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覆盖优化策略分析1.pdf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5039889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度覆盖优化策略分析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深度覆盖优化策略分析1.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深度覆盖优化策略分析1.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深度覆盖优化策略分析1.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深度覆盖优化策略分析1.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度覆盖优化策略分析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度覆盖优化策略分析1.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2信息通信网技术业务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359 深度覆盖优化策略分析深度覆盖优化策略分析深度覆盖优化策略分析深度覆盖优化策略分析 孟庆刚孟庆刚孟庆刚孟庆刚 姚向明姚向明姚向明姚向明 孟庆军孟庆军孟庆军孟庆军 吴鹏吴鹏吴鹏吴鹏 中国联通移动网络公司北京分公司 【摘要摘要摘要摘要】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居民区等各类高档楼宇数量越来 越多, 以覆盖城市路面为目标的蜂窝网络建设方式和常规优化方 式难以对用户聚集区域形成良好深度覆盖。 而在居民区等高密度 楼宇区域,用户对于语音和数据业务需求和质量要求日益增长, 用户投诉日趋增多,影响用户感知的深度覆盖问题更加突出。 那么如何解决用户深度覆盖问题, 提

2、高联通 2G/3G 移动网络深度 覆盖区域的服务质量?移动网络深度覆盖优化、维护、建设策略 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北京联通深度覆盖的经验和教训,提 出深度覆盖优化工作的一些建议和方法, 希望有利于提升联通移 动通信网络 3G 品牌影响力、 增加业务收入, 更好的服务于用户, 为社会提供更加便利的通信手段。 【关键关键关键关键词词词词】 WCDMA 深度覆盖 建设 维护 优化 一一一一、 分步骤分步骤分步骤分步骤、分层次开展深度覆盖优化分层次开展深度覆盖优化分层次开展深度覆盖优化分层次开展深度覆盖优化 1、详细 CQT 测试工作量巨大 北京通过对 21 个目标区域的优化发现,楼宇内 CQT 测

3、试工作量巨大;北京需 要进行深度优化的重要区域众多,大量重要区域的室外部分存在明显严重弱覆盖 区域。过多的室内楼宇 CQT 测试占用了过多的人力资源。 2、室分建设投资巨大 2012信息通信网技术业务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360 一个 20 座楼、50 万平方建筑面积的区域,达到优良覆盖需要数百万;而北京 的深度覆盖目标区域众多,北京联通的投资计划无法支撑大量室分建设方案;详 尽的建设方案可能被束之高阁。而同时周边宏站的建设能够解决大面积严重弱覆 盖。 3、网络实际情况 根据已经优化测试完成的 21 个目标区域,2G 明显差区域为 13 个,3G 明显差 区域为 12 个,需要进行由“差”到“好”

4、的优化。根据此比例,全网应该有 50% 以上的区域需要宏站建设进行覆盖。随后再进入由“好”到“优”的精致优化和 建设阶段。 根据以上三个情况,做出以下建议: 1、测试方式和方案制定分层次进行,需要与优化力量、建设投资相协调;当 大规模开展深度覆盖工作时,一步到位、一揽子综合解决方案和投资计划是不适 合的。 2、首先进行深度覆盖“面优化” ,减少 CQT 测试量,保留高密度 DT 测试,通 过灵活宏站建设和室分引出板状天线方式,将大量重要区域的明显严重弱覆盖问 题解决。将有限的人力和投资用于解决最严重的问题。 3、 对于保留哪些区域的 CQT 的问题,建议根据投诉信息、话统信息、用户 话单分析,

5、发现高投诉区域、高话务区域、高 VIP 集中区域,进行有选择性的 CQT 测试,精确锁定高端用户、敏感用户。做到深度覆盖的“点” 、 “面”结合。 4、对于深度覆盖的“面”覆盖较好的区域,再进行深度覆盖“精细优化” , 发起详细 CQT 测试,根据投资规模彻底、精细解决深度覆盖问题。 二二二二、深度覆盖各类方案有效性分析深度覆盖各类方案有效性分析深度覆盖各类方案有效性分析深度覆盖各类方案有效性分析 根据北京的执行情况和效果看,优化、维护类方案是第一选择,对于深度覆 盖区域的部分路段实现小幅提升;对于实现整个深度覆盖区域的大幅提升作用有 限。如北京情况所示,优化、维护类方案几乎执行完成的情况下,

