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级康复治疗专业《康复评定》课程标准.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038188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80.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级康复治疗专业《康复评定》课程标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6级康复治疗专业《康复评定》课程标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6级康复治疗专业《康复评定》课程标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6级康复治疗专业《康复评定》课程标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6级康复治疗专业《康复评定》课程标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级康复治疗专业《康复评定》课程标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级康复治疗专业《康复评定》课程标准.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心整理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康复评定技术 学分: 6 学时: 108 开课学期: 2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与作用 康复评定技术 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是在对专业人 才市场需求和就业岗位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 以康复治疗技术岗位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培养为 重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校院合作开发的一门工学结合课程。 2课程与前修后续课程的关系 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有:前修课程人体发育学、功能解剖学、运动学,后续课程 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康复工程学、临床康复学、言语治疗学。 3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本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遵循职业教育

2、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指导思想, 以医院调研 为基础,围绕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思想和 方法的基础上,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 与医院专家共同合作, 实施本课程的系统开发与实践。 4课程标准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为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从宏观(培养目标定位)、中观(课 程体系) 、微观(教学单元内容)三方面进行系统化设计。结合学生已有学习基础和学习风格,按 照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根据职业活动特点,重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单元次序。采用案例教学、任 务驱动、现场教学、 讨论法和小组学习等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将理论

3、与实 践教学融为一体,实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系统化培养。 系统化规范教学环境条件,对校院合作、实训基地、专兼结合的“双师”团队,教材等进行系 统规划,保障课程的有效实施。 本课程标准用于指导康复评定技术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 二、课程目标 1课程总体目标 精心整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的能力,并具备的能力,促进企业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 使学生具备掌握各种功能评定的方法的能力,并具备熟练应用运动、 感觉等功能评定方法评定患者的各项功能的能力,促进患者康复。 2知识、能力与素质目标 (1)知识目标 系统掌握各种康复评定的定义、影响因素、适应证、禁忌症,以及各种功能评定的方

4、法; 熟悉各种功能活动的解剖结构、生理过程; 了解现阶段国际通用的评定方法和手段。 (2)能力目标 专业能力: 具有初步运用计算机处理工作领域内的信息和技术交流能力;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初 步的专业英语阅读、会话的能力,英语达三级水平。 具有阅读英语文献的能力。具有翻译康复医学 专业英语技术文章的能力及初步听说能力;具备熟练运用康复技术的能力, 较系统地掌握康复技术 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具有获取最新护理及康复领域知识的自学能力。具有熟练应用运动功能评定方 法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能够使用各种量表对各种作业能力、感觉功能、疼痛、心理功能,环境及 生活质量进行评定;能够使用精密仪器评定各种功能; 方法

5、能力:能制定康复工作计划的步骤, 提出解决各种临床实际问题的思路;具有对新知识、 新技术的学习能力, 以及资料查询、 文献检索及计算机等现代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对工作结果进 行评估的能力;具有全局思维与系统思维、整体思维与创新思维的能力;具有决策、迁移能力;能 记录、收集、处理、保存各类专业技术的信息资料;具有管理及人际交往的能力,具有不断获取新 知识和创新的能力;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胜任各种康复相关的技术工作。 社会能力:具有一定的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知识, 对自然、社会生活和艺术具有一定的鉴赏 能力和高尚的生活情操与美的心灵;具有从事专业工作安全生产、环保、职业道德等意识, 能遵守 相关的法

6、律法规; 具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立业能力; 具有医疗安 全意识,各部门间协调、 合作能力; 具有康复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具有适应职业变化的终身学 习能力。 (3)素质目标 具备良好的质量意识和工作责任感; 具备认真、严谨的学习和工作态度; 具备自觉维护工具和工作环境清洁的良好习惯,能遵守操作规范和安全文明生产规程; 具备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具备人际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 精心整理 三、课程学习内容与学时分配 1课程教学总体设计 模块(章)项目(节) 学?时 理论实践合计 模块一:绪论康复评定定义、内容和方法2 2 模块二:人体反射和 形态学评定技术 1. 基

