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评《呼啸山庄》的艺术特色.doc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5027355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评《呼啸山庄》的艺术特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试评《呼啸山庄》的艺术特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试评《呼啸山庄》的艺术特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试评《呼啸山庄》的艺术特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试评《呼啸山庄》的艺术特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评《呼啸山庄》的艺术特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评《呼啸山庄》的艺术特色.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试评呼啸山庄的艺术特色 江津区二溪小学校,重庆 402295摘要:爱,可以那么深;恨,可以那么透。呼啸山庄是一个关于爱情和复仇的故事。它是丑恶的,却又给人美的感受。虽然它的年代已经久远,但是它的艺术魅力依然存在。研究它的艺术特色,无论对于现代人性的解析,还是对于实际创作都具有现实意义。为此,本文从四个方面尝试论述呼啸山庄的艺术特色:人物形象、小说风格、情节结构、语言特色。关键词:暴风雨、激情、阴森、爱、恨.呼啸山庄是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英国最佳十部小说”之一。呼啸山庄是一本混乱的书,又是一本很好的书。它是一本可怕的、痛苦的而又充满激情的书。全书充满强

2、烈的反压迫、争幸福的斗争精神,又始终笼罩着离奇、紧张的浪漫气氛,让人害怕,又让人充满浏览的渴望。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尝试论述呼啸山庄的艺术特色:1、 暴风雨式的人物形象说这部小说的人物形象是暴风雨式的,首先是因为作者写出了一些变化的人物形象。如小说的主人公希刺克厉夫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一个完全堕落的凶狠魔鬼,而是一个实实在在、有血有肉的常人。他的人格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以希刺克厉夫出走为分界线。一开始希刺克厉夫是一个沉默寡言、忧郁和顽强的孩子,他默默地忍受着辛德雷的拳头和仆人们的辱骂。他从不在主人面前掉一滴眼泪。然后逐渐变为敢爱敢恨、正直勇敢、具有强烈反叛精神的英雄。出走归来后的希刺克厉夫已经完全

3、变了个人,变成自私凶残,充满了可怕的复仇变态心理。又比如辛德雷恩萧在他的妻子死后,变得如此消沉,没有一点占有和征服的欲望,这与先前他的绝对统治力和控制权大相径庭;而凯瑟琳恩萧一开始是一个坚强活泼的人,但是在希刺克厉夫和伊莎贝拉林惇相好之后,变得精神恍惚,思维错乱。另外,小说对于凯瑟琳林惇的塑造不是简单地复制凯瑟琳恩萧,同样对哈里顿恩萧的塑造也不是简单地复制希刺克厉夫。小凯瑟琳继承了她母亲的自傲、任性,她那种对人亲热的态度和她的母亲一样;可是她同时具备她父亲的柔弱的仁爱思想,像鸽子一样温驯。她的愤怒从来不是狂暴的;她的爱也从来不是炽烈的。比起希刺克厉夫,哈里顿恩萧没有强烈的复仇心,他更能默默地忍

4、受苦难,更富有同情心。说这部小说的人物形象是暴风雨式的,还因为作者不是着重塑造他们绅士淑女的一面,取而代之的是狂放不羁的一面。凯瑟琳恩萧是一位炽热的、刁蛮任性、天真幼稚的女性。小说中提到她常常炫耀她能使希刺克厉夫如何对自己唯命是从,而她对他的命令,只有合自己心意时才肯干。父亲生命垂危时问她“你为什么不能永远做一个好姑娘呢,凯蒂?”她扬起脸来向她父亲大笑着回答:“你为什么不能永远作一个好男人呢,父亲?”这样的一个庄园小姐可能经常会头脑发热,到具体问题上难免会感情用事。对于埃德加林惇的追求,她狂热地接受了。天真幼稚的凯瑟琳意识到她同希刺克厉夫的社会地位悬殊。幻想嫁给林惇之后,她就能够用金钱帮助希刺

5、克厉夫改变奴隶地位,并且把他安放在她哥哥辛德雷无权过问的地方。因为在她的生活中,希刺克厉夫是她生存的惟一希望。如果别的一切都毁灭了,而他还留下来,她就能继续活下去;如果别的一切都留下来,而他却给毁灭了,这个世界对她将成为一个极陌生的地方。她错误地认为嫁给埃德加林惇会激起希刺克厉夫的自尊,促使他上进。拿自己的青春、爱情和生命开玩笑,多么虚荣而又多么幼稚,多么愚蠢而又多么荒谬!希刺克厉夫的暴风雨式的个性主要体现在他的复仇上,他是一个可怕的,充满了原始野性的复仇者。这个人物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他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了一位冷漠、孤傲、残酷、自私、痴情、疯狂的形象,多面性格让人对他很难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他是

