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西方现代建筑.ppt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5032501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9.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23西方现代建筑.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023西方现代建筑.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023西方现代建筑.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023西方现代建筑.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023西方现代建筑.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23西方现代建筑.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23西方现代建筑.ppt(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部分 西方现代建筑简介,历史年代表: 18世纪末 :英国工业革命 19世纪 :西欧和北美进入工业化时期,展示工业、 商业和交通运输业大发展的博览会已在19 世纪兴盛 19世纪后期 :欧洲出现了新的文化艺术思潮 “新建筑运动” 2030年代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形成与传播 5060年代 :美国成了现代主义建筑繁荣昌盛之地 摩天楼 60年代起 : 新的创作倾向和流派 70-80年代期间 :“后现代主义建筑” 80年代后期 : “解构主义建筑”,近代建筑:18世纪后半叶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现代建筑:第一次世界大战至今,本部分主要内容: 1. 现代主义建筑的产生与发展。 2. 现代主义建筑的特

2、点与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师。 3. 现代建筑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同建筑思潮 与创作倾向。,第一节 现代主义建筑的产生 一、形式与内容的矛盾 二、功能要求的多样化、复杂化 三、新材料、新结构与新形式,一、形式与内容的矛盾 从19世纪末开始,近代建筑的一些先驱者们曾先后掀起了“新建筑”运动和“现代建筑”的热潮,在不断争论和实践的过程中,他们提出了各种有益的见解。 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呼吁说:“我们不能再无尽无休地复古了,建筑不是前进,就是死亡,建筑没有终结,只有继续革命。” 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指出:“历史上的样式对我们来说已不复存在,一种属于我们时代的样式已经兴起,这是一次革命”。,英国国会大厦,

3、二、功能要求的多样化、复杂化 工业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大使房屋建造数量飞速增长,类型不断增多. 国家机构的建立需要: 国会、行政楼; 进行经济活动需要: 银行、交易所和市场; 从事工业化生产必需的: 工厂; 科研机构文化教育的: 学校图书馆和博物馆; 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用的各种: 文娱、体育设施; 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 住宅、医院、旅馆和购物中心; 交通运输所需的: 车站、港口以及各种市政设施; 不同类型的建筑具有不同的功能要求 。,二、功能要求的多样化、复杂化 美国建筑师沙利文(Louis Sullivan)指出:“形式总是追随功能”。 对功能的重视,按功能进行设计的原则推动了近代建筑的进步。,德

4、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 (设计:贝伦斯 ,1909年) 第一座真正的 现代建筑,芬兰帕米欧疗养院(设计:阿尔托 ,1909年),纽约洛克菲勒中心,三、新材料、新结构与新形式 19世纪前:砖、瓦、木、石 19世纪中叶:铸铁、钢 19世纪末: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 20世纪20年代以后:铝材和塑料 框架结构 :钢和钢筋混凝土为材料 墙体不承重,因而内部空间可以灵活分隔, 开窗比较自由。 提高建筑的层数,改变了建筑外貌。,伦敦水晶宫,芝加哥C.P.S百货公司大楼是美国芝加哥学派的代表建筑,由路易.沙里文设计 。,芝加哥C.P.S百货公司大楼,大楼的设计向我们描述了芝加哥学派“高层、铁框架、横向大窗、简

5、单的立面”等建筑特点,充分体现了芝加哥学派“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思想。在这个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标准的“芝加哥窗”-在柱子之间全开的宽度大于高度的横向长窗。,罗马小体育场 (结构设计:奈尔维,1957年),裸露在周围的一圈Y形支架与带有波形边缘的网格穹隆形薄壳顶形成富有韵律感的优美构图。,世界贸易中心大厦(雅马.萨奇 1969-1973),第二节 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与流派: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即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时期。首先在西欧形成,进而向世界其他地区扩展。 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 :1928年在瑞士成立了。,重要观点 强调建筑随时代而发展变化,

