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传播与人文精神.doc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5026205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视传播与人文精神.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电视传播与人文精神.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电视传播与人文精神.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电视传播与人文精神.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电视传播与人文精神.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视传播与人文精神.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传播与人文精神.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电视传播与节目研究论文电视传播与人文精神姓名:院系: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08级生物工程学号: 电视传播与人文精神【内容摘要】 人文精神贯穿于电视传播的内容和形式中。纵观近年的电视节日,可以看到人文精神在电视传播中表现出以下特点:它不仅是西方输入的思想,而且在中国的民族传统中早已有之;它是开放的、发展的,伴随时代的变化而注入新的内容;它不仅弘扬真善美,而且批判假恶丑; 【关键词】 电视传播;人文精神;民族性;时代性;批判性;弘扬;人文精神是指以人为核心,对人的本性、平等、自由的权力以及精神追求的尊重,是一种普遍的人生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

2、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今天人们如此推崇人文精神,是中国市场经济和高科技两大洪流猛烈冲击的必然结果。现代社会环境里,人文精神是人自身和社会充分全面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内在动力。电视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充分发挥人文精神。 具体说,电视中的人文精神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电视的人道主义。体现对于人的尊重、关心、爱护,试图通过教化,在社会中建立一种真诚的充满温馨的人际关系。 电视的人类生存关怀。体现人类生存生活的文化品位,不仅衣食住行日常生活的丰富优雅,而且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存发展,致力于建立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 电视报道的平民化。以老

3、百姓的视角关注老百姓的生存生活,关注老百姓所关注的话题。此外,电视报道的平民化还包括电视新闻采访的平等性、亲和性。 电视接受的亲和性。亲和性一是服务,二是参与。电视服务,就是电视把受众需求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纳入视野之内。电视参与,对于一些与百姓生存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百姓乐于投入,参与讨论,倾诉心声,提供由此及彼的新线索、新话题。受众的参与,使新闻得以延伸和深入,使受众受益。 电视栏目的个性化。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电视栏目不是一张面孔,一种色彩,一种形式,而是 丰富多姿,凸出个性;二是强化对于人的生存生活和个性的关注。这两者的结合,才有电视栏目的个性化。 概括起来讲,在电视领域中的人文的精神基本

4、包括三个层次: 1对人性的尊重。这是广义的人道主义,即肯定人对幸福与尊严的追求。由于政治体制的影响,中国电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受众等同于接受者,媒介就是单一的传播者,而忽略了每一个受众的个性、参与性与耐受性。所以,当我们的电视媒体把目光从政治宣传转向平民大众,把大而空需仰视的道理变化成普通受众平视淡然的内心世界,不能不说是中国电视一大变革, 因为它打破了平民与贵族在文化教育、信息上的知晓权和政治参与层面的不平等。记录片 望长城第一次改变了空洞的说教式专题片的模式,用大量的跟拍、长镜头、随即采访等手法,用老百姓亲口说的,用主持人亲耳听到的,用摄像机亲眼“看”到的尽管不是最完美的镜头,组接成

5、一部影响中国电视发展的记录片。这种拍摄既尊重客观存在又显得真实可信,这就是人文精神非常独到的体现。 2理性的思考。电视是一种人的创造性活动,是人的艺术,是一种主体精神的艺术。这种艺术是人类在长期生活中认识自然对象的一种行为、一种认识、一个判断、一个结果。诗歌是需要思考的, 电视同样需要。纪录片英与白看似选取的素材非常简单:一台电视机、一个熊猫、一个女人、一 扇窗户,但是正是这些简单、枯燥乏味的构成,深刻地表达了镜头背后需要传递的理念与宽泛性的思考,在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反思与无助中流露出人类社会的共性症结:孤独,并且无法改变。 3拥有心智的生活。心智生活是以对人性的尊重,对客观事物理性思考为

6、基础,是在它们的构筑之上完成内心的智慧,它比理性的思考更具有某种超越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条件的改善,利益诱惑的增多,环境的恶化,人们内心世界的浮躁、空虚、彷徨都是这个时代所特有的。人们普遍沉沦于功利的外在生活而忽略了真正内在的心智生活。但是,只有拥有了心智的生活才会使人超脱出劳作和消费的现代旋涡,保持住心灵生活的水准,从而更好地适应外部环 境的改变。所以关注人们的内心世界,丰富受众的心智,引导正确的精神生活,是电视媒介人文关怀的必然目的。人文精神随着地域、时代、媒体的不同而有不同特点从当前电视传播的内容和形式来看它的人文精神表现出 以下特点:民族性、时代性、批判性。 一 、民族性 电视作为

