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中国国际收支分析.doc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5032539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996-中国国际收支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1996-中国国际收支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1996-中国国际收支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1996-中国国际收支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1996-中国国际收支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996-中国国际收支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96-中国国际收支分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国际金融学实验课19962010中国国际收支分析学 院:班 级:小组成员: 目录总述2货物3服务5经常性项目7金融资本项目9总差额11结论13总述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外国居民之间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货币记录。一国的国际收支是通过该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来体现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国际收支按特定账户分类和复式记账原则表示出来的报表。它反映了这些经济交易的规模、结构等状况。对一国某一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细致的分析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可以为对外经济分析和制定对外经济政策提供依据。本文以19962010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为例,分门别类的分析了货物、服务、经常性项目

2、、金融和资本项目以及总差额的增减幅度与变化趋势,并指出了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通过国家统计的历年数据,辅以图表,可使读者对15年来我国的国际贸易,金融投资政策,以及国际事件等对中国的经济的影响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对于了解我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宏观的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19962010这15年,是我过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一段时间,尤其是世纪头年经济总量保持两位数稳定增长,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贸易、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度上升,利用外资为我国建设开辟了广阔的资金来源。首先,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对外开放迈上新的台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汇率弹性提高。国际

3、收支保持着经常性项目和金融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其次,我国国际收支交易规模继续扩大,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发展,境外证券投融资增长显著,外汇储备增长较快,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加深;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国际收支状况对经济稳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基于此点,国家把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作为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货物单位:百万美元年份借方贷方差额1996131,542151,07719,5351997136,448182,67046,2221998136,916183,52946,6141999158,735194,71635,98020002

4、14,657249,13134,4742001232,058266,07534,0172002281,484325,65144,1672003393,618438,27044,6522004534,410593,39358,9822005628,300762,500134,2002006751,900969,700217,7002007904,6001,220,000315,40020081,073,9001,434,600360,7002009954,3001,203,800249,50020101,327,2001,581,400254,200由上图表中可以看出,我国19962010年我国

5、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货物贸易一直出于顺差的状态。1996年至2004年货物贸易顺差一直保持平稳状态,差额变化不明显。自2005年开始呈快速增长态势,2005年货物贸易实现顺差1342亿美元,增长128%,2006年则达到2177亿美元,增长62%,到2008年货物贸易顺差达到最大值,突破3670亿美元的大关,2009年有所下降。货物贸易借方与贷方在19962007年一直保持上升趋势,2009年有大幅度的下降,到2010年逐渐有所恢复且较2007年也有大幅上升。货物贸易借贷双方相比较,同期内借方小于贷方。并且自2004年后,差距逐渐扩大。首先分析货物贸易19962000年保持顺差的原因。20世纪9

6、0年代以来,我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全方位的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和新型产业。很多企业引进外资,调整战略步伐,努力适应全球性产业的变化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我国的货物贸易出口量。在同时期,因为开放的对外环境使得外国对我国的出口也有所增加,但是由于国内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国民需求量较小,因此国内进口贸易小于出口贸易,因此在货物贸易借方小于贷方。其次分析自2000年之后货物贸易顺差逐步增大的原因。2000年我国加入了WTO成为了世界贸易组织中的一员。由于加入的WTO,减少了贸易关税壁垒,国内经济局势稳定,贸易环境较好,很多企业在国家的支持帮助下的到快

7、速的发展,由此很多外国企业增加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从而使得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开始快速发展。我国的贸易出口,常以价格低来抢占市场,因此出口大于进口,一并且直保持贸易顺差的趋势,因此我国对外贸易借贷双方,借方额总是小于贷方额再次分析2009年我国货物贸易大幅下降的原因: 2009年的发生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我国作为世贸组织的一员,也无法避免,因此这次经济危机也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第一,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 2009年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世界贸易呈现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首次大幅下降。世界贸易额12.15万亿美元,同比下降23%。而剔出价格上涨因素,世界贸易量则比2008年下降12.

