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的测量教学设计.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032086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0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度的测量教学设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长度的测量教学设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长度的测量教学设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长度的测量教学设计.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长度的测量教学设计.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度的测量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度的测量教学设计.pdf(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长度的测量教学设计 杨林初中何建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度的概念及长度的单位;了解长度的测量工具及正确选择刻度 尺。 2、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培养学生估测能力和正确细致的实验习惯, 提高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 点:长度单位的换算、刻度尺的使用和估读; 教学 难点 :测量的定义、刻度尺的估读; 教学过程 : 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章第四节科学测量的第一部分:长度的测量。 (1) 情景展示:在班级找两位身高相近, 但由于体形等原因容易造成视觉错误的两位学生 (事先考察) ,请这两位学生上台来

2、。 (2)提问:目测,哪位同学更高一些? (3)提问:用什么方法既简单又准确地知道谁高一些? 比较,用一人的身高去测量另一人的身高。 (4)提问:若这两人不能并列在一起,又不用现有的尺子,怎样得出谁高呢? 找一物体,分别与他们的身高进行比较。 (5)提问:若一人在我们教室,而另一人在遥远的美国,怎样方便地知道谁高呢? 建立一个大家公认的量(长度单位)作标准标准量(标准尺); 它们各自与标准量比较,得出测量值; 归纳总结,得到测量的实质,说明长度的国际标准米。 新课 :测量实际上就是一个比较的过程,是一个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 一、测量的定义:测量就是一个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

3、较的过程【板书】。 又以尺子测量身高为例:让学生指出其中待测的量是什么(身高),公认的标准(长度)是 什么( 1 米) 。 米是长度的国际单位,长度还有哪些单位呢?引出 二、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板书】 千米、 米、分米、 厘米、 毫米、 微米、 纳米(有比毫米还小的单位吗?引出微米纳米) 符号: km、 m、dm 、cm 、 mm 、m 、nm 介绍:微米、纳米 微米,纳米、微米一般应用于微观世界,如细菌的长度大约为1 微米, 1 纳米相当于头发丝 直径地的六万分之一。 这些单位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吗? 单位换算: 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 ,1mm=100

4、0 m ,1m =1000nm 巩固单位换算,让学生完成课堂作业纸中练习一。 (展示学生结果) 。 三、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光用肉眼看测不出来,需要用到工具, 生活中有哪些工具可以来测量长 度呢?【板书】 卷尺、米尺、直尺、三角板 根据学生手中的直尺和米尺,比较一下,他们之间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有刻度。 (引出刻度尺的概念) 【板书】 不同点:量程(测量的范围)和最小刻度(最小一个所代表的数值,即精确度)不一样。 正因为这些不同点,生活中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刻度尺和合适的单位。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书 本中测量图1-41 中的 3 个物体时,应该用什么单位。从实际使用时精确度的要

5、求给学生解 释。 高速公路的长度:千米 课桌面的长度:厘米 自来水管的直径:毫米 活动二:让学生用手中的刻度尺测量出语文词语手册的宽度,并把结果记录在课堂作业纸上。 让几个学生汇报测量的结果,讨论为什么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呢?请其他同学回答到底谁的 答案是对的呢?其实两个都不够准确。 请同学们观察老师是怎么测量的,你们测量的过程中哪里是需要改进的地方呢【板书】 四、刻度尺的使用方法(边演示边讲解) 选:选择合适的量程(测量的范围)和最小刻度(最小一个所代表的数值)的刻度尺。 放: (1)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起始点对齐。 (2)刻度尺要放正,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 读:读数时视线垂直纸面对准

6、待测物体。 记:准确值 +估计值 +单位。 强调“读”,有时,测量的结果往往在两个刻度线之间,用最小刻度是1 毫米的刻度尺测量 物体的长度时,往往要在毫米以下估读一位,如语文词语手册的宽度为12.92 厘米。 测量的时候不能避免的会产生误差。根据估读的要求,重新测 3 次语文词语手册的宽度和课 桌的长度,并算出3 次测量的平均值,记录在课堂作业纸上 并完成课堂作业纸中的练习二:估读。 除了我们常见的一些测量工具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测量工具。如:声纳、雷达、激光等。 介绍声纳测量距离的原理。画图解释: 得出:距离 =1/2 (声速 时间) 思考 :你能用普通的刻度尺测量科学教科书中一张纸的厚度吗

