌子弟对比屈沉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