7、反映现实生活的大众传播媒体必然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渗透其中的文化反映进去其中自然也包括传统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本思想 中国电视自90年代开始,话语权从政府下放到人民平民意识大大加强,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和权益受到重视“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是最有代表性的提法。一些富有强烈责任感的电视创作者以深切的同情关心民生疾苦。反映百姓呼声。他们用摄像机记录了百姓们面临的种种困难和问题:贫困问题、住房问题、疾病问题、失学问题、下岗问题等,这些体现了普通百姓生存的艰难生活的沉重。同时,创作者们以喜悦的目光捕捉到普通人身上闪跃着的人性光辉和生命活力:艰难中的努力,困顿巾的乐观, 对

8、理想的追求,对道德的维护,显示了平淡中的伟大琐碎中的崇高,为屏幕增添了明媚的阳光。更为重要的是,电视传播理念从传者中心转向受者中心,受众本位思想得以确立。从电视的栏目定位、节目选题、角度选择、采访方式、表现手段等方面注意以受众需要和爱好为出发点进行各种合理有效的活动,使受众获得很大满足,体现出对受众的关怀、 理解和尊重,体现出以民为本的人文精神。 2仁德思想 当今的电视传播注意揭示人物的感情因素努力表现各种各样的爱:天伦之乐、夫妻之爱、手足之情、朋友之谊。比如纪录片半个世纪的爱,那对相濡以沫、 相依为命的老年夫妇让人发自内心的感叹。又如新闻调查第二次生命中为了医治女儿的尿毒症而毅然摘掉自己右肾

9、的母亲也让人崇敬。这种爱,扩展到社会上,就会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出温煦和洽的氛围 二、时代性 人文精神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它的内涵会得到充实、超越、提升,因而它总是具有那个时代的特点。时代性正是指一个时期最能代表时代发展方向的思想和精神。 1法制意识 中国人长期以来缺少法制观念。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中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出现人们的法制意识得到增强,对法律问题的关切度对法律知识的需求度不断提高,于是,出现了今日说法、庭审纪实、法制在线等法制节目以及与法制相关的 新闻报道。这些节目,不仅满足了观众的知晓权:而且以案说法,使观众对这类问题从法律层面解疑释惑弘扬了

10、法理,提高了群众的法律意识。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节目中显示出人们的法律意识已经向更广更深的领域拓展。如果说过去人们对法律的理解较多地停留在刑事案例方面:那么,如今,人们的法律意识已经渗透到生产、流通、工作、生活、伦理、精神等方方面面。有的甚至与传统观念大相 径庭,不为一般人们所理解,带有超前的性质。 而在法律意识的背后则是人的觉醒是对自身权益的维护,体现了自尊自强的精神。 2民主意识 民主意识是西方人道主义精神的核心内容近年来在中国也开始得到重视, 民主是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要求公平、 公正、公开,反对独断专行。近年来电视中所报道的选举干部、公务员分流、毕业生就业、火车票价格听证会等内容都体现了

11、科学、民主和公正的思想。新闻调查大官村里选村官报道一个边远村庄选举村长的过程从提名到演讲到唱票都作了充分报道,从中看出村民民主意识的萌芽意味着人的觉醒。民主意识还直接体现在谈话节目和对话节日中,主持人提出话题后,让嘉宾和观众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经常出现不同意见的碰撞、争论营造出民主、活跃的气氛。 3消费意识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市场与广大群众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大至国家的方针政策,小至日常衣食住行,都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当今我们正在走向消费时代,人们更加关注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于是经济报道开始寻找经济现象与人民生活的结合点。一方面对一些国家重大的经济活动从老百姓的角度进行宣传。如关于中国人世的谈

12、话节目中 人世谈判首席代表龙永图从老百姓熟悉的菜市场来解释WTO并从人世与老百姓生活的关系来说明人世的影响深人浅出,通俗易懂。另一方面,关注生活,引导消费,围绕老百姓“衣、食、住、行、用、 休闲(玩)进行多方位服务,强调反映生活、服务生活、介人生活、引导生活”。于是,经济报道涉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投资理财到起居饮食从养身保健到 旅游休闲从人文环境到生态环境等等,可以说,是对人类生存的多方位观照,而且这种观照不仅是实用性的更是引导性的,它提倡高品质、高层次、科学化的消费观念。它与消费时代同行,根据时代的发展需要,不断引进新的生活观念,使人们的消费观念得以更新,从而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