6、山庄主人收养的孤儿,初入山庄受尽了别人的白眼,辛德雷的嘲弄嘲笑,几乎所有的人都不喜欢他,包括女佣人耐莉、牧师约瑟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人物,使他像锯齿一样地粗,像岩石一样地硬!他一直在酝酿着一场战斗,虽然没有用行动过多地反抗,但是他的思想一直都在战斗着。而凯瑟琳.恩萧的背叛,直接让他的理性崩溃,最终策划复仇。从某种意义上说,希刺克厉夫不仅仅是残酷,而是人性被扭曲之后所产生的一种变态的反射。这种疯狂毁灭了曾经欺辱他的人,毁灭了背叛他的人,毁灭了夺走他的爱的人,毁灭了无辜的下一代。过度的爱转化为过度的恨。因为执着,让他对凯瑟琳的爱始终不渝。因为痴情,让他无法真正爱上伊莎贝拉林惇这个纯洁的姑娘。他

7、生是为了爱,复仇是为了爱,死也是为了爱,所以他选择了殉情。小说的人物冲突是非常鲜明的,整部小说宛如一场暴风雨。凯瑟琳恩萧和希刺克厉夫他们的个性的本质是相同的,凯瑟琳恩萧是想怎样就怎样,而希刺克厉夫是你只能这样不能那样。作者塑造了“暴风雨式”的主人,让其他人陪他们一起承受人生的苦难,具有典型的意义。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会发现一些畸形的人,他们对社会采取报复,或是一种过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一方面说明他们和小说中的主人公一样,内心承载着巨大的痛苦,这种痛苦让他们像石头下的癞蛤蟆,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另一方面说明他们同小说的主人公一样都具有自私和狭隘,这种自私和狭隘让他们无法宽容和人道,他们不惜毁灭自

8、己来报复他人,这种想法和做法无疑是疯狂的。2、阴森浪漫的哥特式风格作者借鉴了哥特小说的特点,故事情节恐怖刺激,充斥着暴力、复仇,甚至经常有鬼怪精灵或其它超自然现象出现。小说第三章写道:“我的手指头没抓到它,却碰着了一只冰凉小手的手指头!梦魇的恐怖压倒了我,我极力把胳臂缩回来,可是那只手却拉住不放,一个极忧郁的声音抽泣着:让我进去让我进去!你是谁?我问,同时拼命想把手挣脱。 凯瑟琳林惇那声音颤抖着回答。我回家来啦,我在旷野上走迷路啦!在她说话时,我模模糊糊地辨认出一张小孩的脸向窗里望。恐怖使我狠了心,发现想甩掉那个人是没有用的,就把她的手腕拉到那个破了的玻璃面上,来回地擦着,直到鲜血滴下来,沾湿

9、了床单。”呼啸山庄气氛阴森、神秘、恐怖、充满悬念,利用恐惧的特殊力量,以便能进入到人的灵魂深处,揭示人类最隐秘的内心活动,展现人最原始的本能及需求,或者暴露平常连自己都不愿或不敢面对的丑恶。在呼啸山庄的荒原之上,大自然时常在呼啸,它是有人性的。在凯瑟琳嫁给林惇的那个夜晚,希刺克厉夫出走。凯瑟琳真正的自我失落了,她痛哭希刺克厉夫。这时大自然有了灵性,暴风雨来临了。“暴风雨来势汹汹地在山庄上隆隆作响,起了一阵狂风,打了一阵霹雷,不知是风还是雷把屋角的一棵树劈倒了。”凯瑟琳在隆隆的雷声和四周哗啦落下的暴雨中呼唤希刺克厉夫,她内心的恐惧,悔恨和巨大悲痛外化为自然界的狂风暴雨,带着千军万马,震撼人心的悲