8、2%。同期我国进出口22072.2亿美元,比2008年下降13.9%,其中出口12016.6亿美元,同比下降16%,低于世界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进口10055.6亿美元,下降11.2% 第二, 2009年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重要贸易伙伴经济都出现衰退,国内需求不振,我国对前十大出口市场的出口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我国对俄罗斯、日本、韩国和台湾省的出口下降幅度最大,由于印度和东盟经济率先回升,中国对印度和东盟的出口下降幅度最小仅为5.8%和6.9%。我国前十大出口市场同2008年相比排列发生变化,东盟超过日本成为我国第四大出口市场。服务单位:百万美元年份借方贷方差额199622585

9、20600-1985199727967.8724569.36-3398.51199826673.3123896.33-2776.98199931587.6126248.13-5339.48200036030.6130430.49-5600.12200139266.1533335.14-5931.01200246528.4139744.51-6783.9200355306.2746733.62-8572.65200472132.762434.07-9698.63200583,80074,400-9,4002006100,80092,000-8,8002007130,100122,200-7,90

10、02008158,900147,100-11,8002009158,900129,500-29,4002010193,300171,200-22,100 由表中可以看出,19962010年我国收支平衡表中,服务项目一直出于逆差的状态,1996年至1998年服务逆差一直保持平稳状态,差额变化不明显,自1999年以来呈持续逆差态势,且逆差额不断增大,2004年达到了97亿美元。2008年开始受其它项目顺差扩大的影响,服务项目逆差出现了自1996年以来的首次大幅度下降。 2008年,服务贸易收入147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0%,支出1589亿美元,增长22%,逆差118亿美元,增长49%。服务贸易逆

11、差增长主要是由于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顺差下降,而保险服务及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项目逆差增加。 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归于我国对服务贸易的开放度低。目前我国服务业对外资的开放度已经超过入世承诺, “但在世界范围内比较可以看到,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规模较小,不少西方国家近几年的服务贸易开放程度都超过了10%,而中国还处在6%7%左右”。另一个原因就是服务贸易从量上和行业上开放度不平衡。虽然逐年开放程度上升,但是上升幅度小,且高附加值的行业发展缓慢。首先分析逆差项目有运输(124.76亿美元)通讯服务(0.32亿美元)保险服务(57.43亿美元)金融服务(0.44亿美元)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4

12、2.60亿美元)咨询(15.82亿美元)电影和音响(1.35亿美元)和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1.525亿美元),其中在逆差中运输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占较大比例,说明我国在这几方面的国际竞争力不足,有待提高,及时找出原因,对其内部组织结构加以调整和优化。其次分析2004年我国服务项目逆差为96.97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通讯服务项目由2003年的盈余2.11亿美元到2004年赤字0.32亿美元,我认为这是因为通讯服务贸易出口大幅度减少以及进口有较大幅度增加所致,这说明我国通讯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在下降,而金融服务项目由2003年逆差0.81亿美元降到2004年0.44亿美元,在经常转移项目内

13、部虽然其他部门的经常转移项目顺差又大幅度增加,但是各级政府发上的经常转移项目却由2003年的0.8038亿美元顺差转为2004年0.89亿美元的逆差。2005年开始受旅游项目顺差扩大的影响,服务贸易逆差出现了自1999年以来的首次下降。与货物贸易的持续顺差相比,服务贸易的持续逆差表明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还相对滞后,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相对较低。2009年,服务逆差出现了19962010年最大差距,这是由于受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我国入境人数较去年明显减少,从而使得服务贸易总额下降17600百万美元。而支出方面,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消费导向不仅局限于货物

14、贸易范畴,服务贸易所占比重逐步增长,虽然没有出现大幅度增长,但基本保持了和08年相近的水平。经常性项目年份差额贷方借方19967242.00 181363.00 174121.00 199736962.72 218426.87 181464.16 199831471.28 217670.27 186198.99 199921114.14 234661.22 213547.09 200020519.25 298972.81 278453.57 200117405.28 317924.47 300519.19 200235421.97 387534.97 352113.00 200345874.8

