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四适策略的小学语文文本拓展实践研究文本拓展实践研究.doc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5036592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四适策略的小学语文文本拓展实践研究文本拓展实践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基于四适策略的小学语文文本拓展实践研究文本拓展实践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基于四适策略的小学语文文本拓展实践研究文本拓展实践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基于四适策略的小学语文文本拓展实践研究文本拓展实践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基于四适策略的小学语文文本拓展实践研究文本拓展实践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四适策略的小学语文文本拓展实践研究文本拓展实践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四适策略的小学语文文本拓展实践研究文本拓展实践研究.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基于“四适策略”的小学语文文本拓展实践研究 【成果摘要】在提倡“文本细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学习资源的拓展已成为了一种重要措施,文本拓展也确实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文本拓展却出现了喧宾夺主、无度无序、游离文本等等的问题。笔者从“适文、适时、适境、适生”四个方面进行了实效性的文本拓展,旨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文本拓展理论,为小学语文教师抛砖引玉。【关键词】 小学语文 文本拓展 四适策略 一、课题研究的缘起我区新课程改革已走过六个春秋,在这个历程中,语文教学之路几经曲折,经历了“简-繁-简”的轮回。语文教学在反反复复的思索与追寻中开始拒绝百出的花

2、样,开始淡化多变的技巧,而将重心重新倾向于文本。小学语文界正在大力倡导文本细读。在细读的视野中,文本变得饱胀起来,一个词,一句话,甚或是一个标点符号,都会拓展出一个话题、一段文字、一个故事、一缕情感。“拓展”自然成了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本是课堂教学之根、之本,拓展作为课堂教学之“末”,能强化文本重点,能在攻克难点的过程中起到“脚手架”的作用。另外,文本拓展如果能实现知识的积淀,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积极的情感价值观的渗透,那么这样的拓展无疑能使语文教育价值增值。纵观时下的语文课堂,尤其是公开课,教师总是试图将自己文本细读所得和盘托出,塞满课堂,在40分钟的有限教学时间里,引

3、经据典,纵横捭阖,上牵下联,反而使得课堂上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主要表现为: 问题一:拓展的泛化之华而不实。课程改革所主张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延伸拓展”,要求融合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师生的每一个活动之中,但综观语文课堂,特别是公开课,拓展成了一种“招牌”,泛语文化现象比比皆是:一会儿抓住课文的某一点进行创造性阅读,一会儿对人物进行多元解读,一会儿利用课文引出话题进行辩论,一会儿又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进行大容量整合这种探索看起来活跃了课堂,活跃了学生思维,但也让人感到这种活跃背后隐含着贫乏和肤浅,难怪有专家说语文教学患了“多动症”,得了“浮躁病”,拓展应是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而不是远离文本的过

4、度发挥。搞“非语文的拓展的拓展”,缺乏内涵与深度思考的拓展,这已经远离了语文的学科本质。 问题二:拓展的泛化之多而不精。利用文本资源进行拓展训练,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最终的关键。既然拓展是法宝,那自然“韩信用兵,多多益善”,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语文课出现了一哄而上、拓展无度的现象,比如没有深入地理解与运用文本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却任意拓展延伸,过多过早补充内容。有限的时空内,资源洋洋洒洒,连接四通八达,学生眼界大开,应接不暇。太多的信息浏览,忽略了对课文本身的研读品味;太多的无中心拓展,降低了语文学习的效率。这样的拓展一如打扮得花枝招展的伴娘,抢尽所有风头,而真正的新娘文本却被挤到遗忘的角落,一堂课

5、下来,学生课文中的句子都没有熟读,更不要说静下心去想象揣摩,品文悟情了。语文本体的学习活动没有得到应有的加强,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素养何以提高? 问题三:拓展的泛化之失当无序。文本拓展是新事物,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怎样拓展,拓展什么,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主观的随意性使拓展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重复和无序现象。课堂上像这种无度的拓展随处可见,学生也因此重负难堪,叫苦不迭,因为不当的“拓展”,不仅不能提高学习效率,还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基于以上问题,本课题组以文本拓展为突破口,进行一系列的文本拓展操作策略,旨在学生阅读教学上有所提升,理论上有所突破。 二、课题研究的设计(一)研究目标通过