7、本生理指标的测量2 2 4 2. 人体形态学测量2 4 6 3. 人体发育性反射和反应的评定2 4 6 模块三:运动功能 评定 1关节活动度的测量 2 8 10 2. 肌力检查 4 8 12 3. 肌张力的评定 4 2 6 4. 平衡功能的评定 2 2 4 5. 协调运动障碍的评定 2 2 4 6. 步态分析 4 4 8 模块四:神经电生理 检查技术 1. 肌电图检查技术 2 2 2. 神经传导检查技术 2 2 模块五:感觉功能 评定 1感觉的评定2 2 4 2疼痛的评定2 2 4 3. 高级脑功能障碍的评定2 2 模块六:心理功能评 定 1. 社会心理技能和心理成分的评定 2 2 模块七:言

8、语功能 评定 1吞咽障碍的评定 2 2 模块八:社会功能 评定 1.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2 2 4 2. 生活质量的评定 2 2 3. 环境的评定2 2 模块九:心肺功能评 定 1. 心功能评定2 2 2. 肺功能评定2 2 模块十:常见疾病的 康复评定 1. 脑卒中的康复评定2 2 2. 脑外伤的康复评定2 2 3. 脑性瘫痪的康复评定2 2 4. 脊髓损伤的康复评定2 2 5. 骨折的康复评定2 2 精心整理 6. 骨关节炎的康复评定2 2 7. 颈肩腰腿痛的康复评定2 2 8. 压疮的评定2 2 合?计54 54 108 理论与实践比1:1 2教学单元设计 模块 (章) 项目 (节)

9、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 学 时 模块 一:绪 论 康 复 评 定定义、 内 容 和 方法 1. 熟练掌握定义及评定 的目的 2. 掌握评定的层面 3. 了解评定指标种类、 评定流程 1. 康复评定的定义 2. 康复评定的内容 3. 康复评定的实施 讲授法; 现场教 学;讨论 教学; 2 模块 二:人 体反射 和形态 学评定 技术 1. 基 本 生 理 指 标 的 测 量 1. 掌握血压、脉搏、呼 吸、体温的正常值 2. 熟悉非正常值的意义 1. 血压 2. 脉搏 3. 呼吸 4. 体温 讲授法; 现场教 学 4 2. 人体 形 态学测量 1. 熟悉人体姿势的评定 方法以及意义 2. 掌握身体

10、的重要体表 标志,掌握肢体长度和 围度的测量,以及残肢 长度 和 围 度 的 测量 方 法。 3. 了解身高、体重、体 重指数、脂肪厚度的测 量方法 1. 人体姿势评定 2. 肢体长度测量 3. 肢体围度测量 4. 残肢长度测量 5. 残肢围度测量 6. 身高、体重、体重指数的 测量和计算 7. 脂肪厚度的测量以及体 脂百分比的计算 8. 扁平足的测量 讲授、演 示、现场 指导相 结合的 教学方 式; 角色扮 演、案例 法、小组 讨论的 教学方 法 6 3. 人体 发 育 性反 射 和 反应 的 评定 1. 掌握反射与反应的分 类 2. 熟悉脊髓水平及脑干 水品的反射评定方法 3. 学会浅反射

11、、深反射 的检查方法,能够对各 种病理反射做出判断。 1. 反射 2. 反射的检查方法 3. 结果记录与分析 讲授法; 现场教 学 6 模块 1关节 活 动 度 1. 了解关节活动度相关 概念,熟悉测量方法与 1. 关节活动度 2. 测量方法与步骤 讲授、演 示、现场 10 精心整理 三:运 动功能 评定 的测量步骤、结果记录与分析, 掌握各关节活动度的具 体测量 2. 学会测量脊柱、上肢 关节、下肢关节的主动 和被动关节活动度,能 够进行个关节活动度的 具体测量。 3. 各关节活动度的具体测 量 4. 结果记录与分析 指导相 结合的 教学方 式; 角色扮 演、案例 法、小组 讨论的 教学方

