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东莞市太粮米业有限公司樟木头优质米加工储备项目2632.doc.doc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5041346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6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东莞市太粮米业有限公司樟木头优质米加工储备项目2632.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东莞市太粮米业有限公司樟木头优质米加工储备项目2632.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东莞市太粮米业有限公司樟木头优质米加工储备项目2632.do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东莞市太粮米业有限公司樟木头优质米加工储备项目2632.doc.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东莞市太粮米业有限公司樟木头优质米加工储备项目2632.doc.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东莞市太粮米业有限公司樟木头优质米加工储备项目2632.doc.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东莞市太粮米业有限公司樟木头优质米加工储备项目2632.doc.doc(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东莞市太粮米业有限公司樟木头优质米加工储备项目建设单位东莞市太粮米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王秩西联系人邱宇明通讯地址东莞市樟木头镇樟洋社区河背地段联系电话13650289873传真邮编建设地点东莞市樟木头镇樟洋社区河背地段立项审批部门立项审批部门建设性质新建 迁建 技改 行业类别及代码N94_粮食及饲料加工用地面积(平方米)43382.2绿化面积(平方米)8806.9总投资(万元)17226其中:环保投资(万元)65.5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0.38%预计投产日期2017年07月工程内容及规模1、项目概况及任务来源东莞市太粮米业有限公司拟建设东莞市太粮米业有限公司樟木头优质米加

2、工储备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地址位于东莞市樟木头镇樟洋社区河背地段(项目所在地中心卫星坐标:北纬225312.65,东经114 527.77),项目总用地面积43382.2m2,建构占地面积15446.3m2,总建筑面积53487.3m2,总投资17226万元。该项目主要从事优质米加工和储备,项目产品产量为:优质米10万吨/年,碎米12480吨/年,米糠12800吨/年,色选副品2560吨/年。本次评价时,项目所在地现状为空地,项目未投产,现申请“新建”环保审批手续。说明:项目拟建设地块的土地使用权人为东莞市太粮米业有限公司,规划总用地面积为43382.20平方米,该地块获得了中华人民共

3、和国集体土地使用证(东府集用(2014)第1900190215424号),该宗土地(43382.20平方米)属于工业用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国家环保部令第33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有关规定,受建设方的委托,河南鑫垚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承担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客观、真实地反映出该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为环保审批部门提供客观依据。2、工程内容项目总用地面积43382.2m2,建构占地面积15446.3m2,建筑面积53487.3m2。项目总投资17226万元。项目主要建筑物为加工车间2栋(3F),1号仓库1栋(3F),2仓库1栋(4F)、3号仓库1栋(4F),筒仓房

4、1栋(1F),办公室1栋(5F)、宿舍楼2栋(6F)以及其他配套设施(主要为门卫室、配电房和厕所)。本项目主要从事优质米加工和储备,项目产品产量为:优质米10万吨/年,碎米12480吨/年,米糠12800吨/年,色选副品2560吨/年。表1 项目工程内容及产品序号产品名称及规格数量1总用地面积43382.22建构占地面积15446.33总建筑面积53487.34总投资(人民币/万元)172265产品方案1优质米(万吨/年)102碎米(吨/年)124803米糠(吨/年)128004色选副品(吨/年)2560表2 主要技术指标表序号建筑物名称面积备注1总用地面积43382.2 m2项目用地范围2建

5、构占地面积15446.3 m23总建筑面积53487.3 m24计算容积率总建筑面积52613.8 m25其中1号建筑 1号仓库7200 m262号建筑 2号仓库9600 m273号建筑 3号仓库9600 m284号建筑 一栋厂房7860 m295号建筑 二栋厂房4860 m2106号建筑 办公楼400.6 m2117、8号建筑 宿舍楼7842.3 m212筒仓房1462.9 m213配套建筑面积182 m214不计容积率总建筑面积873.5 m215容积率1.216道路及广场面积16206.55 m217总绿地面积8806.9 m218绿化率20.319总建筑密度35.6120建筑主体高度2