13、质,这也是深层次的人文关怀。 三、批判性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现代化建设成绩辉煌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人大提高。但是,另一方面, 现代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充分暴露:道德滑坡,价值失落,金钱至上,腐败丛生 现如今我们对社会不良现象和腐败行为进行批判、揭露,一方面是符合民心。社会上的腐败分子和不法分子坑蒙 拐骗。贪赃枉法,无恶不作,害国害民, 人民群众对之深恶痛绝:而蔓延甚广的不正之风败坏了社会风气也影响了正常的正作秩序,令人愤慨。对这些行为进行批判、揭露,大快民心,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和百姓的利益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人民群众由此看到了正义战胜邪恶的巨大成绩,感到有了希望更

14、加积极地投入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对丑恶行为的揭示,将人性上升到普遍性、抽象性、哲理性的角度来认识,挖掘根源,警示他人,扬弃人的异化达成人性的复归促成马克思所提出 的“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电视节目中深受欢迎的焦点访谈利新闻调查集巾地体现了人文精神的批判性。这里有的是属于思想认识问题是由落后、愚 昧所造成,如焦点访谈中对农村滥建豪华坟墓、滥建寺庙的批判;有的是属于不正之风,如对于公路乱收费、非法传销活动、剽窃他人学术成果的揭示。这样就从另一方面体现出了人文精神。电视的发展,归根结底并不是它的融资和挣钱能力,电视台永远不具有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性质,电视事业的综合能力中最重要的是它的信息传播和文

15、化娱乐功能。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雅俗共赏的电视节目,去不断满足观众的文化娱乐需求,这才是电视事业发展的根本所在。 因此,中国电视不仅需要强大的科学理性精神,而且必须有充满人文精神的价值判断。中国电视的现代化必须重视经济尺度,围绕事业办实业,办好实业促事业,不断增强电视事业的综合实力。同时,又决不能离开人文尺度,必须把实现电视传播的人文精神放在首位,电视传播要重视人文精神。一 、弘扬人文精神是提高电视文化传播品位的关键 文化与传播是不可分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传播就没有文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众文化的传播越 来越多地依附于电视这一最现代化的传播工具,尤其是现代社会处于电子信息覆盖之下,电

16、子传播的社会教育与影响作用。较之传统时代以书籍为主的文化传播方式要强大得多。据调查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城镇居民每天闲暇时间为6小时25分,而花在电视机前的时间为3小时38分,占566 。全国有89亿的电视观众,每天就要消耗掉 30多亿小时的电视节目。客观现实证明,如今的文化传播,其渠道主要是由电子传媒独占鳌头。电视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是当今影响面最广、大众性最强的文化,它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广大观众的日常生活层面上,而是渗透到更深层的领域。其人文精神贯穿于电视文化传播的内容和形式中。(一)中国电视文化传播要以“人”为本。电视媒介交流与日常交流相似,专业术语称之为“拟人际交流”。这种传播方式富于人性,

17、更能体现电视传播的人文精神。对于直接上屏幕参与谈话的观众来说,他们在屏幕上侃侃而谈。使他们的个性、智慧、兴趣、见识得到充分展示,满足了表现欲。尤其是人们在相互的交流和碰撞中,激发了心灵深处的思想和情感,迸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每个人因自我价值得以体现而兴高采烈,使整个节目焕发出人性 的光芒。对于电视荧屏前的观众来说,他们感受到的是前所未有的亲切感。他们不再觉得电视节目离自己遥不可 及。他们看到上荧屏的不再是高不可攀的大人物,而是与他们一样的普通人。于是,他们把荧屏上的观众当作是自己的代表,对他们有一种认同感。 (二)让“小人物”的命运触动情感之弦。如果说,2O世纪80年代中国电视传播中人的主体性

18、地位得以确立,那么。90年代的中国电视,则体现出更为深刻的人文精神。人类生存的意义从更多的角度上得到表现,普通人的命运 备受关注。这些以“小人物”的命运触动埋藏在观众心底的情感之弦的电视节目,正是通过关注普通人的生活,挖掘了闪耀着的人性光辉和生命活力,显示了平凡中的伟大、琐碎中的崇高,为屏幕增添了明媚的阳光。二、人文关怀精神是电视新闻传播的灵魂 (一)受众需要呼唤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现代受众的深层次需要。美国新闻传播学集大成者施拉母曾说,受众收看新闻“是为了获得新闻所提供的或早或迟的补偿”。而这种所谓的补偿分为“即时性补偿”和“延时性补偿” 两种。“即时性补偿”主要是为了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和