12、法 2. 肌 力 检 查 1. 知识目标:了解检查 方法与步骤,熟悉各肌 肌力的检查方法,掌握 脑神经支配肌的检查。 2. 能力目标:学会进行 徒手肌力检查的方法与 步骤学会上肢、下肢、 躯干、面部主要肌肉的 肌力手法检查,并能够 正确分级。 1. 肌力 2. 检查方法与步骤 3. 各肌肌力的检查方法 4. 脑神经支配肌的检查 5. 结果记录与分析 6. 等速运动测定仪测定 7. 背力计测定 讲授、演 示、现场 指导相 结合的 教学方 式; 角色扮 演、案例 法、小组 讨论的 教学方 法 12 3. 肌 张 力 的评定 1. 知识目标:了解肌张 力的生理学基础,熟悉 正常肌张力、异常肌张 力,

13、掌握肌张力的检查 方法。 2. 能力目标:学会用改 良的Ashworth方法对肌 张力进行评定,并能够 对痉挛进行评定。 1. 肌张力的生理学基础 2. 正常肌张力 3. 异常肌张力 4.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5. 结果记录与分析 讲授、演 示、现场 指导相 结合的 教学方 式; 角色扮 演、案例 法、小组 讨论的 教学方 法 6 4. 平 衡 功 能的评定 1. 知识目标:了解相关 概念,熟悉定量评定、 定性评定,掌握功能性 活动的评定。 2. 能力目标:学会进行 定量评定、定性评定、 功能性活动的评定学, 能 够 用 Fugl-Mayer 、 Berg 平衡量表等方法对 1. 概述 2. 定

14、量评定 3. 定性评定 4. 功能性活动的评定 讲授、演 示、现场 指导相 结合的 教学方 式; 角色扮 演、案例 4 精心整理 平衡进行评定。 法、 5. 协 调 运 动 障 碍 的 评定 1. 知识目标:了解协调 运动,掌握协调运动障 碍的评定方法与步骤。 2. 能力目标:学会进行 协调运动障碍的评定方 法,学会协调试验的方 法。 1. 协调运动 2. 评定的方法与步骤 3. 结果记录与分析 讲授、演 示、现场 指导相 结合的 教学方 式; 角色扮 演、案例 法 4 6. 步 态 分 析 1. 知识目标:了解正常 步态,掌握定性、定量 分析法,熟悉常见病理 步态的原因及表现。 2. 能力目

15、标:学会步态 的定性、定量分析法, 学会分析正常的步态, 能够对常见的异常步态 进行 定 性 或 定 量的 分 析。 1. 概述 2. 正常步态 3. 定性分析法 4. 定量分析法 5. 常见病理步态的原因及 表现 讲授、演 示、现场 指导相 结合的 教学方 式; 角色扮 演、案例 法 8 模块 四:神 经电生 理检查 技术 1. 肌 电 图 检 查 技术 1. 知识目标:了解 sEMG 仪的基本构成与工作原 理,熟悉sEMG仪的操 作、sEMG 仪的分析及有 关指标,掌握 sEMG 仪在 康复医学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学会 sEMG 仪的操作、sEMG 的分析, 并能利用sEMG仪解决

16、康复 医 学 中 的 相关 问 题。 1. 概述 2.sEMG仪的基本构成与工 作原理 3.sEMG仪的操作 4.sEMG仪的分析及有关指 标 5.sEMG仪在康复医学的应 用 讲授、演 示、现场 指导相 结合的 教学方 式; 角色扮 演、案例 法、 2 2. 神 经 传 导 检 查 技 术 1. 知识目标:了解神经 传导速度,熟悉临床肌 电图。 2. 能力目标:学会临床 肌电图,并能够进行神 经传导检查。 1. 临床肌电图 2. 神经传导速度 讲授、演 示、现场 指导相 结合的 教学方 式; 2 模块 五:感 觉功能 评定 1感觉 的评定 1. 知识目标:了解躯体 感觉,掌握感觉功能的 检查