15、1 519580.39 473705.57 200468659.16 700697.01 632037.85 2005134100.00 903600.00 769500.00 2006232700.00 1147900.00 915200.00 2007354000.00 1467900.00 1113900.00 2008412400.00 1735900.00 1323500.00 2009261100.00 1484600.00 1223500.00 2010305400.00 1946800.00 1641400.00 由数据显示,从1996年至2010年经常项目的差额整体上呈稳健上

16、涨趋势,各年份均是贸易顺差,无贸易逆差。值得注意的是在大体的趋势下,1999年至2001年贸易差额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2001年贸易差额只有17405.28百万美元,自1997年后首次跌破20000百万美元。从整体上看来,我国经常项目的涨幅较大,1997年较1996年贸易差额翻了将近5番,2005年较2004年贸易差额也将近番了两倍,呈现涨幅大,速度快的特点。2008年经常项目 的贸易差额达到412400百万美元,创历史新高。经常项目的借贷双方成逐年增长的趋势,均无明显的下降趋势。经常项目替代资本金融项目成为国际收支顺差的主要来源,是由于货物贸易的顺差是我国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来源,我国200

17、1 2006 年经常项目顺差逐年明显扩大, 2006年是2005 年的1. 55 倍, 经常项目顺差增长主要来源于货物贸易顺差的大幅增长。货物贸易6 年均为顺差, 顺差累计为5337. 18 亿美元; 服务贸易仅在2001 年为顺差, 其余年份均为逆差, 累计逆差为373. 25 亿美元; 收益项目从2005 年开始为顺差, 其余年份均为逆差, 累计逆差为230. 79亿美元; 经常转移2001 年为逆差, 其余年份均为顺差, 累计顺差为996. 24 亿美元。2001 2006 年的货物贸易顺差额数值高速增长, 但占经常账户顺差的百分比却有下降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经常项目中的收益和经常性转移

18、项目都由逆差转变为顺差, 其中收益的增长主要是我国的对外投资收益和股本收益( 红利) 及债务收入( 利息) 有所增加, 而经常性转移主要由固定资产所有权和资本转移增加造成。1999年至2001年经常项目的贸易差额出现大幅下滑,究其原因,2000年4月美国纳斯达克指数崩盘为标志,预示着世界经济大萧条的到来,各国出口受到影响,经济增长减缓,失业增加,人们收入下降,消费减少,因此经常项目的差额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贷方的增长率也随之下降。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原因,我国受经济大萧条的影响程度亚于欧美国家,但是贷方,借方的增长率还是受到较大的影响,增长速度降低。2008年爆发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发达国家受到

19、的损失尤为严重,国际经济增长负增长不说,国内企业破产,股市大跌,发达国家的资本大量回归,直接减少对外投资,中国虽然因为经济体制的不同受到的影响较小但是,也受到波动。2007年至2009年经常项目的差额增长率迅速降低,发达国家的损失尤为严重致使2009年贷,借双方均出现小幅下降。 金融资本项目 单位:百万美元年份差额贷方借方199639,967.00 70,977.00 31,010.00 199721,015.39 92,637.16 71,621.77 1998-6,321.44 89,326.79 95,648.23 19995,179.52 91,753.94 86,574.42 200

20、01,922.22 91,986.39 90,064.17 200134,775.43 99,531.14 64,755.71 200232,290.84 128,321.31 96,030.47 200352,725.94 219,630.61 166,904.67 2004110,659.76 343,350.15 232,690.40 2005101,000.00 457,000.00 356,000.00 200652,600.00 699,300.00 646,600.00 200795,100.00 943,600.00 848,500.00 200846,300.00 797,2

21、00.00 750,900.00 2009180,800.00 782,500.00 601,600.00 2010226,000.00 1,108,000.00 882,000.00 差额增长率贷方增长率借方增长率-47.42%30.52%130.96%-130.08%-3.57%33.55%-181.94%2.72%-9.49%-62.89%0.25%4.03%1709.12%8.20%-28.10%-7.14%28.93%48.30%63.28%71.16%73.80%109.88%56.33%39.42%-8.73%33.10%52.99%-47.92%53.02%81.63%80.8

