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游览审美.doc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5017693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 页数:199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建筑游览审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9页
中国古建筑游览审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9页
中国古建筑游览审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9页
中国古建筑游览审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9页
中国古建筑游览审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建筑游览审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建筑游览审美.doc(19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建筑游览与审美绪论4一、旅游活动与古建筑旅游资源4二、中国古建筑的旅游价值5三、中国古建筑旅游功能6第一章 中国古建筑游览与审美概述7第一节 中国古建筑与旅游行为7一、游览审美活动分析7二、中国古建筑的旅游吸引力分析8第二节 中国古建筑的特点9一、影响建筑特点形成的因素分析9二、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征10第三节中国古建筑审美12一、建筑美的构成12二、中国古建筑的美学品格13三、古建筑游览与审美体验15四、中国古建筑游览与审美环节16第二章 中国古建筑发展历史沿革17第一节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分期与时代精神18一、雏形期(原始社会时期)18二、成型期(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期)18三、发育并走

2、向成熟期(战国、秦汉时期)18四、融合期(魏、晋、南北朝时期)18五、繁荣期(隋唐时期)19六、渐变期(五代、宋、辽、金、元时期)19七、集成期(明清时期)19第二节原始社会时期的建筑19一、概述19二、建筑类型20第三节 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21一、概述21二、各朝代的建筑特征22三、古墓23四、建筑特征总结24第四节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24一、概述24二、各朝代建筑发展沿革及特征25第五节 隋、唐时期的建筑27一、概述27二、各朝代建筑特征28三、隋唐时期的典型建筑实物游览审美提示29四、唐代建筑的视觉辨别特征31第六节 五代、宋、元时期的建筑31一、概述31二、各

3、朝代建筑特征31三、五代、宋、元时期古建筑游览审美提示35四、判断期宋元时代古建筑的主要特征:35第七节 明、清时期的建筑36一、概述36二、各朝代建筑特征37三、明清建筑游览与审美39第三章 中国古代建筑环境的选择40第一节 中国古建筑选址及建筑环境观发展的历史沿革40一、中国古代建筑的环境选择与“风水”观念41二、中国古代建筑选址的发展沿革42三、中国古代建筑选址的发展流派44四、中国古代建筑选址活动中的规划师“风水先生”44第二节 中国古代建筑环境选择45一、中国古代建筑环境选择的主要原则45二、中国古建筑赏析与传统选址程序46三、中国古建筑选址时的主要技术和方法48四、古人建筑选址考虑

4、的主要因素分析48五、中国古建筑朝向的确定51第三节 村落、宅居、寺观、城市的选址51一、中国古代村落、宅居、寺观、城市选址的理想环境51二、理想环境与景观构成52三、村落选址53四、宅居选址53五、寺观选址53六、城市选址54第四节 建筑环境的改造与建筑小品鉴赏54一、常见的人工改造和补救办法简介55二、古建筑中常见的环境建筑小品和建筑饰物55第四章 单体古建筑游览与审美57第一节 单体古建筑的结构特点概述57第二节 美丽的大屋顶60一、大屋顶样式的特征61二、大屋顶的成因分析62三、中国大屋顶发展的文脉轨迹63五、屋顶的审美意念67六、屋顶上的瓦69七、屋脊、山花71第三节 台基与栏杆的观

5、赏71一、台基的功能71二、台基发展沿革及特征72三、台基形态与构成机制73四、台基上的栏杆与望柱74第四节 建筑的主体屋身75一、立柱75二、斗栱77三、雀 替79四、门79五、窗83六、铺地85七、墙86第五章 中国古建筑基本门类、装饰与建筑小品90第一节中国古建筑基本门类90一、城市古城90二、宫殿93三、坛 庙95四、陵 寝97五、其他旅游中常见古建筑门类101第二节中国古建筑装饰105一、建筑装饰的源起与特点106二、古建筑装饰的表现手法106三、形象的程式化111四、典型建筑装饰实用与装饰的关系111五、中国古代建筑装饰鲜明地体现出中国建筑的美学特征117六、中国古建筑装饰材料11

