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行业风险分析报告.doc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5013206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 页数:155 大小:3.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乘用车行业风险分析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5页
乘用车行业风险分析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5页
乘用车行业风险分析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5页
乘用车行业风险分析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5页
乘用车行业风险分析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乘用车行业风险分析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乘用车行业风险分析报告.doc(1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0年乘用车行业风险分析报告摘 要一、2009年乘用车行业发展环境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面前,2009年,中国经济走出了一条快速反转的“”型曲线,令全球各大经济体为之侧目。2009年,国家颁布的与汽车行业相关的政策中,最主要的就是促进消费、节能减排,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方面,虽然在燃油动力汽车上我国与世界水平有一定差距,但是在混合动力和纯电动上面我们和世界是同步的,某些方面是超越的。二、2009年乘用车行业发展情况2009年乘用车市场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这是继2003年后中国汽车市场的又一次疯狂。2009年,乘用车产量1038.38万辆,同比增长54.11%,比去年同期提高48.52个百分

2、点。从结构看,在乘用车各种类型产量中轿车一直保持着最大的比例;2009年我国轿车产量747.12万辆,增长48.07%,比2008年增长43个百分点,占乘用车产量的71.95%。其次是交叉型乘用车,2009年产量200.4万辆,增长88.9%,增速提高82.7个百分点,占乘用车产量的19.3%。第三位是SUV,产量65.79万辆,增长46.86%,增速提高22.5个百分点,占乘用车产量的6.34%。MPV的产量最小,25.07万辆,比2008年提高30.76%,占乘用车产量的2.41%。2004-2009年乘用车产量、销量单位:万辆,%产量增幅销量增幅2004328.32327.115.6%2

3、005393.07819.72397.121.4%2006523.3033.13517.541930.3%2007638.1121.94629.6721.7%2008673.775.59675.567.3%20091038.38141.261033.1388.13数据来源:汽车工业协会三、2009年我国乘用车工业高速发展2005-2007年我国汽车整车制造行业资产基本保持年均12%的增长速度,2008年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需求下降,我国汽车整车制造行业资产增速减缓,达到8.84%,比2007年降低近7个百分点。为应对危机,2008年底我国政府迅速出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及时制定完

4、善了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受政府出台的小排量车购置税减半、汽车振兴规划等扩大汽车消费政策推动,我国汽车销售创历史新高。截止2009年11月末,行业资产总额11733.48亿元,增长25.52%,比2008年增加16.68个百分点;负债总额7139.27亿元,增长37.00%,比2008年提高29.31个百分点。企业数量361个,比2008年增多53个;从业人员71.06万人,比2008年增多3.18万人。2005-2009年汽车整车制造行业规模指标变化情况单位:个,人,亿元,%企业数量从业人员资产总计增长率负债总计增长率利润总计增

5、长率20052675348725965.8412.203331.5013.97242.34-38.4220062575732756913.7412.423943.3614.45377.5244.172007.112866370677922.0015.864532.6516.40555.9460.492008.113086788189176.208.845069.067.69632.282.992009.1136171062011733.4825.527139.2737.001062.8871.07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四、我国乘用车进出口情况我国乘用车进口以SUV和小轿车为主,SUV和小轿车占到

6、进口汽车的90%以上。2009年,我国进口乘用车40.9万辆,价值143.5亿美元,分别比2008年增长3.39%和2.29%。数据来源:汽车工业协会20042009年我国乘用车进口情况2009年,我国累计出口乘用车15.3万辆,价值11.02亿美元,比2008年同期分别下降51.97%和55.19%,较2008年大幅下降。数据来源:汽车工业协会2004-2009年我国乘用车出口情况五、2009年乘用车行业产业链情况乘用车行业的直接上游行业是零部件生产行业,间接上游行业是钢铁、机械、橡胶、石化、电子、纺织等,下游涉及销售、维修、保险、金融等行业。汽车零部件行业,2009年前11个月零部件行业共