6、仅获得 19%的提 升。 建设类方案仍是最有效的步骤,是实现整体大幅提升的关键。室分类的维护 排障类方案执行也是重点,对于室内电梯、地下室等封闭区域的作用重大。 2012信息通信网技术业务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361 建议深度覆盖各类方案的开展顺序如下: 首先是维护类检查主覆盖小区的工作状态,对覆盖故障基站进行排障,保证 良好运行。必须加强重视室分类维护故障的排查、处理。此步骤容易实施,效果 明显; 然后是优化类,通过现有资源,进行天馈角度及参数合理优化,解决覆盖及 参数不合理造成的弱覆盖问题点。此步骤较容易实施,效果较明显; 接着是整改类,对于天馈覆盖受到遮挡、位置和高度存在问题的进行挪移和 整

7、改;此步骤较难实施,效果较明显; 最后是建设类,确实存在弱覆盖的区域必须通过室内外加站(加室分)解决, 综合成本和效果,要本着先室外、再室内的顺序进行,以宏站建设和室分板状引 出为主。此步骤最难实施。 三三三三、深度覆盖评估标准分析深度覆盖评估标准分析深度覆盖评估标准分析深度覆盖评估标准分析 1、以 MR 指标作为评估区域覆盖、质量情况的重要参考是可行的。 21 个居民区中: 2G: MR 与路测情况一致区域占比为 57%;差距较小的为 33%;差距较大的占 10%。 3G :MR 与路测情况一致区域占比为 38%;差距较小的为 38%;差距较大的占 24%。 以上数据表明,2G/3G 的 M

8、R 数据与实际路测数据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由于 用户位置与话务模型的特殊性,两者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2012信息通信网技术业务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362 所以:MR 数据与现场测试结果基本一致,但也存在一定差距,但通过道路测 试基本能够发现相应的覆盖问题。以 MR 指标作为评估区域覆盖、质量情况的重要 参考是可行的。 2、无室分楼宇内部优先考核 Ec/Io,RSCP 门限降至-90dbm。 小区内道路覆盖与楼内覆盖水平相差较大,Ec/Io 差距较小。对北京深度覆盖 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楼宇 CQT 的测试电平情况远低于居民区道路 DT 情况,大 于-80dbm 的 RSCP 比例相差在 60%

9、以上。对于道路测试达标的区域,楼宇 CQT 测试 点无法达标。 Ec/Io 值差距却不大,说明在信号差的区域,其他干扰信号也相应 降低。 在楼宇深度覆盖区域,属于深度覆盖的目标末端区域,居民区道路覆盖与楼 宇覆盖的实际需求不同,考核标准也应不同。无室分的居民区 RSCP 值的要求应该 降低至-90dbm, 重点考核 Ec/Io 值; 在 MR 中也应重点考核 Ec/Io 值。 建议: 以 Ec/Io 值作为楼内评估标准更加合理;RSCP 值的门限要求应降至-90dbm。 3、优先考核用户数量、话务量的增加 经过北京 21 个试点居民小区的深度覆盖专项优化,我们发现:当只有部分天 馈调整或参数调

10、整等优化方案实施,路测采样点覆盖和质量明显提升,KPI 统计的 语音话务量和数据流量也大大增加,但是个别小区由于扩大了覆盖面或吸收了更 多话务导致 MR(上下行采样点良好覆盖比例)及 KPI 性能指标(如掉话率、拥塞 率)有一定恶化。 对深度覆盖优化评估做出以下建议: 用户数量和话务量的提升优先于 MR 及 2012信息通信网技术业务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363 KPI 指标的部分下降;在建设类方案短期不能实现的现实条件下,允许部分小区天 馈越区覆盖,以满足深度空间用户的通话需求。 四四四四、 深度覆盖流程管理建议深度覆盖流程管理建议深度覆盖流程管理建议深度覆盖流程管理建议 1、 深度覆盖区域的管

11、理方法 深度区域的过程管理是区域选择、测试、分析、方案制定、方案执行、方案 闭环、深度覆盖整体问题闭环、效果验证的一系列过程。其中对于深度覆盖区域 的问题点管理、方案准确度和执行进度的管理是深度覆盖过程管理的核心。 (1)制作以居民区为单位的进度管理表,详细记录居民区的属性,特点和主 要进展及问题;并通过红黄绿灯方式,表示居民区覆盖的差、中、好。 (2)北京制定出详细的问题点描述要求标准,以问题点为单位明确对应的各 类方案,明确方案制定、执行的责任人;及时对各类问题点类型、方案类型、进 度情况进行统计管理。并且对于 2G/3G 的建设方案进行统一制定。 (3)以天线(RRU)为单位记录建设需求

