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全本公示,简介:漳州110kV院前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doc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5041057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110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全本公示,简介:漳州110kV院前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环境影响评价全本公示,简介:漳州110kV院前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环境影响评价全本公示,简介:漳州110kV院前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环境影响评价全本公示,简介:漳州110kV院前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环境影响评价全本公示,简介:漳州110kV院前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全本公示,简介:漳州110kV院前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全本公示,简介:漳州110kV院前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doc(1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漳州110kV院前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环评报告表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福建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 告 表(含电磁环境评价专题)项 目 名 称 漳州110kV院前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漳州供电公司 法 人 代 表 (盖章或签字) 林建勤 联 系 人 林丽香 联 系 电 话 13709363606 邮 政 编 码 363000 环保部门填写收到报告表日期编 号 福 建 省 环 境 保 护 局 制- 108 -填表说明 1. 本表适用于可能对环境造成轻度影响的生态型建设项目。包括水资源开发,矿山开采,森林资源开发与营造,草原、沼泽、湿地开发,围垦及岸线开发,农、

2、牧、渔业资源开发,风景旅游开发,交通运输管线工程以及区域综合性开发项目。 2. 本表应附以下附件、附图 附件1 项目建议书批复 附件2 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委托函 附件3 其它与项目环评有关的文件、资料 附件4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 附图1 项目地理位置图:比例尺1: 50000,应反映行政区划、水系,标明纳污口位置和地型地貌等。附图2 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3. 如果本报告表不能说明项目产生的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进行专项评价。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特点和当地环境特征,确定选择下列1-2项进行专项评价。 大气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水环境影响专项评价(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生态环境影响

3、专项评价 噪声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专项评价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 专项评价工作应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要求进行。 4.本表一式五份,报送件不得复印,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分送有关单位。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漳州110kV院前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漳州供电公司法人代表林建勤联系人林丽香联系电话13709363606邮政编码363000建设依据漳州电网2013-2017年滚动规划建设地点漳州市南靖县、芗城区主管部门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漳州电业局建设性质新建行业代码D4420(电力供应)工程规模一、漳州110kV院前变电站(户外式布置)项目本期

4、规模终期规模备注主变容量150MVA350MVA双绕组,户外布置110kV出线回路2回2回架空进线;扩大内桥接线;户外GIS布置10kV出线回路12回36回单母线四分段接线;户内布置无功补偿(6.04.0)Mvar30Mvar户外框架式布置10kV接地站用变装置本期1组(接地变兼站用变容量400kVA,消弧线圈容量315kVA);远期3组户外布置(#1、#2接地变兼站用变)二、线路部分凤园-坂后开断进院前变110kV线路,线路起于凤园-利达110kV线路#29-#30塔开断点,终止于110kV院前变进线间隔,将形成凤园-院前、坂后-院前110kV线路,线路长度约为1.85km(其中南靖段0.8

5、5 km,芗城区段1.0km),双回路设计。新建线路导线采用JL/G1A-300/25-48/7钢芯铝绞线,截面为300mm2,两根地线均采用OPGW。凤园-利达开断进坂后变110kV线路工程,线路起于凤园-利达110kV线路#29-#30塔开断点,终止于220kV坂后变。将形成凤园-坂后、坂后-利达110kV线路,线路长度约为5.73km,其中220kV坂后变采用电缆出线约0.1km,架空线路约5.63km(其中南靖段3.63km,芗城区段2.1km),双回路架设。新建线路导线采用JL/G1A-300/25-48/7钢芯铝绞线,截面为300mm2,双回路段地线采用两根为OPGW光缆。总投资(

6、万元)动态4211静态4144工程建设周期变电站部分建设期为6个月,架空线路部分建设期为4个月占地面积站址总用地面积5007.5m2环保投资49.5万元二、项目由来根据南靖县、芗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和发展规划,参考电网发展规划及电力市场分析。为满足片区的用电需求及完善南靖县、芗城区供电管网,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漳州供电公司投资建设漳州110kV院前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规定),本项目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本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含电磁环境评价专题)。建设单位委托贵州省