6、研究,希望达成以下目标: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形成一系列文本拓展的有效策略。2、通过一系列的文本拓展策略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3、通过研究提升课题组教师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二)概念界说文本拓展:根据小学语文教材的特色和学生的需要,对教学内容开拓延伸,把生活之水和课外知识引入课堂,把语文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三)理论基础语文学科强调体验和感悟,而体验和感悟往往是由内而外,由下而上的过程,有的不以方法或规律为先导,而且语文教学中的拓展相当一部分是指阅读范围的拓宽和延展。崔国明在谈谈拓展教学的“信度”一文中认为“拓展”就是由语文课内(课文教学)向课外的适当延伸,它实质上就是一种迁

7、移教学。韩紫微认为“拓展教学”指目前阅读教学中对文本进行随意衍义、拓展、脱离等旨在追求文本外在意义的教学现象。拓展的目的是为了丰富文本、凸显文本,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徐娟认为文本拓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延伸、超越或超前于课本知识进行学习,以拓宽视野,吸收更多的知识信息,它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外阅读为辅助。此定义指出了一种比较宽泛的语文“文本拓展”教学,即以课堂或课本为起点,向课外拓展。他们的研究为本课题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三、课题研究的措施只有明确了文本拓展的定义和作用,我们才能立足文本,进行恰当的拓展,才能使课堂因拓展而流光溢彩,使学生因拓展而学有所获。笔者从“适文、适时、适境

8、、适生”四个方面展开研究。四适策略略适 文拓 展适 时拓 展适 境拓 展学习情境创设中拓展文本适 生拓 展学习情景变化中拓展适合题材拓展文 本适合文采拓展文 本适合体材拓展文 本当学生体会不到作者情感时当学生理解不了文本内涵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目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一)适文拓展拓展要以文本为根本,是我们在进行教学拓展的过程中始终需要牢记的一点。确实,教材不是孤立的文本,教学需要拓展,但是,拓展一定要立足文本,适合文本,我们决不能为了拓展而拓展,不能让拓展成为形式。拓展的时机、拓展的内容、拓展的宽度和深度都要适合文本来展开,文本拓展,要超越文本,更要反哺文本,离开文本的拓展那是无本之木、无源

9、之水。立足文本的拓展,是文本解读的延伸和补充,甚至可以说,它本身就是文本解读的一种形式。文本解读,是老师带领学生在动态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使学生掌握语言运用的规范,感受、体验优秀作品的语言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语文课要姓“语”,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文本拓展,作为语文课堂里一个重要的环节,理所当然地,也应该是以这个为基点,也应该姓“语”。 1、 适合题材拓展文本有些课文题材内容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因此学生也比较容易拓展。教学燕子一课时,在教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时,文中优美的词句塑造了燕子活泼可爱的形象:“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10、在品读了课文的同时,教师让学生模仿这段话的写法,写一写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外形。为了写好动物的外形,学生往往再次反复读课文,去领会这段文字在写法上的特点,文字中蕴涵的情感。因此,这样进行拓展,学生不知不觉中,深入品味了语言,更进一步提炼,深化了语言。2、适合文采拓展文本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往往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内含很多妙词佳句,精彩语段,我们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理解其包含的哲理,领会写作方法,通过说、写的拓展训练,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我觉得这样的拓展就是适合文本的拓展。如人教版第三册秋天的雨一文。最明显的语言特征就是灵动美好的比喻和拟人。特别是“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钩住。”这一句,假如孩子的思

11、维没有打开,是无法了解脚是怎么会被香味钩住的。老师就需要先让孩子理解文本,你们看到秋天的果树上挂满了又香又甜的果子,你最想做的是什么?这时候孩子会说:太想尝一尝,我真舍不得走。这样就理解文本中“钩住”的含义是什么。然后,激活儿童的记忆,让他们说出最喜欢什么?什么时候脚也被钩住过?相信“必胜客鸡翅的香味钩住了我的脚”,“我们好听的读书声钩住了窗外老师的脚”之类的句子就轻巧地将学生解读文本的兴趣点激发了,这刚好给了学生想象、表达的机会,学生的创作欲望非常高涨,效果颇佳。生练笔时不仅用到了课文中的句子,而且恰当地写进了自己的语言。提供现成的“下锅之米”,有效地拓展了文本。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习得最佳的