12、,每个天线一个经纬度,避免建设 时集中布放,满足天线分布放置时的规划、建设时记录需要。 2012信息通信网技术业务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364 2、 一丝不苟、海量测试 对每一个深度覆盖区域都制定出详细的测试路线和 CQT 位置,深入到居民用 户日常活动区域,严格保证测试的质量和密度,为后期优化分析和方案准确打下 良好基础。 3、 过程管控、专家会审,深入现场、注重实效。 大量的测试数据需要进行分析,大量的方案需要严格的审核,应该每周召开 深度覆盖例会组织优化专家对优化、维护、建设方案进行审核,以现有资源最大 化利用为基础,保证方案的有效、准确。 需要深入每一个深度覆盖优化小区的现场,熟悉区域的地

13、理环境和基站信息; 核实基站的基础数据:包括天线高度、位置、方位角、下倾角、遮挡情况等;对 周边站点的覆盖能力、小区信号输出进行确认。同时联合分公司召开建设方案现 场讨论会,制定出实施性强、针对性强的解决方案。 2012信息通信网技术业务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365 五五五五、覆盖模型研究和站点布局建议覆盖模型研究和站点布局建议覆盖模型研究和站点布局建议覆盖模型研究和站点布局建议 慢衰落速率主要决定于传播环境,即移动台周围地形、街道走向、基站天线 的位置与高度、移动台高度度等。 任意地形地区的传播损耗中值 LA则等于: LA=Lfs+ Am(f,d)-K Am(f, d)中等起伏地上市区基本损耗中

14、值 K 是各种天线增益和地形地物修正因子之和 Hb(hb, d)基站天线高度增益因子 Hm(hm, f)移动台天线高度增益因子 Kal、Kac街道走向,纵向或横向路径的修正值。 根据传播模型角度分析: 1、横向纵向路径的差值在 10dB 以上,因此信号从侧面辐射入楼群效果会更 2012信息通信网技术业务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366 好。 2、终端位置高度会影响传播损耗,终端位置高度在 1 米和 3 米时,存在 4dB 的传播损耗差值。 (1)高层楼宇覆盖模式高层楼宇覆盖模式高层楼宇覆盖模式高层楼宇覆盖模式:天面高度平均高度天面高度平均高度天面高度平均高度天面高度平均高度 30303030- - -

15、 -40M40M40M40M,站距站距站距站距 300300300300- - - -400m400m400m400m,覆盖效果覆盖效果覆盖效果覆盖效果 最佳最佳最佳最佳 高层小区特点: 平均建筑高度 70 米左右, 一个 300*300 的区域, 楼宇个数为 1520 座。对于此类场景的站点布局方式如下: (1)宏站站点个数应在 35 个,高度在 30M40M 最佳,对周边居民区域形成良好 覆盖。 (2)规则楼宇区域对站点需求数量少,不规则区域对站点需求多。 (3)楼间距大,站点入射角度合理,会提升区域覆盖水平。 (4)楼间距小或者较为封闭的区域,需要考虑室分引出、板状天线楼间互打。 如下图

16、所示,百环家园小区周边基站个数为 4 个,西部、南部、中部、东北各有 一个站点,均匀分布,沿楼宇方向斜向入射,角度合理,对此区域形成良好的覆 盖。 (2) 规则小高层楼宇覆盖模式规则小高层楼宇覆盖模式规则小高层楼宇覆盖模式规则小高层楼宇覆盖模式:天面高度平均高度天面高度平均高度天面高度平均高度天面高度平均高度 20202020- - - -30M30M30M30M,站距站距站距站距 300300300300- - - -400m400m400m400m,覆盖覆盖覆盖覆盖 效果最佳效果最佳效果最佳效果最佳 2012信息通信网技术业务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367 6 层规则楼宇特点:一个 300*30

17、0 的区域,楼宇个数为 2025 座;对于此类场景 的站点布局方式建议如下: (1)宏站站点个数应在 23 个,高度在 20M30M 最佳,对周边居民区域可以形成 良好覆盖。 (2)入射角度对覆盖效果有较大影响。 如下图潘家园东里和和平里社区所示,为 6 层规则板楼,周边及中央有 23 个基 站,对此区域形成良好覆盖。 六六六六、投入产出比评估优化效果投入产出比评估优化效果投入产出比评估优化效果投入产出比评估优化效果 深度覆盖优化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吸收更多的话务量,增加业务收入。 通过投入产出比对深度覆盖工作效果进行评估,即投入资金与产出资金之 比,衡量项目投入 1 个单位资金所能产出的单位资