6、8七、中国古建筑中典型的装饰118第三节 中国古建筑中的建筑小品122一、建筑小品概述122二、在古建筑审美游览中常见的建筑小品122第六章 中国古代传统宗教建筑的审美与游览124第一节 宗教建筑特征与审美游览124一、传统宗教建筑的特征124二、传统宗教建筑的游览与审美126第二节 佛教建筑126一、石 窟127二、佛塔与塔寺128三、佛 寺132四、经 幢137五、佛教建筑中的佛教雕塑和绘画艺术137六、耐人寻味的佛教匾额、楹联141七、佛教的书法、服饰、法器、道具和收藏文物142第三节 道教宫观建筑143一、道教宫观概述143二、道教宫观的形成、类型及分布144三、道教宫观的游览与审美1

7、45第七章 古镇村落及民居的游览与审美147第一节 古镇村落游览与审美148一、古镇村落的起源148二、发展沿革148三、古镇村落的文化属性及类型148四、中国古镇村落的特点150五、古镇村落的建筑组成151六、古镇村落的游览审美途径153七、古镇村落的游览审美程序154第二节 中国传统民居审美与游览156一、中国民居概述156二、传统民居形式美的特征157三、中国传统民居的文化意蕴160四、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地方风格162五、中国传统民居的基本类型及特征162六、中国民居鉴赏166第八章 中国古典园林游览与审美170第一节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170一、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历史沿革170二、中国古

8、典园林分类172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73四、中国古典园林审美的主要对象175五、造景方法赏析179六、构景手段与章法审美181七、中国古典式园林的西传182第二节 中国古典园林审美游览182一、中国古典园林审美182二、中国古典园林游览和审美的途径与方法183三、审美游览审美程序188四、园林游览审美的延伸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191主要参考文献193绪论一、旅游活动与古建筑旅游资源 (一) 旅游活动 旅游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所产生的社会经济现象。旅游的发展需要三个最基本 的要素,即旅游主体游客、旅游的客体旅游资源、旅游的媒介旅游业。而旅游活动就其本质来讲,是一种综合性的审美活动,是一

9、项动态的欣赏美、创造美的活动。人们在通过审美活动可获得身心的愉悦,体验到别样的环境与文化。因此旅游的审美对象要满足游客爱美、求美的需求,通过游客游览、观赏和体验,能起到净化情感、陶冶情操、增长知识的作用。而这里所说的审美对象指的就是旅游资源。 (二) 旅游资源 “资源”的概念原先指存在于自然界的潜在物质财富。随着社会开发观念的发展进步, “资源”概念逐步演变,一般意义上是指存在于自然或社会环境中,经过一定的组织开发和经营管理,能发挥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的客观事物和现象。“资源”的概念本身即蕴涵着“有用”之意,旅游资源的“有用”具体体现为对旅游发展有用,即能吸引游客、对旅游开发有用, 能服务于社会

10、生活的重要方面。旅游资源是旅游发展的基础,是导致游客产生旅游动机、最终实现地理位移的吸引对象。从游览的角度看,所谓旅游资源是指对游客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及依附于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上的文化内涵及文化现象等,同时包括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三) 中国古建筑旅游资源 中国古建筑在旅游资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文化遗产都与古 建筑有直接的关系,基本就是由不同类型的古建筑组成的。文化内涵附载丰富的自然景观资 源也离不开古建筑,而所谓的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基本也是指的建筑物。因此 可以说古建筑是旅游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旅游活动离不开古建筑。中国古建筑无论

11、是从数量上讲,还是从成就方面,或是其所反映和承载的文化意蕴而言,对不同类型的游客都有较 强的吸引力,能满足人们游览观光、娱乐休闲、文化体验的旅游需要。 中国古建筑类型丰富多彩,可作为旅游资源利用,提供游览审美的古建筑遍及全国,古建筑类型之丰富不胜枚举。从目前旅游开发的现状分析主要类型有: 1宫殿与庙坛建筑 如北京故宫、天、地等坛、各地的文庙、宗祠等; 2陵墓建筑 如秦始皇陵、汉、唐帝王陵墓、明十三陵、清陵等;3村落古镇典型的如安徽的西递、红村,浙江的乌镇、江苏的同里等;4传统民居典型的如北京的四合院、西北的窑洞、云南的“一颗印”等;5宗教建筑遍布全国的佛、道寺观等;6特色典型的工程建筑 如桥梁