7、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编制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含电磁环境评价专题)(附件:环评委托书)。本单位接受委托后,立即组织环评人员踏勘现场和收集相关资料,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相关规定编写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含电磁环境评价专题),供建设单位报环保主管部门审批和作为环境管理的依据。三、当地社会、经济、环境概述3.1项目地理位置(1)变电站:院前变电站站址位于漳州南靖县靖城镇院前村,处于负荷中心。站区地势平缓、视野开阔,进站道路直接由规划路引接,交通便利。站址四周均为菜地。拟选站址场地无具开采价值的矿藏,无各级保护文物古迹等。经调查,站址周边800m范围内无已建、拟建炸药库等。站址附近无军

8、事设施、通信电台等。项目站址地理位置见图3-1,站址周围环境现状见图3-2。(2)线路: 凤园-坂后开断进院前变110kV线路,线路起于凤园-利达110kV线路#29-#30塔开断点,终止于110kV院前变进线间隔,将形成凤园-院前、坂后-院前110kV线路,线路长度约为1.85km(其中南靖段0.85 km,芗城区段1.0km),双回路设计。新建线路导线采用JL/G1A-300/25-48/7钢芯铝绞线,截面为300mm2,两根地线均采用OPGW。凤园-利达开断进坂后变110kV线路工程,线路起于凤园-利达110kV线路#29-#30塔开断点,终止于220kV坂后变。将形成凤园-坂后、坂后-

9、利达110kV线路,线路长度约为5.73km,其中220kV坂后变采用电缆出线约0.1km,架空线路约5.63km(其中南靖段3.63km,芗城区段2.1km),双回路架设。新建线路导线采用JL/G1A-300/25-48/7钢芯铝绞线,截面为300mm2,双回路段地线采用两根为OPGW光缆。建设地点在漳州南靖县、漳州芗城区。线路周围环境现状见照片1照片2,线路路径图见附图1。3.2自然环境3.2.1气候、气象南靖县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不甚明显,春季温和多雨,湿度较大,夏季无酷暑,秋季凉爽较干燥,冬季短而不明显,年平均气温21.1;1月平均气温12.7,7月平

10、均气温28.6;极端最高气温40.5,极端最低气温-2;积温7391。年降水量1733.3mm,无霜期330天。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偏东风,年平均频率17%,其次为东南风和东风,年平均静风率为36%,年平均风速为1.6m/s,每年7-9月常有台风袭击,最大风力可达12级。3.2.2水文南靖县水资源丰富,境内大小河流72条,都属于九龙江西溪流域。九龙江西溪发源于南靖与平和两县交界,上游有四条支流花山溪、船场溪、龙山溪、永丰溪,于境城汇合为西溪干流,全长173km,流域面积3976km2,其年平均流量116m3/S,实测最大流量6140m3/S,最小流量2.78 m3/S,每年丰、枯季节江水流量相差

11、较大。九龙江西溪四大支流:船场溪全长121Km,流域面积1033 Km2;龙山溪全长75Km,流域面积690 km2,永丰溪全长68km,境内36.8km,流域面积217 km2。3.2.3地形和地貌南靖县位于福建省南部,北纬2426-2500,东经11700-11736。面积1950.8平方千米。东临漳州,西连龙岩,毗邻广州,距离漳州市区30多公里,交通便捷,国道319线贯穿东半部,省道山长线连接西半县,公路四通八达,交通网络健全。南靖县东西宽61.4km,南北长80km地势由西北向东南明显倾斜,依次可划分为中低山、丘陵、台地和河谷平原4个地貌类型区,3列支脉和船场溪、龙山溪、永丰溪山谷相间

12、,呈“川”字形,把全县切成东、中、西3大块,形成许多向南开的马蹄形优良小环境,千米以上山峰69座,大多分布在县境西北部,最高点书洋蛟塘崇海拔1390.9米,最低点靖城沧溪海拔6.1m,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河谷平原约占全县总面积的16%。地势由花岗岩和火山岩组成的中山、低山、丘陵呈阶梯状下降。山地和河谷相间排列,地质表层土地比较肥沃,多为红壤和水稻土。东南部丘陵起伏,从南靖盆地沿河而东,冲积平原逐渐开阔,过度到漳州平原。地震基本烈度为度。线路所经地段均为山地、丘陵。芗城区位于福建省东南部,九龙江下游漳州平原地带。区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系博平岭东翼余脉,属侏罗系南园组火山岩组成的山地丘陵。