17、步骤与方法。 2. 能力目标:学会感觉 功能的检查步骤与方 法,能够利用各种设备 对感觉功能障碍进行评 定。 1. 躯体感觉 2. 检查步骤与方法 3. 结果记录与分析 角色扮 演、案例 法、 4 精心整理 2疼痛的 评定 1. 知识目标:了解疼痛 的分类与评定目的,掌 握评 定 方 法 与 结果 记 录。 2. 能力目标:学会进行 疼痛的评定,能够对疼 痛进行分析、评定。 1. 疼痛的分类与评定目的 2. 评定方法与结果记录 小组讨 论的教 学方法 4 3. 高 级 脑 功 能 障 碍 的评定 1. 知识目标:了解认知 功能与认知功能障碍, 掌握知觉功能障碍的评 定、认知障碍的评定。 2.

18、能力目标:学会进行 高级 脑 功 能 障 碍的 评 定。 1. 认知功能与认知功能障 碍 2. 知觉功能障碍的评定 3. 认知障碍的评定 讲授、演 示、现场 指导相 结合的 教学方 式; 2 模块 六:心 理功能 评定 1. 社 会 心 理 技 能 和 心 理 成 分 的评定 1. 了解社会心理技能和 心理成分 2. 掌握评定方法。 1. 社会心理技能和心理成 分 2. 评定方法 3. 结果分析及注意事项 讲授法; 现场教 学 2 模块 七:言 语功能 评定 1吞咽 障碍的 评定 1. 了解参与吞咽的各组 织器官的解剖和吞咽的 生理过程 2. 熟悉评定步骤与方法 3. 掌握结果分析。 1. 参

19、与吞咽的各组织器官 的解剖和吞咽的生理过程 2. 评定步骤与方法 3. 结果记录与分析 小组讨 论的教 学方法 2 模块 八:社 会功能 评定 1. 日常 生活活 动能力 评定 1. 知识目标:了解作业 活动障碍的自评,熟悉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 定、 生产性活动的评定, 掌握休闲活动的评定。 2. 能力目标:学会进行 作业活动障碍的自评、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 定、 生产性活动的评定、 休闲活动的评定,学会 利用 Bathel 指数、 FIM 对作业能力进行评定。 1. 作业活动障碍的自评 2.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 定 3. 生产性活动的评定 4. 休闲活动的评定 讲授法; 现场教 学 4

20、 2. 生 活 质 量的评定 1. 了解生活质量评定的 相关概念 2. 掌握生活质量评定的 方法。 1. 概述 2. 评定的方法 小组讨 论教学 方法 2 3. 环 境 的 评定 1. 了解评定目的与方法 2. 熟悉各种环境的评定 3. 掌握环境障碍的改造 原则与方法。 1. 评定目的与方法 2. 各种环境的评定 3. 环境障碍的改造原则与 方法 小组讨 论教学 方法 2 模块 1. 心功 1. 知识目标:了解相关 概念,掌握心功能评定。 1. 心功能评定 讲授法; 2 精心整理 九:心 肺功能 评定 能评定 2. 能力目标:学会进行 心功能评定。 现场教 学 2. 肺 功 能 评定 1. 知

21、识目标:了解相关 概念,掌握肺功能评定。 2. 能力目标:学会进行 肺功能评定。 1. 肺功能评定 讲授法; 现场教 学 2 模块 十:常 见疾病 的康复 评定 1. 脑卒 中的康 复评定 1. 了解病因 2. 熟悉定义 3. 掌握康复评定方法 1. 定义 2. 康复评定要点 小组讨 论教学 方法 2 2. 脑 外 伤 的 康 复 评 定 1. 了解病因 2. 熟悉定义 3. 掌握康复评定方法 1. 定义 2. 康复评定要点 小组讨 论教学 方法 2 3. 脑 性 瘫 痪 的 康 复 评定 1. 了解病因 2. 熟悉定义 3. 掌握康复评定方法 1. 定义 2. 康复评定要点 小组讨 论教学

