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考试 经济基础 考试要点缩印版 呕心沥血整理 临考冲刺必备.pdf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5013455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9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经济师考试 经济基础 考试要点缩印版 呕心沥血整理 临考冲刺必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级经济师考试 经济基础 考试要点缩印版 呕心沥血整理 临考冲刺必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级经济师考试 经济基础 考试要点缩印版 呕心沥血整理 临考冲刺必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级经济师考试 经济基础 考试要点缩印版 呕心沥血整理 临考冲刺必备.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级经济师考试 经济基础 考试要点缩印版 呕心沥血整理 临考冲刺必备.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级经济师考试 经济基础 考试要点缩印版 呕心沥血整理 临考冲刺必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经济师考试 经济基础 考试要点缩印版 呕心沥血整理 临考冲刺必备.pdf(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第一部分经济学 第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狭义的资源是指自然资源;广义的资源是指经济资源或 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 本等。 2、资源配置的方式主要有:市场方式和计划方式 3、计划经济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信息条件、激励条件、 偏好条件 4、市场经济的规定性和构成要素:1)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 要素流动和促进资源配置的基本机制; 2)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市场主 体;3)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主要是通过经 济政策来调节经济运行;4) )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在一整套法律 法规体系的约束下进行的。 5、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条件:规范的市场主体;完善的市

2、 场体系;规范的市场运行规则;有效的 宏观调控体系。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的制度基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是:市场经济 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的结合 8、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 9、我国现阶段所有制可以分为:公有制、私有制和混合所 有制 10、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电话众集体所有制 11、全民所有制采取了国家所有制的实现形式 12、集体所有制的特征:1)财产所有权所包含的占有、使用、 收益和处分四项权利基本上都集中在集体单位内部;2)集体经 济单位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劳动者收入的多少完全取决于 本

3、单位的生产经营状况;3)集体经济单位的领导人由本单位的 劳动者经过了主选举产生。 13、集体所有制的另一种存在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私有制包括:劳动者个体所有制、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15、混合所有制的重要形式:股份制 16、财产的组织形式包括:独资、合资和各类资本的相互融 合等形式,在企业形态上体现为:业主 制企业、合伙制企业、股份制企业 17、产权主要是指财产权和财产权利,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 全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总和,包括所有 权及其衍生的占有权、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处置权和让渡 权等权利,包括物权(对物的所有权及其相关权利) 、债权(要 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权利) 、股权(对股

4、份、股票等财产的所有 权及其相关权利)和知识产权及其他无形财产权等。 18、产权的基本特征:独立性、排他性、流动性、可分性 19、一个完整的产权具有的特征:排他使用权、收入独享权 和自由转让权 20、现代产权制度是与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 的产权制度,其主要特征:归属清晰、 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 21、产权制度的作用: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市场经济正常运 行,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2、产权制度的功能:1)确立排他性的产权关系,界定交 易界区;2)确定产权主体的行为边界, 规范交易行为;3)界定财产的最终归属,保护产权主体不受侵 害;4)明确产权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使其行

5、为人具有稳定的预 期,并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 23、产权制度的核心是:明晰产权 24、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企业的资产所有权与企业的 资产控制权、经营决策权、经济活动的 组织管理权相分离 25、建立和完善企业资产所有者和企业经营者之间委托代理 关系的核心:构建有效的控制机制和约 束机制 26、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建立法人财产制度 27、财产的终极所有权即出资者所有权,在一定条件下表现 为出资者拥有股权,并只能运用股东权 利影响企业行为,而不能对法人财产是属于自己的部分进行支 配,也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的经济活动 28、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内容是:企业内部构造有效的 权力制衡机制 29、现代企