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00多亿元,利润总额突破500亿元。利润总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6.43%。利润总额最高的是广东省,其次是上海、江苏。六、2009年汽车行业财务状况2009年1-11月,汽车整车制造业的整体运行情况较好,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2008年的发展势头,但从具体指标来看,由于受到原材料成本的上涨,以及不断恶化的经济环境的影响,汽车整车制造业的财务状况比2008年有下滑。盈利能力指标不同程度提高。应收帐款周转率提高,产成品、流动资产周转率提高。负债率下降,亏损面扩大,利息保障倍数提高。销售收入、利润、资产增速增长。2004-2009年汽车整车制造业主要财务指标对比分析200

8、9112008112007112006年2005年2004年盈利能力销售毛利率()16.7714.9716.2415.6615.1316.76销售利润率()7.685.885.934.654.006.85资产报酬率()10.247.758.095.794.348.01偿债能力负债率()60.8555.2457.2257.0455.8453.90亏损面()30.7535.3930.4231.9134.8332.91利息保障倍数(倍)28.6033.6118.6117.4915.6516.27发展能力利润总额增长率()71.072.9960.4944.17-38.42-18.32资产增长率()25

9、.528.8415.8612.4212.2013.99销售收入增长率()26.3815.2827.6626.866.0812.24营运能力应收帐款周转率(次)16.6013.9415.1915.3412.4813.46产成品周转率(次)25.0816.2415.1216.5716.4114.57流动资产周转率(次)2.482.452.432.221.841.92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七、2009年乘用车行业子产品发展情况(一)基本型乘用车(轿车)2009年,基本型乘用车(轿车)产量747.12万辆,同比增长48.32%;销售747.31万辆,同比增长48.07%。2000-2009年轿车产销量情

10、况单位:辆产量同比增长销量同比增长2000年6046776.956127377.422001年70352116.3572146318.252002年109082055.05112602956.082003年201887583.25197160175.282004年231626211.99232649215.172005年276772224.42278741624.312006年386949439.25382886236.892007年479768823.99472661723.462008年50373345.0050469346.782009年747119448.32747310648.07资

11、料来源:汽车工业协会2009年,销量排名前十位的轿车生产企业依次为: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上海通用、北京现代、东风日产、比亚迪、奇瑞、广汽本田、一汽丰田和吉利,分别销售70.81万辆、66.92万辆、66.82万辆、52.10万辆、45.93万辆、44.84万辆、40.93万辆、33.72万辆、33.47万辆和32.91万辆。与上年同期相比,只有一汽丰田小幅下降,其他企业均呈现较快增长,其中北京现代和比亚迪增速更高。2009年,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488.45万辆,占轿车销售量的65%。(二)MPV2009年,多功能乘用车(MPV)市场表现比较低迷,全年产量25.07万辆,同比增长30.76%;

12、销量24.89万辆,同比下降26.12%。2009年MPV市场的销售上下半年表现截然相反。统计显示,2009年前7个月,MPV市场的销量仅为119764辆,同比下滑了3.2%,成为乘用车市场中唯一下滑的车型类别。而同期,乘用车市场增幅为25.9%。不过,2009年第三季度开始,MPV市场销售情况出现惊人逆转,由负增长转为连续五个月接近50%的正增长,使中国MPV市场强势收官。(三)SUV2008年金融危机造成的汽车市场的整体低迷,并未阻挡SUV的市场增长势头。2008年SUV依然领涨全行业,在所有乘用车细分市场中表现最出色。2009年国内SUV汽车市场,在没有国家优惠政策的扶持,油价高涨情况下

13、,SUV市场依然展现出了不俗的成绩。2009年,SUV产量65.79万辆,增长46.86%,比2008年提高22.45个百分点;销量65.88万辆,同比增长47.15%,比2008年提高21.87个百分点。2005-2009年多用途车产销量情况单位:辆产量同比增长销量同比增长2005年19531815.4819640120.632006年23811321.9123810621.232007年36006051.2135736650.092008年44795624.4144772225.282009年65787146.8665882147.15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四)交叉型2008年以前,