12、、水利工程等; 7古典园林以北京为代表的皇家园林,以苏杭为代表的江南园林等。 二、中国古建筑的旅游价值 (一)重要游览审美目标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建筑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的有形载体,是中国古代各个时代、各族人民创造的文明程度的光辉标志,其发展不仅非常充分、十分的成熟,而且数量繁多,种类齐全,琳琅满目。古代中国建筑和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古代爱琴海及古代美洲建筑,并列为世界古老建筑六大组成。建筑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功能,使建筑活动成为艺术活动的一种形式。在中国大地上,无论是走进古老的宫殿,还是漫步在悠闲的园林;无论是登临名山,还是徜徉在宁静的小镇;无论是在

13、繁华的都市,还是在边疆村寨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建筑,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见到中国古建筑的身影。在中国旅游离不开古建筑。人们要了解中国历史与文化就可以从中国古建筑的游览和审美开始。(二)美学、艺术观赏价值建筑是一种综合艺术,它融绘画、雕塑、音乐、诗歌、工艺美术、材料质地、工程技术为一体。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绚丽多彩的艺术造型。这一切为游客提供了直观的审美客体,满足游客最基本的旅游审美需求。由于建筑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它是“无言的诗、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建筑借土木砖瓦等材料为语言,塑造美的形象,表达出一种诗情,具有诗歌般的畅情达意之美;建筑既有绘画所具有的造型传神之美,又能突破绘画的二度空间,立体地

14、表现人的审美意识;赏析建筑,特别是中国古建筑,你会发现其空间的节奏感,建筑构件与建筑的单元是美妙的音符,建筑的群体组合是它的调式,空间的分割是它的音阶,奇妙的装饰是它的装饰音.游览中国古建筑就像聆听一曲曲美妙的音乐。(三)文化价值建筑,特别是中国古建筑(包括各地的特色民居)是一种文化,它能反映不同地域各民族的支化特质。各地的地方建筑特色,是当地文脉与地脉长期交融而形成的。中国各地的特色古建筑,其千姿百态的造型、精巧优美的装饰、独具匠心的环境设计等,能以其特有的“语言”形式,向游人述说着各地区、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宗教情感、社会伦理和审美情趣。因此,可以这样说,建筑是人类文明的积淀,也是人类文明

15、的载体。(四) 历史价值 中国古建筑是一部活的历史,人们通过对中国古建筑的审美体验,能从中“读”出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和文化形态等要素。游人在游览过程中,从古建筑饱经风霜的建筑构件和建筑材料上,可以感受到岁月的流逝与人世间的兴衰历程。 三、中国古建筑旅游功能 (一) 旅游吸引功能 中国古建筑以其深厚的底蕴,吸引着游人对宇宙、历史及人生的种种感悟,而这一切,正是当今游客外出旅游的主要目的之一。目前中国先后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已达33处,有26处为文化或文化与自然遗产,其中不乏典型的中国古建筑或中国民居。比如故宫、颐和园、天坛、承德避暑山庄、明清皇家陵寝、泰山、曲阜三孔、武

16、当山古建筑群、布达拉宫、苏州古典园林、平遥古城、丽江古城、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等都是以古建筑而取胜的。在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时,典型且特色鲜明的中国古建筑的景区(点)往往成为游客的首选。在旅游资源吸引力的比较研究中,古建筑所得系数高于其他类别的景观资源。 (二) 表意功能 雨果说“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姑且不论这句话的准确程度,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即建筑具有表意功能。众所周知:每一种艺术形式都通过特有的物质媒介来创造艺术形象,而建筑艺术则通过建筑形态表达含义。 建筑作为人类物质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人类提供进行各种活动的空间场所。人类按自己的目的建造房屋,使之

17、符合自己的物质和情感需要,建筑成了人类对象化的具证,创造过程成为表现过程。另一方面,人具有社会实践性,人类实践的社会性构成了实践成果的交流作用。综合以上两个方面,作为实践成果的建筑物就具有了表达含义的作用和功能。(三) 实用和适用功能 建筑的基础功能就是实用。建筑的实用功能不是抽象笼统的,而是具体的,具有共性又有个性的。民居住宅适宜居住、衙署兼具办公和居住、酒楼适宜用餐、商店适宜购物、寺院适宜供奉神灵和从事宗教活动(四) 文化承载与传播功能 中国古建筑是中国文化的有型载体。中国古建筑的文化意蕴丰富而深邃,是中国古代建筑技术与传统艺术的完美结合。古建筑通过不同的建筑布局、构件、各种装饰手段、小品