22、0%34.93%31.22%-51.31%-15.52%-11.50%290.50%-1.84%-19.88%25.00%41.60%46.61%从数据表中,可以看出19962010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和金融项目”除1998年出现贸易逆差以外,一直是处于顺差并呈螺旋式上升形势的,从差额增长率也可以看到这种情况。“资本和金融项目”的贷方基本是不断增长的,贷方增长率只出现过两次负增长,一次是98年,还有就是08,09两年资本和金融项目总额波动幅度比较大,贷方增长率分别为-15.52%和-1.84%,但是这一情况很快在2010年出现提升,增长率达到41.60%,总额也达到了1,108,

23、000百万美元,创历史新高。除过这几次幅度较大波动以外,2000年2007年是增长最为稳定的八年,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5.74%。“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借方出现过三次负增长,除了和贷方遭遇相同的98年和08,09两年,还有就是2001年出现了负增长,除过这几次低谷外,资产和金融项目的借方总发生额也是在不断增长的,07年总额最大为848,500百万美元,其次是在10年出现回升为882,000百万美元,20022007年是增长比较稳定的6年,平均增长率达到54.56% 首先分析19952010年两次借方和贷方共同出现的负增长的原因,97年亚洲爆发了金融风暴,是外国银行贷款纷纷流出,资本市场也发生撤资行

24、为;再次,与货币交易有关的投机资本的流入也有减少和撤出的迹象;许多原本对中国有投资的东南亚国家如日本,台湾地区和中国香港地区也受到了影响,经济有一定削弱,因此对外投资减少,而其他国家对亚洲的投资信心也下降,因此97年我国吸收投资和对外投资都有所减少。 2008年爆发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发达国家受到的损失尤为严重,国际经济负增长不说,企业纷纷破产,股市低迷,使得各国家自顾不暇,为了弥补企业资本损失,提高金融资本杠杆率,发达国家资本开始出现回流,导致对外投资减少。中国虽然能较快的从金融危机中走出来,但是限于世界金融市场和国际贸易的不稳定因素太多,对外投资也大大减少。 其次分析我国20002007“

25、资本和金融项目”贷方出现持续稳定增长的原因。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出现较大波动的环境下,我国稳定发展的经济形势,以及日趋完善的投资环境,使得国外投资者看好我国经济发展前景,国际产业加快向我国转移。2002年以来,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体呈上升趋势,并进入一个成熟稳定的全新发展时期。我国资本市场对境外投资者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以及境内银行和企业在境外上市不断增多,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额在不断增加,表现在证券投资负债项目顺差额呈不断扩大态势。最后分析我国20002007年“资本和金融项目”借方不断增长的原因。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政府不断完善境外投资促进和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对外投资便利化进

26、程,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进入快速发展期,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企业自身实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快了其“走出去”的步伐,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积极开展境外直接投资。随着国有银行和企业股份制改革进程的加快,境内银行和企业在境外上市不断增多。总差额 单位:百万美元年份差额贷方借方1996-472900472901997-57977.621257989.621998-25149.84025149.841999-26293.65312529757.322000-22441.47340722848.4732001-52180.702052180.7022002-6771

27、2.8057794.25575507.062003-98600.75318422.35117023.12004-179318.9227523.082068422005-235100174002526002006-2854005002859002007-449100118004609002008-458600209004795002009-44190004419002010-5314000531400理论依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复式记账原则,从理论上讲,国际收支核算中的这些主要差额项目有以下关系:经常项目差额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储备资产变动额0从而得到:储备资产变动额(经常项目差额资本和金融

28、项目差额)当储备资产为正值时,表明储备资产减少;为负值时,储备资产增加。经常项目差额与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发生变化都会导致储备资产的变化。但是在时间中由于资料不完整、记录时间、估价标准以及汇率折算的不一致,上述恒等式往往在实际经济生活中难以保持,因此还必须考虑误差和遗漏项目,从而上述关系式变为:储备资产变动额(经常项目差额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净误差和遗漏)总差额包括储备资产,净误差,和遗漏.其中储备资产占较大比重.储备资产又主要包括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 储备头寸,外汇及其他的债权,这其中外汇又在最大的比重.所以,外汇在总差额中所占比重较大,是总差额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从表中总体上可以看出1996

