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宁波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 宁波教科网.doc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5033460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 宁波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 宁波教科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3. 宁波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 宁波教科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3. 宁波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 宁波教科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3. 宁波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 宁波教科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3. 宁波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 宁波教科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 宁波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 宁波教科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 宁波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 宁波教科网.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附件3宁波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宁波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1-2020),提升我市教育信息化水平,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宁波市教育局决定开展宁波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特制定本方案。宁波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以提升我市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为目标,旨在解决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能力不高、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宁波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将通过“一网、二库二平台、三体系”的建设,为全市各级各类教育提供高带宽、大容量的网络服务,全面、准确、及时的基础数据服务,高效、便捷、实用的教育教学应用服务。到

2、2015年,将基本建成涵盖信息化标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资源管理、资产管理、行政办公、在线学习等内容的全方位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为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和保障。第一章 建设方案一、总体架构宁波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是以一网(宁波市教育科研网)为基础,二库(教育基础信息库、教育教学资源库)二平台(应用支撑平台、资源共享平台)为核心、三体系(教育电子政务体系、教育管理体系、教学服务体系)为主要应用功能的大型信息化专业软件服务平台。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框架如下图所示:二、基础设施层1.网络宁波市教育科研网(以下简称“宁波教科网”)由骨干网和接

3、入网组成。(1)骨干网。骨干网核心节点设在市教育局装备电教中心,由市教育局装备电教中心连接海曙区、江东区、江北区、镇海区、北仑区、鄞州区、慈溪市、余姚市、奉化市、宁海县、象山县、大榭开发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高新区等14个县(市)、区。骨干网设计结构为星型结构,以后可逐步扩展为双星型结构。各县(市)、区中心与市核心节点的连接采用裸光纤或MSTP链路。骨干网核心节点与省中心的连接采用MSTP链路。骨干网核心节点直接连入中国教科网。(2)接入网。县(市)、区教育城域网作为宁波教科网的接入网。各级各类学校通过接入网接入宁波教科网。考虑到网络的演进与发展,网络设计时既要有针对当前主流IPv4的规划,又

4、要兼顾对IPv6的支持。骨干网设备应全部支持IPv4/IPv6双协议栈的业务特性以及硬件的全线速转发。骨干网由市教育局装备电教中心负责建设,并制定接入规范;接入网由各县(市)、区负责建设;各级各类学校要规范网络建设,尽快接入宁波教科网。2.IDC机房各县(市)、区、规模较大的学校应建设满足网络发展需要、符合国家规范的IDC机房。县(市)、区IDC机房应具备防尘防静电、不间断电源、空调系统、消防系统等功能,并具备一定的消防、防盗、防雷和安全监控等能力,按照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设计和施工,机房面积应保证在60平方米以上。各级IDC机房由各使用单位自行建设。3.云计算云计算是一种基于网络的计算(应用、

5、服务)模式,通过基础网络的连接,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通过统一管理和调度宁波教科网上的大量计算资源,并将这些计算资源集成起来协同工作,在市、县两级数据中心内部及数据中心之间,多台电脑和服务器连接(组合)形成一个物理上分散但逻辑上集中的教育科研网内的云计算中心。基于宁波教科网的应用系统(如教育电子政务、教育管理、教学服务)可以架构在这个云上,云可以根据不同应用系统、不同应用场景的需要合理调节资源分配,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通过合理集成教育体系中的存储资源,建立统一的云存储,将宁波教科网中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

6、可以起到优化存储资源、节省投资的重要作用。建立分布式计算和存储中心,将市装备电教中心、县(市)、区数据中心都作为云的组成部分,在进行查询或者数据调用时,采取就近原则,既减轻了中心平台的压力,也能让县(市)、区教育部门、各学校快速访问经常调用的数据。云计算中心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建设,各县(市)、区提供必要的硬件和网络环境。三、数据库层1.教育基础数据库教育基础数据库是一个相对完备和稳定、面向管理和应用的基本数据库,为各级各类应用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口和视图。数据库采用市、县、校三级架构,由学校采集并逐级汇总,最终汇总到市级集中库,经数据转换、整理后上报至省级教育信息基础数据库。(1)组织机构数据

7、库 建立统一的组织机构数据库,形成全局电子政务的组织机构目录。实现组织机构的集中管理、分级授权和统一认证,为跨区域、跨机构分布的资源服务提供统一的组织机构及身份信息等服务,并提供统一的应用系统调用接口,为将来新建各级各类应用系统提供组织机构目录等基础服务。其建设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一)建立全局的组织模型及规范;(二)统一规范全局电子政务系统中的组织机构数据模型,主要包括市、县两级教育部门、直属学校(单位)、人员、岗位、用户组、角色等实体对象;(三)统一规范各实体对象之间的关系。 (2)教职员工数据库教职员工数据库存储教育系统内教职员工的基本信息和电子档案,通过数据共享,为各级领导提供方便、实