13、最高峰天宝山的三尖峰,海拔高度928.8米,与五凤(峰)山、金沙大岭连绵形成天然屏障。东南地势平坦。九龙江西溪与北溪夹峙区境而过,形成冲积平原。区境南北长25.l公里,东西宽23.4公里。土地总面积264.59平方公里。其中山地50.33平方公里,占19.02;丘陵125.76平方公里,占47.53;平地84.59平方公里,占31.97;低洼地3.91平方公里,占1.48。3.2.4工程地质(1)变电站站址工程地质根据对站址的现场调查和收集到的资料成果,原始场址内地层自上而下描述如下:低液限粘土层(Q4ml)呈黄褐、灰白等色,可硬塑状,成分主要由粉、粘粒及少量砂粒构成,原状芯样摇振无反应,切面

14、稍有光滑,干强度较高、韧性中等,全场均有分布,层厚为0.507.60m,属中等压缩性土,力学强度一般,属中湿类型土。含砂低液限粘土层(残积)为花岗岩风化产物。呈灰白、灰黄等色,可硬塑,成分主要由高岭土、石英及少量云母碎屑等组成,土中大于2mm颗粒含量为6.7-13.6%。摇振无反应,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较低。属中等压缩性土,力学强度一般,但属特殊性土,具有泡水易软化、崩解的不良特性。该层总体有随深度递增风化强度逐渐减弱,强度渐高的变化趋势,属中湿干燥类型土。地下水: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在长期浸水状态下及在干湿交替状态下具微腐蚀性。因此需在砼结构表面涂

15、一层沥青以防地下水对其的腐蚀。地震特征参数:拟建场地位于漳州南靖县靖城镇工业园区,根据闽建设200237号文和闽建设200310号文,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特征周期值为0.40s,建筑场地类别为类。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拟建场地及其附近无活动性断裂通过,不必考虑活动性断裂的影响。未见其他影响场地稳定的不良地质现象,亦无其它暗滨、废井、古河道、地下洞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地下埋藏物。因此,不存在影响场地稳定性的不可克服的因素,场地稳定性较好,适宜拟建物建设。(2)线路沿线工程地质本工程线路所经地段以开发区道

16、路为主,地处冲洪积阶地与残丘台地交界处,地势较平坦,地下水埋藏较浅,表层为耕地、砂质粘性土。丘陵地带地质以普通砂质粘性土为主描述如下:砂石质土:坡残积,肉红色、灰黄色,夹有大量碎石,可塑状,厚度约3.2m。 r=19kN/m3 fak=200kpaC=27kpa =22砂质粘性土:灰黄色、饱和、可塑,原岩结构不清,母岩为花岗岩类,长石已风化成粘土矿物。厚度约15m。r=19.0kN/m3 fak=200kpaC=27kpa =22开发区道路地质主要为普通土,部分回填土。 素填土:褐红、灰黄色,干-稍湿,松散,主要成份为残坡积土类,硬质含量约10%,新近填土,厚度约2.311.2m;=15.5-

17、17.0KN/m3 fak=80kpa 粉质粘土:灰、灰黄色,饱和,软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与韧性较高,切面光滑,手搓无明显砂感,厚度约为0.95-8.4m;=17.2KN/m3 fak=120kpaC=15.9kpa =10.9 残积砂质粘性土:灰黄色、饱和、可塑,原岩结构不清,母岩为花岗岩类,长石已风化成粘土矿物,厚度2.4-8.45m;=18.5KN/m3 fak=180kpa C=26kpa =21.8本线路途径区不存在活动断裂、岩溶、滑坡、崩塌与危石、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属于区域稳定区。该线路工程位于南靖县,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及福建省建设厅文

18、件(闽建设200310号),线路途经区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g,不考虑地震对铁塔及基础的影响。3.2.5生态环境(1) 植物和植被110kV院前变电站站址用地为菜地,站址场地内现为多种蔬菜,站址区域周围未发现国家及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古树名木。线路工程沿线区域地貌主要为平地,地势平坦。未发现有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古树名木分布。(2) 动物站址区域和线路的周围未发现重点野生保护动物及其集中栖息地。(3) 水土流失工程建设区水土流失主要为水力侵蚀,工程区土壤背景侵蚀强度为轻度,站址区域及沿线水土流失侵蚀模数在500800t/km2.a之间。3