29、-2010我国总差额大体上呈现的上一个一个上升趋势,特别是1999-2008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明显,其中在1997-1999年却呈现小幅下降趋势,2008年以后波动上升。19952010年总差额的年均增幅达到17.5%.在1997-1999年却呈现小幅下降趋势,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动用大量外汇抵御金融危机,加之我国进出口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企业创汇能力下降,所以总差额出现了小幅下降。1999-2008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明显:2000年以后,提别是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的经济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给中国企业,提别是中国进出口企

30、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这十年时间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十年,中国年均GDP增幅超过8%,产生了大量外汇,导致这十年我国总差额的大幅度提升。2008年以后:2008年爆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世界各国的国际贸易受到很大冲击,中国也不例外。受金融海啸的影响大陆沿海地区许多工厂倒闭,工人失业,但我国政府及时采取了有效的经济刺激计划,我政府出台总值达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是我国经济继续保持较快稳定增长。因此在2008年以后,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总差额波动上升。总之,随着总差额的不断增长,表明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但同时也对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和储备资产的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总差额的不断增长给我国带来的好处是我

31、国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的能力变强,调节本币汇率的能力也在随之增强,有利于我国防范突发事件,提高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增强货币信心。但较高外汇储备带来较高的汇率风险,外汇储备面临缩水风险,我国要面临外汇保值增值的压力。同时持有外汇储备机会成本很大 ,还会增大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诱发通货膨胀 。结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主要矛盾由外汇短缺转为贸易顺差过大和外汇储备增长过快。这是国内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们必须客观的看待和认识这个问题。首先,国际收支持续较大顺差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反映了我国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不断加深的阶段性特征,对外开放,极大的发展了我国的生

32、产力,使我国可以利用资源和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积极的参与到国际贸易中去;其次,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也使得外商企业看好我国的发展前景,吸引来了大量的外资,国际产业不断向国内转移。最后,这也和国外的消费习惯有关,高消费,低储蓄的消费方式一定程度上也增大了我国国际贸易的顺差。可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国际收支持续顺差一定程度上是我国内需不足,国内供求失衡所造成的,与外国人恰恰相反,我国有高储蓄的传统文化,虽然投资在不断增长,但是储蓄的增长速度远高于投资,限制了消费数量和水平的提高,这也是贸易顺差过大的一个原因。 国际贸易顺差和逆差一样都是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表现形式,顺差或者逆差过大都会对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

33、第一,国际贸易顺差导致我国的外汇储备过大,我国再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的时候,就不得不考虑我国庞大的外汇数量,这就增加了宏观调控的复杂性和阻力。第二,国际贸易顺差过大,导致我国的经济增长过多的依赖对国外的出口,增加了外部冲击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第三,我国产生贸易顺差的主要产业来自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产业的技术含量低,缺乏自主品牌和核心竞争力,不利于我国贸易长远的发展。第四,经济全球化加深了金融环境冲击资本市场的风险,随着开放程度不断提高,资本流动规模不断扩大、方式日益复杂多样,各国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一旦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全球资本流向发生大的变化,可能给中国金融体系造成很大冲击。总的来看,当

34、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仍将存在,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充分认识到大额顺差与大额逆差一样,都存在着风险因素,都可能对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主动地化解风险,维护经济金融安全。 在国内经济方面,我们必须要正确处理投资和消费、内需与外需的关系,需要从对内平衡入手,重点是要“调投资、促消费、减顺差”。合理控制投资增长,努力优化投资结构。在国际经济方面,要优化进出口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序地扩大境外投资。在金融方面,发挥金融调控我国货币总量的能力;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在外汇管理方面,要继续深化外汇体制改革,有序拓宽资金流出渠道,大力发展外汇市场,严格外汇资金流入和结汇管理,加强外汇储备风险防范,加大国内和涉外经济政策调整的力度,为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创条件。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