10、剧力量,把小说推向情感的高峰。在希刺克厉夫死去的那个夜晚,“倾盆大雨一直下到天明窗子开着摆来摆去,雨都直打进去了他的脸和喉咙都被雨冲洗着。”又是在一场大雨中,希刺克厉夫终于结束了悲剧的一生,这段暴风雨似的爱情终于也在暴风雨中突破了死亡的门槛,希刺克厉夫和凯瑟琳的灵魂一起回归到了荒原。除了环境,这种阴森浪漫的风格还表现在故事人物的行动上的疯狂。小说有意在第二十九章写道:希刺克厉夫从工具房拿到一把铲子,开始用他的全力去掘挖到棺木了;希刺克厉夫用他的手来搞;钉子四周的木头开始咯吱地响着;希刺克厉夫马上就要得到他的目的物了,那时希刺克厉夫仿佛听到上面有人叹气,就在坟边,而且俯身向下。如果我能掀开这个他

11、咕噜着,我愿他们用土把我们俩都埋起来!他就更拼命地掀。这是一个多么恐怖的场景,掘地三尺,为了和死去的情人相聚,这是多么恶心而又令人胆寒的事情。然而呼啸山庄中正是要展现一种刚劲,野性和激情,这是摆脱了社会文明的制约后的人的自然本性,是一种狂放不羁、自由洒脱的性情,是人的本能的激烈释放。这浩瀚的激情让人忘记了掘墓对人的不敬。人性的呼啸,它无所谓善恶,无所谓美丑,却是一种真实的存在。正是人性的呼啸,把我们到入高潮,向我们展现人性中的荒原。 文学是以情动人的,文学要写情,就不能不表现人的喜怒哀乐等各种各样的情绪。“一个美丽的女人的死亡无疑是世界上最具有诗意的主题。”而恐惧,则是人类心灵深处最永恒的主题

12、。这种恐惧体现在凯瑟琳对爱的忏悔的一幕。凯瑟琳很少用“爱”来形容她和希刺克厉夫的关系。而在她亲手决定了两个人悲剧命运的那个晚上,她敲着自己的前额和胸口叫到:“在这里,在这里!在凡是灵魂存在的地方,在我的灵魂里,而且在我的心里,我感到我是错了!”她生活在可怕的孤寂之中。她像一棵橡树栽在花盆里,由于缺乏养料和空气而枯萎,憔悴。浮浅、自私的林惇无法使她干涸的心灵得到雨露,使她饥饿的灵魂获得营养。画眉田庄静止的空气使她感到窒息,她渴望再呼吸到呼啸山庄那充满生命的新鲜空气。她悔恨当初一时的虚荣心,竟沉沦到这无底的深渊。没有山盟海誓,没有生死约定,在质朴中道出了心灵最深处的秘密。接着,她对着管家耐莉由衷地

13、吐露了自己的心曲。这些来自灵魂深处的文字里蕴藏着一种最为深沉,最为真挚又最为痛楚的激情,它的每一句话都是一个人的心里所能流出的最真的自我和最深的伤痛。当凯瑟琳喊出“耐莉,我就是希刺克厉夫”的时候,这声音穿越了一切虚浮的时空,刺破了一切娇柔和虚荣,而发出了对最本真的自我存在的坚定呼唤。不是“我爱你”,这意味着两个对象的分裂对立;而是“我就是你”,你我原本消融弥合,浑然一体。“耐莉,我就是希刺克厉夫!”爱的最高境界便是你即是我,我即是你这种复杂的内心世界带着仇恨,疯狂和破坏力,把凯瑟琳引向死亡。小说以这种错乱的思想,心理独白,梦境,幻觉,加强了表达效果。3、匠心独运的情节结构31两条线索,四个阶段

14、表面上看呼啸山庄,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似乎让人摸不着头脑,然而正是因为如此,才能让读者像福尔摩斯探案一样来读此书。其实全书的线索还是比较清楚的。叙述顺序主要包括有倒叙、顺叙、插叙。传统的文学一般用顺叙的方式。艾米莉的呼啸山庄却不是通篇顺叙或者倒叙的方法,而是创造性的用倒叙和顺叙相结合的方法,先是洛克乌拜访呼啸山庄,是顺叙,再是纳莉回忆故事,是倒叙,后面的也是顺叙。可以说故事从中间叙述,然后向两边展开:一边是过去,一边是未来,对过去的回忆用倒叙,而未来的发展用顺叙。全书共34章,应该说小说分为两条叙事线索:第一条叙事线索是小说的次要线索,是关于第一叙事人洛克乌的所见所闻,故事时间是从1801年冬