8、用、灵活的查询功能,为管理决策部门及职能部门提供人员基本信息和决策依据,同时也为人事管理系统提供数据基础。 (3)学生数据库学生数据库存储学生的基本信息和电子档案,实现在册学生数据的统一存储,为浙江省中小学学生电子学籍系统提供数据支持,也为今后有关学生的业务系统提供基础数据。同时,建立市级统一的学生数据库,向其他业务系统开放接口,能有效防止各系统之间因学生名单或者信息不统一造成的各种问题,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2.教育教学资源库教育教学资源库包含各种优秀数字化教学资源,如课件、音视频资料、电子图书等。资源库对于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级别的资源创建、共享、管理等权限,可有效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问题。

9、同时教育教学资源库还通过收集、整理、存储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将一部分针对具体问题的教学方法进行建模、归类,并提供快捷方便的查询手段,帮助年轻教师学习和丰富教育教学经验,促进专业成长。四、技术平台层 1.应用支撑平台应用支撑平台为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统一的用户身份管理、权限配置管理、资源配置管理、身份同步服务等功能,可实现公共服务平台及各应用系统基础信息(用户信息、权限信息、配置信息、认证信息、授权信息等)的统一管理与服务。应用支撑平台将组织机构数据库、教职员工数据库、学生数据库关联起来,将人(用户)归属到机构,再根据机构、岗位的不同划分出用户的身份和权限,实现权限管理。并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开放认证

10、接口、用户身份同步等多种技术,实现多应用系统共用权限和单点登录。 2.资源共享平台 资源共享平台可实现信息资源目录管理、信息资源查询、资源传输协议等功能。 信息资源目录主要用于实现对分散的信息资源的规范、有序管理,形成一个可视的资源目录。通过目录可对教育教学资源库及教科网中其他各类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实现各类信息资源与资源共享平台的有机结合。 信息资源查询为已发布(登记在目录中)的信息资源提供检索和查询功能,并根据不同权限,对信息资源的访问和管理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对文字、文件、音视频、图片、课件等教育信息资源的共享、管理、查询等功能。 资源共享平台支持以P2P等多种方式传输信息资源,为资源的

11、发布和传输,在线视频、远程教育等系统中大型文件的共享,提供较高的传输速度。五、应用服务层1.教育电子政务体系(1)门户网站与协同办公系统门户网站和协同办公系统是教育机构日常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电子政务与校务工作中的主要辅助手段。协同办公主要实现现代无纸化办公和电子公文的收发,门户网站则为公众提供开放性平台,实现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信息的公开。基于宁波教科网网站,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综合应用门户网站,为用户提供“一次登录,全网通行”的功能。用户只需通过从门户网站中登录一次,即可访问其有权访问的所有应用系统,无需再次登录。在门户网站内集成各类应用系统,使用户可以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完成原先在多个

12、系统分散处理的相关业务,并将业务成果公布在网站上,从而使宁波教科网网站成为一个综合性的门户网站,既是社会各界人士了解宁波教育的窗口,又是学生、家长、教职工网上办事的应用平台,同时也是教育行政人员网上办公交流的场所。门户网站除提供基本信息服务外,还具备布局定义、内容定义、二级网站模板自定义功能,可灵活设置个性化页面,快速完成后台应用构件的展现。协同办公系统提供规范化、流程化的日常办公条件。主要功能包括公文的收发、事务的督查督办、值班管理、各类会议的安排、各种电子印章的管理、各种行政档案的建立以及各类扩展的个性化服务。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建设市级综合应用门户网站和协同办公系统,并提出统一标准规范,

13、各县(市)、区根据实际需求,按照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建设,并与市级系统对接。(2)信息公开系统按照宁波市政府关于信息公开的具体要求,建设信息公开系统。实现内容高度整合、表现方式统一、资源全面共享,从源头上保障信息公开的规范、有效和及时,形成上下同步、规范统一的教育系统信息公开体系。通过信息目录体系主动公开与依申请公开的政务信息公开方式,实现教育行政部门与用户的互动服务,提高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市级信息公开系统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建设,各县(市)、区根据实际需求,按照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建设。(3)应急指挥与视频会议系统随着通信技术和视音频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立统一的、多方位的教育应急调度指挥系

14、统及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已成为可能。应急指挥与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建立在当前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和宁波教科网基础上,整合校园数字及模拟监控设备,并架设各类音频、视频、无线、遥感等设备,通过数据采集与网络传输,结合软件开发实现远程访问与控制,实现全方位的统一指挥与高效率的工作部署。市级应急指挥与视频会议系统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建设,各县(市)、区根据实际需求,按照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建设,并与市级系统对接。2.教育管理体系(1)师资与科研管理系统师资与科研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教师的基本信息管理、各种人事关系管理、教师教学科研活动管理、教师电子档案管理等。依托教育基础信息库中的教职员工数据库,通过市、县、校三