14、交叉型乘用车发展速度一直远低于我国乘用车整体的发展速度,交叉型乘用车一度被边缘化。但随着我国国家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及对节能环保汽车重视程度的提高,小排量的交叉型乘用车受益匪浅。2009年在“汽车下乡”利好政策的支持下,交叉型乘用车在我国乘用车市场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随着广大农村汽车消费市场的快速启动,我国交叉型乘用车的发展驶入快车道。全年产量200.4万辆,增长88.93%;销量195.04万辆,同比增长83.39%,销量增速比2008年大幅提升,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18.88%,稳居第二。2005-2009年交叉型乘用产销量情况单位:辆产量同比增长销量同比增长2005年8125655.47831

15、4509.872006年93081514.5591790310.42007年9986357.299878107.622008年10607156.2210635607.672009年200404288.93195044583.39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09年,在交叉型乘用车主要生产企业中,上汽通用五菱依然领先,共销售91.68万辆,同比增长68.15%,占交叉型销售总量的47%;重庆长安(不含南京长安)和哈飞分列二、三位,分别销售40.9万辆和15.84万辆,同比增长100.51%和98.01%。2009年,上述三家企业共销售148.42万辆,占交叉型乘用车销售总量的76%。(五)分品牌

16、发展情况自主品牌汽车市场份额扩大。从乘用车销售总体来看,2009年,在乘用车整体市场销售结构中,自主品牌车共销售457.70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4.30%,比上年上升4.38个百分点;此外,日系、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乘用车,分别销售219.66万辆、145.83万辆、101.78万辆、81.17万辆和27.00万辆,分别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21.12%、14.12%、9.85%、7.86%和2.61%。八、2009年乘用车行业重点企业发展情况主要生产乘用车的上市公司前五家分别是:上海汽车、长安汽车、一汽轿车、东风汽车、江淮汽车。(一)上海汽车上海汽车2009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396.4亿

17、元,营业利润84.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5.9亿元,相比2008年的6.56亿元增长904.6%(2008年因旗下韩国双龙破产保护影响利润)。全年整车销售达到272.5万辆,不含双龙汽车同比增长57.2%,比市场平均水平高11个百分点,成为国内首家年销量突破200万辆的整车大集团,并首次进入全球行业前十名。上汽集团旗下上海大众、上海通用整车销量居国内乘用车厂家销量排名前两位,上汽通用五菱成为国内首家年产销突破100万辆的单一汽车企业;上汽自主品牌全年销量达到9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50%(二)长安汽车长安汽车日前公布第三季度财务状况,集团累计实现收入61.2亿元,同比增长超过一倍

18、,实现净利润3.087亿元,而上年同期为净亏损1.066亿元。前三季度,重庆长安本部、河北长安、南京长安合计销售58.45万辆,同比增长81.86%。自主品牌增速远远超过合资品牌,对于改善公司盈利结构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今年销售超百万辆基础上,长安计划明年冲刺200万辆年销售目标(三)一汽轿车三季度公司实现销售收入 74.87 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64 亿元,同比仍实现增长5.71%,主要依赖于所得税率由同期25%下降至本期的13%。营业利润实际同比下降5.94%,低于预期。(四)东风汽车公司2009年前三季度业绩表现符合预期。2009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3.5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19、18.34%,营业利润3.01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8.18%,利润总额3.5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9.2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5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1.21%,折合每股收益0.128元。其中,三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37.65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8.93%,营业利润1.3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0.26%,利润总额1.64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17.1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30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96.66%,折合每股收益0.065元。(五)江淮汽车前三季度,公司共实现净利润2.5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94.73%,其中第三季度就贡献利润1.41亿元,实现每股收益