6、业制度的基本形式:公司制 30、股东作为财产的终极所有者,只能运用股东权利通过股 东大会或买卖股票对公司进行控制和施 加影响,并依据股票份额的多少取得收益;而不能对法人财产是 属于自己的部分进行支配,也不能干预公司的经营管理 3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国有企业改革,而国有 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应在关系国家安全和 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发 挥重要作用,这些领域包括:1)涉及国家安全的敏感性待业和 领域;2)具的战略性的高技术产业和重要的支柱产业;3)战略 性资源产业和高风险产业;4)政府管制的垄断行业和自然垄断 行业;5)提供重

7、要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行业;6)公益性强的行业 和领域;7)私人不愿意经营的非盈利行业和私人不宜经营的行 业。 第二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 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2、影响需求变动的基本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 收、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 的价格、预期、其他因素 3、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4、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5、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 术、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其他因素, 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6、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

8、变化 7、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 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 率 8、通常可以把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三种:1)当需求变量百分 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大于 1 时,叫做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2)当需求变量百分数等于价 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等于 1 时,叫做需求单一弹性;3)当 需求变量百分数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小于 1 时,叫做 需求缺乏弹性; 9、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 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时间 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 10、 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 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

9、供给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还受生产周期 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 影响也很大 第三章生产成本和市场结构 1、机会成本是指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单位某产品时 所放弃的使用相同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 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 2、生产成本分为显成本和隐成本 3、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的区别在于是否含的固定 成本 4、短期成本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5、固定成本包括厂房和设备的折旧、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 6、可变成本包括原材料、燃料、动力、生产工人的工资费 用 7、市场类型划分的标准:本行业内部的生产者数目或企业 数目、本行业内各企业生产者的产品的 差别程度、进入障碍的大小

10、 8、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 场、完全垄断市场 第四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1、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供求都相等时, 经济就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或瓦尔拉斯均 2 衡状态 2、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能够在其他人福利水平不下降 的情况下,通过重新配置资源,使得至 少有一个人的福利水平有所提高,则称这种资源重新配置为“帕 累托改进” 3、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经济主是完全理 性的、信息是完全的、市场是完全竞争 的、经济主体的行为不存在外部影响 4、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 不对称 5、私人物品的特征:竞争性、排他性 6、公共物品的

11、特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7、纯公共物品的特征:完全的非竞争性、完全的非排他性, 如国防、治安等 8、准公共物品的特征:有限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如教 育、医疗卫生、收费公路等 第五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1、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价值形态、收入形态、产品 形态 2、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 3、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消费支出、固定投资 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 4、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生产要素收入、非生 产要素收入、 5、非生产要素包括:企业转移支付和企业间接税、资本折 旧 6、我国统计实践中,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劳动 者报酬、生产

12、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第六章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1、经济发展既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伴随经济增长过程而 出现的:技术进步、结构优化、制度变 迁、福利改善、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和谐 2、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劳动的投入数量、资本的投 入数量、劳动生产率、资本的效率 3、索罗余值:GA=GY-GL-GK 4、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核心是通过技术进步、制度创 新、改善管理来提高生产要素的效率 5、经济波动的一般大原因:投资率的变动、消费需求的波 动、技术进步状况、预期的变化、经济 体制的变动 6、价格指数就是用来反映报告期与基期相比商品价格水平 变化的趋势和变化程度的相对数 7、根据对比

13、基期的不同,价格总指数可分为:环比价格指 数、定基价格指数、年距价格指数 8、如果本国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率高于外国的价格总水平上 涨率,本国货币就会贬值,以本币表示 的汇率就一定会上升。反之,如果本国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率低于 外国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率,本币就会升值,以本币表示的汇率就 会下降。当外国价格总水平稳定或上升,而本国价格总水平下降 时,本币也会升值,以本币表示的汇率就会下降。 9、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标准,凡是在规定年龄内在一 定期间内的失业人口情况:没有工作、 当前可以工作、正在寻找工作 10、自愿失业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由于市场信息不 完全和工作交换而引起的失业属于摩擦性失