19、.3社会环境概况3.3.1南靖县社会环境概况南靖县位于福建省南部、漳州市西北部,九龙江西溪上游,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丘陵山区。全县土地面积1961km2,全县有11个乡(镇),184个行政村,全县人口34万人。近年来,南靖县紧紧围绕打造海峡西岸“民营经济强县、生态旅游名县”的战略目标,深入实施“工业强县、开放活县、科教兴县”发展战略,工、农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用电负荷增长迅猛,并且对电能质量、供电可靠性要求提高。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亿元,增长14%;财政总收入7.5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5.1亿元,分别增长6.7%和10.7%;工业总产值165.5亿元,增长20.

20、8%;农业总产值54.7亿元,增长4.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3亿元,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2.9亿元,分别增长50.8%和55.1%;实际利用外资验资数3506万美元,外资出口3.39亿美元,分别增长34.8%和1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2亿元,增长13.7%;农民人均纯收入7481亿元,增长11.9%;城镇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14950元,增长13.3%。3.3.2靖城镇社会环境概况 靖城镇东连漳州,西接县城,距漳州火车站18公里,离厦门国际机场、码头89公里,国道319线穿境而过。全镇辖区面积130平方公里,下辖24个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15998户62811人,靖城镇是

21、漳州市重点卫星城镇,这里自然资源丰富,现代农业发达,是全国白背毛木耳生产示范基地、福建省最大的珍稀食用菌推广中心和生产基地及漳州市绿色有机栽培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也是饮誉海内外“天宝香蕉”的主产区,已初步建立食用菌、香蕉、龙眼、荔枝、反季节蔬菜、淡水养殖、禽畜、花卉等八大生产基地。 2011年农业总产值达10.2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436元,比上年增长12.5%;规模工业23家,新办工业企业数8家,实现工业产值79705.7万元,同比增长60.3%,规模工业增加值21409.8万元;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到1.2亿元,比上年增长45.3%,初步建设成兰陵商业广场、明记购物广场、东夏商业街,

22、以及319国道线、自由路、柑园路、布夏街、农贸市场等沿街商贸点,形成了以产品加工、边贸物流、销售、服务等为主的商贸业;完成地方级财政收入880万元,同比增长82.5 %,完成年度计划的125.7%,其中国税完成127万元、地税完成753万元。3.3.3芗城区社会环境概况芗城区是福建省漳州市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是国务院确定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闽南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份、“厦漳泉同城化”核心区之一。土地面积264.59km2,其中城区面积31.44km2.人口43.6万人。全区辖6个街道、4个镇:东铺头街道、西桥街道、新桥街道、巷口街道、南坑街道、通北街道、浦南镇、天宝镇、芝山镇、石亭

23、镇。 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3.3亿元,增长18.29%,完成年计划的101.98%;预算内财政总收入18.13亿元,增长20.69%,完成预算调整数的100%;地方级收入10.29亿元,增长17.53%,完成预算调整数的10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64元,增长12.6%,完成年计划的100.53%;农民人均纯收入8850元,增长12.52%,完成年计划的100.47%。3.3.4区域电网现状及存在问题(1)电网现状南靖电网现有220 kV变电站1座(属漳州电业局的紫荆变,主变容量3120MVA), 110kV变电站4座,即南靖城关变(主变容量231.5MVA),龙山变(主变

24、容量131.5MVA150MVA),丰田变(主变容量131.5MVA),利达变(主变容量231.5MVA );220kV、110kV变电站均实现双线双变,110kV线路合计77.8 km。35kV变电站7座,主变总容量共71.9 MVA,即金山变、马山变、红岭变、草坂变、船场变、书洋变、梅林变,35kV线路合计141.3 km。110千伏电网主要以220千伏紫荆变及凤园变等为中心的双辐射或单链式供电结构。 (2)存在问题供电能力不足:2012年,南靖县全县最高负荷达192.9兆瓦,南靖县全社会用电量9.61亿千瓦时,比增分别为10%、18.08%。预计2015、2016、2018年南靖靖城高新