18、金。其数量常用“1N”的 形式表达,N 值越大,经济效果越好。在计算深度优化覆盖工作的投入产出比 时,需要扣除全网增长对话务量的影响因素。 以北京 2G 网络取得优化效果的 9 个居民区为例进行计算说明: (1)计算年度话务增长(去除全网增长因素影响) 如下图所示,北京 2G 全网话务量增长率为 16%。 (2012-3 月与 2011-12 月 2012信息通信网技术业务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368 相比) : 以 2G 提升情况为例,共 9 个居民区,晚忙时话务量从优化前的 419.8 爱 尔兰增长至优化后的 534.4 爱尔兰,增长 114.6 爱尔兰; 晚忙时话务量增长(去除全网增长因素)

19、=优化后话务量-优化前话务量* (1+全网话务量增长比例)=534.4 -419.8*(1+16%)=47.432。 年度话务量增长=晚忙时话务量增长 (去除全网增长因素) *一年的天数* /k =47.432*365*5=86563 爱尔兰 其中:话务集中系数 k=0.2,一年的天数=365; (2)年度收入增长计算(去除全网增长因素影响) 优化工作带来的年度收入增加 =年度话务量增长*每爱尔兰收入 =86563*10=86.5 万 其中:每爱尔兰的收入为 10 元; (3)投入成本计算 9 个居民区的提升主要依赖优化方案的执行实现, 优化投入 B 类人员 40 人 *天,C 类人员 100

20、 人*天; 投入成本=投入人*天数*人员单价=40*1700+100*1100=17.8 万元 其中:B 类人员成本(人*天)=1700 元;C 类人员成本(人*天)=1100 元。 (3)投入产出比计算 北京 9 个居民区的优化工作的投入产出比=17.8/86.5=1:4.8。 对于一般项目投入产出比为 1:3,如能达到 1:4.8 的投入产出比,说明经 济效果良好。 七七七七、城市规划建设应满足移动通信覆盖需求城市规划建设应满足移动通信覆盖需求城市规划建设应满足移动通信覆盖需求城市规划建设应满足移动通信覆盖需求 2012信息通信网技术业务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369 深度覆盖是移动通信领域一个

21、棘手的问题,运营商的建设愿望与投资巨大、 业主反对、电磁要求要求相矛盾。 为了提升信号质量,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移动通信服务,运营商需要投入大量 精力在诸如居民区、大学等重要区域内规划、建设基站,由于城市规划建设中缺 少对于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预留空间,极大增加了运营、建设成本。后期还可能 由于业主心理原因、与电磁辐射要求不一致原因拆除。 因此建议在城市建设的规划期间,就应该考虑城市建设与无线信号覆盖的关 系,建筑设计与移动通信服务的关系,建设设计与用户对移动通信需求的关系; 在建筑的建设方案中为移动通信的基站预留合理空间和位置,既符合无线通信服 务要求、又满足电磁辐射要求。 例如回龙观等大型、密集

22、社区,缺少合理的基站建设资源,造成用户投诉信 号差与用户反对建站的问题矛盾并存。如下图所示为回龙观部分社区,在 800*600 的范围内,几乎没有可以建设基站的合理位置。因此应在红色方框所示位置预留 足够的空间,提供建设基站和架设天线的位置。 对于普遍的密集楼宇区域,关于预留空间的具体建议如下:应该每隔 400M 的 距离,建设商业楼宇或者塔形建筑,该建筑与周边居民楼的距离保证在 30M 以上 以满足电磁辐射安全,高于周边居民楼的高度或者基本一致以满足覆盖效果。这 2012信息通信网技术业务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370 样既满足了用户对无线通信的需求,又保证了居民用户的电磁辐射安全,同时减 低了运

23、营商的投资。 八八八八、 结束语结束语结束语结束语 经过几个月的优化测试和各类方案的推动执行,北京 21 个深度覆盖项目至今 全部完成详细 DT&CQT 测试、各类综合方案制定、优化和维护类方案执行完成。共 有 12 个居民区经在深度覆盖优化前后质量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占比 57%。 下一步的计划通过以上的策略对深度覆盖优化工作进行安排,加强方案的合 理性和执行效果的管理,提升工作效率。并且建立深度覆盖区域高话务小区长期 监控机制,重点关注数据吞吐率、吞吐量的变化) 。 移动网络的深度覆盖提升工作将成为下一步优化工作的关注焦点,本文通过 对深度覆盖工作的总结,提出了初步的思路和方法,希望这些实践经验和理论分 析能够对移动网络的深度覆盖优化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张长钢 WCDMA 无线网络规划原理与实践 人民邮电出版社 2、 徐志宇 HSDPA 技术原理与网络规划实践 人民邮电出版社 3、 胡捍英、杨峰义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人民邮电出版社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作者简介作者简介(略略略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