15、级教育机构上报、下发数据,逐步构建并完善全市教师档案中心,通过集成技术对教师数字档案进行集中管理。各级教育机构和个人根据授权可以获得教师个人的数字档案信息。教师通过此系统查询个人的电子档案,包括基本信息以及个人履历信息(如学历学位、外语程度、国内外培训进修、奖励惩处)、聘用信息、行政职务、技术职称、业绩信息等。师资与科研管理系统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建设,各县(市)、区提供网络和硬件环境。(2)招生考试系统在现有的中考高考报名、阅卷、招生,高中会考管理等系统的基础上,加大整合力度,积极推进我市教育考试统一管理平台建设,建立网上招生考试系统。实现网上报名、网上阅卷、网上招生、以及招考信息和流程查

16、询,实现和省招生考试系统的对接。招生考试系统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建设,各县(市)、区提供网络和硬件环境。(3)校园教育情况统计系统通过网络实时填写学校相关信息,如学校基本情况、师资情况、开课情况、学生在校情况以及办学条件等内容,及时生成符合国家统计需求的相关数据和报表,以便上报。市、县两级教育行政机构,可以在线统计属于其管辖范围内的校园情况,为教育管理提供完整有效的决策分析数据。校园教育情况统计系统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建设,各县(市)、区提供网络和硬件环境。(4)学业评价统计系统通过采集学生学业成绩,设立适应素质教育的评估指标,动态监测跟踪学生、班级、学科、学校成绩状况,实施学生、教师、教

17、学综合评估,提供学生升学的参考依据,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学业评价统计系统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建设,各县(市)、区提供网络和硬件环境。(5)校园一卡通系统按照“统一名称、统一标识、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的要求,遵循“并存过渡和逐步取代”的原则,整合用于校内学习生活的有关卡证,发行师生可广泛使用于各种服务场所(如校内服务、公共服务、商业服务等)的统一IC卡(校园卡、市民卡)。市级系统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建设,各县(市)、区根据实际需求,按照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建设,并与市级系统对接。3.教学服务体系(1)在线学习系统以教育教学资源库为基础,以满足多样化、自主性学习需求为目标,建成一个面向全

18、社会的网上学习平台。在线学习系统在为公众提供丰富的网络课程的同时,根据用户的需求量身定制相应的测试内容,出具专业的学习诊断。用户在遇到学习困难时,可通过在线帮助获取专家实时解答。用户可根据学习兴趣自发建立或参与学习社区,开展协作学习和探究活动。在线学习系统还支持基于3G技术的移动学习,有效呈现学习内容并支持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在线学习系统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建设,各县(市)、区提供网络和硬件环境。(2)个人教育资源管理分享系统个人教育资源管理分享系统是建立在宁波教科网基础上,整合教育部门、学校、个人信息资源,以支持教职员工上传、下载、交流资源的应用系统。教职员工可以通过系统进行教育信

19、息资源的分类上传、下载、共享等操作。每个教职员工在个人享有的存储空间内,可以自主地组织和规划自己的信息资源,实现了资源的高效检索和管理。系统同时也解决了常见的网络硬盘操作复杂,要调用客户端或者浏览器的问题,能充分发挥宁波教科网的网络带宽优势,降低操作难度。个人教育资源管理分享系统还可以与资源共享平台相结合,通过对资源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使其能被其他应用系统或用户共享。个人教育资源管理分享系统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建设,与省级资源交换与共享系统充分兼容,各县(市)、区提供网络和硬件环境。(3)远程教育系统远程教育系统是建立在“农远工程”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及宁波教科网基础上的多媒体教育教学应用系统,

20、包括主播教室、互动教室、远程收视点。远程教育系统通过开展交互式教学、远程教学培训、网络观摩课、网络教研等活动,把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同步、实时、互动地传播到全市各地各校,实现最大程度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系统软件由市教育装备部门统一配置和分发,保持与省级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兼容,各级各类学校可相应建设主播教室。第二章 建设进度项目建设计划时间分配如下:(一)系统规划阶段2011年7月-2011年9月,完成总体建设方案的制订,论证、修改和完善。2011年9月-2012年上半年,完成各子项目技术实施方案的制订、论证和完善。(二)网络建设阶段2012年上半年,完成宁波全大市教科研骨干网建设,实现市、县、校三级网络高速互通。2012年6月底前,完成基础数据库的设计和开发;2012年底前,完成应用支撑平台和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2013年平台上线试运行。(三)应用推广阶段2013年上半年开始,根据工程进度逐步对教育电子政务体系、教育管理体系、教学服务体系三大体系的应用进行试点工作,2013年下半年开始全面推广和使用。(四)评估改进阶段2014年下半年开始,对项目成果进行绩效评估,总结成果与不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