15、洛克乌到呼啸山庄租找希刺克厉夫用画眉田庄开始,看到呼啸山庄的主人的冷漠,到1802年秋天再次到访呼啸山庄看到小凯瑟琳与哈里顿成为一对情侣,并听说他们将于第二年元旦结婚结束,整个故事时间跨度不足一年,第二条线索从小说的第四章开始,通过耐莉向洛克乌叙述发生在呼啸山庄的故事,故事时间从1771年,孤儿希刺克厉夫被老恩萧从利物浦带到呼啸山庄来开始,到最后小凯瑟琳与哈里顿成为一对情侣结束,整个故事时间跨度前后31年。作家把叙述的起点安排在1801年的冬天,故事情节朝两个方向发展:顺叙和倒叙。倒叙的终点和顺叙的起点其实是一个点。这样朝2个方向发展的故事情节便得到完整的衔接,待到故事的结尾,小说的高潮来临了

16、,扣人心弦的悬念也解开了。这种盘根错节式的多角度叙述模式使得整个故事一波三折充满悬念,同时从多层次、多角度展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作品从一开始便由陌生人洛克乌先生的倒叙,洛克乌第一次去呼啸山庄,这个时候是希刺克厉夫处于复仇的高潮时期,他获得了两个山庄的所有财产,包括控制了小凯瑟琳和哈里顿。洛克乌受到了希刺克厉夫粗暴无礼的接待。他对于奇异的环境和人们异常的性格以及复杂的相互关系感到惊讶,晚上又发现发了凯瑟琳的日记及鬼魂。前面三章通到洛克乌的遭遇,此时洛克乌生病了,管家耐莉向他讲述两户人家两代人的故事。从第三章始,一直讲到洛克乌第一章洛克乌先生所叙述到的。然后是洛克乌返回伦敦9个月后耐莉再把他离开后

17、发生的故事讲完。这样能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恐怖,设置了悬念,引人入胜。整个故事的情节实际上是通过四个阶段逐步铺开的:第一阶段叙述了希刺克厉夫与凯瑟琳朝夕相处的童年生活:一个弃儿和一个小姐在这种特殊环境中所形成的特殊感情,以及他们对辛德雷专横暴虐的反抗。第二阶段着重描写凯瑟琳因为虚荣、无知和愚昧,背弃了希刺克厉夫,成了画眉田庄的女主人。第三阶段以大量笔墨描绘希刺克厉夫如何在绝望中把满腔仇恨化为报仇雪耻的计谋和行动。最后阶段尽管只交代了希刺克厉夫的死亡,却突出地揭示了当他了解哈里顿和凯蒂相爱后,思想上经历的一种崭新的变化人性的复苏,从而使这出具有恐怖色彩的爱情悲剧透露出一束令人快慰的希望之光。这四个

18、阶段层层递进,把读者引向一个高潮。第一阶段是起因,第二阶段是发展,第三阶段是经过,第四阶段是结局。没有希刺克厉夫与凯瑟琳的感情基础和他们的独特性格,就不可能有凯瑟琳的背叛,也就不可能有希刺克厉夫的复仇。四个阶段顺理成章,环环相扣,一气呵成。32“复仇毁灭”的新情节模式 呼啸山庄打破了当时流行的奋斗成功式,而改用复仇毁灭式在当时具有新意,它与艾米莉.勃朗特本人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呼啸山庄的作者艾米莉.勃朗特,一生短暂,一生苦难。她1818年在约克郡的桑顿出生,比其姐夏洛蒂小18个月;她出身于英格兰苦寒山地的一个多子女的教区牧师家庭。她不到两岁时就随全家迁到同郡的豪渥斯地区,不久以后(在她大约3

19、岁时)母亲去世了。她从6岁开始在教会慈善性女子寄宿学校里接受过一些零星的教育,但一直没有条件接受完整的教育。她在二十七八岁时创作出呼啸山庄,并于1847年出版;在此前一年她还与姐姐夏洛蒂,妹妹安妮共同出版了一本诗集,艾米莉的署名是埃利斯.贝尔。艾米莉家境清贫,常常为个人求学和生活出路而忧心;她身为女子,幼失慈母,常遭性别歧视和家务之累。艾米莉终生未婚,因患肺结核,年30而逝。任何一个作家都会在自己的作品里面折射出自己生活的影子,艾米莉.勃朗特也不例外。在我看来,林惇的冷如冰霜是艾米莉.勃朗特的外表的象征;希刺克厉夫的火一样的性格就是内心的象征;而凯瑟琳则是她外表和内心的冲突的象征。她外表冷如冰