18、的配置等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或明显、或含蓄地体现着博大精深中国文化。通过对不同时期古建筑的观赏与审美体验,人们可以从中了解和熟识中国特色文化。从古建筑中可以“看到”特定时期人们生产、生活的场景,可以解读到“建筑师”和建筑主人的品位、地位和知识素养等信息(五)教育功能 由于中国古建筑所具有的特殊的文化承载功能,加之其固有的实用功能,很多古建筑历 史久远,在诸多的建筑里或建筑分布区域内发生过很多很多的“故事”。中国古建筑就像一 个引人人胜的课堂,在特定的建筑景区内,通过游览和观赏古建筑,可以较为直观地、客观 地、科学地让游人了解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故事,进行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德普及教育。第一章 中国古

19、建筑游览与审美概述 古建筑是一个民族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它综合地反映了某个特定历史时期这个民族在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上所达到的水平。中国建筑艺术是世界建筑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分布地域最广、有着特殊风格和建构体系的造型艺术。古建筑在中国旅游资源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是各级、各类景区(点)的重要组成要素和游客游览审美的主要对象。旅游者参与旅游活动,其主要动机就是观景审美和体验异质文化,中国古建筑正能满足游客的这一最基本要求。在中国旅游,或多或少都要涉及到对各类建筑的观景审美。 第一节 中国古建筑与旅游行为 一、游览审美活动分析 中国古建筑作为一种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旅游资源,或可称为旅游

20、吸引物,它的吸引对象是游客。从旅游的角度分析,古建筑是促发游客产生旅游动机的主要因子之一,要能真正发挥中国古建筑的旅游效益,需要对游客的行为进行相应的分析。 (一) 游客的出游动机与类型 在旅游活动的实践研究中,我们清楚地发现,旅游是由“远离”而不是由“走向”某一事物所驱动的,而且旅游动机和行为具有明显的自我导向性。通过与旅游者的直接接触,特别是对海外游客的调查,我们把游客的旅游动机总结归纳为:恢复和再生、补偿和社会融入、逃避和交流、自由和自我决定、自我实现、快乐以及开阔眼界。归纳起来就是:旅游活动主要是为了精神上的满足,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人们的审美需求是促使人们去从事旅游审美活动的内驱力。

21、 根据游客的消费基础和需求层次,我们把游客分为了四个层面的四种类型:即第一层面纯观光型游客,第二层面追求理想经历的游客,第三层面开阔眼界的游客、第四层面完全沉浸的游客。不同层面上的游客对旅游对象的选择是有差异的,在参观游览中国古建筑时,他们所要探求的内涵也不尽相同。 (二) 旅游活动与古建筑 旅游行为主要表现为: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六大要素中“游”是核心和目的。旅游者根据自己的旅游动机选择旅游的目的地及旅游项目,随之产生不同距离的位移,伴随着位移就有了其他要素的产生,而导致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异域”风光和“异质”文化。作为旅游者直观审美的异质文化的承载实体主要以建

22、筑及附属设施来体现,同时各地的传统建筑,或直观或含蓄地反映着当地的自然风貌,因此,中国古建筑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为游客所向往,对旅游者有较大的吸引力。 二、中国古建筑的旅游吸引力分析 古建筑在旅游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自1961年国务院审定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来,全国先后颁布的各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达2万多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56项(截止2006年7月),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共六大类,从类型上看几乎都与古建筑有关。中国历史上曾有道教宫观约1万处、佛教寺院5万处,现存各类古塔3000多座,石窟100多所。仅安徽歙县就有明代民舍