6、9.3m表3 项目建设工程内容类型名称占地面积(m2)建筑面积(m2)楼层备注主体工程加工车间4527127203F生产加工1号仓库240072003F原料储备2号仓库240096004F原料储备3号仓库240096004F原料储备筒仓房1462.91462.91F原料储备配套工程办公楼8104006.65F办公一栋宿舍楼5943921.155F员工宿舍1F食堂二栋宿舍楼5943921.156F员工宿舍门卫室20201F配电房1401401F供电厕所22221F3、主要原辅材料及消耗量表4 项目主要材料及消耗量时段名称单位用量备注施工期混凝土吨55000结构材料钢筋吨3000结构材料玻璃平方米

7、12000装饰材料瓷砖平方米800装饰材料涂料千克2500装饰材料油漆千克2000装饰材料运营期稻谷万吨16生产原料稻谷:是指没有去除稻壳的子实,在植物学上属禾本科稻属普通栽培稻亚属中的普通稻亚种。项目原料主要为籼稻,其米粒细长形或长椭圆形,长者长度在7毫米以上,蒸煮后出饭率高,粘性较小,米质较脆,加工时易破碎,横断面呈扁圆形,颜色白色透明的较多,也有半透明和不透明的。根据稻谷收获季节,分为早籼米和晚籼米。早籼米米粒宽厚而较短,呈粉白色,腹白大,粉质多,质地脆弱易碎,粘性小于晚籼米,质量较差。晚籼米米粒细长而稍扁平,组织细密,一般是透明或半透明,腹白较小,硬质粒多,油性较大,质量较好。4、主要

8、设备及数量表5 项目施工期主要机械设备序号设备名称设备数量备注1电锯、电刨4台2振捣棒2台3振荡器2台4静压打桩机1台5挖掘机1台6钻孔机2台7推土机2台8风动机具2台9卷扬机3台10吊车、升降机2台表6 项目运营期主要生产设备序号工序设备名称数量型号规格备注1提升机53物料输送3输送机39物料输送4清理筛8清理杂质5去石机4除去石子6砻谷机3砻谷7谷糙分离筛2谷糙分离8砂辊米机10提高大米精度9抛光机12提高大米光洁度10色选机6除去异色粒11白米分级筛8分级碎米12长度分级机413包装秤8计量包装14空压机2辅助设备15除尘器(配套风机)26吸风除尘说明:项目不设置发电机,项目使用的生产设

9、备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及其修改决定、广东省主体功能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14年本)中的限制或禁止类别,符合要求。5、能耗水耗情况表7项目能耗水耗情况表时段名称单位年用量用途来源施工期用水吨/年128070施工期用水市政供水吨/年7300施工人员用水用电万度200施工设备用电市政供电运营期用水吨/年6000办公、生活市政供水用电万度/年600生产、办公市政供电天燃气吨/年20厨房炉灶外购6、工作制度及劳动定员表8 员工人数及工作制度时段员工人数工作制度食宿情况施工期200每天施工8小时施工现场设置临时工棚,不设食堂运营期100全年工作300天,每天一班,每班8小时均在厂

10、内食宿,厂区设置食堂(天然气为燃料)7、项目进度安排项目建设周期约为24个月(730天),预计2015年8月开始动工,2017年7月完成项目建设,2017年8月投入生产。现申请“新建”环保审批手续。项目的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状况地理位置:项目选址位于东莞市樟木头镇樟洋社区河背地段,项目所用厂房都为新建,项目主要建筑物为加工车间2栋(3F),1号仓库1栋(3F),2仓库1栋(4F)、3号仓库1栋(4F),筒仓房1栋(1F),办公室1栋(5F)、宿舍楼2栋(6F)以及其他配套设施(主要为门卫室、配电房和厕所)。周边环境状况:项目东北面为山地,东北面为拟建东莞市深能樟洋电力有限公司(现状为空地),东南