20、0.11元,较中报时期每股收益0.09元相比,江淮汽车三季度业绩实现环比大增。公司预测2009年全年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会上升50%以上。九、2010年乘用车行业风险分析2010年1季度银行放贷额度过大,使得对10年后半年的预期仍存在一定争议。初步认定中国经济可能第二季度见底反弹,开始复苏。技术上,电动车大规模可为消费者接受还为时尚早。同时小企业面临洗牌危险,大企业面临非市场“整合”危险。区域上,东南沿海地区的汽车产业已高速发展了近10年,随着投资边际效用的降低和市场逐渐趋于饱和,再按原有模式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存在一定风险。可以考虑由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各省区转移,但需要关注当地配套产业

21、链建设和政府支持力度等。产品结构上,要注重汽车排量问题;SUV等也需要考虑经济型。十、2010年乘用车行业信贷建议2010年乘用车行业任重道远。市场需求弹性大的小排量汽车将延续2009的销售强势;新能源技术为行业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持续发展动力;为扩充和转移产能,集中优势资源,提高自主研发水平,发展自主品牌,企业兼并重组将取得重要进展。为了应对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发展,国家推出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年一年内,国内车市迅速复苏,重新步入快速增长轨道,同时,汽车产品结构得到优化,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汽车产业组织结构调整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广汽、长安等企业纷纷进行企业间的资产兼

22、并重组。小排量车购置税减免的政策更是极大的促进了消费者的积极性,在扩大内需,保增长的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预计未来的十到二十年,是我国汽车飞跃发展的黄金时期,也可能是世界汽车工业转移到中国的关键时期,前景发展能力强大。2010年,乘用车行业的信贷总体原则是:扶持具有技术优势的创新型企业,支持符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资方向(2010年)所列投资的项目,支持乘用车企业产品和产业升级项目,谨慎对待中小汽车企业的信贷项目,选择性参与大型实力汽车企业的兼并重组项目。目 录第一章 乘用车行业基本情况1第一节 乘用车行业定义及分类1第二节 2009年汽车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2第二章

23、2009年乘用车行业发展环境分析4第一节 2009年乘用车行业经济环境分析4一、实体经济环境4二、货币政策环境7三、货币政策对行业的影响7第二节 2009年乘用车行业政策环境分析9一、重点政策汇总9二、重点政策及重大事件分析9三、政策未来发展趋势11第三节 2009年乘用车行业社会环境分析13一、乘用车行业社会环境概述13二、具体社会环境分析13第四节 2009年乘用车行业技术环境分析15一、乘用车行业主要技术术语及简要解释15二、2009年乘用车行业产能利用率17三、行业技术未来发展趋势预测17第三章 2009年乘用车行业发展情况分析20第一节 2009年乘用车行业规模分析20第二节 200

24、9年乘用车行业供给分析及预测21一、供给情况分析21二、供给结构变化分析22三、200102012供给预测23第三节 2009年乘用车行业需求分析及预测26一、需求总量及速率分析26二、需求结构变化分析26三、20102012需求预测28第四节 2009年乘用车行业供需平衡及价格分析31一、供需平衡分析及预测31二、价格变化分析及预测32第五节 2009年乘用车行业投融资情况分析34一、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34二、行业投资结构分析35三、行业内兼并重组情况35第六节 2009年乘用车行业发展特点40一、产销量大幅增长40二、需求量大幅增长40三、产销率较高40四、价格稳中略降40五、行业内兼并

25、重组力度加大41第四章 2009年乘用车行业竞争状况分析42第一节 2009年乘用车行业产业集中度分析42第二节 2009年乘用车行业进入与退出壁垒分析44一、进入壁垒分析44二、退出壁垒分析44第三节 2009年乘用车行业竞争结构分析45一、波特五力模型分析45二、行业当前竞争特点总结46第三节 2009年乘用车行业生命周期分析48第五章 2009年乘用车行业全球市场情况及我国进出口情况分析50第一节 2009年全球乘用车行业市场情况分析50第二节 2009年我国乘用车行业进出口情况分析53一、进口情况分析53二、出口情况分析55第六章 2009年乘用车行业产业链分析58第一节 乘用车行业产