23、102处、祠堂27处、石坊41座。至于散布在全国各地、各个景区的古建筑单体建筑,如楼、台、亭、阁,更是不胜枚举。(一) 中国古建筑基本类别概述 中国古建筑种类。中国古建筑种类齐全自成体系,以大类而分有宫殿建筑、宗教建筑、坛庙建筑、陵墓建筑、住宅建筑、会馆建筑、书院建筑、桥梁建筑、水利建筑、城市与城防建筑、园林建筑等;而以单体建筑样式而言,更是琳琅满目,如宫、阙、殿、寝、楼、阁、亭、台、府、弟、邸、庄、斋、厅、堂、室、寺、塔、庵、龛、庙、祠、观、藏、苑、囿、坞、舫、城、廊、雉、堞、陵、墓、丘、林,样式之多,举世无双,不仅如此,每一种建筑根据功能的不同还可以细分。 (二) 中国古建筑的主要吸引力要

24、素 1中国古建筑名称诠释 “建筑,是以居住为基本目的,以技术为基本要素同时兼具艺术因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建筑,在英语中原意为“巨大的工艺”,历来古典美学家总是把建筑、绘画与雕塑称为三大造型艺术或三大空间艺术,其中建筑尤受推崇。中国古汉语中建筑等同于“营造”、“营建”或“兴建”,包括规划、设计和施工的全过程。“建筑”一词只是今人的叫法,古代是没有的,罗哲文先生指出中国“建筑”一词是由日语转译而来。 在现代建筑技术传人中国前所建造的建筑统称中国古建筑。中国古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的综合,具有特殊的游览价值、审美价值的特征形式和艺术风格。 自先秦至19世纪中叶中国建筑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的体系,200

25、0多年问风格变化不大,通称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社会性质的改变,外国建筑,特别是西方建筑技术的大量输入,中国建筑与世界建筑有了较多的接触和交流,建筑风格发生了急剧变化,通称为中国近现代建筑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封建社会中发展成熟,它以汉族木结构建筑为主体,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优秀建筑,是世界上延续历史最长、分布地域最广、风格非常鲜明的独特的艺术体系。中国古代建筑对于日本、朝鲜和越南的古代建筑有直接影响,17世纪以后,也对欧洲产生过影响。3.中国古建筑的吸引力要素组合中国古建筑是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从旅游审美的角度分析,中国古建筑的旅游吸引力要素可分为表象吸引要素和深层吸引

26、要素两个大的部分。 (1) 表象旅游吸引力要素。从审美感官的角度分析,中国古建筑的审美首先表现在对游览者感官的吸引,即对视觉、嗅觉、嗅觉和触觉的吸引。从吸引要素上分析主要包括了各类建筑单体的分布格局、建筑形制、体量、构件、色彩、典型装饰物、小品的构成等。 (2) 深层吸引要素。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形成与区域自然、文化环境及相关人文要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每一个建筑从选址、布局、群体组合、单体的构成到具体构件,无一不承载着特殊地域和特殊历史阶段的特色文化,区域的人文精神多在古建筑中得到体现。因此,当人们选择古建筑作为自己游览目的地和审美对象时,不仅希望得到感官的享受,还希望得到精神上的享受。根据中

27、国古建筑所承载的文化赋存与中国建筑文化的多样性,中国古建筑的深层吸引要素主要是各类文化与精神的内容:历史文化要素、中国特色堪舆理论及表现、中国人的风水观、区域特色文化、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儒释道等宗教思想、中国传统趋吉、祈吉与辟邪思想及表现、中国传统文学与戏曲艺术等。 第二节 中国古建筑的特点 一、影响建筑特点形成的因素分析 在建筑产生之初,建筑并不存在着意创意的形式,也无派别之分,其形制主要受制于自然物理条件。古代原始建筑,如埃及、巴比伦和中国等文明古国建筑派系的形成,都是在各自的环境中产生的。建筑的发展经历了萌芽(胚胎)期,继而初具规模、发展壮大,成熟后转而增加繁缛。不同建筑体系的形成及建

28、筑特点,特别是其视觉外观形成的主要受制因素包括: (一)建筑产生地的自然条件 1自然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 由于纬度的差异,导致区域日照时间和太阳高度角产生差异,必然导致建筑物的朝向、层高、色彩等的不同;海陆位置的差异,带来降水的不同,使得建筑物的基础和屋顶形制出现差异。 2相关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气候、植被等 由于自然地理要素组合的差异,导致地球表面地理环境千差万别。在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下,与建筑相关的供给物产建筑材料有明显差别,不同地方采用的建筑材料的差异,导致了建筑方式和建筑结构的不同。 (二)建筑产生地的人文、经济条件 1地域风俗习惯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