25、技术产业园区用电负荷将分别达到131.1 MW、190.3 MW、272.3MW,扣除110KV及以上专用变负荷后将分别达到48.8 MW、61 MW、84.4MW,属项目区内的用电负荷分别为17.4MW、22.3 MW、33.2 MW,到2016年时现有的110kV变电站将满载运行。3.4环境质量现状概况3.4.1电磁环境现状为了解工程所在区域的电磁环境现状,我院委托福建南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于2013年10月11日对变电站站址及拟建110kV输变线路区域进行了电磁环境现状监测。(具体监测数据详见电磁环境影响专题),监测结果表明:(1) 变电站拟建110kV院前变电站站址区域电磁场强度均较小,

26、电场强度8.249.39V/m,磁场应强度(总)在0.0160.017nT之间,均远低于HJ/T24-1998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推荐的评价标准(电场强度4000V/m和磁感应强度100000nT),因此110kV院前变电站站址区域的电磁环境现状良好。站址周边敏感目标的电场强度1.1412.22V/m,磁场应强度(总)在0.0170.020nT之间,工频电磁场强度亦均低于评价标准限值(电场强度4000V/m和磁感应强度100000nT)。拟建110kV院前变电站站址测量频率在0.5MHz时,无线电干扰现状值在21.723.6dBV/m,符合国家标准限值(0.5

27、MHz为46dB(V/m),周围敏感点的无线电干扰现状值在26.027.2dBV/m,也符合国家标准限值(0.5MHz为46dB(V/m)。 (2)输电线路拟建的本工程线路各监测点位的工频电场强度现场测量值在0.463.14V/m之间,磁感应强度(总)在0.0160.023nT之间;距离边导线越远,工频电磁场强度越小,各点位的工频电磁场强度现场测量值远低于评价标准值(电场4000V/m,磁感应强度100000nT);拟建的本工程线路周边0.5MHz无线电干扰场强现状值在23.227.1dBV/m,符合国家标准限值(0.5MHz为46dB(V/m)。因此拟建线路周围电磁环境现状良好。3.4.2声

28、环境现状为了解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噪声现状,我院委托福建南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于2013年10月11日监测项目周围噪声现状值,监测点位布设见专题的图A-1,监测结果见表3-1。站址周围现状噪声主要是生活噪声,厂界昼间噪声现状在51.552.5dB(A)之间,夜间噪声在39.541.5dB(A)之间,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类标准;拟建线路沿线的村庄噪声现状为生活噪声,昼间及夜间噪声现状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1类标准。输电线路所经过交通干线两侧声环境执行4a类标准,表明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现状良好。3.4.3大气环境现状项目所在地为漳州南靖县

29、,根据漳州市2012年环境状况统计公报,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大气环境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环发20001号二级标准。3.4.4地表水环境现状 项目所在地为漳州南靖县、芗城区,项目周边主要地表水为九龙江西溪。根据南靖县环境监测站 2012 年 3 月对九龙江西溪的水质监测数据表明:项目纳污水体评价区域河段 pH:6-8、SS:30-50mg/L、COD:3-5mg/L、氨氮:0.3-0.5mg/L 等监测值均处于正常水平,未出现异常现象,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表3-1 站址及拟建线路周边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 采样

30、日期测点点位名称检测时间主要声源检测结果LAeq(dB)2013年10月11日Z1项目东侧N:243541.23E:1173143.77昼间生活噪声52.5夜间生活噪声41.3Z2项目南侧N:243537.66E:1173139.31昼间生活噪声51.8夜间生活噪声41.5Z3项目西侧N:243539.82E:1173134.01昼间生活噪声51.5夜间生活噪声40.8Z4项目北侧N:243541.12E:1173137.40昼间生活噪声52.0夜间生活噪声39.5Z5田寮村顶寮居民点N:243531.72E:1173139.97昼间生活噪声47.4夜间生活噪声42.5Z6田寮村溪仔墘居民点N

31、:243534.08E:1173136.13昼间生活噪声46.4夜间生活噪声40.6Z7林碑村居民点N:243549.82E:1173136.13昼间生活噪声49.8夜间生活噪声39.8Z8田边村居民点N:243316.48E:1173112.37昼间生活噪声50.8夜间生活噪声38.9Z9田边村坂后居民点N:243251.31E:1173055.36昼间生活噪声52.3夜间生活噪声39.5Z10出线点N:243235.92E:1173057.99昼间生活噪声53.1夜间生活噪声39.8备注(昼间)天气:晴 气温:2830 相对湿度:6270% 平均风速:0.10.8m/s 主导风向:东风 气