7、? 先让学生尝试去测,为什么测不出来,学生回答一张纸太薄,太薄了有什么办法弥补? 逐渐引导学生变薄为厚,变小为大的累积法。 回顾: 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板书 一、测量的定义 二、长度单位: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km、 m、dm 、cm 、 mm 、m 、nm 单位换算: 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 1mm=1000m ,1m =1000nm 三、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四、刻度尺的使用方法:选,放,读,记。 课堂作业纸 班级_ 姓名_ 练习 1:单位换算 (1)1 厘米=_ 米, 7分米=_ 厘米 3 千米=_ 厘米, 600纳米=_ 微

8、米, 1 米=_毫米=_微米 (2)纳米是很小的长度单位,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六万分之一, 则头发丝的直径 =_ 纳米=_ 微米=_毫米。 活动 2:测量 (1) 测量语文词语手册的宽度为_ 。 (2) 按要求测量并计算。 第 1 次第 2 次第 3 次平均值 语文词语手册的宽度 课桌的长 练习 2:读出下列物体的长度。 (1) (a)_ (b)_ (2) _ 长度的测量教学反思 长度的测量在小学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所以在七年级的科学教学中需要更 加深层的学习, 本节课的难点也变为对测量的本质的理解,以及对刻度尺的正确 使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 对我感触最深的是课堂语言精练的重要性,这也是我在

9、 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努力改进的方向。 本节课比较成功的方面: 1、教学设计条理比较清晰,所以学生能够很自然的跟上老师上课的节奏,并能 总结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几个方面。 2、导入比较新颖,通过学生身边的两位同学的身高比较,得出测量需要一个统 一的标准,顺利的引到测量的定义。 3、教学理念较新,能把课堂交给学生,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主动的去发 现问题,解决问题,突出体现了课堂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的特点。 4、对于课本中测量图1-41 中的物体时, 应该用什么单位这个问题, 巧妙的设计 了将高速公路的例子调整到第一个,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将学生熟悉的、 容易理解的例子提前,降低题目的跨度,到最后即

10、使较难的问题也能迎刃而 解。 5、对于一些高科技的测量工具,学生总以为比较深奥,通过教师根据学生已有 的知识,剖析声纳测量距离的工作原理,有利于学生增加学习科学的信心。 6、利用多媒体设备,充分明了得展示学生的成果,既纠正了个别学生的不足之 处,又方便得告知了其他学生正确的结果。 本节课不足的方面: 1、本节课最大的问题在于时间的处理上,在个别问题上花费的时间过多导致最 后时间不够,这主要原因在于对学生引导的过程中提问的技巧有所欠缺。没 有按照学生的认知结构循序渐进的提出问题,甚至有些问题不够明确。 2、在比较现有的刻度尺,找出它们的异同点时,原本认为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 问题,但是学生根本无从

11、比较,这需要教师明确告诉学生比较的方向。 3、在讲解测量时需要估读的问题时,教师虽然将操作过程在屏幕上展示出来, 但是忽略了后排学生,需要估读的部分放大不够,导致后排学生没有看清什 么时候需要估读,如何估读。 4、在让学生测量课桌的长度时, 没有考虑到米尺有不同的规格, 最小刻度有 1mm 和 1cm两种,导致学生测量结果的极不统一。 5、在讲解测量的放置时, 对于具有一定厚度的尺子如何紧贴被测物体进行测量, 学生通过自己操作不一定能得出结果,可以通过图形题,将正确的放法与错 误的方法进行比较,将抽象的问题变成直观的,学生更容易理解。 6、在选取估读的试题时,后两道题物体的末端刚好在刻度线上,

12、而新课标中对 于物体末端恰好在刻度线上的是不做估读处理的。所以选取的试题有待改进。 7、通过其他老师的评课,对于单位换算的处理,以第三节课“信息快递”的方 式向学生展示出来, 可以节省一部分时间。 并根据单位对各个长度进行排列, 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我则思考对于农村学校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基础比较 薄弱,直接通过“信息快递”这样一眼就过的方式,他们是否能跟上? 8、新教材的课程内容比较注重学生的活动,所以往往会忽略到知识点的记忆问 题,在有时间的情况下应予以贯彻。 9、忽略小结的重要性,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让学生来小结。每节课都应让学 生自己小结,理清本节课的思路。 通过各个教师的交流,感触颇深,这是不上公开课所没有的体会。只有真正 融入到这样的潜心钻研中, 才能发现教学的困难, 才能发现教学中很多值得改进 的地方。作为一名科学教师, 我始终坚持着以学生的兴趣培养为主线,培训学生 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崇尚科学的态度,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用理性的头脑去解 决生活中的问题。我应继续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