26、业链介绍58第二节 上游行业运行及乘用车行业的影响分析59一、钢铁行业运行及对乘用车行业的影响59二、零部件行业运行及对乘用车行业的影响61第三节 2009年乘用车行业下游产业分析64一、成品油产量分析64二、成品油进出口分析64三、成品油市场供需平衡分析65四、对乘用车行业的影响65第七章 2009年汽车整车制造业财务状况分析67第一节 2009年乘用车行业三费变化情况67第二节 2009年汽车整车制造行业经营效益分析69一、汽车整车制造行业效益状况69二、汽车整车制造行业盈利能力分析70三、汽车整车制造业营运能力分析70四、汽车整车制造业偿债能力分析70五、汽车整车制造业发展能力分析71第

27、三节 2009年汽车整车制造行业财务状况总体评价72第八章 2009年乘用车行业区域发展情况分析73第一节 乘用车行业区域分布总体分析及预测73一、行业区域分布特点分析及预测73二、行业规模指标区域分布分析及预测74三、行业效益指标区域分布分析及预测76第二节 湖北省乘用车行业发展分析及预测78一、湖北省在行业中的规模及地位变化78二、区域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78三、区域行业发展趋势预测79第三节 吉林省乘用车行业发展分析及预测80一、吉林省在行业中的规模及地位变化80二、区域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80三、区域行业发展趋势预测81第四节 山东省乘用车行业发展分析及预测83一、山东省在行业中的规模

28、及地位变化83二、区域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83三、区域行业发展趋势预测84第九章 子产品发展情况分析85第一节 基本型乘用车(轿车)发展情况分析85一、产销状况85二、市场结构85三、主要企业情况87四、2010年发展预测87第二节 多功能乘用车(MPV)发展情况分析88一、产销情况88二、市场结构88三、主要企业情况89四、2010年发展预测89第三节 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发展情况分析90一、产销情况90二、市场结构90三、主要企业情况91四、2010年发展预测91第四节 交叉型乘用车发展情况分析92一、产销情况92二、市场结构92三、主要企业情况92第五节 分品牌发展情况分析94一

29、、自主品牌全面发力94二、日系德系份额有下滑94三、韩系美系份额向上走95第十章 重点企业发展情况分析96第一节 行业内上市公司综合排名及各项指标排名96一、总资产排名96二、获利能力排名96三、经营能力排名97四、发展能力排名97五、偿债能力排名98六、各指标加权排名98第二节 上海汽车发展情况分析100一、企业简介100二、股权关系结构100三、经营状况分析100四、主导产品分析101五、企业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分析102六、SWOT分析102七、企业竞争力评价102第三节 长安汽车发展情况分析103一、企业简介103二、股权关系结构103三、经营状况分析103四、主导产品分析104五、企业

30、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分析105六、SWOT分析105七、企业竞争力评价105第四节 一汽轿车股份发展情况分析106一、企业简介106二、股权关系结构106三、经营状况分析106四、主导产品分析107五、企业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分析107六、SWOT分析108七、企业竞争力评价108第五节 东风汽车发展情况分析109一、企业简介109二、股权关系结构109三、经营状况分析109四、主导产品分析110五、企业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分析110六、SWOT分析111七、企业竞争力评价111第六节 江淮汽车发展情况分析113一、企业简介113二、股权关系结构113三、经营状况分析113四、主导产品分析114五、

31、企业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分析114六、SWOT分析115七、企业竞争力评价115第十一章 2010年乘用车行业风险分析116第一节 宏观经济波动风险116一、宏观经济走势116二、经济政策116三、物价走势117四、油价因素117五、钢材价格走势117第二节 政策风险119第三节 技术风险119第四节 供求风险120第五节 市场风险120一、竞争风险120二、兼并重组风险121三、出口风险121第六节 区域风险123第七节 产品质量风险124第十二章 信贷建议125第一节 行业总体授信原则125第二节 鼓励类信贷政策建议126一、就产品来说包括126二、企业类型127三、地区分类128第三节 退