14、业;由于产业结构调 整所造成的失业属于结构性失业。 11、需求不足型失业,也叫非自愿失业,或者叫周期性失业。由 于经济衰退导致需求不足而引起的失业属于周期性失业。 第七章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手段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 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2、经济调节职能包括:对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进行总量调 控、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对经济结构的 调节、对进出口贸易、国际收支等国际经济关系的调节和控制等 方面 3、经济调节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4、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包括: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 稳定价格总水平、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5、当经济运行处于过热状态并

15、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政 府应当把稳定物价目标作为宏观调控的 主要目标,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当经济运行 处于在衰退阶段,出现经济停滞或滑坡、失业率高时,则应把增 长目标或增长就业目标作为主要调控目标,实行扩张性的,财政 政策和货币政策 6、在西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手段就是财政政策和 货币政策。而在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 基本手段除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还有国家计划和规划 7、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法定准备金率、 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利率、汇率、 窗口指导 8、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 理的浮动汇率制 9、从 2005 年 7 月 1 日起

16、实施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 革 第八章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 1、根据货物移动方向,国际贸易可分为:出口贸易、进口 贸易、过境贸易 2、按照商品形式,国际贸易可分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 3、影响一国出口贸易的因素主要有: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 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高低、汇率水 平的高低、一国出口贸易水平的高低 4、影响一国进口贸易的因素主要有:一国的经济总量或总 产出水平、汇率水平、一国进口贸易水 平的高低同国际市场商品的供给情况和价格水平的高低也有直 接的联系 5、政府对进口贸易的干预主要采取关税限制和非关税限制 两种方式,即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 6、非关税壁垒包括:进口配额制、进口许可证

17、制、 “自动” 出口限制、进口押金制、最低限价制等等 7、政府干预出口贸易以刺激出口增加的主要措施是:出口 补贴 8、资本流动的内在动力则是:资本流动给流出国和流入国 都能带来收益 9、外国直接投资的方式有:在东道国开办独资企业、收购 或合并国外企业、与东道国企业合资开 办企业、对国外企业进行一定比例以上的股权投资、利润再投资 第二部分财政 第九章公共财政职能 1、我国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明显地具有“生产建设性” 特点 2、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1)弥补市场失灵;2)满足社会 公共需要;3)为市场提供一视同仁的服 务;4)非市场盈利性的性质;5)法治化的财政;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

18、财政具有:资源配置、 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4、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 5、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1)根据市 场和政府的职能分工,明确市场和财政 对社会收入分配的范围和界限;2)加强税收调节;3)发挥财政 转移支付作用;4)发挥公共支出的作用; 6、财政经济稳定职能主要包括:实现充分就业、稳定物价 水平和国际收支平衡 第十章财政支出概述 1、财政支出的原则:公平分配原则、效益原则、稳定和发 展原则 2、财政支出坚持公平分配原则,就是通过再分配纠正市场 机制导致的财富分配不公平状况,实现 社会分配公平,缩小贫富差距。 3、在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两方面中,总

19、需求是决定就 业和价格水平的关键因素。财政支出规 模和结构是影响社会总需求规模和结构的重要因素。 4、在财政支出分类中,按政府职能分类是各国最常用的一 种分类方法。 5、财政社会管理支出包括国防支出、社会文教支出、行政 3 支出和其他支出等,财政经济管理支出 主要是经济建设支出。 6、根据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我国财政预算支出经济分 类,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 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赠予、债务利 息支出、债务还本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贷款 转贷及产权参股、其他支出等共 12 类,相应设置了 12 个“类” 级科目。 7、公众可以容忍的税收负担是财政支

20、出的最高限度。 8、财政支出“缺位”主要表现在:1)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偏 低,影响了人们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的 提高;2)是基础性科研和义务教育保障力度不够,影响了国家 创新能力提高和国家长远发展;3)是对农村公共服务的保障水 平严重短缺,制约了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拉大了城 乡发展差距;4)是财政对城市公共设施和各种社区基础设施建 设的投入偏少,影响了城市整体功能的发挥。 9、满足公共需要、提供公共服务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特征。 10、实施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对部门绩效 目标的综合考评,合理配置资源,优化支出结构,规范预算资金 分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 11、实施部门