19、好奇,而“延时性补偿”是一些关系到个人生存、发展的重要内容。相比之下受众更需要的是后者,因为后者对受众心理的作用更持久、体验更深刻,从而使受众能从精神上得到更大的满足。现代文明丰富了人们的视野,提升了人们的文化品位,人们不再满足于媒体传播的物质生活 方面的信息,而是希望媒体从受众长远需求、长远利益、拓展信息文化的人文内涵,关心人类心智的成长,注重人的价值来满足人们精神的需要。尤其是在社会处于不断变动、不同文化形态嬗变的时候,受众更希望能从新闻传播 的人文关怀中找回迷失的自己,找到人生的发展方向。 (二)受众本位理念必须确立。电视是一种文化载体,是当代文化的晴雨表,文化的嬗变对电视的传播内容和方

20、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一个世界死亡,另一个世界诞生”的文化转型期,“人文精神”的大讨论对中国电视的影响是深远的。这种影响首先应该是积极的。我们不应该忘记,正是在深刻和理性的东西受到了嘲弄、庸俗和浅薄的东西博得喝彩时,199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的大型新闻杂志节目东方时空正式开播,1994年又推出了 焦点访谈、“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等栏目,犹如石破惊天,给脂粉、阴柔、奢靡太甚的中国电视以全新的亮色。 特别是“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生活空间”,正是通过关注普通百姓生活的记实性新闻报道,用充满人文教化 的电视追求,造就了一部由“小人物”构成的历史。这种电视关怀、电视呵护,常常使观众在电视屏

21、幕前泪眼朦胧,使观众从中得到的审美意蕴并随之转化为一种审美净化,从审美的角度俯视我们的这个时代。讲述老百姓自己的 故事,这是中国电视现代化的根本标志。 三、电视产业化发展不能以弱化人文精神为代价 电视产业化是当前电视界最热门的话题。在电视产业化呼声方兴未艾时,我们明显感到电视传播中人文精神的弱化。越来越多有关电视传播消解意义、躲避崇高、无序竞争、过于媚俗的说法出现。也许把这种弱化的“罪名” 强加在电视产业化上有些不妥或是片面,但中国电视不论是否产业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却是必要和必须的。 电视的出现和发展,包含了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而人文主义视野中的技术,一直是一个被批判的对象,甚至技术

22、越发展,对技术的批判与责难也就越强烈。有学者曾经指出:“在这种对技术的大规模批判中,的确存在着很多激情的、义愤的、甚至是非理性的成分,但对技术的真正的、学理的批判一直作为主流而存在。这种真正的、学理 的批判关心的是技术与人的关系、人类前途与命运”;“而在这种作为主流的学理批判中,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就是人文主义。”事实上,当电视受到中外有识之士的尖锐批评和批判时,无论他们选择了什么角度,归根到底都体现了对 人的关爱,都表明了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忧患。这不仅代表了中外对电视持批判态度的人文学者的主旨,而且成为世纪之交时电视理论发展的基本走向。 电视发展既是一个具有根本意义的电视伦理问题,更是一个带有普遍

23、性的社会学、政治学问题。应该说,电视事业发展中的资源浪费、缺乏自律、调控不力、管理滞后是社会代价。电视传播中的节目贫乏、粗制滥造、乱播滥放、偷录盗版、格调不高也是社会代价。对这种社会代价的伦理追问,也许还很不到位,但这至少表明了这样一种努力,即为电视传播引入人类关怀。 总之,中国电视不仅需要强大的科学理性精神,而且必须有充满人文精神的价值判断。中国电视的现代化必须重视经济尺度,围绕事业办实业,办好实业促事业,不断增强电视事业的综合实力;同时,又决不能离开人文尺度,必须把实现电视传播的全面进步,作为发展的真正内涵和终极目标。注释: 康奇 袁卫明 赵洋 浅谈电视传播中人文精神的特点 活力-2009年3期 万红金 电视传播如何弘扬人文精神 新闻知识-2007年9期 康奇 袁卫明 赵洋 浅谈电视传播中人文精神的特点 活力-2009年3期 时统宇 电视传播不能弱化人文精神 声屏世界-2001年10期 张敬 电视传播要重视人文精神 湖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三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商业贸易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