32、出类信贷政策建议129附 表表12003-2009年汽车制造业总产值占GDP比重2表22003-2009年乘用车产量占汽车产量的比重2表3乘用车行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和贡献3表42009年乘用车行业相关政策汇总9表5乘用车行业社会环境因素分析13表62009年我国成品油价格调整一览14表7乘用车行业主要技术术语、简写及解释15表82005-2009年汽车整车制造行业规模指标变化情况20表92004-2009年乘用车产量21表102009年各类型乘用车产量22表112009年各排量乘用车产量23表122009年开工的在建项目列表23表132010年乘用车企业预期目标和产能情况24表142009年各

33、类型乘用车销量27表15中长期我国城镇和农村收入、收入差距等预测结果29表16中长期我国GDP及城市化率等指标预测结果29表17中国家用轿车保有量预测结果29表182009年我国乘用车行业兼并重组事件36表19我国乘用车产业主要资产重组模式38表20乘用车产业生命周期特征分析48表212009年全球主要国家汽车及乘用车产量50表22国际乘用车分区域销量预测52表232009年我国主要进口乘用车分车型情况54表242010年乘用车行业进口情况预测55表252009年我国主要出口乘用车分车型情况56表262009年12月我国钢铁产量分析59表272009年12月我国钢材出口量分析60表282009

34、年12月我国钢材进口量分析60表292005-2009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进口金额情况62表302005-2009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情况62表312009年12月我国成品油产量分析64表322009年12月我国成品油出口量分析64表332009年12月我国成品油进口量分析65表342005-2009年乘用车行业三费变化情况67表352005-2009年汽车整车制造行业盈利能力指标70表362005-2009年汽车整车制造业营运能力指标70表372005-2009年汽车整车制造业偿债能力指标70表382005-2009年汽车整车制造业发展能力指标71表392009年汽车整车制造企业数量区域分布

35、情况73表40中国六大汽车产业基地74表412009年汽车整车制造业资产区域分布情况74表422009年汽车整车制造业销售收入区域分布情况75表432009年整车制造业盈利区域分布情况76表442009年汽车整车制造业不同区域亏损情况对比77表452005-2009年湖北省汽车整车制造行业经济运行78表462005-2009年吉林省汽车整车制造行业经济运行81表472005-2009年山东省汽车整车制造行业经济运行83表482000-2009年轿车产销量情况85表492005-2009年多功能乘用车产销量情况88表502005-2009年多用途车产销量情况90表512005-2009年交叉型乘

36、用产销量情况92表522009年前三季度乘用车行业上市公司总资产排名96表532009年前三季度汽车行业上市公司获利能力排名97表542009年前三季度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经营能力排名97表552009年前三季度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发展能力排名97表562009年前三季度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偿债能力排名98表572009年前三季度汽车行业上市公司主要指标加权排名99表58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股权结构100表592006-2009年9月上海汽车财务指标101表602009年上半年上海汽车主营构成101表61上海汽车SWOT分析102表62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股权结构103表632006-2009年9月长安汽

37、车财务指标104表64长安汽车股份SWOT分析105表65一汽轿车股权结构106表662006-2009年9月一汽轿车财务指标107表672009年上半年一汽轿车主营业务结构107表68一汽轿车SWOT分析108表69东风汽车股权结构109表702006-2009年9月东风汽车财务指标110表712009年上半年东风汽车产品结构110表72东风汽车SWOT分析111表73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股权结构113表742006-2009年9月江淮汽车股份财务指标114表752009年上半年江淮汽车产品结构114表76江淮汽车SWOT分析115附 图图12000-2009年我国GDP增长情况4图2200