12、语言,获得最佳的理解。可见,引导学生进行说写的拓展,是引领学生亲近文本、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内核的重要形式。透过说写拓展,可以触摸到学生那快意驰骋的心灵。3、 适合体材拓展文本又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6课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这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歌,前四节结构相似,以孩子的口吻描写大海、沙漠、星空和草地原本的模样,与战争后的情形做了强烈的对比,末节发出对和平的祈盼。我要求学生模仿本文写一写自己对环境保护、科学发展、假日安排等的看法、理解,并且说出自己的希望。有的学生写了还我碧水蓝天:清澈的小河,本来是鱼儿和小虾畅游的乐园,可是暗流的污水和泡沫破坏了它们的家园,这究竟是为什么?绿色的草地,本来是小草和

13、花儿美丽的舞台,可是无数只脚的踩踏使它们失去了生命,这究竟是为什么?蔚蓝色的天空,本来是鸟儿自由翱翔的世界,可是汹涌而来的黑灰色烟雾,迷住了它们明亮的眼睛,这究竟是为什么?我们希望,我们祈盼看到无边的绿色,闻到芬芳的花香,听到鸟儿们欢快地鸣叫 我们能在如画的环境中读书,我们能拥有碧水蓝天!这样适合文本的拓展,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深层次品味语言的平台,同时有效地促使学生习得文本语言,并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不知不觉中学会写诗歌。(二)适时拓展适时拓展就是在文本拓展时,要注意时机,要选择合适的时候,归纳一下可以有以下几种情况:1、当学生体会不到作者情感时适时拓展如白鹅,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

14、组课文中的第一篇课文。这组课文的主题就是“感受作者笔下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在作者丰子恺的笔下,白鹅这篇课文向我们呈现一只高傲无比的白鹅形象,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但是,白鹅在语言表达方面离学生的生活时代比较远,介于文言文与白话文之间,这与作者丰子恺生活的时代背景是紧密相关的。因此抓住文本晦涩但又重要的字词句篇去体会作者如何抓住了白鹅高傲的特点去描写白鹅,体会作者采取反语的方式去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才能引导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呢?这时引用课外相关背景知识来补充课文,是一个很好的方法。白鹅这篇课文选自丰子恺的散文集缘缘堂随笔集。在抗战时期,丰子恺在重庆一

15、个偏僻小村庄自建房屋,在此读书、作画之余,在院子里种豆,种菜,养鸽,养鹅。其中,鹅给他的印象最深。丰子恺先生在白鹅原文的结尾这样写道:“惟有这伟大的雪白的东西,高擎着琥珀色的喙,在雨中昂然独步,好像一个武装的守卫,使得这小屋有了保障,这院子有了主宰,这环境有了生气。”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他对陪伴了三年寂寞时光的老朋友,充满了深深的感激之情。教师把这部分内容补充给学生,就很容易让学生明白在丰子恺的心里,这只白鹅已经不仅仅是一只鹅了,更是他的朋友,是守卫他那个小小屋子的卫士!有了这个感情的铺垫,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就比较容易理解课文的关键词“高傲”,比较容易体会为什么这么一只普通的白鹅在作者的笔

16、下就变成了一个倍受喜爱的“鹅老爷”!在这个感情基础上,课堂教学导入的时候再引入丰子恺在白鹅原文结尾处的一段话:“我对这小屋实在毫无留恋。因为这屋太简陋了,这环境太荒凉了;我去屋如弃敝屣。倒是屋里养的一只白鹅,使我恋恋不忘。”抓住这个结尾处的“恋恋不忘”这个关键词引出文本,“那这只使得丰子恺念念不忘的白鹅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我们来读读丰子恺的白鹅找找答案吧。”正因为这个背景知识的拓展,学生对文章的主角“白鹅”调动起很高的学习兴趣,想去进入文本体会一下:“对我们而言普通的白鹅为什么会让丰子恺恋恋不忘呢?”正因为在这时用背景知识拓展,学生对作者情感的体会也就是容易多了。又如搭石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

17、上册第六组课文的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相互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而搭石这篇课文就是围绕着家乡平凡的搭石展开,去感受家乡人之间相互的关心。但是,对于现在的孩子而言,看多了花哨华美事物,感受的大多是立碑赞美的品德。与此相反,身边所随处可见的却容易忽视,要从平凡的事物中感受到美,感受到爱更是有一定难度的。那么,要如何能体会文章中的重点句“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时,我引入了搭石作者刘章写的一首小诗故乡来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情感。 师:这就是作者眼里的故乡,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构成了