11、面为东莞市新动力油库有限公司,西面为山地,南面隔沿河路为石马河。项目四至情况及厂区总平面布置图见图1。图1 项目四置图及总平面布置图1#生活污水排放口2#厨房油烟排放口图例厂区边界28项目现状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一)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气候特征樟木头镇位于东莞市东部,地处北回归线以南,阳光充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春夏两季吹东南风,空气湿润,雨量充沛,秋季常吹西风,秋高气爽;冬季多吹北风或西北风,空气较为干燥,较冷年份会出现短期霜冻。年均无霜期339天,1月是一年当中最冷的月份,2月1日至3月10日,是由冬季转春季的过渡期。这段

12、时间由于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常出现低温阴雨天气,每次时间短则35天,长则在10天以上,给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带来一定影响。7月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月份。2、土地资源樟木头镇地区土壤类型为由沙页岩、花岗岩发育而成的赤红壤,其中沙页岩赤红壤主要分布在境内北部和西部大屏嶂林场一带,花岗岩赤红壤主要分布在东南部靠近清溪丘陵地带,其表层多数是渗育型黏土。樟木头镇因地势周高中低呈盆地特色。耕地土壤为环状分布,盆地中央为轻黏土,中环为砂壤土,盆缘为沙质土。盆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丰富,速效钾较为缺乏,质地亦较为黏重。3、地质地貌【地质】樟木头镇盆地表层多为渗育型粘土和沙质土,往下1米处多是带粘

13、性黄泥土或沙质红土(当地群众称其为“灰沙”,因可与石灰混合作建房之用),再向下一般是水石或灰黑色岩石。在四周起伏的山岭中,出露地层有下古生界震旦系、上古生界泥盆系、石灰系、侏罗系。【地貌】樟木头镇四周峰峦起伏,境内群山环抱,中部平原零散分布着低矮的小山岗。观澜河从西南往东北流经镇中心与石马河汇合,经塘厦、清溪、常平、桥头等镇注入东江。全镇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是东莞市山区片的小盆地。 (二)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樟木头镇概况】樟木头镇位于东莞市东南部。截至2013年,面积约119平方公里,辖9个社区。户籍人口2.88万人,常住人口13.46万人。2013年,樟木头镇

14、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58亿元(第一产业382万元,第二产业30.85亿元,第三产业42.69亿元),比上年增长13.6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3.79亿元,增长188.4%;总用电量9.52亿千瓦时,增长-0.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4亿元,增长-81.7%;实际利用外资3462万美元,增长-19.6%;外贸出口总额7.44亿美元,增长-15.07%;各项税收总额11.67亿元,增长14.73%;镇级可支配财政收入7.39亿元,增长17.4%。樟木头镇“麒麟舞”被列入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 产名录。【城镇建设】2013年,樟木头镇启动新一轮总规修编和交通路网专项规划,重点做好南

15、城新区、樟洋片区、轻轨站新区等片区规划。实施近、中、远期“外畅内通”道路工程,三大交通堵塞点整治工程基本完通车,争取市支持建设及改造29号路、樟谢路、樟常路3条镇际联网路。推进垃圾填埋场整治、截污次支管网建设、LED节能路灯改造、旧石场复绿等工作,实施官仓河综合整治,通过“广东省园林城镇”初检,使樟木头镇城市建设在功能定位、区域布局、产业支撑和生态保护等方面得到提升。【樟木头镇特色文化】2013年,樟木头镇举办“小香港旅游文化节”及深莞港万人相大会等节庆活动,通过节庆展示樟木头镇独特的“客家”“香港”等文化元素。樟木头镇的“麒麟舞”被列入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樟木头镇招商引资】201

16、3年,樟木头镇恢复招商办,成立土地储备中心,统筹整合约186.6公顷土地,瞄准深圳产业转移,突出招大引强,领导带队上门招商、以商招商、项目招商等工作成效显著,掀起我镇改革开放以来第二次招商引资热潮。特艺达、协荣、鑫聚等10个优质项目相继落户,其中投资额1亿美元以上的项目有3个,为樟木头镇未来发展注入新动力。【樟木头镇“三重”建设】2013年,樟木头镇主要领导挂帅统筹能态谷等9个影响长远的重大项目,规划实施宝山汽车城等“十大工程”,实行领导班子成员“一跟到底”负责制,汇景城等4个项目引进实力投资商,争取市车管所在该镇设立分所,深能源樟洋电厂扩建工程进入国家发改委审批阶段。(“三重” 建设:重大项