20、霜,可是骨子里却热情如火,充满了反抗精神。可以说,呼啸山庄就是艾米莉,艾米莉就是呼啸山庄。理解呼啸山庄的不容易正如理解艾米莉的困难。她以这部小说告诉人们爱可以不管第三者的介入,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但是要想突破等级的差距,几乎是不可能。艾米莉是一个外表沉静孤僻,内心充满激情的女子。她曾在自己的一首诗里写道“当我曾希望歌唱,我的手指却触动一根无音的弦;而歌词的叠句仍然是 “不要再奋斗了;一切都是枉然。”她渴望爱但得不到爱,她离群索居,寡朋少友,唯一的小说呼啸山庄出版后还备受非议,“遭到普遍的冷淡和严厉的贬抑”。当单调冷漠的生活和现实已经盛不下这样一颗丰腴的灵魂的时候,叛逆精神和自由精神便滋长起来,

21、寻求着更为强大的灵魂的栖息所。正因为她太苦了,所以她要写出痛;正因为她太苦了,所以她希望能够得到新生。小说寄托了作者的希望“小希刺克厉夫”和“小凯瑟琳”的结合就是作者的希望,因此可以这样说,毁灭之后意味着新生。33中间人对叙述的作用呼啸山庄的作者把自己隐藏于人物背后,和读者疏离,引进了故事以外或是故事边缘的两个人物,即新来的房客洛克乌先生和女管家耐莉来担任故事的主要叙述者。有人认为是她“性格十分内向,她在作品中倾吐的是从来没有向人倾吐过的,也很少有人这样倾吐过的狂风暴雨般的激情;她需要把自己隐藏起来,这种双层的以至多层次的叙述方式,给了她一种安全感”,我认为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作者之所以这样

22、安排还因为首先她不是故事的主要目击者,而主要是作为旁观者对耐莉的叙述进行转述,增强了故事的可信度。其次由洛克乌引出了耐莉的叙述,否则耐莉的叙述就会显得突兀,从而影响作品的表现力。而每当耐莉的叙述告一段落的时候,洛克乌就加上一段自己的叙述,使读者从历史回到现实中来,提醒读者他的存在。由此可见,洛克乌在小说中的叙述身份具有双重性:他既是耐莉叙述的接受者和转述者,又作为叙述者讲述着自己的亲身经历。这种叙事策略在提高作品可信度的同时,也打破了故事人物与叙述者和读者之间的隔阂。洛克乌是一个陌生者,对于呼啸山庄一点都不了解,用他的视角来观察呼啸山庄,更表示出主人公希刺克厉夫的古怪冷酷,这同时引起了读者的好

23、奇心,有想继续读下去的欲望。全篇用第一人称来“我”来叙述,这就像作者和读者面对面,作者正在讲故事,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给读者直观性。可是这个第一人称不是静止的,不是某一个特定的人,而是变化着,是叙述者。这篇著作主要有两个叙述者洛克乌和耐莉。开头时洛克乌于第一人称出现,记叙他所所经历的事情,后由耐莉讲故事给他听。从时间出现方面,洛克乌是第一叙述者,耐莉是第二叙述者;从主要方面来看,耐莉成了第一叙述者,因为书中的内容大部分是她叙述的。耐莉是小说中一个特殊而又相当重要的角色。作者在这里精心设计了她的身份,她既是呼啸山庄的女佣,后又成了画眉田庄的管家,目睹了两代人的兴衰,这让她成为历史与现实、小说中的

24、男男女女和读者之间的中介。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叙述者:通过伊莎贝拉的信和她的自述把她私奔后的伤心遭遇向耐莉吐露,或者由山庄的女仆把她在这户人家的所见所闻所感说给耐莉听,耐莉再说给洛克乌;在第三十章,耐莉和齐拉在原野上碰到,齐拉告诉耐莉一些呼啸山庄的情况,这样一来,故事又多了两个讲述者,这些次要的叙述都同样是用第一人称来叙述的。这种第一人称的写法,可以让作者参与到故事情节之中,作为类似于洛克乌先生一样的人物去体验故事情节,让人读起来仿佛身临其境。4、别具一格的语言风格呼啸山庄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倾向。这种浪漫主义避开现实主义的耐心观察,放纵主观想象,沉湎于神秘而恐怖的激情和狂暴行为,然而艾米莉与其