18、家乡的一道风景。所以作者在一首描写家乡的小诗的结尾写到故乡是大真大美,故乡是大音大象,故乡的每一块石头,也像明珠闪光!故乡(节选)故乡这首小诗就是作者在赞美家乡,赞美家乡的每一处,甚至是家乡的石头在作者眼里都是像明珠一样闪闪发光的。而这首小诗的内容正好可以和课文中作者赞美的“搭石”可以整合在一起。在此,老师在升华主题的时候再问一句:“在这里,作者仅仅是在赞美这平凡的石头、赞美搭石吗?他还在告诉我们什么?”学生很自然地就能联想到建造搭石、建造家乡的乡亲们,是他们之间的真诚、互助、尊重、爱护让家乡变得“大真大美、大音大象”。想到这里学生对文本主题的侃侃而谈也就十分自然了。对于重点句“一排排搭石,任

19、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中的“风景”学生就能从单一字面上的美景,体会到深藏在其文字内部的美丽人心的风景。2、当学生理解不了文本内涵时适时拓展 当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文本内涵的理解存在着差距时,教师应不惜“笔墨”,适度拓展背景知识,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教学四下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学生对于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这句话的理解有些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把当时的背景进行了拓展教学,帮助学生有效地突破了这个难点。师:你知道什么是“罪恶的子弹”“和平之花”

20、?为什么说“和平之花”是娇嫩的?让我们先来看看战争记事簿吧! (课件播放战争记事簿,补充当时有关战争的资料, 同时引导学生从战争的时间、地点、频率上 感受 师:你能结合看到的图片说说其中一个词或对整句话的理解吗?生:我知道了“罪恶的子弹”就指战争。师:是的!那为什么称它为“罪恶”的?生:因为它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所以说是罪恶的。 生:“和平之花”是说人们期盼和平的世界,可是仍然有战争在威胁着大家,一旦发动战争,就没有了和平,所以说和平就像娇嫩的花朵一样,随时会凋谢 生:我明白了原来在我们这个地球上,和平还没有真正实现,原本我以为所有的孩子都和我们一样在教室里读书,在优美的小区散步,没想到还有这么

21、多地方面临着战争的摧残,那儿的人们多么希望和平啊!学生通过拓展的战争资料,通过读书思考,不仅意会了“罪恶的子弹”、“和平之花”这些原本较难理解的词语意思,而且对这句话包含的意思也有了正确的认识和体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变得轻松和形象起来。(三)适境拓展1、学习情境创设中拓展文本 有的文章充满着浓厚的情感基调,这就需要教师创设适合的学习情境来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情感,这时的拓展就是一个学习情境的创设。比如,第五册的给予树一课,这篇课文讲的是在一个难忘的圣诞节,一位可怜的小女孩一直盼望有一个布娃娃,最后一棵给予树把两个素不相识的女孩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在教学最后一部分中,我进行了这样的情景拓展:师:小女孩

22、就这样一直盼望着,盼望着,于是在这个圣诞节来临之即,她将自己的心愿写在了卡片上,挂到了这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上,让我们来到这棵给予树下,看看这张牵动人心的卡片圣诞老人啊,您在哪?又到圣诞节了,我还是什么也没有。六岁的我没有见过爸爸妈妈,更没有见过节日的礼物。我多么希望拥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呀!我想做她的妈妈,不要让她向我一样成为孤儿。 轻轻地读读(配乐) 谁来替小女孩表达她的心声(配乐)这是我创设的一种情景,把这位小女孩的心愿写在卡片上,学生读了,我顺势问:听了小女孩的心愿,你想说什么?生:我把我的圣诞礼物送给你生:我有爸爸妈妈,我还有很多亲人送我许多洋娃娃,她一个都没有,真可怜!生:我一

23、定送你一个洋娃娃。 孩子们的话语句句道出了金吉亚的心声,这就是情感的升华,进一步促发了孩子们那颗爱的种子.2、学习情境变化中拓展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四年级语文第七组课文的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在成长的故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中的问题,留下成长的足迹。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原先的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怀念叶圣陶先生,作者肖复兴在成年之后回忆小时候和叶圣陶先生的交往来怀念叶圣陶先生。课文选取了叶圣陶先生给“我”修改作文和“我”到叶圣陶先生家做客的两件事,来向我们展示了叶圣陶先生作家如何写作、如何做人,以及作者从中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这篇课文的教学点有两个:一个是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这个教学