17、目,重大产业集聚区,重大科技专项建设)【樟木头镇“三旧”改造】2013年,樟木头统筹全镇54个“三旧”改造项目,推动产业更新和城市更新。绿景RTD新城项目成功列入全市5个连片综合改造试点之一,改造面积达334公顷,率先探索“产城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宝山汽车城、百果洞片区塑胶产业城、罗屋旧村改造等项目突破拆迁难点。(“三旧”改造: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樟木头镇商贸旅游资源】2013年,樟木头镇名都商业城改造落成,义乌小商品市场全部招商完毕,客家风情街工程已经启动,文化生态休闲养生园正在规划,保利生态城完成概念性规划方案。2013年,樟木头镇内的主要旅游景点:观音山森林公园、宝山森林公园,

18、园区内分别有观音寺、芙蓉寺,是集生态观光、宗教文化于一体的自然风景区;冠和古家具博物馆,是以中国明 清两朝代为主的古家具收藏品博物馆;樟木头将军馆,是全国首间镇级展馆,展示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秀事迹、人物和感人故事。樟木头镇还有蔡氏宗祠、三家巷、凤山古庙等客家特色旅游景点。【樟木头镇转型升级】2013年,樟木头镇助推企业增资扩产、就地转型升级,扶持一批优质企业做强做大,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98.9亿元,比上年增长9%,孵化培育能态产业等科技前沿战略性新兴产业,夯实工业基础。房地产业依存度降低,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樟木头镇教育、医疗、卫生】2013年,樟木头镇通

19、过“东莞市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镇”考核验收,八中高考创佳绩,为新莞人子女提供公办学位412个,提升教育服务质量。2013年,樟木头镇成功创建“全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完成市下达“两癌”(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任务,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深入群众访贫问困,为“五类人群”购买重大疾病健康保险。主要编写依据主要编制依据国家政策、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2015年1月1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起执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修订);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修订);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

20、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3年6月29日起施行);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1.1实施,2012.2.29修正);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国务院令第253号);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2.1-2011);(HJ2.2-2008);(HJ/T2.3-93);(HJ2.4-2009);(HJ19-2011);(HJ/T169-2004);10、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及其修改决定;11、关于印发的通知(环发2012130号);12、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保部

21、公告 2013年第31号)。地方政策、法律、法规1、广东省主体功能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14年本);2、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3、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粤环函【2005】111号);4、关于加强环境管理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东府办【2003】37号印发);5、东莞市环境保护规划(2006-2020)(2009年12月25日印发);6、东莞市产业结构调整规划(2008-2017)(东府【2009】5号);7、东莞市地表水功能区划(东府办复【2007】650);8、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15);9、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粤环【2011】14号

22、);10、东莞市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2009年12月25日印发);11、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严格控制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总VOCs)排放的意见的通知(粤环201218号);12、印发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通知(粤环发201018号);13、关于严格限制东江流域水污染项目建设进一步做好东江水质保护工作的通知(粤府函2011339号)。14、东莞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14-2017年)(东府201481号);15、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20142017年)(粤府20146号);16、关于实施差别化环保准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粤环201427号

23、);17、关于印发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粤府2012120号);18、广东省主体功能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14年本);19、关于印发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配套环保政策的通知(粤环20147号);20、东莞市2014年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东环201489号);21、东莞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第二阶段(2013年-2015年)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实施方案(东环2013141号);22、关于印发石马河污染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粤环发【2010】86号)。选址区域环境功能区划本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属性见下表。表9 建设项目环境功能属性一览表编号项 目类 别1水环境功能区根据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石

24、马河属类水域;根据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20132020年)(粤环201313号)、东莞市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2013-2020年)实施方案(东环2013140号)及东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提供的监测数据,石马河近期的水质控制目标为类,即近期执行类水体标准。2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根据东莞市环境保护规划(2006-2020),项目属二类区域,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3声环境功能区根据东莞市环境保护规划(2006-2020),项目属3类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标准4是否基本农田保护区否5是否风景保护区否6是否水源保护区否7是否属于城镇污水处理厂集