29、人,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的不同,使得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有了不同的后住形式与习俗。例如热带地方的人住进了杆栏式建筑,而黄土高原的人们则住在窑洞中,草原上的人们住在帐篷里 2历史发展进程和居民的意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不同,直接表现在建筑的样式、布局和构件上。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和长期的儒家礼教的影响,使得中国古建筑等级分明,布局以向心式为主。 3政治经济的趋向 政治制度与经济实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中国古建筑的建筑规模、体量、用料等方面。 4不同时代的文化、艺术 在不同地区、不同时代,文化与艺术的特点或者说潮流是不尽相同的,这一点在中国古建筑中主要表现在建筑的细微部件、色彩和各类装饰上。“中

30、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艺术及思想特殊之一部,非但在其结构本身材质方法而已”。这也正是中国古建筑对旅游者来说充满无穷魅力的原因。 5时代技术水平 技术是在不断进步的,处在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随着建筑技术、技巧和相关发明的涌现,古建筑的材料、体量、规模、形态、工程、艺术等要素随之演变。中国古建筑的特点也在建筑技术发展进程中,不断丰富、深化、标准化。 历史遗存下来的中国古建筑,可以映照出民族文化之兴衰潮汐。人们通过对古建筑的鉴赏,可以通过其表象进一步发掘其内涵,见证民族的物质精神。“古建筑活动与民族文化之动向实相牵连,互为因果”。 二、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征 中国古建筑具有自己独立的

31、建筑结构体系,其发展历史之久远、散布地区之广阔,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中国古建筑数千年来“几乎无渗杂之象”,建筑特征鲜明,并随文化的传播而对周边国家的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游览和审美的角度,我们把古建筑的主要特点归纳如下: (一)材料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 中国古建筑始终保持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建筑物一般因其材料而产生其结构法。又因结构而产生其形式上的特征。世界上其它派系的建筑物,多采用石料以代替其原始的木结构,仅在石才上以木材雕塑作为装饰,其主要营造方法是依石料垒砌之法,从而产生其形制。中国古建筑则始终保持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在结构方面做到了“尽木材应用之能事”,使得中国

32、古建筑产生了最高的艺术风格。 从原始社会到明清时期的五千余年间,尽管经过不断的改进,中国古建筑在建筑结构、建筑类型等方面有了不少的发展与进步,但是在用料方面却一直保持用木材并辅以砖瓦的用料传统。 (二)结构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1木构架结构 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木构架结构的优点主要表现在:第一,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屋顶重量由木构架来承担,外墙起遮挡阳光、隔热防寒的作用,内墙起分割室内空间的作用。由于墙壁不承重,这种结构赋予建筑物以极大的灵活性;第二,有利于防震、抗震,木构架结构很类似今天的框架结构,由于

33、木材具有的特性,而构架的结构所用斗棋和榫卯又都有若干伸缩余地,因此在一定限度内可减少由地震对这种构架所产生的危害。“墙倒屋不塌”形象地表达了这种结构的特点。 2木构架的基本类型木构架主要有抬梁、穿斗、井干和干栏式四种不同的结构方式,其中抬梁式使用较广 3构造技术与艺术形象统一体现结构美 中国古代建筑的木结构体系适应性很强。这个体系以四柱二梁二枋构成一个称为问的基本框架,间可以左右相连,也可以前后相接,又可以上下相叠,还可以错落组合,或加以变通而成八角、六角、圆形、扇形或其他形状。屋顶构架可以不改变构架体系而将屋面做出曲线,并在屋角做出翘角飞檐,还可以做出重檐、勾连、穿插、披搭等式样。单体建筑的

34、艺术造型,主要依靠“间”的灵活搭配和式样众多的曲线屋顶表现出来。木结构的构件便于雕刻彩绘,以增强建筑的艺术表现力。 4规格化与多样化统一中国古代建筑单体似乎稍欠变化,但群体组合却又变化多端 中国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为便于构件的制作、安装和估工算料,必然走向构件规格化,也促使设计模数化。 建筑的规格化,促使建筑风格趋于统一,也保证了各座建筑可以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平。作为一种空间艺术,这是进步的成熟现象。 规格化表现为相对同一,早在春秋时的考工记中,就有了规格化、模数化的萌芽,至唐代已经比较成熟,到宋代的营造法式,清代的工部工程做法则例使中国古建筑更趋规格化。 (三)布局整齐而又灵活,以院为单元,多重