21、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的原则:统一领导原则、分类管 理原则、客观公共原则、科学规范原则。 12、实施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的主要内容包括: 制定明确、 合理的财政支出绩效目标;建立科学、 规范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部门为完成绩效目标采取的管理措 施;对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及效果实施考核与评价;运用考评结 果提高预算编制、执行和管理水平。 13、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方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公 众评价法、成本效益评价法 14、根据西方一些国家绩效考评实践经验,绩效考评指标的 选择要遵循的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 性原则、重要性原则、经济性原则 15、绩效考评一般分为准备、实施和撰写与提交绩效考评报 告三个阶段

22、。 第十一章财政收入概述 1、财政收入的原则:1)发展经济,扩大财政收入来源的原 则;2)兼顾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原则;3)规范政 府间收入与分配关系的原则。 2、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根本性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3、按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分类,通常将财政收入分为:税 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国债收入和收费收入 4、税收收入按征税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流转税、所得税和 财产税;税收按计量标准划分,可分为: 从价税和从量税;按税负能否转嫁可划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按税收管理权限和使用权限可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和 地方共享税。 5、直接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财产税 6、中央税:消费税

23、、关税 7、地方税:契税、房产税、耕地占有税、土地增值税、城 镇土地使用税等 8、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 证券交易印花税 9、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收入 分配政策和价格等因素 10、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大基本特征。强制性是 实现税收无偿征收的强有力的保证,无偿性是税收本质的体现, 因定性是强制性和无偿性的必然要求。 11、威廉配弟提出税收四原则:公平、确定、简便、节省 12、亚当斯密提出税收原则:平等、确实、便利、最少征收费 13、瓦格纳粹课税原则:财政政策原则、国民经济原则、社会公 正原则、税务行政原则 14、效率和公平是现代财政

24、理论中强调的两大重要的税收原则 15、如何衡量征税和纳税是否公平,一般有两种主张,一种主张 应遵循受益原则,谁受益谁纳税;别一种主张应遵循能力原则, 即按能力纳税。 16、税收负担转嫁的最后结果形成税负归宿 17、税收资本化也称“资本还原” ,是现在承担未来的税收, 最典型的就是对土地交易的课税。 18、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应税商品供给与需求的弹性、课 税商品的性质、课税与经济交易的关系、 课税范围的大小 19、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弹性是决定税负转嫁状况的关键因 素。如果需求弹性较大,供给弹性较小, 则税负将主要由纳税人自己承担;如果需求弹性较小,供给弹性 较大,税负将主要由其他人负担。 20、国

25、债的特征:自愿性、有偿性、灵活性 21、国债功能: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节货币供 应量和利率、调控宏观经济 22、国债发行方式主要有:公募招标方式、承购包销方式、 直接发售方式、 “随买”方式 23、自 1981 年我国恢复发行国债以来,国债发行方式经历 了:行政摊派、承购包销、投标发行三种发行方式 24、我国国债选用的偿还方式主要有:抽签分次偿还、到期 一次偿还、转期偿还、提前偿还和市场购销法等方式 25、根据国债交易的层次,国债市场分为国债发行市场和国 债流通市场两大部分 26、在证券交易所进行的国债交易按国债成交订约和清算的 期限划分, 可分为现货交易方式、 回购交易方式、 期货

26、交易方式、 期权交易方式 27、现货交易方式是证券交易中最古老的交易方式,也是国 债交易方式中最普通、最常用的交易方式 第十二章政府预和财政管理体制 1、政府预算的职能:反映政府部门活动或工作状况、监督 政府部门收支运作情况、控制政府部门支出 2、政府预算的原则:完整性原则、统一性原则、真实性原 则、年度性原则、公开性原则 3、按预算编制形式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按预算编 制依据的内容和方法分为:增量(基数) 预算和零基预算;按预算运作时间长短分为:年度预算和多年预 算;按预算收支平衡状况分为:平衡预算和差额预算;按预算项 目是否直接反映经济效益分为:投入预算、绩效预算和规划项目 预算;按