6、现代建筑应同工业社会的条件与需要相适应。 号召建筑师重视建筑物的实用功能,关心有关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主张在建筑设计和建筑艺术创作中发挥现代材料、结构和新技术的特质。,主张坚决抛开历史上的建筑风格和样式的束缚,按照今日的建筑逻辑,灵活自由地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与创作。 主张建筑师借鉴现代造型艺术和技术美学的成就,创造工业时代的建筑新风格。,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 格罗皮乌斯 勒柯布西耶 密斯凡德罗 赖特,重点,格罗皮乌斯 “新建筑运动”的奠基人和领导人之一 曾任工艺美术学校“包豪斯”的校长。他与梅耶共同设计的法古斯都工厂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最先进的近代建筑,而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包豪斯校舍以注重功能而

7、著称,采用自由、灵活的布局,充分发挥现代材料、现代结构的特点来取得建筑的艺术效果,确为现代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格罗皮乌斯,德国法古斯工厂,19111912年建, W.格罗皮乌斯和A.迈耶设计,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法国激进的改革派建筑师的代表,也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他在走向新建筑一书中主张创造表现新时代新精神的新建筑,主张建筑应走工业化的道路。 他的许多主张首先表现在他从事最多的住宅建筑之中,认为“住房是居住的机器”,萨伏伊别墅是其最著名的代表性,他还将马赛公寓设计成现代化城市的“居住单位”。这两幢建筑均选用框架结构,在其中很典型地反映了他对新建筑所归纳的五点。,新建筑五点,

8、1926年柯布西耶就自己的住宅设计提出著名的“新建筑五点”: * 底层架空 * 屋顶花园 * 自由平面 * 横向的长窗 * 自由立面,萨伏伊别墅,马赛公寓,朗香教堂,勒.柯布西耶手稿,勒.柯布西耶手稿,勒.柯布西耶手稿,勒.柯布西耶手稿,勒.柯布西耶手稿,勒.柯布西耶手稿,密斯凡德罗,现代主义建筑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建筑艺术处理上他提出“少就是多”的原则,主张技术与艺术相统一,利用新材料、新技术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提倡精确、完美的建筑艺术效果。 1919年-1921年,密斯曾提出玻璃摩天楼的设想。 在建筑内部空间处理上,他提倡空间的流动穿插。著名的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便是他的代表作,在其

9、中充分体现了他所提出的建筑艺术处理原则及室内空间的处理手法。,湖滨公寓,梅隆科技馆 Mellon Hall of Science 1968,赖特,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建筑家,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他以提倡“有机建筑论”而闻名于世,强调建筑应与自然相结合,即从属于环境的“自然的建筑”。他的早期作品“草原式住宅”曾对当时欧洲新一代建筑师产生不小的影响,他于1936年设计早期作品“流水别墅”是一座别具匠心、构思巧妙的建筑名作。这座别墅得用地形而悬伸于山林中的瀑布之上,以其体形和材料而与自然环境互相渗透,彼此交融,季节的变幻使其达到奇妙的境界,故而被认为是20世纪建筑艺术中的精品之一。,流水别墅,流水别

10、墅是赖特为卡夫曼家族设计的别墅.在瀑布之上, 悬的楼板锚固在后面的自然山石中.主要的一层几乎是一个完整的大房间,通过空间处理而形成相互流通的各种从属空间,并且有小梯与下面的水池联系.正面在窗台与天棚之间,是一金属窗框的大玻璃,虚实对比十分强烈。整个构思是大胆的,成为无与比的世界最著名的现代建筑。,罗伯茨住宅,这幢位于伊利诺斯州芝加哥的罗宾私人住宅,被业界看作是“草原式风格”最杰出的代表作。隐蔽的悬臂式钢梁创造出长而连贯的空间,从窗户一直延伸到门廊和阳台上,使墙壁看上去仿佛消失了一样。赖特根据周围的环境对房间布局进行了调整。富有艺术感的精致的玻璃门窗(整幢建筑一共有174扇门窗)将卧室和饭厅的外