35、层进,中轴对称、平面展开 1单体形象融于群体序列 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效果主要依靠群体序列来取得。单体建筑的式样并不多,但通过不同的空间序列转换,各个单体建筑才显示了自身在整体中的独立性格。中国古建筑往往不是以独立的个体而存在,更多的是多位院落式组合。 2以院为单元 中国古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就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就单体建筑而言,以长方形平面最为普遍。此外,还有圆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几何形状平面。 3中轴对称、平面展开 就整体而言,重要建筑大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以庭院为单元,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通常

36、情况大型、重要、等级高的建筑布重在中轴线主要位置上,次要建筑布置在两侧,借助于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和烘托,使主体建筑显得格外宏伟壮丽。民居及风景园林则采用了“因天时,就地利”的灵活布局方式。 (四)表征重视表现建筑的性格和象征涵义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政治伦理内容,要求它表现出鲜明的性格和特定的象征涵义,为此而使用的手法很多。例如利用环境渲染出不同情调和气氛,使人从中获得多种审美感受;规定不同的建筑等级;尽量利用许多具象的附属艺术,如匾联、碑刻的文字来揭示、说明建筑的性格和内容;重要的建筑,如宫殿、坛庙、寺观等,还有特定的象征主题。 (五)造型优美的艺术形象 建筑艺术是造型艺术之一。建筑艺术即通过

37、建筑的实体与空间(包括周围的自然环境)的统一组织和处理,使建筑物既具功能性又达到人们审美要求的一种综合性艺术。中国古建筑的艺术处理尤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 (六)装饰丰富多彩 中国古建筑的装饰在整个建筑物上都有体现,具体包括彩绘和雕饰。彩绘具有装饰、标志、保护、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 内部的装饰、陈设和外部空间的点缀,建筑物内部常用雕梁画栋、图案花纹、牌匾楹联及壁画来装饰,以增加华丽富贵的气氛。古建筑内部陈列名人字画、文物、工艺美术品是中国古建筑内部装饰的一大特点,体现了中国民族文化的特征及中华民族的审美习惯。 外部空间,常以假山叠石加以点缀,设香炉、屏风、华表,有时还要建照壁、石狮等。红、黄、绿

38、是我国古建筑的主色调。 雕饰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墙壁上的砖雕、台基石栏杆上的石雕、金银铜铁等建筑饰物。雕饰的题材内容十分丰富,有动植物花纹、人物形象、戏剧场面及历史传说故事等。(七)重视环境整体经营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注意跟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 建筑本身就是一个供人们居住、工作、娱乐、社交等活动的环境,因此不仅内部各组成部分要考虑配合与协调,而且要特别注意与周围大自然环境的协调。中国古代的设计师们在进行设计时都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都要认真调查研究,务使建筑布局、形式、色调等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从而构成为一个大的环境空间。 (八)诗情画

39、意的自然式园林 中国园林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项突出成就,也是世界各系园林中的重要典型。中国园林以自然为蓝本,摄取了自然美的精华,又注入了富有文化素养的人的审美情趣,采取建筑空间构图的手法,使自然美典型化,变成园林美。 第三节中国古建筑审美 一、建筑美的构成 建筑能成为艺术,是因为它通过特定的建筑艺术语言,诸如空间组合、体量、比例、质感、色调、韵律以及某些象征手法,构成一个丰富复杂似乐曲般的视觉形体构架,展示一种空间性和表现性相统一的造型美,形成蕴含特定意境的艺术形象,诱发观赏者的情感共鸣。因此在旅游过程中对古建筑的审美是游客的主要活动之一。建筑的美主要体现在由形体色彩质感所组成的可视三维空间