27、预算管理层级分为: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4、我国财政改革的目标是: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 应的公共财政 5、构建我国公共财政框架的关键性和基础性环节是进行: 以建立部门预算制度、实行国库集中收 付制度、实行政府采购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政府预算制度改革 6、我国公共财政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政府预算制度改革 7、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公开透明、科学规范、 廉洁高效、完整统一 8、我国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建立科学规范的 部门预算制度、推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建立先进完备的预算技术保障体系 9、广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包括: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 制、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体制

28、等 10、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 11、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是财政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 12、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有:正确处理中央与地 方的分配关系,调动两个积极性,促进财政收入的合理增长;合 理调节地区间财力分配;坚持统一政策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 则;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 13、 中央固定收入主要包括: 关税、 海关代征的消费税和增值税、 消费税、中央企业所得税、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铁道、各银 行总行、保险总公司等部门集中缴纳的收入(包括营业税、所得 税、利润和城市维护建设税) 、中央企业上缴利润等收入。 14、地方固定收入主要包括:营业税(不含各银

29、行总行、铁 道、各保险公司集中缴纳的营业税) 、 地方企业所得税(不含上述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 业所得税) 、地方企业上缴利润、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不含铁道、各银行 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部分) 、 )房产税、车船税、印花 税、屠宰税、农牧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国有 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等。 第十三章财政政策 4 1、财政政策由预算政策、税收政策、支出政策、国债政策 等组成 2、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财政政策的功能:导向功能、协调 功能、控制功能、稳定功能 3、当经济过热、存在通货膨胀时,政府要通过减少财政支 出、增加税

30、收等,控制总需求,抑制通 仙膨胀;当经济萧条、存在通货紧缩时,政府要通过增加财政支 出、减少税收,扩大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4、财政政策的目标是:促进充分就业、物价基本稳定、国 际收支平衡、经济稳定增长 5、财政政策的工具有:预算政策、税收政策、公债政策、 投资政策、补贴政策 6、货币政策是由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构成 7、我国货币政策和基本目标是稳定货币 8、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货币供应量、存款准备金、利率、 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等 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 第十四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1、经济学意义上的需求是指:有效需求、经济需求、客观 货币需求、派生需求 2、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认

31、即货币需求由三个动机决定: 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 3、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说,影响人们持有实际货币的 因素来自四个方面:财富总额(恒久性收入) 、财富构成(人力 财富) 、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其他因素 4、我国目前货币层次的划分基本是:M0=流通中现金; M1=M0+银行活期存款;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 客户保证金 5、货币供应量包括现金和存款两个部分,其中现金是中央 银行负债,存款是商业银行负债 6、信用创造货币是当代不况现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机 制的重要内容,而且信用创造货币的功 能为中央银行所掌握 7、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受到三类因素 的制

32、约:受到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 的限制、受到提取现金数量的限制、受到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 缴付税款的限制 8、通货膨胀的状态:有效需求大于有效供给、物价持续上 涨 9、通货膨胀的类型: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因社会总需求 过度增长,超过了社会总供给的增长幅 度,导致商品和劳务供给不足、物价持续上涨的通货膨胀类型, 其特点:自发性、诱发性、支持性)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因 成本自发性增加而导致物价上涨的通货膨胀类型) 、输入型通货 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 10、过度的信贷供给是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 第十五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1、中央银行的任务: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调控宏观金融、 实施金融监管,维

33、护银行业的稳健运行 2、建立中央银行的必要性:集中货币发行权的需要、代理 国库和为政府筹措资金的需要、管理金 融业的需要、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干预的需要 3、专门设置中央银行较典型的是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4、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特征:不发盈利为目的、不经营普 通银行业务、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 中央银行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应受到其他部门或机构的行政干预 和牵制 5、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货币发行、对银行业务(集中准 备金、最后贷款人、全国清算) 、对政府 业务(代理国库、代理国家债券发行、对国家给予信贷支持、保 管外汇和黄金储备、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金融管理法规) 6、中国的支付结算体系由四部分组成:银