25、污范围是,属于东莞市樟木头污水处理厂集水范围8是否属煤气管道范围否9可否现场搅拌混凝土否10是否环境敏感区否环境质量状况(一)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声环境等)一、环境空气质量现状项目位于东莞市樟木头镇,属于山区片,根据东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提供的山区片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如下表(除污染指数外,单位:mg/m3):表10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现状值测点SO2年均浓度NO2年均浓度PM10年均浓度PM2.5年均浓度山区片0.0180.0420.0630.041评价标准0.060.040.070.035污染指数0.31.050.91.17监测结果表明,项目所在区域环

26、境空气中除NO2和PM2.5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SO2和PM10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总体上,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一般。二、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项目外排生活污水经东莞市樟木头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石马河。根据东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2014年11月提供的石马河的水质监测结果如下表:表11 石马河水质监测表河流水质控制目标水质类别达标状况主要超标项目/超标倍数石马河氨氮小于3mg/L,其余达类劣不达标氨氮/2.26、总磷/1.73监测结果表明,石马河水质控制目标为V类,水质现状为劣V类,氨氮超标2.26倍,总磷超标1.7

27、3倍,达不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V类水质标准,项目所在地地表水水环境质量较差。三、声环境质量现状本评价单位于2015年7月1日进行为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监测期间,项目未运营),监测期为1天,昼夜各1次,气象条件是晴天。监测结果如下表(单位:dB(A):表12 项目所在区域噪声监测表 (单位:dB(A)测点昼间夜间1#(北边界)60.051.02#(东边界)62.453.73#(南边界)61.551.64#(西边界)64.553.9评价标准6555根据监测结果可知,项目东、南、西、北面昼夜间噪声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标准,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一

28、般。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项目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是保护好项目所在地附近周围评价区域环境质量。要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使项目的建设和生产运行中保持项目所在地区域原有的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和声环境质量。1、环境空气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控制废气排放对附近周围环境的影响。2、水环境质量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V类标准。控制生活污水排放对附近水环境的影响。3、声环境质量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3类标准。控制各种噪声声源,要求项目边界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

29、008)3类标准(即昼间65dB(A)、夜间55dB(A)。4、环境敏感点及环境保护目标根据对本项目所在地的实地踏勘,项目周边没有居民点、医院、学校、名胜古迹等重要环境敏感点。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V类水质标准;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3类标准;4、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污染物排放标准1、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执行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进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

30、002)一级B标准;2、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及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3、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的3类标准;4、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5、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7);6、厨房油烟参照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8、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01)(2013年修订)。总量控制指标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

31、知(国发201142号)、广东省“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粤环【2011】110号)以及关于印发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严格控制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的意见的通知(粤环201218号)的要求,确定项目纳入总量控制的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NH3-N)。项目总量控制建议指标见下表。表13 建议项目总量控制指标 单位:吨/年类别生活污水指标CODcrNH3-N排放量1.5120.0972控制总量00注:根据东莞市樟木头镇污水规划总图,项目所在地可接通市政污水管网,项目生活污水经预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最终进入东莞市樟木头污水处理厂处理。根据我国目前的环境管理要求,污水

32、排放城市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的建设项目主要水污染物的总量控制由该污水处理厂统一调配,不再另行增加批准建设项目主要水污染物的总量指标。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图示):一、项目施工期工程分析1、施工期工艺流程:废水、固废、废气、噪声废水、固废、废气、噪声废水、固废、扬尘、水土流失、噪声废水、固废、扬尘、水土流失、噪声投入使用装修土建施工项目设计基础施工2、主要污染工序本项目施工期间需要进行土建,施工期主要污染工序是基础工程和主体工程建设、装修、设备的安装。二、项目运营期工程分析1、项目运营期生产工艺流程稻谷清理工段砻谷谷糙分离S、NN 、G G、NN、G 碾米抛光分级抛光色选(2道)抛光分级成