24、点比较枯燥;另一个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学作文先学做人的道理,这个教学点含义比较深刻。作者并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对当时和叶圣陶先生见面交谈时看到的绿绿的爬山虎来借景抒情。那么,如何才能降低教学难度,减少枯燥程度呢?我认为这时改变学生的学习情景,可以做到。我们可以将与课文文本内容紧密相关的资料补充到课堂上去,可以引导学生去探求这个改变了肖复兴一生命运的叶圣陶先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又是一次怎么样的偶然机遇改变了肖复兴呢这些问题引导着学生去理解文本。师: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不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一个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就是肖复兴(简单了解生平资料)还动笔写下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那

25、片绿绿的爬山虎师:我们的课文节选了其中一部分。他在原文的开头写了这么一段话:“一次偶然的机遇,能够改变一个人终生的命运。小时候,捏着可怜巴巴的一角七分钱,踮着脚尖从家门口对面的邮局里买来一本少年文艺时,我开始迷上文学。我渐渐沉浸在我国现代文学之中。鲁迅、冰心、叶圣陶、许地山一位位相继闯入我的心中。他们的作品令我爱不释手。冥冥幻想里,我 像今天青少年朋友一样,想入非非地想像着他们的模样、为人及性格。但是,我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会结识他们当中的一位,并且能够聆听他的教诲。二十余年弹指飞去,当他白发如银时,我竟如他一样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在我的人生旅途中,他起的作用举足轻重。”师:这个在肖复兴的人生旅途

26、中起举足轻重的人是(生:叶圣陶爷爷。那是一次什么机遇,改变了他终生的命运呢?我们来打开课文,走进课文,了解一下吧。通过这三个问题,已经将课外的资料和文本紧密联系在一起了。利用与课文文本内容相关的内容来补充文本,利用补充内容中的关键句来引导学生去抓住关键词学习文本。学生在对“改变一个人命运的人”极度感兴趣的同时,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学习枯燥的内容也相对简单了;学习含义深刻的句子时,也能联系“改变人生命运”这个关键词去体会叶圣陶先生所表现出来的“作文是这样写的,作家是这么做的”。这样的拓展就是一个学习情景的改变,改变常规模式下的学习,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四)适生拓展1

27、、适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语文教材有些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完一篇课文,学生还意犹未尽,这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向其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使阅读向课外、课后延伸。例如,上完人教版第八册的蝙蝠和雷达一课后,学生兴趣盎然,科学家还从什么动物身上得到启示,于是教师马上拓展从“青蛙身上发明了电子蛙眼”的资料,学生读得津津有味,还想知道吗?这时,进一步推荐同学们,有兴趣可以去看仿生学。从而使学生明白阅读教材仅仅是个“起点”,要使自己到达“终点”这一路上要阅尽“无数的风景”,从而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丰富自己的修养。这样的拓展才是真正适合学生兴趣的拓展,进一步为学生架设了

28、阅读的桥梁,自然而然就使孩子的阅读触角伸向课外。3、适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展拓展延伸时,展开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包含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阅历、认知水平、知识积累、学生能力发展水平、地区差别和特征等,要真正做到切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适当变换内容或改变难度,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到很亲切,都有话可说。教师应注意照顾学生个性差异,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一些难度各异的学习内容,多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训练项目,以供学生自由选择,各取所需。立足课堂实际,考虑时间、场地、情景的限制。否则,再精彩的拓展延伸,也不过是一种表演或作秀,比作一只“绣花枕头”恐怕并不为

29、过。比如教学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教师通过教学,体会意境,比较,领悟了两首诗都是送别诗,都有依依不舍之情,但是情感上王维要显得更加的伤感,因为元二去的是新疆边境。最后小结,古人写了很多的送别诗,但是很多诗里面饱含的情感还是有区别的,借此拓展让学生读别董大,体会其中的送别之情,与课文中的那种送别又有什么区别,从而让学生学会体会古诗的意境。这样以教材为蓝本安排拓展,既拓展了教学时空,让学生活学活用,活学促用,学以致用,同时,这样的拓展也正是适应学生的能力。2、适合学生的学习目的拓展文本拓展最终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的,而不是仅仅为了一堂课的精彩与热闹,不是为了满足教师自己的兴趣