22、方法 2 4. 脊 髓 损 伤 的 康 复 评定 1. 了解病因 2. 熟悉定义 3. 掌握康复评定方法 1. 定义 2. 康复评定要点 小组讨 论教学 方法 2 5. 骨 折 的 康复评定 1. 了解病因 2. 熟悉定义 3. 掌握康复评定方法 1. 定义 2. 康复评定要点 小组讨 论教学 方法 2 6. 骨 关 节 炎 的 康 复 评定 1. 了解病因 2. 熟悉定义 3. 掌握康复评定方法 1. 定义 2. 康复评定要点 小组讨 论教学 方法 2 7. 颈 肩 腰 腿 痛 的 康 复评定 1. 了解病因 2. 熟悉定义 3. 掌握康复评定方法 1. 定义 2. 康复评定要点 小组讨 论

23、的教 学方法 2 8. 压 疮 的 评定 1. 了解病因 2. 熟悉定义 3. 掌握康复评定方法 1. 定义 2. 康复评定要点 小组讨 论教学 方法 2 四、技能训练 序号实训项目实训目标学时 1 基本生理指标 的测量 学会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并判断 异常指标的意义 2 学时 2 人体形态学测 量 学会辨别体表标志,能够对异常姿势进行评 定,能够正确测量身体长度、围度身高、体 重等指标 4 学时 精心整理 3 发育性反射与 反应的评定; 反射检查 能够对脊髓水平、中脑水平、脑干水平、大 脑皮质水平的反射进行评定,并判别不同年 龄出现各种反射和反应的临床意义;学会浅 反射、深反射的检查

24、方法,能够对各种病例 反射做出判断 4 学时 4 关节活动度的 测量 学会测量脊柱、上肢关节、下肢关节的主动 和被动关节活动度 8 学时 5 肌力检查 学会上肢、下肢、躯干、面部主要肌肉的肌 力手法检查,并能够正确分级;能够应用背 力计、握力计、捏力计、等速运动测定肌力 8 学时 6 肌张力的评定 学会用改良的Ashworth 方法对肌张力进行 评定,并能够对痉挛进行评定 2 学时 7 平衡功能的评 定 学会用 Fugl-Mayer 、 Berg 平衡量表等方法对 平衡进行评定 2 学时 8 协调运动障碍 的评定 学会协调试验的方法2 学时 9 步态分析 学会分析正常的步态,能够对常见的异常步

25、 态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 4 学时 10 感觉功能的评 定 学会利用各种设备对感觉功能障碍进行评定2 学时 11 疼痛的评定能够对疼痛进行分析、评定2 学时 12 作业活动的评 定 学会利用 Bathel 指数、FIM对作业能力进行 评定 2 学时 13 生活质量的评 定 学会利用各种方法对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进 行评定 2 学时 14 临床肌电图与 神经传导检查 学会临床图的检查方法2 学时 15 表面肌电图学会表面肌电图的检查方法2 学时 16 肌肉骨骼系统 损伤的评定 学会常用的肌肉骨骼系统评定的方法,能够 对各种损伤进行评定 2 学时 17 运动控制障碍 的评定 能够对运动控制障碍进行评定2 学时 18 心肺功能的评 定 熟练掌握心肺功能评定的方法2 学时 19 社会心理技能 和心理成分的 评定 学会认知、注意力、记忆力、知觉和执行功 能障碍进行评定,能够使用抑郁量表、焦虑 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 2 学时 五、教学评价 1考核类型 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视过程考核。 2计分办法 过程考评(项目考评) 60 分(其中:平时表现10 分;操作考核 30 分,社会活动 10 分,学生 互评 10 分) ;期末考评(卷面考评) 40 分。 精心整理 六、其它说明: 无 制订人庄洪波 审稿人 制定单位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医技 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