32、压:100.2100.3kPa(夜间)天气:晴 气温:2830 相对湿度:7281% 平均风速:0.61.5m/s 主导风向:东风 气压:100.3100.4kPa四、环境功能区划、执行标准及主要环境保护目标4.1大气环境项目所在区域为漳州南靖县、芗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环发20001号二级标准。4.2声环境拟建110kV院前变电站位于漳州南靖县靖城镇院前村,所在区域属于声环境质量1类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变电站厂界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1类标准。输电线路途径

33、的居民区、村庄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输电线路所经过交通干线两侧声环境执行4a类标准。声环境评价标准详见表4-1。表4-1 声环境评价标准一览表 单位:dB(A)标准规范名称标准分级主要指标标准值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1类Leq昼间55,夜间454a类Leq昼间70,夜间55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1类Leq昼间55,夜间454类Leq昼间70,夜间55施工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见表4-2。表4-2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 单位:dB(A)施工阶段噪声限值1. 夜间噪声最大声级超过限

34、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5 dB(A)2. 当厂界噪声距离敏感建筑物较近,其室外不满足测量条件时,可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测量,并将噪声限值中相应值减10 dB(A)作为评价依据昼间夜间70 dB(A)55 dB(A)4.3水环境本工程废水排放执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 18920 - 2002)表1中城市杂用水水质用于绿化和建筑施工的标准(详见表4-3)。表4-3 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部分)标准(规范)名 称标准分级主要指标标准值GB 18920 - 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城市绿化pH值69浊度(NTU)10溶解性总固体1000mg/LBOD520mg/L氨氮20mg

35、/L阴离子表面活性剂1.0mg/L建筑施工pH值69浊度(NTU)20溶解性总固体-BOD515mg/L氨氮20mg/L阴离子表面活性剂1.0mg/L4.4电磁环境4.4.1工频电磁场参照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的推荐值,以4000V/m作为居民区工频电场评价标准,以国际辐射保护协会关于对公众全天辐射时的工频限值100000nT作为磁感应强度的评价标准。4.4.2无线电干扰根据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要求,变电站距围墙外20m处,测量频率为0.5MHz时,无线电干扰限值不大于46dB(V/m)。110kV输

36、变电工程参照执行。4.5评价重点及评价范围4.5.1评价重点根据项目特征及周围环境特点,本项目评价重点为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影响评价以及营运期声环境影响分析。4.5.2评价范围根据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有关内容及规定,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如下:(1)施工期 施工噪声:变电站围墙外200m范围的敏感区内。 施工扬尘:变电站及线路塔基周围环境。 生态环境:变电站及线路周围100m范围内和牵张场区域。 水体环境:变电站及塔基施工废水及生活污水排放去向。(2)运行期 运行噪声:声环境以变电站围墙向外200m范围内,送电线路走廊两侧30m带

37、状区域,以及周围环境敏感点。 工频电磁场:根据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要求,确定以送电线路走廊两侧30m带状区域、以变电站站址为中心的半径500m范围内区域,并考虑周围环境敏感点。 无线电干扰:根据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要求,确定以送电线路走廊两侧2000m带状区域、变电站围墙外2000m或距最近带电构架投影2000m内区域,重点评价变电站围墙外、输电线路边导线外100m范围内。4.6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本工程评价范围内没有学校、行政机关等敏感目标,附近无任何级别的文物保护对象;附近无军事设施、自然保护区。工程新建线路均没有涉及珍稀濒危

38、保护动植物,没有跨越自然保护区、饮用水地表水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域,无导航、文物设施。根据现场踏勘,综合变电站选址的具体位置及相关主管部门批复的线路路径走向和工程评价范围,确定本工程评价范围内电磁环境、声环境保护目标情况见表4-5。本工程水环境及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4-6。电磁环境、声环境保护目标与工程位置关系以及环境保护目标现状见图4-1。表4-5 环境保护目标(电磁环境、声环境)一览表编号环境敏感目标名称及性质与工程水平最近距离评价范围内人数建筑特征环境保护要求备注1田寮村顶寮居民点约200 m约45人(约14户)1-3层平顶,砖混结构,能上人D、Z变电站站址周边2田寮村溪仔墘居民点约3