38、3-2009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图32000-2009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5图42000-200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情况6图52003-2009年我国CPI月度同比指数6图62003-2009年我国出口额、进口额增长情况7图72007-2009年乘用车行业产能利用率变化趋势17图82005-2009年汽车行业资产、负债规模20图92009年各月乘用车产量21图102009年各类型乘用车产量所占比重示意图22图11按排量计2004-2009年乘用车产量23图122003-2009年乘用车销售情况26图132004-2009年乘用车需求结构变化分析28图14中国汽车

39、保有量预测结果28图15中国轿车保有量预测结果30图162010-2012年中国乘用车销量预测30图172003-2009年汽车和乘用车产销率31图182009年各个月份汽车和乘用车产销率31图192005-2009年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投资情况34图202004-2009年我国汽车工业总投资额情况35图212009年我国汽车工业各子行业投资份额情况35图2220032009年轿车产量前十企业产量占全国轿车产量百分比42图2320062009轿车品牌销量前十占轿车市场百分比43图24影响产业竞争状况的五种力量45图25产业生命周期48图26国际乘用车分区域销量预测51图2720042009年我国

40、乘用车进口情况53图282004-2009年我国乘用车出口情况55图29乘用车行业产业链简图58图30乘用车生产成本构成59图312004-2009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工业总产值及增速变化61图322000-2009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销售收入及增速变化62图332005-2009年乘用车行业三费同比变化情况67图342005-2009年三费比重变化情况68图352005-2009年汽车整车制造业销售收入增长情况69图362003-2009年汽车整车制造行业利润增长情况70图372005-2009年汽车整车制造行业资产负债率71图382005-2009年湖北省汽车整车制造行业规模比重变化78图39

41、2005-2009年吉林省汽车整车制造行业规模比重变化80图402005-2009年山东省汽车整车制造行业规模比重变化83图41前十位的轿车品牌销量排名85图42轿车各排量区间所占市场份额图86图43前十位轿车生产企业销量排名87图44MPV各排量区间所占市场份额图88图45前十位MPV品牌销量排名89图46两驱SUV各排量区间所占市场份额图90图47四驱SUV各排量区间所占市场份额图91图482009年我国中西部各省区人均GDP128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经济导报社 19 北京世经未来投资咨询有限公司2010年乘用车行业风险分析报告第一章 乘用车行业基本情况第一节 乘用车行业定义及分类乘用车行业

42、隶属于汽车整车制造业。乘用车包括四种子产品:轿车、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多功能乘用车(MPV)、交叉型乘用车。多功能乘用车,它是集轿车、旅行车和厢式货车的功能于一身,车内每个座椅都可以调整,并有多种组合方式,前排座椅可以180度旋转的车型。如上海通用的GL8、东风柳州的风行和江淮的瑞风,而一些企业生产的类似产品在实际统计中可能也列入多功能车统计。该车型在旧标准中部分列入轿车统计,部分列入了轻型客车统计。交叉型乘用车:是指不能列入上述三类外的其他乘用车,这部分车型主要指的是旧分类中的微型客车,今后新推出的不属于上述三类的车型也列入交叉型乘用车统计。第二节 2009年汽车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

43、地位在汽车制造与使用的过程中,汽车产业能够有效地带动冶金、钢铁、机械、电子、橡胶、石化、塑料、玻璃、化学、纺织等相关工业的发展,而且延伸到商业、金融业、保险业、运输业、公路建筑业、维修业、驾校、诚信资质认定等汽车消费配套的服务行业,并促进衍生经济的产业链和服务类产品的不断创新,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很强的辐射作用,对就业有巨大的带动作用。19902009年间,汽车产业总产值在全国GDP中的比例整体上处于上升趋势,2008年该比值略有所下降,这主要是由于汽车作为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的行业,在2008年的金融风暴中所受冲击较大。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汽车行业在我国拥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预计未来行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即行业在整体经济中的重要性将不断提高。表1 2003-2009年汽车制造业总产值占GDP比重单位:亿元,%工业总产值GDP比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商业贸易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