30、。每一节语文课,教师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教学目标,而且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情况,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目的来进行拓展,也只有这样的拓展才是符合课堂教学原则的,也才是有效的。此外,文本拓展时,还要注意:文本拓展,既要重视内容,也要关注形式;文本拓展,固然要“广积粮”,更要“深挖洞”;文本拓展,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前经验”;文本拓展,要能“放”得出去,也要能收“得回来。总之,文本的拓展不是做秀,更不是时尚元素,我们不能为拓展而拓展,为搜集而搜集,而应该进行适度的“拓展”,高效的“拓展”,智慧的“拓展”,使拓展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拓宽学生的知识

31、视野,扩大学生的思维领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读写创新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四、通过研究取得成效(一)学生学习兴趣的变化课题研究前课题研究后喜欢语文学习的学生比例全班37人,喜欢学语文的25人,占67%。全班37人,经调查,喜欢学习语文的有32人,占全班86%。具体个案描述学生严芷轩二年级学习语文阅读和最好的时候也只能达到良好,一般的单元测试几乎都是合格。有时回家作业不做。每次做到阅读题,就是乱做。上学期,严芷轩同学的单元测试阅读有4次为优秀,2次良好,2次合格,期末测试三项均为优秀。平时经常会主动请老师来改作文,对于做得差的作业,有时也会主动向家长表示要重写,对于学习语文兴趣浓厚。每

32、次节日还会主动给老师发短信祝节日快乐。用她的话说:“我很开心,上学期考了全优,老师还奖励我一本很好看的课外书,爸爸妈妈每天都检查我的作业了,管我也更多了。”(二)学生能力的提升2008学年第一学期2008学年第二学期2009学年第一学期优秀率合格率优秀率合格率优秀率合格率学生的阅读能力351005410080100学生的语文素养451005810072100通过阅读的文本拓展1、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扩大学生的思维领域,更进一步为学生架设了阅读的桥梁,使孩子的阅读触角伸向课外,增加学生大量阅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丰富自己的修养。2、 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读写创新的能力。3、3、 提升了学

33、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二、)形成文本拓展资源本课题组老师对于文本拓展的研究形成了一些资料1、 对于每一册课文的重点课文进行了解读,同时对于难点的突破,语言的训练,需要文本拓展,进行了一系列的罗列,储备了拓展资料。2、 对于这些拓展形成了自己的一些影音资料和课件。3、 课题组还汇集了一些非常成功的文本拓展案例 。(四)教师研究能力提升1、教师的阅读量明显提升,本课题组的老师也经常对一些有研究价值的文本拓展案例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二次开发,提升文本拓展的有效性。2、 教师更能积极钻研教材,能善于发现拓展的契机,把握拓展的火候, 在教研活动中对于文本拓展的策略还进行专题讲座,推广经验,使得其他老师

34、也取得一定的收获。3、指导学生获奖本班学生的习作多次在杭州网上发表,还有多名学生成为杭州网三星级以上的优秀小记者,这学期还有2位学生成为牛通社小记者,对最近杭州的控烟活动进行了报道,文笔非常优秀,这些都源于平时教学中教师注重文本有效拓展,提高学生得阅读兴趣,更进一步喜欢习作,语文综合素养比较高。媒 体人 数发表文章篇数杭州网小记者10人 40篇牛通社小记者2人 5篇星星河校报12人 20篇五、展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始终坚持从文本出发,有效地把文本的资源挖掘好、利用得恰到好处,突出重点,使文本拓展训练成为整个课堂教学流程中错落有致、装点得体的亮点和花絮,成为孩子们提高语文素养的一个个兴致盎然的生长点、发展点,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有更多生成的精彩。同时,愿我们的教师都成为驾御文本拓展训练的高手。参考文献:1朱先云.课堂拓展应提升教学效应.小学教学设计,2007(12):592强洪权.基于文本,超越文本.小学教学参考,2005(12):10-113崔永会.立足文本,有效拓展浅论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7(3):15-16 4林杏芳.在文本细读中诗意地栖居.小学语文教师,2008(7-8):15林春曹.文本细读为了谁.小学语文教师,2008(7-8):20-21附件1:小学语文文本拓展案例附件2:学生优秀习作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