25、他浪漫主义作家一样,乐于也善于描绘自然的美景。小说的语言虽然篇幅不多但是却体现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比如小凯瑟琳与小希刺克厉夫相爱后,作家描写道:“从早到晚躺在旷野中间一片草地上,蜜蜂在花丛里梦幻似地嗡嗡叫,头顶上百灵鸟高高地歌唱着,还有那蔚蓝的天空和明亮的太阳,太阳没有云彩遮挡,一个劲儿的照耀着。那就是他所谓的天堂之乐的最完美的想法。而我想坐在一棵簌簌作响的绿树上摇荡,西风吹动,晴朗的白云在头顶上一掠而过;不止有百灵鸟,还有画眉雀、山鸟、红雀和杜鹃在各处婉转啼鸣,遥望旷野裂成许多冷幽幽的峡溪;但近处有茂盛的、长长的青草迎着微风形成波浪的起伏;还有森林和潺潺的流水,而整个世界都

26、已苏醒过来,沉浸在疯狂的欢乐之中。”作家通过对景物的热情描绘,将美丽的自然与丑恶的现实作极端的比较,表现这对青年在冲破阻力相爱后的狂喜心情,也寄托了作者的理想。作者最后写道: “我在那温和的天空下面,在这三块墓碑前留连,望着飞蛾在石南丛和兰铃花中扑飞,听着柔风在草间飘动,我纳闷有谁能想象得出在那平静的土地下面的长眠者竟会有并不平静的睡眠。”他们的灵魂不再孤独,黑夜里在旷野上,山岩底下散步小说的人物语言是形象生动和性格化的。希刺克厉夫的怪异,对生活的绝望压抑;凯瑟琳的矛盾痛苦以及对希刺克厉夫的真爱;林淳的虚弱多病等人物个性都通过人物的语言完整地表现出来,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其中最为精典的是凯瑟琳

27、说“在这个世界上,我的最大的悲痛就是希刺克厉夫的悲痛,而且我从一开始就注意并且感受到了,在我的生活中,他是我思想的中心。如果别的一切都毁灭了,而他还留下来,我就能继续活下去,如果别的一切都留下来,而他给消灭了,这个世界对于我将成为一个极陌生的地方。我就不像是它的一部分。我对林惇的爱像是树林中的叶子:我完全晓得,在冬天改变树木的时候,时光便会改变叶子。我对希刺克厉夫的爱恰似下面的恒久不变的岩石,虽然看起来它给你的愉快并不多,可是这点愉快却是必需的。耐莉,我就是希刺克厉夫!他永远永远地在我心里”而这样她竟背叛了她最爱的人,也就是背叛了自己,那么她就只能在自己编织的罗网中挣扎着死去。在死去以前,希刺

28、克厉夫悲愤地责备她:“你现在才使我明白你曾经多么残酷残酷又虚伪。你过去为什么瞧不起我呢?你为什么欺骗你自己的心呢,凯蒂?我没有一句安慰的话。这是你应得的。你爱过我那么你有什么权利离开我呢?因为悲惨,耻辱和死亡,以及上帝和撒旦所能给的一切打击和痛苦都不能把我你分开,而你,却出于自己的心意,这样做了。我没有弄碎你的心,是你弄碎了的;而在弄碎它的时候,你把我的心也弄碎了。我还要活吗?那将是什么样的生活,当你啊,上帝!你愿意带着你的灵魂住在坟墓里吗?!”这是一切爱情的描写中最令人心寒的文字,粗暴残忍而又感人至深。希刺克厉夫一眼就看出凯瑟琳已经没有生的希望了,在这最后的时刻,任何廉价的安慰都会使生命毫无

29、意义,只有一件事能使死亡更具价值,那就是他们两人之间关系的全盘由衷的宣布,承认和接纳。在小说中他们有了第一次的紧紧拥抱,疯狂的接吻和爱抚。在这生离死别之际,极度的绝望,燃烧的痛苦,旷野的爱情,刻骨的仇恨都在相互亲吻和指责中全盘迸发,如同地狱之火,滚滚而来,焚化一切。 “言为心声”,小说通过人物的语言透视了人物的心灵,突出了人物的性格,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参考文献:1 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译林出版社1980年译本,124-157.2 爱伦坡哥特式小说译林出版社1990译本,154-126.3 李纨珠叙事视角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5,109-128.4 金元浦,孟昭毅,张良村外国文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135-144.5 齐森华,陈大康中文自学指导2007.ISSN 1008-2484.6 陈应祥,付希春,王慧才等外国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6.致谢:感谢西南大学文学院李应志老师的关怀和指导!感谢西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商业贸易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