39、10 m约50人(约16户)1-3层平顶,砖混结构能上人D、Z3林碑村居民点约480 m约20人(约8户)2-3层平顶,砖混结构能上人D、Z4田边村居民点约28m约35人(约12户)1-2层平顶,砖混结构能上人D、Z线路两侧5田边村坂后居民点约30m约20人(约9户)1-2层平顶,砖混结构能上人D、Z注: D工频电场强度符合4000V/m,磁感应强度符合0.1mT(100T);Z声环境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1类标准。表4-4 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保护目标站址及线路周边植被、野生动物等与工程位置关系变电站四周100m区域,输电线路施工区带状区域。保护要求施工

40、过程中尽量减少植被砍伐,避免伤及常见野生动物,对扰动区采取覆盖等水土保持措施,施工完后应及时进行植被恢复。水环境保护目标保护目标施工区域地表水。与工程位置关系临近工程区保护要求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五、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5.1工程概况5.1.1项目组成漳州110kV院前输变电工程主要包括新建漳州110kV院前变电站和凤园-坂后开断进院前变110kV线路、凤园-利达开断进坂后变110kV线路工程。工程项目组成及建设内容见表5-1。表5-1 工程项目组成及建设内容一览表工程名称建设内容110kV院前变电站地理位置漳州南靖县靖城镇院前村工程规模新建110kV院前变电

41、站,本期主变规模150MVA,110kV出线2回, 10kV出线12回。工程占地站区总用地面积约5007.5m2,其中围墙内3392m2,公摊面积800 m2,待征用地面积394 m2,进站道路占地面积117 m2其他用地304.5m2,站址区域为规划供电用地。线路工程地理位置漳州南靖县、漳州芗城区线路规模凤园-坂后开断进院前变110kV线路,线路起于凤园-利达110kV线路#29-#30塔开断点,终止于110kV院前变进线间隔,将形成凤园-院前、坂后-院前110kV线路,线路长度约为1.85km(其中南靖段0.85 km,芗城区段1.0km),双回路设计。新建线路导线采用JL/G1A-300

42、/25-48/7钢芯铝绞线,截面为300mm2,两根地线均采用OPGW。凤园-利达开断进坂后变110kV线路工程,线路起于凤园-利达110kV线路#29-#30塔开断点,终止于220kV坂后变。将形成凤园-坂后、坂后-利达110kV线路,线路长度约为5.73km,其中220kV坂后变采用电缆出线约0.1km,架空线路约5.63km(其中南靖段3.63km,芗城区段2.1km),双回路架设。新建线路导线采用JL/G1A-300/25-48/7钢芯铝绞线,截面为300mm2,双回路段地线采用两根为OPGW光缆。铁塔及占地凤园-坂后开断进院前变110kV线路,共新建铁塔16基,其中双回路转角塔2基,

43、双回直线钢管杆9基,双回转角钢管杆5基;凤园-利达开断进坂后变110kV线路工程,共新建铁塔24基,其中双回路转角塔7基,双回路直线塔9基,双回直线钢管杆4基,双回转角钢管杆4基.;两线路塔基永久占地约808m2,不涉及基本农田。牵张场2处,占地约2000m2。施工场地和材料临时堆放场地约250m2。导、地线新建两线路导线均采用JL/G1A-300/25-48/7钢芯铝绞线,导线截面300mm2,经济输送容量为65.7MVA。地线均采用两根OPGW光缆。工程总投资动态总投资4211万元、静态总投资4144万元。5.1.2变电站概况5.1.2.1建设规模110kV院前变电站建设规模见表5-2。 表5-2 110kV院前变电站工程建设规模项目名称本期终期备注主变容量150MVA350MVA双绕组,户外布置110kV出线回路2回2回架空进线;扩大内桥接线;户外GIS布置10kV出线回路12回36回单母线四分段接线;户内布置无功补偿(6.04.0)Mvar30Mvar户外框架式布置10kV接地站用变装置本期1组(接地变兼站用变容量400kVA,消弧线圈容量315kVA);远期3组户外布置(#1、#2接地变兼站用变)5.1.2.2工程布置(1)总平面布置本工程变电站主变规模150MVA,110kV出线2回,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