34、行账户体系、支 付结算工具体系、支付清算系统、支付 结算管理体系 7、货币政策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政策目标、实现目标所运 用的政策工具、预期达到的政策效果 8、货币政策目标体系由四项构成:稳定物价、经济增长、 充分就业、平衡国际收支 9、货币政策的一般性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 现、公开市场业务 10、货币政策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作: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 场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预缴进口保证金 11、 货币政策的直接信用控制手段包括: 利率最高限、 信用配额、 流动比率、直接干预 12、货币政策的间接信用指导包括:道义劝告、窗口指导 13、 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的原则: 可控性、

35、 可测性、 相关性 第十六章存款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 1、金融机构体系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是:存款货币银行(商 业银行) 2、存款货币银行是最典型的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主 要以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形式为工商企 业提供融资服务并办理结算业务的金融企业 3、存款货币银行的主要职能:信用中介(最基本职能) 、支 付中介、信用创造 4、存款货币银行的主要业务: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 业务 5、存款货币银行负债业务中的借款业务主要有:再贴现或 向中央银行借款、同业拆借、发行金融 债券、国际货币市场借款、结算过程中的短期资金占用等 6、存款货币银行的中间业务包括:结算业务、信托业务、 租赁业务、代理业务、咨

36、询业务 7、存款货币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盈利性原则、流动 性原则、安全性原则 8、负债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1)改变经营方针,调整负债 结构,如发行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2) 规避金融监管,创新金融工具,如提供“自动转账服务” 、开设 “货币市场账户”和“NOW 账户”等;3)到国际金融市场筹措 资金,如借入欧洲美元市场资金等;4)在同业拆借市场拆入资 金后向客户放款。 9、金融市场效率,是指金融市场实现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功 能的程序,包括两方面内容:金融市场 以最低交易成本为资金需求者提供金融资源的能力、金融市场的 资金需求者使用金融资源向社会提供有效产出的能力 10、金融市场结构主要包括:同

37、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债券市 场、股票市场、投资基金市场、金融期货市场(金融期权市场) 、 外汇市场等组成 第十七章金融监管 1、金融监管的的学理论基础是:市场失灵理论和信息不对 称理论 2、市场失灵理论的主要观点是:整个金融体系存在着负外 部性、金融体系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金融机构是经营货币的特 殊性企业 3、以中央银行为重心的监管体制:美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4、独立于中央银行的综合监管体制:德国是其中典型的代 表 5、综合监管体制:英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6、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逐渐由单 一全能制转向独立于中央银行的分业监管体制 7、巴塞尔协议是迄今为止对国际银

38、行业发展影响最大的国 际公约之一 8、巴塞尔报告的内容包括:资本组成、风险资产权重、资 本标准、过渡期安排 9、巴塞尔报告的资本组成,将银行资本分为核心资本和附 属资本,核心资本又称一级资本,包括 实收股本(普通股)和公开储备,这部分资本至少占全部资本的 50%。附属资本又称二级资本,包括未公开储备、资产重估储备、 普通准备金和呆帐准备金、混合资本工具和长期次级债券。 10、巴塞尔报告的风险资产权重,根据不同类型的资产和表外业 务的相对风险大小,赋予它们不同的权重,即 0%、10%、20%、 50%、100% 11、巴塞尔报告的资本标准,资本充足率,即资本与风险加权资 产的比率不得低于 8%,

39、其中核心资本比率不得低于 4% 12、2003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 最引人注目的是该该协议所推 5 出的最低资本要求、监管当局的监督 检查、市场约束的内容,被称之为巴塞尔协议的“三大支柱” 13、巴塞尔委员会继承了过去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监管思 想,将资本金要求视为最重要的支柱 14、巴塞尔委员会希望监管当局担当起三大职责:全面监管 银行资本充足状况、培育银行的内部信 用评估系统、加快制度化进程 第十八章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1、购买力平价是指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货币的购买力 与一般物价水平成反比,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倒数 2、购买力平价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3、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