40、形象中。 (一)空间形象 建筑是一个在三个向度(前后、左右、上下)展开的立体空间。建筑的实用功能的实现,建筑视觉美感效应的取得,都依赖于这个三维向度的空间容量和体量。 1空间建筑的主角 建筑的空间形象重在表现,而并不在模拟。中国古建筑精当地运用空间组合、质地和色彩调补等手法,给人以韵律感和节奏感。“节奏和韵律是构成一座建筑物的艺术形象的重要因素”。中国古建筑形象是社会人生的空间展开形式,人类社会的群体性在建筑美的构成中得到一定的体现,即注意单体建筑物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统一的关系。 2体量视觉的主题 在一个特定的景区中,建筑的体量一般比较大,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映人眼帘,悦心

41、悦意,诱发美感,因此成为人文景观的主体。建筑形象是社会人生的空间展开形式,艺术化的建筑物讲究彼此的协调照应,更注意与自然背景融为一体。 (二)色彩与质感 建筑视觉形象美的构成,离不开物质材料的运用。材料的色彩、质地是建筑艺术的两个重要要素。 1色彩 色彩是最为大众化的美感形式。建筑造型由于运用了不同的材料,进行不同的装饰,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2质感 本真的建筑材料所具有的质地感,也是美感的重要来源。根据建筑物的美学品格定位,选择合适的材料以凸显特定的质地美,是建筑艺术能否获得完美效果的重要环节。 (三)装饰与陈设 中国古建筑中的装饰与陈设是建筑整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建审美的重要内容

42、和主要对象之一,是人们进行细部品味的重要环节。 中国古建筑中的各种装饰往往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同时又暗含有一定的人文意境,使人不仅得到感官的审美愉悦,还能让观赏者得到精神的享受,获取美感知识。古建筑非常注重“雕梁画栋”。古建筑雕刻的范围包括建筑物的各个部位,如屋顶、墙面、柱子、台基等等。雕饰的题材也非常丰富,有各式各样的动物花卉、人物故事、山水名胜、历史故事等。雕刻技术也非常娴熟,除宋代营造法式中所总结的素平、减地平锻、剔地起突、压地隐起等方式之外,还有线刻、透雕等,根据不同题材和装饰的需要而使用。 建筑的主要功能是实用,即居住,因此在古建筑中必然存在大量的陈设,而陈设的内容及形式与建筑的形制

43、、地位、作用、居住对象等有密切的关系。 二、中国古建筑的美学品格 ( 一)“中和”之美 中国传统的“中庸”哲学提倡“中和”。论语日:“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这里所谓的“和”,指个体与群体的和谐以及个体与个体的和睦。“中”指适合、适度,它是实现“和”的前提条件。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中国传统的审美心理始终以“中和”为核心,通过和谐的群体组合,适度的形体结构,相宜的装饰设计,舒缓的空间节奏,协调的环境处理来展示“中和”之美。 1中国古建筑的布局以烘托群体的气势与和谐为主题。 在中国的古建筑群体中,几乎看不到孤傲突立的单体建筑,人们通常见到的是一个个融人群体的建筑符号,它们的风格完全服从于

44、群体气势的需要,较少个性张扬,以群体的对称、协调、错落有序来相互辉映,形成整体的和谐之美。 2中国传统建筑在形体结构上亦以适中的尺度为美,所谓尺度的适中,主要指能够与人的生理与心理需求协调。 由于儒家提倡“和为贵”,以及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投入,人们审美心理倾向于人性的尺度,追求平和、温馨、舒缓,故中国传统建筑的尺度皆以“适可而止”为准。房屋形体与空间安排既不过高,亦不过分开阔;虽高大雄伟,但并非横空出世、高不可攀;既细致精巧但并非繁琐杂乱。正如墨子所言:“高足以辟润湿,边足以围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谨此则止。”建筑的尺度以能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要求为准,适可而止,不夸张,不浮华,使人倍感舒适和亲切。 3在装饰设计方面,中国传统建筑亦表现为淡妆浓抹,美在相宜。 江南民居的白墙灰瓦,契合了江南水乡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当地居民追求质朴、淡雅、清丽的审美情结。因为江南地区丰富的自然植被已构成五彩缤纷的世界,加之气候湿热,故用白、灰、黑等冷色调令人在纷乱、燥热中趋于平静。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干燥,自然植被稀少,自然色彩单调、灰暗。故建筑物常用红、黄暖色调,甚至采用红绿、红黄等色彩对比,改变环境色调的单一,给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商业贸易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