11、墙变成了有图案的玻璃屏风,从而营造出了别具一格的优雅和透明感。,杰克逊父子公司研究楼,旅游审美文化,7,陆游;沈园 城上斜阳画角哀, 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 曾是惊鸿照影来。 柴埠溪;情人岩, 如笛卡儿所说 :“同一件事情可以使这批人高兴的要跳舞 ,却使另一批人伤心的要流泪。” 如菊花 中国与西方山水审美观的差异是十分明显的。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中国哲学主张“天人合一”,“物我一体”,而西方哲学则主张天人对立,物我对立。这种哲学观念的差异,必然导致山水审美观的分岐。 一)、中国人特别关注山水景观所附载的人文美 ;而西方则关注山水景观本身的自然美 滕王阁序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

12、共长天一色。” “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车尔尼雪夫斯基这样来描写水 :“水由于它的形状而显现出美 ,辽阔的、一平如镜的宁静的水在我们的心理产生宏伟的形象。奔腾的瀑布 ,它的气势是令人震惊的 ,它的奇怪特殊的形象也是令人神往的。水 ,由于它的灿烂透明 ,它的淡青色光辉而令人迷恋 ,水把四周的一切如画地反映出来 ,把这一切屈曲地摇曳着 ,我们看到的水是第一流的写生画家。”,二)、中国人的旅游审美集中于抒情的印象重现 ;西方人的旅游审美则集中于风景的对象描写 艺术家林风眠先生提出 :东西风景画表现方法的不同 ,实则是东西风景审美不同。1,中国的风景画“尺幅之间见深远” ,不讲

13、究比例尺寸 ,更接近于概括与含蓄的真实。 “图外有画 ,咫尺千里 ,余味无穷”、“只见片断 ,不逞全形” ,以表现情绪为主 ,各家皆饱览山色而在情绪浓厚时一发其胸中之所积 ,所画皆系一种印象 ,从来很少对着画的。而西方的风景画是对象的描写 ,以模仿自然为能事。 2,中国国画采取非科学的“散点透视”方法 , 不重阴影明暗 ,不讲层次。立体感不强 ,虚实也不明晰 ,但却气韵生动 ,其内在精神与韵致得到充分表达 ,是谓神似。西画借助焦点透视法 ,重远近层次、阴影明暗 ,把模仿的逼真性 (形似 )作为衡量艺术成败得失的主要尺度。 3,中国“天人合一” ,高扬人的主体精神。认为艺术不在模仿自然 ,而在表

14、达受自然感动之“心” ;不在再现外物 ,而在抒情言志。而西方在于求真,在于再现外物 。 。,三)、中国人的风景审美其目的在于舒适精神、怡乐性情 ;西方人的目的在于追求形式美的享受以及光感、色彩、空间感的真实性。 中国南朝诗人陶弘景曾作诗 :“山中何所有 ,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 ,不堪持赠君。”据说当时的皇帝几次邀请陶弘景下山做官 ,都遭到他的拒绝。为什么呢 ?陶弘景以此诗说明了其中的原委。还有陶渊明的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等都让人感觉到中国古人的审美情趣所在。由此可见 ,中国人在旅游审美中以“自适、畅神”为宗旨 ,体现出重视人性自由的审美情调。自适、畅快是一种精神上的自我观照 ,是面对风景所产生的超功利的人性自由 ,是一种沉入竟境的心灵状态。 而西方 ,因为深受自古希腊以来的形式主义美学思想的影响 ,十分看重物体的形式美。西方人认为“美”是一定数量关系的差异与统一所达到的和谐。比如雕刻艺术 ,西方曾概括出人体雕刻美的三个原则 :头与全身比例为 17;重心在一只脚上 ;动作与肌肉要有柔化。总之 ,身体各部分 ,都应按一定比例来造型。所绘物象 ,立体、逼真 ,虚实分明如可触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