40、购买力平价的关系:如果绝对购 买力平价成立,相对购买力平价一定成 立,因为物价指数就是两个时点物价绝对水平之比;反过来,如 果相对购买力平价成立,绝对购买力平价不一定成立 4、利率平价理论分为抛补利率平价和未抛补利率平价,抛 补利率平价理论讨论的是远期汇率的决 定,远期汇率由即期汇率和国内外利差决定 5、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国际收支(逆差时外汇需求大于 供给,从而外汇升值、本币贬值;顺差 时相反) 、相对通货膨胀率(按购买力平价理论,国内外通货膨 胀率差异是决定汇率长期趋势中的主导因素。若通货膨胀率高于 他国,则该国货币趋于贬值;反之趋于升值) 、相对利率(利率 对汇率的影响尤其在短期级为显著

41、。高利率使货币升值,反之贬 值)总需求与总供给(当一国总需求增长快于总供给时,本币一 般呈贬值趋势) 、市场预期(预期因素是短期内影响汇率变动的 主要因素之一。如果市场预期本币贬值,人们纷纷抛售本币,最 终会导致本币实际贬值) 6、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贬值的进出口效应、贬值的国际 资本流动效应、贬值的产出效应、贬值 的物价效应、贬值的资源配置效应 7、贬值的物价的影响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贸易收支改善 的乘数效应,引起需求拉上的物价上涨; 二是通过提高国内生产成本推动物价上涨。 8、国际收支平衡表:指根据经济分析的需要,将国际收支 按照复式记帐原理和特定帐户分类编制 出来的一种统计报表。它集中反

42、映了一国国际收支的结构和总体 状况。 9、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帐户分类标准:经常帐户、资本与金 融帐户 10、经常账户记录实际资源的流动,包括货物和服务、收益(职 工报酬和投资收益) 、经常转移(侨汇、无偿捐赠和赔偿)等三 项 11、金融帐户:记录经济体对外资产负债变更的交易,包括直接 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四类 12、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将储备资产单独列项,从而包括 四大项:经常帐户、资本与金融帐户、 储备资产、净误差与遗漏 13、通常用于衡量国际收支状况的局部差额有:贸易差额、 经常差额、综合差额 14、国际收支调节政策主要有:外汇缓冲政策、货币财政政 策、汇率政策、直接管制措施

43、15、国际收支调整的基本原则:正确使用并搭配各种调节政 策,以最小的经济和社会代价恢复国际收支均衡 第四部分统计 第十九章统计与统计数据 1、统计一词包含三种含义:统计工作、统计数据、统计学 2、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 定类尺度 (将人口分为男女两类) 、 定序尺度(将学生成绩分成优、良、 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类) 、定距尺度(某物长 10 米,重 100 千克 等、定比尺度(相对数或平均数,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数 学运算) 3、统计数据的类型: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分 类数据和顺序数据是定性数据或品质 数据,数值型数据是定量数据或数量数据) 4、统计中把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称为变

44、量,变量的具 体表现为变量值,统计数据就是统计变 量的具体表现。可分为:分类变量、顺序变量、数值型变量 5、数值型变量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 6、统计指标按其所反映的内容或其数值表现形式,可分为: 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7、总量指标按其所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时期指标 和时点指标 8、统计数据的来源:直接来源,称之为第一手或直接的统 计数据;间接来源,称第二手或间接的统计数据 9、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专门组织的调查、 科学试验 10、实际中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主要有:普查、抽样调查、统计 报表 11、普查: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普查 的特点:通常是