33、品包装G、NG、NG、NG、NG、NG、S色选G、SS产污环节说明:N为机械噪声; G为粉尘;S为杂质和包装废料。2、工艺说明:(1)清理工段:清理工段包括清理、去石和磁选,主要目的是除去原粮中的轻杂质、并肩石和铁质杂质。(2)砻谷:主要任务是使稻谷脱壳。(3)谷糙分离:经砻谷后的糙米经谷糙分离筛将稻壳、稻谷和糙米分离得到净糙米的过程。(4)碾米:采用砂辊米机去除原粮米表面的皮层,使加工的大米符合精度要求而不伤及米胚。(5)抛光:采用抛光机对大米进行抛光处理,去除可擦离米粒表面的糠粉,进一步提高大米的精度和表面光滑度,使抛光后大米晶莹有光泽。本项目原粮共经过三次抛光处理。(6)色选:通过色选工

34、艺彻底剔除大米中的异色粒和杂质,确保所加工大米安全放心。本项目生产线采用三重色选工艺,第一道色选主要去除大米中的异色粒和杂质,第二道色选主要去除大米中大部分腹白粒,第三道色选采用黄、白同选,提高产品的质量档次。此外,采用异色和腹白单选的双色选工艺,可提高副产品的价值,从而降低产品的成本。根据原粮中腹白粒含量的不同,第二道色选可选择性使用。(7)分级:白米分级工艺是分离大米中的碎米,以保证产品中碎米含量符合标准的要求。(8)成品打包:经上述工序得到的各成品经打包后即可出货。主要污染工序一、施工期主要污染工序项目施工期平均施工人数为200人,预计工期24个月(730天)。(一)大气污染源项目施工期

35、不设食堂,施工人员就餐均为外送,故无厨房油烟产生和排放。项目施工期大气污染源如下:(1)施工期扬尘根据在市政施工现场实测资料,在一般气象,平均风速2.5m/s的情况下,建筑工地内扬尘处TSP浓度为上风向对照点在2.0-2.5倍,建筑施工扬尘的影响范围其下风向侧为200m。施工扬尘浓度变化及影响范围距现场距离,见下表。由表中可见,施工现场局部扬尘浓度较高,但衰减较快,50m处已接近背景值。表14 施工扬尘浓度变化及影响范围距现场距离距现场距离/(m)背景值103050100200TSP浓度/(mg/m3)0.5411.8430.9870.5420.3980.372施工运输车辆通过便道行驶产生的扬

36、尘源强大小与污染源的距离、道路路面、行使速度有关。一般情况,在自然风作用下车辆产生的扬尘所影响的范围在100m以内。如果在施工期间对车辆行驶的路面洒水抑尘,每天洒水4-5次,扬尘减少70%左右,施工场地洒水抑尘试验结果见表。由表中可见,实施每天洒水4-5次,可有效控制车辆扬尘,将TSP污染缩小到20-50m。表15 施工场地洒水抑尘试验结果距现场距离/(m)52050100TSP小时平均浓度/(mg/m3)不洒水10.142.891.150.86洒 水2.011.400.670.6(2)施工机械燃油废气在施工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施工机械,主要有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压路机以及运输车辆等。该类机械

37、均以柴油为燃料,在运行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废气,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为CO、NOx、SO2等,短时间内会影响施工场地及附近局部空气质量。(3)大型运输车辆汽车尾气施工运输车辆燃烧柴油或汽油排放的尾气会对施工场地及运输道路沿线空气质量造成一定影响。(4)装修期间室内空气污染室内空气污染主要是由于建筑物设计不当,以及在施工,特别是装修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含有有害物质,导致在居住过程中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气体、放射性等污染。主要污染物有甲醛、苯及苯系物等有机挥发气体以及石材的放射性等。(二)噪声污染源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源于各种施工机械和设备,其主要施工机械和设备的噪声值见下表:表16 各类施工机械1米处声级值 单