45、一次性的或周期性的;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 调查时间;数据一般比较准确,规范化程度也较高;使用范围比 较狭窄 12、抽样调查的特点:经济性、实效性强、适应面广、准确 性高,它是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调查方式和方法 13、统计报表可分为:全面报表和非全面报表 14、第二手统计数据的主要来源有:公开的出版物、未公开 的内部调查等 15、统计数据的误差有:登记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 16、统计数据的质量评价标准:精度、准确性、关联性、及 时性、一致性、最低成本 第二十章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1、品质数据的整理与显示指标:频数与频数分布、比例、 百分比、比率 2、分类数据的图示方法包括:条形图和圆形图;条

46、形图有 单式和复式等形式 3、顺序数据的整理与显示:累积频数和累计频率 4、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显示:组距分组的步骤: (1)确定分组组数,经验公式:K= 1+ log10N / log102 (2)对原始资料进行排序 (3)求极差:最大观察值减去最小观察值 (4) 确定各组组距: 组距=极差/组数=某组的上限值-该组的下限 值 (5)确定组限:组中值=(上限+下限)/ 2 (6)确定各组观察值出现的频数:组距分组遵循“不重不漏” 的原则;分组时“上组限不在内”以防止重复 (7)制作频数分布表 5、显示分组数据频数分布特征的图形有:直方图、折线图 6、统计表一般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表头、行标题、

47、列标 题和数字资料,必要时可以在统计表的下方加上表外附加 7、统计表的设计要求:科学、实用、简练、美观 8、设计统计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要合理安排统计表的结 构;表头一般应包括表号、总标题和表 中数据的单位等内容;表中的上下两条横线一般用粗线,中间的 其他线要用细线, 这样使人看起来清楚、 醒目; 在使用统计表时, 必要时可在表的下方加上注释,特别要注意注明资料的来源,以 示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并备读者查阅使用。 第二十一章数据特征的测度 1、集中趋势的测度,主要包括位置平均数和数值平均数 2、位置平均数主要有:众数、中位数 3、数值平均数主要有: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4、离散程度的测度主

48、要包括:极差、标准差和方差、离散 系数 第二十二章项式 时间序列 1、时间序列按照其构成要素中统计指标值的表现形式,分 为:绝对数时间序列、相对数时间序列和平均数时间序列 2、依据指标值的时间特点,绝对数时间序列又可分为:时 期序列和时点序列 3、增长量:时间序列中的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用 于描述现象在观察期内增长的绝对数量。 按照采用基期的不同,增长量有逐期增长量、累积增长量之分 4、逐期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时期水平之差,表示本 期比前一时期增长的绝对数量;累计增 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之差,说明报告期与某一 6 固定时期相比增长的绝对数量。整个观察期内各逐期增长量之和

49、 等于最末期的累积增长量 5、发展速度: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用于 描述现象在观察期内的发展变化程度。 分 为定基发展速兜缁巴环比发展速度 6、增长速度:也称增长率,是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用 于描述现象的相对增长程度。按照采用 基期的不同,增长速度可分为定基增长速度与环比增长速度,两 者之间没有直接的换算关系,在由环比增长速度推算定基增长速 度时,可先将各环比增长速度加 1 后连乘,再将结果减 1,即得 定基增长速度 7、平均发展速度:各个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数,用于 描述现象在整个观察期内平均发展变化 的程度 8、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增长率) :用于描述现象在整个观察 期内平均增长变化的程度,它通常用平 均发展速度减 1 来求得 9、增长 1%绝对值:表示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而增加的绝对数 量。等于逐期增长量/环比增长速度。 第二十三章统计指数 1、义地讲,指数是用于测定多个项目在不同场合下综合变 动的一种特殊相对数 2、基期加权综合指数:又称拉氏指数,它是把作为权数的 各变量值固定在基期的一种计算方法。 拉氏数量指数在实际中用得较多,而质量指数用得较少。 3、报告期加权综合指数:又称帕氏指数,它是把作为权数 的各变量值固定在报告期的一种计算方 法。帕氏质量指数在实际中用得较多,而数量指数用得较少 4、总量指数与各因素指数之间构成的数量关系式称为指数 体系。实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商业贸易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