38、位dB(A)机械名称声级测值电锯、电刨100振捣棒87振荡器95静压打桩机85挖掘机90钻孔机100推土机100风动机具95卷扬机80吊车、升降机80(三)污水污染源(1)施工废水施工废水为开挖基础时排水,砂石料加工系统污水,施工材料被雨水冲刷形成的污水以及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油污随地表径流形成的污水。根据广东省用水定额471#“房屋工程建筑”类建筑工地用水标准3.28升/m2日,建设项目预计工期为24个月(730天);项目总建筑面积53487.3m2,则整个工程用水量约为128070m3,废水量按施工用水量的90%计,则由施工用水产生的废水产生量约为115263m3,主要污染物为SS(8

39、00 mg/L)、石油类(5 mg/L)。(2)生活污水项目施工人员均不在施工场地内食宿,其产生的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是CODcr(400 mg/L)、BOD5(200 mg/L)、SS(220mg/L)和氨氮(25 mg/L)等。本项目施工期间平均施工人数为200人,施工人员平均用水量按0.05吨/(人日)计,则本项目在施工期间生活用水量为10t/d,排放系数取0.9,污水量为9t/d。(四)建筑固体废弃物污染源施工期将产生一定数量的建筑垃圾及装修废弃材料和土石方、施工人员生活垃圾。1)土石方:项目土方开挖主要是场内表土剥离、景观绿化及道路管线的挖方。工程挖方总量15600m3(自然方,下同)

40、,其中表土剥离5700m3,道路管线及硬地区挖方1900m3,绿化景观区挖方为8000 m3。工程填筑及绿化覆土总量8806.9m3。道路管线及硬地区填方6793.1m3。项目无外弃土方,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2)建筑垃圾及装修废弃材料:按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登记培训系列教材 社会区域(2006年八月)中提出的经验数据55kg/m2计算,项目总建筑面积53487.3m2;施工期约产生2941.8t建筑垃圾。施工期的建筑垃圾以无机废物为主,主要包括施工中的下脚料,如废弃的堆土、砖瓦、混凝土块等,同时还包括少量的有机垃圾,主要是各种包装材料,包括废旧塑料、泡沫、废气油漆和涂料等。这些废弃物基本

41、上不溶解、不腐烂变质,如处理不当,会影响景观和周围环境的质量。对于这些废物,应集中处理,分类收集并尽可能的回收再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则应及时清理出施工现场。此外,装修期间产生的废油漆、涂料等危险废物,须交由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集中处理。3)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本项目施工人员按200人计算,施工人员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为0.5kg/人日,则项目施工期垃圾产生量为100kg/d,产生总量为73吨(施工期按730天计)。如不妥善处理这些建筑固体废弃物,则会阻碍交通,污染环境。在运输过程中,车辆如不注意清洁运输,沿途撒漏泥土,污染街道和公路,影响市容和交通。(五)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降水侵蚀力作

42、用下的分散、迁移和沉积的过程,其影响因素包括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土壤性质、植被覆盖率、地质地貌和工程施工等。本项目总用地面积约为43382.2m2,项目施工期间由于土石方开挖、地块平整,造成大面积的裸露地表以及工程弃土的临时堆放,如不采取的合理的措施,遇雨情况下极易造成水土流失。一旦发生水土流失,其泥沙及其携带的污染物有可能进入市政雨水管网和周边水体,严重情况可能造成雨水管网的堵塞。本报告表选用国家环保总局所编制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所推荐的“美国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式”,目前一般计算年非沟蚀性水土流失均按此模式计算。此模式的表达式为: A=0.247ReKeLiSiCtP式中:A为平均土壤流失量(t/km2.a); Re为年平均降雨侵蚀因子,本项目取337.0;Ke土壤侵蚀因子,本项目取0.27(由于本项目施工期间的土壤都经过人为的松动,土壤的侵蚀强度将比自然裸露荒地大,根据人为弃土的堆积与侵蚀过程的初步研究,人为弃土坡侵蚀量是自然荒坡的10.8倍,即水土流失将乘于一个10.8的系数,以计算本建设工程的水土流失量); Li坡长因子,取3.14;Si坡度因子,取0.08; C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